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網課師生沖突

網課師生沖突

發布時間: 2021-09-20 16:25:28

如何看待頻發的師生沖突

首先對於師生沖突,發生沖突這件事,一定是雙方都有責任,責任點在於不應該把矛盾轉化成形式上的沖突。雙方都沒有更積極的尋求更好的解決方式。但是我們可以在情理上期望老師有更好的表現,因為情理上他應該有更多的經驗和閱歷去處理矛盾。

老師也要明白,遇到一個好學生也是一種幸福,但是遇到普通學生才是常態。你並不知道你的學生在學校外經歷著什麼,所以你不能強求他們的表現和反應。

⑵ 討論9:面對以下案例中的這種師生沖突,你覺得應該怎麼處理,請簡要說明你的處理

你說的這種師生沖突,覺得應該怎麼處理?那你首先要告訴我們師生沖突到底是什麼事情?你能不能說清楚一件事情?

⑶ 如何正確對待教學中的師生沖突

師生關系的是否融洽是教學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而在現目前,在我們身邊,老師和學生的大小矛盾都普遍存在,這在一定層面上影響到了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也影響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嚴重的是在學生心中可能造成陰影,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和前程帶來負面增長。那麼怎樣理性對待師生之間的矛盾,構築更加和諧的師生關系已經成為現代教育一個必須面對的課題。
綜合筆者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師生之間的矛盾是由於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一、年齡和時代的差距
由於老師們作為成年人,擁有較為成熟的人生觀和價值取向,也能很理智的支配自己的行為。而學生不同,他們缺乏對人生和所處環境的認知能力,在一些事情的做法上缺乏是非觀念,但在他們這個年紀,卻認為他們所做的事情是理所應當的,是可以被社會所接受的。這就相當矛盾,那怎樣才能調和這樣的矛盾呢?老師們應該怎麼去做呢?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老師們應該放下「師尊」的架子,抓住一切機會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和學生打成一片,真正做學生的朋友,理解他們的行為,並尊重學生的思想、行為。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老師的愛。而不是一味的去指責,嚴厲的教導。那隻會加深師生之間的距離,促成學生的逆反心理的加重。達不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二、文化積淀的差距
作為老師,受過大量的文化教育,社會熏陶,並在生活中不斷的充實自己,得到了許多寶貴的經驗。而學生就象一張白紙,等著他們自己通過經歷一些東西後在紙上繪出他們的人生軌跡。自然,這兩類人是不可能完全理解和深入對方生活的,因為,在他們各自的觀念中,對方的所做所想是如此的不可思議。這就是所謂的代溝,這是客觀條件所造成的。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出主觀努力才能縮小和化解這方面的差距呢?是的,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犧牲。老師們希望學生有出息,有本事,那就會孜孜不倦的把自己所擁有的經驗強行灌輸到學生的思想中,但老師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的經驗是否適用於這些比你們小很多的孩子們?學生們現在所接觸的環境已經不是我們那時侯的樣子了,高度豐富的信息世界,更加復雜的社會環境,還有衣食無憂的休閑享受。這都是我們那個時候不存在的。這樣時代的學生的感情自然更豐富,知識自然更廣泛,思想自然更前衛,但是承受打擊的能力自然就比較脆弱。那麼怎樣把握教育和溝通方式就成為解決這個矛盾的關鍵。首先,必須尊重學生的隱私,現在的學生的思想都是比較自立的,他們渴望,渴望不受束縛,渴望擁有自己的空間,但往往我們一些老師以關心為「借口」,不斷的干涉學生們的私人空間,這樣不僅不能起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會使雙方關系惡化,使學生產生抵觸、厭惡情緒,不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其次,多進行鼓勵性教育,把愛無私的獻給他們,讓他們感覺是生活在有情有義的人間,而不是只有考試,學習和老師無限嘮叨的煉獄。再次,老師們可以嘗試去接受現代學生的文化,甚至可以加入他們的陣營,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老師自己優秀的品格,豐富的經驗,魅力的人格在無形之中對學生形成熏陶,教育。
三、學習的無形壓力
對於現在的學生,他們的學習壓力和思想壓力都是很重的,甚至有點壓得他們喘不上氣。老師們如果還不識時務的一味追求升學率,追求高分,用以證明自己的教學能力,而展開題海戰術,不斷加重學生的承載,那麼以後接受過這種教育的學生們註定達不到「人才「這個標准,只會在他們所擅長的做題上得到安慰,而社會更需要的是實踐性人才,這就說到了國家一直奉行的素質教育,是的,國家在素質教育上下了很大功夫,可是在下面,在基層,素質教育並沒有得到真正的貫徹,只是嘴上的功夫。既然這樣,那麼很顯然受傷害最深的自然是學生們,他們辛苦的學習,而到了面臨社會的時候,才發現以前的寒窗苦讀所學來的知識得不到發揮的地方,巨大的失落感和受欺騙感油然而生。對老師這個「欺騙者」自然恨之入骨,這明顯不利於他們的成長。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只有老師們做出讓步,把素質教育真正帶進課堂,使學生們自身與生俱來的天賦和感興趣而能真正對社會起到促進作用的知識相結合,隨後盡情發揮,真正打造素質性人才。
作為師生關系中的強勢體的老師應該成為這個矛盾的調和者並為此不斷努力,而不是固執的堅持自己的理念,把那些可能並不合適的東西強行灌輸給學生,試圖取代學生思想中自己認為不正確的東西,這是不妥當的。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任重而道遠啊!

⑷ 如何化解師生沖突

在師生的相處過程中,免不了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或沖突,問題處理得當,會加深師生情誼,促進後續工作有效開展,倘若處理不好,會進一步惡化師生關系,對後續教育產生嚴重影響。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1.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一個老師的學生觀,就是我們如何看待學生。學生是一個個處於人生發展成長期的,有思想、有觀念的鮮活個體。他們有著自己對周圍世界的探索、了解、認識和看法,由於心智的不夠成熟和社會閱歷的不足,他們對周圍人、事、環境的看法和自己的言行舉止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 作為老師,我們要允許學生出現「成長性」的不足或者「幼稚」,甚至是「不可理喻」,把它們看作是學生成長中的一個現象或者一個部分。只有我們接納了學生,我們才可能了解學生想法、看法和困惑,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從「抗爭」的狀態中走出來,以更加理性、積極和有效的方式應對自己遇到的問題。 (1)我們批評學生要留有餘地,不能把學生的錯誤與學生的人品人格混為一談;不能因為學生犯了幾次錯誤就據此對這個學生下結論、貼標簽;不能從人格人品上否定學生,把學生至於絕望境地。否則就免不了出現學生的「拚死抵抗」。 (2)改變對學生的認識和看法。正在成長的少年兒童也難免犯錯誤,所以老師要盡力善待學生的缺點和錯誤,並努力通過優點的發現去促進學生成長。 (3)允許學生犯錯誤,不等於縱容學生犯錯誤、干壞事。允許學生犯錯誤,是承認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犯錯誤是客觀存在的,有的甚至是難以避免的,但這樣不等於說老師可以等閑視之,任其發展。相反,應通過適當的方式激發學生內在的能量去認識和改變自己不適當的行為。 (4)老師不一定永遠正確。老師首先是一個普通人,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一個普通人,然後才是一個老師。所以,我們有時也會有些不合適或者錯誤言行,這是正常的。不因為我們是老師就沒有或者不允許別人提及,或者為了面子也要硬撐下去,致使沖突升級。作為老師,要努力減少不合適的言行,但如果出現了,一個知錯敢認、知錯能改的老師也同樣可以成為一個受學生尊敬和歡迎的人。
2.接納學生,用肯定、認可和引導代替指責、訓斥。 與人交往和互動中我們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如果一個人接受我們、理解我們,我們就會願意跟他交往和相處,否則就不願意和他交往相處,甚至會有意地遠離或排斥。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自我觀念和獨立意識越來越強,他們希望能被周圍的人尤其是師長認可、肯定,加上正值青少年期的學生是情緒與行動極易沖動的時期,指責、訓斥或者一些過激的行為可能不僅達不到我們原有的目的,而且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導致沖突。 在發生師生沖突的時候,老師要願意花時間去聆聽學生的真實感受,衷心接納學生的意見與感受,並進一步樂於幫學生找出問題的症結、解決問題,而不是,急於表達自己的看法,急於告訴學生應該怎麼去做。這樣不僅有利於沖突的澄清和處理,也有利於師生關系的進一步優化。
3.尊重學生,堅持讓學生把話說完。 在教育教學中,聽話的學生常常討老師的喜歡,愛「頂嘴」的學生卻往往遭到老師的訓斥。在出現問題尤其是發生沖突時,這些「經常被批評、訓斥」的學生往往會被有意無意地被剝奪了解釋的權利。其實,學生犯了錯誤試圖找出理由,是為了求得老師對自己的諒解,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老師武斷地阻止學生申辯,學生會認為老師不相信自己。同時,對老師這種蠻橫的做法,學生雖不敢言,但內心不服,以後學生即使被誤解也不會再申辯了。從表面看,好像學生被征服了,老師的批評有了效果。其實,學生會由此形成一種敵對心理:表面上忍氣吞聲地對待老師的訓斥,實際上把訓斥當成耳邊風,甚至在內心深處生出了更多的怨恨。而且,一旦種下逆反的種子,沖突就在所難免了。
4.當師生發生沖突時,作為老師一定要努力保持冷靜,切不可大發雷霆。 在發生師生沖突尤其是突發性事件時,一般老師習慣迅速處理。但此時可能我們和學生都處在生氣、壓抑、不滿等負性情緒之中,此時急於處理問題難免說出過激的話,做出過激的事。此時,面對師生沖突,作為老師首先要保持冷靜,切不可跟著感覺走,大發脾氣或者一走了之。而是要先試著處理自己內心冒出來的情緒,在短暫的停頓、深呼吸或借著板書的機會讓自己內心的情緒得以平靜。切忌用過激的言語和行為進一步激化矛盾,當然也不能用體罰的方式解決沖突,而應迅速考慮引起沖突的原因,採取適當的方式加以應對。 在處理與學生的沖突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學生正在極度恐懼、傷心的時候不要處理。現在的中學生獨生子女比較多,整體上講挫折承受力不強,在重大失誤面前會產生非常脆弱。有時會做出反常,甚至出格的事來。此時老師如果非要窮追不舍,有可能會產生意料不到的嚴重後果。 (2)上課之前的事不要急於處理。上課之前,時間緊張,處理問題可能會應學生上課的狀態和情緒,甚至因為老師處理而在急躁中出現簡單、粗暴。如果不是非立刻解決不可,一定要緩一緩。 (3)放學之前不要急於處理。
5.多方攜手形成教育的合力,但努力靠自己解決問題。 有些老師在遇到學生的頂撞、不服從管理等不當行為時,習慣找領導給學生處分或者喊家長來教訓孩子。這種做法有時看來是「有效」的,好像學生「順服了」,但在學生心裡卻可能會認為老師無計可施。他反而會有「得勝」的感覺,瞧不起老師,使師生矛盾無法真正解決。所以,作為生活老師,如果可能,還是努力把問題化解在自己那裡,而不是直接交由班主任或教育處處理,那樣可能表面上解決了問題,省了心,實際上卻可能造成師生間的隔閡,或者引起學生的不滿,為以後的管理埋下禍根。 當然,對於一些重大矛盾需要學校、領導、家長配合也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在學生教育過程中我們要和班主任加強溝通,攜手努力,形成教育的合力。當然,這種合力的形成和作用的發揮更多地還是在日常教育過程中而不是在發生沖突或者學生出現問題之後。如果是一種後續的教育手段要注意試著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問題,讓他意識到大家希望他能有一個更好的發展,而不是聯合起來「整治」他。
6.快刀斬亂麻,但不能一斬了之。 有時一些突發的事件或沖突需要立即加以控制和處理,否則就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此時,就需要老師「快刀斬亂麻」,先通過提高聲音、大聲呵斥、強行控制等手段穩住局勢。此時控制住了局面,可能學生的一些行為舉止也停止了,但事情並沒有解決。作為老師,要在雙方平靜的狀態下,與學生深入的溝通和交談,讓學生明白問題出在了哪裡?該如何解決?老師又為何要採取那種方式?從而在交流和溝通中讓問題得以真正的化解。中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逆反心理很強,「硬」的批評後,還需「軟」的教育。讓學生通過老師持續的教育和自身的反省,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加以改正;反思所處理問題的方法和分寸是否恰當,如不恰當,就要採取各種措施進行補救。
7.講究學生教育的藝術。 (1)體面地退一步。 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句話也適應於師生矛盾沖突的解決。特定情況下,老師理智地讓一步,不但不會損失老師的尊嚴,反而會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因為當我們都處在情緒之中時,是沒有辦法真正解決問題的,如果都帶著情緒去處理還會讓沖突升級,讓情況變得更糟。 師生矛盾沖突後,應該說沒有贏家,損失最大是老師,所以果斷地結束沖突是明智之舉。也就是說,在沖突進入初始階段,老師就該果斷地結束。不要與學生爭一時之高低。沖突時間越長,老師損失越大,即使是勝了,也是慘勝。 (2)適當運用肢體語言。 老師在與學生溝通時,是直接面對學生的,點頭和微笑可用來表示對學生的關切,有時用一些肢體語言,效果會更好。所以,微笑、點頭、輕輕拍拍學生的肩膀等都是一種溝通。但要注意的是,對於中學階段的孩子盡可能的不要摸他們的頭,尤其是男孩子,隨著學生成人感的增強,這個動作會讓他們感覺老師還是把他們當作小孩子,內心會出現不舒服的感覺。 (3)尊重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中學時期是自尊心很強的時期,同時因為閱歷、心智不夠成熟等原因不能正確的對待別人的看法和評價。作為生活老師,我們在管理中要對事不對人,學生出了問題之後具體地告訴學生問題出在哪裡了,為什麼出了問題,然後努力引導他去解決問題。切忌用諷刺、挖苦等方式去批評、指責學生,或者因為一件事或出了幾次問題就給學生下結論、貼標簽,什麼沒出息、沒臉沒皮等等的話不要說。 (4)要把帶有指責意味的「你」改成表述、說明的「我」。 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是想讓他明白事情和道理,而不是在指責他。 (5)肯定和認可會讓學生更充滿干勁。 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我們不能有意無意地要求不同的學生都能達到一個標准,對學生表現出來的一些好的行為要及時、公開的提出來,而批評一般不宜公開。 (6)說有效的不是應該的。 在教育教學中,要說有效的不是應該的。按照要求和常理而言,學生做的一些事情的確是不合適的,但我們教育和管理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知道不合適(很多時候學生也已經明白),也不是批評、訓斥學生,而是讓學生能夠改正不適當的行為。所以,我們應當努力說有效的,就是能讓學生聽進去,觸動學生內心並願意努力去克服和改正。在管理和引導學生的過程中我們要多做正性的引導,少做負性的批評。 去喝酒的男人…… 你就不能學點好! 不要想紅色的蘋果;想綠色的葡萄。
8.以正確的老師威信影響學生。 老師在處理沖突時,要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公平、公正、合理地處理沖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老師威信沒有強迫的意思,也沒有強制性的力量。它不只是權力,它是學生對老師的尊重,是學生對老師的報答,是學生對老師的評價。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的老師為了樹立其威信,採用「高壓」的手段,動輒恐嚇、斥責、挖苦或體罰學生,結果適得其反。學生敢怒而不敢言,就會形成反感情緒,這種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導致心理危機或者爆發出來產生師生沖突。
9.加強溝通,增進理解。 老師與學生溝通之間,需多花點時間去了解學生,可利用各種正式或非正式的機會與學生閑聊,詢問是否有學習或生活上的困難。老師真心樂意去幫助學生,必會讓學生感受到溫馨、親切,自然會想多親近老師。 溝通是構建和諧、理解型師生關系的基礎。只有通過交流,交談,交心,才能做到師生之間的相互理解、相互融合。而溝通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師生之間只有通過各種活動和交往,進行情感聯絡及信息交流,才能化解矛盾,增進理解,減少沖突的發生。 良好的關系是一筆財富,更是一種有效的教育資源。在孩子和父母之間是這樣,在師生之間也是這樣。而良好關系的建立是以彼此了解,並能逐步實現互相理解為基礎的。所以,作為教師,平時要注意和學生的溝通。
10.與家長保持順暢的溝通。 在學生的成長中,教師和家長的責任雖然不同,但在學生管理和教育中的方向和目標是一致的,在管理中我們要在和家長的溝通中形成家校的合力。所以,作為教師要多跟家長進行溝通,互通信息,而不是等到學生出了問題或者出了自己處理不了的問題再去找家長。沒有哪個家長喜歡聽別人說自己孩子不好,等到出了問題再去找家長也會影響我們跟學生的關系和相處。 在與家長的溝通中,遇到問題時我們要如實地說明問題,說出自己的看法、分析和意見;此外,我們更要說明學生好的變化和和進步,讓家長了解學生的狀況、變化並對他們進行肯定和表揚。
11.用幽默化解問題。 學生出現一些不符合要求和規定的行為總是難免的,但不同的處理方式帶來的效果卻可能有很大不同,甚至完全相反。如果我們因為一個學生的問題而多次或長時間糾正或者批評,不但被批評者會有情緒,其他的同學因為受影響而出現情緒,甚至對老師產生意見。如果我們用點幽默的話,有些問題可能就在無形中被化解了。 某班有個學生在上課時總是下意識地會用手敲擊桌面,聲音很響,影響了別的同學也影響了老師講課,盡管被多次批評,但他有時還是會下意識地去敲。一天,在新來的語文老師的課上,他又開始敲了。語文老師聽了之後沒有直接批評他,而是說:哦,我們的課上還有伴奏,同學們真是多才多藝!不過呢,現在暫時不需要伴奏,等需要的時候我會告訴大家的,好嗎?聽了老師的話,那個同學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12.真誠對待學生,真心關愛學生。 和其他老師一樣,作為生活老師我們也要真誠地對待和關愛學生,這樣我們才能和學生更好地相處。當我們真心對學生好的時候學生是可以感知到的,盡管有時他們還會和我們鬧情緒,但當學生感到老師的真心時他們不會和老師起大的沖突。在學生遇到問題時,如果有可能我們在教育的同時也要給他們提出可行的方法和建議。
13.人前表揚,人後批評 作為生活老師,在宿舍管理過程中批評學生是難免的,但要注意的是盡可能地做到人後批評。中學時期是自尊心和自我意識迅速增強的時期,他們很在乎別人尤其是同齡人的看法,都希望給別人留個好印象。所以,一般情況下不要在很多同學之前批評人。而對學生進步和好的表現的表揚則要當著大家的面進行,表揚應當是如實的、具體的,這樣會更容易出動學生的內心。盡管有人可能對批評或表揚好像沒有什麼反應,但其內心還是會出現不好的或者好的體驗和情緒,當體驗和情緒出現時,影響就已經發生了。
14.就事論事,不要秋後算賬。 在宿舍管理中,學生出現問題之後我們批評教育學生是正當的,但要就事論事,說清楚事情和方法就行了,切忌就事論人,因為某件事或幾件事就對學生下結論、貼標簽。 另外遇到問題要採取適當方式及時處理,不要把學生的問題攢到一起處理,或者把某個學生的問題積累起來「秋後算賬」。這樣做一是不利於學生問題的解決,延誤教育的機會;二是容易導致發火、貼標簽等行為。
15.抓好養成教育。 在教育教學中養成教育是很重要的一項教育內容,就是從入校開始就讓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作息等習慣,當學生逐步適應之後,出現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少。可能最初的時候會有些費神費力,但當學生習慣養成之後就可以少花費精力了。

⑸ 如何處理師生課堂沖突

這個問題太大了,不好處理,要根據課堂的情況隨機應變。處理不好,可能造成不好的影響。回女兒答初一,一天政治課,老師就和學生發生了沖突,話題是為什麼要參與學校的捐助義賣。同學說1、為了完成任務2,想幫老人,3清理閑置物品。老師本意是要引導孩子們向2靠攏,就舉了一個美國哪個企業家得了女兒捐出了財產的99%,同學們起鬨說傻呀,然後就討論剎不住了。最後只能喝令同學停止,並把幾個同學叫到辦公室嚴厲批評的。老師沒有很好處理這次沖突,其他同學都為那幾個同學抱不平。
所以說,處理沖突老師要有足夠的智慧,足夠的幽默,足夠的學問,足夠的應變能力。

⑹ 上班時間和學校開網課的時間沖突了怎麼辦

知涯升學APP裡面含有高中三年九門課程的同步學習視頻,都是由全國重點中學特、高級教師親授。有10000+節課程幫助學生學習、快速提分、隨時隨地的學習。課程含有:初升高斜街課、高中知識同步課、期中期末復習課、寒暑假預習課、高考沖刺課。還匯集了全國優質的學科試題+歷年高考真題,每一題均有答題解析,幫助學生解決學生難點、查漏補缺。可以下載知涯升學APP體驗一下,現在下載立享15天,全科目正價課免費聽!


⑺ 網課與學生上課時間發生沖突怎麼辦呢

個人覺得,網課是一種輔助手段。如果要讓孩子考好學校的考試,還是學校也許比較好,因為學校的老師是最直觀能看到孩子表現的人。

⑻ 如何有效處理師生沖突

在師生的相處過程中,免不了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或沖突,問題處理得當,會加深師生情誼,促進後續工作有效開展,倘若處理不好,會進一步惡化師生關系,對後續教育產生嚴重影響。值得我們認真思考。1.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一個老師的學生觀,就是我們如何看待學生。學生是一個個處於人生發展成長期的,有思想、有觀念的鮮活個體。他們有著自己對周圍世界的探索、了解、認識和看法,由於心智的不夠成熟和社會閱歷的不足,他們對周圍人、事、環境的看法和自己的言行舉止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 作為老師,我們要允許學生出現「成長性」的不足或者「幼稚」,甚至是「不可理喻」,把它們看作是學生成長中的一個現象或者一個部分。只有我們接納了學生,我們才可能了解學生想法、看法和困惑,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從「抗爭」的狀態中走出來,以更加理性、積極和有效的方式應對自己遇到的問題。 (1)我們批評學生要留有餘地,不能把學生的錯誤與學生的人品人格混為一談;不能因為學生犯了幾次錯誤就據此對這個學生下結論、貼標簽;不能從人格人品上否定學生,把學生至於絕望境地。否則就免不了出現學生的「拚死抵抗」。 (2)改變對學生的認識和看法。正在成長的少年兒童也難免犯錯誤,所以老師要盡力善待學生的缺點和錯誤,並努力通過優點的發現去促進學生成長。 (3)允許學生犯錯誤,不等於縱容學生犯錯誤、干壞事。允許學生犯錯誤,是承認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犯錯誤是客觀存在的,有的甚至是難以避免的,但這樣不等於說老師可以等閑視之,任其發展。相反,應通過適當的方式激發學生內在的能量去認識和改變自己不適當的行為。 (4)老師不一定永遠正確。老師首先是一個普通人,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一個普通人,然後才是一個老師。所以,我們有時也會有些不合適或者錯誤言行,這是正常的。不因為我們是老師就沒有或者不允許別人提及,或者為了面子也要硬撐下去,致使沖突升級。作為老師,要努力減少不合適的言行,但如果出現了,一個知錯敢認、知錯能改的老師也同樣可以成為一個受學生尊敬和歡迎的人。2.接納學生,用肯定、認可和引導代替指責、訓斥。 與人交往和互動中我們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如果一個人接受我們、理解我們,我們就會願意跟他交往和相處,否則就不願意和他交往相處,甚至會有意地遠離或排斥。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自我觀念和獨立意識越來越強,他們希望能被周圍的人尤其是師長認可、肯定,加上正值青少年期的學生是情緒與行動極易沖動的時期,指責、訓斥或者一些過激的行為可能不僅達不到我們原有的目的,而且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導致沖突。 在發生師生沖突的時候,老師要願意花時間去聆聽學生的真實感受,衷心接納學生的意見與感受,並進一步樂於幫學生找出問題的症結、解決問題,而不是,急於表達自己的看法,急於告訴學生應該怎麼去做。這樣不僅有利於沖突的澄清和處理,也有利於師生關系的進一步優化。3.尊重學生,堅持讓學生把話說完。 在教育教學中,聽話的學生常常討老師的喜歡,愛「頂嘴」的學生卻往往遭到老師的訓斥。在出現問題尤其是發生沖突時,這些「經常被批評、訓斥」的學生往往會被有意無意地被剝奪了解釋的權利。其實,學生犯了錯誤試圖找出理由,是為了求得老師對自己的諒解,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老師武斷地阻止學生申辯,學生會認為老師不相信自己。同時,對老師這種蠻橫的做法,學生雖不敢言,但內心不服,以後學生即使被誤解也不會再申辯了。從表面看,好像學生被征服了,老師的批評有了效果。其實,學生會由此形成一種敵對心理:表面上忍氣吞聲地對待老師的訓斥,實際上把訓斥當成耳邊風,甚至在內心深處生出了更多的怨恨。而且,一旦種下逆反的種子,沖突就在所難免了。4.當師生發生沖突時,作為老師一定要努力保持冷靜,切不可大發雷霆。 在發生師生沖突尤其是突發性事件時,一般老師習慣迅速處理。但此時可能我們和學生都處在生氣、壓抑、不滿等負性情緒之中,此時急於處理問題難免說出過激的話,做出過激的事。此時,面對師生沖突,作為老師首先要保持冷靜,切不可跟著感覺走,大發脾氣或者一走了之。而是要先試著處理自己內心冒出來的情緒,在短暫的停頓、深呼吸或借著板書的機會讓自己內心的情緒得以平靜。切忌用過激的言語和行為進一步激化矛盾,當然也不能用體罰的方式解決沖突,而應迅速考慮引起沖突的原因,採取適當的方式加以應對。 在處理與學生的沖突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學生正在極度恐懼、傷心的時候不要處理。現在的中學生獨生子女比較多,整體上講挫折承受力不強,在重大失誤面前會產生非常脆弱。有時會做出反常,甚至出格的事來。此時老師如果非要窮追不舍,有可能會產生意料不到的嚴重後果。 (2)上課之前的事不要急於處理。上課之前,時間緊張,處理問題可能會應學生上課的狀態和情緒,甚至因為老師處理而在急躁中出現簡單、粗暴。如果不是非立刻解決不可,一定要緩一緩。 (3)放學之前不要急於處理。5.多方攜手形成教育的合力,但努力靠自己解決問題。 有些老師在遇到學生的頂撞、不服從管理等不當行為時,習慣找領導給學生處分或者喊家長來教訓孩子。這種做法有時看來是「有效」的,好像學生「順服了」,但在學生心裡卻可能會認為老師無計可施。他反而會有「得勝」的感覺,瞧不起老師,使師生矛盾無法真正解決。所以,作為生活老師,如果可能,還是努力把問題化解在自己那裡,而不是直接交由班主任或教育處處理,那樣可能表面上解決了問題,省了心,實際上卻可能造成師生間的隔閡,或者引起學生的不滿,為以後的管理埋下禍根。 當然,對於一些重大矛盾需要學校、領導、家長配合也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在學生教育過程中我們要和班主任加強溝通,攜手努力,形成教育的合力。當然,這種合力的形成和作用的發揮更多地還是在日常教育過程中而不是在發生沖突或者學生出現問題之後。如果是一種後續的教育手段要注意試著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問題,讓他意識到大家希望他能有一個更好的發展,而不是聯合起來「整治」他。6.快刀斬亂麻,但不能一斬了之。 有時一些突發的事件或沖突需要立即加以控制和處理,否則就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此時,就需要老師「快刀斬亂麻」,先通過提高聲音、大聲呵斥、強行控制等手段穩住局勢。此時控制住了局面,可能學生的一些行為舉止也停止了,但事情並沒有解決。作為老師,要在雙方平靜的狀態下,與學生深入的溝通和交談,讓學生明白問題出在了哪裡?該如何解決?老師又為何要採取那種方式?從而在交流和溝通中讓問題得以真正的化解。中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逆反心理很強,「硬」的批評後,還需「軟」的教育。讓學生通過老師持續的教育和自身的反省,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加以改正;反思所處理問題的方法和分寸是否恰當,如不恰當,就要採取各種措施進行補救。7.講究學生教育的藝術。 (1)體面地退一步。 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句話也適應於師生矛盾沖突的解決。特定情況下,老師理智地讓一步,不但不會損失老師的尊嚴,反而會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因為當我們都處在情緒之中時,是沒有辦法真正解決問題的,如果都帶著情緒去處理還會讓沖突升級,讓情況變得更糟。 師生矛盾沖突後,應該說沒有贏家,損失最大是老師,所以果斷地結束沖突是明智之舉。也就是說,在沖突進入初始階段,老師就該果斷地結束。不要與學生爭一時之高低。沖突時間越長,老師損失越大,即使是勝了,也是慘勝。 (2)適當運用肢體語言。 老師在與學生溝通時,是直接面對學生的,點頭和微笑可用來表示對學生的關切,有時用一些肢體語言,效果會更好。所以,微笑、點頭、輕輕拍拍學生的肩膀等都是一種溝通。但要注意的是,對於中學階段的孩子盡可能的不要摸他們的頭,尤其是男孩子,隨著學生成人感的增強,這個動作會讓他們感覺老師還是把他們當作小孩子,內心會出現不舒服的感覺。 (3)尊重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中學時期是自尊心很強的時期,同時因為閱歷、心智不夠成熟等原因不能正確的對待別人的看法和評價。作為生活老師,我們在管理中要對事不對人,學生出了問題之後具體地告訴學生問題出在哪裡了,為什麼出了問題,然後努力引導他去解決問題。切忌用諷刺、挖苦等方式去批評、指責學生,或者因為一件事或出了幾次問題就給學生下結論、貼標簽,什麼沒出息、沒臉沒皮等等的話不要說。 (4)要把帶有指責意味的「你」改成表述、說明的「我」。 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是想讓他明白事情和道理,而不是在指責他。 (5)肯定和認可會讓學生更充滿干勁。 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我們不能有意無意地要求不同的學生都能達到一個標准,對學生表現出來的一些好的行為要及時、公開的提出來,而批評一般不宜公開。 (6)說有效的不是應該的。 在教育教學中,要說有效的不是應該的。按照要求和常理而言,學生做的一些事情的確是不合適的,但我們教育和管理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知道不合適(很多時候學生也已經明白),也不是批評、訓斥學生,而是讓學生能夠改正不適當的行為。所以,我們應當努力說有效的,就是能讓學生聽進去,觸動學生內心並願意努力去克服和改正。在管理和引導學生的過程中我們要多做正性的引導,少做負性的批評。 去喝酒的男人…… 你就不能學點好! 不要想紅色的蘋果;想綠色的葡萄。8.以正確的老師威信影響學生。 老師在處理沖突時,要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公平、公正、合理地處理沖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老師威信沒有強迫的意思,也沒有強制性的力量。它不只是權力,它是學生對老師的尊重,是學生對老師的報答,是學生對老師的評價。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的老師為了樹立其威信,採用「高壓」的手段,動輒恐嚇、斥責、挖苦或體罰學生,結果適得其反。學生敢怒而不敢言,就會形成反感情緒,這種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導致心理危機或者爆發出來產生師生沖突。9.加強溝通,增進理解。 老師與學生溝通之間,需多花點時間去了解學生,可利用各種正式或非正式的機會與學生閑聊,詢問是否有學習或生活上的困難。老師真心樂意去幫助學生,必會讓學生感受到溫馨、親切,自然會想多親近老師。 溝通是構建和諧、理解型師生關系的基礎。只有通過交流,交談,交心,才能做到師生之間的相互理解、相互融合。而溝通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師生之間只有通過各種活動和交往,進行情感聯絡及信息交流,才能化解矛盾,增進理解,減少沖突的發生。 良好的關系是一筆財富,更是一種有效的教育資源。在孩子和父母之間是這樣,在師生之間也是這樣。而良好關系的建立是以彼此了解,並能逐步實現互相理解為基礎的。所以,作為教師,平時要注意和學生的溝通。10.與家長保持順暢的溝通。 在學生的成長中,教師和家長的責任雖然不同,但在學生管理和教育中的方向和目標是一致的,在管理中我們要在和家長的溝通中形成家校的合力。所以,作為教師要多跟家長進行溝通,互通信息,而不是等到學生出了問題或者出了自己處理不了的問題再去找家長。沒有哪個家長喜歡聽別人說自己孩子不好,等到出了問題再去找家長也會影響我們跟學生的關系和相處。 在與家長的溝通中,遇到問題時我們要如實地說明問題,說出自己的看法、分析和意見;此外,我們更要說明學生好的變化和和進步,讓家長了解學生的狀況、變化並對他們進行肯定和表揚。11.用幽默化解問題。 學生出現一些不符合要求和規定的行為總是難免的,但不同的處理方式帶來的效果卻可能有很大不同,甚至完全相反。如果我們因為一個學生的問題而多次或長時間糾正或者批評,不但被批評者會有情緒,其他的同學因為受影響而出現情緒,甚至對老師產生意見。如果我們用點幽默的話,有些問題可能就在無形中被化解了。 某班有個學生在上課時總是下意識地會用手敲擊桌面,聲音很響,影響了別的同學也影響了老師講課,盡管被多次批評,但他有時還是會下意識地去敲。一天,在新來的語文老師的課上,他又開始敲了。語文老師聽了之後沒有直接批評他,而是說:哦,我們的課上還有伴奏,同學們真是多才多藝!不過呢,現在暫時不需要伴奏,等需要的時候我會告訴大家的,好嗎?聽了老師的話,那個同學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12.真誠對待學生,真心關愛學生。 和其他老師一樣,作為生活老師我們也要真誠地對待和關愛學生,這樣我們才能和學生更好地相處。當我們真心對學生好的時候學生是可以感知到的,盡管有時他們還會和我們鬧情緒,但當學生感到老師的真心時他們不會和老師起大的沖突。在學生遇到問題時,如果有可能我們在教育的同時也要給他們提出可行的方法和建議。13.人前表揚,人後批評 作為生活老師,在宿舍管理過程中批評學生是難免的,但要注意的是盡可能地做到人後批評。中學時期是自尊心和自我意識迅速增強的時期,他們很在乎別人尤其是同齡人的看法,都希望給別人留個好印象。所以,一般情況下不要在很多同學之前批評人。而對學生進步和好的表現的表揚則要當著大家的面進行,表揚應當是如實的、具體的,這樣會更容易出動學生的內心。盡管有人可能對批評或表揚好像沒有什麼反應,但其內心還是會出現不好的或者好的體驗和情緒,當體驗和情緒出現時,影響就已經發生了。14.就事論事,不要秋後算賬。 在宿舍管理中,學生出現問題之後我們批評教育學生是正當的,但要就事論事,說清楚事情和方法就行了,切忌就事論人,因為某件事或幾件事就對學生下結論、貼標簽。 另外遇到問題要採取適當方式及時處理,不要把學生的問題攢到一起處理,或者把某個學生的問題積累起來「秋後算賬」。這樣做一是不利於學生問題的解決,延誤教育的機會;二是容易導致發火、貼標簽等行為。15.抓好養成教育。 在教育教學中養成教育是很重要的一項教育內容,就是從入校開始就讓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作息等習慣,當學生逐步適應之後,出現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少。可能最初的時候會有些費神費力,但當學生習慣養成之後就可以少花費精力了。 (來源: 平靜的海洋)

⑼ 師生在課堂上發生矛盾怎樣處理

1平息事態
無論師生沖突的起因、責任,班主任首先要做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介入,平息事態。平息事態的最佳方法就是把雙方分開,常見的如把學生帶離現場,換一個環境。在分離雙方時要注意,先不問對錯,不立即呵斥學生,不要帶有明顯的傾向性,但行動一定要果斷堅決,態度要嚴肅。
2穩定情緒
分離沖突雙方後,要給雙方一些時間,先冷靜下來再說。一般情況是,教師繼續上課,學生被移至他處。如果教師因沖突拒絕繼續上課,則應勸解教師顧全大局,對全班同學負責。如果勸解不成功,則應安排好學生自習,由班委維持課堂紀律。
此時,班主任應該密切觀察師生雙方的情緒和行為,判斷是否立即向上級匯報或將學生送至德育處。如果可以控制局面,建議先由自己處理,暫不驚動學校領導層。當然,這要根據當時的事態而定。
把學生帶至他處,最好是相對獨立的空間,遠離人群,如空教室、操場上。班主任不要在學生氣頭上詢問,此時的詢問不會有太好的效果。學生失去了攻擊對象,可能會把怒氣發到班主任頭上,這是正常的。可以讓學生坐一會兒,冷靜下來。學生在激動時往往語無倫次,言不達意。比較妥善的辦法是拿出紙筆,讓學生寫出事情經過。這樣既可以了解情況,又可以耗費一些時間,讓班主任有機會思考一下對策,也可以讓學生激動的情緒得以緩解。
3調查了解
班主任可以趁學生寫材料時去班級里向第三者詢問事情經過,對此前發生的事情有所了解,必要時也可以讓同學寫一些書面材料。待學生最初的沖動過去,情緒逐漸穩定,班主任可以開始與學生談話。此時最好是學生已經寫完事情經過,而班主任心中已經大致有數了。
4疏通思想
事情經過調查清楚後,班主任可以根據情況和情節這樣處理:
學生全責
①情節嚴重到已經超出班主任可以處理的許可權,應立即向學校匯報,移送校方處理,班主任積極協助;
②情節較輕達不到處分級別,應嚴肅指出學生的錯誤,令其寫出思想認識,班主任留存。要求犯錯學生向科任教師道歉並做出書面檢討,以求教師的諒解。徵求老師意見並做一定的調解,爭取妥善解決。因為事情發生在課堂,全班同學都目睹,所以當事學生應該在全班范圍做出檢討以正班風。將學生的違紀行為和和處理結果告知家長;
③情節輕微,師生雙方已經和解,則可以不通報家長,也不一定在全班面前讀檢查,但班主任要對其行為在全班進行批評教育。保留所有書面材料。
雙方責任
①站在學生的角度和學生說話,對學生行為表示一定程度的理解(不是支持);
②嚴肅指出學生的問題,要求當事學生就其錯誤的部分做出檢討,教育學生勇於擔當;
③站在科任教師的角度說話,解釋老師為什麼會這樣,希望學生理解老師;
④站在班主任的角度和學生說話,說明這樣的事件給自己和全班帶來的困擾,對學生表示這樣的事情讓班主任很為難;
⑤指導學生以後如何處理類似的問題;
⑥與科任教師溝通,幫學生說話,對科任教師表示將繼續加強教育。
⑦做通雙方思想工作後,安排教師學生見面溝通,班主任陪同。提醒學生,為避免繼續擴大事態,要剋制自己情緒,無論教師說什麼都不要沖動。爭取盡快解決問題。

熱點內容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四單元 發布:2025-05-06 20:47:14 瀏覽:685
物理降溫要 發布:2025-05-06 20:19:29 瀏覽:838
au教學 發布:2025-05-06 19:44:15 瀏覽:667
東港生物 發布:2025-05-06 19:15:23 瀏覽:749
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發布:2025-05-06 19:14:42 瀏覽:667
高一生物必修1 發布:2025-05-06 18:24:26 瀏覽:288
鄰水縣教育局 發布:2025-05-06 18:06:03 瀏覽:448
學生鑒定表班主任意見 發布:2025-05-06 17:58:44 瀏覽:125
穿心蓮怎麼吃 發布:2025-05-06 17:28:05 瀏覽:539
化學式中考 發布:2025-05-06 17:01:11 瀏覽: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