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縣福寶職業中學校
本人是合江的,合江知名的市重點高中有兩所,一所是馬街中學,一內所是合江中學。本人容是馬街中學畢業的,馬街的藝體班辦得蠻不錯的,呵呵,我告訴你地址哈:馬街中學在商業街過橋那邊,往福寶,石龍方向。合江中學就在招商城二轉盤老車站上面,100不到就看到合江中學的前門了,呵呵,不知道我的答案能不能讓你滿意哈。
❷ 四川省合江縣合江中學歷任校長名字
合江縣簡介
合江,地處川南邊陲,東與重慶市的江津市接壤,南與貴州的習水縣、赤水市為鄰,長江、赤水河、習水河三江交匯於此,系長江出川第一縣,屬盆周山區農業縣。合江縣建制於西漢元鼎二年(公元前115 年),初名符縣;北周保定四年(公元564年)改為合江;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合江縣又改名為符陽縣,後於明太祖洪武初年(公元1368 年)才恢復合江縣名稱,沿用至今,現隸屬瀘州市。合江縣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是長江上游岸邊置縣最早的三縣之一。全縣幅員面積2436平方公里,人口 84萬多。
編輯本段歷史文化氛圍和優良的教育傳統
儀書自古以來,合江以歷史悠久、山川秀美、人傑地靈、文化傳統優良著稱。著名文學家,詩人杜甫、蘇軾、黃庭堅、范成大、陸游、文天祥、楊慎、王士禎以及民國時的朱德、馮玉祥等人都先後到過合江,作詩記游。在清末民初時合江有留日學生百餘人,有「小東洋」之稱。一時名人薈萃,讓人留連忘返,營造了符陽大地濃郁的歷史文化氛圍和優良的教育傳統。合江中學就深深地紮根於這片沃土之中。
編輯本段歷史
公元1754 年
合江縣在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 年)起就在縣城內創辦了鳳院,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開始創辦新學。就是在這樣一個有重教興學傳統的地方,由當時的知縣薛宜璜,視學劉天賜於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籌建縣官立文科中學堂,張開文任監督(校長),1910年正月開始招生,定名為「合江縣官立文科中學堂」,建校之始是與城內縣官立高等小學合住,次年搬遷到合江縣城城西風景秀麗的中南山上的川主廟,9月民軍起,校舍駐軍,學校停辦。
1912 年至1946年
1912 年,政府通令改學堂為學校,改監督為校長,7月,籌議將西門外的武侯祠增加為校址,8月開學復課,更校名為「合江縣立中學校」。9月奉教育部令,規定新章 「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國民為宗旨」,確定修業年限為四年。1916年帝制之役,北軍駐校,學校再次停辦,這年秋北軍離開,學校才又開校授課。 1923年8月,奉省長訓令,按照《四川實施新學制討論會議》辦學,中學三年畢業,校名改稱為「合江縣立初級中學校」。1946年下期增設高中部,始為全日制完全中學,定名為「四川省合江縣立中學校」。
1949 年至1962年
1949 年秋初中開始招收兩個班,1951年初,合江女中合並到合江中學,開始男女合班上課,同時合江師范校也合並到合江中學,稱四川省合江縣中學校師范部,獨立上課,下期,合江師范又分立建校。1952年初學校被省政府更名為「四川省合江縣第一中學校」,1953年學校成立教育工會基層委員會,1954年上期學校成立「共青團合江中學總支委員會」,1957年下期成立「共青團合江中學校委員會」,1959年合江中學建立「黨支部」,學校大禮堂落成,1961年下期,初中部遷至菜壩中學校址內行課。1962年起,學校又被省政府更名為「四川省合江縣中學校」,簡稱「合江中學「,其校名沿用至今。
1963 年至1979年
1963年下期,初中部由菜壩中學遷回校內。1967年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開始停課,1969年1月學校恢復活動,1970年春季開學,招收初中新生14個班,班級改為連、排建制,5月「合江中學革委會」成立。1971年秋,開始招收一個班高中。1973年9月「合江中學大橋分校」建立。1974年取消學生組織的連、排建制形式,恢復班級組織和班委會。1976年8月,「合江中學大橋分校」結束,分校更名為合江縣大橋初級中學校。為了開門辦學,1976年下期在密溪場招收一個高中班,由學校安排教師到密溪授課。1977年底恢復高考制度,密溪高中班遷回校內上課。1978年撤消學校「革委會」恢復學校領導名稱,當年合江中學被確定為宜賓地區重點中學,後為瀘州市重點中學。1979年4月,教育工會重新建立,並開展活動。
2002 年至2005年
2002年3月被命名為「四川省示範性普通高中」。2003年7月,合江中學菜壩教學區被縣委、縣府整體賣給了合江縣少岷職業學校。2005年5月,縣委、縣政府將合江縣菜壩職業高中劃歸合江中學管理,成立了合江中學菜壩教學區。
編輯本段發展
簡介
自學校創建以來,學校的辦學規模就隨著社會的發展在不斷擴大,設施設備也在不斷完善。從建校初期的幾座廟宇,一二百名學生,十多名教職工到解放初期,學校已發展到了總面積有2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8500多平方米,在校學生從800多人,教職工40多名的規模。
解放後
解放後,學校更是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到上世紀80年代初,就已經具有高初中27個班,學生1800多人,教職工80多人,佔地面積60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近20000平方米的規模。成為原宜賓地區,後為瀘州市的重點中學。
進入二十一世紀
進入二十一世紀,學校的規模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辦學條件有了根本性的變化。現在學校佔地100600 多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2102平方米。其中有現代化設施的,總面積為14680平方米的教學及辦公綜合樓四幢,有裝備符合國家級示範高中標准設施設備的,面積11000平方米的科技及圖書大樓一幢,有400米六道環形跑道的標准塑膠田徑運動場,有建築面積為861平方米的室內體育館,以及標准游泳池等體育設施。學校現代教育技術裝備現已基本達到了「國示」標准。學校的後勤設施也有了極大的改善,學校現有全市一流、設施完善,面積達2700多平方米的學生餐廳,有建築面積16881平方米的學生公寓(宿舍)6幢。這現代化的設備,完善的設施,優美的環境,是莘莘學子的求學勝地。
編輯本段歷屆英才
植根於濃郁歷史文化氛圍中的合江中學,在建校初期,就把辦學思想的觀念看作是學校發展的關鍵,所以合江中學的先賢們於一九二五年把「勤慎公群,德智體美並重與兼通」作為校訓提出來,並譜製成曲,作為校歌一直流傳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後,這一鮮明的辦學思想在合江中學一直得以傳承,並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地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因為這一鮮明辦思想的形成和不斷完善,是合江中學辦經驗的總結和幾代人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合江縣社會發展和文化生活的歷史積淀,體現了合江中學質朴的教學觀、質量觀和人才觀。通過近百年的辦學,不僅擴大了規模,改善了條件,完善了設施,同時還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良的教育傳統。經數代合中人的艱苦創業,團結拼搏,又融2000餘年源遠流長的合江文化於一爐,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辦學業績。合江中學在建校之初,先有一些晚清舉人、監生在此就教;接著又加入了一些留日、留歐歸來的學生來此執教;在三十年代又有如當代著名美學家、文藝評論家王朝聞等名流學者在此掌門。通過他們的敦敦教誨,合江中學共畢業學生2.6萬多人,培育出了眾多的英才傑士。正如解放前校園內的一幅對聯所雲:「喬木蔭雲天,問古今楨干良材,枝葉幾經鳴鳳宿;大江流日夜,欲吩咐煙波漁父,長竿直釣卧龍來。」中南山校園的確是鳴鳳曾宿之處,卧龍潛修之所,喬木生長之地。合江中學畢業生蛟騰鳳起,事業多有所成,不乏成績卓著者。早先有畢業於初中第五班並與鄧小平同批赴法留學的中共早期優秀黨員,在三十年代曾任中共四川臨時省委書記的穆青和在解放後曾任四川省省長和中央統戰部部長的李大章;稍後有畢業於初中二十一班創辦《挺進報》,犧牲於重慶國民黨監獄的成善謀烈士。還有著名教授穆濟波、盧劍波,著名翻譯家符家欽,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著名作曲家、《洗衣歌》的作者羅念一,美術家楊洪烈、陸沉(陸賢能),原重慶大學外語學院院長、著名教授姜治文等名流學者從這里走出。從這里走出的還有原公安部法制司司長王學林,原雲南省計生委主任吳坤儀,原《農民日報》主任編輯陳代安,留美博士萬克林,留日博士金平等國家棟梁之材。此外,還有中共瀘州市委副書記文耀友,合江縣政協主席李世賢、縣委副書記宋曉紅、副縣長蘇世毅和一大批企業家、鄉鎮幹部、農村致富能手、人大代表等高素質的,為地方經濟建設和推動當地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服務人才和致富能手。僅是從2001年至2005年,就有高中畢業生2936人,為國家培養了2013名大學本科新生,其中重點大學289人,真可謂合中人在三江之水,少岷靈秀的孕育下,英才輩出。 學校一直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和培養目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鄧小平同志「三個面向」為指導思想,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積極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抓住機遇,勇於創新,與時俱進,獲得了以下榮譽稱號:四川省示範性普通高中、四川省校風示範學校、四川省實驗教學示範學校、四川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四川省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四川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四川省園林式單位、四川省綠化示範學校、四川省檔案管理三級達標單位、四川省青少年國防知識競賽先進單位、瀘州市文明單位、瀘州市教育常規管理先進學校、瀘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編輯本段發展前景
在長期的教育發展和改革實踐中,合江中學始終把學校看作是辦學的主體,努力樹立自己的辦學理念和目標,追求學校自身的辦學風格和特色,形成自有的校園文化和學校靈魂,使學校成為具有自我意識、自我發展、自我改革、自我價值追求的發展主體,並在發展中學會發展,努力尋求適合校情的發展之路。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豐富了合江中學的辦學思想,形成了顯著的辦學特色。近年來,學校在辦學層次、辦學規模、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和突破,成為了川南強校,其辦學效益影響輻射到了川南、渝西、黔北等地。以此為基礎,我們決心把合江中學創辦成為一所能夠促進城鄉學生「成人+成才」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實現教育為促進地方經濟建設,推動當地社會事業全面發展與進步為重要任務的,四川盆周山區農業縣城,具有學習升學型組織特徵的高效益,有特色的示範性普通高中。 合江中學現為縣屬以升學預備教育為主要任務的普通高中,實行了校長負責制,黨總支監督保證,教代會(工會)參與民主管理。學校內部設三處兩室,即政教處、教務處、總務處、教科室和黨政辦公室。管理網路為黨、政、工、團四條線,學校、處室、年級組(教研組)三個層面,渠道暢通,運轉協調。學校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教師法》等法律,制定了《四川省合江縣中學校章程》,執大法、行小規,依章行事、依法治校、依法執教。
編輯本段師資力量
合江中學現有52 個高中教學班,在校學生3204名。有在崗教職工237人,其中教師210人(含兼職教師),職員13人,工人14人。教師占教職工總數的88.6%。在 210名教師中,本科學歷201人,占教師總數的95.7%,專科學歷的9人,占教師總數的4.3%。教師學歷合格率達95.7%,研究生課程進修班結業 12人,在讀5人。學校現有中學特級教師3人,中學高級教師64人,占教師總數的30.5%。中學一級教師72人,占教師總數的51.4%。34歲以下的青年教師108人,占教師總數的51.4%。35歲至54歲的教師90人,占教師總數的42.9%。55歲以上的教師12人,占教師總數的5.7%。在教師中,全國優秀教師6人,省優秀教師8人,市級優秀教師17人。學科帶頭人市級15人,縣級25人。骨幹教師市級18人,縣級29人。有市縣黨代表、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政協委員、政協常委等5人,市級及以上教育學會及各專業委員會理事及以上成員16人。
編輯本段學校領導
學校領導班子18 人,其中,總支書記1人,校長1人,副校長3人,黨政辦公室主任、副主任各1人,教科室主任、副主任各1人,教務處主任1人,副主任2人,政教處主任1 人,副主任2人,總務處主任、副主任各1人,除總務處主任是專科學歷外,其餘均為本科及以上學歷,並都兼任了一門高中學科的教學。 合江中學現正在縣委縣府的領導下,學校新的領導班子帶領全校教職工銳意進取,勵精圖治,以飽滿的激情、沖天的干勁向創「國示」發起了最後的攻堅,合江中學有過輝煌的過去,在這場攻堅戰中,我們合中人有這個實力和基礎,有這份豪情和信心,加強管理、提高質量,努力將合江中學創建成為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❸ 急急急…誰知道,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少岷職業學校有幾個校區,分別都在那裡
就一個,四轉盤旁邊 。初中部的就在濱江路三轉盤下面。
❹ 合江少岷職業技術學校的介紹
四川省合江少岷職業技術學校(前身為合江縣農廣校)創建於1984年3月,是一所融大專、中專、普高、初中為一體的綜合型學校,2009年創建成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
❺ 合江縣有哪些私立學校啊
實驗小學,不過收費比較高,但教學質量還行!
❻ 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少岷職業技術學校 畢業證書是否屬實
證書是屬實的,對於樓上所說的想吐槽一下:學校以前是不怎麼樣!但是現在很好!其實每所職高都是一樣的,沒什麼好不好,要是你覺得不好,那你為什麼還去?
❼ 瀘州職高有哪些
瀘州有好幾個當地的職高學校,基本上當地的職高學校差不多,學校一年學費在4-6000全部算下來,但是這類職高學校太一般了,畢業後就業都有問題,大家都知道,讀職高的一般都是學習成績不好的,如果你在職高學不到好的技術和專業,畢業後很難找到工作。所以你選擇職高一定要多對比啊,你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到成都讀職高,成都的職高就業做的比瀘州好 。成都機電工程學校2020年招生開始,學校開設的專業有航空、鐵路、幼教、汽車、計算機等特色校企合作專業 ,就業也能得到保障。我也在這個學校讀書,說實話覺得還算可以吧。
❽ 瀘州合江少岷職業技術學校到底怎麼樣
瀘州合江少岷職業技術學校還是不錯的,校園環境優美、師資力量雄厚。
四川省合江少岷職業技術學校(前身為合江縣農廣校)創建於1984年3月,是一所融大專、中專、普高、初中為一體的綜合型學校,2009年創建成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
學校實踐培養:
我校十分重視實際技能的培養,擁有6000多萬元的雄厚實習設備。
為了真正解決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與社會相適應,我校率先實行職業教育改革,在全國上萬所職業院校中該校被教育部[2006]12號文件確定為全國100所職教改革院校。
為此,我校在中央、省、市、縣的大力支持下,走廠校結合、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路子。
該校開辦有少岷汽修廠、宏達汽修廠、少岷服裝廠、少岷駕校、恆達駕校、三江建築公司、少岷印刷廠、少岷農場。讓部分貧困學生實現勤工儉學。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合江少岷職業技術學校
❾ 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的職業學校
少民職校學不到東西,學費還不便宜,我有個表弟在哪兒讀了兩年純粹是白交學費
❿ 合江縣有哪些高校(職業技術學院也算)
少岷職業技術學校,陽光職校。。。 少岷是全國重點職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