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天津海河的歷史

天津海河的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01 19:19:20

① 天津市歷史詳情

天津所在地原來是海洋,四千多年前,在黃河泥沙作用下慢慢露出海底,形成沖積平原。內古黃河曾容三次改道,在天津附近入海,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過大運河南下爭奪皇位。

朱棣成為皇帝後,為紀念由此起兵」,在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將此地改名為天津,即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

作為軍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帶,天津開始築城設衛,稱天津衛,揭開了天津城市發展新的一頁。後又增設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



(1)天津海河的歷史擴展閱讀

天津地處華北平原北部,東臨渤海、北依燕山,位於東經118°04',北緯40°15'之間。市中心位於東經39°10'。天津位於海河下游,地跨海河兩岸,北南長117千米。陸界長153千米。

是北京通往東北、華東地區鐵路的交通咽喉和遠洋航運的港口,有」和」之稱。對內腹地遼闊,輻射華北、東北、西北13個省市自治區,對外面向東北亞,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

② 請介紹天津歷史(古代史)

天津地區為退海之地,又是沖積平原。約在4000年前,天津市區露出海底成陸。至遲到戰國時期,天津市區已有先民勞作生息。
宋、遼時期,今海河當時稱「界河」。海河以北屬遼幽都府(後改析津府)武清縣;海河以南屬北宋高陽關路乾寧軍和滄州清池縣。宋朝在海河以南設立許多軍事據點——「寨」、「鋪」,如泥沽、雙港、三女、南河、沙渦、獨流等,以防遼軍南下。

余貞佑二年(1214)前,設「直沽寨」,派都統完顏佑、副都統完顏咬住戍守,「直沽」之名始見史籍。天津成為畿南軍事重鎮。

元至元十九年(1282)海漕開通,直沽成為漕運樞紐,為此在大直沽專設了接運廳和臨清萬戶府;並修建了直沽廣通倉等糧倉。至元年間(1264-1294)還在大直估、三岔口分別建了天後宮(東、西廟)。1234年三岔沽一帶鹽鹵湧出,特許高松、謝實等18戶在此設灶煮鹽;兩年後,又專門設立「三岔沽司」、「大直沽司」,管理直沽鹽場。

無延佑三年(1316)在直估設「海津鎮」,命副都指揮使伯顏鎮守。

明建文二年(1400),燕王朱棣以「靖難」為名,與其侄朱以炆爭奪皇位,率兵從直沽渡河南廠,偷襲滄州,攻下南京,建文四年(1402)奪取了政權,翌年改元「永樂」。

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在直沽設衛,命工部尚書黃福、平江伯陳瑄、都指揮僉事凌雲、指揮同知黃綱興工築城,並賜名「天津」,意謂「天子車駕渡河之處」。
永樂二年十二月九日(1405年1月9日)設天津左衛。永樂四年十一月八日(1406年12月18日)改青州右衛(一說青州左衛)為天津右衛。

「衛」是明朝的軍事建制,由指揮使統領,直隸於後軍都督府。每衛士兵足額5600人,天津三衛士兵定額16800人。

衛的建制雖沒有行政職權,但有一定的土地(城堡及屯田)、數量較多的民眾(屯田的軍士及軍屬)和政事(軍政及屯政)。隨著人口增加,商業發展,事務繁多,詞訟糾紛發生,衛所已不能治理這個軍民混雜的商業化城市,明廷在天津陸續因事設官、設衙,建學,或將外地官、衙遷津理事。

清朝初年,沿襲了明朝的各項制度。順治九年(1652)將左、右衛並入天津衛,結束了衛所官員的世襲制。三衛合並後,設立「巡道」、「同知」,負責民政事宜;「戶曹」、「鹽政」,負責稅賦和鹽業;「總兵」、「游擊」、「參將」,負責軍事。

雍正三年(1725),改衛為州,天津開始建立地方政府;九年(1731)升州為府,轄天津、靜海、青縣、南皮、鹽山、慶雲、滄州六縣一州。

1912年(民國元年)3月,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北京政府」(「北洋政府」)成立。是年7月,撤銷廠天津縣的建制,保留了「府」;1913年4月,又撤銷天津府,重建天津縣。

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佔領天津,南京國民政府設立「天津特別市」。1930年6月,天津特別市改為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管的直轄的天津市。1930年11月,因河北省省會由北京遷至天津,天津直轄市改為省轄市。1935年6月,河北省省會遷往保定,天津又改為直轄市。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建立天津市(一說「區」)軍事管制委員會,同時成立天津市人民政府。1958年2月11日,天津改為河北省省轄市。1967年1月2日,天津又改為中央直轄市,直至今日。

另外,光緒二十六年六月十八日(1900年7月14日),八國聯軍攻陷天津城,於七月五日組成「暫行管理津郡城廂內外地方事務都統衙門」(簡稱「都統衙門」),對天津實行軍事殖民統治達兩年之久。

1937年7月30日,日本侵略軍侵佔天津,次日成立偽天津市地方治安維持會;12月17日,偽天津市地方治安維持會,改組為偽天津特別市公署;1943年11月,偽天津特別市公署又改稱偽天津特別市政府,對天津人民實行了八年的法西斯統治。

③ 天津的歷史故事

作為宋遼戰爭的另一方,關於遼國和蕭太後的故事在天津地名中亦有反映。寶坻區有「打扮庄」,相傳遼國蕭太後督軍南下,與宋兵交戰,曾在此築梳妝樓,梳洗打扮,故名。寶坻區大口屯鎮綉針河東岸有毗鄰兩村——大小「綉針口」,相傳遼代建村,綉針河當時為蕭太後的運糧河,此處為巡查護衛運糧河的哨口,故名。 另外,武清區有黃花店鄉,始建於遼代會同年間(938~947),據《畿輔通志》轉引《東安縣志》載:「省抑宮在安次南,遼會同中建。以禁嬪妃之有犯者。元時屢遷廢後於其地。今屬武清縣,俗名皇後店。」此地原屬安次縣,明初劃入武清縣。今稱「黃花店」,系由「皇後店」諧音演化而來。與之對應的地名是泗村店鄉的「太子務」,遼代成村。傳說遼太子曾前往皇後店(軟禁失寵遭貶後妃的冷宮),探視被罷黜的母親,途中在此留宿,故村落得名太子府,後演化為太子務.天津桂發祥十八街麻花的歷史故事據說清朝末年,在天津衛海河西側,繁華喧鬧的小白樓南端,有一條名為十八街的巷子,有一個叫劉老八的人一個這個巷子里開了一家小小的麻花鋪,字型大小喚作「桂發祥」。這個人很聰明又能幹,炸麻花可以說有一手絕活。他炸的麻花真材實料,選用精白麵粉,上等清油。每天做的麻花香味能傳遍整條巷街,人們聞到香味紛紛蜂擁到他的鋪子購買,因此他的鋪子總是顧客盈門。後來,他的生意越做越大,開了店面。開始還算是賓客滿盈,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越來越覺得麻花有點乏而生膩,漸漸的生意就不如以往了。老人家不甘心。後來店裡有個少掌櫃的,一次出去遊玩,回到家是又累又餓,就要點心吃,可巧點心沒有了,只剩下一些點心渣。又沒有別的什麼吃的,那少掌櫃的靈機一動,讓人把點心渣與麻花面和在一起做成麻花下鍋炸。結果炸出的麻花和以前的不一樣,除了酥脆不艮和香氣撲鼻,味道可口。按照這個方法,劉老八是盡心研究,在麻花的白條和麻條之間夾進了什錦酥餡。至於配料,更是苦思冥想,頗費了一番腦筋,桂花、閩姜、核桃仁、花生、芝麻......還有青紅絲和冰糖。為了使自己的麻花與眾不同,增強口感味道,把放置時間延長,取材也是愈來愈精細,如用杭州西湖桂花加工而成的精品咸桂花、精製小麥粉等等,製作成不僅存放良久不艮,而且香氣四溢,味道香脆可口,滿口生津。就這樣,經過反反復復的精心研究,劉老八終於創造了金黃油亮、香甜味美、久放不綿的什錦夾餡大麻花,從此「桂發祥」麻花著稱於市,廣受歡迎,成為天津衛赫赫有名的食品「三絕」之首。而桂發祥的十八街麻花也就因此創立了百年字型大小,成為天津百姓的最愛食品

④ 海河的來歷

海河水系的形成與歷史上黃河下遊河道變遷以及華北平原的形成有著密切的聯系。

據考古調查,在五千多年前,天津附近還是一片汪洋大海。經過以後的地殼變動,沿海大陸架逐漸上升為陸地,那時海河各支流及黃河均分流入海。這些河流發源於山區,從山區沖下來的大量泥沙,流至山前。

由於河槽縱比降減少,流速減緩,泥沙沉積下來,逐漸在山前形成若干個沖積洪積扇。其中黃河的沉積作用最大。長期的沉積使各河沖積洪積扇不斷加大,以後連在一起,形成了河北平原。各河順地勢流向最低的天津附近入海,於是扇狀的海河水系的雛形逐漸形成。

海河的水文特徵:

海河流域處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區,冬季寒冷乾燥,夏季炎熱多雨,降水又多以暴雨形式降落,全年降水量往往是幾次暴雨的結果。海河干支流水量主要依據降雨補給(降雨補給的水量約占年徑流量的80%以上),因此年徑流量的時空變化與年降水變化趨勢基本一致。

除降雨及融雪補給外、海河還受地下水補給。流經太行山、燕山區的河流。地下水多以泉水形式補給河流,如江滹沱河、滏陽河、漳衛河等均接受泉水補給,地下水補給量一般佔8~10%左右。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海河

⑤ 關於天津的歷史

天津簡稱津,意為天子渡過的地方,別名津沽、津門等。
天津始於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會處、現在的金鋼橋三岔河口地方,史稱「三會海口」,是天津最早的發祥地。唐中葉以後,天津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金代在直沽設「直沽寨」,元朝設「海津鎮」,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
從明朝永樂二年,作為軍事要地,天津開始築城設衛,稱天津衛。公元1404年到2004年,天津建城已有600周年。
明建文二年(1400年),朱棣率兵經直沽渡河南下奪取政權,1403年改元永樂,天津這個名稱出現於永樂初年。天津作為軍事重地,於永樂二年(1404年)正式設衛,翌年設天津左衛,轉年又增設天津右衛。清順治九年(1652年),三衛合一,歸並於天津衛。
1860年天津被辟為通商口岸後,西方列強紛紛在天津設立租界,天津成為中國北方開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基地。由天津開始的軍事近代化,以及鐵路、電報、電話、郵政、采礦、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設,均開全國之先河,天津成為當時中國第二大工商業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
1912年民國成立,是年7月,撤銷廠天津縣的建制,保留了「府」;1913年4月,又撤銷天津府,重建天津縣。
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佔領天津,南京國民政府設立「天津特別市」。1930年6月,天津特別市改為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管的直轄的天津市。
1930年11月,因河北省省會由北京遷至天津,天津直轄市改為河北省省轄市。1935年6月,河北省省會遷往保定,天津又改為直轄市。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建立天津市(一說「區」)軍事管制委員會,同時成立天津市人民政府。
1958年2月11日,天津改為河北省省轄市。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進一步鞏固了中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和商貿中心的地位。改革開放以來,天津的港口優勢不斷增強,對外交往進一步擴大。進入新世紀,天津人民正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鬥志,勇於開拓、奮發圖強,努力把天津建設成為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
1967年1月2日,天津又改為中央直轄市,直至今日。
天津有名歷史人物
朱元璋、黃宗羲、海瑞、李冰、石達開、李秀成、魏勝、李自成、李廣、鄭成功、戚繼光、林則徐、黃道婆、祖梑、秋瑾、詹天佑、閻應天、夏完淳。
[編輯本段]二、地理環境
位置
天津市處於國際時區的東八區。北起薊縣黃崖關,南至大港區翟莊子滄浪渠,南北長189公里;東起漢沽區灑金坨以東陡河西乾渠,西至靜海縣子牙河王進庄以西灘德乾渠,東西寬117公里。天津市域面積11760.26平方公里,疆域周長約1290.8公里,海岸線長153公里,陸界長1137.48公里。
地理
天津市地處華北平原東北部,東臨渤海,北依燕山。天津距北京120公里,是拱衛京畿的要地和門戶。對內腹地遼闊,輻射華北、東北、西北13個省市自治區,對外面向東北亞,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天津海陸空交通便捷,鐵路、公路四通八達。天津建城設衛之前,天津港是京杭大運河的一個內河港口。1860年,被辟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長期以來,天津港與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港口保持貿易往來,是連接亞歐大陸橋距離最近的東部起點。2005年,天津港貨物吞吐量達到2.4億噸,位居世界港口前10位,集裝箱吞吐量達到480萬標准箱。
地質
天津地質構造復雜,大部分被新生代沉積物覆蓋。地勢以平原和窪地為主,北部有低山丘陵,海拔由北向南逐漸下降。北部最高,海拔1052米;東南部最低,海拔3.5米。地貌主要有山地、丘陵、平原、窪地、灘塗等。土壤主要有山地棕壤、山地淋溶褐土、褐土、潮土、沼澤土、水稻土、鹽土等7類。植被大致可分為,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灌草叢、草甸、鹽生植被、沼澤植被、水生植被、沙生植被、人工林、農田種植植物等11種。
氣候
天津位於中緯度歐亞大陸東岸,主要受季風環流的支配,是東亞季風盛行的地區,屬溫帶季風氣候。主要氣候特徵是,四季分明,春季多風,乾旱少雨;夏季炎熱,雨水集中;秋季氣爽,冷暖適中;冬季寒冷,乾燥少雪。天津年平均氣溫在11.4~12.9°C,市區平均氣溫最高為12.9°C。1月最冷,平均氣溫在-3~-5°C;7月最熱,平均氣溫在26~27°C。天津季風盛行,冬、春季風速最大,夏、秋季風速最小。年平均風速為2~4米/秒,多為西南風。天津平均無霜期為196~246天,最長無霜期為267天,最短無霜期為171天。在四季中,冬季最長,有156~167天;夏季次之,有87~103天;春季56~61天;秋季最短,僅為50~56天。天津年平均降水量為520~660毫米,降水日數為63~70天。在地區分布上,山地多於平原,沿海多於內地。在季節分布上,6、7、8三個月降水量佔全年的75%左右。天津日照時間較長,年日照時數為2500~2900小時。
水網天津三叉河口
天津位於海河流域下游,是海河五大支流南運河、北運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的匯合處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 、「河海要沖」之稱。流經天津的一級河道有19條,總長度為1095.1公里。還有子牙新河、獨流減河、馬廠減河、永定新河、潮白新河、還鄉新河6條人工河道,總長度為284.1公里。二級河道有79條,總長度為1363.4公里,深渠1061條,總長度為4578公里。天津還多次引黃濟津,並有一定數量的地下水。
土地
天津市土地面積1191970公頃。其中耕地面積485609公頃,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40.74%;園地面積37324公頃,佔3.13%;林地34227公頃,佔2.87%;牧草地594公頃,佔0.05%;居民點及工礦用地218345公頃,佔18.33%;交通用地32937公頃,佔2.76%;水域315089公頃,佔26.43%;未利用土地67845公頃,佔5.69%。在全部土地面積中,國有土地501.68萬畝,佔28.06%;集體土地1286.28萬畝,佔71.94%。全市的土地,除北部的山地、丘陵外,其餘都是在深厚沉積物上發育的土壤。在海河下游的濱海地區,有待開發的荒地、灘塗1214平方公里,可作為建設和生態用地。
礦產
天津市已探明的金屬礦、非金屬礦和燃料礦有20多種。金屬礦和非金屬礦主要分布在天津北部山區。金屬礦主要有錳硼石、錳、金、鎢、鉬、銅、鋅、鐵等,其中錳、硼不僅為國內首次發現,也為世界所罕見。非金屬礦主要有水泥石灰岩、重晶石、迭層石、大理石、天然油石、紫砂陶土、麥飯石等。燃料礦主要埋藏在平原區和渤海灣大陸架,有石油、天然氣和煤成氣等。已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0億噸,油田面積100多平方公里,天然氣地質儲量1500多億立方米,煤田面積80平方公里。天津地熱資源豐富,具有埋藏淺、水質好的特點。目前已發現10個地熱異常區,面積2434平方公里,水溫在30~90°C。
海洋
天津海岸線位於渤海西部海域,南起歧口,北至澗河口,長達153公里。海洋資源突出表現為,灘塗資源、海洋生物資源、海水資源、海洋油氣資源。灘塗面積約370多平方公里,正在開發利用。海洋生物資源,主要是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底棲生物和潮間帶生物。海水成鹽量高,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鹽產地,擁有中國最大的鹽場。進行海水淡化,解決淡水不足的潛力很大。海洋油氣資源豐富,已發現45個含油構造,儲量十分可觀。

⑥ 海河的發源地在哪裡

海河水系由北三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衛南運河五大河組成。北三河又包括薊運河、潮白河、北運河。北三河與永定河合稱河北系;大清河、子牙河、漳衛南運河合稱海河南系。
(1)北三河。北三河位於海河流域北部的永定河、灤河之間,流域面積平方公里,其中山區平方公里,平原平方公里。
北運河發源於北京市昌平縣北部山區,通縣北關閘以上稱溫榆河,北關閘以下始稱北運河,南流納通惠河、涼水河、風港減河等平原河道,至土門樓經青龍灣減河入潮白新河。。
潮白河由潮河、白河兩大支流組成,均發源於河北省沽源縣南,在密雲縣以南匯合始稱潮白河,至香河吳村閘潮白河長度為284公里;吳村閘以下稱潮白新河,至寧車沽閘匯入永定新河,潮白新河河道長度為183公里。
薊運河主要支流有泃河、州河和還鄉河,州、泃兩河發源於河北省興隆縣,於九王莊匯合後始稱薊運河。還鄉河發源於河北省遷西縣,薊運河至閻庄納入還鄉河(分洪道),南流至北塘匯入永定新河入海。薊運河幹流長度為157公里。
(2)永定河。永定河是海河流域北系一條主要河道,上游有桑乾河、洋河兩大支流,分別發源於內蒙古高原的南緣和山西高原的北部,兩河在河北省懷來縣朱官屯匯合後稱永定河,,,官廳到三家店為官廳山峽,區間面積1600平方公里,三家店以下為中下游地區,集水面積近2000平方公里。
永定河自三家店以下河道全長200公里左右,分為三家店~盧溝橋段、盧(溝橋)~梁(各庄)段、永定河泛區段和永定新河段等四段。永定河泛區出口屈家店以下大部分洪水由永定新河入海,小部分洪水經北運河入海河幹流。永定新河於大張庄以下納北京排污河、金鍾河、潮白新河和薊運河,於北塘入海。
(3)大清河。大清河流域位於海河流域中部,西起太行山,東臨渤海灣,北鄰永定河,南界子牙河,。大清河水系中上游分為南、北兩支。北支主要支流有小清河、琉璃河、拒馬河、中易水等。拒馬河在張坊以下又分流成南、北拒馬河,小清河、北拒馬河在東茨村匯流後稱白溝河,南拒馬河在北河店納中易水後,在白溝鎮與白溝河匯流。以下,大部分洪水由新蓋房分洪道入東淀,少量經白溝引河入白洋淀。,其中張坊以上4280平方公里。
大清河南支主要支流有瀑河、漕河、府河、唐河、瀦龍河等,各河均匯入白洋淀,。南北兩支洪水在東淀匯流後,分別經海河和獨流減河入海。除東淀外,主要滯洪窪淀還有文安窪、賈口窪、團泊窪、唐家窪等。
(4)子牙河。子牙河系主要支流有滹沱河、滏陽河,流域面積平方公里,其中滏陽河艾辛庄以上平方公里,黃壁庄以上平方公里。滹沱河發源於山西省五台山北麓,流經忻定盆地至東冶鎮以下,穿行於峽谷之中,至崗南附近出山峽,納冶河經黃壁庄後入平原。滹沱河發源於太行山東側,支流眾多,主要有洺河、南洋河、泜河、 槐河等,各支琉均匯集於大陸澤、寧晉泊,以下經艾辛庄至獻縣與滹沱河相匯後稱子牙河。子牙河原經天津市海河幹流入海,1967年從獻縣起新辟子牙新河東行至馬棚口入海。
(5)漳衛南運河。漳衛南運河是海河流域南系的主要河道,上游有漳河和衛河兩大支流,流域面積平方公里。漳河發源於太行山背風坡,經岳城水庫出太行山,在徐萬倉與衛河交匯,流域面積平方公里。衛河發源於太行山南麓,由淇河、安陽河、湯河等十餘條支流匯集而成,流域面積平方公里。漳河和衛河在徐萬倉匯合後稱衛運河,衛運河全長157公里,至四女寺樞紐又分成南運河和漳衛新河兩支,南運河向北匯入子牙河,再入海河,全長309公里;漳衛新河向東於大河口入渤海,全長245公里。

海河是我國七大江河之一,擁有薊運河、潮白河、北運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衛南運河等7條支流,最後匯集天津,注入渤海。海河水系與鄰近的灤河水系及徒駭、馬頰河水系共同組成了海河流域。

海河流域包含天津、北京、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內蒙古和遼寧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全部或部分地區,,。

海河流域地處我國心臟地區,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海河流域面積雖然只佔全國版圖的1/30,但是它以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富饒的資源、繁榮的經濟,以及是首都北京和工商業大都市天津的所在地,而受到世人矚目。

海河的源頭在哪兒?至今說法不一。天津人把海河看成是母親河,有人以為海河的源頭就在天津。其實,只能說海河的幹流在天津,全長73公里。據海河水利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靳懷春介紹,對海河的源頭當前最有影響的是兩種說法:一是《辭海》中說,海河發源於地處河南省的衛河,以此計算海河全長1090公里,《中國統計年鑒》仍沿用這一說法;二是《海河流域綜合規劃》中說,海河發源於地處山西省境內的漳河,以此計算海河全長1032公里。此外,有的水利專家還認為,海河發源地應是漳河的上游濁漳河,以此計算海河全長則為1329公里。

⑦ 古代天津海河是哪國邊界

遼代與北宋以海河為界線。

⑧ 求天津歷史

天津簡稱津,意為天子渡過的地方,別名津沽、津門等。
天津始於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會處、現在的金鋼橋三岔河口地方,史稱「三會海口」,是天津最早的發祥地。唐中葉以後,天津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金代在直沽設「直沽寨」,元朝設「海津鎮」,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
從明朝永樂二年,作為軍事要地,天津開始築城設衛,稱天津衛。公元1404年到2004年,天津建城已有600周年。
明建文二年(1400年),朱棣率兵經直沽渡河南下奪取政權,1403年改元永樂,天津這個名稱出現於永樂初年。天津作為軍事重地,於永樂二年(1404年)正式設衛,翌年設天津左衛,轉年又增設天津右衛。清順治九年(1652年),三衛合一,歸並於天津衛。
1860年天津被辟為通商口岸後,西方列強紛紛在天津設立租界,天津成為中國北方開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基地。由天津開始的軍事近代化,以及鐵路、電報、電話、郵政、采礦、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設,均開全國之先河,天津成為當時中國第二大工商業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
解放戰爭中,三大戰役有平津戰役。就在天津附近。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天津作為直轄市,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進一步鞏固了中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和商貿中心的地位。改革開放以來,天津的港口優勢不斷增強,對外交往進一步擴大。進入新世紀,天津人民正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鬥志,勇於開拓、奮發圖強,努力把天津建設成為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

⑨ 海河有多少年的歷史

具體多少年是沒有確切的數字的,它畢竟是水系,自然形成的,我在網路上查到一些,希望可以幫到你——
據考古調查,在五千多年前,天津附近還是一片汪洋大海。經過以後的地殼變動,沿海大陸架逐漸上升為陸地,那時海河各支流及黃河均分流入海。這些河流發源於山區,從山區沖下來的大量泥沙,流至山前,由於河槽縱比降減少,流速減緩,泥沙沉積下來,逐漸在山前形成若干個沖積洪積扇。其中黃河的沉積作用最大。長期的沉積使各河沖積洪積扇不斷加大,以後連在一起,形成了河北平原。各河順地勢流向最低的天津附近入海,於是扇狀的海河水系的雛形逐漸形成。
海河水系形成的過程又是各河下游遷徙改道的過程。歷史上的黃河下遊河道曾多次南北遷徒,據史書記載,從春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兩千多年中,黃河決口改道1500多次,其中重要改道26次,改道的范圍,北經海河河道,南奪淮河河道入海,黃河每次變遷都對海河水系的形成與變遷帶來很大影響。
在春秋時期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黃河從浚縣改道,經河北省大名縣、交河縣至天津東南入海。大致循現代的衛河、清涼江、南運河一線。當時黃河以北的呼沲河(即後來的滹沱河)、泒河(後稱沙河)、滱水(後為唐河)、治河(後為永定河)、沽水(後為北運河)都經天津附近的窪淀分流入海,海河水系尚未形成。
到王莽始建國三年(公元11年),黃河又發生改道,南徙至山東利津入海。海河水系曾一度擺脫了黃河的影響。在東漢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曹操在進行統一北方的戰爭中,疏鑿了白溝、平虜渠、泉州渠、新河等幾條運輸渠道,把河北平原上幾條大河連接起來,從而使分流入海的各河,在天津附近匯流入海。初步形成了海河水系。

熱點內容
漫畫題師德 發布:2025-07-09 23:54:29 瀏覽:211
使某人做某事的英語 發布:2025-07-09 23:36:43 瀏覽:82
視頻直播哪個好 發布:2025-07-09 22:55:16 瀏覽:851
生物科幻 發布:2025-07-09 22:20:43 瀏覽:133
英語在線翻譯中文 發布:2025-07-09 20:39:43 瀏覽:738
歷史課前演講 發布:2025-07-09 20:27:46 瀏覽:635
三年級數學同步 發布:2025-07-09 20:04:31 瀏覽:338
高考全國卷化學 發布:2025-07-09 19:48:29 瀏覽:845
如何查看聊天記錄 發布:2025-07-09 19:15:55 瀏覽:807
化學元素族 發布:2025-07-09 17:19:25 瀏覽: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