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丙肝
❶ 什麼是丙肝什麼是丙肝的症狀
何謂丙肝?
引致肝臟炎症的病毒性感染。在美國,是當前最常見的經輸血傳播的肝炎。過去,本病診斷依賴於排除甲型、乙型肝炎和其他引致肝臟損傷的原因後歸類於丙肝,現已可通過檢驗確診。
症狀:乏力,食慾下降,消瘦,黃疸,肝區疼痛不適等。丙肝可以治癒,但要及早治療不然會危及生命。丙肝是會傳染的。
❷ 什麼是丙肝乙肝跟丙肝區別何在
丙肝是由丙肝病毒引起的,可以通過輸血,針刺,吸毒等傳播,並且丙肝症狀並不明顯。但與乙肝不同丙肝是可以治癒的,只要到正規醫院就診,配合治療,丙肝就可以完全治癒。
丙肝分為急性丙肝和慢性丙肝,急性丙肝和慢性丙肝可以治癒嗎?急性丙肝會更容易治療,早發現、早治療可以避免急性丙肝成為慢性丙肝,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通過干擾素治療急性丙肝,干擾素可以降低急性丙肝的慢性化比率,有效控制丙肝的發展。一般急性丙肝的治療在肝炎發作後8-12周進行,一般療程為12-24周。
❸ 丙肝是什麼病,丙肝嚴重嗎
丙肝是指感染丙肝病毒(HCV)所引起的肝臟疾病,主要通過血液、母嬰、性接觸進行傳染,其隱匿性強,症狀不明顯,發展迅速,若任其發展可導致肝硬化甚至肝癌的發生。只要及時採取有效的治療措施丙肝是可以治好的。治療丙肝可到東北肝膽醫院,CTL自體免疫療法臨床效果顯著。
❹ 丙肝是什麼
你好,丙肝全稱丙型病毒性肝炎,由於其傳染性強,傳染途徑廣泛,又沒有預防疫苗,是目前危害性最大的一種肝臟炎症
❺ 丙肝是什麼病
疾病定義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種因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而導致的以肝臟損害為主的傳染病,屬於乙類傳染病。
急性期症狀較輕,主要表現為疲乏、食慾減退、惡心等,也可沒有任何症狀或者僅僅感到乏力,大約有55%~85%的感染者轉為慢性肝炎,並有發展為肝硬化、肝癌的可能。
流行病學
丙型病毒性肝炎屬於傳染性疾病,人群普遍易感,以丙型肝炎病毒陽性的人為主要傳染源,這些被感染的人可能沒有任何症狀, 且被感染後產生的抗-HCV並非保護性抗體,痊癒後仍可再患。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2015年全球約有7100萬人受到慢性丙肝感染,大量慢性感染者會出現肝硬化或者肝癌,每年約有39.9萬人死於丙型肝炎以及相關的肝硬化和肝癌。丙肝在全世界流行,但是,各地區的流行狀況不同。
調查顯示,自2004~2016年,我國報告丙型病毒性肝炎共202.1萬例,年均發病率為11.5/10萬,整體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年均增長14.4%。其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逐漸上升,男女發病率無顯著差異。
HCV分為6種主要基因型(以1~6表示)和一系列的亞型(以a,b,c等表示)。根據基因型分布情況來看,HCV基因1b和2a型在我國較為常見,其中1b型為主,約占 56.8%;其次為2型和3型,基因4型和5型非常少見,6型相對較少。
疾病類型
一般可按病程分為急性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
急性丙型肝炎一般發生在感染丙肝病毒後6個月內,慢性丙型肝炎其感染時間一般超過6個月。約55%~85%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會轉為慢性丙型肝炎。
傳播途徑
主要傳播途徑是血液傳播,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傳播方式。其中主要的傳播方式是共用注射器、性傳播和母嬰傳播。血液透析過程中的污染是醫院感染的主要原因。
輸血及血製品傳播
曾經是最主要的傳播途徑,但隨著篩查方式改變,此種途徑已得到有效控制。
經破損的皮膚和黏膜傳播
包括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針頭、未經嚴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內鏡、侵襲性操作和針刺等。共用剃須刀、共用牙刷、修足、紋身和穿耳環孔等也是潛在的經血傳播方式。靜脈注射毒品共用注射器和不安全注射是目前最新發現最主要的傳播方式。
性傳播
與HCV感染者發生性關系也可被感染;伴有其他性傳播疾病,特別是感染HIV的患者,感染的風險更高。
母嬰傳播
HCV RNA陽性的母親,分娩時將病毒傳播給嬰兒的幾率可高達4%~7%;若合並HIV感染,傳播的風險可增至20%。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擁抱、打噴嚏、咳嗽、食物、飲水、共用餐具和水杯、無皮膚破損及其他血液暴露的接觸一般不傳播HCV。因此,無需過分擔憂。
❻ 什麼是丙肝哪項指標代表丙肝
就是丙型肝炎,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一般人是不會得的,多數是輸血才會傳染,先查個丙肝抗體,正常小於1,異常再查丙肝RNA定量明確下是否感染了
❼ 什麼是丙型肝炎
又稱非甲非乙型肝炎。該病病毒潛伏期長,感染後可長期帶毒或導致丙型專肝炎,丙型肝炎更易發屬展成慢性肝炎。
急、慢性丙型肝炎病人及無症狀丙肝病毒攜帶者是主要傳染源。
丙肝病毒通過腸道外途徑傳播,常見為輸血和血製品、血透析、注射器材污染、器官移植及濫用毒品等方式,日常生活密切接觸及性接觸也可傳播。主要見於輸血後肝炎。
❽ 請問什麼是丙肝
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種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經輸血、針刺、吸毒等傳播,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HCV的感染率約為3%,估計約1.8億人感染了HCV,每年新發丙型肝炎病例約3.5萬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導致肝臟慢性炎症壞死和纖維化,部分患者可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HCC)。未來20年內與HCV感染相關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細胞癌導致的死亡)將繼續增加,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極大,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和公共衛生問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致病根本原因,在外界因素的影響下,如飲酒,勞累,長期服用有肝毒性的葯物等,可促進病情的發展。丙肝的病理改變與乙肝極為相似,以肝細胞壞死和淋巴細胞浸潤為主。慢性肝炎可出現匯管區纖維組織增生,嚴重者可以形成假小葉即成為肝硬化。
HCV感染的發病機制主要包括免疫介導和HCV直接損傷兩種,病毒因素包括病毒的基因型、復制能力、病毒多肽的免疫原性等;宿主因素包括人體的先天性免疫反應、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反應等。飲酒、免疫抑制劑的使用等因素對HCV的感染病程也有影響。成人急性丙型肝炎病情相對較輕,多數為急性無黃疸型肝炎,ALT升高為主,少數為急性黃疸型肝炎,黃疸為輕度或中度升高。可出現惡心,食慾下降,全身無力,尿黃眼黃等表現。單純丙肝病毒感染極少引起肝功能衰竭。在自然狀態下,其中僅有15%的患者能夠自發清除HCV達到痊癒,在不進行抗病毒治療干預的情況下,85%的患者則發展為慢性丙型肝炎;兒童急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後,50%可自發性清除HCV。
❾ 丙肝是什麼病了
丙肝是由丙肝病毒(HCV)所引起,是通過輸血或血製品、血透析、單采血漿還輸血球、腎移植、靜脈注射毒品、性傳播、母嬰傳播等傳染引起的。危害在於損傷肝功能,使之更容易演變為慢性肝硬化和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