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蘇州中學
榆林蘇州中學就是榆林市第三中學。教學質量學校環境都很不錯!
『貳』 榆林市蘇州中學的辦學理念
是讓走進來的人都自信,讓走出去的人都成功。
短短的幾年裡,榆林市蘇州中學的辦學規模和辦學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和新世紀一起成長,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學校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形成了勤學、守紀、創新的優良校風,求真、求實、求新的學風,贏得了社會的普遍贊譽。
我校的德育工作講究時代性、針對性和科學性。堅持狠抓校風建設,重視做人教育,尤其是對中學生的心理輔導教育的研究和實踐工作,在學生、家長和社會上有一定的影響。學校以教育現代化、信息化建設為突破口,立足長遠,進行整體規劃、高點起步、分項推進,為實現教育高質量提供了物質保障基礎。同時,我校積極推進現代教育課程課堂改革,用素質教育的理論指導課堂教學活動,教學質量高、效益顯著。廣泛採用電教手段,開展了多個與教學現代化相關的課題研究。學校每年都分期對教師進行計算機、網路、電教方面的應用培訓。在信息技術考核中,我校教師一次性通過率達98%。大多數教師都能進行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幾年來,開發的多媒體教學課件有100多個,教研論文有90多篇獲區級以上獎項。全校除畢業班以外全部開設了信息技術課,並開設了多個興趣小組,課余時間電子閱覽室和學生機房都對全體師生開放。全校上下同心,銳意進取,求實創新,學校的社會聲譽一日高出一日。
『叄』 榆林市蘇州中學的介紹
榆林市蘇州中學原名榆林市第三中學,坐落於歷史悠久、人文薈回萃的塞上古城—榆林。答1998年在蘇州市人民政府的援助下,擴大辦學模,改善辦學條件,引進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由初級中學擴建為完全中學,並更名為「榆林市蘇州中學」。
『肆』 榆林市蘇州中學是一所怎樣的學校
是 市級重點中學吧。
應該不錯,跟蘇州中學有往來交流。
『伍』 榆林市蘇州中學的詳細介紹
榆林市蘇州中學原名榆林市第三中學,座落於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的塞上古誠榆林,是榆林市內一所有重要影響的國立完全中學。1998在蘇州市人民政府的援助下,學校擴大了辦學規模,改善了辦學條件,引進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由初級中學擴建為完全中學,並更名為「榆林市蘇州中學」,2003年12月被榆林市教育局確認為市級「重點中學」。
學校佔地面積60畝,建築面積為25584平方米。學校現有67個教學班,在校學生5200多人,在崗教職工234人。學校教學主樓建築面積3625平方米,投資250萬,其中蘇州市人民政府援助100萬;西教學樓建築面積3874平方米,投資290萬,其中蘇州市人民政府援助50萬。建築面積5200多平方米、造價347萬的學生公寓樓也已投入使用。校園內綠樹成蔭,芳草鋪地,環境優雅,是榆林市精神文明綠化美化的先進單位。
學校設施齊全,具有標準的理、化、生實驗室。2002年8月,蘇州市人民政府向學校捐贈電腦50台,並配備了價值114萬元(其中學校配套50萬元)的現代教育設施,學校因此建起了校園網、多媒體計算機系統、多功能報告廳、校園智能廣播網、教師備課系統和電子閱覽系統,學校現代教育水平大大提升。
榆林市蘇州中學是聯結榆蘇兩地人民友誼的紐帶和橋梁,是窗口學校,倍受各級政府和各界人士的關注。陝西省原省長陳德銘、現任副省長朱靜芝、原蘇州市委書記王明先後率團親臨學校指導工作,使全校師生倍受鼓舞。1998年—2001年三年中,蘇州市共派出7位優秀高中教師到蘇州中學任教,他們帶來了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偉遞了教改信息和教育動態,使蘇州中學教師結構行到優化,給學校帶來了生機,注入了活力。學校將不負厚望,以市級重點高中為起點,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爭創省級標准化高中,為榆林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人才。
『陸』 榆林市蘇州中學的校長致辭
學校,是育人的聖地,人才的搖籃,成長的樂園。師為之魄,生是其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和蘇州中學280名教師一道忠實奉行「事業為先,工作為主,友情為重」的治校方略,傾心全力營造風清氣正的育人環境,搭建創先爭優的成才平台,構建政通人和的服務體系。真誠地希望我們的全體教師—真情愛生,激情愛崗,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經得起風雨,爭當教書育人的排頭兵;衷心地祝願我們的全體同學—尊重師長,感恩父母,專心學習,快樂生活,健康成長。為父母爭光,為母校添彩。
謹以清代學者蒲松齡的自勉聯與大家共享互勉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柒』 榆林市蘇州中學的學校地址
地址:陝西省榆林市榆陽區
『捌』 陝西省榆林市蘇州中學是屬於市轄區還是區轄區
電話:0912-3882936
地址:陝西省榆林市榆陽區人民西路88號
如果幫到你了,望採納,謝謝親!
『玖』 榆林蘇州中學李愛峰是騙子嗎
一般的學生都不是騙子。但是偶爾有些學生因為各種原因而欺騙別人,所以我們要謹慎對待別人的好與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