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冷暴力作文
冷暴力,顧名思義,它首先是暴力的一種,是指不是通過毆打等行為暴力解決問題,而是表現為 語言的嘲諷、故意忽視、躲避、冷漠、輕視、疏遠和漠不關心等,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傷害。其表現范圍很廣,主要表現在家庭、工作單位及學校等,直接造成了許多的社會悲劇,可以說冷暴力的過多出現與人心的冷漠、情感的淡化有這直接的關系的。(摘自網路)以我個人經歷談一談,校園里的冷暴力一般比職場要好一點,因為職場的組成決定了大部分新員工進入以後都可能被老員工冷暴力一下,原因不外乎是覺得你沒有資歷,或者覺得新人勢頭太強;校園里的冷暴力,一般來說老師比同學要更為高壓一點,具體可能因為:1.別人都懂你不懂;2.別人考好你沒有;3.別人上課不說話你說話(睡覺、玩手機);4.別人過節了給老師送了禮但你沒有等等等等。我個人遇到過的就是我從班主任的補習班退學了,覺得學不到東西,但是從那以後我們班主任就開始對我非常刻意的忽視和疏遠,當然這也並未給我造成什麼影響,我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好,但是有些其他的同學,當他們被老師冷暴力的時候,會出現非常反常的樣子,比如成績飛速下降,比如不自信不敢大聲說話,比如上課的時候非常想表現自己但是常常弄巧成拙;至於老師方面的冷暴力是出於什麼心理,不外乎就是一種舊觀念,學生對老師是應該尊敬和順從並且孝敬的,甚至有的老師覺得自己能夠決定學生的未來,完全忽略了「知識改變命運的真理」。 另外就是來自於同學們的冷暴力,這一點讓我頗為頭痛,因為本人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部隊里都被一部分冷暴力過,這里的主要表現就是排斥和孤立,更不好的還有各種借力打擊的做法。在學校被冷暴力的原因是我太過個性,實際上自己並未感覺到,但是同學都覺得我非常不好親近(這也說明有時候你遭受的冷暴力可能原因是在你);還有緣故是因為我交往的朋友不知道怎麼了都不太受大眾人的待見,導致我們就自成一體的被人忽略了孤立了。那麼基於同學關系的冷暴力在我的認知裡面,就是威脅和嫉妒,還有可能就是你太特別(不愛干凈或者滿嘴臟話之類的與大眾格格不入的)好學生往往不會對壞學生冷暴力,因為他們不構成威脅(而不是因為他們心胸寬廣),壞學生通常不會跟女孩子冷暴力(除非他喜歡上她了),家裡有關系不愁以後的通常不會跟其他學生因為學習的問題而使用冷暴力(因為你不構成競爭力)往往冷暴力的施者與受者之間的差距並不大,但是競爭卻更直接(打敗了你,我又上升了一個名次),或者就是因為大眾都討厭你,不能接受你,那麼冷暴力也就更加明面上了(這個也是你自己的原因)。 假設題主給這個虛擬的受者冠以初中的年紀,那麼可能遇到這種問題讓人崩潰的幾率更大,但是初中的時候學生還比較單純,至少我們那時候不必為了考高中而過於激烈的競爭,老師也都很盡責,這跟我們學校的等級也不無關系(畢竟大環境在那裡)。
2. 有關校園冷暴力的小故事
很多人以為,後進生、調皮學生更容易遭遇一些有「殺傷力」的話語。其實,回有時所謂的好學生,也不答能倖免。陳同學的成績一直排在班級前五名左右,是比較受老師寵愛的學生。初二時,有一段時間他不知道怎麼回事,學得很費力,成績反而下降了。期中考,他又沒考好,老師很生氣,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他:「考成這樣還好意思?要是別人早就哭著去找老師(請教)了!」陳同學說,老師也許是恨鐵不成鋼,但是那句話真的讓他很傷心。本來,他一直很敬重那位老師,但是老師的那句話讓他覺得,老師只是關心他的成績,而並不是真正關心他。
3. 校園冷暴力案例(要具有真實性)
我性格很內向。有一天 一個人叫我恐龍 讓大家都不要理我 一看到我就跑。上音樂課 沒有人想和我坐結果老師只接把我換到最後一排一個人坐 算不算冷暴力。
4. 校園冷暴力,很壓抑
確實壓抑,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吧,同學三兩年就不是同學了,可是如果你考上學了,嘿嘿,罵你傻逼的人自己就都成了傻逼了。學生懂個屁,瞎起鬨,甭管它們,自己學自己的。畢業了誰還認識誰啊,不要影響了學習,這是你回擊它們的終極武器。
5. 關於校園暴力作文200字
每一個學校都會發生學生欺負學生的事情,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們都把它當作一件平常小事而報以忽略的態度。然而,當一幕幕令世人震驚的事件真實地發生在孩子們每天打打鬧鬧的校園時,這樣一個嚴峻的問題便像一堵堅硬的高牆一樣擋在了每個中學生的心中。
校園暴力時間追蹤
1、2004年11月2日,商洛技校2004級新生17歲的許琳殺害舍友郭某和於某後出逃。三天後,潛逃的許琳被商州警方從其親戚家抓獲。據說許琳在事發前曾向老師借錢買刀。
2、2004年11月3日,內蒙古商都縣第一中學女生郭某、王某和李某持刀搶劫49名學生共688元現金和兩塊手錶。在采訪中,內蒙古三女生搶劫案中的王某和李某始終不認為自己是搶劫,在她們看來這不過是出於姐妹義氣,幫郭某一塊向那些學生借點錢罷了。
3、2005年9月27日,秦皇島一名年僅16歲的初中生張某,因與班中一名漂亮女生很要好,遭到了已畢業學生戴某的一幫朋友的毆打,張某一怒之下,將其中一人連捅數刀致其當場死亡。
一組數據
教育專家從900份學生問卷中發現,關於「你身邊有校園暴力嗎」這一問題,有67z的學生認為自己身邊存在著暴力,18%左右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學校並不是很安全。有78%以上的學生認為暴力事件經常發生在校外,酒吧、網吧和一些偏僻的路段往往是學生打架斗毆的地方,而22%的學生則認為校園暴力發生在校內的廁所等不易被老師發現的地方。當問及「哪些學生容易成為施暴者」時,48%的學生認為施暴者多為不愛學習的或與社會不良青年接觸的學生。學生們面對身邊發生的暴力事件,往往採取消極迴避或忍受的態度。他們共同的心聲就是渴望遠離校園暴力。
面對校園暴力,不必害怕,也不必驚慌,畢竟邪不壓正啊。如果真的碰到了這樣的事,先是要保持穩定的心態,學會鬥智斗勇。當然,這里的「勇敢」並不是「以暴制暴」,而是以一種勇敢的心態去面對,用自己的智慧逃脫困境。在威脅與暴力來臨時,不能亂了陣腳,更不能向施暴者忍氣吞聲或不敢告訴別人,而使自己陷入越來越深的漩渦之中。要是在校內受到欺負,可以向老師反映,學校自然會按校規來處理。如果碰到了校外的,可以聯合同學和老師共同抵制,必要時就報警。當然,最主要的是防患於未然,放學後與同學一起結伴回家,不去網吧和其他娛樂場所亂逛。——安徽 小剛
其實,傳說中的校園暴力,對於我們這些日以繼夜生活在校園中的人來說,基本上已經見怪不怪啦。因為這樣的事情發生得實在是太頻繁了,真可謂是大暴力三六九,小暴力天天有啊。
下面,我想談一下校園冷暴力,冷暴力也是暴力,所以,沒有跑題。
面對校園暴力,別再讓沉默繼續
我深深地覺得,曾經的馬加爵同學之所以由一名不知道是不是品學兼優的大學生搖身一變成為了殺人不眨眼的大罪人,其實,就是因為校園冷暴力。
據馬同學說,馬同學的同學們都非常看不起他,對他採取了不理不睬,當面嘲諷,背後譏笑等潛暴力、冷暴力,導致了心思細膩的馬同學的心理產生了極大的扭曲。
所以,校園暴力可怕,校園冷暴力更加可怕。同學們啊,為了我們的身心健康,不再鼻青臉腫,不再提心吊膽,更不再心理扭曲,讓我們一起反抗!!——山西 微微
曾經,我以為,一個孩子,只要自己乖乖的,規規矩矩行事,踏踏實實學習,不招誰不惹誰,不搬弄是非,不欺負別人,別人也就不會無緣無故找你的茬兒,蓄意跟你過不去。可是,後來,才漸漸明白,這樣的想法並不完全正確。
6. 防校園冷暴力作文
「絕大部分老師不會有意識地 『摧殘』、『折磨』學生!」聽到「冷暴力」一詞,天津某小學的王老師有點憤憤不平。作為母親的秦女士也有點迷惑:「孩子不能只表揚不批評吧?」孫雲曉認為:「批評必須是科學的。家長要對孩子的不良行為進行分析,讓孩子意識到自己錯誤的過程就是成長的過程。」比如,讓做錯事的孩子交錯誤分析書,寫清楚錯在哪,傷害了誰。類似的做法能讓孩子反思自己,認識自己,這樣的做法是正激勵;同樣,如果一個孩子犯錯,家長或者老師懲罰他抄寫一百遍唐詩或者罰站一小時,這樣的做法就是錯誤的懲戒,可能引發孩子負面的情緒。
7. 怎樣面對校園冷暴力
積極面對,樂觀面對。校園冷暴力是近些年層出不窮的話題,歸根結底我認為是當前教育內容的缺失的一個體現。部分家長沒有上過學或者上學時候的環境和現在是不一樣的,加上工作和生活壓力,所以對孩子可能疏於關心或者疏於管教。因此可能不能及時發現孩子遭受校園冷暴力或者實施校園冷暴力,也沒有辦法進行關懷和疏導。校園里老師可能更注重成績,相對來講對校園冷暴力也疏於管教。因此我個人認為當校園冷暴力發生的時候首先要加強自身心理建設,要與當事人溝通,別人說的話不一定就是真的,不要讓誤會或者流言成了傷害他人的工具,更不要讓自己成為傷害他人的一環。多說好話,這個世界能力好的不一定就混的好,但是情商高的一定游刃有餘。可以與自己的好友,父母,親人,老師相互溝通。不要傷害別人的同時也不要被別人傷害自己。當然了,我那個時代與現在不同,我們課間除了問題不允許說話打鬧,八分鍾下課,兩分鍾課前准備,上廁所都要立刻出去排隊,不然沒機會。有時候老師壓堂,下節老師都到了,更不用說下課了,晚上22:00下課,晚四23:30下課,早上5:00早自習。每兩周休一天還是分開的,周六半天周日半天。講認真的,校園冷暴力?根本沒時間好吧,好不容易的下課說什麼家長里短呀,一睡睡一片。初中也是兩周休一天,6:30-22:00真的覺得特別累,都不在乎那些的冷暴力,冷暴力能吃還是能穿?能讓我考第一還是能給我獎學金?都不能的話下課不如睡個覺或者和問問同桌中午/早上/晚上吃什麼,多好呀。所以只要你自己足夠強大別人就不能再傷害你了,加油!我們一起積極面對冷暴力!
8. 面對校園冷暴力應該怎麼辦
到現在我經歷了半年的冷暴力,來源於我同桌,剛開始我和她玩得挺好,就跟老師申請坐在一起,老師同意了。慢慢的,好像是時間長了,膩了,知道對方的底細了就不怎麼客客氣氣的了,她有時候無緣無故就對我冷暴力,她就把頭扭過一邊,用手撐著,我看了心裡特別不舒服,然後我也沒理,拿東西的時候她一邊拿一邊自己在那裡『嘖嘖嘖』,我又是沒理。到吃飯午休的時候她又自己和我說話,自己在那裡扯話題,有幾次我沒理她就好里好氣的說『你不理我呀?』
我記得有次,我下課和她在走廊上,她和女孩1說話,我就和女孩2說了一會,上課的時候她就用她那招了_冷暴力
後來時間久了,我忍不住了,我就和別人玩了,她上課就和前面的男孩說話,說得特別大聲,讓我聽見的那種,又和下面女孩說,要把周圍的人都合攏一樣,讓我自己一個人在那裡。有幾次 她見說我我無動於衷她就說我的家人(以前我和她挺好的就把一些事也跟她說了)我就感覺特對不起我的家人,我下課就忍不住哭了,哭了之後她就隱隱約約的很開心。
後來,說我說我家人,我也無動於衷了,她就和前面男孩說『好想搞她兩巴掌』,真的,我哪裡對不起她了,她要這樣對我
那次物理考試,我比她高10多分,她看了我的試卷和我的試卷,說『丑妹,丑妹,丑妹』(我長得不如她好看,上次幾個低一級的學弟說我丑妹,我沒理,她就記心上了)
現在,我跟一個女孩說我跟她換一個位置,讓她和她做一起去,那女孩說『我不敢和她坐,我以前和她做過,她動不動就甩臉』。我也跟老師說了換位置,老師說考慮考慮,我希望盡快換,我現在的情緒動不動就對家人很暴躁,動不動就對家人發脾氣,過後又很後悔,真的控制不住自己,我媽現在對我很小心翼翼,我愛她,我要彌補她,還有家人……
9. 求 關於校園冷暴力調查的心得體會 2000字
面對教育冷暴力 別讓我們的孩子傷在起跑線上 時下,從不時跳出的新聞事件來看,在孩子的教育上存在許多誤區:過重的課業壓力讓孩子不堪重負;瞄準應試的教育內容過於膨脹、擠佔了幾乎所有的時間,而關注孩子心靈等方面的教育付之闕如;美的教育、愛的教育、意志的教育、健康的教育不同程度「缺課」„„ 這影響著孩子的茁壯成長,也影響著我們明天的發展。 本報社會版和人民網教育頻道,今起共同推出「別讓孩子傷在起跑線上」系列報道。在推出報道的同時,人民網教育頻道還會推出在線調查、設置互動版塊,希望廣大讀者支持、參與,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共同討論解決之道。 新聞背景 日前,一些亂象映入公眾眼簾: 西安一小學讓調皮、成績不好的學生戴綠領巾,老師要求上學、放學都不能解開,不然就在班上點名批評。老師稱此舉是為了激勵學生上進。 山東省東營市某中學有班級實行獎罰制度,違規違紀的學生會被罰款,罰金將用來獎勵學習進步者。事件曝光之後,學校糾正了該班級的做法。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某中學實行差異化校服:紅校服是優秀生的專利,普通學生穿的是藍色或白色校服。紅校服背面印有白色「優秀生」字樣。 浙江省慈溪市某小學的3個男孩因為不遵守課堂紀律,遭到老師懲罰:脫下褲子,在學校操場上跑步,旁邊還站著兩個女生「監督」。目睹此事的網友拍下照片,發到網上。(記者 黃碧梅整理) 最近發生了諸如綠領巾等一系列校園「冷暴力」事件,引發了各界關注。 專家指出,事件背後有一系列深層次的原因,如教師的生活壓力以及心理狀況不容樂觀、教師專業培養體系中德育內容的相對缺失、公民意識在教育領域的淡薄等,這些都值得反思與警醒。 製造疏離將造成深層傷害 專家指出,紅校服、綠領巾等,事實上造成了學生群體與群體之間的差距與疏離,這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將是終生的。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林丹華說,「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社會性培養過程中很重要的一步是同伴的接納、認可和肯定。同伴的認可對他們的影響甚至
超過了父母對他們的影響。如果在成長過程中,不被同伴接納,甚至被同伴嘲笑,這會造成心理上深層次的傷害,因為這傷害到了最根本的部分——自我的部分。這將會對其將來的成長、融入社會造成深遠傷害。」 網上有一個流傳很廣的帖子,發帖人是「樹枝上的月亮」,清晰地反映出遭遇校園「冷暴力」之後,孩子的受傷和無助: 「我還很清楚地記得那是兩年前的一天,我們班要上公開課,在上課之前,我們班的同學很多都被警告道:『上課的時候要表現精彩』,可是我真不爭氣,我那節課讓老師失望了,是很讓老師失望的那一種,我的心裡一直很內疚,因為我一直都是一個好學生。可是,從那節課之後老師對我的態度完全變了,變得對我冷漠了,我分明能感覺到每次給老師打招呼時他那種不屑一顧的表情,我當時的心情真的很難受,說實話,我每次眼裡總含著淚水。」 從直接的打罵、責罰發展到今天的「冷暴力」,看起來懲罰方式不那麼「負面」了,但實際上傷害卻升級了,因為傷害到了心靈。「教育是靈魂的教育。教育首先要喚醒孩子的自尊,自尊才能自信、自立、自強。如果用這樣的教育理念來主導教育行為,就不會出現這樣懲罰和對待學生的方式。」山東省威海經濟開發區皇冠小學校長於艷麗說。 教師的育人能力還沒跟上 「人的成長過程中必然要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林丹華強調,「不是不允許學生犯錯誤,關鍵是在學生犯了錯誤之後,要以尊重的心態去教育孩子。」 「『冷暴力』是老師給學生做出了一個最為糟糕的德育示範,」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公民與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檀傳寶說,「事件的發生反映出老師自身德育素養的缺失以及教師德育專業化培養的缺失。」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和「育人」,育人應該是第一位的。但遺憾的是,目前在教師專業化的推進過程中,教師教學的能力大大提升了,但育人能力的提升還沒有跟上。 檀傳寶舉了個例子,在日本,如果師范專業的學生沒有修滿德育的學分將無法取得教師職業資格認證,但在我國卻缺乏類似的制度保證,「僅靠老師在實踐過程中慢慢摸索,其成本和代價是巨大的。」 「現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個體、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不能簡單地將學生劃分為『優、差』,要以發展的眼光發掘每一位學生的特長。」林丹華指出,「對犯錯誤的學生,如果不是立足幫助,而是立足否定,教育就會偏離軌道。」 「別把無知當創新!如果有充沛的教育情感,扎實的教育理念,就能判斷出行為是否合適。」於艷麗強調,「我們需要反思,對於『有教無類』我們到底認
識多少,領悟了多少?教育理念的落後、匱乏,教育情感的缺失、教育風氣的浮誇都導致了教育行為的簡單,或『別出心裁』。」 在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夾縫中扭曲 「冷暴力」事件發生之後,需要反思的不僅僅是教師自身。 「教育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備受全社會的關注,這對教育和對教師的素質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於艷麗說,「目前,由於各種復雜的原因導致素質教育舉步維艱,教師在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夾縫中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地工作與生活,這就容易催生扭曲的教育方式。」 還有更深層次的問題需要反思,「冷暴力是公民意識淡薄在教育領域的折射。」檀傳寶說,「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理念。但事實上,目前,無論是教育內部還是教育外部,尚未做到將學生當做具有獨立人格的平等公民來對待。」 北師大教育學部教育管理學院副教授向蓓莉也強調,如若倡導尊重「人性尊嚴與完整性」的教育被納入我們中小學課程以及教師的培訓課程,我們有理由相信,老師們將更有可能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採取更為適宜孩子成長的教學方法。 專家說 嘲笑比耳光傷害更大 「如果在成長過程中,不被同伴接納,甚至被同伴嘲笑,這會造成心理上深層次的傷害,比扇一記耳光帶來的負面作用更大。」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林丹華 「如果把老師比喻成產品,就應該在產品出廠前,給予現代教育理念、教育心理學、教師職業道德等德育內容的培養。」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公民與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檀傳寶 「如果教師群體本身就存在各種心理問題,能避免他們在教學以及與學生的交往中出現各種非理性行為,甚至把學生作為自己負面情緒的出氣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