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坡中學
『壹』 怎樣才能學好地理
1、學會使用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2、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 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視地理觀察 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4、善於地理想像 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5、要善於動腦 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 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 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范圍。 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系?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系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於動手 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製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 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你將越學越愛學興趣+天賦+地圖+記憶+總結=成功的地理學習者。
1.手中有圖、心中有圖
2.課本第一、資料第二
3.反問問題
4.學有所用,聯系實際
5.關注重熱點地區
6.點、線、面逐步展開學習
7.少筆記,多心記(找適合自己的方法)
8.經常翻書、看地圖冊(有計劃)
9.有信心去質疑
10.空間想像
11.興趣是關鍵
地理是我最好的一門課。我學習得力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多看地圖,我可以閉著眼睛不世界地圖畫出來,還有要了解重要經緯線穿過的地方,了解各地的氣候,地形,但是要注意的是,記住原理。高一的地理是最難學的,給你一點資料把。
地球運動和日照圖專題
一、知識結構:
二、考點梳理
(一)自轉運動:
1、方向、周期、速度:
(1)方向:三種方向(在北極俯視地球,逆時針自西向東;在南極俯視地球,順時針自西向東;側視地球,繞地軸自西向東。)
(2)周期:兩個周期(恆星日和太陽日)
擴展思維:用圓盤演示另三種情況時恆星日和太陽日的關系。
A、當自轉方向為自東向西,公轉為自西向東時:恆星日>太陽日(23小時52分8秒)
B、當自轉方向為自西向東,公轉為自東向西時:恆星日>太陽日
C、當自轉方向為自東向西,公轉為自東向西時:恆星日<太陽日(24小時)
結論:當自轉與公轉同向時,恆星日<太陽日;當自轉與公轉不同向時,恆星日>太陽日
(3)速度:
角速度:每小時轉過的角度。 ω=3600/24小時 即150/小時或4分鍾/10 , 南北極點除外處處都相等。
線速度:每小時轉過的弧長。 由赤道向兩極遞減。 V= 2πcosΦ R(周長)/ 24小時(時間)
結論:南北兩極,既無角速度,又無線速度。
2、自轉產生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
作圖判斷:側視、俯視、立體圖、各種變式圖等。判斷晨線和昏線。(圖略)
(2)產生地方時差
地方時:經度不同,地方時也不同。每隔經度15度,時間相差1小時。
東邊的時間比西邊的時間早。
時區:國際上劃分時區的方法。規律:
A、全球共有24個時區,東西各12時區,東西十二時區合為一個時區。
B、每個時區都跨經度15度。
C、每個時區的中央經線度數=時區數×15度
D、東邊的時區比西邊的時區時間早
E、算時區:經度數/150 (四捨五入)
區時:每個時區共同使用的時間稱為區時。區時都以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全區共同使用的時間。
北京時間:北京所在的東八區的區時。 烏魯木齊時間:新疆採用的東六區的區時。
世界時:0度經線上的地方時。
日界線:原則上規定1800經線為日界線,但實際的日界線是曲折的
★向東越過日界線日期減一天;向西越過日界線日期加一天。
★把全球分為兩個日期的分界線是1800 和零時經線
中國跨五個時區:(東五——東九) (730E——1350E)
(3)產生偏向
作圖分析:北半球、南半球、赤道地區水平運動物體的偏向情況。(圖略)
*分析偏向對地理事物產生的影響:
影響大氣環流和大氣運動(舉例說明:氣旋與反氣旋、大氣環流);
影響大洋環流(舉例:太平洋); 影響河流的沖刷、堆積
(4)影響地球形狀:三軸橢球體
(二)地球公轉
1、公轉的方向、軌道、周期、速度
(1)方向:自西向東 周期:一個回歸年365天5時48分46秒
一個恆星年365天6時9分10秒
(2)公轉軌道與速度
特點:每年1月初過近日點,公轉速度快,太陽照射南半球。
每年7月初過遠日點,公轉速度慢,太陽照射北半球。
影響:北半球夏半年的時間長於冬半年的時間。
北極點的極晝天數(186天)比南極點的極晝天數(179天)長7天。
2、黃赤交角及其影響
黃赤交角產生的原因:(1)地球傾斜著圍繞太陽公轉,傾斜角度為66034′。
(2)地軸在宇宙空間的方向不因季節而變化。
(3)黃赤交角和極晝極夜出現的最低緯度的關系為互余。
影響: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間往返移動(以一年為周期)
在各種圖上會畫出黃道、赤道,標出黃赤交角和太陽直射點移動路線。(圖略)
3、公轉產生的地理意義:
(1)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間往返移動
(2)引起正午太陽高度的周年變化
了解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的概念
正午太陽高度:在太陽直射點為900;在晨昏線上為00
規律:隨緯度變化規律:夏至日------H由北回歸線向南北逐級遞減。
冬至日------H由南回歸線向南北逐級遞減。
春秋分日------ H由赤道向南北逐級遞減。
隨季節變化規律:
每年夏至日,北回歸線以北的緯度帶H達最大。南回歸線以南的緯度帶H達最小值。
每年冬至日,北回歸線以北的緯度帶H達最小。南回歸線以南的緯度帶H達最大值。
計算公式推導略:
結論: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H=90°-|δ-θ|,δ表示所求點緯度,θ表示太陽直射點緯度。|δ-θ|可以看作所求點與太陽直射點之間的「距離」(緯度差),這個「距離」越小,則正午太陽高度越大
(3)引起晝夜長短的周年變化
分時段分析:
北半球日期 太陽直射點 北半球晝夜長短情況
春分日~秋分日 北半球 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
春分日~夏至日 北半球 晝長夜短,且晝漸長,極晝范圍擴大。
夏至日 北回歸線 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
夏至日~秋分日 北半球 晝長夜短,且晝漸短。
秋分日~春分日 南半球 晝短夜長,緯度越高,晝越短
秋分日~冬至日 南半球 晝短夜長,且晝漸短,極夜范圍擴大
冬至日 南回歸線 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圈內出現極夜現象。
冬至日~春分日 南半球 晝短夜長,且晝漸長。
二分日 赤道 全球晝夜平分
*晨昏線上除春秋分日,日出時刻處處不等。
(4)引起四季更替
天文四季:夏季------白晝最長,太陽最高的三個月(5、6、7三月)
冬季------白晝最短,太陽最低的三個月(11、12、1三月)
傳統四季:四立劃分
(5)形成地球五帶:回歸線與極圈劃分五帶。
4.*補充
(1)根據經度數值判斷兩點的東西方向。
①兩點如在同一經度區內有兩種可能:一是同在東經度地區,那麼經度數大的點在東方,另一點在西方;二是同在西經度區內,那麼經度數小的點在東方,另一點在西方。
②兩點若處不同經度區內:兩地經度數之和,若小於180°,則處東經度區的點在東方,西經度區的點在西方;若大於180°,處西經度區的點在東方,東經度的點在西方;若等於180°,既可說是東方也可說是西方。
(2)物體的影子
規律:北回歸線以北地區,正午物體的影子永遠朝北(除北極點朝南)
南回歸線以南地區,正午物體的影子永遠朝南(除南極點朝北)
影子朝向與太陽入射方向相反。正午太陽高度越小,影子越長。
北半球冬至日正午日影最長,南半球夏至日正午日影最長
請說說下圖中各點此時日影的朝向和正午日影的朝向:
(3)利用經緯網計算距離
在經緯網圖上可以根據經緯度量算兩點之間的距離。
同一條經線上緯度1°的間隔長度都相等(因為所有經線的長度都相等),大約是111km/1°。
赤道上經度1°的間隔長度最大,約為111千米,由於各緯線從赤道向兩極遞減,南北緯60°緯線上的長度為赤道上的一半,所以在各緯線上經度差1°的弧長就不相等。在同一條緯線上(假設此緯線的緯度為α)經度1°對應的實際弧長大約為111cosαkm。因此,兩地若在同一條緯線上,只要知道兩點經度差就可以計算出兩點間的弧長。
(4)太陽升落方向:
一年中只有二分日全球太陽(正)東升,(正)西落;北半球夏半年,全球太陽東北升,西北落;南半球夏半年,全球太陽東南升,西南落。
(5)太陽的周日視運動
①對任一地而言:太陽軌跡是平行的;當地地理緯度:北回歸線以北(原因)
讀下左圖判斷:正午太陽高度、日出日落方向、白晝長短、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
②讀右上圖描述太陽周日視運動圖的作法
③下圖為四個地點二至日太陽周日視運動圖,讀圖思考四地可能所在半球和節氣。
三、重難點剖析
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我們遇到的日照圖有兩種,一種是球面日照圖,另一種是平面日照圖。球面日照圖又可分為側視日照圖和極視日照圖。日照圖看似簡單,卻包含著豐富而復雜的地理知識,成為考試中必選的題目,因而很有必要對日照圖中涉及的考點進行分析、總結,尋求解題竅門,掌握答題規律,提高答對率。教學中通過反復嘗試,主要有以下幾點認識。
一、考點范圍(常考查的知識點)
1.判斷半球及地球自轉的方向。2.畫晨昏線或太陽光線。3.確定太陽直射點的位置。4.判斷日期、節氣(季節)。5.太陽高度角的分布規律。6.晝夜長短的分布、變化規律。7.判斷晨線和昏線。8.考查日出和日落的時間。9.判斷相對方向。10.地球自轉、公轉的速度。11.計算區時(地方時)。12.計算晝夜長短。13.氣壓帶的移動及氣候類型的特點。14.海陸氣壓類型的分布及季風、洋流的方向。
二、考點解析
1.判斷半球及地球自轉的方向
(1)東西半球:明確20°W和160°E兩條經線把地球分為東西兩半球。(2)南北半球:北極上空看地球逆時針方向自轉,南極上空看地球順時針方向自轉。
2.畫晨昏線或太陽光線:晨昏線與太陽光線相互垂直。
3.確定太陽直射點的位置
要確定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就要判斷出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和經度。(1)緯度位置:根據現在的教學要求,有三種情況,即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南回歸線和赤道上,判斷的依據是觀察極圈內的晝夜狀況。
4.日期、節氣(季節)
由日照圖確定日期和節氣(季節),日期主要有四種: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日期為6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赤道時,日期為9月23日或3月21日前後;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時,日期為12月22日前後。北半球對應的節氣依次是夏至、秋分或春分、冬至;季節是夏季、秋季或春季、冬季,此處應注意節氣和季節的區別。判斷推理的過程是:由極圈內的晝夜狀況到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再到日期節氣(季節)。
5.太陽高度的分布規律
(1)太陽直射點上的太陽高度為90°,晨昏線上的太陽高度等於o,晝半球的太陽高度大於0,夜半球的太陽高度小於0。(2)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規律。一是緯度分布規律:同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如夏至日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正午太陽高度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二是季節分布規律:夏至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3)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計算。首先要明確兩個緯度: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和所求地的緯度,根據以下公式計算:某地正午太陽高度=90°—(太陽直射點和該地間的緯度差,可用線段法分析計算)。
6.晝夜長短的分布、變化規律
就教材的要求而言,主要考查三種情況。以北半球為例,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春分日(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等長。同時還要分清回答晝夜狀況還是晝夜變化趨勢,這就要注意以下規律: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南、北半球),哪個半球晝長於夜;太陽直射點向哪方(南方、北方)移動,哪個半球晝變長夜變短。
7.判斷晨線(黎明)或昏線(黃昏)
首先明確圖中給出的地球自轉的方向和太陽光線的方向,如果地球自轉方向向著太陽光線,此半球的晨昏線部分為晨線;如果地球自轉方向背向太陽光線,此半球的晨昏線部分為昏線。
8.日出、日落
(1)晨線上的各地同時日出,昏線上的各地同時日落。(2)根據某地晝夜長短計算日出日落時刻,先計算出該地晝長的時間,然後以正午12時為起點,減去晝長時間的1/2就是日出時間,加上晝長時間的1/2就是日落時間。
9.判斷相對方向
經線指示南北,向著北極是北方,向著南極就是南方;緯線指示東西,即左西右東。
10.地球自轉、公轉的速度
(1)自轉:自轉的角速度各地相同,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兩極既無角速度也無線速度。(2)公轉:夏至日速度較慢且還在變慢,冬至日速度較快且還在加快,因為地球公轉,7月初經過遠日點時速度最慢,1月初經過近日點時速度最快。
11.計算區時、地方時
明確太陽直射點的地方時為12時,晨線與赤道交點的地方時為6時,昏線與赤道交點的地方時為18時,經度相差15°,地方時相差1小時,經度相差1°,地方時相差4分鍾。再結合圖中給出的經度信息,可計算區時。
12.計算晝夜長短
計算某地的晝夜長短,首先應明確過該點的緯線圈在晝夜半球上各跨了多少經度,按每隔15°為1小時可計算出晝夜長短
13.氣壓帶的移動及氣候類型的特點
氣壓帶的移動是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因而氣壓帶在夏至日向北移,在冬至日向南移。以地中海氣候為例說明,夏至日日照圖可表明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地中海沿岸,氣候特點炎熱乾燥;冬至日日照圖可表明西風帶控制地中海沿岸,氣候特點溫暖濕潤。
14.海陸氣壓類型的分布及季風、洋流的方向
夏至日日照圖,亞洲大陸氣壓是亞洲低壓,北太平洋氣壓是夏威夷高壓,東亞盛行東南季風,南亞盛行西南季風,北印度洋洋流順時針方向流動;冬至日日照圖,亞洲大陸氣壓是亞洲高壓,北太平洋氣壓是阿留申低壓,東亞盛行西北季風,南亞盛行東北季風,北印度洋洋流逆時針方向流動。
例1:讀「北極為中心的投影圖」(圖5),圖中虛線表示回歸線與極圈,ABC代表晨昏線,黑粗線OE和OF為日期分界線,完成下列要求:
(1)此時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是 ;
(2)北京時間為 月 日 時。
解題思路:試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地理邏輯思維和地理推理能力,解題時關鍵是要充分利用題乾和極視圖提供的信息:以北極為中心的投影圖——地球的自轉方向為逆時針方向、ABC為晨昏線——北極圈以北出現極晝或者極夜現象(這是解題最重要的隱性信息)。NE和NF為日期分界線——180°經線和地方時為0時的經線。由NF平分晨昏線可知:NF應該為地方時為0時的經線,另一條粗線NE就是180°經線。隱性信息被挖掘出來後,後面的解答就比較容易了:此時北極圈以北出現極晝,時間應該是6月22日(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23°26′N),太陽直射的經線地方時為12時,正好與0時所在經線NF組成經線圈。因為NE為180°,根據地球自轉方向及經度分布規律可知太陽直射的經線應為135°W,也就是說太陽直射的地理坐標為:23°26′N和135°W。最後由135°W地方時為12時可推算出北京時間為6月23日5時。
例2:圖6中的兩條虛線,一條是晨昏線,另一條兩側大部分地區日期不同;此時地球公轉速度較慢。讀圖6完成1~2題。
1、若圖中的時間為7日和8日,甲地為
A.7日4時 B.8日8時 C.7日8時 D.8日4時
2、此時可能出現的現象是
A.安大略湖畔夕陽西下 B.幾內亞灣沿岸烈日當空
C.澳大利亞東海岸夜幕深沉 D.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現
解題思路: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根據日期分界線的基本特徵——通過南北極點的經線,首先確定出通過南北極點的那條虛線為日期分界線,再結合題干中「此時地球公轉速度較慢」(此時北極地區為極晝),推知該虛線應該是180°經線(晝半球不可能出現地方時為0 時的經線)。再進一步推出另一條虛線為晨線。這些信息提取出來後,就可以按部就班地按常規思路解題:甲的經度為150°E,晨線與赤道在120°E處相交,則120°E的地方時為6時,甲地地方時應為8時。因為180°經線西側日期總是早一天,日期應該為8日,即8日8時。當北京時間為6時時,通過計算就可以推出可能出現的現象是安大略湖畔夕陽西下。
例3.讀圖3 回答1—4題
1.2002年11月20日9時(北京時間)中國第19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雪龍號」自上海出發,此時長城站所在地區的區時為
A.19日19時 B.20日5時
C.19日21時 D.20日21時
2.中山站到南極點的直線距離約為
A.2070千米 B.2270千米
C.2570千米 D.2670千米
3.與中山站相比,長城站所在地
A. 白晝時間長 B.自轉速度慢
C.自轉周期長 D.正午太陽高度大
4.中山站出現極晝期間,下列河流最有可能處於枯水期的是
A.湄公河 B.萊茵河 C.亞馬孫河 D.贊比西河
解題思路:1題,根據經度的分布和變化規律,可以判斷長城站位於西四區,與北京相差12個時區,當北京時間為11月20日19時,長城站的區時為19日21時。
2題,讀圖可知中山站的緯度比較接近700S,與南極點的緯度差為200,地球表面緯度相差10其實際距離約為111KM,通過計算並與備選項比較,可以得出正確的答案。
3題,長城站的緯度比中山站低,其正午太陽高度總是比中山站大,中山站位於南極圈以內,夏半年其白晝時間總比長城站長。
4題,中山站出現極晝期間,南半球是夏半年,北半球是冬半年,贊比西為汛期,湄公河為枯水期,萊茵河與亞馬孫河分別流經溫帶海洋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沒有明顯的汛期與枯水期。
【答案】1.C 2.B 3.D 4.A
四、命題意向
1、近年高考文綜試題中本專題考情分析
年份及試題 考察內容 題型 分值
2006 北京文綜 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 選擇題 4
天津文綜 日出日落方位 8
全國卷(2) 晝夜長短 12
重慶文綜 正午影長的季節變化 4
2005 北京文綜 自轉速度與晝夜長短 選擇題 4
天津文綜 晝夜長短、正午太陽高度、方向 12
2004 全國文綜 晝夜長短及變化 選擇題 4
北京春季文綜 地球公轉速度 4
天津文綜 晝夜長短及變化 12
2、規律總結:
(1)從考核內容上看,重點考察晨昏線、太陽高度、晝夜長短等學科基礎知識。2006年新增加考查了日出日落方位的確定,如天津文綜第1、2題。從命題趨勢來看,對本部分知識的考核有強化趨勢。
(2)從考查形式上看,第一,多以選擇題方式出現,文綜卷中尤其如此;第二,試題多以圖文結合、圖表結合的方式呈現,且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
(3)能力上,注重考查讀圖能力、計算能力、空間思維能力。試題具有綜合性、分析性和實用性。
『貳』 青島123 130線路
123路
李村公園——百通馨苑
首末班:06:00-21:30
途經站點
1 . 李村公園
2 . 東山小區
3 . 中嶗路
4 . 李滄老年大學
5 . 大嶗路
6 . 東北庄
7 . 維客廣場
8 . 河南
9 . 南庄3號線
10 . 青山路
11 . 百通廣場
12 . 台柳路
13 . 書院路小學
14 . 書院路
15 . 君峰路少山路
16 . 西山小區
17 . 延壽宮路
18 . 通真宮路
19 . 智榮中學
20 . 長嶺路
21 . 棗園路
22 . 虎山花苑
23 . 順河路
24 . 虎山支路
25 . 東大村
26 . 秀峰路
27 . 虎山路
28 . 下王埠
29 . 下王埠東站
30 . 百通馨苑一區
31 . 百通馨苑
130路
戴家——滄口公園
首末班:06:00-21:20
途經站點
1 . 戴家
2 . 上臧
3 . 爐房
4 . 賓川路
5 . 上臧村委
6 . 長澗
7 . 佛耳崖
8 . 麥坡
9 . 百通馨苑一區
10 . 下王埠東
11 . 下王埠
12 . 黑龍江路
13 . 東山小區
14 . 李村公園
15 . 維客廣場
16 . 峰山路
17 . 書院路
18 . 君峰路少山路
19 . 智榮中學
20 . 晟業家園
21 . 東南山
22 . 大村莊
23 . 重慶中路金水路
24 . 文昌閣
25 . 重慶中路
26 . 同盛苑
27 . 興國路
28 . 三中
29 . 滄口公園
『叄』 青島130公交路線
青島130路
無人售票車 滄口公園——戴家 滄口公園5:10-20:30 |戴家6:00-21:20 無人售票—票價1元
去程:滄口公園 - 三中 - 興國路 - 同盛苑 - 重慶中路 - 文昌閣 - 重慶中路金水路 - 大村莊 - 東南山 - 通真宮路 - 延壽宮路 - 西山小區 - 環城西路 - 書院路 - 峰山路 - 李村 - 維客廣場 - 李村公園 - 東山小區 - 黑龍江路[中嶗路] - 下王埠 - 下王埠東 - 百通馨苑一區 - 麥坡 - 佛耳崖 - 長澗 - 上臧村委 - 下臧村 - 上臧村 - 西庵子 - 戴家 (31站)
回程:戴家 - 上臧村 - 爐房村 - 上臧村委 - 長澗 - 佛耳崖 - 麥坡 - 百通馨苑一區 - 下王埠東 - 下王埠 - 黑龍江路[中嶗路] - 東山小區 - 李村公園 - 維客廣場 - 李村 - 峰山路 - 書院路 - 環城西路 - 智榮中學 - 晟業家園 - 通真宮路 - 東南山 - 大村莊 - 重慶中路金水路 - 文昌閣 - 重慶中路 - 同盛苑 - 興國路 - 三中 - 滄口公園 (30站)
『肆』 李滄區130途經站點
130路
滄口公園上臧
首末班:05:10-20:30
途經站點
1 . 滄口公園
2 . 三中
3 . 興國路
4 . 同盛苑
5 . 重慶中路
6 . 文昌閣
7 . 重慶中路金水路
8 . 大村莊
9 . 東南山
10 . 晟業家園
11 . 智榮中學
12 . 君峰路少山路
13 . 書院路
14 . 峰山路
15 . 維客廣場
16 . 李村公園
17 . 東山小區
18 . 黑龍江路
19 . 下王埠
20 . 下王埠東
21 . 百通馨苑一區
22 . 麥坡
23 . 佛耳崖
24 . 長澗
25 . 上臧村委
26 . 賓川路
27 . 爐房
28 . 上臧
『伍』 江蘇省東海縣駝峰鄉麥坡村楊中學辦理英國簽證通過了沒有
你在這里問?智商真夠捉急的!
『陸』 山東省青島第六十三中學的歷史沿革
青島六十三中的前身是嶗山縣李村鎮大村莊中學。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為了更好的發展教育,整合教育資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李村鎮教委辦按照片區,把北片涉及11個自然村,在石溝、大村莊、下王埠、上王埠、佛爾崖和候家莊學校就讀的初中學生集中在一起,成立了大村莊中學,歸李村鎮教委辦管理。成立時有8個教學班,教師28人,學生365人,當時的學校佔地9.8畝,校舍僅有42間,這些建築一半是解放前的舊建築,一部分建於70年代,雨天漏雨,雪天飄雪,基本屬於危房。
基於這種情況,時任校長王正佐通過多次反映,爭取修繕資金6000元,對部分校舍進行了維修,為了節約資金,利用暑假,男教師全部參加,只聘請了兩個瓦工做指導,更換了三個教室的屋頂,四個教室的地面,對其它漏雨的教室更換了瓦片和部分斷梁,消除了安全隱患。因當時條件所限,學校沒有圖書室,藏書幾乎為零,理化實驗公用一室,儀器很少,物理儀器大部分是教師自製的。教學環境較差,全體教師共用一個辦公室,辦公條件比較艱苦,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後,生源不斷增加,1989年班數增加到11個班,已達到學校容納力的極限。學校四周全是民房,想在原址擴建已經不可能,此處的環境也嚴重製約著學校的發展。
1989年李村鎮黨委政府經過反復調研討論,決定選址重建新校。當年分管教育的副鎮長牛錫傳、教委辦主任畢元金、校長王正佐會同鎮黨委書記王海艦、鎮長陳德利多次實地考察,考慮學生上學路程近,交通比較便利,有利於學校長遠發展等因素,選中了地處下王埠村西、奶牛場前、省建以東一處空地,應該說是下王埠的一塊黃金地角作為新校校址。時任下王埠村書記方明春、村長王哲君非常支持教育事業,在村少收入幾十萬元的情況下,忍痛割愛,很快簽訂了征地協議,出讓土地39.8畝,徵用土地費用僅30萬元。
由於鎮政府財力不足,凡本學區11個自然村年滿18-60歲的村民每人集資10元,11個自然村是桃園、李家庵、上王埠、東王埠、下王埠、麥坡、佛爾崖、東大村、西大村、石溝、文昌閣。學區村民都希望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紛紛響應,很快完成了集資任務。
1990年4月21日,在新校址舉行了開工典禮,鎮黨委書記致詞,區府和區教育局領導參加奠基儀式,嶗山建築設計院完成了設計任務,下王埠建築公司承擔了建設任務,經過七個多月的緊張施工,新校於12月27日竣工,並舉行了落成典禮,區鎮村各級領導參加了落成儀式,學校更名為嶗山區李村鎮王埠中學,原校師生也於12月27日前,告別了簡陋昏暗的舊教室,興高采烈的喬遷到寬敞明亮的新教學樓,學校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期,1990年教學班達到12個,教師增加到35人。
新學期、新環境也交給了學校新的使命。學校領導提出了「一年打基礎、二年上台階、三年見成效」的工作思路,聘請專業人員對校院進行了整體規劃。為了搞好綠化,王正佐校長親自帶領後勤人員,幾乎跑遍了嶗山所有的園林單位,購置樹木花草,為了節約資金,親自帶領全體教師整地挖空,當年種植樹木200餘株、花草500餘株、植草皮1000餘平方米,下王埠建築公司無償提供運輸車輛和裝卸人員,經過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學校的綠化當年形成規模,並達到了三季有花、四季長青的要求,校容校貌有了很大改觀,辦學規模擴大為18個教學班,教育教學質量有了相應的提高。1993年學校接受了國家教委義務教育評估驗收,分管教育的副區長於淑玲陪同國家教育司的有關領導,認真聽取學校的匯報,召開座談會,按照標准進行了認真評議,對學校的義務教育工作作了充分肯定,給予了高度好評。
自1993年起,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學校周邊小區開發已形成規模,學校的生源也越來越多,2000年教學班已達到21個,原本設計規模為18個班的教學樓已適應不了發展的需要,只好把原有的功能室全部改成了教室。2001年有8個班在青島市財經學校就讀。2001年市教育局投資226萬元,新建教學實驗樓,2002年竣工,配套實施齊全,達國家一類配套標准,在財經學校就讀的8個班遷回學校。
2003年在王建國校長的努力下,市教育局投資200餘萬元重新整修了學校操場,鋪設了人造草皮和橡塑跑道,把原250米跑道的田徑場擴建到300米,更新了全部體育設施,對教學樓進行了內外裝飾和裝修,更新了課桌椅,添置了40餘萬元的圖書,進一步改造和調整了綠化區布局,整個校院煥然一新。
2007年李滄區政府和市教育局共同投資1200萬元建設新教學樓和師生食堂,2008年8月落成,新學期伊始,學生全部遷入新樓。
李村地區的教育1983年前小學和初中合辦,給學校的管理帶來一定麻煩和師資浪費,李村鎮政府把原在各村學校的初中部統一劃片集中,成立了大村莊中學,原來的小學遷入北山小學。學校成立時,第一任校長是孫玉芝。1984年,鎮教委辦委派尹兆海任校長。1987年調入王正佐任校長,尹兆海、孫玉芝同時調離。1990年12月27 日舉行新校落成典禮,學校地處下王埠村,學校更名為嶗山區李村鎮王埠中學,歸李村鎮教委辦管理。1991年至1994年,王正佐任校長,嚴敬禮、王淑鳳為副校長。1994年6月,王正佐內退,王淑鳳退養,嚴敬禮任校長,徐淑欣、孫建國任副校長至2000年8月。1999年成立工會,孫永林任工會主席至2007年。1994年原嶗山區李村鎮所轄區域與滄口區合並為新區——李滄區,學校更名為李滄區第三中學,歸李滄區教委管理。1996年李村鎮教委辦撤銷(此前學校人員工資、經費和人事歸鎮教委辦),1997年1月1日起學校經費由李滄區教體局負擔,各類管理歸李滄區教體局。1997年7月1日起學校劃歸青島市教育局管理,人事、經費由青島市教育局負責,學校更名為山東省青島第六十三中學。2000年8月份,校長嚴敬禮因病改任書記,市局委派付希恭擔任校長職務。2001年2月嚴敬禮病逝,副校長徐淑欣退休,韓同欣、孫建國為副校長。2003年1月,付希恭調離,市局委派王建國任校長,孫文潔為副書記。2005年孫建國退養,孫文潔任副書記副校長,2007年工會主席孫永林退養,2008年調入袁著璀任工會主席。2007年王明強任校長助理,2008年調離。2006年7月學校由市局管理下放到李滄區教體局管理,青島市教育局負擔工資經費3年,陽光工資負擔50%。
『柒』 連雲港中國東海汽車城怎麼樣好不好值不值得買
樓盤名稱:連雲港中國東海汽車城
城市:連雲港
樓盤位置: 東海經濟開發區駝峰大道116號
開發商: 江蘇海上海置業有限公司
產權年限:40年
建築類型:板樓,
公交線路:駝峰新區
東海603路; 東海607路
539米曹浦
東海607路
564米蓸浦
東海603路
1580米翔宇駕校
東海607路
1790米麥坡
東海603路
2373米楊墩
東海603路; 東海607路
其他交通方式:駝峰新區
東海603路; 東海607路
539米曹浦
東海607路
564米蓸浦
東海603路
1580米翔宇駕校
東海607路
1790米麥坡
東海603路
2373米楊墩
東海603路; 東海607路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65000平方米,容積率暫無數據,綠化率0%,共0棟樓,停車位
周邊配套:【幼兒園】同樂幼兒園
2129米【幼兒園】小狀元幼兒園(麥庫線)
2192米【幼兒園】創新幼兒園(麥庫線)
2304米【幼兒園】小太陽幼兒園(范埠村社區衛生服務站西南)
497米【小學】東海縣曹浦小學
707米【小學】駝峰新區小學
1781米【小學】范埠小學
2020米【小學】東海縣駝峰鄉麥坡小學
791米【中學】東海縣駝峰中學
內部配套:
479米百草堂足浴
551米駝峰鄉少兒活動中心
609米駝峰鄉文體服務中心
620米誠信盲人推拿
1980米大眾浴池
進入地圖找房查看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搜狐焦點網,為您提供房產信息,房產樓盤詳情、買房流程、業主論壇、家居裝修等全面內容信息
『捌』 我要去應聘,有誰知道青島市公交車130路線圖,急謝謝
青島130路
無人售票車 滄口公園——戴家 滄口公園5:10-20:30 戴家6:00-21:20 無人售票—票價1元 第二汽車分公司-128路隊
去程:滄口公園 - 三中 - 興國路 - 同盛苑 - 重慶中路 - 文昌閣 - 重慶中路金水路 - 大村莊 - 東南山 - 通真宮路 - 少山路 - 西山小區 - 環城西路 - 書院路 - 峰山路 - 李村 - 維客廣場 - 李村公園 - 東山小區 - 黑龍江路[中嶗路] - 下王埠 - 下王埠東 - 百通馨苑一區 - 麥坡 - 佛耳崖 - 長澗 - 上臧村委 - 下臧村 - 上臧村 - 西庵子 - 戴家 (31站)
回程:戴家 - 上臧村 - 爐房村 - 上臧村委 - 長澗 - 佛耳崖 - 麥坡 - 百通馨苑一區 - 下王埠東 - 下王埠 - 黑龍江路[中嶗路] - 東山小區 - 李村公園 - 維客廣場 - 李村 - 峰山路 - 書院路 - 環城西路 - 智榮中學 - 晟業家園 - 通真宮路 - 東南山 - 大村莊 - 重慶中路金水路 - 文昌閣 - 重慶中路 - 同盛苑 - 興國路 - 三中 - 滄口公園 (30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