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坪中學
公交線路:地鐵11號線 → 1號線,全程約26.2公里
1、從城市街區自助圖書館步行約230米,到達機場站
2、乘坐地鐵11號線,經過3站, 到達前海灣站
3、乘坐1號線,經過10站, 到達竹子林站
4、步行約70米,到達福田汽車站
Ⅱ 中小學籃球場地地面標准
場地參數:
長:28米
寬:15米
線條寬:0.05米
中圈:半徑1.8米
三分線:6.75米(2010年啟用,之前為6.25米)
W罰球線:從端線內沿到它的最外沿5.80米,長3.60米
三秒區:4.90米×5.80米的矩形
合理沖撞區:從籃圈落地中心點畫一道1.25米半圓
籃筐:內緣直徑最少為0.45米,最多為0.457米
籃筐高:3.05米
籃板下沿離地高:2.90米
(2)地坪中學擴展閱讀:
場地要求:
1、籃球比賽場是一個長方形的堅實平面,無障礙物。
2、標準的比賽場地長度為28m,寬度為15m。
3、天花板或最低障礙物的高度至少應為7m。
4、球場上各線都必須十分清晰,線寬均為0.05m。
場地概述:
籃球運動於1891年12月25日發源於美國馬薩諸塞州春田學院,由該學院體育教師詹姆斯.奈史密斯設計發明。1892年制定了「美國青年會籃球規則」,當時有13條規則,第二年1893年增加到23條,1897年增加有關犯規罰球的規定,1904年美國青年會出版第一本籃球規則,1932年編定全世界統一使用的國際籃球規則,並且在1936年奧運會第一次的男子籃球比賽中採用(李震中、1999)。
隨後每四年修改改則一次,直到2000年之後,採取不定期修改,總計在2002年、2003年、2004年、2006年有多次修改規則條文(吳喜松、2006),2008年4月25日在北京召開國際籃球總會中央委員會議通過2008年10月以及2010年10月兩次規則的修訂。
籃球比賽場地在1891年籃球運動發明之後,從1892年到1895年有九人制與五人制兩種規格,1895年增加罰球區與罰球線,同時限定男子比賽上場球員各為五人;女子球員上場比賽各為九人,直到1948年才採用各為五人。1936年德國柏林奧運會男子籃球首次比賽,時隔40年之後的1976年加拿大蒙特婁奧運會,才有女子籃球比賽。
1948年倫敦奧運會到1984年美國洛杉磯奧運會,籃球比賽場地長26公尺、寬14公尺;但是1984年國際籃球總會作了一次場地大的變革,從1984年開始,籃球場的長度增加到28公尺、寬度增加到15公尺(1984年國際籃球規則),同時增加三分線的設定,由籃圈中心點重直到地面畫出長6.25公尺的一個弧線,成為三分線。
Ⅲ 一般情況下,一位中學生每隻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150~200cm2,
在這兒:人雙腳站立時地面的受力面積為300~400cm2,最小面積是300cm^2=0.03m^2。
這個題目完全可以當常識記住,即人對地的壓強是:上萬帕,記住就OK了。
Ⅳ 一個中學生對地面的壓力大概是
中學生的質量在50kg左右,對地面的壓力等於其重力,為F=G=mg=50kg×9.8N/kg=490N,接近於500N.故C選項符合實際;
故選C.
Ⅳ 中學教室地坪
可以做仿清水混凝土地坪,不起灰,水泥色看起來干凈清爽。使用壽命長,防滑防潮,安全性比較適合學校教室
Ⅵ 中學生正常行走對地面的壓強
中學生平均體重約為500N,正常行走時,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0.015m 2 ,
則他對地面的壓強為:P=
故選D.
Ⅶ [高中地理]地面和近地面的區別
地面:多指建築物內部和周圍地表的鋪築層,也指樓層表面的鋪築層(樓面)。
近地面:全稱大氣近地面層,是大氣邊界層最接近地表面的部分。近地面層是人類和生物直接接觸的氣層和大氣污染影響最主要的表現場所。
Ⅷ 學校地面使用什麼材質
近期的毒跑道事件,應該首要考慮學校區域內使用建材的環保性。對師生無害才是最關鍵的。迪樂堡地坪系統採用通過美國安全認證的材料對學校區域進行處理,安全環保,是學校區域地坪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