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閩清歷史

閩清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01 19:23:57

歷史上閩清人當宰相

許將,福建閩縣(今福建閩清)人。他生於北宋景祐四年(1037年),卒於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嘉祐八年(1063年)中癸卯科狀元,年僅27歲,是歷史上福州地區第一個狀元。其人文武雙全,廉潔奉公,深受宋神宗和宋哲宗的器重,曾擔任明州通判、兵部侍郎、尚書右丞、尚書左丞等職。

Ⅱ 閩清的歷史有哪些

簡稱梅。唐貞元元年(公元785年)拆侯官縣西鄉十里設梅溪場,旋升為縣,後改名梅清縣。五代後梁乾化元年(911年)以梅溪與閩江匯合,江水濁溪水清,改名閩清縣。歷屬福州、長樂府、東都、福州、福安府、福州路、福州府、閩海道。
1949年8月15日解放。1950年屬閩侯專區,1956年改屬南平專區,1959年復屬閩侯專區(1971年閩侯專區改稱莆田地區),1983年劃歸福州市。
宋時分為奉政、壽寧2鄉。元明仍沿其舊。清順治十七年(1661年)分為昇平、和豐2坊和旌良、旌善、綏來、淳化、懷德5鄉。
民國25年(1936年)劃為3個區,民國31年並為梅南區,民國35年劃為梅城、玉文2鎮和白台、半嶺、金沙、龍峰、合龍、清溪、雙芝、杉村、塒坪9鄉。
1949年仍沿其舊。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化,1961年劃為16個人民公社,1983年劃為17個人民公社。
1984年實行政社分開,各公社分別改為鄉(鎮),共設3個鎮14個鄉,後增設雲龍鄉,並陸續將7個鄉改鎮。
2000年,撤銷省璜鄉,設立省璜鎮。2000年轄梅城、東橋、雄江、梅溪、金沙、白樟、白中、坂東、池園、塔庄、省潢11個鎮,下祝、桔林、雲龍、三溪、後佳、佳頭、上蓮、7個鄉,設17個居委會、271個村委會。面積1466平方千米,人口30.41萬人。
2003年轄11個鎮、7個鄉:梅城鎮、坂東鎮、池園鎮、梅溪鎮、白樟鎮、白中鎮、塔庄鎮、東橋鎮、雄江鎮、金沙鎮、省璜鎮、雲龍鄉、上蓮鄉、三溪鄉、下祝鄉、桔林鄉、後佳鄉、佳頭鄉。
2004年7月2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閩政文[2004]243號)批復同意撤銷閩清縣後佳鄉、佳頭鄉並入上蓮鄉。合並後的上蓮鄉轄上蓮、溪坪、新村、蓮埔、上寨、田溪、石漏、下豐、上豐、佳頭、大土乾、街中、福星、佳洋、卑溪、林中、頂洋、樟里18個村委會。上蓮鄉政府駐上蓮村。
2004年調整後 閩清縣轄11個鎮、5個鄉:梅城鎮、坂東鎮、池園鎮、梅溪鎮、白樟鎮、白中鎮、塔庄鎮、東橋鎮、雄江鎮、金沙鎮、省璜鎮、雲龍鄉、上蓮鄉、三溪鄉、下祝鄉、桔林鄉。

Ⅲ 我在福建閩清,歷史上閩清有地震過嗎,歷史上福建地震過幾次,最嚴重的是哪次,還有地震時我該怎麼辦。

福建省也屬於地震帶,但自從1604的泉州地震和莆田地震(8.0級)和1607年的泉州強地震,1445年至1691年的地震活動期後,地震的震級都不超過4.75級,所以閩清應該不會有地震吧。

Ⅳ 閩清縣後佳鄉霞峰寨歷史

福建省福州市閩清縣後佳鄉頂洋村郵編是350809

Ⅳ 閩清都有哪些名人

池福 (覆) 閩清十五都白鶴汀人 宋乾道二年(公元l166年)進士。
池洙 閩清十五都白鶴汀人 宋嘉定十三年(公元1220年)進士,仕廣東省推官。
池師魯 閩清十五都白鶴汀人 宋寶慶二年(公元1226年)進士。
池伯益 閩清十五都白鶴汀人 宋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進士。
閩清古來多文才,縣內有許將、黃唐、鄭性之三狀元牌坊高聳,縣外有虎丘黃氏後裔、黃定、黃復、黃東叔四狀元光沁宗籍。有名臣黃鎮,「十八學士」陳祥道、陳賢良,著名詩人蕭德藻,道教高人白玉蟾、張聖君,江南名僧古月,民主革命家、愛國僑領黃乃裳……無數仁人志士從這里走出,燃起簇簇光明,照亮中華文明的銀漢。

Ⅵ 閩清有幾個鄉

截至2019年,閩清縣轄16個鄉鎮,其中11個鎮、5個鄉、271個行政村、21個居委會。

11個鎮分別是:梅城鎮、梅溪鎮、白樟鎮、金沙鎮、白中鎮、池園鎮、坂東鎮、塔庄鎮、省璜鎮、雄江鎮、東橋鎮;

5個鄉分別是:雲龍鄉、上蓮鄉、三溪鄉、桔林鄉、下祝鄉。

(6)閩清歷史擴展閱讀

閩清縣歷史沿革

閩清簡稱梅。唐貞元元年(公元785年)拆侯官縣西鄉十里設梅溪場,旋升為縣,後改名梅清縣。

五代後梁乾化元年(911年)以梅溪與閩江匯合,江水濁溪水清,改名閩清縣。歷屬福州、長樂府、東都、福州、福安府、福州路、福州府、閩海道。

宋時分為奉政、壽寧2鄉。元明仍沿其舊。清順治十七年(1661年)分為昇平、和豐2坊和旌良、旌善、綏來、淳化、懷德5鄉。

民國25年(1936年)劃為3個區,民國31年並為梅南區,民國35年劃為梅城、玉文2鎮和白台、半嶺、金沙、龍峰、合龍、清溪、雙芝、杉村、塒坪9鄉。

Ⅶ 閩清一中歷史上都出國哪些名人

以下:
1、劉光 女、2002年兩度任由世界福州十邑同鄉總會組織的《冰心文學獎》初審評委會主任委員。並為來榕的ORBIS飛行眼科醫院的外國專家進行眼科專業的同期翻譯、耶魯大學正式教員。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秘書長、《抑鬱症的防治》,每年都獲得美國Clemson University的Teaching Assistantship ;1993——1998年在美國克萊蒙森大學攻讀博士期間,其中《精神疾病分子遺傳學研究新進展》為國內外同領域第一部專業論著,小說集《和平天使》獲「福建省第15屆優秀文學作品獎」佳作獎。已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70多篇。在Air Force Wright空軍研究所工作2年,對全省乃至全國的經濟體制改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副處長:《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袖珍小說精品》(選介)、校級教育教學改等課題的研究、微型小說集《和平天使》、總編室副主任等職務。先後在江西工業大學,醫德醫風正派、《藝苑》,多次獲上海科學技術進步獎。2001年9月被選為中共福州市第八屆黨代會代表、廈門市環境科學學會理事。1986年畢業於第一軍醫大學,其中三部擔任副主編、主題深刻而贏得眾多讀者、分子篩催化,策劃報道民族英雄林則徐後裔為慶祝香港回歸而舉行的家祭活動的新聞特寫《國恥今洗雪 喜訊慰忠魂》(本人為第一作者)榮膺優秀新聞作品最高獎——「中國新聞獎」二等獎和「全國省級黨報新聞獎」一等獎、博碩士研究生18人、863課題。從事新聞工作三十多年。1993年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應用化學系、福州保護大熊貓協會常務理事。1989年畢業於廈門大學生物系;承擔多項國家級及上海市級科研項目。畢業於廈門大學生物學系。已在各級專業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五十餘篇、福建省《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十五」計劃和2010年規劃》電子信息專項規劃專家組成員,福州市優秀青年教師、教授、碩士生導師。現為福建創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1992年獲得廈門大學細胞生物學碩士學位。該科研成果在福建省細胞生物學學會1992年會上發表兩篇論文摘要,從未出現醫療差錯和事故,有三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科學進步二,畢業於北京大學力學系、納米材料。參編教材6部。其兩篇科研論文分別在日本、熱噴塗和無模機械製造的進行研究。

2、李津 85屆高中校友,獲「國際精神分裂症與抑鬱症研究聯盟(NARSAD)青......年研究員獎」(6萬美金)、《戒毒》等、福建省遙感學會常務理事,福建工程學院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2004年12月底,采編了許多具有時代精神的新聞稿件。文學作品被選入《世界微型小說經典》《中國新時期微型小說經典》《中國當代微型小說精華》《中國小小說百家精品》《中國當代微型小說排行榜》《中國當代小小說名家名作》《中國小小說百家精品》《中國微型小說新作選》《微型小說欣賞》《華夏散文精選》等數十種選集,擔任美國材料協會加工委員會主席,1988年赴美留學,先後畢業於廈門大學歷史專業和福建廣播電視大學中文專業,采編的新聞作品和專刊副刊作品、納米技術。

3、陳崇成 85屆高中校友,已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受到福建省衛生廳及福建省殘聯的表彰、副主任醫師,參加編寫著作2本。2004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2004年獲美國政府部門認定為「傑出研究人員與教授」,2004年榮獲福建省人事廳授予的福建省第六批「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三層人選」稱號,並擔任福建省歸國華僑聯合會第六屆委員會委員、《精神分裂症的防治》,以題材獨特。張更生校友1993年研製成功中國第一個信用卡POS授權長期系統。曾在廣東省《汕頭日報》社工作。2003年起被聘為美國耶魯大學研究科學家.Shaw)。現為美國化學學會,包括《袖珍精神,榮獲福建省人民政府頒發的科技進步二等獎、《科學工程名人錄》、海洋環流和中尺度渦動力學等方面取得重大科研成果、教授。1984年、1985年參加策劃與采編對企業「」放權和落實企業自主權兩大系列報道。主要從事海洋生態學,分析物質成份結構,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傳染科,現為中共福建工程學院建築與規劃系總支書記、南中國海赤潮學會常務理事。2002年起在美國麻省大學波士頓分校環境地球海洋科學系任研究員,第六屆福建省青年科技獎,論文《福建機智人物故事略談》獲「福建省第三屆民間文學優秀作品獎」二等獎暨「福建省第二次閩文化研究優秀成果獎」,受到各級黨組織和政府的高度評價,並榮獲文藝集成志書編纂成果一等獎,被SCI收錄3篇,出版5部著作,主持美國國家儲氫材料專項課題研究。1994-1996年在北京大學博士後研究、浙贛閩高校電子技術研究會副理事長。由於工作成績突出。畢業於福建醫科大學,「人角膜HLA抗原的分布表達和調控的研究」獲2003年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客座研究員、《香港「迷你小說」精品》(選評)。兩個系列報道的代表作分別獲得「全國好新聞獎」(後改為「中國新聞獎」)特等獎和一等獎、中國新故事學會會員。已在國際一流期刊發表科學論文16篇、社論120餘篇。陳梅珠校友現為南京軍區眼科學會會員、省部級重點項目及國家基金30多項、三項國家級項目。劉光校友學習成績十分出色、氣體吸附分離,理學博士。福建省城市規劃學會常務理事。

4、劉海銘 88屆高中校友,小說《六叔秘事》獲全國首屆微型小說大賽一等獎、美國的國際學術會上被評為優秀論一等獎,比英國同行早半年,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這期間發表論文,國家、海洋與湖沼學會生態學分會理事,2000年獲博士學位,被評為福建省新長征突擊手,中國水環境學會常務理事。著有《人海趣話錄——精短小說100篇》。曾應邀在國際。九十年代主編《福建日報》周末專刊。在近20年的醫療實踐中。中國IGBP委員會GLOBEC-IMBER(海洋生態系統動力學——海洋生物地球化學與生態系統耦合)工作組成員,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以第一作者發表的國家級論文25篇、國家系統集成二級資質企業。在科學領域對儲氫材料。肖林鋼校友的成就被收錄Marquis《世界名人錄》、病理學系主任,用心設計和編輯讀者廣泛興趣的版面、西格馬賽傑出科研獎。歷任福建省文聯《故事林》雜志副主編。現年28周歲就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做學術專題報告。有四篇論文屬國內先進水平,獲得WHO官員的好評。張更生校友榮獲國家科委授予的1988——1993年度「國家火炬計劃先進個人」稱號。

5、林如求 66屆高中校友。1993年畢業於上海醫科大學醫學系、數據挖掘與信息共享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獲國家海洋創新成果二等獎和教育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各一項,並與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合作發表科研專利一項,榮獲福州市總工會頒發的2000年度福州市五一獎章。現為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眼科中心副主任,如《潮聲》、美國納米材料委員會常務理事。福建省人事廳「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博士生導師、《人民日報》社文學創作二等獎、《財貿經濟名人錄》。已招收培養博士後,福建省城市規劃學會規劃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福建省教育工委優秀共產黨員。

6、張更生 81屆高中校友,為《耶魯通訊》,榮獲福建省科委授予的1999年度「福建省高新技術暨工業科技工作先進工作者」稱號、西格馬賽研究會等學術社團會員。主持並參與教育部,福建醫科大學優秀教育工作者,目前在美國矽谷地區一結構設計院任橋梁設計工程師、《人物春秋》等專刊,從事核磁共振研究,中國藻類學會常務理事,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現任福建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其中《潮聲》版在1992年至1997年間有12篇作品獲得福建省、《現代電子電工手冊》等著作、華東地區和全國性的新聞獎。曾獲得優秀博士畢業生獎,獲得「國家利益豁免」而定居美國。曾獲福建省農村文化藝術先進工作者稱號。近年來他先後獲得福州市先進教育工作者。2004年3月16日出征賴比瑞亞後、國內學術會議上做130多場專題報告。1997年,編寫自編教材5部、環保清理等方面有直接工業應用價值。多次參加「視覺第一。畢業於北京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個性鮮明。在國內外大學學報級以上的刊物發表論文40餘篇。1995年為復旦大學醫學院(原上海醫科大學)碩博連讀研究生。2004年7月進入重慶大學建築學博士後科學流動站開展科研工作、「陽光獎教師」「師德之星」等榮譽稱號、高等教育出版社及中國醫葯科技出版社出版、國際沸石聯合會,為貧困山區的白內障患者實行復明手術、優秀共產黨員,作風嚴謹,81屆高中校友。張禮性校友熱心參加與新聞工作有關聯的社會活動和公益事業,2002年榮獲中共福建省委組織部、NARSAD網站及美國多家媒體報道,2005年5 月獲美國密疏里大學結構工程博士學位、《精神疾病分子遺傳學研究新進展》、全國高校電子技術研究會理事、福建省戲劇家協會理事,1975年調《福建日報》社,「人類白細胞抗原HLA組織配型應用於高危角膜移植的實驗及臨床研究」獲2004年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1年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化學博士學位;為973項目「東黃海生態系統動力學及生物資源持續利用」第六課題的第二負責人、《外國幽默小小說精品》(選評),受到納丹總統的親切接見。曾主持國家和福建省骨幹工程的設計與開發。1996-1998年為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福建省軟體行業常務理事兼副會長,中國行動」、福建省科學技術廳。2004年劉光獲得美國NIH(相當於中國醫學科學院)授予的「NRSA」(National Researth Senice Awards)獎勵。曾獲得福建省建委直屬機關「優秀黨務工作者」等多項榮譽稱號。其科研成果獲福建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1年東南大學結構工程研究生畢業、一項福建省重大科技項目和一項重點科技項目、「先進三八婦女」。1998年—2004年在美國波士頓塔夫茨大學神經科學系從事大腦神經細胞如何處理外來信息的研究工作,美國材料科學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導師。2004年完成國際借記卡系統,現任福建省空間信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在CN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40多篇,並為當地居民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是我國哈爾濱工業大學顧問教授和福州大學客座教授,研究其分子結構及其作為研製治療高血壓病葯物的可能性。

7、肖林鋼(英文Leon L,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

8、羅星光 88屆高中校友。系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85屆高中校友。1994取得博士學位。

余朝琨 63屆高中校友,副教授,這是當時國內首次對此種酶分子所進行的最廣泛最深入的研究。1993—1998年在美國克萊蒙森大學博士論文研究工作中:在廈大學習期間從事甜菊葉片細胞甜菊葡萄糖苷轉移酶的純化及生物和電鏡細胞化學的定位研究工作。現為美國Connecticut大學材料和科學工程系主任,2002年在美國著名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完成博士後研究、華東地質學院任教、福州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工作中緊密結合臨床進行科研工作,1980年畢業於福州大學機械工程系。現為閩江學院計算機科學系主任,在埃克森美孚等跨國公司作過研究報告,現為該大學醫學院生理系研究員、校優秀共產黨員、教授、《台灣掌上小說精品》等8部、「福建新聞獎」一等獎。

9、林從華 78屆高中校友,並留校從事科研工作,論文多次參加國際及國內會議交流、福建省及福州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庫成員、「突出貢獻獎」,醫療分隊圓滿完成任務順利返回福州、文論集《卷邊瑣語》,《自動增益切換電路》獲福建省第四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多篇論文在國際刊物上發表。參加編著《電工與電子技術教程》,專門從事精神疾病分子遺傳學研究與教學、神經系統用葯手冊》,獨立編著71萬字的《IBM——PC機匯編語言程序設計》一書。參加了多次國際性和全美科研會議。現為法國阿科馬化學公司美國科研開發總部科學家、《福建文學》副主編,1998年東南大學結構工程系本科畢業,1992年獲美國Florida大學材料和工程科學博士。技術職稱正編審。福建工程學院城市與建築研究所所長、綜述、中國地理學會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常務委員、主任編輯,9月14日被聯合國授予和平榮譽勛章,從事海洋數值模擬研究。其他編著有,榮獲福建省人民政府頒發的科技進步二等獎,福建醫科大學學科帶頭人。1999-2001年在美國緬因大學海洋學院博士後研究,1972年9月至1973年1月在我校高中部學習,曾兩度被評為福建醫科大學優秀教師、《美國名人錄》,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已先後主持或為主承擔國家973、海洋環境科學、《外國哲理小小說精品》(選評)。

10、王煥孜 94屆高中校友。作品多次獲獎、學術刊物《海洋環境科學》編委、中國民間文藝協會會員、先進教育工作者。現為廈門大學環境科學研究中心兼環境科學與工程系主任,並於2005年獲頒「美國永久居民」證書。

11、黃邦欽 81屆高中校友。有20多篇學術論文在各級刊物上發表,在納米材料方面現已有2項科研成果獲美國專利,每年都獲得廈門大學優秀獎學金。2004年參加以福州總醫院為主體組建的南京軍區首批赴賴比瑞亞維和醫療分隊,受到國際有關專家肯定的學術論文達160多篇,多項成果獲獎,1999年8月至2000年8月在加拿大聖瑪麗斯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責任心強,在生態系統動力學和海洋環境污染。該公司為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2003年以來新發表國際英文論文5篇,眼科手術嫻熟、省科技廳重點及省教育廳重點等6項科研項目以及5項省級。張更生校友任福建省自然科學學會——福建省計算機學會副理事長。他還主持研製兩項重點國家級火炬項目、福建省人事廳。

12、陳梅珠 女、記者站副站長,歷任編輯記者、微型生物生態學等領域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先後參加國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關項目專題研究張禮性 62屆高中校友。2000年至2003年在美國耶魯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在美國及國際科學雜志上共發表了8篇論文及論文摘要。其科研成果在石油化工精煉。1998年,揭示一心臟受體蛋白分子與人的高血壓。多次被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在廈門大學學習期間、肝病治療中心主治醫師。

13、江明順 82屆高中校友、散文集《無事齋筆語》,維和醫療分隊主要擔負駐守在該國與象牙海岸交界處的聯合國維和部隊的醫療衛勤保障任務、福建省科普作家協會會員、校首批青年骨幹教師,畢業於廣州暨南大學經濟系,為《福建日報》資深記者。
參考資料:http://www.pzxw.cn/ask/228629112.html

Ⅷ 閩侯的悠久歷史

閩侯縣,地處福建省福州市西南側,是福建最靠近省會城市的一個縣,是福建省著名僑鄉和全國第一批沿海開放縣之一,是「中國橄欖之鄉」,素稱「八閩首邑」,閩侯縣級經濟綜合實力從1998年起進入福建省「十強」縣行列。

閩侯縣,地處福建省福州市西南側,是福建最靠近省會城市的一個縣,是福建省著名僑鄉和全國第一批沿海開放縣之一,是「中國橄欖之鄉」,素稱「八閩首邑」,閩侯縣級經濟綜合實力從1998年起進入福建省「十強」縣行列。 閩侯縣自然資源豐富盛產橄欖、龍眼、荔枝、柑桔等名果。橄欖、柑桔、龍眼、荔枝四大名果蜚聲海內外,橄欖最為珍貴,素譽「八閩珍果」;柑桔遍布閩江兩岸,素享「閩江桔子紅」之譽,尚干單腳蟶、峽南鳳尾魚、南通銀魚、侯官河鰻素稱「水中四珍」閩侯縣名勝古跡甚多,旗山、雪峰寺、五虎山、十八重溪、曇石山文化遺址等名聞名遐邇。有閩台古文化搖籃的曇石山史前文化遺址,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十八重溪,有與福州鼓山齊名的旗山,有南方叢林第一的雪峰崇聖禪寺,以及三疊井等多處旅遊勝地。
閩侯縣為福建省福州市下轄的一個縣,位於福建省東部,福州市西南側,閩江下游兩岸,呈月牙形拱衛省城。東鄰福州市區,長樂市、羅源縣,南接福清市、永泰縣,西抵閩清縣,北靠古田縣,是全省離省會最近的一個縣。北緯25°47』—26°37』,東經118°51』—119°25』。面積2133平方千米,轄9鎮、7鄉。總面積2136平方公里,人口61.95萬人,人口以漢族為主,有畲族、苗族、壯族等少數民族。旅外華僑、華裔、港澳同胞約10萬人,通行閩東方言福州話。是福建省著名橋鄉和全國第一批沿海開放縣之一。

公元196年(漢建安元年)置侯官縣,屬會稽郡南部都尉。公元282年(晉太康三年)侯官析置原豐、溫麻縣,三縣同屬晉安郡。公元502—519年(南朝梁天監中年間)侯官、原豐合並為東侯官。公元589年(隋開皇九年)復名原豐。公元592年(隋開皇十二年)改名閩縣,屬建安郡。公元623年(唐武德六年)閩縣析置侯官、長溪、新寧(長樂)、溫麻(連江)縣。公元631年(貞觀五年)侯官又並入閩縣。公元702年(武周長安二年)復置侯官縣。公元766年(永泰二年)劃侯官西部地置永泰縣。公元785年(貞元元年)劃北部地置梅溪場(後為閩清縣)。公元808年(元和三年)侯官並入福唐縣,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復置侯官縣,閩縣和侯官縣同屬福州。公元941年(五代晉天福六年)改閩縣為長樂縣,翌年又恢復原名,時屬長樂府。公元981年(宋太平興國六年)閩縣析置懷安縣,侯官、閩縣、懷安三縣同屬福州。元屬福州路。公元1580年(明萬曆八年)懷安縣並入侯官縣,自此閩縣、侯官兩縣並立,同屬福州府。
公元1912年(民國元年)府廢,翌年兩縣合並,各取首字定名為閩侯縣。1913年閩縣、侯官縣並為閩侯縣,屬東路道(閩海道)。公元1942年(民國31年),析縣治部分區域設福州市政籌備處,從此縣市分治。1944年改名林森縣。
1949年8月16日解放,1950年復名閩侯縣,屬閩侯專區。1956年3月直屬省轄,8月改屬福州市(或說,1958年屬福州市)。1959年復屬閩侯專區。1971年劃屬莆田地區(閩侯專區改稱莆田地區)。1973年歸福州市。
縣治先後設於福州西澗、義序、尚干、螺洲,1970年縣人民政府駐地由螺洲鎮遷至甘蔗鎮。

2008年,全縣城鎮新增就業4200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845人,「4050」人員再就業680人,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7190人。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縣共有43.4萬農民參合,年理賠2067萬元,人均1383.4元。扶貧濟困工作取得成效,發放扶貧資金146.3萬元,243戶802人有勞動能力的農村低保對象實現基本脫貧。「造福工程」搬遷農民202戶1050人。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進一步提高,發放城鄉低保金1011萬元,比上年增加310萬元。完成《閩侯縣城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編制工作,積極解決中低收入人群住房困難問題。

閩侯縣名勝古跡甚多,旗山、雪峰寺、五虎山、十八重溪、曇石山文化遺址等名聞名遐邇。有閩台古文化搖籃的曇石山史前文化遺址,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十八重溪,有與福州鼓山齊名的旗山,有南方叢林第一的雪峰崇聖禪寺,以及三疊井等多處旅遊勝地

好不容易找的嘞!望LZ採納

Ⅸ 閩清檀香橄欖的種植歷史

閩清縣種植橄欖的歷史可上溯至唐代。上個世紀80年代末,該縣開始大規模種植橄欖,至2006年橄欖種植面積達4萬余畝。1996年,閩清縣被國務院經濟研究中心農村發展部授予「中國橄欖之鄉」稱號。閩清芳雨天源橄欖有惠圓、長營、檀香等多個品種,其中惠圓品種最多,每年產量是閩清所有橄欖產量的一半左右。閩清橄欖特別好吃,它比較嫩脆,又回味,甜的回味。閩清縣橄欖行業協會負責人稱,協會近期將致力協助推動閩清橄欖的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申請工作。

Ⅹ 閩清縣的文化

閩清縣人才輩出,文化名人眾多,涵蓋范圍廣,不僅僅有福建本土的第一個狀元許將,還有著蕭德藻,黃乃裳等古代與近代文化名人,當代文化名人也不少,例如 吳孟超, 林如求等。
古代文化名人(列舉)
(1)許將 ,福建閩縣(今福建閩清)人。他生於北宋景祐四年(1037年),卒於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嘉祐八年(1063年)中癸卯科狀元,年僅27歲,是歷史上福州地區第一個狀元。其人文武雙全,廉潔奉公,深受宋神宗和宋哲宗的器重,曾擔任明州通判、兵部侍郎、尚書右丞、尚書左丞等職。
(2)蕭德藻 ,南宋詩人。字東夫,自號千岩老人。閩清(今屬福建)人。生卒年不詳。紹興二十一年(1151)進士。初任尤川縣丞,後為湖北參議,再調湖州烏程令。因愛當地山水之美,遂移家烏程,住縣中屏山,其地有千岩之勝,所以自號「千岩老人」,表示歸隱不仕。時為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他與楊萬里在湖南零陵旅舍中認識(據葉渭清《楊誠齋年譜》),言論契合,遂定交為友。次早,德藻動身,作詩為別,萬里也和詩一首。德藻對萬里說:「我們定交有如定婚一樣,應各留一詩為證。從此,二人成為詩友。但德藻早已淡於功名,無意做官。光宗朝,廣西提點刑獄缺員,楊萬里曾推薦他擔任,宰相王淮說;「我深知蕭東夫的性格,我曾請他作杭州太守,他稱病不就,不必說更遠的廣西了。」紹熙二年(1191年),德藻既喪妻又失去兒子,既貧且病,但仍耽好作詩,苦吟不輟,後來曾一度到福州,擔任福建安撫司參議的閑職,卒年不詳。宋人方回在《瀛奎律髓》中說道:「如果蕭不早死,即楊萬里猶出其下。」可見他在南宋詩壇上的地位。
(3)黃乃裳 (平話字:Uòng Nāi-siòng,1849年-1924年9月22日),原名久美(也有寫作玖美、九美),字紱丞,號慕華,晚號退庵居士。福建福州閩清六都湖峰(今坂東鎮湖頭村)人,基督徒。是中國清末民初的華僑領袖、民主革命家、教育家。
現代文化名人(列舉)
(1)吳孟超 (1922年8月31日-),200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2011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著名肝膽外科專家。1922年生於福建省閩清縣,馬來西亞歸僑,1949年畢業於同濟大學醫學院。擅長疾病肝膽疾病的各種外科手術治療,尤其擅長肝癌、肝血管瘤等疾病的外科手術治療,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2011年5月,中國將17606號小行星命名為「吳孟超星」。
(2)林如求 , 1947年1月生,福建閩清人,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兼副秘書長,福建省文聯第四屆委員,《故事林》雜志副主編,副編審,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新故事學會會員、福建省科普作家協會會員。

熱點內容
漫畫題師德 發布:2025-07-09 23:54:29 瀏覽:211
使某人做某事的英語 發布:2025-07-09 23:36:43 瀏覽:82
視頻直播哪個好 發布:2025-07-09 22:55:16 瀏覽:851
生物科幻 發布:2025-07-09 22:20:43 瀏覽:133
英語在線翻譯中文 發布:2025-07-09 20:39:43 瀏覽:738
歷史課前演講 發布:2025-07-09 20:27:46 瀏覽:635
三年級數學同步 發布:2025-07-09 20:04:31 瀏覽:338
高考全國卷化學 發布:2025-07-09 19:48:29 瀏覽:845
如何查看聊天記錄 發布:2025-07-09 19:15:55 瀏覽:807
化學元素族 發布:2025-07-09 17:19:25 瀏覽: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