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威海衛的歷史

威海衛的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01 20:42:41

『壹』 威海衛的歷史和現況

中日甲午戰爭中,清軍在山東半島抗擊日本陸海軍侵犯威海衛(今山東威海)的戰役。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11月下旬,日軍侵佔旅順(今屬遼寧大連)後,其大本營鑒於渤海灣即將進入冰封期,不便於登陸作戰,遂決定暫緩執行直隸(約今河北)平原作戰計劃,而將戰略進攻方向轉至山東半島,海陸配合攻佔威海衛,企圖殲滅北洋海軍。為此,陸軍在其第2集團軍基礎上組成"山東作戰軍",下轄第3、第4旅和原屬第6師的第11旅,共計2.5萬餘人。清廷因對日軍主攻方向判斷錯誤,集重兵於奉天(今沈陽)、遼陽和京津一帶,山東半島防禦薄弱。 此役,日軍從側後登陸,成功地對威海衛實施水陸夾擊。清軍由於兵力單薄,陸海軍缺乏協同,北洋艦隊困守港內,終遭全殲。 英租威海衛期間 在英租威海衛期間,英方先後派出了7任行政長官,其中任職時間最長的 威海衛歷史博物館圖片是駱克哈特,他於1902年出任威海衛首任文職行政長官,正是在他的主持下,殖民政府逐步實現了一套高度集權的殖民統治體制。英租威海衛初期對農村採取的是不幹預政策,這樣就不利於殖民政府對農村的管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1906年推行了總董制,實現了殖民政府對農村的全面控制。 英方租占威海衛後,確立了將它建成皇家海軍訓練和療養基地的方針。利用劉公島和大陸沿岸的軍事設施進行艦隊演習、炮術訓練和步兵射擊訓練,並利用威海衛適宜的氣候和優美的環境興建了避暑療養場所。每年入夏以後,人滿島內外,商號的生意也隨之興隆起來。這時的威海衛,已經成為英國遠東艦隊的「後花園」。 中國收回威海衛 1931年10月1日 中國收回英租界威海衛 1931年10月1日,中國外交次長,接收威海衛專員王家楨與英國駐威長官莊士敦在威海衛英國威海衛行政長官署前,舉行中英交收威海衛典禮。被英人強行租借32年的中國海港威海衛,終於回歸中國。 1898年,英國通過《中英議租威海衛專約》,威海衛淪為其殖民地。 1921年12月,中國政府代表在華盛頓會議上提出歸還各國在華租借地的要求。此後中國政府便就威海衛租界問題與英國政府開始了長達8年的交涉。 1924年6月曾訂立《交收威海衛專約》29條,後曹錕倒台,英國政府借機將此案擱置。直到1930年6月雙方才重開談判。

『貳』 威海衛名字的由來

漢初時,威海叫「石落村」,是一個偏僻的小村,又來又稱為「落柑村」,據後人推測,之所以改為這個名字可能是因為這里遍地布滿了柑橘樹的緣故,至於是否如此,無從考證。到了元代,改為「清泉夼」。改名原因,無從知曉,但從字面看「清泉」是清清的泉水的意思,作為威海這樣一個沿海而多薄山的地方來說可以想見水的重要,「夼」是窪地的意思,可能也有因衛城在北棉花山南佛頂山西古山環繞之下而得名,依這樣理解這個名字是依地勢而取的名字。現在環翠樓公園東門北側還有一個立有「寶泉普濟」碑牌的泉水井,每天都有很多人前來打水。另據《威海衛志》(清乾隆本)記載:「在環翠樓東南石窟中,泉潔而甘,大旱弗匱。邑人咸取以釀,號『小惠泉』」,不知這「小惠泉」對於這個名字有無歷史淵源?

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為防倭寇侵擾,設立威海衛,取威震海疆之意,威海之名即由此而來。

1945年,設威海衛市,建國後改成威海市。

『叄』 威海衛的歷史沿革

931年10月1日,中國外交次長,接收威海衛專員王家楨與英國駐威長官莊士敦在威海衛英國威海衛行政長官署前,舉行中英交收威海衛典禮。被英人強行租借32年的中國海港威海衛,終於回歸中國。

『肆』 關於威海衛的現狀、歷史

威海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中期,境內就有人類聚居。夏、商、周三代,今市境為東方夷之地,屬青州,有萊夷聚居。 北齊天統四年(568年),境內設文登縣,今市境盡屬之。此後,朝代更替,但隸屬文登縣未變。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為防倭寇侵擾,析辛汪都三里置設威海衛,原為文登縣地,永樂元年(1403年)建城,名寓「威震東海」之義。 「衛治極山東之東,三面環海,一城負山,形勝險要甲於天下,蓋海防一重地也」(明谷景陽《重請威海衛印記》)。威海之名從此始興。威海即由此而來。
1898年,英國強租威海衛。1900年,設威海衛行政長官署,屬英國殖民部。1930年10月,中國收回威海衛,置威海衛行政區,直屬國民政府行政院。
1950年5月, 成立文登專區,轄威海、榮成、文登、昆嵛、乳山、海陽、牟平、福山等8縣。1956年2月,文登專區撤銷,今威海地域改屬萊陽專區。1958年10月,萊陽專區改為煙台專區, 1967年2月,煙台專區更名為煙台地區,今威海地域屬之。
1983年8月撤銷煙台地區, 設煙台市(地級),同時威海市改為省轄縣級市,由煙台市代管,文登、榮成、乳山3縣歸煙台市管轄。
1987年6月15日,威海市升為地級市,原縣級威海市設為環翠區;煙台市的榮成、文登、 乳山3縣劃歸威海市管轄。1988年10月,文登縣改為省轄縣級市,由威海市代管;11月,榮成縣改為省轄縣級市,由威海市代管。1993年7月,乳山縣改為省轄縣級市,由威海市代管。

『伍』 威海衛被割占及其回歸的史實,史實!!!

元朝稱清泉夼。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為防倭寇襲擾設衛,稱威海衛。以威鎮海疆之意命名。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裁威海衛,復歸文登縣。清光緒二十一年( 威海衛租借地
公元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被日本佔領。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被英國強租。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十月,由中國政府收回。設威海衛行政區,直隸行政院。1938年3月又淪為日軍殖民地。1945年收復,設立威海市,屬膠東行署。1948年屬東海專署。1950年撤市設衛海縣。1951年改縣為衛海市,屬文登專區。1958年屬煙台專區。1987年升為地級市。轄環翠區、榮城市、文登市、乳山縣。 清光緒元年(1875)始建炮台,十四年,設水師提督署,駐水雷營,置製造所和水師學堂等,於海灣南北兩岸和劉公島、日島、黃島等地新築炮台多座,成為海防要塞和北洋海軍基地。威海衛為不凍良港,三面環山,口門向東,劉公島扼其前,形成向東、向北兩條航道和進出口,日島、黃島、牙石等島羅列劉公島兩側,構成港域天然屏障,形勢險固。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日軍因威海衛地勢險要、設防強固,決定避開從港口正面進攻,集結軍艦25艘,陸軍 2.5萬餘人,由榮成灣之龍須島登陸,迂迴側後攻佔南岸炮台,海陸夾攻威海港。 北洋艦隊腹背受敵,全軍覆沒,威海失陷(見威海衛之戰)。1898年被英國強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戰爭中,日軍於1938年再次侵佔威海,1945年8月日本投降,為中國收復。1945年設威海市,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基地

『陸』 威海衛的由來

漢初時,威海叫「石落村」,是一個偏僻的小村,又來又稱為「落柑村」,據後人推測,之所以改為這個名字可能是因為這里遍地布滿了柑橘樹的緣故,至於是否如此,無從考證。到了元代,改為「清泉夼」。改名原因,無從知曉,但從字面看「清泉」是清清的泉水的意思,作為威海這樣一個沿海而多薄山的地方來說可以想見水的重要,「夼」是窪地的意思,可能也有因衛城在北棉花山南佛頂山西古山環繞之下而得名,依這樣理解這個名字是依地勢而取的名字。現在環翠樓公園東門北側還有一個立有「寶泉普濟」碑牌的泉水井,每天都有很多人前來打水。另據《威海衛志》(清乾隆本)記載:「在環翠樓東南石窟中,泉潔而甘,大旱弗匱。邑人咸取以釀,號『小惠泉』」,不知這「小惠泉」對於這個名字有無歷史淵源?

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為防倭寇侵擾,設立威海衛,取威震海疆之意,威海之名即由此而來。

『柒』 有關威海衛的歷史

元朝稱清泉夼。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為防倭寇襲擾設衛,稱威海衛。以威鎮海疆之意命名。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裁威海衛,復歸文登縣。
清光緒二十一年(威海衛租借地公元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被日本佔領。
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被英國強租。
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十月,由中國政府收回。設威海衛行政區,直隸行政院。
1938年3月又淪為日軍殖民地。
1945年收復,設立威海市,屬膠東行署。
1948年屬東海專署。
1950年撤市設衛海縣。
1951年改縣為衛海市,屬文登專區。1958年屬煙台專區。
1987年升為地級市。轄環翠區、榮城市、文登市、乳山縣。
清光緒元年(1875)始建炮台,十四年,設水師提督署,駐水雷營,置製造所和水師學堂等,於海灣南北兩岸和劉公島、日島、黃島等地新築炮台多座,成為海防要塞和北洋海軍基地。威海衛為不凍良港,三面環山,口門向東,劉公島扼其前,形成向東、向北兩條航道和進出口,日島、黃島、牙石等島羅列劉公島兩側,構成港域天然屏障,形勢險固。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日軍因威海衛地勢險要、設防強固,決定避開從港口正面進攻,集結軍艦25艘,陸軍 2.5萬餘人,由榮成灣之龍須島登陸,迂迴側後攻佔南岸炮台,海陸夾攻威海港。
北洋艦隊腹背受敵,全軍覆沒,威海失陷(見威海衛之戰)。
1898年被英國強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戰爭中,日軍於1938年再次侵佔威海,1945年8月日本投降,為中國收復。
1945年設威海市,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基地。

『捌』 明朝時期威海衛的歷史作用是什麼

威海衛城池構築得十分堅固,城牆的基礎以堅石條壘砌,城牆上面築有馬面和雉堞。為便於平時和戰時兵力、兵器的機動,在城牆拐角和城門兩側,都築有兵馬道。城池的形制呈方形,城牆周長1020米,城牆高9米,城牆寬6米。開辟城門4座。並於城牆外圍環護一道寬4.5米、深2.6米的護城河。在構築威海衛城池的同時,為完善工事配套,在城池迎敵的一面利用高地、山岡、山頂等有利地形構築炮台17座,以控制附近海面和岸灘,並配備大小炮69尊,組成嚴密火力,以瞰制近海和岸邊。此外,還築有瞭望台和報警烽堠,便於晝夜監視倭寇的入侵活動。由於威海衛的築城規模較大,其設施配套也較為嚴密完整。自威海衛的海防加強之後,倭寇入侵的大患隨之杜絕。

『玖』 威海衛行政區的歷史淵源

《威海衛管理公署組織條例》計20條,除明確規定管理公署的權力職能、隸屬關系、區域范圍外,同時指明在不抵觸中央法令范圍的前提下,准許制訂單行規則。對於地方自治,准許採用市組織法有關區、坊、閭鄰之規定。在公署內只設總務科和公安局兩個部門,執掌全局之一切行政和公安等事務。由於運作不靈,職責區分不清的局限,於1931年4月25日,對原《條例》進行了重新修訂。其第七條規定:除原設總務科、公安局外,再增設財務科、工務科。

『拾』 威海衛的屈辱歷史,急要!!

中國北方軍港,清朝北洋水師基地。位於今山東半島東北端威海市,瀕臨黃海,西連煙(台)蓬(萊),北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旅順口勢成犄角,共為渤海鎖鑰,拱衛京津海上門戶。威海衛原為濱海漁村,漢稱石落。元朝稱清泉夼。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為防倭寇襲擾設衛,稱威海衛。清光緒元年(1875)始建炮台,十四年,設水師提督署,駐水雷營,置製造所和水師學堂等,於海灣南北兩岸和劉公島、日島、黃島等地新築炮台多座,成為海防要塞和北洋海軍基地。威海衛為不凍良港,三面環山,口門向東,劉公島扼其前,形成向東、向北兩條航道和進出口,日島、黃島、牙石等島羅列劉公島兩側,構成港域天然屏障,形勢險固。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日軍因威海衛地勢險要、設防強固,決定避開從港口正面進攻,集結軍艦25艘,陸軍 2.5萬餘人,由榮成灣之龍須島登陸,迂迴側後攻佔南岸炮台,海陸夾攻威海港。北洋艦隊腹背受敵,全軍覆沒,威海失陷(見威海衛之戰)。1898年被英國強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戰爭中,日軍於1938年再次侵佔威海,1945年8月日本投降,為中國收復。1945年設威海市,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基地。

威海衛陷落,被日軍佔領
1895年2月2日,威海衛陷落。1月20日,日軍分兩路包抄威海衛背部。李鴻章嚴令提督丁汝昌不許出戰,坐失戰機。22日,清軍營官孫萬齡率部於橋頭集多次進犯日軍,終因兵少而敗。30日,日軍佔領南岸炮台。本日,日軍又佔北岸炮台,威海衛位於煙台、成山之間,遙對旅順,與旅順同為拱衛渤海的門戶,是北洋海軍的基地之一。

熱點內容
漫畫題師德 發布:2025-07-09 23:54:29 瀏覽:211
使某人做某事的英語 發布:2025-07-09 23:36:43 瀏覽:82
視頻直播哪個好 發布:2025-07-09 22:55:16 瀏覽:851
生物科幻 發布:2025-07-09 22:20:43 瀏覽:133
英語在線翻譯中文 發布:2025-07-09 20:39:43 瀏覽:738
歷史課前演講 發布:2025-07-09 20:27:46 瀏覽:635
三年級數學同步 發布:2025-07-09 20:04:31 瀏覽:338
高考全國卷化學 發布:2025-07-09 19:48:29 瀏覽:845
如何查看聊天記錄 發布:2025-07-09 19:15:55 瀏覽:807
化學元素族 發布:2025-07-09 17:19:25 瀏覽: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