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進校園
❶ 法治進校園作文100字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但是,近幾年來,侵害校園的案件以及學生犯罪時有發生,嚴重破壞了學校正常的學習、教學秩序。常言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法律就是調整人們行為的「規矩」。
當今社會是法治的社會,學校要發展,離不開教育,離不開師德,更離不開法律的保障。
如何適時地向學生貫徹學習法律知識,引導他們邁好人生的第一步,是人生之旅的關鍵所在。
通過教育,要讓他們從小就明是非,識善惡,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
❷ 法制進校園觀後感1500字
寫作思路:可以寫法制對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性,以及對於社會的重要性,若是沒有法制人們的生活將是混亂無比的,甚至是無法前行的,再寫一下你對法制的感受。
正文:
陽光不能擺脫影子獨行,人類必須靠嚴格的法治來束縛感性。從巴比倫時代升起在天際的名叫法制的星,古人仰望,今人探索,白雲蒼狗,風雲變遷,它的軌道在時間的蜿蜒中無限地接近最平凡的土地,甚至今天,我一個高中生,也可以在紙上淺談自己心中的法制。
法制也許不是一個以我那微薄的閱歷可以信手拈來的話題,但在我曾有幸探尋的書海一隅中,也許有法制的一個側影。
公元前1800年,一群來自古巴比倫宮廷的奴隸在烈日下磨平一塊即將創造歷史的石頭的稜角,他們用粗糙的手指緊捏石刀,在石面上刻下一個個昭示著人類歷史里程碑,卻也昭示著他們悲慘命運的微凹符號。
如今,它靜靜地立在大英博物館的玻璃展櫥里,柔和的彩燈下,它還留存著兩河流域陽光炙烤的痕跡,但石面不再剝落嗆鼻的石灰,奴隸滾燙的汗水也已經風干,唯一留下的,是它肅穆的黑,以及講解員口中它身負的早已不是秘密的文字。
《漢謨拉比法典》幾千年後,人們這樣稱呼它,不是以那將它扛出高山,將它打磨成現在模樣的人們,而是以那個遙居宮廷,早已陌生了兩河的陽光的王來命名。
在法制出現的最初一段時期里,人們說:「仁義恩厚,此人主之芒刃也,權勢法制,此人主之刀斧也。」無論是仁厚,或者是嚴酷,那時的法治都只做、是統治者手中可以歌唱也可以喋血的傀儡。它離真正生活著的人們那麼遠,離我心中的法制,更是遙不可及了。
歷史在前進,社會在發展,人心在覺醒,法制的完善與延續還真是沒有盡頭。幾千年後,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上,一張令箭,擲地有聲,我未曾親睹包公風采,但我相信,那一刻這個流芳百世的英傑黝黑的面孔必然是嚴肅的,沉靜的,滿是對法制的敬畏,敬仰。
親侄兒的血濺在公堂的牌匾上,長嫂在啼血。大義滅親的故事之所以能被傳唱千年,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們的法制觀念發生了極大的轉變:「法治不議,則民不相私。」
正義是唯一的信條。然而,從小受最主流的傳統教育熏陶的我,一向最仰慕包青天剛正不阿清名的我,今天行文至此,居然也像那些批評家,那些詬病包拯的人一樣遲疑了。
不是每個人都有包拯一樣的抱負和胸襟,人畢竟是感性的動物,法制的最終目的,是法治,法治治下的,是人。然而,絕對公正的法制,卻在違背著人的本性,淡化著天理倫常,在逼迫著人們在良心和正義之間抉擇。這就是真正的法制嗎?
我聽說近些年來,法律作出了修改,允許了「親親相隱」,這是何等的創舉。
我很慶幸自己是活在當下的,在這個法制逐步健全的社會里,法制在以更近合人性的方式滲透著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以更仁厚的方式對待恪守道德與法規的人們,在以更強硬的態度捍衛著正義和底線,在以更合理的條款制裁著心存惡念的凶徒。
但願每一個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心中都能存有法制的光芒,在天長日久的民族進步和社會更方面矛盾的磨合中,凝聚成最明亮的啟明星,永耀中華!
❸ 憲法進校園 法律伴我行
1、
法律伴我行
談到法律,總會給人以神秘、威嚴的感覺.其實,法律與道德、習慣、紀律一樣,都在規范著人們的行為.正是由於這些規范的存在,這個社會才變得有序;正是由於法律的存在,我們的權利才得到應有的保障.作為當代中學生,我們有幸生活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年代,親眼目睹了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法制進程的突飛猛進,300多部法律相繼出台,「依法治國」被寫進憲法,多麼令人振奮!然而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如何與法律同行?有人可能會說:你多慮了,我們還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殺人不放火,法律就約束不到我們.我說:不!法律離我們很近.那些輕視法律作用的人,我想是沒有真正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有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法律,就是實現正義、體現公平、正確規范人的行為的社會准則.
當今這個經濟社會,人們在不斷地淡化道德意識,甚至有人討論起一些傳統美德是否過時的問題.這不得不促使我們呼籲法律來維護我們的社會秩序.紐約,這個繁華的國際大都市,卻是犯罪率最高的惡源.有統計表明,每5分鍾,就有一場搶劫上演.而在我國學生群體中也存在著一些觸犯刑法的不良現象.如:強要同學錢財,參與搶劫,更有甚者結幫犯罪.據報道:今年4月30日,海南省萬寧市17歲學生溫某,因持塑料槍打劫被判有期徒刑5年.近年來,青少年結幫犯罪現象也呈上升勢頭,加入黑幫犯罪的一般是18歲以下的在校學生.來自公安機關的一則統計數字表明,80年代後期到現在,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齡化發展趨勢.在上海,14-16歲的少年犯已佔未成年人犯罪的64.2%.尤其讓人心驚的是,剛剛進入法定處罰年齡的14歲孩子竟佔了其中的15.l%.犯罪,無疑永遠威脅著我們安定的生活.但是,我們應當堅信的是,法律永遠維護正義.誠然,就我國現階段的法律體制而言,的確存在一些疏漏,也有一些人為了金錢,為了一個「利」字,背離職業道德,背離良心,鑽法律的空子.但我仍要說,我們的法律正在不斷地健全和完善,我們應當毫不動搖的堅信法律的正義性,並學會捍衛它!
而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常常講要遵紀守法,可見遵紀是基礎.我們千萬不要忽視遵紀的作用,「以小見大」的道理人人都懂.如果你認為「現在違反一下學校紀律沒什麼大不了,只要我以後不違法就行」,那就請你趕快打消這種念頭吧!「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現在小小的放鬆很可能在將來會釀成一次大的失足,何苦要等到法律制裁的時候才悔恨呢?所以我們現在只有從一名合格的中學生做起,將來當我們走出校園,融入社會這個大集體後,才能真正成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總之,法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維護自己權利的武器,同時又是規范自己行為的社會准則.因為權利在規則中行使,義務在規則中履行,自由在規則中擁有.同學們,從今天起,從這一刻,讓我們一起踏上與法律同行的道路吧!
2、
法律伴我行
平時,我非常喜歡看「今日說法」這個欄目,它使我懂得了許多法律知識.這些知識還真有用,在生活中,我用它解決了不少問題.
記得那天,天氣很冷,爸爸駕駛著剛買的新車,帶著我和媽媽回老家.只見道路兩旁到處是飄落的黃葉,大樹上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枝,行人都穿著鼓鼓囊囊的厚厚的衣服,在路上艱難地行走著.爸爸把暖氣開的足足的,車內溫暖如春,爸爸得意的說:「你看咱們多幸福啊!冬天有暖氣,夏天有空調,幸福吧!」爸爸一手把著方向盤,一手打開CD播放機,聽著他心愛的樂曲.慢慢的爸爸有些大意,隨著樂曲的節拍,輕輕地搖頭晃腦.
出了城,爸爸就把安全帶解開了.通過看《今日說法》我知道了安全帶對司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不少事故,都跟司機沒系安全帶有關.於是,我便對爸爸說:「爸爸,快把安全帶繫上,要不然一個急剎車,你就飛出去了!」爸爸一邊撫摸著我的頭,一邊毫不在乎地說:「你放心,我雖然才買的車,但駕駛證已經考出好多年了,相信你爸爸好了.馬路上人不多,又沒有交警,不會罰款的!」突然,正在爸爸放鬆警惕的時候,前方出現了一條狗,爸爸一個急剎車,隨著一陣刺耳的剎車聲,爸爸差一點兒撞到了前擋風玻璃上.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嚇得我和媽媽大氣不敢出.這時,前方出現了一條標語「車禍一秒鍾,痛苦一輩子」,我連忙指給爸爸看,爸爸不好意思地說:「哎,還是女兒說的對.」於是,他慢慢地停穩車,把安全帶繫上,再起程時,車速已減慢了許多.我和媽媽都放心了.
作為新一代的小公民,我們每個人都要知法守法.如果人人遵紀守法,與法同行,那麼世界將變得更加文明、美好!
❹ 法制進校園 演講稿
人生會面臨許多選擇,當你正處於十字路口不知道該何去何從時,你將做出如何決擇?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不能明辨是非而選錯了道路使自己後悔一生,當然尤其是我們青少年.
由於這方面的原因,學校為我們組織了一節法制教育課.這對於我們來說真可畏意義重大.
我認真地聽完了這次報告會的內容,給我的感觸很深.我想那些少年犯們走上這條不歸路的,一定很後悔而且為失去自由而無奈和悲哀.
他們用自己犯的過錯來警示我們——這些正處於美好青春年華的少男少女們,這些正享受著生活的美好與自由的可貴的我們,告訴我們要從小樹立省法律意識.遵紀守法,要學法、懂法、守法,做一個社會上的好公民.同時還告訴我們要慎重交友並無論處於何時何地都不忘父母對我們的恩情.這是一個處於失去自由的天空的人發自內心的悔恨和領悟.他想把這些道理傳達給擁有自由的我們.這對於我們來說是有很大的啟發,甚至可以產生心靈的震撼.
聽完這節課,我想這對於我以後的人生道路起著巨大的作用.它給了我許多真理和啟發,告訴我要想成才必先學會做人,我會一直受用!
聽了今天的報告,我感覺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為什麼呈上升趨勢,主要是他們法律意識淡薄,有的不懂法,還有的不知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什麼是自己應有的權利,什麼是自己應盡的義務。沒能真正理解遵紀守法的重要意義,不能在社會行為中自覺地運用法律知識來規范自己的言行。要培養未成年人的自覺法律意識,首先應組織未成年人系統學習法律,多形式組織未成年人學習新《憲法》、《刑法》、《刑訴法》和《社會治安處罰條例》等法律條文,在社會行為中自覺地運用法律知識來規范自己的言行。用法律武器與一切違法犯罪的現象作斗爭。
學校、家庭和社會應注重引導未成年人了解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徵,調解自己的情緒,加強自己抗挫能力的培養,以適應社會上各種環境的考驗。因為,未成年人正是長身體的時期,他們已開始產生強烈的獨立意識,不想事事依賴成人,想獨立去處理一些問題,但是,他們的認識和判斷能力又跟不上獨立意識的發展,往往分不清是非,易偏激和固執使自己的行動帶有很大盲目性,這就需要我們成人對他們進行整體引導,逐步提高他們能分析和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❺ 法制進校園作文
有人說:友情如酒,經歷的歲月愈久便愈香。還有人說;友情似茶,味道淡而不濃,卻沁人心脾,令人久久難忘。
的確,友情對一個人的
成長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小時候有情同手足的夥伴;長大了有「心有靈犀的」死黨正是這些知心朋友,在自己成長的路上給自己莫大的鼓舞和奮發向上的力量,使自
己不畏艱辛、還記得,在你哭泣時,朋友的一個擁抱嗎?還記得,在你取得成功時,朋友那比你還激動的笑臉嗎?還記得,在你生日時,那一件件簡單單卻費盡心思
送給你的禮物嗎?跋山涉水最終達到了「目的地」!
淡淡友情滿一袖,真正的朋友不需要太多的客套,只要一個眼神就好;真正的朋友不容得半
點虛假,只用一句「應該做也許你的好友不一定和你長久共處一地。但彼此之間深厚的友誼永遠不會因為「各在一方」而改變依依不捨的揮手相送,「固然有時會」
勸君更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固然有時會」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就足夠。也許你的好友不一定和你長久共處一地。但彼此之間深厚的友誼永遠不會因
為「各在一方」而改變依依不捨的揮手相送,「固然有時會」勸君更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固然有時會」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只要懷揣愛與關
懷,又何愁前路無知真正的友情是一杯綿厚醇香的酒,歲月愈久,味道愈香。
真正的友情是一杯綿厚醇香的酒,歲月愈久,味道愈香。真正的友
情是一杯清香淡雅的茶,日子越久,餘味留存的時間也就越長!「患難見真情,烈火見真金」這是我們,對朋友的要求,同時也是判斷友情真偽的一種標准;更是說
明友情需要提煉、升華。在酒桌上稱兄道弟、順利時前呼後擁的友情不是真友情;而是在得意時的忠言逆耳、落魄時給你殷殷關切之言的友情是真友情。因為它不僅
不因名利的誘惑而奉承,而且在困難中得到驗證、得到升華。
俗話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千金易得,朋友難求。朋友是人的精神生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沒有友誼的人,就像生活在寂寞的荒野;缺乏朋友的人,最感到人間的孤獨。人們需要友誼,追求友誼,是因為真誠的友誼可以使人奮發,使人欣慰,使人快樂,使人向前。
❻ 法制教育進校園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法制進校園》。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接班人。教育和培養好青少年,是我們中華民族永葆生機和活力的根本大計,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基礎工程,是全黨全社會共同的社會責任。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青少年的培養教育,為青少年成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使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長。但是,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近幾年來,侵害校園的案件以及學生犯罪時有發生,嚴重破壞了學校正常的學習、教學秩序。我們一方面對侵害校園的犯罪要進行嚴厲的打擊,另一方面,也要加強校園治安環境的整治工作,提高自我防衛能力。
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從主體因素上看,一是自我控制能力脆弱;二是頭腦簡單,解決問題的方法偏激粗暴:三是貪圖享受。從客觀因素上看,一是家庭教育的誤區;二是學校教育的失當;三是社會文化氛圍消極方面的誤導;四足缺乏社會救濟措施;五是法制教育相對滯後:六是受社會經濟負面效應的影響。
對學生來說,讓犯罪遠離校園,應從自身做起,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從而鏟除校園犯罪滋生的土壤。許多案例表明,校園犯罪事件的發生有一定的條件,一定的氣候,越是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學生紀律差的學校,發生的事件越多。學校犯罪事件又是一種見不得人的、偷偷摸摸的勾當,因此它只能在黑暗中進行。如果我們讓陽光普照校園,那麼參與犯罪者就不敢出現。陽光是什麼,陽光就是學校的正氣,就是全校同學的正氣,這就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道理。
我們在打擊侵害校園犯罪的同時,還應加強自我防衛能力:
1、提高法律意識,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你們要多學點法律知識,弄明白什麼是違法、什麼是犯罪,只有明白了什麼是違法,什麼是犯罪,才有可能自己不做違法犯罪的事,同時也有可能制止他人違法犯罪。
2、增強同犯罪分子作斗爭的勇氣。為什麼侵害校園犯罪屢禁不絕,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同學們沒有團結起來,缺少同犯罪分子作斗爭的勇氣。面對犯罪分子的暴力威脅,竟然會束手無策,讓他們得逞,原因是他們被犯罪分子的暴力所屈服。
3、掌握防衛方法。一是要看好自家門,宿舍門要隨時關好,錢財要妥善保管;二是外出要請假,夜行要結伴,讓同學老師知道你去哪裡,或者遇到問題有個照應,防止犯罪分子襲擊;二是同學們應該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青少年在哪些方面應受到保護。在受人欺侮,遇到危險或可能發生危險時,要主動、及時地與老師、家長、公安人員取得聯系,積極爭取學校、社會和家庭的保護和幫助。發生事情後要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要大膽揭發壞人壞事,不要姑息養奸。
總之,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民主法制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國民素質的提高,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民主與法制的推進,這都寄希望於廣大的青少年。為推進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的深入開展,全社會都應當行動起來,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❼ 100字法律進校園的內容
俗語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在堅持「法治」理念為主導的21世紀,在全民接受普法教育的今天,法律,已經滲透到中國社會的各行各業各種領域,法律也必將與960萬平方公里上生活的人們緊密聯系,生生不息。
(緊接著描述下當今校園學生違法的各種現象)然而,當純凈校園里,上演著層出不窮的未成年人犯罪案的時候;當越來越多的問題學生走出校園犯下彌天大錯的時候;當昔日親密無比的同學拔刀相向的時候;當被紙醉金迷的虛榮潛移默化進而實施敲詐勒索的時候。。。我們是否想過,法,在校園的管理中卻又實實在在過於稀缺、過於疏導呢?
(轉折到本文的重點)法治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得以建立的手段和途徑,和諧校園建設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依據國家的法律法規,制定並有效地實行管理規則,實現學生管理法治化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基本途徑。但是,要實現校園管理法治化,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一、深化法律進校園,法治化校園管理模式的必要性(這個你可以適當分點詳細描述)
第一,法治化管理的校園模式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然趨勢。(可以結合國家法治化進程與校園建設之間的聯系詳細敘述)
第二,是對學校自治的促進和保障。(可以從法律的特徵上,詮釋為什麼法律對於學校的管理起到了促進和保障的作用)
第三,校園模式的管理法治化承載了公民法治素養的傳承。(這段可以這么說:公民教育是支撐民主政治的根本」。真正有效的法治,必定有道德和教育的充分支持。為此,我國的公民教育就不能進行單一的法制知識教育,應當進行的是包含憲政思想,法治知識、信仰、文化和能力的公民教育。「法治教育」的特點是實踐性的、批判思考性的,它紮根於學校的校園文化,不是局限於課堂上的法律基礎課,而是延伸至校園公共管理的整個過程,要求在學生管理中尊重學生的各項權益,有暢通無阻信息的公開渠道,有評論校園事宜的自由與保障。只有這樣的教育才更能激活創新思維,才能承載創新的使命。)
綜上所述,深化法律進校園,不僅僅是被迫的過程,更為深遠的意義在於法治能為學校自由、民主、有序發展提供保障,能為國家法治建設提供智力支持,能夠提高公民法治素養、提升學校為社會服務的能力。
二、 (可以從校園法治的作用體現續寫)深化法律進校園,對現代教育的管理起到創新與保障作用。
第一,增強學生法律意識,形成良好穩步發展的基礎教育。(自己展開寫)
第二,合理規范學校的管理方式,改善現代教育的管理環境、秩序。(同樣展開寫)
第三,為提供科學教育、優質服務學生的教育平台起到法律保障。(展開)
第四,改變墨守成規的教育模式,開拓創新,保障現代教育科學穩步發展。(展開)
三、深化法律進校園,推動和諧校園建設、服務教育科學發展的有效途徑。
第一,正確認識學校和學生間的法律關系。
正確把握兩者間的行政法律關系和民事法律關系,規范各主體的權利義務和行為,實現校園學生管理的價值定位從「義務本位觀」到「權利」本位觀的轉變,才能讓學校管理者明確其該何去何從,才能維持健康的校園秩序,維護管理雙方的利益,使管理在法治的框架下更有益於高校的健康發展。
第二,在校園管理文化中注入法治精神。
法治文化的基本內涵是民主精神。校園的管理文化建設,需要高校全體成員共同努力,通過在管理文化中注入法治精神,有助於改變傳統文化和原有計劃經濟體制下學生管理觀念的不符合時代發展的因素。只有注入法治文化的內涵,加強與法治要求相適應的高校管理文化建設,構建良好的校園法治環境,才能為和諧校園建設提供更持久的行為保證。
第三,建立健全學生管理法律體系,建立正當的學生管理程序。
(結尾)深化法律走近校園,必將是任重而道遠的長遠目標。讓法律普照校園的大地,不僅僅在於一朝一夕之間,「十年育樹,百年育人」,學校的穩步發展,現代教育的科學發展,離不開我們的不懈努力與不斷追求!
參考範文:
隨著時代的進步,法律之風吹進了我們學校。學校揚起了一股學法,守法的熱潮,大家都可踏入法律之路,享受著法律給我們帶來的方便。另外,在學校開展的學法活動中,我學到了一些法律知識。這不僅使我增長了見識,還使我獲得了許多感觸、體會。這些感觸一直回盪在我的腦海中。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交流一下吧! 我覺得法律是公平、公正的體現,是勞動人民利益的保障,是提醒我們不要去點燃犯罪之火的警惕鍾。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不公平的事情,就像剛剛買的新房,由於質量的問題,到處漏水。這樣,我們就能向有關的部門投訴,踏上法律之路,通過法律的途徑去得到公平。同樣,人們在工作時,也會遇到像被老闆拖欠工錢的事。但是因為工作者無條件去追還,就會發生一些我們不願看到的悲劇。所以,我覺得應該讓一些沒有法律意識的人群進行法律教育,讓他們採用正確的途徑去解決一些不公平的事。這就可以阻止讓人悲痛欲絕的事的發生。還有一點,現在的青少年有著一顆好奇的心,對什麼都有興趣,什麼都想嘗試一下。就像吸毒那樣,完全是他們對毒品的好奇導致他們墮入深淵,不能自拔,到最後不但毀了自己的一生,還給家人帶來了無法忍受的確悲痛。擁有一顆好奇的心,本來是一件好事,這能是他的只是不斷得到增長,可他們卻用到了不正確的途徑上。而法律就有可能盡量阻止這樣的事情發生,它的制裁使人望而生畏,使心裡存有歪念的人取消了念頭。這就能大大減少那樣的事情發生。
法律對我們來說,雖然是有利的,但是每一件事都像鏡子一樣有兩面,有利就有弊,在給我們帶來方便時,它還給我們帶來了制約。一些無良的人,他們利用法律,和那些不懂法律的人簽上合約,利用他們的貪婪,在合約上標出不平等的條件,使自己受益。雖然那些受害事後知道自己受騙了,但又因為合同是起法律效果的,投訴無門啊!相信大家在電視或者報紙上都會得知這些事,但是在利誘面前,誰能頭腦清醒地去對待這件事呢?所以,我覺得每個人都不要因為貪小便而上當受騙,應受得住利益的誘惑,堅持自己的立場。平時也不要輕信那些看上去有利的事情,不要讓利益蒙蔽了雙眼。記住一句話: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在不被人欺騙的情況下,也不要去欺騙人。
法律不僅有兩面性,而且它也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假如沒有法律,那大街上川流不息的汽車將變得亂七八糟的,毫無秩序。醉酒駕駛等的事故就會頻頻發生,造成一個又一個的令人悲痛萬分的場面。公眾場所的空氣更加是變得渾濁,我們吸入二手煙的機會就會更多,這不僅會使我們感覺難受,還會威脅著我們的健康。法律無時無刻都在我們的身邊,是它使我們正常地生活,如果我們都去觸犯它,那我們的生活就會由美好變得痛快不堪。
讓我們行走在法律的道路上,做一個知法,守法的好學生!讓我們盪漾在法律這個小院里,感受它給我們帶來的方便,警惕!讓我們做一個知道法律兩面性並讓自己受住誘惑的學生!讓法律陪伴我們渡過無怨無悔的一生。
❽ 法制知識進校園手抄報
近來,我國青少年犯罪率日漸突出,給社會、家庭和個人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對實現依法治國的佔率目標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在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中,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抵制各種消極因素和不良環境的影響,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那是關乎到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的,大家都負有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
❾ 舉例寫一篇法制進校園的作文要求500字左右
讀了《凡卡》一文,不覺淚如雨下,那小凡卡哀求的眼神、一直在我腦中晃動;契科夫那催人淚下的語句,令我的內心有著極大的震撼。我義憤填膺,卻又無可奈何。我去問爸爸:「爸爸,為什麼凡卡有這么悲慘的命運?他不能自由嗎?」爸爸於是給我講了《凡卡》一文的時代背景:《凡卡》寫於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時,無數破產了的農民被迫流入城市謀生,他們深受剝削之苦,連兒童也不能倖免,他們被讓去做學徒,學謀生之技,卻常被主人侮辱,脆弱的心靈倍受摧殘。「這都是法律的缺口呀!」爸爸深有感觸地說道。不過,我們中國可不是這樣的,我們中國已經建立了《未成年人保護法》,並且在我們容桂,已經有了「法律進校園」的倡議呢!在我們學校,經過法律的「進攻」,與之前截然不同了,以前一下課用老師的話說,就是「脫韁的野馬」、「自己姓什麼都忘了」只管一溜煙去玩,現在則是有空便拿著《未成年人保護法》看著,給人一副好學的樣子。而且,現在的我們懂得了利用法律,維護自己的人身權益,「法律從小抓起」,你說這不好嗎?不過,有些人不會正確地運用法律,藉助法律狐假虎威,如:爸爸媽媽要求他做家務,他就說『你犯了《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第ⅩⅩ條,……』藉此來推脫家務,以達到偷懶的目的。這當然不是好的,他錯誤的運用法律,使正確的事情都變成了害他的事,那別人可比竇娥還冤哪!還有一點的是,「國有國法,校有校規。」《未成年人保護法》雖重要,但不能忘的是,學校也有學校的規矩,所以不僅要對「國法」守法,也要對「校規」遵紀。希望廣大學生對這次「法律進校園」活動表示肯定和支持,爭當一個遵紀守法的公民!
❿ 法治進校園《觀後感》400字
寫作思路:可以寫法制對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性,以及對於社會的重要性,若是沒有法治人們的生活將是混亂無比的,甚至是無法前行的,再寫一下作為青少年應該怎麼學法、運用法。
正文:
法治,這是一個並不陌生的字眼,它是社會進步的標志。幾千年來,人類不斷追求的也就是這兩個字。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擁有美好的未來,然而我們的健康成長都必須建立在「安全」這一基礎上,都需要我們時刻警惕,防範危險事故。
隨著社會的逐漸發展與變化,危險分子的增多,現代的人們不得不開始「法治」行動,現在都開始提倡「弘揚法治文明」、「強化依法治國」。當然「法治」已經走進了我們的校園。
前幾天老師跟我們說了一件事:我們年級段的一個女同學回家時,身後竟然跟著一個男子,這件事引發了我對校園法治的好奇心。
現在,就讓我化身成一個「法治小偵探」去攝像頭那一探究竟吧!原來啊,那個女同學晚上放學回家時,一個人漫不經心地走在我們學校旁的麥德龍停車場旁,她走著走著忽然聽見背後有腳步聲在緩緩地向她靠近。
她趁那個人不注意時,悄悄往背後瞄了一眼,發現原來是一個高大的黑衣男子,雖然他的帽子遮住了他的小半張臉,但依舊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看著手中的手機,眼中還帶有幾分慌張。
我們細心的女同學早就發現他的神情不對勁,眼睛還時不時看她一眼。這時女孩心裡已經忐忑不安,再也按耐不住了,於是她加快了回家的腳步,但誰知她的這一舉動反倒引起了後邊男子的懷疑,男子的腳步也越來越快,就快要追上她時,女孩急中生智,大喊了一聲:「媽媽!」
後邊的黑衣男子趕緊往後倒退了幾部,躲在了一個建築物的背面,但沒過多久他就發現了這個陰謀,於是又小跑著追上了女孩,這可謂是「不到黃河不死心啊!」但幸運的事發生了,女孩的眼中又充滿了驚喜與希望,因為,她看到了已經停在前方的媽媽的車,於是她飛快地跑向媽媽的車,坐進了車里。
而身後那個黑衣男子,依然裝作只是順路的模樣加快腳步,溜走了。
學校也通過監控發現了這件事,立刻調查開來,又確認了女孩的安危才停止調查。經過調查,這個黑衣男子的確是不壞好意,企圖拐賣少女。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地感受到,現在的危險分子越來越多了,居然都敢明目張膽地來學校拐賣少女。幸虧她的媽媽及時出現,不然後果肯定不堪設想。看來,法治管理已經涉及到了校園。雖然法治已經走進了校園,但是我們一定要加強自身保護意識,防止一些危險分子的拐騙。
法治已經走進校園,離不開生活,就讓讓法治充滿整個校園吧!我愛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