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水環境調研
1. 校園內河水環境質量現狀監測與評價
校園內河水環境質量現狀監測與評價
【】希望環保局在校園內河水,設立一個監測斷面,納入本地區水體的質量監測報告。
【】本學習也可以定期進行校園內河水環境質量現狀監測與評價。
2. 校園環境調查報告500字
一、問題的提出 2008年8月8日在我國首都北京舉行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作為人類文明的結晶,奧林匹克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從第一屆奧運會到現在,每一次奧運會的舉辦,每一次聖火的點燃,都打開了人類心中那迎接文明的窗子。作為有著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國,2008年的奧林匹克是我們向世界展示東方文明禮儀的一次很好的機會,那麼,我們應該怎樣為文明奧運出一分力呢?為此,我以「情系奧運,文明禮儀伴我行」為主題,做了一次社會調查報告。 二、調查方法 1、上網查找,搜集有關「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的資料。 2、查找書籍、報刊,詳細了解對創建文明奧運不利的原因,並找出整治的辦法。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調查什麼獲得的資料上網查找 有關「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的資料。 我們還應該多注意日常行為規范。而作為一名小學生的我,也應為奧運奉獻自己微薄的力量:文明言行,禮貌待人,遵守公共道德和公民行為准則,給世界人民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並且,文明就在我們身邊:走在道路上遇到垃圾,主動去彎腰去撿一撿;看到盲人過馬路,主動讓一讓;路邊的草坪少去踩一踩;有人問路,應該熱情地為他服務……只要每個人都向文明跨出一小步,社會就會向前跨出一大步。 查找書籍、報刊 了解對創建文明奧運不利的原因,並找出整治的辦法。 認為「隨地吐痰」、「吸煙」、「亂扔廢棄物」、「大聲喧嘩」這些不文明行為將極大的影響北京奧運會的文明形象,應該加大力度進行制止。同時呼籲廣大市民自覺遵守文明守則,做一個文明的奧運參與者,做一個文明的奧運東道主。 四、結論 1、通過這次研究,我們也知道了還有許多做的不好的地方,還有許多不文明的現象在出現例如:「隨地吐痰」、「吸煙」、「亂扔廢棄物」、「大聲喧嘩」。 2、雖然社會中不文明的現象並沒有完全消失,但已經大大的減少了。 五、建議 2008年的奧運會即將召開,通過這次研究,我建議大家自覺遵守文明守則。
3. 小學生作文校園用水調查報告250字
校園學生浪費水情況調查報告
水浪費
在學校浪費的水的情況,玩水專謂是「重頭戲」。經過屬的同學進行了調查我發現了: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學生在平時生活中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去玩水,而我還發現有百分之十五的人在玩過水後就不在關掉水龍頭,相當浪費,一個月要浪費多少?一年呢?你是否有想過10年後你會浪費多少水?假如有天你們家沒有了水,當然你們的第一反映就是說:怎麼這們倒霉呀!今天我家沒有電,你肯定是還這一種和憤怒很生氣的那一種形態。如果你們家一天浪費那們多水,那世界還能堅持下去嗎?中國還能嗎?
那一點水對你們幸福生活的人來說不是什麼可以珍惜的,但對那些對在地震中對水是多麼的渴望,你們想過嗎同學們?請你們不要拒絕一滴清朗的水吧!雖然它對每一個人來說只是舉手之勞,但對於整個世界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總之,讓大家節約水,減少浪費,節約資源是全世界人類的義務,我們不僅要節約水資源,也要對每一種資源一當珍惜,保護我們的地球,拯救我們的地球。
4. 校園環境小品調研怎麼寫給個範例
。我喜歡小品創作。曾在校園拿下多個一等獎,用自己的原創打敗了那些只會抄襲他人的好多了,他們那不叫抄襲了,叫克隆。連詞都改。如果你需要的話,給我個題材我幫你些劇本。我的風格以誇張、幽默、爆笑為主
5. 校園環境污染調查問卷怎麼寫呀
環保調查問卷
班級_________ 學生姓名________
一、 請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選擇相應的答案在相應的括弧內打「√」
1、您認為當前國內的環境破壞程度如何? 非常嚴重 一般 較輕
2、您的環保意識如何? 很強 一般 幾乎沒有
3、您對生活垃圾如何處理? 投入垃圾箱 隨手扔掉
4、您的房間多長時間打掃一次? 半天 一天 兩天 三天以上 看情況
5、您的房間多長時間整理一次? 兩天 五天 十天 十天以上 看情況
6、您對廢電池了解多少? 很清楚 知道一些 知之甚少
7、您使用最多的是下列那些電池? 一次性電池 充電電池 條形電池
8、您怎樣處理廢電池? 回收利用 扔進垃圾箱 隨手扔掉
9、您購買電池的頻率如何? 一般不買 有時買 經常買
10、您認為廢電池的回收是否必要? 非常必要 無所謂 每必要
11、您能否有效的進行廢物利用? 能 不能
12、您使用一次性飯盒的頻率如何? 從來不買 盡可能不用 經常用
13、如果同時有發泡餐具和紙制餐具,紙制的較貴,您使用那種? 發泡 紙制
14、您認為目前身邊危害最大是那種污染? 噪音 空氣 水源 意識
15、您的房間無人時是否熄燈? 熄燈 不熄燈 不一定
16、您出去願意 騎自行車 乘公交 打的 開車
17、您對目前缺水的情況了解多少? 非常清楚 知道一些 聞所未聞
18、您會主動關水龍頭嗎? 不是 偶爾 經常
19、您開展或參加過環保活動嗎? 有過 沒有
20、您認為環保重要嗎? 不是 很重要 一般
二、 問答題
1、你認為環保對人們有什麼用處?
2、請你對「提倡環保意識」提出幾點建議。
3、你認為環境污染對人們的身心健康有何影響?
4、你認為我們學校在環保方面應該在哪些方面進行改進?
6. 做校園環境調查 應該怎樣寫調查問卷 主要包含哪些內容
調查問卷怎麼寫主要是得看你想調查什麼,想明白關於你校園的什麼東西。也就是說,你首先得有個目標。比如說,校園綠化對成績有什麼影響等等。
你在分析怎麼做調查問卷之前你可以考慮幾個分析的方向:
1)環境(室內/室外,自然環境,美學等);
2)地理(位置,布局,材料設置,流動性等);
3)社會(社交場所,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活動等);
4)經濟(個人財務,關繫到社會或地理因素等);
5)地方感(從一個地方派生的含義,以及情感上的依附或厭惡等)。
最後再去寫調查問卷。
7. 校園環境調查報告範文3000
對馬路情況得調查報告
高二(3) 王宇
XXXX學校 周XX
如今,經濟水平不斷提高,轎車、摩托車已走進了千家萬戶。可有些人也許駕車技術成熟,卻不會「走路」了。
我在蒲江路與機場大道的交叉口調查了行人走斑馬線的情況。那時,學生恰好放學,大人也恰好下班,正是人流高峰。在短短五分鍾內,我就發現許多人「走路」不合格。具體調查情況如下:
蒲江路與機場大道的交叉口行人走斑馬線的情況調查表
時間:2004年2月1日11:0511:10
項目
人數 學生,小孩 其 它 總 數
走斑馬線的人 6 8 14
不走斑馬線的人 1 62 63
據計算,不走斑馬線的人占總數81.8%左右,而走斑馬線的人約只佔18.2%。可見有許多人缺少交通意識,不會「走路」。
學生中走斑馬線的約占學生總數的85.7%,不走斑馬線的大概只佔14.3%;其它的一些大人中約有88.6%不走斑馬線,只有11.4%左右的人走斑馬線。由此看出,「走路」不合格的大多數是一些大人,絕大多數的學生、小孩較好。
不會「走路」,違反交通規則,容易造成事故。而且我還發現有一些大人常常會帶著小孩亂穿馬路。做人父母,更要為人表率,否則將帶壞小孩。我們應對「走路」問題引起重視。
河流在哭泣的社會調查報告
高一(1)班 周 鵬
我家附近有一條「臭河」,那條河烏黑烏黑的,河面上飄著些塑料袋,很臟。
聽當地年紀較大的大人說,以前這條河十分干凈,清澈見底,河裡的魚很多,游來游去,十分活潑。而現在,工廠里的污水排放到河裡,路邊的行人隨手將臟東西扔到河裡,漸漸地,河也從以前的干凈、清澈變成了這骯臟、發臭、烏黑的臭水溝了。我還聽爸爸說,那條河原本是十分干凈的,爸爸還在河中游過泳呢,而現在,誰還敢到那條河裡去游泳。現在,到河邊看看,河水中一條魚也沒有。也是的,現在還有什麼生物,能有什麼理由在這里生活呢?這里沒有任何條件能讓生物適應。
現在,雖然有關部門已經在積極改善水質,可是單靠有關部門是不行的,因為現在還是有人隨便將拉圾倒入河中,小孩在河邊任意大小便,工廠還是把未處理的污水排入河中,如果像這樣下去,這條河是會乾涸的,其它的河也會被污染,慢慢地,就連大海也會被污染,那將是多麼可怕的事啊。所以,請同學、市民們千萬不要污染環境、污染河流了,保護環境,從你我做起。
對乞丐的社會調查報告
高一(5)班 張 劍
春節期間,各街道人山人海,但令人納悶的是乞丐也越來越多了。
一次,竟有三、四個赤膊端著乞丐碗的兒童繞著一個年近花甲的老人,又不難看出,那是一種有組織的「丐幫集團」,那老太婆便一定是「丐幫幫主」了,他們正在開他們的丐幫代表大會,制定乞討綱領。大概過了10分鍾以後,他們便散了。回到他們自己的位置繼續它們的乞討。
更令人可憤的是在公交車站,為了乞討,一個小孩竟為一個年輕人下跪,那好心人便掏出了一角錢投入其碗中,出乎意料的是,那小孩卻嫌錢太少,便抱住了那人的腿苦苦哀求,讓人見了既可憤又可憐,那年輕人只好再掏出一元錢投入了那小孩的碗中,方才離開。
竟會出現這么荒唐的事,我便開始了一次社會調查。
乞丐主要集中在各公交車站、五馬街、人民路這三大版塊,可分為5大主要人種:1.學生求學; 2.老人乞討; 3.殘疾求助; 4.兒童赤膊求助; 5.賣藝求生。(各數據見下表)
地點
數據
人種 公交車站
(大南門車站) 五馬街 人民路 合 計
人數 百分比 人數 百分比 人數 百分比 人數 百分比
學生求學 0 / 2 15.4% 3 42.9% 5 20%
老人乞討 3 60% 2 15.4% 3 42.9% 8 32%
殘疾求助 2 40% 4 30.8% 1 14.2% 7 28%
兒童赤膊求助 0 / 3 23% 0 / 3 12%
賣藝求生 0 / 2 15.4% 0 / 2 8%
總 計 5 100% 13 100% 7 100% 25 100%
(註:某一天我所見的情況)
他們這些乞丐的真面目不知到底是什麼,是真正的向人求助,還是通過各種手段向好心人騙取同情心,得到不正當的金錢,從而使許多好心人不敢獻愛心。
倘若他們是真正的求助,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願意去幫助他們,而且會盡可能的去幫助他們。望有關的部門對此情況重視。
8. 跪求一篇關於做校園水環境的實習小結啊!!!高手進啊!!!
城市生態學實習報告
引言
人與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人類總是在不斷地改造環境,創造不僅使用,而且美觀的環境空間。城市所意味的,不僅僅是建築、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構物的堆積,而蘊涵著在諸多功能性設施及硬質景觀相伴下的社會文化、經濟、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從外在的視覺影像來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結構、天際輪廓、各色建築、街市設施、區域地標、開放的空間、植栽園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構成,然而這些都是城市人在選擇和被選擇的行為方式下形成的物質形態,其間蘊涵著深厚的自然法則、社會心理、人文情感及歷史滄桑。
20世紀著名的城市學和建築學學者劉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發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實現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種褒獎,那麼為城市的發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犧牲就將毫無代價。無論擴大的權力還是有限的物質財富,都不能抵償哪怕是一天喪失了的美、歡樂和親情的享受。」「當我們漫步於城市中時卻可發現這種現象是無初步在的,周圍的建築物彷彿能夠講話、能夠行動,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樣;而且通過城市的物質結構,過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決定、久已形成的價值觀念等,都繼續存活下來並且散發著影響。」
正是為了充分認識到城市環境與在建構城市環境的過程中人的作用,作為城市生態學的學習者,我們於2004年4月5日進行了一次位於北京西北郊的實習。
一、實習概況
我們於早晨8:00從北大逸夫二樓前出發,經過光華樓、圖書館、燕南園、李大釗銅像、蔡元培銅像,到達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魚,出北大西門,穿過蔚秀園、承澤園、海淀公園、柳浪庄、北京城市綠化隔離帶,到達頤和園南如意門,觀看門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後從頤和園南如意門進入頤和園,到達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達萬壽山和東宮門,結束實習。沿途就綠化、建築等自然和人文景觀做了一定的調查,獲得了一定的資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結論。
二、實習內容及分析
1、關於一條有爭議的路
走進北大東門,可以看到的是一條寬闊筆直的大路。作為北大少有的幾條寬闊筆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條爭議頗多的路,路邊整齊的人工保養得很好的草坪宣告著現代化和國際化的全新的北大。這條路周圍集聚著北京大學比較現代化的建築群——理科一號樓、二號樓、逸夫一樓、逸夫二樓、逸夫苑、理科教學樓等等。而在這條路的盡頭又是富有傳統韻味的仿古式樓群。
很多人認為,路面的寬闊與筆直與周圍建築的仿古式屋頂不大協調。除了整齊的人工草坪,路的兩面是栽種得整齊得近乎過分的小樹,而路的盡頭則是生長多年的高大而遮蔭的大樹,不協調的感受更加強烈。
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謂的「視覺適應性」。在很多時候,我們很少考慮特定的環境,只是單純地去套用一種種看上去很好很先進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環境對建築等人為設施的特殊要求。
也許這也是規劃中的一個問題。就如同北大校園中隨處可見的新式建築與老式建築的交相輝映,也許不能算是完美的選擇。
2、校園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園
燕南園是北京大學燕園眾多園林中較小的一個,園中只錯落著十幾幢精緻雅潔的二層小樓和平房小院,這里是北大教授一個住宅區。人們[NextPage]常說,「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園,但燕南園住的都是名教授」。單說50年代,燕南園里就住著馬寅初、湯用彤、周培源、馮友蘭、朱光潛、陳岱孫、侯仁之、林庚諸先生,後來又搬進來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執教燕京大學的時候也曾經在此生活過。這足以反映其內涵的深厚與文化積淀了。
燕南園中獨立的住宅模式正是老教授們學術研究的理想環境。正如一位老教授在接受采訪的時候指出,盡管略顯古老,自己也不會想到要去改變房子的老式格局,有一個原因是,盡管很多書都捐給了圖書館,家裡的藏書也導致裝修的不便。然而更加關鍵的一點——老房子的格局是一種可以使人安下心來讀書治學的環境。多年的積淀,已經使這個小小的園子充滿了書香之氣……
那麼,除了書香,對於久在這里居住的人們來說,它又意味著什麼呢?
在實習過程中接受采訪的主要是60歲以上的老人,在這里居住時間都超過了35年。他們普遍認為,燕南園有著良好的居住環境,首先它位於一個台地上,地勢比周圍都高,這是一個良好的地理環境。而其間各色的植物,又為園子提供了一個協調的生態環境。作為極具特色的住宅園林,燕南園吸引著各方來客,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師生還曾經在此寫生,研究其建築特色。
然而燕南園也有其不足之處。被采訪者普遍指出的有以下幾點:
其一是來游覽觀光的人群打破了原有的寧靜和潔凈,過路的汽車揚塵和製造噪音,給園內的環境帶來了很大程度的破壞。
其二是公廁的問題。公廁佔用的土地是過去孩子們的游戲場,而由於疏於管理,公廁的建設不僅消滅了孩子的游樂,也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其實在燕南園中,每戶獨立的住宅中都有獨立的衛生設施,公廁的設立只是為園外小商小販提供了便利。作為北大校園中少見的幾個室外公廁之一,它的設立自然有其道理,然而選址在富有文化底蘊和深厚內涵的燕南園,選址在老教授們讀書治學的燕南園,或許並不是很合理。
其三是辦公與住宅的矛盾。正如一位被采訪者指出,燕南園中有的住宅已經被學校劃歸某些行政機構,行政機構的辦公進一步打破了園子的寧靜,不能不引起深思。
燕南園的風韻,代表的正是北大風韻的一部分,是治學的風范和怡然的性情。它的完整,是北大的不可分割的一分。也許,它的寧靜不應該遭到打破和窺伺……
3、蘋果園的變遷——靜園草坪
著名的靜園草坪過去是一片蘋果園,作為草坪,它取代的是過去的東草坪的地位。曾經的東草坪就在現在的新圖書館的位置,它曾經是很為學生們所喜愛的一片浪漫草坪。有一名北大學生這樣寫道:「東草坪是北大老圖書館東邊的那塊地兒。這里曾經是高曉松那幫拿把破吉它到北大糊弄小女生的主兒極盡能事的舞台,更是我們北大人讀書休憩的好地方。很多北大的情侶相識、相約、相戀在東草坪,他們對這塊草地的感情更深厚。……李嘉誠說:這塊地兒空著怪可惜的,我給你們點兒錢,再修半截圖書館吧。一年後,這里再沒有一人一張報紙一本書的景象了,一座比最高人民法院還庄嚴肅穆的建築淹沒了本來該發生的好多故事。」(資料來源:campus.chinaren.com)
後經學生強烈要求,原先的蘋果園就被改成了草坪。草坪的浪漫又恢復了,然而那片校園中不可多得的果園卻永遠地失去了。多少總是有些可惜的。
兼容,或許真的很難。這些年來,北大為了接納越來越多的求學者,為了與國際接軌,很多原有的自然和人為的獨特的風景都只能讓位給新的建築,這引起了無數老北大人的感懷。而發展總是要有的,關鍵是怎樣發展,如何在適宜的地方做到寸土寸金地利用土地,而在另一些地方留下我們的驕傲。如果有一天,未名湖開始縮小,或者未名湖周圍矗立起了新式的建築,那才是我們真正的悲哀。
「一塔湖圖」並非北大的全部,北大的精神,很廣,北大的驕傲,就在於它所創造的文化,科學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4、匠心獨具——通向未名湖的小徑
北大的校園北部可以說是古韻十足,像中國的傳統園林,在優美的浪漫中又給人以思想和歷史的沉重感。「北大的生活更接近於傳統的文人士大夫。」一位總是喜歡留連於未名湖畔的清華學生說。這種文人士大夫氣,從那一條條通向未名湖的小徑也可以體現出來,它的蔭蔽和靜謐,構成了北大獨特的風景。
幽靜的小徑邊生長著各色的植物。引人注目的是雪松下的石頭,它獨特的用途使人耳目一新。松針下部的蠟質物是酸性物,下落到土壤中會使土壤受到酸化影響,土質變差,以至於到了刮風的時候會有塵土飛揚。而石頭可以防止揚塵,從而保證了這里路面與空氣的清新與潔凈。
而路旁的傳統建築的大屋檐則為麻雀等鳥類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鳥鳴聲不絕於耳。在這里,人與自然真正融為一體,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風景。
9. 寫一篇調查報告關於學校用水的情況400字左右
建議第二部分比較合適珍愛生命之水——2011年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報告
地點:靈寶市北部地區(川口鄉、陽店鎮、函谷關鎮、大王鎮一帶)
主題:了解以本地為代表的黃河流域水資源短缺且分布不均的現狀,提高同學們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活動過程及相關調查結果:本地區前一個月不曾降雨,因此近幾日部分地區呈現水資源短缺情況.
函谷關鎮:從幾家村民處了解到,由於近期無降水,地下水位降低,平時機井出水正常,如如進水量小了很多.
大王鎮(黃河沿岸):本想著黃河是滔滔流水,但走近方知,黃河河床大部分露出淤泥,只有靠近陝西省的低勢處有幾米寬的淺流(見圖一).再看看河岸,數米高的河岸突兀的聳立在旁邊,平時黃河水位在此處也能達到幾米深,再往剛才的黃河,恐怕還不到0.5米(見圖二).去年同期岸旁是鮮綠的農田,但今日大部分只是乾躁的土壤.(見圖三、圖四)
(老城渡口)該渡口往日能夠載人載車從澗河下游直達山西省芮城縣,雖然渡船不大,但在此時節,也只能停在岸旁,等待雨過水漲才能夠開放(見圖五).
陽店鎮(塬上地區):該鎮有部分村落位於塬上,地形不易儲水.因此在此時缺水問題顯得尤為突出.一月不降雨,對對這些以雨水為主要灌溉方式的村子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甚至村民的正常生活用水都不能保障.
川口鄉(塬下地區):這個地區較之塬上,地勢低,而且位於川口河沿岸,並沒有呈現出缺水狀態.
總結:在當今時代,水資源對我們的影響越來越大.這次活動選取的時間和地點都是在輕微乾旱的情況下,可想而知,西部等眾多地區的缺水情況有過之而無不及.
作為一名21世紀的新青年,我們有責任攜起手來保護水資源.從此次活動中可以看出,缺水會影響人民的生活和農業生產,甚至連同學們此次活動的飲水都有困難,更加深化了同學們珍惜水資源的這種意識.同時,對於水利工程對農村地區生產生活的影響也是極為深遠的.
通過此次活動,我們理應認識到我國乃至全球水資源的分布不均,主要體現在時間分布不均和空間分布不均兩方面.青少年應當掌握相關科學知識,從生活中做起節水的典範.同時,國家應當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廣大人民對水資源的認識,發展科技,促進生產,把水資源控制在合理調控范圍內,促進水資源的良性均衡分布.
第二批次活動(8月)
方式:資料搜集
成果展示:
1.我國水資源現狀
我國水的總量並不算少,僅江河年徑流總量就達26380億立方米,但由於人口眾多,耕地廣闊,人均年水量只有2700立方米,居世界第88位.每平方米耕地水量僅2.65立方米,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3/4.此外,我國水質污染速度很快,水土流失嚴重,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的利用率,進一步加劇了水危機.
據統計,全國現有的476個城市中,有300個城市缺水,每日缺水1500萬噸.供水量不足,給城市生產、生活造成極大影響.我國部分山區、草原、濱海和海島還有6000萬人口和4500萬頭牲畜飲水十分困難.
為了改善21世紀中國的水環境,必須興建一批骨幹水利工程;盡快建設節水型社會,在工農業和生活用水方面,引進發達國家先進的節水措施,以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程度;要有力地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資源保護法》,使我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和防治水害等真正納入法制管理的軌道.
2.節水典例——新疆坎兒井
坎兒井是乾旱地區的人民巧妙地利用地勢傾斜,進行人工挖掘的地下引水工程.每條坎兒井由直井、地下暗渠、地面渠道和澇壩4部分組成.直井不是為了取水,而主要用於通風,挖掘時取土,以及用作維修時的通道口,最深直井可達100米.地下暗渠是輸水渠道,主要作用是截取地下水及把地下水引出地面.地下水在暗渠中流動,還可防止因氣候乾旱,而過多地蒸發.地面渠道的作用是從地下暗渠出口把水引到澇壩.地面渠道的作用是從地下暗渠出口把水引到澇壩.澇壩是一個小型蓄水池,它的作用是蓄積來水,調節灌溉量,在澇壩的周圍,因為引來了水,可以種植樹木,開墾農田,就成為一片生機盎然的綠洲.
坎兒井的挖掘是有特定的地理條件要求的.像吐魯番盆地的四周環山;盆地內降水稀少,但四周高山上積蓄了大量冰雪,每年夏季冰雪融化,水便沿山坡流下,到盆地邊緣的砂礫層就鑽入地下,變成地下潛水.吐魯番人就用挖坎兒井的方法,截取地下潛流,引出地面用於灌溉,從而使以乾旱著稱的火洲,開辟成為瓜果飄香的樂土.
總結:我國人多水多,但水資源還是很緊張的.近幾年來各地大旱,表明了什麼——缺水.既然如此,我們理應認識到水資源的寶貴,每一滴都是來之不易的,都應該利用好它.新疆的坎兒井,正是在乾旱地區,很好的利用水資源的典範.
我們處在黃河之邊上,依賴著這條偉大的母親河.從上次活動中,我們也應當認識到,我們擺脫不了水資源問題對我們的考驗.有水就要合理利用,無水就要開源節流,秉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讓生命之水永遠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