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有哪些
1 硼對植物生長的作用
土壤的硼主要以硼酸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它不是植物體內的結構成分,但它對植物的某些重要生理過程有著特殊的影響。硼能參與葉片光合作用中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有利其向根部輸送;它還有利於蛋白質的合成、提高豆科作物根瘤菌的固氮活性,增加固氮量;硼還能促進生長素的運轉、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它比較集中於植物的莖尖、根尖、葉片和花器官中,能促進花粉萌發和花粉管的伸長,故而對作物受精有著神奇的影響。
2 鉬對植物生長的作用
土壤中鉬以鉬酸鹽和硫化鉬的形式存在。鉬肥充足能大大提高固氮能力,提高蛋白質含量。可見鉬的生理功能突出表現在氮代謝方面。鉬還能促近光合作用的強度以及消除酸性土壤中活性鋁在植物體內累積而產生的毒害作用。
3 銅對植物生長的作用
銅參與植物的光合作用,以Cu2+和Cu+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它可以暢通無阻地催化植物的氧化還原反應,從而促進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代謝與合成,使植物抗寒、抗旱能力大為增強;銅還參與植物的呼吸作用,影響到作物對鐵的利用,在葉綠體中含有較多的銅,因此銅與葉綠素形成有關;銅具有提高葉綠素穩定性的能力,避免葉綠素過早遭受破壞,這有利於葉片更好地進行光合作用。
4 鋅對植物生長的作用
鋅以Zn2+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在氮素代謝中,鋅能很好地改變植物體內有機氮和無機氮的比例,大大提高抗乾旱、抗低溫的能力,促進枝葉健康生長;鋅參與葉綠素生成、防止葉綠素的降解和形成碳水化合物;鋅主要參與生長素的合成
5 鐵對植物生長的作用
植物從土壤中主要吸收氧化態的鐵。土壤中有三價鐵也有二價鐵,一般認為二價鐵是植物吸收的主要形式。鐵在植物中的含量雖然不多,通常為干物重的千分之幾。但鐵有二個重要功能:一是某些酶和許多傳遞電子蛋白的重要組成,二是調節葉綠體蛋白和葉綠素的合成。鐵又是固氮酶中鐵蛋白和鉬鐵蛋白的金屬成分,在生物固氮中起作用。鐵對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有影響,鐵雖然不是葉綠素的組成成分,但葉綠素生物合成中的一些酶需要Fe2+的參與。鐵對葉綠體蛋白如基粒中的結構蛋白的合成起重要作用。
6 錳對植物生長的作用
土壤中的錳以三種氧化態存在(Mn2+、Mn3+、Mn4+),此外還以螯合狀態存在。但主要以Mn2+的狀態被植物吸收。錳對植物的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它能參與光分解,提高植物的呼吸強度,促進碳水化合物的水解;調節體內氧化還原過程;也是許多酶的活化劑,促進氨基酸合成肽鍵,有利於蛋白質的合成;促進種子
⑵ 人體必需微量元素有哪些
人體必需微量元素:碘、鋅、鐵、銅、硒、鈷、鉬、鉻。
人體可能必需的元素:錳、硅、硼、礬、鎳。
非必需的微量元素:氟、鉛、鎘、砷、鋁、鋰、錫、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重金屬。
宏量元素又稱常量元素,是指含量占人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碳、氫、氧、氮、鈣、磷、硫、鎂等,它們共占人體總重量的99.95%。
微量元素是占人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如鐵、銅、鋅、鉻、鉬、硒、碘、鈷等,共占人體總重量的0.05%左右。
(2)微量有哪些擴展閱讀
微量元素的作用
人們大多知曉缺碘會引起甲狀腺腫大,卻不知碘與人的智力也密切相關。碘可以促進能量代謝、體格和大腦發育。碘大量存在於海產品中,如海帶、貝、紫菜以及人工加碘後的碘鹽等。
鋅能加強身體免疫系統的免疫能力,與味覺、嗅覺、免疫性有關,可調節細胞分化和基因表達、維持生物膜結構和功能,缺鋅會抑制生長,使人體的免疫功能下降,還會引起味覺和嗅覺遲鈍,生長遲緩,性特徵發育不全等。瘦肉、豬肝、雞肝、蛋黃、海帶都含有豐富的鋅,魚蝦、牡蠣中的鋅含量最豐富。
硒有抗氧化、抗腫瘤、促進免疫的作用,能預防癌症和心臟病等疾病。缺硒會引發克山病(亦稱地方性心肌病)、大骨節病或心肌病變。穀物、蛋類和魚類等食品中含有大量的硒。
⑶ 微量元素有哪些
畜禽生長和機體代謝,除需要常見的鈣、磷、鈉、鉀等礦物元素外,還有很多元素也是不可缺少的,但這些元素動物的需要量極少,且在動物體內含量僅占體重的萬分之一以下,因而稱這些元素叫微量元素。目前已知14種微量元素為人體所必需,這14種微量元素是鐵、氟、硒、鋅、銅、鉬、鈷、鉻、錳、碘、鎳、錫、硅、釩。畜禽生長所涉及到的微量元素有銅、鈷、碘、鋅、硒、氟、錳等。
微量元素是構成動物機體很多酶系統的重要成分,一些維生素和激素也含有微量元素,因而微量元素對動物的生長代謝過程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一但缺乏就會引起疾病。微量元素攝入過多,對畜禽來說,又會引起中毒。由於水、土壤和植物中含的微量元素在各地有一定的差別,因而微量元素的缺乏症常具有地區性,如在我國東北、西北和華北許多地方都是缺硒地區,畜禽的缺硒性疾病就多。
⑷ 微量元素是我們身體內微小的小精靈,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包括哪些
微量元素個頭雖然小,但是和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
我們的身體是由60多種元素組成的。其中占身體總重量的0.01%以下的元素,叫做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人體內的含量真是微乎其微,如鋅只佔人體總重量的百萬分之三十三,鐵也只有百萬分之六十。
缺鐵:可多食黑木耳、海藻類、動物肝臟、黃花菜、血豆腐、蘑菇、油菜、腐竹、酵母、芝麻、蜆子等。
缺鋅:可多食魚、牡蠣、瘦豬肉、牛肉、羊肉、動物肝腎、蛋類、可可、奶製品、乾酪、花生、芝麻、大豆製品、核桃、糙米、粗麵粉等,嚴重者可服用新稀寶等補鋅產品。
缺鎂:可多食海帶、紫菜、芝麻、大豆、糙米、玉米、小麥、菠菜、芥菜、黃花菜、黑棗、香蕉、菠蘿等。
缺碘:可多食海帶、紫菜、海魚、海蝦等。缺鈣:可多食蝦米、蝦皮、蟹、魚、海藻、海帶、菠菜、骨頭湯、大豆、核桃、花生等。
⑸ 人體微量元素有哪些,主要的又有哪些
摘要 微量元素7項:
⑹ 人體內的微量元素有哪些
在人體內含量不超過萬分之一的稱為微量元素。微量元素主要有以下種類。
(1)鐵。鐵是形成血紅蛋白的重要物質,是把氧氣輸送到全身的不可缺少的元素。成年人每天需15~18毫克鐵。
(2)鉻。鉻可促進胰島素的功能,參與糖類物質的代謝。成年人每天需20~50微克鉻。
(3)銅。銅能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並參與多種物質代謝的關鍵酶的功能發揮。
(4)鋅。生殖器官要發育成熟鋅的作用極為重要,許多酶的功能發揮也是必需的。成年人每天攝入10~20毫克即可維持體內平衡。
(5)碘。碘是甲狀腺素的組成部分,對調節甲狀腺功能十分關鍵。成年人每天可攝入150微克。
(6)硒。硒對維持心臟正常功能十分重要,也是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功能發揮必需的元素。成年人每天大約需為50微克。
(7)錳。數種對身體健康有關的酶的作用過程錳都參與其中。成年人每天需2.5~5毫克。
⑺ 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有哪些
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有碘、鋅、鐵、銅、硒、鈷、鉬、鉻。微量元素在生物學上可分為三類:
1、人體必需微量元素:碘、鋅、鐵、銅、硒、鈷、鉬、鉻;
2、人體可能必需的元素:錳、硅、硼、礬、鎳;
3、非必需的微量元素:氟、鉛、鎘、砷、鋁、鋰、錫、汞,也就是所說的重金屬。
宏量元素如碳、氫、氧、氮、鈣、磷、硫、鎂等,它們共占人體總重量的99.95%。微量元素是占人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如鐵、銅、鋅、鉻、鉬、硒、碘、鈷等,共占人體總重量的0.05%左右。
微量元素在人體內分布不均勻,不同元素的含量相差也很大,任何一種元素過少或過量都會對人體都有害,所以必需的微量元素都要保持在各自最合理的范圍之內,低於這個范圍會影響到人體某些功能的正常運作,產生不良症狀;高於需要范圍又可能出現中毒反應,甚至危及生命。
(7)微量有哪些擴展閱讀:
微量元素各有各的作用:
1、鐵儲存並轉運氧,缺鐵會導致缺鐵性貧血、抗感染能力下降,易鉛中毒。含鐵豐富的食物有動物血、肝臟、雞胗、牛腎、黑木耳、大豆、芝麻醬等,特別是動物血中所含的鐵,最易被人體吸收。
2、碘與人的智力密切相關。碘可以促進能量代謝、體格和大腦發育。碘大量存在於海產品中,如海帶、貝、紫菜以及人工加碘後的碘鹽等。
3、鋅能加強身體免疫系統的免疫能力,與味覺、嗅覺、免疫性有關,可調節細胞分化和基因表達、維持生物膜結構和功能,缺鋅會抑制生長,使人體的免疫功能下降,還會引起味覺和嗅覺遲鈍,生長遲緩,性特徵發育不全等。瘦肉、豬肝、雞肝、蛋黃、海帶都含有豐富的鋅,魚蝦、牡蠣中的鋅含量最豐富。
4、硒有抗氧化、抗腫瘤、促進免疫的作用,能預防癌症和心臟病等疾病。缺硒會引發克山病(亦稱地方性心肌病)、大骨節病或心肌病變。穀物、蛋類和魚類等食品中含有大量的硒。
⑻ 人體微量元素都包括什麼
人體是由50多種元素所組成。根據元素在人體內的含量不同,可分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兩大類。凡是占人體總重量的萬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碳、氫、氧、氮、磷、硫、鈣、鎂、鈉、鉀等,稱為常量元素。
凡是占人體總重量的萬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如鐵、鋅、銅、錳、鉻、硒、鉬、鈷、氟等,稱為微量元素(鐵又稱半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人體內的含量真是微乎其微,如鋅只佔人體總重量的百萬分之三十三。鐵也只有百萬分之六十。
1990年FAO/IAEA/WHO三個國際組織的專家委員會重新界定必須微量元素的定義並按其生物學的作用將其分為三類:
(1)人體必需微量元素,共8種,包括碘、鋅、硒、銅、鉬、鉻、鈷、鐵。
(2)人體可能必須的元素,共5中,包括錳、硅、硼、釩、鎳。
(3)具有潛在的毒性,但在低劑量時,可能具有人體必需功能的元素,共7種包括氟、鉛、鎘、汞、砷、鋁、錫。
(8)微量有哪些擴展閱讀:
人是由元素組成的,檢出90種元素。身體各器官組織如:血清有74種元素、腦48種、心臟49種、肝臟50種、胸腺18種。
元素是構成人體的最基本單元,科學研究證明:地殼、海水中的元素豐度決定了人體元素豐度,環境元素分布的不平衡是人類患地方病的根本原因。人類屬於異養型生物,是通過食物鏈從環境中攝取營養元素。
人的生、老、病、死無不與體內元素平衡有關,因此有關「元素與健康」問題的研究也應運而生。「元素醫學」就是在原子、分子生物學基礎上,以元素平衡為核心,從事研究、觀察和解決人類健康問題的一門學科。
元素在人體的分布是有規律的,每時每刻都在做有序的運動。元素在從體內各個臟、腑的含量是有特異性的,即「元素是歸經的」。
在生命體中的元素含量低於百萬分之一的,稱作微量元素。生命體內的微量元素具有以下特點:
1.相對性 一種相同的元素在某一學科中可作為主量元素,而在另一學科中卻作為微量元素,例如,氫在生命化學中是主量元素,而在材料科學中常作為微量元素另行研究。
2.低濃度 在任何生命體中元素均是微量的,並且必須服從Henri稀溶液定律和Nerst分配定律。
3.普存性 普存性即指自然界中不存在絕對純的物質。
4.重要性 元素在所有的研究體系中雖然豐度很低,但卻具有極其重要的特定效應。
5.相關性 相關性即不僅要考慮它們單個的行為,更重要的探討其相互關系。
⑼ 人體中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有哪些
人體內總共含有60多種常量元素,其中有20多種是必需元素,對維持機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義。人體內含量較多的有碳、氫、氧、氮、磷、氯、鈉、鎂、鉀、鈣等,其中碳、氫、氧、氮是組成人體有機質的主要元素,占人體總重的96%以上。
人體必需微量元素,共8種,包括碘、鋅、硒、銅、鉬、鉻、鈷及鐵。人體中的微量元素溶融在人體的血液里。如果缺少了這樣那樣的微量元素,人就會得病,甚至導致死亡。正常人每天都要攝取各種有益於身體的微量元素。即:鐵、鋅、銅、錳、碘、鈷、鍶、鉻、硒等微量元素。
(9)微量有哪些擴展閱讀:
標准健康成年人的元素組成為氧65%、碳18%、氫10%、氮3%、鈣1.5%、磷1%、鉀0.35%、硫0.25%、鈉0.15%、氯0.15%、鎂0.05%等,此11種含量均大於0.01%,為人體常量元素。
人體和地球一樣,都是由各種化學元素組成的,存在於地殼表層的90多種元素均可在人體組織中找到。根據元素在機體內的含量,可劃分為宏量與微量兩種:含量占人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上稱宏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