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問題大全 » 欲擒故縱是什麼意思

欲擒故縱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2-04-13 17:03:10

Ⅰ 欲擒故縱是什麼意思

欲擒故縱在感情的意思是:就是一些時候你要表現岀無所謂或不在乎的態度,不要所有的全依對方,那樣會讓他或她認為沒有他不行!

1、明明很在乎一個人,極度渴望擁有,但又表現的若即若離。這屬於一種情感戰略。通常在感情上用來保持新鮮感。

4、當然了反之亦然。如果女生沒有使用欲擒故縱的手段,喜歡了就直接表白,反而讓男生措手不及,容易失敗。

(1)欲擒故縱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女人所謂的醋意通常會表現在臉上,而男人所謂的醋意通常會埋藏在心中。但是,當一個女人和愛人之外的異性接觸過於頻繁時,男人就會本能地向女人打探那男基本情況。

2、男人雖表面上裝出只是好奇的樣子,事實上,是男人在暗示真心愛的女人:以後能不能和對方減少來往。

Ⅱ 啥叫欲擒故縱

欲擒故縱(yù qín gù zòng),漢語成語,意思是故意先放開敵人,使敵人放鬆戒備,充分暴露後,再把敵人捉住。欲擒故縱是兵法《三十六計》的第十六計,其原文為:「逼則反兵,走則減勢。緊隨勿迫,累其氣力,消其鬥志,散而後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欲擒故縱中的「擒」和「縱」,軍事上,「擒」,方法,「縱」,(使其降伏)是目的。古人有「窮寇莫追」的說法。實際上,不是不追,而是看怎樣去追。把敵人逼急了,它只得集中全力,拚命反撲。對於拚命抵抗的敵人不如暫時放鬆一步,使敵人喪失警惕,鬥志鬆懈,然後再伺機而動,(使其降伏)或殲滅敵人。

欲擒故縱中的「擒」和「縱」,換一種解釋,就是:用擒獲的方式使人服從!這里的「縱」是象形文字。

典故其一

欲擒故縱中的「擒」和「縱」,是一對矛盾。軍事上,「擒」,是目的,「縱」,是方法。古人有「窮寇莫追」的說法。實際上,不是不追,而是看怎樣去追。把敵人逼急了,它只得集中全力,拚命反撲。不如暫時放鬆一步,使敵人喪失警惕,鬥志鬆懈,然後再伺機而動,殲滅敵人。

諸葛亮七擒孟獲,就是軍事史上一個「欲擒故縱」的絕妙戰例。蜀漢建立之後,定下北伐大計。當時西南夷酋長孟獲率十萬大軍侵犯蜀國。諸葛亮為了解決北伐的後顧之憂,決定親自率兵先平孟獲。蜀軍主力到達瀘水(今金沙江)附近,誘敵出戰,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孟獲被誘入伏擊圈內,兵敗被擒。
按說,擒拿敵軍主帥的目的已經達到,敵軍一時也不會有很強戰鬥力了,乘勝追擊,自可大破敵軍。但是諸葛亮考慮到孟獲在西南夷中威望很高,影響很大,如果讓他心悅誠服,主動請降,就能使南方真正穩定。不然的話,南方夷各個部落仍不會停止侵擾,後方難以安定。諸葛亮決定對孟獲採取「攻心」戰,斷然釋放孟獲。孟獲表示下次定能擊敗你,諸葛亮笑而不答。孟獲回營,拖走所有船隻,據守瀘水南岸,阻止蜀軍渡河。諸葛亮乘敵不備,從敵人不設防的下流偷渡過河,並襲擊了孟獲的糧倉。孟獲暴怒,要嚴懲將士,激起將士的反抗,於是相約投降,趁孟獲不備,將孟獲綁赴蜀營。諸葛亮見孟獲仍不服,再次釋放。以後孟獲又施了許多計策,都被諸葛亮識破,四次被擒,四次被釋放。最後一次,諸葛亮火燒孟獲的藤甲兵,第七次生擒孟獲。終於感動了孟獲,他真誠地感謝諸葛亮七次不殺之恩,誓不再反。從此,蜀國西南安定,諸葛亮才得以舉兵北伐。


【典故其二】

兩晉末年,幽州都督王浚企圖謀反篡位。晉朝名將石勒聞訊後,打算消滅王浚的部隊。王浚 勢力強大,石勒恐一時難以取勝。他決定採用「欲擒故縱」之計,麻痹王浚,他派門客王子春帶了大量珍珠寶物,敬獻王浚。並寫信向王浚表示擁戴他為天子。信中說,現在社稷衰敗,中原無主,只有你威震天下,有資格稱帝。王子春又在一旁添油加醋,說得王浚心裡喜滋滋的,信以為真。正在這時,王浚有個部下名叫游統的,

伺機謀叛王浚。游統想找石勒做靠山,石勒卻殺了游統,將游統首級送給王浚。這一著,使王浚對石勒絕對放心了。

公元314年,石勒探聽到幽州遭受水災,老百姓沒有糧食,王浚不顧百姓生死,苛捐雜稅,有增無減,民怨沸騰,軍心浮動。石勒親自率領部隊攻打幽州。這年4月,石勒的部隊到了幽州城,王浚還蒙在鼓裡,以為石勒來擁戴他稱帝,根本沒有準備應戰。等到他突然被石勒將士捉拿時,才如夢初醒。王浚中了石勒「欲擒故縱」之計,身首異處,美夢成了泡影。

Ⅲ 欲擒故縱是什麼意思

【解釋】:擒:捉;縱:放。故意先放開他,使他放鬆戒備,充分暴露,然後再把他捉住。亦是三十六計之一。

【出自】: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回:「大人這里還不要就答應他,放出一個欲擒故縱的手段,然後許其成事。」

【語法】:緊縮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3)欲擒故縱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反義詞】打草驚蛇、養虎遺患、放虎歸山、養虎為患。

打草驚蛇

【解釋】:打草驚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懲罰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覺。後多比喻做法不謹慎,反使對方有所戒備。

【出自】:宋·鄭文寶《南唐近事》:「王魯為當塗宰,頗以資產為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賄於縣尹。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驚蛇。』」

【釋義】:王魯在衙門做官的時候,常常接受賄賂、。有一天,有人遞了一張狀紙到衙門,控告主簿違法、接受賄賂。王魯在狀紙上寫下了八個大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多用於否定句。

熱點內容
幼兒教師師風師德演講稿 發布:2025-09-16 07:48:26 瀏覽:745
生物理論 發布:2025-09-16 02:01:48 瀏覽:37
奉化學古箏 發布:2025-09-16 00:20:13 瀏覽:386
人大美術學 發布:2025-09-15 22:07:45 瀏覽:651
校園青春電影2017 發布:2025-09-15 20:50:11 瀏覽:763
教學創新論文 發布:2025-09-15 14:31:43 瀏覽:118
新班主任古麗君電視劇 發布:2025-09-15 14:15:39 瀏覽:771
佛太極拳教學 發布:2025-09-15 11:23:27 瀏覽:712
小學二年級奧數學 發布:2025-09-15 10:26:29 瀏覽:594
文綜地理題 發布:2025-09-15 08:45:41 瀏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