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課程化學
1. 浙江省慈溪中學的辦學成果
高考成績 2015年高考,浙江省慈溪中學學生理科一本率90.9%,文科一本率92.7%,文理一本率合計91.2%;理科720分以上16人,700分以上42人;文科700分以上6人;文理科浙江省前100名8人。
2014年高考,浙江省慈溪中學學生理科一本率91.5%,文科一本率90.5%,文理一本率合計91.4%;該校學生獲理科浙江省第9名、第35名、第46名、第72名、第77名;11位學生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錄取。
2013年高考,浙江省慈溪中學學生文科一本率為88%,平均分為651.5分;理科一本率為84%,平均分為656.2分;浙江省理科前100名達8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線人數達14人;浙江省文科前100名有3人。
2012年高考,浙江省慈溪中學學生文理科一本上線484人,一本率87.7%;其中理科379人,理科一本率89.0%,文科105人,文科一本率83.3%。 素質成績 時間學生/團體競賽項目獲獎情況/榮譽2014年10月校乒乓球隊慈溪市第十四屆運動會青少年部乒乓球比賽高中組女子團體第一名、男子團體第二名2014年8月王柳備2014年浙江省青少年田徑錦標賽跳遠金牌2014年3月周以凡、岑宇闊、岑佳輝第十九屆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浙江賽區提高組一等獎2014年3月桂思涵被授予「浙江省優秀團員」稱號2014年2月戎勉2013年寧波市中學生政治小論文評比二等獎2013年7月周以凡、岑宇闊第30屆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2013年2月高一洋第十五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參考資料: 教育教學成果獎序號 課題名稱 完成者 獲獎名稱及等第 獲獎時間 1 高中化學新課程優化實驗教學的研究 戎項吉、華建濃、黃建波 2012年度寧波市教科規劃優秀成果一等獎 2013.10 2 課後作業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策略研究 王金立 寧波市第四屆德育專項個人課題一等獎 2013.11 3 高中文科班男生氣質的培養研究 徐曉華 寧波市第四屆德育專項個人課題三等獎 2013.11 參考資料: 教育教學類出版物(論著)序號 專著名稱 主編 出版時間 1 趣味哲理—啟迪心靈與智慧的鑰匙 張家如、鄒立鋒 2013.8 2 辯論—思維和言語的體操 鄒立鋒、張家如 2013.8 3 回歸生活的作文 黃宏武、孫文輝、徐曉華 2013.8 4 走進《紅樓》 余約如 2013.8 5 詩美之旅 丁迅華 2013.8 6 高中數學思想方法 陳寒極、房旭央、施炎平 2013.8 7 數學欣賞 施斌 2013.8 8 英語時文選讀 柴松迪、孫紀坤 2013.8 9 物理建模 葉全浩 2013.8 10 力學之美 孫策、戎傑、陳立軍 2013.8 11 舌尖上的化學--品質生活的催化劑 華建濃、胡巍娜、施初勛 2013.8 12 化學的拓展 戎項吉、李維波、顧素燕 2013.8 13 感受化學科學思維的魅力 黃建波、嚴亞麗 2013.8 14 常見疾病與急救 陳忠翰、陳國 2013.8 15 人體生理與健康 胡淦 2013.8 16 經典史學著作導讀 戴林雲、胡海根、沈亞君 2013.8 17 氣象觀測與地理實踐 沈燕君、張勇波 2013.8 18 中學生學籃球 范鑽俠 2013.8 19 興趣的發現:讓我們一起玩編程 盛賢良 2013.8 20 普通高中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王金立、趙明 2013.8 21 高考復習講義(培優版)--政治 張家如 2013.7 參考資料: 教育教學類獲獎論文及其他成果序號 論文題目 作者 獲獎名稱及等第 獲獎時間 1 以化學實驗為鑰匙,開啟化學實驗教學之門
——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實踐 羅亞金 浙江省化學會中學化學教學論文評比二等獎 2013.6 2 談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葉全浩 寧波市「中小學生創新素養的培育」優秀論文
一等獎 2013.10 3 培育學生創新素養的課程建設研究 戎項吉 寧波市「中小學生創新素養的培育」優秀論文
三等獎 2013.10 4 高中體育選項課的實施現狀與問題解決方案----以慈溪中學為例 姚美鳳 浙江省創新教育研究會「2012-2013年優秀教育成果二等獎 2013.12 參考資料: 教育教學類內部刊物發表論文序號 論文題目 作者 報刊名稱 期次及發表時間 1 專業權威視野下的校本課程開發
--對楊賢江課程論思想的再認識 柴松迪 慈溪課改實驗通訊 2013年第3期
2013.5 2 聽,那生命的低語——青少年自殺防範及干預 王金立 慈溪教育科研 2013年第3期 參考資料: 優秀校本課程序號 課程名稱 開發者 獲獎名稱與等第 獲獎時間 1 化學拓展教程 戎項吉、李維波 寧波市普通高中第二層次優秀選修課程 2013.9 2 物理建模 葉全浩 浙江省第三批選修課程推薦目錄
寧波市普通高中第二層次優秀選修課程 2013.8
2013.9 3 感受化學思維方法的魅力 黃建波 浙江省第三批選修課程推薦目錄
寧波市普通高中第二層次優秀選修課程 2013.8
2013.9 5 趣味哲理——啟迪心靈與智慧的鑰匙 張家如、鄒立鋒 寧波市普通高中第二層次優秀選修課程 2013.9 6 Selected News Readings
英語時文選讀 柴松迪 寧波市普通高中第二層次優秀選修課程 2013.9 7 跟著小黃老師學寫作 黃宏武 寧波市普通高中第二層次優秀選修課程 2013.9 8 人體生理與健康 胡淦 寧波市普通高中第二層次優秀選修課程 2013.9 9 興趣的發現:讓我們一起學編程 盛賢良 寧波市普通高中第二層次優秀選修課程 2013.9 10 中學生學籃球 范鑽俠 寧波市普通高中第二層次優秀選修課程 2013.9 11 生之旅 王金立 寧波市普通高中第二層次優秀選修課程 2013.9 12 舌尖上的化學-品質生活的催化劑 華建濃 寧波市普通高中第二層次優秀選修課程 2013.9 13 經典易錯題會診與預測題 陳紅沖、張軍 寧波市普通高中第二層次優秀選修課程 2013.9 14 常見疾病與急救 陳忠翰 寧波市普通高中第二層次優秀選修課程 2013.9 15 投資與理財 高海軍 寧波市普通高中第二層次優秀選修課程 2013.9 16 經典史學著作導讀 戴林雲 寧波市普通高中第二層次優秀選修課程 2013.9 16 DV攝像與編輯 何 輝 寧波市普通高中第二層次優秀選修課程 2013.9 17 氣象觀測與地理實踐 沈燕君 寧波市普通高中第二層次優秀選修課程 2013.9 18 辯論—思維和言語的體操 鄒立鋒、張家如 慈溪第二屆優秀校本課程二等獎
寧波市普通高中第二層次優秀選修課程 2013.6
20139 19 關注社會 黃琴飛 慈溪第二屆優秀校本課程二等獎
寧波市普通高中第二層次優秀選修課程 2013.6
2013.9 20 數學欣賞 施斌 慈溪第二屆優秀校本課程二等獎
寧波市普通高中第二層次優秀選修課程 2013.6
2013.9 21 走近紅樓 余約如 寧波市普通高中第二層次優秀選修課程 2013.9 22 力學 孫策等 寧波市普通高中第二層次優秀選修課程 2013.9 23 化學問題解決中的規律性探索 胡巍娜 寧波市普通高中第二層次優秀選修課程 2013.9 24 元素的故事 顧素燕 寧波市普通高中第二層次優秀選修課程 2013.9 25 中外文化比較 王春暉 寧波市普通高中第二層次優秀選修課程 2013.9 參考資料: 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
浙江省一級普通高中特色示範學校
浙江省文明學校
浙江省級綠色學校
浙江省和諧學校
浙江省教科研先進集體
浙江省科研興校200強
2. 校本課程怎麼寫
類似於科研課題的總結報告,只要補充校本教材的編撰誕生的情況以及目標綱要等介紹。
例:
————中學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一、 設計背景
隨著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學校課程多樣化和個性化呼聲日益強烈,教育的均衡化與優質化已成為基礎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的第六條中明確提出:「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在課時計劃中也明確規定:「地方與學校開發或選用的課程占課時總比例的10%~12%。」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校本課程開發已經成為我國當前課程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實施校本課程是實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發展辦學特色的有效途徑;實施校本課程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還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課程開發水平。隨著課程權利的再分配和學校自主權的加強,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將會進一步落實素質教育精神。為了全面實施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進一步搞好課題研究工作,根據課改精神,編制我校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二、 指導思想
依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從我校辦學理念、培養目標和辦學特色出發,本著有效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和開發新教育資源,依靠本校教師、專家、領導與家長共同開發的原則開發具有龍實中特色的校本課程,以體現個體差異,全面育人的開發宗旨,為學生提供品德形成與人格發展、潛能開發與認知發展、身體與心理發展、藝術審美、綜合實踐等方面的學習經歷,促進學生主動、和諧發展。
三、 開發目標
1、學校層面目標:
①、建立起規范和完善的龍灣區實驗中學課程體系;
②、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管理方法;
③、打造出學校的校本品牌課程和特色課程。
2、教師層面目標:
①、建立一支具有正確的課程觀的教師隊伍;
②、培養一批具有課程開發能力的綜合性人才隊伍;
③、
3、學生層面目標:
①、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使學生獨立自信;
②、讓學生掌握某項技能,學會探究,使學生善於思考,敢於實踐;
③、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品格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學生身心健康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環境。
四、 開發原則
1、主體性原則:以學校為主體,自主開發和發展的課程,應充分體現學校特色;體現教師為課程開發的主體;體現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主導。
2、自願性原則:尊重學生的意願,限定選修與自主選修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目標的多元性,內容的寬泛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充分發掘學校現有和將要擁有的課程資源。
5、實效性原則:校本課程開發中,學校不強調每門課程都必須有絕對的系統性、完整性,而強調對學生有啟發性,學有所思,注意結果的有效性、針對性。
五、 課程結構與門類
(一) 課程結構
根據課改精神,學校將全部課程整合為基礎性課程(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兩大類。校本課程分為限定選修課程和自主修課程。
1、基礎性課程
基礎性課程由國家、地方統一開發並組織實施,強調促進學生基本素質的形成和發展,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最基本要求。它是由各學習領域體現共同要求的學科課程組成,主要分思想品德、歷史與社會、語文、數學、英語、體育和健康、音樂、美術、信息技術、地方課程等學科,是全體學生必修的課程。
2、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是學校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發展學生的興趣和特長,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根據現有的條件和資源、學生現狀以及學生、學校、社會未來發展的要求所開發的各種在本校實施的課程。它由限定選修課程和自主修課程兩部分組成。
(1)、限定選修課程由基礎性課程延伸的學科拓展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以及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各類專題教育組成。是學生限定選擇修習的課程。
(2)、自主選修課程由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學科課程與活動組成,是學生自主選擇修習的課程。
(二)校本課程的內容
校本課程的開發,採取篩選、改編已有的課程,或者新編校本課程的方法。在研究中,將本地區、校內外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社會資源融入學科課程之中,通過改編、補充、拓展和新編等方式開發校本課程。教育資源包括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家庭資源三個方面。本地區的社會資源包括三大塊,即自然地理、人文歷史、社會發展;學校資源包括校園環境、教師特點、學生特長;家庭資源包括家長特長、家庭特點、家庭環境等。這些內容可以是綜合的,也可以是主題性的。開發內容分為以下七大類。
1、科學素養類課程
內容選擇:無線電測向、電子製作、電腦網路、天文地理觀測、軟體製作、能源環保、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雙語綜合、科學實驗等。
2、人文素養類課程
內容選擇:古典文學名著賞析、尋根、現代文閱讀鑒賞與分析、美在文學中、中國民俗文化選講等。
3、藝術類課程
內容選擇:文學、電影、電視欣賞、中西方美術欣賞、歌舞、樂器、陶藝、書法、繪畫等。
4、身心健康類課程
內容選擇:定向越野、武術、田徑、體操、球類、棋類、心理訓練、心理輔導與咨詢等。
5、學習生活技能類課程
內容選擇:植物栽培、插花、交際禮儀、時裝設計、家政服務、攝影攝像等。
6、文化活動與專題教育類
內容選擇:四季八節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社團活動、環境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等。
7、綜合實踐類課程
內容選擇:探究性學習、社區服務、青年志願者、參觀、考察等。
六、校本課程教材編寫要求:
1、校本教材以活動形式為主,資料袋形式為輔,不統一要求編寫系統性的知識冊,教師可以從以下四個渠道挖掘教材資源:(1)自編教材;(2)選編教材;(3)選用優秀教材;(4)拓寬現有教材。
2、校本教材內容的選擇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內容組織要強化活動設計和實踐應用,應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教材內容應盡力圖文並茂,並通過簡要案例、對比分析、邏輯演繹等手段,促進學生理解內容。內容表述要簡明扼要、條理清晰、語言生動。
3、教材編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積極開發適合學生特點的電子教材,形成文字印刷教材、電子視聽教材以及網路課程資源相結合的一體化教材。關注在信息技術支持下教材內容的互動性和生成性。教材編制要重視開發和合理利用本區域所具有的教育資源
附:校本教材評審表
教材編著評審表
教材名稱 類型
編著人 總字數 頁數 適用年級
課時總數 學生要求
類別 項目 佔全書比例% 特色特點簡介(字左右)
自
評 自己撰寫內容
網上下載內容
參照同類著作
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意見:
簽名:
年 月 日
七、課程的實施與管理
(一)組織機構及職責
1、成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
主 任:1人
副主任:2人
委 員:由專家、校長、教師代表、家長代表、社區代表等若幹人組成。
主要職責:選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教材;審議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重大決策;負責制訂校本課程開發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項制度;檢查與督導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執行情況等。
2、成立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組 長:校長
副組長:分管副校長
成 員:各科室主任、各學科教研組長、學科骨幹教師。
主要職責:統籌規劃學校的校本課程;制定保證校本課程實施的相關制度;組織教師的培訓:校本課程實施的過程管理;審議、評價校本教材。
3、教務處職責:
(1)開展學生選課指導,負責指導學生選擇科目;
(2)提供課程菜單、課程介紹、課程表及教學常規與過程管理等工作;
(3)建立校本課程學生檔案,負責學生學習評價的組織與統計。
4、教科室職責:
(1)對教師進行必要的培訓,組織教師申報課程;
(2)組織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對申報的課程進行評審,做出評價意見;
(3)建立校本課程授課教師檔案,負責教師的教學評價。
5、教研組長職責:
(1) 組織落實本組教師的校本課程開發、申報與實施工作。
(2) 召集組員定期研討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確定課程的具體實施方案。
(3) 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6、授課教師職責:
(1)撰寫《課程綱要》,編寫校本教材;
(2)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教務處隨機聽課、測評;
(3)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學生考勤記錄;
(4)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5)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6)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二)校本課程的實施
1、課時設置:每周設2-3課時校本課程。
2、限定選修課程實施流程:
3、自主選修課程實施流程:
八、校本課程的評價
校本課程開發的特殊性決定課程評價的特殊性。校本課程開發強調學校的自主權,這就決定課程評價必然是一種內部評價;校本課程開發的價值追求是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生特色的突顯,這就決定了評價的多元性;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性,決定課程評價的過程性。校本課程的評價著眼於學生的個性與能力的發展和提高,要從指導思想,師生參與程度,創造性的發揮學校辦學育人的特色等方面,對校本課程和學生發展進行評價。
1、評價中的「三堅持」與「三原則」
「三堅持」:堅持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堅持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堅持評價內容的多維化;逐步建立電子化學生成長記錄冊,側重學生的學習態度、能力、個性等方面的分析性、發展性評價,同時要逐步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評價。
「三原則」:即「參與性原則」、「過程性原則」、「激勵性原則」。
參與性原則:校本課程學習評價注重學生親身參與和學生全員參與,強調課時計劃規定的課時活動量的參與情況和參與態度的考核。同時重視學生自我評價並自覺參與評價。
過程性原則:校本課程學習評價要特別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和實踐體驗,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並且把對學生的評價與對學生的指導緊密結合起來。
激勵性原則:激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色,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勤於實踐,勇於創新,不斷促進學力發展。
2、校本課程評價的三個方面
為了保證校本課程的開發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張揚學生的個性,彰顯學校審美育人的辦學特色,主要從三個方面對校本課程進行評價:課程綱要(教材)、課程實施、學生學業成績。
課程綱要評價的要素主要有:課程目標是否符合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目標是否明確清楚;課程內容的選擇是否合適,所需的課程資源是否能夠有效收取,內容的設計是否具體有彈性;課程組織是否恰當,是否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等。
課程實施評價:主要是對教師教學過程的評定,主要包括:教學的准備、教學方式、教學態度、等方面的評價。教務處通過聽課、查閱資料、問卷、座談形式,對教師進行考核,並歸入業務檔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學生選擇該科的人數;二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三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後的反映;四看學生問卷、座談的結果,從而有利於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學生學業成績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績作出評價,評價要有利於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對學生評價主要是三看:「一看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作好考勤記錄;二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用『優秀、良好、一般、差』等形式記錄在案;三看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鑒定、競賽、評比、匯報活動等形式展示,成績記入成長檔案中。」
評價的形式多樣,一般可採取以下「四結合」的形式,即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學習活動表現,平時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等形式。
九、保障措施
1、學校成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和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2、加強培訓,統一認識,明確開發校本課程的目的和意義。對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有所創新、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予以表彰。
3、制定校本課程開發獎勵機制,確保經費的及時劃撥,
4、加強圖書館、實驗室、功能室和校園網站建設,為校本課程實施提供必備的物質條件。
5、協調社會、家庭,為開發校本課程提供保障。利用網路等各種載體大力宣傳校本課程,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爭取社會各界、社區和家長的積極配合,探索建立學校、家庭、社區有效參與的新機制。
3. 校本課程與中學化學之間的關系
(NH4)2FeSO4·6H2O,六水硫酸亞鐵銨,俗名莫爾鹽
4. 華二校本課程化學問題。求解。化合價和摩爾質量。
答:1、因兩種金屬生成的H2相等,各為0.03mol,因兩種金屬相對原子質量比為8:9,可以設A原子量為8m,B的為9m,又因為兩者物質的量比為3:2,就還可設兩者物質的量分別為3amol和2amol,題目就轉變為了A的質量;3a*8m 加上B的質量2a*9m 兩者和為1.26g,即24am+18am=1.26,即42am=1.26,又因為3amol的A和2amol的B生成的氫氣都為0.03mol,即它們都在反應中失去0.03*2=0.06mol的電子,再設A B在與H2SO4反應中的化合價分別為x y,根據得失電子關系有
3ax=0.06 2ay=0.06 所以有x:y=2:3 1)回答完畢
2)由該題題意知A化合價x為2,B化合價y為3,所以有3a*x=6a=0.06 那麼 a=0.01 上面又有42am=1.26,所以m=3,所以A的原子量為8m=24 B的原子量為9m=27,各自的摩爾質量就出來了!
寫得很詳細,望樓主能採納,我很需要分數,實際上,在中學的化學和物理中都可以大膽設一些數,只要找出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建立起方程就是純數學問題了~~
5. 高中化學校本課程有哪些
一般要學的就是必修1,2,選修4,5
6. 求一個有趣點但又不太麻煩的化學實驗,化學校本課程要考試用的,現象明顯點的
酸鹼指示劑在酸、鹼中顏色不同
澱粉遇碘變藍
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
7. 急!!學習化學校本課程的心得體會
三步曲 老師講的好 學生學的好 以後會更加努力和改進 圍繞這個中心寫就是了
8. 我是一名初中英語老師,最近因身體原因上不起英語,准備上副科,請問初中副科中哪科好教,壓力小
初中階段共要學習14門功課,每門功課都很重要,無所謂主科和副科之分。考試時,語文、數學、英語計算分數,其他科目計算等級。
如果非要分出主科和副科,那麼主科有語文、數學、英語;副科有政治、歷史、物理、化學、生物、地理、體育、美術、音樂、勞技、計算機。
初二年要會考生物和地理,初三年中考前要進行體育成績達標測試,初三年參加中考要考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歷史、物理、化學。
初一年級學習的科目: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歷史、地理、生物、體育、美術、音樂、勞技、計算機;
初二年級學習的科目:語文、數學、英語、物理、政治、歷史、地理、生物、體育、美術、音樂、勞技、計算機;
初三年級學習的科目: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歷史、物理、化學、體育、美術、音樂、勞技、計算機。
9. 化學探究實驗教學設計主要有哪些具體方法
探究實驗教學設計的理論依據、指導思想、設計原則、內容及意義
中學化學探究實驗教學設計的基本形式。結合教學實踐體會,強調在實踐教學中要運用探究教學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從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媒體資源、教學評價等方面對中學化學探究實驗教學設計的基本形式
具體方法可參考以下具體案例:
開放性實驗探究:金屬鈉與稀硫酸銅溶液反應產物探究
3.1引入問題
通過《鹼金屬元素》的學習以及教師課堂演示實驗,學生掌握了鈉的物理性質及化學性質,了解鈉與水反應的實驗現象及反應產物。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活潑性質非常強的鈉與硫酸銅溶液作用時,會得到什麼產物?部分同學根據鈉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的知識,毫不猶豫地任務鈉能置換出硫酸銅中的銅;也有部分同學會產生疑問:鈉是先給水反應,還是先把銅置換出來呢?這時,通過教師引導,就形成了很好的探究「焦點」。
3.2猜想與假設
教師可組織學生分小組展開討論並對問題提出自己的假設。全班同學的猜想和假設主要為兩大類。一是鈉先置換出硫酸銅中的銅,生成產物問單質銅的紅色沉澱和硫酸鈉溶液;二是鈉先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然後氫氧化鈉在和硫酸銅反應,生成藍色的氫氧化銅沉澱。
3.3提出實驗方案
因為探究課題的開放性強,學生各個小組提出的實驗方案五花八門。總結起來,主要部分基本相同:取綠豆大小的一塊金屬鈉,用濾紙洗干煤油後,加入一大試管中,用分液漏斗向大試管中加入硫酸銅溶液。其中有的實驗小組,為了驗證實驗中有氫氣產生,還添加了其他實驗裝備。有代表性的兩類為:一是用導管將氣體導入灼熱的氧化銅試管中。二是在分液漏斗的頂端套一氣球。
3.4實驗探究,實驗現象
通過分組實驗,同學們主要得到了如下幾種實現象。
項目
人數
猜想與假設
預測實驗現象
實驗現象
9組(32人)
生成氫氧化銅
產生藍色絮狀沉澱,並有氫氣放出
產生藍色絮狀沉澱,並有氫氣放出。
4組(16人)
生成氫氧化銅
產生藍色絮狀沉澱,並有氫氣放出
3組(12人)
置換出銅
生成紅色的氧化銅沉澱
產生藍色絮狀沉澱。
3.5解釋交流
當學生完成了實驗探究之後,互相協作交流,最後得出結論。金屬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首先是金屬鈉與硫酸銅溶液中的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放出氫氣,然後氫氧化鈉在和硫酸銅反應,生成蘭色的氫氧化銅沉澱。部分實驗藍色的氫氧化銅沉澱有黑色的固體物質為氧化銅。學生交流討論後,認為,金屬與水反應是劇烈的放熱反應,放出的熱量可使部分氫氧化銅分解產生黑色的氧化固體。那麼為什麼鈉會先和水反應呢?對於這個問題,有2個學生在實驗報告提出由於硫酸銅溶液中水分子的密度比銅離子大,此時相當於生成了水合硫酸銅,銅離子被水分子包圍,因此鈉先與水接觸反應。
3.6教師評價
通過探究性實驗,絕大部分學生掌握了實驗的過程及現象,對產生現象的原理能提出合理的結實。通過批閱學生實驗報告發現,同組成員論記錄一欄大部分學生未填寫,說明學生合作討論意識還比較薄弱和不善於記錄學生在自我評價部分寫道:「說實話,我比較喜歡實驗,更喜歡從實驗中發現特情況去研究,當然,做實驗自己的切記要細心,實驗很多東西是無法挽回,象這引起的損失是不必要的」;「只要實驗操作規范,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就能培養一個人的實驗興趣,找出實驗方法」;「這次實驗不僅鍛煉我們的動手能力,而且能讓我們自己通過實驗來得出結論,能提高我們的興趣實驗操作比較強,知識基礎比較好,對實驗很有興趣,實驗方法還要進一步提高,希望可以有更多做實驗的機會」;「我認為實驗中,我們體現的動手能力差,而且從實驗結果看,我的思維能力還不夠周全,基礎不夠扎實;通過這次實驗,不僅讓我們增長了課外知識,還讓我體驗到對客觀事實要嚴謹對待」,等等。學生的自我評價表明,所有學生都表示實驗興趣濃厚,建議以後多提供機會。大部分學生認為自己的知識基礎較好,學生普遍對自己的實驗操作及實驗方法評較教低。同組成員評價部分,學生打分大多是「很好或較好」,沒有層次性,彼此間評價較高,跟自我評價部分相矛盾。因此,學生對相互評價還沒有建立正確的態度,評價失真。
4 結語
回首探究性實驗教學所經歷的歷史擅變和蓬勃發展的今天,我們清醒的認識高中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在當前化學教育教學改革中所承載的重要意義。深入分析了探究性實驗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實施的基本過程;全面認識了探究性實驗教學在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體驗科學探究過程、掌握科學探究基本方法、發揮學生的合作學習和團隊精神、形成實事求是嚴謹細致的科學態度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價值。結合案例從認識論的角度,解釋了探究性實驗教學在提出化學教學認識問題、認識科學探究過程、為學生掌握化學科學知識,檢驗化學理論和驗證化學假說提供化學實驗事實依據等發面所具有的認識論功能。
展望未來,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進行,探究性實驗教學的研究將逐漸「精細化」,探究性實驗教學的實踐將越來越豐富,它將成為高中化學教學的主要手段之一,也將成為高中校本課程開發的一塊沃土。隨著經濟的發展,化學實驗儀器、設備和條件日趨完善,相信高中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的前景將越來越美好。
產生藍色絮狀沉澱,沉澱中夾雜黑色固體,並有氫氣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