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嘗膽的歷史
北宋·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仆受遺以來,卧薪嘗膽,悼日月之逾邁,而嘆功名之不立,上負先臣未報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且權先世以德顯於吳,權若效諸君有非常之志,縱不蒙顯戮,豈不墜其家聲耶?」
《史記》原文為:「越王勾踐返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這里僅有「嘗膽」,沒有提到「卧薪」,這是蘇軾發揮想像,戲說孫權「卧薪嘗膽」而創作出來的成語。
卧薪嘗膽後演變為成語,形容人刻苦自勵,立志雪恥圖強,最後果真可以苦盡甘來。
㈡ 有關「卧薪嘗膽」的歷史事件
原文
吳既赦越,越王色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忘會稽之恥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弔死,與百姓同其勞。
譯文
吳王既然赦免了越王,(讓他回了越國,)越王勾踐時時刻刻想著如何復國,於是就每天讓自己的身體勞累,讓自己焦慮的思索,還把一個苦膽掛在坐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覺之前都要仰起頭嘗嘗苦膽的滋味,吃飯喝水之前也要先嘗嘗苦膽。他常常對自己說:「你難道已經忘記了在會稽山上所受的恥辱了么?」他親自到田間種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織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頓飯里幾乎沒有肉菜,穿的衣服沒有鮮艷的顏色。他對待賢明的人畢恭畢敬,對待賓客厚禮相贈,扶助貧困的人,哀悼死難的人,和百姓們一同勞苦工作。
㈢ 卧薪嘗膽簡要的歷史故事
勾踐回到了越國,大臣們一見,又是高興又是傷心。勾踐對他們說:「我是個國破家亡的奴才,不是大夥兒這么盡心盡意地出力,我哪兒能有回國的一天?」范蠡說:「這是大王的洪福,哪兒能算是我們的功勞吶?但願大王從今往後,時時刻刻記住在墳頭石屋裡的苦楚, 這樣,越國才能出頭,我們的仇准能報的。這是我們做臣下的和全越國人的願望!」
勾踐說:「我決不叫你們失望!」他就叫文種管理國家大事,叫范蠡訓練兵馬,自己很虛心地接受別人的意見,想辦法救濟窮苦的老百姓。這么一來,全國的人個個歡喜,恨不得把自己的能耐全都拿出來,好叫這受欺壓的弱國改變成為一個強國。
勾踐惟恐舒服的生活消磨了志氣。他把軟綿綿的褥子撤下去,拿柴草當做褥子。在吃飯的地 方掛上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先嘗一嘗苦味。這就叫「卧薪嘗膽」。
㈣ 卧薪嘗膽的歷史背景是怎麼的
卧薪嘗膽
公元前496年,長江下游的吳國和越國因小怨而爆發了一場戰爭!
戰爭在今浙江嘉興的沖積平原上進行。戰爭的統帥同是兩國的國王,吳軍曾是著有《三十六計》的用兵大師孫子所訓練出來的精銳之師。而越軍不僅人數少,且稚嫩年輕。
年輕的越王勾踐以范蠡為軍師,使吳軍大敗,年老的吳王也因傷重而亡!
在吳國首輔大臣伍子胥的扶助下,年輕的夫差登上了王位。他發誓消滅越國。三年後,夫差率領雄兵攻伐越國。雙方交戰後,越敗吳勝,吳國大軍攻至越都會稽。
文種買通離間吳國大臣伯嚭與夫差極力周旋,終於讓夫差動了懷仁之心,不滅越國。越國得以保存。勾踐率王後與范蠡入吳為奴。
范蠡為存勾踐性命,運用計謀摧毀了勾踐曾為王以及作為男人的全部尊嚴和慾望,從而博得了夫差的憐憫和同情,不準伍子胥殺掉已溫順如羔羊、木納如農夫的勾踐。
為奴三年後,夫差生病。范蠡抓住良機,讓勾踐為夫差嘗糞而尋找病源,此舉徹底感化了夫差,從而釋放了勾踐。
回到越國的勾踐,萎靡不振,他已甘願做吳國的附庸,當一個安逸的臣服之王。而想通過扶助勾踐而實現終生抱負的文種與范蠡豈肯罷休,他們又以計謀而激勵勾踐站立起來,以人格的力量而喚回勾踐的尊嚴和慾望。
勾踐的鬥志復甦之後,放棄了舒適安逸的王宮,搬進了一座破舊的宮室中居住。他睡在柴草上,在房梁吊下一根繩子,繩子一端栓著一隻奇苦無比的豬苦膽,每天醒來,勾賤第一件事就是先嘗一口奇苦無比的苦膽!二十年,他雷打不動,天天如此。
在八位大臣的輔助下,勾踐對內開始著手普查人口,獎勵生育。對外,文種不斷出使吳國,進貢財寶。范蠡的情人西施,因美艷絕倫於世,勾踐也勸其忍痛割愛。西施入吳宮後,因抱著為國而獻身之志,也終獲得夫差的專寵,常在關鍵之時麻痹夫差對越國的警惕。
公元前473年,勾踐秘起藏於民間的三萬雄兵,一舉將姑蘇城團團圍困。此時,夫差還有五萬兵馬,卻因糧草難濟而不敢出城一戰。
夫差竟想效仿二十年前勾踐的求和……然而,此時的勾踐早已不是當年的夫差。他有當年夫差同樣的大志,卻已經沒有放過一隻羔羊的憐憫之心!吳國的版圖被悉數並入越國,夫差也在流放途中難忍羞辱而自殺!
二十年的「卧薪嘗膽」既造就了勾踐,也徹底磨滅了他的人性。他幾乎成了一個冷血的君王,精明的范蠡攜西施適時地離開了他,而文種卻「執迷不悟」,不到一年,即被勾踐賜死!
嘗糞問疾,卧薪嘗膽二十年!勾踐忍人所不能忍之辱,受人所不能受之苦!他創下了人類君王史的奇跡!
他苦心勵志,發憤強國,創下了以小打大,以弱勝強,以卵擊石的人間神話!
卧薪嘗膽的典故被稱為中國幾千年文明史中經典中的經典,勾踐的超人意志或許更有人類意義!
㈤ 卧薪嘗膽的歷史故事
卧薪嘗膽的歷史故事
吳王闔閭打敗楚國,成了南方霸主。吳國跟附近的越國(都城在今浙江紹興)素來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國國王勾踐即位。吳王趁越國剛剛遭到喪事,就發兵打越國。吳越兩國在槜李(今浙江嘉興西南,槜音zuì)地方,發生一場大戰。
吳王闔閭滿以為可以打贏,沒想到打了個敗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傷,再加上上了年紀,回到吳國,就咽了氣。
吳王闔閭死後,兒子夫差即位。闔閭臨死時對夫差說:
「不要忘記報越國的仇。」
夫差記住這個囑咐,叫人經常提醒他。他經過宮門,手下的人就扯開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父親的仇嗎?」
夫差流著眼淚說:「不,不敢忘。」
他叫伍子胥和另一個大臣伯嚭(音pǐ)操練兵馬,准備攻打越國。
過了兩年,吳王夫差親自率領大軍去打越國。越國有兩個很能乾的大夫,一個叫文種,一個叫范蠡(音lí)。范蠡對勾踐說:「吳國練兵快三年了。這回決心報仇,來勢兇猛。咱們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們作戰。」
勾踐不同意,也發大軍去跟吳國人拼個死活。兩國的軍隊在大湖一帶打上了。越軍果然大敗。
越王勾踐帶了五千個殘兵敗將逃到會稽,被吳軍圍困起來。
勾踐弄得一點辦法都沒有了。他跟范蠡說:「懊悔沒有聽你的話,弄到這步田地。現在該怎麼辦?」
范蠡說:「咱們趕快去求和吧。」
勾踐派文種到吳王營里去求和。文種在夫差面前把勾踐願意投降的意思說了一遍。吳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堅決反對。
文種回去後,打聽到吳國的伯嚭是個貪財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寶,私下送給伯嚭,請伯嚭在夫差面前講好話。
經過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勸說,吳王夫差不顧伍子胥的反對,答應了越國的求和,但是要勾踐親自到吳國去。
文種回去向勾踐報告了。勾踐把國家大事託付給文種,自己帶著夫人和范蠡到吳國去。
勾踐到了吳國,夫差讓他們夫婦倆住在闔閭的大墳旁邊一間石屋裡,叫勾踐給他喂馬。范蠡跟著做奴僕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車出去,勾踐就給他拉馬,這樣過了兩年,夫差認為勾踐真心歸順了他,就放勾踐回國。
勾踐回到越國後,立志報仇雪恥。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在吃飯的地方掛上一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就先嘗一嘗苦味,還自己問:「你忘了會稽的恥辱嗎?」他還把席子撤去,用柴草當作褥子。這就是後來人傳誦的「卧薪嘗膽」。
勾踐決定要使越國富強起來,他親自參加耕種,叫他的夫人自己織布,來鼓勵生產。因為越國遭到亡國的災難,人口大大減少,他訂出獎勵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種管理國家大事,叫范蠡訓練人馬,自己虛心聽從別人的意見,救濟貧苦的百姓。全國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勁,好叫這個受欺壓的國家改變成為強國。
㈥ 卧薪嘗膽的歷史人物
卧薪嘗膽:勾踐
三顧茅廬:劉備
負荊請罪:廉頗
破釜沉舟:項羽
㈦ 卧薪嘗膽的歷史人物是誰
卧薪嘗膽的歷史人物是越王勾踐。
相關故事:
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相鄰,經常打仗。公元前497年,吳王夫差帶兵進攻越國大獲全勝。吳王派兵追擊,把勾踐圍困在會稽山上,情況非常危急。
此時,勾踐聽從了越國大臣文仲的計策,准備了一些金銀財寶和美女,派人偷偷的送給吳王的寵臣,並通過他向吳王求情。吳王最後答應了越王勾踐的求和,但要越王勾踐來吳國伺候他。
投降後,越王勾踐把國事托給文仲,便和妻子一起去了吳國。他們夫妻倆住在夫差父親墓旁的石屋裡,做看守墳墓和養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遊,勾踐總是拿著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後面。
有一次吳王夫差生病了,勾踐為了表明他的忠心,用嘴嘗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診斷病情。夫差病好了以後,認為勾踐對他敬愛忠誠,於是就把勾踐夫婦放回了越國。
勾踐回國以後,立志要報仇雪恨。為了磨練意志,他每晚睡在柴薪之上,他還在屋裡掛了一個苦膽,每天吃飯和睡覺前都要嘗一嘗苦膽的味道,使自己牢記恥辱。在他的帶領下,經過十年的積累,越國漸漸強盛起來,實力超過了吳國。
勾踐抓住時機,親自率兵發起了對吳國的進攻,最後終於打敗了吳國,吳王夫差自殺而亡。後來,人們把這個成語概括為「卧薪嘗膽」,用來形容人刻苦自勵,發憤圖強。
(7)卧薪嘗膽的歷史擴展閱讀
越王勾踐的生平:
越王勾踐(約前520年―前465年),姒姓,本名鳩淺,古時華夏文字不同,音譯成了勾踐,又名菼執,夏禹後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國國君。
前496年,越王勾踐即位,同年,在檇李大敗吳師。越王勾踐三年(前494年),被吳軍敗於夫椒,被迫向吳求和。三年後被釋放回越國,返國後重用范蠡、文種,卧薪嘗膽使越國國力漸漸恢復起來。
越王勾踐十五年(前482年),吳王夫差興兵參加黃池之會,以彰顯武力率精銳而出。越王勾踐抓住機會率兵而起,大敗吳師。夫差倉卒與晉國定盟而返,與勾踐連戰慘敗,不得已與越議和。
越王勾踐十九年(前478年),勾踐再度率軍攻打吳國,在笠澤之戰三戰三捷大敗吳軍主力。越王勾踐二十四年(前473年),破吳都,迫使夫差自盡,滅吳稱霸,以兵渡淮,會齊、宋、晉、魯等諸侯於徐州(今山東滕州南),遷都琅琊,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