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物理學方法

物理學方法

發布時間: 2021-08-02 04:01:53

物理學的具體詳細分類方法是什麼

我是今年江蘇考生,我物理A+物理競賽省二等獎,自認為物理學的還可以,如果你是江蘇人,就聽我講兩句。
先說明一下,我面對的高考是3+2型的,分數靠語數外,專業只考等級,所以專業的要求相比五門都算分時要低的多,我本身有很喜歡物理(我大學念物理系)所以覺得自己高中學的物理太簡單,出題都很程式化,題目很死,如果你是馬上要上高三的同學,你就不用緊張,只要你認真的做好老師布置的題目,把每個錯誤都弄懂並抽出一小部分時間來(大部分的時間要給語數外,尤其是數學)把做過的題按知識點分類復習就不會有問題了,高考的時候你會發現那些題目都像是做過的。
不過看你的問法,你應該是要上高中吧。因為江蘇教育局很變態,政策一直變來變去,並且3+2五年試行期已滿,我聽說有會改回五門算分(只是有可能)。我告訴你這些是因為你上高中的目的很單純是為了要上大學,所以除非你熱愛物理並想要通過物理競賽獲得自主招生甚至報送生資格,否則,你的物理不需要頂尖(好當然不錯,主要是性價比)。
你要明確自己的目的,一般情況下,付出最多的應該是數學,許多人很怕物理和化學,但完全不必擔心只要你上課認真並好好做作業,課後不需要花很多時間。
一般來講,上高中的第一個月,你只要好好聽就行,一個月後你會對自己的學習狀況有一個大體的了解,如果想要自己補充一些可以在這個時候去買教輔(剛好有十一假期)。一般人說起來高中上課要預習,但實際上,高中生活盡管布置於緊張到恐怖但時間絕不會充裕到可以讓你有時間預習,很少有人真正去預習,或者說將預習的習慣持續到一個月後。上了一個月的課後你會有感覺,這門課如果覺得難那至少以後每天課前先看一下書,覺得還好的話甚至可以跳過這個過程。高中真的沒什麼人會天天預習,大多數會選擇在假期里預習。
剛才講到了教輔,教輔應該怎麼用?在教新課的時候,同常我喜歡在第一節新課結束後看教輔,把上課的內容想通,然後做幾道題找找感覺。復習階段我喜歡買一套一套的題目在家裡狂做(要買好一點的題目,太簡單的沒意義,太難的也不好,要符合考試大綱並且找好以點的出版社買最新的題)。
學習理科,重在理解,同時要做滿一定量的題目。

⑵ 學物理的方法

聯系現實生活,勤於觀察的思想是
觀察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各種感覺器官感知的性質,物理現象(包括實驗現象)。伽利略觀察吊燈擺動,認識了擺的等時性。從事槍支生產,Lunfu的觀察有非常高的溫度下降至地面鑽的金屬碎片,他認為,如此多的熱量是不是金屬的,並取得了一系列金屬鑽孔實驗,根據實驗結果,Lunfu斷言熱和質量是不可靠的,熱火應該被看作是一種鍛煉方式。後來,英國的大衛做了更嚴格的實驗熱的形式的運動的物質粒子的實驗依據。正確的認識客觀世界,被重復地觀察到,在實驗的基礎上形成的。觀察到的物理知識的研究是如此重要,應建立「觀察」在任何時間,仔細觀察意識
①觀察重點,而不是放棄偶爾的目標,就不要輕易放過那些你不知道的甚至覺得美分無關的現象。長期的訓練,從而形成一個細致科學的生活習慣。
②進入實驗室做實驗,嘗試重現實際現象,反復觀察,以確定實驗產生了的現象,透過現象看本質。
③很好的觀察總結,觀察到的現象和記錄的數據進行仔細分析,以形成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的建立。例如,觀察凸透鏡成像實驗中,我們必須首先明確實驗主要觀察,如蠟燭和屏幕位置的變化,和屏幕上的變化。本實驗的過程中,關注的重點應的位置的蠟燭,位置和圖像的屏幕上。幾個實驗,以更准確地觀察這些現象,並最終離開的關系對象之間的距離,像距,焦距和圖像的實際情況,變焦,變焦。
精細地方④觀察。通常隱藏的現象,通常是物理過程的性質。例如,漂移子實驗中,當用手擠壓瓶,漂流子會下沉。壓縮造成下沉的本質是擠出,使空氣的上部列漂流子體積減小,所受的浮力,減少所至。有些人只找到了一個簡單的擠壓和下沉的關系,一些人發現沉沒的本質原因所造成的擠壓。:
II。的實際問題轉化成物理問題的關鍵
應該是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規律,首先分析物理現象,並確定因素,這些現象的性質,實際的問題生理上的問題,然後再選擇相應的物理知識解答物理問題,如:夏天的冰棍冒險的「白煙」坦克「出汗」是水蒸氣液化,2005年北京測試在壓軸標題是住宅樓宇的電梯對象被提拔,被視為一組動滑輪機械,繁重的。問題的難度大大降低。
另外一個例子:三個溫度計顯示,在20°C的位置,但規模的溫度計是不準確,所以必須有一個溫度計測量溫度不符合實際的溫度是什麼原因導致A,B,C三個數字的實際溫度偏差?

圖c杯酒精與空氣由於蒸發吸熱,使它低於室溫的溫度下,而圖b燒瓶中充滿了酒精,但不蒸發,所以溫度和房間溫度應該是相同的,所以,可以判斷圖c溫度計的刻度是不準確的。在
基本物理思想
①立即指示法,即正向推理方法,它是從已知條件推論其結果。
②發散思維法「,從一定的物理規律識別的法律的表達式的品種。這是一個重要的方法形成熟練的技能和技術實施例,從歐姆定律中,和的特性的串並聯電能量,引入了以下結論:總電阻的串聯電路是大於任何一項那些子電阻,並聯電路的總電阻是小於副電阻中任一項的串聯電路,大的值的電阻器兩端的電壓大時,阻值小的電壓跨電阻小;大阻值的電流通過並聯電路中,電流通過小的電阻值。
③老鼠走迷宮的思想:老鼠走迷宮跑遍了所有的路線,記住了錯誤的路線,不重復,最終走出迷宮。:判斷兩個標有「220V 40W 220V 60W的白熾燈在電路中串聯或並聯,用電壓表測得的電壓為220V。分析:串聯的兩個燈,不同型號的兩個燈中,給出的電壓是不一樣的,因此該系列是不可能的,只有平行。的陽性分析表明,平行的電壓,不管模型是相同的或不相同的。
3。精確的物理基礎知識,解決安全
常言道,「熟能生巧」,巧,自然會快的問題。物理基礎知識是一系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知識體系的原則。正確的解釋現實生活中的技術,判斷或合理的解決。應該這樣做:
首先要掌握課本知識,銘記重要的公式和結論。二,克服毫無根據的猜測和混亂的公式習慣。如:「兩個同樣規格的,一個高速,低速,梅賽德斯 - 賓士汽車慣性比較大的規模。」對於這樣的問題,有的學生認為是高速梅賽德斯 - 賓士汽車的慣性,錯誤的原因是沒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慣性的概念和慣性大小的物體的質量是由對象,具有與物體速度的大小無關,只要該對象的質量是恆定的,慣性的對象的大小不發生變化。一個目的更大的速度汽車動能的動能的大小的大小的影響的速度。
4。動手實驗或參與的科技小製作活??動,以改善
實驗是物理科學的基礎,專業知識和實驗物理教學的時代特徵的物理資源,是一個提高學習質量的先決條件。同樣,實驗或技術的小規模生產是一個物理概念,重要的是建立了物理定律,物理學習是通過物理現象,從現實生活中獲得必要的感性感性知識的過程中,可以推導出,也可以來自實驗提供的物理事實。生活的感性材料通常是從一個復雜的運動模式,本質上是非本質的因素往往融合在一起,只有這樣形成的概念,建立的法律有相當大的困難。實驗可以提供簡化和純化情緒的材料。可以是物理的事實就自然地進入特定的知識。初中物理教材,例如,影響因素,蒸發速度的分析總結得出的結論,直接從日常生活的經驗;聲音發生了總結實驗現象的分析得出的結論,提供了大量的杠桿平衡實驗數據總結歸納和必要的數學處理,液體壓力的定性結論的第一個實驗現象,進一步尋求嚴格的定量關系。
一些科技小製作,如:生產的潛望鏡,針孔成像的小製作,設計和製作一些簡單的模型或玩具等生產的門鈴,可逐漸養成的習慣,解決物理問題的實驗,是一個非常好的一舉多得。
物理學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並逐漸形成一個概念的一種物質,該物質之間的互動,廣泛的運動,普遍的能量轉化與守恆。因此,宏觀物體的力量,運動和機械能的規律形成的機制。法律的力量,運動和內部能量的分子研究熱。電,磁之間的運動和法律的形成電磁力。當我們形成這種物質的物理研究中的概念,將是一個有目的去認識和了解物質的相互作用規律,規律的運動和能量的轉化和守恆定律學習到一個更高的水平。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是做一個良好的工作學習事半功倍的金鑰匙。然而,成功的學習依賴於努力工作,秦天堂晶元

⑶ 物理學的一般研究方法是什麼 求解答。。

物理學研究方法主要有觀察方法、實驗方法、理想方法、類比方法、假說方法和數學方法等六種。
正確的觀察方法:(1)確定觀察的目的;(2)制定觀察的方案;(3)進行實際觀察;(4)翔實的記錄;(5)初步描述;(6)初步解釋;(7)核實觀察結果。

數學是物理學的語言和工具,概括物理現象、形成物理概念、整理實驗數據、進行邏輯分析、建立物理定律、利用數學圖象展示物理規律等等物理學的研究和學習過程都離不開數學。例如,例題「某遊客第一天早上8點開始由甲景點以大小不變的速度 1,沿山路步行到乙景點。第二天早上8點又有乙景點沿原路以大小不變的速度 2步行返回甲景點。則在該線路上是否存在這樣一個地點,他第二天返回該地點的時刻與第一天經過該地點的時刻相同。如果存在,則該地點到甲景點的距離是多少?」在講解過程中進行數學方法教育:
解:方法一:方程組法

分析:假設遊客能在第一天和第二天同一時刻到達同一地點(如下圖所示),則到達同一地點所用的時間(t)是相同的、所走過的路程(S1、S2)的和等於甲景點到乙景點的路程(S),由此列出方程組;

1 t = S1 (1)

2 t = S—S1 (2)

(1)+(2)得 t = (3)

(3)代入(1)得 S1 = ;

S 、 1 和 2都是已知量,所以t 和S1有唯一的解,即存在遊客第二天返回該地點的時刻與第一天經過該地點的時刻相同的地點,該地點到甲景點距離是 。

通過分析遊客兩天的運動過程及其相互的聯系,列出兩個方程用數學語言來表述物理問題,然後利用數學解方程組的消元法求出方程的兩個解,最後再聯系實際條件討論這兩個解,推導出結論。

方法二:模型轉換法

分析:假設兩名遊客同時從甲景點和乙景點相向而行,則肯定存在相遇地點;

相遇時間t = ; 相遇點到甲地距離S1 = 。

通過物理模型的轉換得出存在相遇地點的結論,然後運用符號、方程等數學語言表徵出實際問題的特徵和規律,運用數學模型來反映物理原型的本質特徵和關系。

方法三:圖象法

畫出遊客運動的圖象,AB是第一天由甲景點到乙景點的S—t 圖象、CD是第二天由乙景點到甲景點的S—t圖象;由圖象可知

AB和CD有一個交叉點,該點表示同一地

點(S1)、同一時刻(t),所以可判斷出該

地點就是遊客第二天返回該地點的時刻與第

一天經過該地點的時刻相同的地點。然後可

通過計算得到相遇時間t = ;相遇點

到甲地距離S1 = 。

根據題意畫出遊客兩天運動的S— t圖象,在圖象上可以形象的看出兩天運動過程的特點,輕易的得出結論。利用數學圖象簡單明了的展示物理規律,使復雜的物理問題形象化、簡單化。

⑷ 物理學中,經常用的科學方法有哪些

1
.控制變數法:

定義:在研究一個量與多個因素關系時,將一些因素固定不變,分別只研究該量
與一個因素的關系,從而使問題簡化。

2
)舉例: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關系時,先將電阻固定不變,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
系,然後再將電壓固定不變,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2
.轉換法:


1
)定義:將看不見、摸不著、不便於研究的問題或因素,轉換成看得見、摸得著、
便於研究的問題或因素。


2
)舉例:磁場看不見,我們撒上鐵粉,通過鐵粉的有序排列「看見」磁場並進行研
究。

3
.放大法:


1
)定義:放大、擴大、變大或增加某些因素使問題更容易解決。許多情況下可以認
為這是一種特殊的轉換法。


2
)舉例:將帶有細玻璃管的塞子插到裝滿水的瓶口,顯示玻璃瓶的微小形變。

4
.換元法(替代法):


1
)定義:換元法就是運用替換或代換的方法去進行創造的方法。


2
)舉例:研究平面鏡成像時,用平面玻璃代替平面鏡進行研究。研究透鏡時,用冰
塊去代替玻璃製作簡易的透鏡。

5
.等效法:


1
)定義:兩種現象在效果上一樣,因此可以進行相互替代。可以認為這是一種特殊
的替代法。


2
)舉例:做功和熱傳遞在改變物體內能上是等效的。

6
.分類法:


1
)定義:將許多東西根據一定的規則進行分組。


2
)舉例:將汽化現象分為蒸發、沸騰兩類。

7
.比較法:


1
)定義:找到兩種東西(現象、物理量等)的相同點、不同點。


2
)舉例:蒸發和沸騰的異同點。

8
.類比法:


1
)定義:由兩種東西的一部分相似之處,推測其他部分也可能相似。


2
)舉例:研究功率時,想到功率表示做功快慢、速度表示運動快慢這一相似性,推
測功率在定義、定義式、單位等方面也可能與速度相似。

9
.擬人類比法:


1
)定義:擬人類比又稱「親身類比」或「角色扮演」。在解決問題時,讓學生設想
自己變成了問題中的某些事物,從而去設身處地、親臨其境地感受問題的本質,解決問題。

是一種特殊的類比法。


2
)舉例:在研究分子熱運動時,可以讓學生設想自己就是一個個的分子。

10
.模型法:


1
)定義:將研究的問題在抓住要點的基礎上進行簡化、抽象,建立模型,運用模型
去更方便地研究問題。


2
)舉例:為研究光現象,引入「光線」這一模型。

11
.等價變換法:


1
)定義:讓學生把有關知識的數據、形象、動作、符號、公式、實例、文字敘述等
各種信息自由地變換表示,培養學生聯想能力。


2
)例如,在研究壓強時,將壓強定義式變換為定義的文字敘述,或相反。

12
.逆向思考法:


1
)定義:對研究的問題從相反方向思考,從而受到啟發或得出結論。


2
)舉例:由「電能生磁」,引導學生反過來想一想,「磁能否生電?」

13
.缺點列舉法:


1
)定義:以挑剔的眼光去看待被研究的問題,找到它的缺點或不完美之處,然後針
對這些缺點找到解決的方法。


2
)舉例:在研究了「彈簧測力計」之後,就可以對彈簧測力計進行改進:


首先,讓學生找出普通彈簧測力計的缺點:

不能記憶數據(一旦指針回零,就不能再顯示剛才的數據);不能在暗處讀數;不能測
壓力。


然後,讓學生協作學習、分組討論,就可能解決上述問題:

在針軌上加一塑料泡沫片;
加一個小燈泡電路;
將彈簧測力計頂部打開,
接入一受力裝
置與指針和彈簧連接。

14
.缺點利用法:


1
)定義:針對所研究內容中的缺點和不足,將錯就錯、變害為利、變廢為寶,找到
知識的應用途徑。


2
)舉例: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易使物體下落破碎是缺點,但同時也可以利用這一點
製成打樁機、重錘,懸掛物體等等。再如,導體中電流過大,產生大量熱量而引起火災是缺
點,但正是據此製成了電熱器來為我們服務。

15
.組合法:


1
)定義:通過不同原理、不同技術、不同方法、不同現象、不同器材等組合,去設
計創造、解決問題。


2
)舉例:將電流表、電壓表組合使用,去測量電阻。

16
.逐漸逼近法:


1
)定義:是指在解決某些問題時,讓學生設計逐漸逼近的實驗及其過程,然後根據
實驗現象的發展趨勢和走向,進行理想化推理,從而推出結論或規律。


2
)舉例:在研究「牛頓第一定律」時,可以讓學生設計阻力逐漸減小的三個斜面實
驗,根據實驗現象得出「阻力越小,速度變化越慢」,最終進行理想化推理,得到「當阻力
為零時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結論」。

17
.反證法:


1
)定義:是指在解決某些問題時,若直接證明該問題的存在有困難,可以讓學生設
計該問題不存在的情景,通過該情景不成立,從而推出原來問題的存在。


2
)舉例:在研究「二力平衡條件」時,直接證明二力平衡必須在同一物體上很困難,
可以設計一個可以分為兩半的物體,
當將該物體分為兩個物體後,
發現二力不平衡了,
從而

說明了一對平衡力必須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

⑸ 快速學物理的方法

慢慢看,先預祝你成功
學好物理的訣竅

在高中理科各科目中,物理科是相對較難學習的一科,學過高中物理的大部分同學,特別是物理成績中差等的同學,總有這樣的疑問:「上課聽得懂,聽得清,就是在課下做題時不會。」這是個普遍的問題,值得物理教師和同學們認真研究。下面就高中物理的學習方法,淺談一些自己的看法,以便對同學們的學習有所幫助。

首先分析一下上面同學們提出的普遍問題,即為什麼上課聽得懂,而課下不會作?我作為學理科的教師有這樣的切身感覺:比如讀某一篇文學作品,文章中對自然景色的描寫,對人物心裡活動的描寫,都寫得令人叫絕,而自己也知道是如此,但若讓自己提起筆來寫,未必或者說就不能寫出人家的水平來。聽別人說話,看別人文章,聽懂看懂絕對沒有問題,但要自己寫出來變成自己的東西就不那麼容易了。又比如小孩會說的東西,要讓他寫出來,就必須經過反復寫的練習才能達到那一步。因而要由聽懂變成會作,就要在聽懂的基礎上,多多練習,方能掌握其中的規律和奧妙,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這也正是學習高中物理應該下功夫的地方。功夫如何下,在學習過程中應該達到哪些具體要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下面我們分幾個層次來具體分析。

記憶:在高中物理的學習中,應熟記基本概念,規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結論,即所謂我們常提起的最基礎的知識。同學們往往忽視這些基本概念的記憶,認為學習物理不用死記硬背這些文字性的東西,其結果在高三總復習中提問同學物理概念,能准確地說出來的同學很少,即使是補習班的同學也幾乎如此。我不敢絕對說物理概念背不完整對你某一次考試或某一階段的學習造成多大的影響,但可以肯定地說,這對你對物理問題的理解,對你整個物理系統知識的形成都有內在的不良影響,說不準哪一次考試的哪一道題就因為你概念不準而失分。因此,學習語文需要熟記名言警句、學習數學必須記憶基本公式,學習物理也必須熟記基本概念和規律,這是學好物理科的最先要條件,是學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沒有這一步,下面的學習無從談起。
積累:是學習物理過程中記憶後的工作。在記憶的基礎上,不斷搜集來自課本和參考資料上的許多有關物理知識的相關信息,這些信息有的來自一題,有的來自一道題的一個插圖,也可能來自一小段閱讀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過程中,要善於將不同知識點分析歸類,在整理過程中,找出相同點,也找出不同點,以便於記憶。積累過程是記憶和遺忘相互斗爭的過程,但是要通過反復記憶使知識更全面、更系統,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聯系更加緊密,這樣才能達到積累的目的,絕不能象狗熊掰棒子式的重復勞動,不加思考地機械記憶,其結果只能使記憶的比遺忘的還多。
綜合:物理知識是分章分節的,物理考綱能要求之內容也是一塊一塊的,它們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所以在物理學習過程中要不斷進行小綜合,等高三年級知識學完後再進行系統大綜合。這個過程對同學們能力要求較高,章節內容互相聯系,不同章節之間可以互相類比,真正將前後知識融會貫通,連為一體,這樣就逐漸從綜合中找到知識的聯系,同時也找到了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
提高:有了前面知識的記憶和積累,再進行認真綜合,就能在解題能力上有所提高。所謂提高能力,說白了就是提高解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針對一題目,首先要看是什麼問題——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還是原子物理,然後再明確研究對象,結合題目中所給條件,應用相關物理概念,規律,也可用一些物理一級,二級結論,才能順利求得結果。可以想像,如果物理基本概念不明確,題目中既給的條件或隱含的條件看不出來,或解題既用的公式不對或該用一、二級結論,而用了原始公式,都會使解題的速度和正確性受到影響,考試中得出高分就成了空話。提高首先是解決問題熟練,然後是解法靈活,而後在解題方法上有所創新。這裡麵包括對同一題的多解,能從多解中選中一種最簡單的方法;還包括多題一解,一種方法去順利解決多個類似的題目。真正做到靈巧運用,信手拈來的程度。
綜上所術,學習物理大致有六個層次,即首先聽懂,而後記住,練習會用,漸逐熟練,熟能生巧,有所創新,從基礎知識最初目標,最終達到學習物理的最高境界。
在物理學習過程中,依照從簡單到復雜的認知過程,對照學習的六個層次,逐漸發現自己所在的位置及水平,找出自己的不足,進而確定自己改進和努力方向。
高中階段的學習是為大學學習做准備的,對同學們自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上所述的物理學習的基本過程——記憶,積累,綜合,提高就是對自己自學能力的培養過程,學會了學習方法,對物理科有了興趣,掌握了物理這門實驗學科與實際結合比較緊密的特點,經過自己艱苦的努力,定會把高中物理學好。
***************************************************************************************************

如何學好物理

物理這門自然科學課程比較比較難學,靠死記硬背是學不會的,一字不差地背下來,出個題目還是照樣不會作。物理課初中、高中、大學各講一遍,初中定性的東西多,高中定量的東西多,大學定量的東西更多了,而且要用高等數學去計算。那麼,如何學好物理呢?

要想學好物理,應當能夠做到不僅是能把物理學好,其它課程如數學、化學、語文、歷史等都能夠學好,也就是說學什麼,就能學好什麼。實際上在學校里,我們見到的學習好的學生,哪科都學得好,學習差的學生哪科都學得差,基本如此,除了概率很小的先天因素外,這里確實存在一個學習方法問題。

誰不想做一個學習好的學生呢,但是要想成為一名真正學習好的學生,第一條就要好好學習,就是要敢於吃苦,就是要珍惜時間,就是要不屈不撓地去學習。樹立信心,堅信自己能夠學好任何課程,堅信"能量的轉化和守恆定律",堅信有幾份付出,就應當有幾份收獲。關於這一條,請看以下三條語錄:

我決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後天的才能,可以無需堅定的長期苦乾的品質而得到成功的。--狄更斯(英國文學家)

有的人能夠遠遠超過其他人,其主要原因與其說是天才,不如說他有專心致志堅持學習和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頑強精神。

--道爾頓(英國化學家)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容易被忽視而最令人後悔的就是時間。

--高爾基(蘇聯文學家)

以上談到的第一條應當說是學習態度,思想方法問題。第二條就是要了解作為一名學生在學習上存在如下八個環節:制定計劃→課前預習→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總結→課外學習。這里最重要的是: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總結,這五個環節。在以上八個環節中,存在著不少的學習方法,下面就針對物理的特點,針對就"如何學好物理",這一問題提出幾點具體的學習方法。

(一)三個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規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練。關於基本概念,舉一個例子。比如說速率。它有兩個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與時間的比值(如在勻速圓周運動中),而速度是位移與時間的比值(指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關於基本規律,比如說平均速度的計算公式有兩個經常用到V=s/t、V=(vo+vt)/2。前者是定義式,適用於任何情況,後者是導出式,只適用於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情況。再說一下基本方法,比如說研究中學問題是常採用的整體法和隔離法,就是一個典型的相輔形成的方法。最後再談一個問題,屬於三個基本之外的問題。就是我們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總結出一些簡練易記實用的推論或論斷,對幫助解題和學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如,"沿著電場線的方向電勢降低";"同一根繩上張力相等";"加速度為零時速度最大";"洛侖茲力不做功"等等。

(二)獨立做題。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做一些題。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難度。任何人學習數理化不經過這一關是學不好的。獨立解題,可能有時慢一些,有時要走彎路,有時甚至解不出來,但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物理過程。要對物理過程一清二楚,物理過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題的隱患。題目不論難易都要盡量畫圖,有的畫草圖就可以了,有的要畫精確圖,要動用圓規、三角板、量角器等,以顯示幾何關系。畫圖能夠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更精確地掌握物理過程。有了圖就能作狀態分析和動態分析,狀態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間斷的,而動態分析是活的、連續的。

(四)上課。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走思或盡量少走思。不要自以為是,要虛心向老師學習。不要以為老師講得簡單而放棄聽講,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當成是復習、鞏固。盡量與老師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則就等於是完全自學了。入門以後,有了一定的基礎,則允許有自己一定的活動空間,也就是說允許有一些自己的東西,學得越多,自己的東西越多。

(五)筆記本。上課以聽講為主,還要有一個筆記本,有些東西要記下來。知識結構,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題,聽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記下來。課後還要整理筆記,一方面是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還要對筆記作好補充。筆記本不只是記上課老師講的,還要作一些讀書摘記,自己在作業中發現的好題、好的解法也要記在筆記本上,就是同學們常說的"好題本"。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筆記本要進行編號,以後要經學看,要能做到愛不釋手,終生保存。

(六)學習資料。學習資料要保存好,作好分類工作,還要作好記號。學習資料的分類包括練習題、試卷、實驗報告等等。作記號是指,比方說對練習題吧,一般題不作記號,好題、有價值的題、易錯的題,分別作不同的記號,以備今後閱讀,作記號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七)時間。時間是寶貴的,沒有了時間就什麼也來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時間,而利用時間是一門非常高超的藝術。比方說,可以利用"回憶"的學習方法以節省時間,睡覺前、等車時、走在路上等這些時間,我們可以把當天講的課一節一節地回憶,這樣重復地再學一次,能達到強化的目的。物理題有的比較難,有的題可能是在散步時想到它的解法的。學習物理的人腦子里會經常有幾道做不出來的題貯存著,念念不忘,不知何時會有所突破,找到問題的答案。

(八)向別人學習。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向同學們學習,向周圍的人學習,看人家是怎樣學習的,經常與他們進行"學術上"的交流,互教互學,共同提高,千萬不能自以為是。也不能保守,有了好方法要告訴別人,這樣別人有了好方法也會告訴你。在學習方面要有幾個好朋友。

(九)知識結構。要重視知識結構,要系統地掌握好知識結構,這樣才能把零散的知識系統起來。大到整個物理的知識結構,小到力學的知識結構,甚至具體到章,如靜力學的知識結構等等。

(十)數學。物理的計算要依靠數學,對學物理來說數學太重要了。沒有數學這個計算工具物理學是步難行的。大學里物理系的數學課與物理課是並重的。要學好數學,利用好數學這個強有力的工具。

(十一)體育活動。健康的身體是學習好的保證,旺盛的精力是學習高效率的保證。要經常參加體育活動,要會一種、二種鍛煉身體的方法,要終生參加體育活動,不能間斷,僅由興趣出發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地搞體育活動,對身體不會有太大好處。要自覺地有意識地去鍛煉身體。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不能以減少睡覺的時間去增加學習的時間,這種辦法不可取。不能以透支健康為代價去換取一點好成績,不能動不動就講所謂"沖刺"、"拼搏",學習也要講究規律性,也就是說總是努力,不搞突擊。

以上粗淺地談了一些學習方法,更具體地、更有效的學習方法需要自己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摸索、總結,別人的方法也要通過自己去檢驗才能變為自己的東西。

一、帶著求知的渴望進入物理的世界
物理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在我們的周圍,大至整個宇宙,小至我們身邊,無時無刻不在發生種種的物理現象。千變萬化、日新月異的科技信息,有如五光十色的萬花筒。要問:"天有多高?"那就要研究大氣層及更遙遠的空間。在大自然,會發生驚天動地的雷鳴和劃破長空的閃電。可是,你有沒有注意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雷"和"電"?電話給人類交往帶來很多方便,它有什麼不足之處?也許不少同學都看過雜技"飛車走壁"吧,在傾斜度很大的牆壁上,一輛摩托車或小汽車在高速行駛,卻不會掉下來,坐在汽車里的演員顯得那樣悠然自得。你在驚訝之餘,也許會佩服演員高超的技藝和過人的膽量。其實,這些都是運用了物理中力學的一些原理。為什麼大型拖拉機和坦克要安裝上履帶,自行車的車輪外胎及鋼絲鉗口上要有花紋?保溫瓶為什麼既能保持物體"高溫",又能保持物體的"低溫"?這些問題,學習了物理,就能得到答案。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剛剛向物理學宮邁進的學生,首先需要的是興趣。自然界萬物的運動和變化,以及人們創造的一切,都是我們興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讓我們在自己的心靈中點燃起強烈的求知的火花,以濃厚的興趣進入物理的大千世界,在學習中體驗自己智慧的力量,體驗求得知識的歡樂。讓強烈的求知慾望使你處於欲罷不能,頑強奮進的狀態吧。
二、讀書是獲得物理知識的重要途徑
翻開每一個科學家成功的奮斗史,都看到"著迷"地讀書的篇章。讀書,首先要認真精讀課本。物理課本是經過很長時間教學實踐後編寫出來的,講述的是本學科的最基礎的知識,裡面珍藏著"科學巨人們"的智慧之果。閱讀課本時,不能"一目十行",而要按照老師的指導,非常認真地一個概念一個概念,一個公式一個公式仔細琢磨,反復推敲,消化吸收。要注意課文的思路~它要說明什麼問題,是怎樣說明的。對重點的段落和關鍵的內容,要特別用心細致地閱讀,一字一句地理解。對物理中說明問題的特點——有事實的根據,有充分的理由,要注意領會。對書中的例題,不能只看它如何應用公式,還要看它是怎樣分析問題的,看看自己合上課本後能否重做出來,看看自己還能不能有別的方法去做。在學完每章之後,還應把整章內容做一個小結,把內容整理成有綱有目的系統內容,系統地掌握它。還要學習應用課本的知識解釋一些常見現象。不要對課本不讀不看,一味只是趕著完成作業,這樣是決不能學好物理基礎知識的。
除了精讀課本外,同學們還可以廣泛閱讀更多的物理課外書刊。在閱讀中可能會遇到一些自己讀不懂或讀得不大懂的內容,這不要緊,從閱讀中知道有這么一回事,也是有益處的。這種閱讀的主要意義在於開闊眼界,擴充知識回,使自己的思維和想像,在更廣闊的物理世界中翱翔。
三、樂於觀察善於觀察
觀察也是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們每一個人,從嬰兒時起。由於對周圍千變萬化的現象感到好奇,留心地觀察,逐步積累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經驗。這些經驗有真有偽,要去偽存真。特別是在學習物理時,更要認真採用觀察的方法,要從單純的好奇的觀察提高到有目的的觀察。
怎樣進行有目的的觀察呢?首先,在學習物理概念和規律時.要大量挖掘我們已經通過日常觀察積累起來的有關經驗,並去偽存真。例如,一個物體受力時是否可能沒有別的物體作用於它?在日常接觸到的各種物質中,哪些較易或不易傳熱?要用正確經驗做基礎,深入理解有關知識。
觀察演示實驗,要目的明確,在做演示實驗之前,老師往往會講為什麼要做這個實驗,採用什麼儀器,儀器如何放置,實驗怎樣做,希望同學們觀察些什麼。這些話都是很重要的,是我們觀察的依據,我們都要聽清楚,還要邊聽邊思考,想一想將會得到什麼結果。
看演示實驗必須全神貫注,因為演示實驗是在講台上做,儀器有時比較小,而實驗現象往往變化很快,這就需要集中注意才能把現象看到,而且最忌只看結果而不看過程。我們必須全神貫注跟著老師的操作,看清每一步驟中的變化。實驗中的每一步驟有的快,有的慢,快的要不遺漏,慢的要有耐心。很多實驗往往又分幾個步驟。例如做證明運動著的小車停下來是因為受阻力的緣故這一演示實驗時,是讓小車先後3次從斜面的同一高度下滑,而桌面處3次分別放上光滑程度不同的表面。我們要認真注意到3次放的高度是相同的,並要想一下為什麼,然後注意觀察在3個不同表面上運動的小車所走距離有什麼不同,這3個不同的表面提供了什麼不同的條件等等。
觀察演示實驗,不但要在觀察時思考,還應在實驗後繼續思考。除了沿著老師指導的方向得出結論外,還要想一想,這個實驗還有什麼不完善的地方,自己能不能提出更好的實驗方法。而且,聯系這一演示實驗,看看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類似的現象。例如,聯繫上面提到的實驗,我們很容易想到,如果坐自行車從斜坡沖下來,在柏油路上就會比在沙路上沖得更遠。
四、手腦並用做好實驗
實驗,在學習物理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它能加深我們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培養能力。在實驗中應通過自己動手,邊觀察、邊分析、邊總結,解決下面的問題:
1.通過實驗,對許多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定律有豐富生動的感性認識,從而易於理解。如物質的三態變化,從固態到液態要吸熱,晶體熔解時溫度不變,這些現象通過苯的熔解實驗後,將深信不疑,印象深刻。
2.通過動手操作,更仔細地認識各種物理儀器、裝置的構造和性能,知道怎樣正確使用常用儀器。物理實驗使用的各種基本儀表和裝置,就是今後工農業生產和科研中使用的各種儀器裝置的基礎,今天學會了操作,將來就有了操作的技能基礎。
3.在實驗中掌握一些基本測量方法。例如測定細小金屬絲的直徑,採用多繞很多圈來測量的"以大量小"法;在測定未知電阻值時可以用"替代法","比較法";為了減少實驗誤差進行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等等。這些實驗的基本方法都將大大提高我們的實驗能力。
4.在實驗中應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遵守實驗室紀律,愛護儀器;實驗課前做好預習;實驗時認真操作,細心觀察,忠實記錄,按時完成;保持清潔,做好收尾工作,完成實驗報告。養成這些良好的實驗習慣和品質,將來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生產者和科學工作者。
五、開動腦筋勤於思考
沒有積極的思考、不可能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我們從初中開始,就要養成積極動腦筋想問題的習慣。
要理解和掌握好物理概念,就要研究和思考這個概念是怎樣引入的?定義如何?有什麼物理意義?例如對於電阻,要搞清楚:根據什麼實驗事實而引入電阻概念?電阻的定義是什麼?它的單位是怎樣規定的?怎樣測量導體的電阻?等等。
有比較才能鑒別。應用對比法,是我們在學習物理過程中,分清一些概念和規律的區別,使它們不會混淆起來,從而正確地理解這些概念和規律的一種好方法。
首先,接觸到每一個新的物理概念或規律時,把它和日常生活中已經形成的觀念相對比,看哪些是一致的,哪些是不同的,糾正生活中對概念的模糊看法。例如,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是物體速度變化的原因,但日常生活中往往有這樣錯誤的感性認識,認為要保持物體具有恆定的速度,是要用力的。我們必須把這一錯誤的看法拿出來對比,然後才能正確地掌握力的概念,對物體慣性的認識和應用慣性定律分析問題,才不會產生錯誤。
其次,把我們前後學過的相互聯系的概念進行對比,例如質量與密度,壓力和壓強,功和功率,熱量和比熱等等。這一對對概念,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後者是前者的伸延,既相互聯系又有區別,要從定義、物理意義、單位、實際應用加以對比。對一些類似的概念和規律可以用列表法進行對比,例如列表對比串聯、並聯電路的概念和特點等。
在物理學習中,還應經常運用分析綜合這一思維方法。如學習簡單機械時,我們應先是對各種不同的簡單機械(杠桿、輪軸、動滑輪、定滑輪等)的特點進行分析,然後歸納出它們的共同特點:它們都是杠桿的不同形式,因而都是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來計算動力和阻力關系;它們都遵從功的原理,只能省力,不能省功。
六、要正確使用數學工具
數學是研究物理的重要工具,在學習物理時,我們一定要正確地運用好這一工具。應用數學工具學習物理,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把概念、規律的數學公式,與用文字、語言敘述結合起來,真正理解式子的物理含意,不要單從純數學關繫上理解公式,避免產生物理意義上的錯誤。例如,物質密度的定義式是D=m/v,我們能不能根據這個式子的數學關系,說物質的密度ρ與質量m成正比,與體積V成反比呢?不能,因為密度ρ是描述每種物質固有特性的物理量。例如,鋁的密度是2.7 X 103千克/米3,不管把鋁做成小鉚釘,還是大鋁塊,ρ都是這個數值,怎能說它與質量成正比,與體積成反比呢?所以公式ρ=m/v只是提供了一種測量和計算密度的方法,即,當測出物體的質量和體積,就可利用這一公式計算出構成這一物體的物質的密度。
(2)在進行物理計算、推理時,要把物理計算和簡潔的文字說理結合起來,才能使解決問題的過程物理思路清晰,方法簡明嚴格。計算得到的結果,也要明確它的物理意義。
(3)要養成用作圖來表示物理過程和規律的習慣,如畫物體受力圖,簡單機械的力圖,晶體的熔解曲線,物體的運動情況圖,光路圖等。自覺學會按題畫圖,看圖識義,提高正確用圖的能力,克服做練習不畫圖,不用圖的壞習慣。
七、做好練習
在課文每一單元後面,都有一些練習題。這些練習題,可分為四類:
1.問答題。在描述某些物理現象後,提出"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等問題,要求我們應用剛學過的物理概念和規律,分析解答。
2.討論題。根據題目所提出的物理現象和條件,應用物理規律進行分析比較,研究可能出現的各種變化,回答題中提出來的"是什麼"、"如何變化"、"情況又如何"等問題。
3.計算題。應用物理規律和公式,根據題目所提供的已知數值計算未知結果。
4.實驗題。應用所提供的實驗儀器,或聯接線路,或進行實驗驗證物理定律,或測定某些數值,並作出分析、判斷和討論。
上述第1、2、4類又叫說理題(第4類在實驗基礎上也要進行說理)。
下面著重談談解說理題的問題。
說理題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物理練習題中,佔有很大的比重。第一冊練習題184道,說理題就有115道之多,佔63%。忽視了它,就忽視了課外練習的主要內容,而完成它,能使我們學會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鞏固和加深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培養邏輯推理能力和全面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們一定要認真完成每一道說理題。
怎樣解答說理題呢?我們要做到下面幾點:
1.認真剖析題意,正確理解題目要求,看明白它所講述的物理現象,有哪些已知條件,要求我們討論和回答什麼問題。
2.判斷它是屬於什麼物理現象或過程,確定解題的依據。要准確運用物理概念和規律,結論要符合科學性,不要含糊,不能模稜兩可。
3.解答要有論據,條理要清楚,前後過程不要顛倒,原因和結果不要混亂。
4.用自己的文字表述,要簡練,不重復羅嗦。
八、既要懂得,又要記得
我們反對在對物理概念、規律、公式不理解的情況下,把它們硬背下來的死記硬背的方法,我們必須學會在理解的基礎上,用科學的方法,把學過的大量物理概念、規律、公式、單位記憶下來,成為自己知識信息庫中的信息。前面學過的知識,是後面學習的基礎,高中要應用初中學過的東西,大學要應用高、初中學過的東西。學過的東西記住了,到時才能從大腦信息庫中將信息提取出來。如果學過後就不記得了,"竹籃打水一場空",那就沒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的樓房是無法建立起來的。
怎樣才能加強自己的記憶呢?
理解是正確、完整、鞏固的記憶的基礎,要通過分析綜合,將知識的理解強化和深入,記憶才能深刻。對一個概念的分析,要突出它的要素,抓住關鍵。例如,分析功的概念時,要注意它的兩個要素是:力和距離。一個關鍵是:距離是指"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對於多個類似的概念和規律,就要進行相互比較,知識將在不斷相互比較和聯系中不斷強化、提高和深印在腦海中。
反復自我檢查,反復應用,是鞏固記憶的必要步驟。有人以為,理解了就一定能記住,這是對人的思維和記憶規律的誤解。一個人的一生見過、理解過無數的事物,但只有那極少數(有人統計認為不足5%)經常反復作用在我們頭腦中,而且反復應用的事物,我們才能記住。所以每次課後的復習,單元復習,解題應用,實驗操作,學期學年復習等,都應有計劃做好安排,才能不斷鞏固自己的記憶。
九、學知識,學方法,長能力
在初中物理課中,我們將學到什麼呢?不少同學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學到物理知識。"這一回答最多隻算對了一半。因為學習物理學,不但要掌握物理學的基礎知識,還要掌握一些研究自然科學的方法,培養從事生產和探索未知事物的能力。只要按照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在學習階段,可以學得快而好,參加建設工作後,就具有獨立工作能力,有所創造發明

⑹ 物理學的幾種主要思維方式

樹人網訊一、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 發散思維必須對問題的共性有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把握,聯系越多,發散也就越廣,可以做到一題多解,一題多串、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而收斂思維必須對問題的個性有徹底的認識,分辨得越多,收斂得也就越准確,可以做到多題一解、一題多變。在大多數情況下,既要用到發散思維又要用到收斂思維。 二、分與合的辯證思維 分是在思考時把事物分解為各個部分或各個屬性,它主要著眼於研究事物的部分、局部、細節或階段,而和是在思考中把研究對象所有的各個部分和各個屬性綜合為一個整體。它主要首眼於研究事物的整體、全局和全過程。有分則有合,有合則有分;分與合的觀點以及由它產生的思維方式無不貫穿在高中物理教材的各個章節之中,尢其是在力學。 三、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 有許問題,利用正向思維根本無法解決或解決起來很困難、煩瑣,而利用逆向思維可以收到「山重水復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之效。例如末速度為零的勻減速直線運動用逆向思維法轉換為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四、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 形象和抽象思維在物理學中應用十分廣泛,尤其在物理模型的建立和概念的形成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如質點、點電荷、電場、磁場、電場線、磁場線、理想氣體、勻變速運動等理相化模型的建立。 五、等效思維和聯系思維 等效思維是以效果相同為出發點,對所研究的對象提出一些方案和設想進行一種等效處理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具有啟迪思考、擴大視野、觸類旁通的作用。 如力學中,合力是分力的等效替代,質點是物體的等效替代,合運動是分運動的等效替代;為研究的方便將變速運動等效為勻速運動,將變力的沖量等效為恆力的沖量,將變力做功等效等均是用等效的思維方法。 六、圖像思維 圖象思維是利用物理圖象的物理意義並結合數學知識來分析和解決物理問題的思維方式。利用物理圖象解決物理問題既直觀、形象、又方便。 七、臨界思維和極限思維 臨界思維是利用物體處於臨界狀態的條件來解決物理問題的一種思維方式,在處理復雜問題時可以適當的將物理變化引向極限,然後分析其極限狀態,或者代入特徵數據進行討論,從而提示問題的本質,使過程簡化的一種思維方式。極限思維是根據已知的經驗事實,從邊疆性的原理出發,把研究的現象和過程外推到理想的極值加以考慮,使主要因素或問題的本質迅速地暴露出來,從而行出正確的判斷。臨界思維和極限思維解物理問題,往往能化繁為簡化難為易。

⑺ 研究物理學的基本方法是什麼

物理學(PHYSICS)是研究物質世界最基本的結構、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運動規律及所使用的實驗手段和思維方法的自然科學,簡稱物理。物理學研究的范圍 —— 物質世界的層次和數量級物理學 (Physics)質子 10-15 m空間尺度:物質結構物質相互作用物質運動規律微觀粒子Microscopic介觀物質mesoscopic宏觀物質macroscopic宇觀物質cosmological類星體 10 26 m時間尺度:基本粒子壽命 10-25 s宇宙壽命 1018 s緒 論E-15E-12E-09E-06E-031mE+03E+06E+09E+12E+15E+18E+21E+24E+27最小 的細胞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DNA長度星系團銀河系最近恆 星的距離太陽系太陽山哈勃半徑超星系團人蛇吞尾圖,形象地表示了物質空間尺寸的層次物理現象按空間尺度劃分:量子力學經典物理學宇宙物理學按速率大小劃分: 相對論物理學非相對論物理學按客體大小劃分: 微觀系統宏觀系統 按運動速度劃分: 低速現象高速現象 實驗物理理論物理計算物理今日物理學物理學的發展。
物理學是人們對無生命自然界中物質的轉變的知識做出規律性的總結。這種運動和轉變應有兩種。一是早期人們通過感官視覺的延伸,二是近代人們通過發明創造供觀察測量用的科學儀器,實驗得出的結果,間接認識物質內部組成建立在的基礎上。物理學從研究角度及觀點不同,可分為微觀與宏觀兩部分,宏觀是不分析微粒群中的單個作用效果而直接考慮整體效果,是最早期就已經出現的,微觀物理學隨著科技的發展理論逐漸完善。
其次,物理又是一種智能。
誠如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德國 科學家玻恩所言:「如其說是因為我發表的工作里包含了一個自然現象的發現,倒不如說是因為那裡包含了一個關於自然現象的科學思想方法基礎。」物理學之所以被人們公認為一門重要的科學,不僅僅在於它對客觀世界的規律作出了深刻的揭示,還因為它在發展、成長的過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獨特而卓有成效的思想方法體系。正因為如此,使得物理學當之無愧地成了人類智能的結晶,文明的瑰寶。
大量事實表明,物理思想與方法不僅對物理學本身有價值,而且對整個自然科學,乃至社會科學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貢獻。有人統計過,自20世紀中葉以來,在諾貝爾化學獎、生物及醫學獎,甚至經濟學獎的獲獎者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具有物理學的背景;——這意味著他們從物理學中汲取了智能,轉而在非物理領域里獲得了成功。——反過來,卻從未發現有非物理專業出身的科學家問鼎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事例。這就是物理智能的力量。難怪國外有專家十分尖銳地指出:沒有物理修養的民族是愚蠢的民族!

⑻ 物理的學習方法

同學我的方法就是多刷題

熱點內容
教師招聘考試答題技巧 發布:2025-07-09 11:50:06 瀏覽:586
高中數學教學案例範文 發布:2025-07-09 11:21:11 瀏覽:269
汪麗老師 發布:2025-07-09 11:20:21 瀏覽:982
貴陽哪個 發布:2025-07-09 10:48:16 瀏覽:993
高中歷史框架 發布:2025-07-09 10:15:25 瀏覽:76
安全座椅哪個好 發布:2025-07-09 10:10:30 瀏覽:335
幻想老師漫畫 發布:2025-07-09 07:13:31 瀏覽:900
六年級語文補充答案 發布:2025-07-09 06:19:21 瀏覽:21
保證書寫給班主任100字 發布:2025-07-09 06:00:31 瀏覽:240
南科生物 發布:2025-07-09 04:15:57 瀏覽: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