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問題大全 » 莫須有是什麼意思

莫須有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2-04-17 13:09:31

A. 岳飛案中「莫須有」含義是什麼

岳飛一案中「莫須有」罪名之典故,幾乎也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老小皆知。但是人們清楚其准確含義嗎?人們懷疑過它的真實性嗎?現在告訴你,這故事中有幾個關鍵問題存在不解之謎,你會感到驚訝嗎?不信的話,請讀下文。

《宋史·岳飛傳》載,當岳飛一案以謀反罪判定上報之際,大將韓世忠聽說岳飛父子入獄蒙冤,且被判死罪,心中很是不平,鼓起勇氣來到相府質問秦檜。秦檜回答:「飛子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韓世忠憤憤地說;「『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上述故事對於關心這段歷史的人們來說也早已耳熟能詳,其「莫須有」三字也逐漸成為冤獄的代名詞,如世稱岳飛冤獄為「三字獄」。然而仔細推敲,秦檜的這句話實在有些不合邏輯。「莫須有」歷來被解釋為「恐怕有」、「或許有」之類的「兩可之詞」,那麼,秦檜的話應這樣翻譯:「岳飛兒子岳雲給張憲的那封書信(指奸臣所誣岳雲有封要求張憲幫助岳飛奪回兵權的信)雖不確實,但這事情或許有。」秦檜這樣回答質問,給人的印象就是說岳飛的罪名「也許有」,也許沒有,他不清楚。從秦檜要殺害岳飛的立場出發,他可能說出這種模陵兩可的話嗎?不管秦檜是此案的元兇,還是幫凶,其要害死岳飛的目的是一樣的,那就至少應該以肯定的語氣回答韓世忠的質問。所以這段話,令人頗生疑問。

清代學者俞正燮《癸巳存稿·岳武穆獄論》中認為,秦檜的那句話應如此斷句:「其事體莫,須有。」這里的「莫」相當予後世流行的語末助詞「嘛」,從語音上看,莫、嘛也是同音,它是考慮問題時的一種語句拖音,似乎含詢問之意,實際上只是沒有含義的語氣詞。而「須」字的用法,宋人常用作轉折連詞,相當於「卻」,如朱敦儒《水調歌頭》中「中秋一輪月,只和舊青冥,都緣人意,須道今夕別般明。」所以,此句的翻譯應該是:「這件事情嘛,卻是有的。」是一個完全的肯定句式。同時,宋代也頗流行這種句式的使用,如王明清《揮麈後錄》中,就有「當時議法論罪莫,須是宰相否」和「此事莫,皆不虛否」等句。總之,上至《左傳》、《論語》,下到宋人的說話習慣,都有這種結構的句子。俞正燮還指出,當韓世忠質問秦檜時,秦檜的態度依然非常驕橫,反詰世忠道:「其事體莫……」略加遲疑而審度之,然後自決言:「須有」。在拿不出證據的情況下,依然判定有罪。韓世忠不服,故橫截其語,牽連為一句,說「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以詆秦檜之妄。

俞氏在斷秦檜後面那句話時,在通釋其「莫」字為語末助詞「嘛」時,可謂不無道理。但在解釋韓世忠那句反問時,就顯得不太令人信服了。因為如果將「莫」作為前一句末的語氣助詞的話,它只是一個拖音,並無含義,如何能將其橫截到後句中來呢?

現代有學者認為,宋人口語中多用「莫」字作「當」字解,如宋徽宗曾說:「北事之起,他人皆誤我,獨太師(指蔡京)首尾道不是,今至此莫須問他否?」(《鐵圍山叢談》卷二)蘇軾給文同的信中,也載「惟謹擇醫葯,痛加調練,莫須燃艾否」的話。可見「莫須」二字連用。是宋人的習慣,意即「當須」如何。這樣的話,「莫須有」三字應理解為「當須有」。「其事體當須有」是一個肯定句式,意為「這事情應當是有的」。此句話從秦檜口出吐出,其中也包含一定的強詞奪理的味道在內,所以韓世忠才有後面的反駁。

也有學者以為,宋時「莫須」兩字常連用,如《金佗粹編》卷二載高宗手詔:「據事勢,莫須重兵持守,輕兵擇利」。其「莫」有「豈不」之意。再如《永樂大典》卷一九七三五載宋哲宗主張恢復保甲軍訓,說「府界莫可先行」。《宋史·兵志》載同一語,作「府界豈不可先行」。所以,「莫須有」即「豈不須有」,意為「難道不應該有嗎」,是一種以反問為形式的肯定語句。

然而,「莫須」在宋人口語或文章中確有「或許」、「大抵」的解釋。如《三朝北盟會編》卷一三載:「兼前番臨時曾言夏稅秋賦。如碎雜豆油之類。如何搬運?設若本朝委曲從之,莫須折當,元帥與郎君皆言甚好。」《朱子語類》卷七三載:「佔法則莫須是見豚魚則吉,如鳥占之意象。」此外,「莫須」也有解釋「莫非」、「可」的,表疑問語氣。如《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六五有雲:「館使、侍讀莫須與他商量了?」《三朝北盟會編》卷一六二記:「不知本朝所須底事,莫須應副得么?」這樣,「莫須有」可作「當須有」、「豈不須有」、「或許有」、「莫非有」等多種解釋,哪一種才是秦檜的本意呢?

有學者通過有關的史料考證分析,認為「莫須有」之說不是歷史事實,而是無名氏《野史》編造出來的,後人失於考證,以假為真,輾轉抄錄,才使之成為「歷史典故」。首先,一些重要宋代史籍中不載有這件事情,如史學家李燾,他與岳飛、秦檜、韓世忠是同時代人,經歷過靖康之難、紹興和議等重大事件,一生著述弘富,其《續資治通鑒長編》取材廣博,考訂精核,但在他所有著述中卻隻字不提有關「莫須有」之事。其子李也有文名,他的史著中同樣不取此事。徐夢莘的《三朝北盟會編》和王明清的《揮麈錄》也都沒有相關記錄,後者所記秦檜之事不下二三十條,卻沒有一處涉及「莫須有」。

其次,宋人記載此事的史籍有十餘種,其中絕大多數在行文上都可以明顯地看出是互相輾轉抄錄的,有的稍作增刪,有的乾脆一字不動,也有脫字或訛字的。如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記載了此事。正文下自注,曾查閱過《王俊首狀大理寺案款》、《刑部大理寺狀》等資料,惟有呂中的《大事記》載有此事。在眾多有關史籍中,只有熊克的《中興小記》明確註明其材料出自《野史》,至於《野史》的作者是誰?其故事從哪裡得來?就沒人知曉了。所以其他記載此事的史籍,如《名臣琬琰集》、《宋宰輔編年錄》、《皇宋中興紀事本末》及《宋史·岳飛傳》等,可以說都幾乎輾轉抄襲於《中興小記》,難怪後來引用這條史料時,竟是這樣驚人地雷同。

岳飛被害後,高宗、秦檜力主議和,抗戰派官員遭到打壓,許多人同情抗戰派,又不能公開宣傳,只能私下通過著述立說,抒發對朝中政治斗爭的看法。估計《野史》的作者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得之於傳聞,撰寫出這一段有關「莫須有」的對答。岳珂《金佗粹編》中也有幾處記載了這一故事,他在岳飛死後七十餘年才編此書,為了給祖父增添光彩,尋訪有關的遺軼之文,看到「莫須有」一事,能增加對秦檜之流的斥責力度,自然收容入書,而無須考辨真偽,這是很正常的事。

綜上所述,秦檜所說的「莫須有」三字到底是什麼含義,乃至歷史上秦檜說沒說過「莫須有」這句話,都需要重新探索一下了。

B. 岳飛的「莫須有」是什麼意思有哪些相關的歷史典故

岳飛案中莫須有做指的是當時岳飛被捕。案子即將做成鐵案時,岳飛的好友一名韓姓將軍不服。去找秦檜評理時問的為什麼。秦檜當時表示有岳飛兒子的僅動信,但是找不到了,即使是沒有找到信,可是這件事事存在的。韓將軍說莫須有三字,怎麼可以做到讓天下人信服,這個就是莫須有被人注意到的開始。主流關點是可能會有吧。意思就是秦檜說,也許會有吧,這未免太讓人生氣了,你把他家父子殺了,滿門忠良,只是因為可能也許會有可能做下來,這也導致我們恨秦檜的原因。

一個民族是需要英雄的、一個國家更需要千千萬萬個英雄。最近一段時間,極個別的人老是東一句西句的對歷史英雄人物岳飛提出質疑,陰陽怪氣的,不知是出於何種目的?專門對中國歷史上有影響力的英雄人物進行逐個抹殺,妄圖以此毀去中國人民的精神支柱,毀去中國人骨氣,其行為卑鄙無恥、惡劣之極!

C. 莫須有是什麼意思!

莫須有——就是沒有的、人為編造的。例如:捏造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情或者某種罪狀,去詆毀、誹謗其他人,企圖想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這些個所謂的罪名或罪狀就稱之為——莫須有。

D. 莫須有是什麼意思

一、意思

也許有;恐怕有。後用以指憑空捏造(罪名)。

二、拼音

mò xū yǒu

三、出處

元代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宋史·岳飛傳》獄之將上也,韓世忠不平,詣檜詰其實。檜曰:「飛子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世忠曰:「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岳飛父子被殺的消息剛傳出來,老將韓世忠憤憤不平,找秦檜問真相。秦檜說:「岳飛的兒子岳雲和張憲(岳飛手下大將)暗中相約退兵,雖然沒有具體證據,但是這事可能有。韓世忠憤怒地說:「莫須有三個字,怎麼讓天下人信服!

(4)莫須有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故事

岳飛是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人,岳飛從小跟隨名師學習武藝,能左右開弓,百發百中。他還熟讀兵法,喜歡學習歷史。當時,女真人南侵,佔領北方大片土地,建立了金朝,隨後繼續南下。為了「精忠報國」,年輕的岳飛應募從軍,參加抗金斗爭。

很快他就成了一名能乾的軍官,並組建了「岳家軍」。岳飛有句名言:「餓死不擄掠,凍死不拆屋。」公元1139年,宋高宗不顧岳飛等人反對,向金朝稱臣,每年進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金朝算是把陝西、河南一帶土地「償還」南宋。

後來,在岳飛的帶領下,宋軍從金兵手中收復大片土地。1140年秋,岳飛率領軍隊在河南大敗金兵。岳家軍乘勝前進,一直打到開封的朱仙鎮,北方軍民抗金情緒高漲。河北的義軍聽到岳家軍打到朱仙鎮,都歡欣鼓舞,渡過黃河來同岳家軍會合。

老百姓也用牛車拉著糧食慰勞岳家軍,有的還頂著香盆來歡迎,個個興奮得直流眼淚。岳飛眼看這個勝利的形勢,也止不住心裡的興奮。他鼓勵部下說:「大家努力殺敵吧。等我們直搗黃龍府的時候,再跟各路弟兄痛痛快快喝酒慶祝勝利吧!」

不料,就在岳飛躊躇滿志之時,皇帝卻連發十二道金牌,召他班師回朝。他和將帥們收復國土的宏圖大志也不得不半途而廢。

原來,就在百姓們在朱仙鎮和岳家軍慶祝勝利之時,金軍派使者送密信給秦檜說:「你天天向我們求和,但是留著岳飛,我們不放心。一定得想法子把他除掉。」

秦檜是當朝最大的實權派,也是最富有的官僚。為了保存財產與官職,他主張盡快求和。秦檜接到主子的密信,就向岳飛下毒手了。秦檜先唆使監察御史萬俟卨等抓牙羅織罪名,接二連三上奏章攻擊岳飛。

不僅如此,秦檜還利用岳飛原上司張俊對岳飛的妒忌,勾結張俊,讓其唆使岳家軍的部將王貴、王俊,誣告另一個部將張憲想占據襄陽,發動兵變,幫助岳飛奪回兵權,還誣告岳飛的兒子岳雲曾經寫信給張憲,秘密策劃這件事。就這樣,張憲、岳飛遭到陷害,被逮捕入獄,受盡酷刑。

為了掩人耳目,處死岳飛,秦檜宣布岳飛、岳雲和張憲共同策劃謀反。抗金名將韓世忠對此憤憤不平,他質問秦檜:岳飛抗金,有什麼罪,犯罪的證據呢?

秦檜支支吾吾,做出了一個臭名昭著的回答,大意是說:岳飛的兒子岳雲和張憲設計為岳飛收回兵權,這件事雖然不是很明朗,但也許有吧!韓世忠聽後,憤怒地對他說:「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按照秦檜的授意,岳飛三人很快就被判處死刑。在1142年春節的前一個晚上,在杭州風波亭遭到殺害,當時岳飛只有39歲。秦檜知道,憑正當手段是無法除掉岳飛的,他就只好加給岳飛一個「莫須有」的罪名,也就是僅僅憑猜測來給一個無辜者定罪,也就是無中生有的誣陷。

E. 莫須有 到底是什麼意思

難道沒有,趙曉嵐教授連金兀術的術都念zhu呢! 她說是可能有,只是人雲亦雲,而且為了配合自己的講座

其實,「莫須有」三個字,是宋朝人的用法,應該從宋朝人的書里,去找旁證,這樣才是解決問題的正宗。在宋朝人的書里,我發現《建炎以來系年要錄》里有「莫須召二三大將來」的話;《曲淆舊聞》里有「莫須待介甫參告否」的話;《鐵圍山叢談》里有「莫須問他否」的話;《寶真齋法書贊》里有「莫須與他明辯」的話;《分類夷堅志》里有「莫須謝尚書否」的話;《思陵錄》里有「莫須批出」的話;《後村大全集》里有「莫須有人」的話。……從這些宋朝口語中,我們歸納出來「莫須」的語義,原來是「難道不」或「難道沒」的意思。「莫須有」三個字,原來是「難道沒有嗎?」的意思。印證「宋史」原文:「獄之將上也,韓世忠不平,詣檜,詰其實。檜曰:『飛子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翻成現代話,明明是「岳飛的罪名,難道沒有嗎?」的傲慢語氣。這種語氣,才正是當時針鋒相對的對話,「莫須有」三個字這樣解釋,才說得通。

F. 莫須有什麼意思

是指憑空捏造;
1 莫須有,是形容無中生有,羅織罪名。
2 原意出自《宋史·岳飛傳》:「獄之將上也,韓世忠不平,詣檜詰其實。檜曰:『飛子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世忠曰:『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後用以表示憑空誣陷。清孔尚任《桃花扇·辭院》:「這也是莫須有之事,況阮老先生罷閑之人,國家大事也不可亂講。」

G. 莫須有是什麼意思莫

莫須有mò xū yǒu
【解釋】:原意是也許有吧。後指憑空捏造。
【出自】:《宋史·岳飛傳》:「飛子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
【語法】:緊縮式;作謂語、補語、定語;指憑空捏造誣陷其實,「莫須有」三個字,是宋朝人的用法,應該從宋朝人的書里,去找旁證,這樣才是解決問題的正宗。在宋朝人的書里,我發現《建炎以來系年要錄》里有「莫須召二三大將來」的話;《曲淆舊聞》里有「莫須待介甫參告否」的話;《鐵圍山叢談》里有「莫須問他否」的話;《寶真齋法書贊》里有「莫須與他明辯」的話;《分類夷堅志》里有「莫須謝尚書否」的話;《思陵錄》里有「莫須批出」的話;《後村大全集》里有「莫須有人」的話。……從這些宋朝口語中,我們歸納出來「莫須」的語義,原來是「難道不」或「難道沒」的意思。「莫須有」三個字,原來是「難道沒有嗎?」的意思。印證「宋史」原文:「獄之將上也,韓世忠不平,詣檜,詰其實。檜曰:『飛子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翻成現代話,明明是「岳飛的罪名,難道沒有嗎?」的傲慢語氣。這種語氣,才正是當時針鋒相對的對話,「莫須有」三個字這樣解釋,才說得通。

熱點內容
地理坐標符號 發布:2025-09-16 10:17:44 瀏覽:938
幼兒教師師風師德演講稿 發布:2025-09-16 07:48:26 瀏覽:745
生物理論 發布:2025-09-16 02:01:48 瀏覽:37
奉化學古箏 發布:2025-09-16 00:20:13 瀏覽:386
人大美術學 發布:2025-09-15 22:07:45 瀏覽:651
校園青春電影2017 發布:2025-09-15 20:50:11 瀏覽:763
教學創新論文 發布:2025-09-15 14:31:43 瀏覽:118
新班主任古麗君電視劇 發布:2025-09-15 14:15:39 瀏覽:771
佛太極拳教學 發布:2025-09-15 11:23:27 瀏覽:712
小學二年級奧數學 發布:2025-09-15 10:26:29 瀏覽: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