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貸款問卷
A. 學生對學校滿意度測試問卷設計(不少於30題)。。。。
學生對學校滿意度調查問卷
選項
問題 很不滿意(1) 不滿意(2) 尚可(3) 滿意(4) 非常滿意(5)
您對學校寢室環境的滿意程度是
您對學校食堂的滿意程度是
您對學校體育設施的滿意程度是
您對學校交通條件(校內和校外)的滿意程度是
您對學校醫療條件(主要指醫療保險和校醫院)的滿意程度是
您對學校教學硬體設施(如教學樓、自習室、多媒體使用、機房、實驗室等)的滿意程度是
您對學校的建築風格及總體布局的滿意程度是
您對學校硬體方面的總體的滿意程度是
選項
問題 很不滿意(1) 不滿意(2) 尚可(3) 滿意(4) 非常滿意(5)
您對後勤物業管理的滿意程度是
您對輔導員的滿意程度是
您對學校主要教學管理工作(教務處工作)的滿意程度是
您對學校學生管理工作(學生處、團委工作)的滿意程度是
您對學校管理的整體滿意程度是
您對學校師資力量的滿意程度是
您對學校老師教學質量的滿意程度是
您對自己導師的滿意程度是
您對學校對學生的考核的方式和標準的滿意程度是
您對學校學習氛圍的滿意程度是
您對師生間互動溝通的滿意程度是
您對學校構建的信息交流平台(如圖書館、校園網、學術講座等)的滿意程度是
您對學校教學方面的整體滿意程度是
您對學生會工作、活動的滿意程度是
您對學生社團工作、活動的滿意程度是
您對學校組織的相關活動的滿意程度是
您對學校獎學金評比制度的滿意程度是
您對學校評優制度的滿意程度是
您對學校助學貸款制度的滿意程度是
您對學校貧困補助制度的滿意程度是
您對學校獎助制度的整體滿意程度是
您對學校的整體滿意程度是
B. 以健康的消費觀抵制校園貸的作文
「零首付」「零利息」「最快3分鍾到賬」……在信用卡告別校園七年後,以P2P為主的網路貸款,藉助「網路+代理」模式,正在大學生群體中蔓延。費率不透明、授信額度過高、風控不嚴、催收方式野蠻……在便捷、低門檻背後,校園貸款存在的問題,正日漸凸顯,且開始以學生還不起款自殺等極端個例提醒風險所在。
今年3月,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學生鄭某為賭球借用、冒用28名同學的身份證、學生證、家庭住址等信息,分別在14家網貸平台欠下58.95萬元貸款。最終,鄭某選擇從一家賓館的8樓跳下,結束了自己年僅21歲的生命。
在校園貸款逼死人命之後,我們竟然又看到了以裸照作為「抵押」來放高利貸的情況走進了校園,這實在令人心驚不已。
近日,一張帖子引爆各方熱議。帖中,雲南紅河學院一「裸貸」女生因未能如期還款,其手持身份證的照片被公開,姓名、照片、出生日期等信息一覽無遺。而據統計,該賬號近一個月來,已公布了近40名「裸貸」學生的個人信息。
那些不自愛、不懂事的「熊孩子」固然可氣,但是年輕的生命就此被逼進「死胡同」,卻更是令人心痛。
「校園貸」緣何風行
中國政法大學青少年犯罪與少年司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星水認為,造成網貸風靡校園的原因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主觀方面,提前消費理念、超出自己正常支付能力和還款能力的高消費理念和需求在一些「90後」「00後」大學生中盛行。這是一部分大學生的主觀意願,但不可否認與整個社會的浮躁、社會風氣對於物質需求的誤導也有一定關系,社會對這種現象的產生也應負責。成年人社會中的舉債行為、網路貸款的相對「容易」都會對一些心智不成熟、愛慕虛榮的大學生產生誤導。
西南財經大學教授孫楚仁則認為,大學生在高中時期受了很多管制,進入大學之後相對比較自由,而學校的管理多集中在學業和人身安全方面,很少涉及到個人的借貸和經濟行為。由於這種家庭和學校管理的放鬆,很少有人能夠對這些借貸大學生提出有益的建議或者對他們的行為進行約束。其次,如今以「95後」為主體的大學生群體的個體獨立意識和反叛意識比較強。這些大學生很多時候覺得自己長大了,可以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但實際上其心智成熟程度不足以支撐他們承擔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往往高估自己承擔風險的能力。
而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分期消費模式在大學生之間廣泛流行,助推了大學生超前消費、過度消費、奢侈消費。面對巨大的消費市場,各種消費金融公司、分期平台、電商等爭相布局,據報道,國內大大小小的大學生貸款平台超過100家。然而,部分不良網路借貸平台誘導學生過度消費,甚至陷入「高利貸」陷阱,給學生的人身安全和校園的正常教學秩序帶來不良影響。
2015年,中國人民大學信用管理研究中心發布的《全國大學生信用認知調研報告》顯示,在彌補資金短缺時,有8.77%的大學生會使用貸款獲取資金,其中網路貸款約佔一半,這使得大學生P2P金融服務業迅速壯大起來。另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接受調查的高校學生樣本中,有將近50%的學生認為逾期不還對未來個人工作和生活造成的影響不嚴重或不了解。
不合規校園貸危害大
校園借貸的亂象仍然無處不在。對於有意借貸的在校大學生們來說,首先需要面對的就是各式各樣的借貸陷阱和虛假宣傳。很多借貸平台在宣傳時號稱「零利息」或者「免息」,但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
(一)高額的費率
一些小的校園信貸平台,利息按日計取,一般在0.1%~0.2%之間,等額本息法下年化利率高達70%以上,涉嫌高利貸。但在宣傳上,大部分貸款平台都不會公布年息,只是公布月息,或者只公布每期還款額。有的網貸平台會通過設置繁瑣的提前還款條件、逾期時故意不提醒等方式,讓學生支付額外費用。
(二)涉嫌違規催收
有媒體記者曾曝光了某校園信貸平台的催收十步曲,分別為:①給所有貸款學生群發QQ通知逾期;②單獨發簡訊;③單獨打電話;④聯系貸款學生室友;⑤聯系學生父母;⑥再次聯系警告學生本人;⑦發送律師函;⑧去學校找學生;⑨在學校公共場合貼學生欠款的大字報;⑩群發簡訊給學生所有親朋好友。據報道,一般到第四步,逾期的學生就會乖乖就範。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很多手段涉嫌違規。比如,第三步打電話環節,針對合作態度不好的借款人,催收人會利用循環撥號系統重復撥號,直至借款人手機關機。針對上述催收手段無效的借款人,校園信貸平台會選擇外包至專門的催收機構,催收手段更顯極端。
(三)過度借貸難以防控
因為很多校園貸款平台公司是沒有納入人民銀行的徵信資料庫的,導致大學生即使有債務在身也可以同時在多個平台申請貸款。
揚州大學負責學生工作的張陟遙表示,校園貸能夠以低門檻招攬大學生,就是因為學生提供的入學資料等都是准確的個人信息,且有家庭作保證,追債容易。但多數大學生尚不能正確評估自己的還款能力,因此校園貸可能觸發的風險隱患很大。
各地加強監管不良校園貸
近日,銀監會以及各地金融辦加緊了對校園貸的監管,重慶、廣州等地相繼出台了校園貸的整改措施,凸顯監管整治的決心。
8月中旬,重慶市金融辦、市教委、重慶銀監局聯合發文,為金融機構、高校列出8項負面清單,規范校園網貸行為。其中明確規定,不得僅憑學生身份證、學生證等低門檻方式發放貸款,不得以手續費、滯納金等各種名義變相發放高利貸,未經家長書面同意貸款平台不得放款。
8月30日,深圳市互聯網金融協會下發《關於規范深圳市網路借貸借貸業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校園貸進行規范。《通知》要求,必須審查學生借款用途。「除助學貸款、創業貸款等有助於學習工作的貸款業務外,各企業不得向借款學生提供其它用途的貸款。」並要求開展校園貸的企業必須遵循「九項」規定,包括必須保證學生信息安全、嚴禁非法催收等方面的問題。
9月7日,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向各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下發了《關於規范校園網路借貸業務的通知》,提出「不得放鬆對借款學生的資格條件、信息的真實性、借款用途、還款能力等方面的審核;不得以任何形式隱瞞手續費、服務費、利息、逾期罰息等所有費用情況」等關於校園貸業務的「八項不得」。
隨著監管的逐步加強,校園貸行業野蠻生長的狀態必將結束。但同時,大學生也必須擺正消費觀,面對校園貸,應該衡量借貸必要性,評估借貸風險,貸款之後是否有償還能力,增強金融風險防範意識,樹立理性科學的消費觀。
對於身陷校園借貸泥潭的大學生,應向家長和學校求助,並盡可能及時還款。同時要注意收集和保存轉賬憑證、消費憑證、還款記錄等電子記錄作為自己的維權證據。
對於正在遭受網路平台騷擾威脅的學生,應當及時向老師和家長反映情況並向公安機關報案。
C. 有人注銷校園貸被騙99萬,如何避免落入這樣的圈套
這幾年,電信詐騙案件越來越多,而騙子們的花樣也越來越多。比如最近被網被媒體報道的“注銷校園貸賬戶”而被騙99萬的新聞也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警方表示,今年已經發生200多起關於校園貸注銷賬戶被騙的情況。被騙的總金額加起來超過2000萬元,那我們要怎麼做才能防止自己落入這樣的詐騙套路呢。
一、提高警惕,小心個人信息泄露,敏感電話要謹慎對待。其實,電信詐騙的手段並沒有很高明,不法分子從經過非法手段獲得了個人隱私,然後冒充相關機構的客服打電話給受害人,准確的報出受害人的姓名、身份證等個人信息,然後再通過一系列的洗腦讓受害者相信他的專業身份,並且直接轉賬。接到這種電話一定要小心警惕,因為現在的個人信息泄露是非常常見的了,正規機構公司都不會讓你提前轉巨額資金的,如果還是不放心的話,可以去相關營業點核實。
D. 校園貸怎麼套住大學生
最近大學生因為無法償還校園貸款因此自殺頻繁發生,這樣的事情到底我們應該反思什麼?接下來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關於校園借貸怎麼套住大學生,校園貸款合法嗎方面的知識。
當然,如果央行正式設定監管機制統計出網貸平台「白名單」,未來,不但「裸條」等社會事件會消失,借貸平台運營會更加優質規范,社會也會更加健康穩定。
E. 進行大學生校園貸問卷調查有什麼積極意義
可以了解大家的需求嘛
F. 大學生問卷調查校園貸,套路貸的調查內容怎麼寫200字
那你揉問卷調查校園貸套路貸的調查內容怎麼寫200字?每到網路知道去查一就知道了
G. 華南理工大學校園地助學貸款問卷答案
還有問卷?這個還是第一次聽說
H. 如何看待大學生超前消費和大學生貸款現象
大學生超前消費和大學生貸款現象不可取 亟需樹立正確消費觀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0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55.3%的受訪大學生每月生活費為1000~2000元。77.8%的受訪大學生稱身邊透支消費普遍。關於大學生超前消費的原因,63.7%的受訪者認為是受超前消費觀影響,62.0%的受訪者直言是攀比心虛榮心作祟。88.5%的受訪者認為大學生亟須樹立正確消費觀。(中青在線刊載,2016年10月11日)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充滿了青春和活力,在大學校園接受著知識的熏陶,社會經驗不足,思想相對單純,在這個充滿了物質誘惑和物化價值觀充斥的世界中,也不停地進行著自身和外界的價值選擇博弈。
外在的世界給大學生群體提供了便易的消費工具,讓一些大學生面臨著校園貸款困境、信用卡過度透支等等現象問題,它們成為了現實中大學生群體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客觀存在。在這個旋渦中,許多的大學生還是有著自己的反思,並非一味地沉溺不拔。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有著一撥又一撥的大學生前赴後繼,客觀構造出了上述的調查結果。
這就不得不引發我們進一步的思考,問題究竟出在哪裡了?經過梳理,我們可以發現多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大學校園的教育與現實脫節,並未能將這一客觀狀況廣泛深入地融入相應的課堂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沒有能很好地做到提前預警打預防針的作用。我們只是在提正確的消費觀,認為超前消費帶來了很多困境和問題,因此是不對的,那麼什麼樣的消費觀才是正確的消費觀呢,並未能獲得系統告知。二是家庭教育的不足。父母供養子女上大學,將生活費打給了子女並非就結束了任務,引導和督促子女正確地使用資金,是比錢本身更有價值意義的事項。三是銀行等金融機構針對大學生群體辦理信用卡等具有資金透支功能的金融工具時把關偏松,未能從嚴,讓許多大學生在不具備正確消費觀和資金償還能力的情況下透支消費,從而將負債轉嫁到了其父母家庭身上。四是一些放貸平台降低門檻,放低行業標准,為謀取利益,專門向大學生群體放貸,造成一系列校園社會問題。
當然,問題的原因也不一而足。這些專向大學生敞開的信貸機遇,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大學生的超前消費,甚至就是透支型消費行為選擇。學校和家庭教育引導的缺位或不足,造成不諳世事的大學生缺乏抵禦外在誘惑的理性武器。
消費觀背後隱藏的是價值觀。有什麼樣的內在價值觀,就會有著什麼樣的消費行為,它是消費行為的深層驅動力。我們的教育和這個充滿誘惑的世界有著知識和理性認知應對的不對稱,從根本上來說,正確的消費觀的樹立,除了對外在的金融信貸給予更加法制化規范而外,我們還得將目光投向校園課堂本身,讓它為大學生們補上這一課,或提前打好預防針、鑒別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