歷史人物關系圖
① 紅岩人物關系圖。
紅岩人物關系圖如下:
紅岩主要人物簡介:
1、許雲峰:
許雲峰堅強勇敢,毫不畏懼,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他與中國共產黨的地下工作者李敬原在新生茶園碰頭,叛徒甫志高帶領特務突然襲擊,許雲峰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沉著掩護革命同志,自己被捕入獄。表現了革命者的高風亮節。
2、江姐:
江姐是《紅岩》中比較豐滿的藝術典型。作為一個地下工作者,她有著豐富的經驗和高度的警惕。在重慶的朝陽碼頭,她看到甫志高穿著西裝給她掮行李,當即識破了甫志高好表現的心理,表現了她高度的黨性。
3、徐鵬飛:
一個反面人物形象,作者並沒有對他進行臉譜化、概念化的處理,而是注意挖掘其性格的復雜性。一方面,他兇殘、狠毒,「如果在任何時候聽不見拷打的嚎叫,他會感到空虛和恐怖」。
另一方面,他有著豐富的特務工作經驗,善於採用攻心戰術抓住對方弱點,瓦解對方意志,對甫志高利用其對家庭的依戀,對劉思揚利用其出身等等。
4、成崗:
16歲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地下刊物《挺進報》的編輯、印刷和發行工作,在工作間被捕,關押於渣滓洞、白公館看守所,在敵人的威逼利誘下堅持自己的氣節,在獄中堅持出版《挺進報》。後被槍殺。
(1)歷史人物關系圖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作者羅廣斌、楊益言都是當時重慶中美合作所集中營的倖存者,他們親身經歷了黎明前血與火的考驗,目睹了許多革命志士為革命犧牲的壯烈場面。
根據親身經歷,作者於1958年發表了革命回憶錄《烈火中永生》,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共同創作了優秀長篇小說《紅岩》,1961年12月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小說出版發行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被譽為"共產主義奇書",亦稱之為「黎明時刻的一首悲壯史詩"。
《紅岩》的人物精神:
小說故事發生的地點是在紅岩,中美技術合作所就是在紅岩,離那裡不遠的地方是抗日戰爭時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
作家用紅岩來形容還是有自己的寓意的,紅色 "象徵著革命,岩石非常堅硬,象徵著革命者在獄中堅持斗爭,堅韌不拔的精神。《紅岩》是作者用紅色堅硬的岩石比喻革命者。
資料來源:網路-紅岩
② 三國演義人物關系圖~急求!
蜀國:注意「五虎」——關張不用說了 趙雲——按照演義的說法 是未參加結義的四弟??武功蓋世?單騎救主 經歷的戰役 界橋之戰 長坂坡 奪四郡 和幾次出岐山 其實 沒參加多少戰役 或者是我孤陋寡聞了
黃忠——在長沙被關羽義釋 和魏延一起投降主要功績 定軍山斬夏侯淵
馬超——這個人有點復雜(貌似有點暴力傾向)和張飛挑燈夜戰後諸葛用計收入軍中 人稱西涼錦馬超 後在劉備討孫權時病死
五虎將里 趙雲的官位最低其他的好像是前後左右四將 趙雲是個雜牌的 好像叫虎威將軍 至於諸葛 樓主應該清楚
魏國:夏侯兄弟語曹操原為一族 還有曹仁曹洪曹真和曹操為同輩 曹彰是曹操的兒子 曹操比較出名的兒子有曹彰 曹熊 曹植 曹丕 曹沖
魏國不好介紹 人物都很復雜 很多建議看看書 謀士主要有荀彧 荀攸 賈詡 郭嘉 司馬 戲志才 程昱 武將主要是五子虎將 張遼 徐晃 於禁 張合 樂進 魏八虎騎:曹仁,曹洪,曹真,曹純,曹休,夏侯敦,夏侯淵,夏侯尚 虎賁雙雄:典韋與許褚
再做個比較,魏五子似乎更適合領兵打仗,而五虎則適合陣前單挑.張遼800騎兵破東吳10萬雄師,關羽卻大意失荊州是很好的證據.張合帶兵更痹慌飛強應該沒人否定,趙雲多半是以保鏢的身份出現,就只馬超曾經讓曹操割須棄袍,黃忠只有在被激的情況下才能發揮潛力,比不成樂進,於禁威風(雖然於曾降關羽,但是其識大體始終受人稱贊的).蜀國的魏延頗有將才,可惜沒能進五虎卻最終由於諸葛的排擠落個叛將的名聲,實在冤枉.關羽太傲,張飛過於霸道,馬超降劉後失去武將風采,黃忠太老,趙雲過於穩重.只能說蜀多武夫,曹魏多將才,所以蜀只經歷60年被滅,最終統一天下的是曹魏,只可惜曹氏後幾代太懦,江山落入司馬手中.
③ 儒林外史主要人物關系圖
儒林外史主要人物介紹舉列如下:
1、王冕
王冕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作者據此進行了改編。王冕在小說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個小說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點,正如回目所說「說楔子敷陳大義,借名流隱括全文」。王冕作為一個士人作為一個「名流」,在他身上體現著中國士人的精神。
2、周進
周進原本是個教書先生,對科舉考試極為熱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卻連個秀才都沒考中。有一回,他和姐夫來到省城開科取士的考場貢院,觸景生情,傷心欲絕,竟一頭撞到木板上,暈了過去。
醒來以後,他滿心悲愴無法排解,索性嚎啕大哭,滿地打滾。這一幕被幾個商人見到了,他們出於憐憫,湊錢幫這個可憐的老頭兒捐了個監生。周進欣喜不已,向他們叩頭謝恩。後來,借著監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舉人,接著又中了進士,到廣東為官。
3、范進
范進時年五十餘歲,連秀才都沒考中,家中窮困不堪,他臘月還穿著單衣,凍得他直打哆嗦,廣東雖然氣候溫暖,但臘月時節溫度也不高。周進見到他,便想起了自己當年的慘狀,在惺惺相惜之下,將他錄取為秀才,後來又將他錄取為舉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進中舉」的癲狂鬧劇。
(3)歷史人物關系圖擴展閱讀:
《儒林外史》代表著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高峰,它開創了以小說直接評價現實生活的範例。魯迅認為該書思想內容「秉持公心,指摘時弊」,胡適認為其藝術特色堪稱「精工提煉」。
在國際漢學界,該書更是影響頗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種文字傳世,並獲漢學界盛贊,有認為《儒林外史》足堪躋身於世界文學傑作之林,可與薄伽丘、塞萬提斯、巴爾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並論,是對世界文學的卓越貢獻。
④ 誰有歷史人物的關系圖 詳細一點
唐高宗——楊貴妃
⑤ 紅樓夢人物關系圖
《紅樓夢》的人物關系圖如下:
《紅樓夢》寫的是一個大家族。這個家族的祖先曾隨皇帝出過兵,兄弟二人都受封國公爵位。哥哥賈演封寧國公,弟弟賈源封榮國公,兩家府第相連,就叫了寧國府和榮國府。
到《紅樓夢》開篇時,第一代人賈演、賈源早已作古,第二代人賈代化、賈代善也已過世,只有賈代善的妻子史老太君(即賈母)還在。在寧榮二府眾多的人物中,賈母的輩分最高。她是賈赦、賈政的生母,賈敬的嬸娘,賈璉、寶玉、元春姊妹的祖母,賈珍的叔祖母,林黛玉的外祖母,史湘雲的姑奶奶,薛寶釵的遠支姨姥姥。
(5)歷史人物關系圖擴展閱讀:
賈氏家族的老一輩人,有想入非非的,有昏暴貪淫的,有道貌岸然的。賈家的衰敗從他們這一代就已經開始了,只是靠家大業大,"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外面的架子才沒有倒下來。
賈氏家族的第四代人可分成兩組:一組是已成家並掌了權的賈珍、賈璉兄弟以及入宮當了皇妃的大姐元春;一組是還在少年爛漫之際的寶玉、賈環以及迎春、探春、惜春三姊妹。
⑥ 《紅樓夢》主要人物關系圖
《紅樓夢》主要講述金陵四大家族,他們的人物關系是什麼?
《紅樓夢》主要講述金陵四大家族,他們的人物關系是什麼,賈家第二代次子(賈代善)娶了史家小姐為妻(賈母),這是四大家族連姻的最早開始;賈家第三代次子(賈政)娶了王家小姐為妻(王夫人),這是書中記載最早的賈王連姻;王夫人的妹妹嫁入薛家(薛姨媽),自此紫薇舍人的薛家也和其他三大家族有姻親關系;賈家第四代次子(賈璉)娶了王家小姐為妻(王熙鳳,王夫人侄女),自此王家的勢力在賈府內開始穩固;綜上,賈寶為四大家族中最龐大的基礎,其他三家都在與賈家的連姻中得益了。
總結:《紅樓夢》主要講述金陵四大家族,他們的人物關系是什麼,賈家第二代次子(賈代善)娶了史家小姐為妻(賈母),這是四大家族連姻的最早開始;賈家第三代次子(賈政)娶了王家小姐為妻(王夫人),這是書中記載最早的賈王連姻;王夫人的妹妹嫁入薛家(薛姨媽),自此紫薇舍人的薛家也和其他三大家族有姻親關系;賈家第四代次子(賈璉)娶了王家小姐為妻(王熙鳳,王夫人侄女),自此王家的勢力在賈府內開始穩固;綜上,賈寶為四大家族中最龐大的基礎,其他三家都在與賈家的連姻中得益。
⑦ 梳理春秋五霸人物關系圖
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出自《史記》
(1)齊桓公最先稱霸
(2)晉文公(前671年[1] 或前697年[2] -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國春秋時期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晉獻公之子,母親為狐姬。[1] 晉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
(3)然後是宋襄公,齊桓公死後,齊國發生內亂,宋襄公率領衛國、曹國和邾國等四國人馬打到齊國,齊人里應外合,擁立齊孝公,宋襄公因此聲名鵲起。
(4)秦穆公也在重耳(晉文公)死後不久,借機打敗已經成為中原霸主的晉國,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5)楚莊王,要比上面幾位晚幾十年
⑧ 唐朝人物關系表
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有四個兒子,長子李弘,次子李賢三子,唐中宗李顯,四子睿宗李旦,李旦的三兒子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⑨ 上古時代的神話傳說中,按照時間順序,各個人物之間的關系圖是怎樣的
神話人物最多的是商周,一部《封神演義》流傳至今,幾經演義。
子曰:「不以怪力亂神」,其實並不是不信奉神靈,而是神仙無法描述,只能不說。可見,孔子也崇敬神靈。
對於神靈的崇拜有兩個極端,一個是蒙昧時代,因為太多的危險、太多無法控制與無法了解的事情,因此,這個時代的人崇拜神靈,其實是對於強大力量的渴求。一個說法是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因為人類即使已經發明了各種工具、覺得自己征服了自然,但是對世界了解的越深、越是深覺自身之渺小,浩瀚太空、悠悠歲月,是不是僅僅是神明的一瞥呢,所以,最終牛頓在老年時稱自己是上帝統治萬物。
所以,商周時代,有文化而又充滿危險的時代,才是神話人物最多的時代。
願大家心中有神明、有敬畏之心。
搜索
100個真實民間故事
封神榜原著到底多恐怖
中國神話聖人有幾位
山海經十大諸神仙
封神榜恐怖真相
歷史上15大詭異巧合
⑩ 清朝人物關系圖
清朝(1636—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政權 ,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帝制國家。共有十二帝,國祚267年。
清朝皇帝人物關系圖:
(10)歷史人物關系圖擴展閱讀
近代以後在與西方交往中,短暫的以中華大清國來簽訂不平定條約,此後大清國和中國兩詞混用,逐步使中國這一稱呼替代了大清國。辛亥革命後以及民國期間對其稱呼多為前清。
清代從1616年至1912年共有12位君主,這里包括後金大汗、清朝皇帝和追尊未實際統治的君主。
清朝十二個皇帝分別是:
1、努爾哈赤;
2、皇太極;
3、福臨(順治);
4、玄燁(康熙);
5、胤禛(雍正);
6、弘歷(乾隆);
7、永琰,後改顒琰(嘉慶);
8、綿寧,後改旻寧(道光);
9、奕詝(咸豐);
10、載淳(同治);
11、載湉(光緒);
12、溥儀(宣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