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師生門
A. 山西藝校哪的最好
山西藝術職業學院是2000年9月21日經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山西文化藝術學校、山西省電影學校以及山西省唯一的一所成人藝術類高校山西職工文學院合並組建而成。其前身是始建於1951年的山西文化藝術學校(五十年代曾一度升格為山西藝術學院),是我國開始重點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以後批准成立的第一所藝術職業學院。學院分為三年制專科(高中、中專、職高起點)、五年一貫制高職(初中起點)、五年制中專(小學起點的舞蹈、音樂小班)及成人大專(脫產和函授)和專升本(函授)等幾個辦學層次。03、04年學院與太原師范學院聯合招收了兩屆本科生,今年將繼續合作招收本科學生。學院主要面向本省招生並從周邊省份招收優秀學員,現有在校生二千六百多人。
山西藝術職業學院位於歷史文化名城太原市的中心地帶,主校區位於並州東街4號,濱河校區位於太原市濱河小區內,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學院建築面積近六萬平方米,設有音樂系、美術系、舞蹈系、影視表演系以及電視藝術系五大系二十多個專業。
學院擁有一支實力雄厚、年齡結構合理、專業門類齊全、愛崗敬業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236名,其中專職教師158名,專職教師中教授3名,副教授及高級講師43名,講師78名。我院對外交流合作十分活躍,聘請了包括余秋雨、張繼剛在內的三十多位國內知名的專家擔任我院的客座教授,並將山西省歌舞劇院、山西省話劇院作為我院的實習基地。
建校54年來,我院為全省乃至全國的文藝戰線、藝術教育領域培養了近萬名合格人才,涌現出了不少著名畫家;優秀的舞蹈、聲樂、器樂、影視表演演員;知名的編劇、導演、節目主持人;還有一大批傑出的文藝部門的領導者、管理人才。為了適應市場經濟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以及文化教育建設的要求,培養復合型藝術人才,山西藝術職業學院在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內部管理的同時,還和國家級重點藝術院校建立起合作夥伴關系,給品學兼優而且具有培養潛能和素質的優秀中專畢業生以及高職畢業生進一步學習和深造機會。
中國音樂學院山西太原函授站於2002年遷入我院並開始工作。
我院為省歌舞劇院、省話劇院、山西電影製片廠、省(市)電視台、省畫院、省音樂舞蹈研究所用人首選單位,並常年向全國各大文藝團體選送優秀畢業生。
2004年學院完成了大型原創舞劇《一把酸棗》,並在中國舞台表演藝術的最高殿堂——保利劇院首演獲得巨大成功。這部舞劇由總政歌舞團團長張繼剛(山西籍)歷經三年精心打造。我院的學生們用美的驚心動魄的肢體語言,演繹了一段「匯通天下」五百年的晉商盪氣回腸的愛情故事。張繼剛這部回報家鄉的力作,創下中國舞劇史上的「五個一」。首先,是一部由國家頂尖藝術大師真誠合作創作的舞劇。張繼剛這位中國當代著名導演,中國舞蹈界唯一的「世紀之星」,已獲得國內外大獎30餘次。作曲方鳴剛剛獲得第十一屆「文華獎」的兩個音樂設計單項獎。舞美設計龍華曾獲法蘭西總統獎,還有燈光師王國瑞,服裝設計宋立,主演邱輝、田芳一個個名字都與藝術的輝煌緊密相連;然後,這是第一部表現晉商愛情生活的舞劇;第一部完全由學院獨立承擔,在校師生製作、表演的舞劇;第一部擁有最大寫實舞美場景、最大演出陣容的舞劇;第一部既追求藝術精品又注重市場價值的舞劇。
舞劇的成功演出,標志著我院「國內知名,省內一流」的奮斗目標得以實現,同時也是我院產、學、研結合的輝煌成果。
B. 山西萬榮有什麼旅遊景點
李家大院 孤峰山 後土祠 東岳廟 西灘
C. 山西省大學的排名
最早聽聞山西最多的就是煤炭資源豐富,除此之外,山西也是古建築的歷史名城,「雁門關」「五台山」「平遙古城」「青龍古鎮」等等這些都是山西比較有名的地方。但是高校資源比較匱乏,僅有八十多所高校,僅有三十三所本科院校,在全國31個省份中排名20。近年來,隨著山西的經濟不斷推進,這里的高校也在進行深度改革,備受學生和家長關注。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山西的高校排名情況,山西的高校總體上不算優質,校與校之間實力差距懸殊。但是也有一些高校實力不錯,值得學生選擇。
山西高校高校排名出爐,太原理工大學奪冠
第一梯隊:太原理工大學
在國內高校綜合實力排名中,太原理工大學排名78,但是在山西省高校排名中屬於排頭兵的存在了,領先於省內其他的高校,是省內僅有的一所211大學。
學校前身是早期的國立山西大學堂西學專齋。新中國成立後,學校歷經了三個階段,從工學院、工業大學再到如今的太原理工大學,工科實力相當強,化學工程與技術是學校的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近年來,學校也在尋求最好的發展,力求與省外名校進行合作,從浙江大學引進知名學者鄭強教授後合作漸次深入,未來可期。
第二梯隊:山西大學、山西醫科大學
山西大學雖然屬於百強名校,但是在國內綜合實力排名中與太原理工大學相差了二十個名次,在本省排名中僅次於太原理工大學。學校前身是1902年的山西大學堂,是中國最早的大學之一。
不過,令人比較意外的是,學校沒有如願進入211工程,可能也是因為學科門類多,師生多,整體上理科沒有很大的優勢,因此沒有在全國高校中拿得出手靠前的東西,至今在招生錄取中以普通本科的身份對外進行一本招生。不過學校最近也與北京大學互動頻繁,尋求合作和發展。
雖然山西醫科大學榜上無名,但是辦學層次卻和山西大學一樣,屬於中國高水平大學。或許因為山西醫科大學屬於醫學類院校,理科實力本身就很強,與其他綜合性大學沒有可比性,因此,相關機構即使對學校沒有進行排名,但人們的潛意識里早已經將這所學校的水平與山西大學進行並列。
第三梯隊:山西財經大學、中北大學、山西農業大學
山西財經大學在這個梯隊中排名最高,進入了第三名,超越了中北大學,讓不少人覺得比較驚訝。學校以經濟學、管理學為優勢特色發展,推進更多的人才培養計劃,為我國培養更多的人才,財經類特色院校常常屬於熱度比較高的學校,因此能夠領先中北大學也有所理解。
其次是中北大學,學校前身是太行工業學校,是綜合性的教學研究型培養大學,國家二級保密單位,被譽為「人民兵工第一校」。也因此,學校對外比較神秘,盡管實力很強大,但是宣傳力度不強,常常被人忽視,其實,學校在工科院校里實力也很強,在武器製造方面排名全國前列,而且學校在一些省份屬於二本招生。中北大學近年來也頻繁與北大、清華相繼談妥合作項目。
山西農業大學在此次排名第五,學校始建於1907年,初名私立銘賢學堂,創始人為孔祥熙。學校作為省內唯一的一所本科農業院校,承擔起了山西的農業人才培養和輸出。學校曾一度培養出院士級別的人才,但是因為沒有趕上211工程的春風,在如今從重點大學跌落為二本院校,十分憋屈和惋惜。
第四梯隊:山西師范大學、太原科技大學
山西師范大學始建於1958年的晉南師專,後來成為升級成為本省的重點師范大學,因為地處歷史臨汾,所以學校的知名度省外比較低。但是學校作為一省師范,漢語言文學和生物學專業實力很強,十分適合中等生報考。
太原科技大學全身也是機械製造工業學校,如今升級為大學,工科根底深厚,是中國重大技術裝備領域重要的人才培養和科研基地,優勢專業有工程力學、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自動化專業等等。學校在本省屬於一本招生,省外屬於二本招生。
總結
雖然山西名校不多,但是各類學校齊全,而且學校在當地的歷史比較悠久,因此學校在本地人心中認可度很高,很多當地的老一輩人才大部分都畢業於這些學校。近年來,山西省也在不斷地對本省的高等教育加大投入,這些高校進入雙一流指日可待。
另外學生在填報志願的時候可以結合高考分數、地域、培養人才的能力、就業率等綜合因素進行考慮。
D. 山西有什麼音樂學院
山西大學有一個音樂學院。
山西大學音樂學院是山西省唯一一所培養音樂高級專門人才的學院。其前身為創建於1958年的山西藝術學院,1962年並入山西大學,始建山西大學藝術系音樂專業。1990年成立音樂系,1996年擴建為音樂學院。學院現有理論作曲系、鋼琴系、聲樂系、民樂系、管弦系、舞蹈系六個系和一個藝術研究所。設有音樂學、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音樂表演、舞蹈編導四個本科專業,擁有音樂學、藝術學、戲劇戲曲學、舞蹈學和藝術碩士五個碩士研究生學位點。本院現有教
授11人,副教授20人,講師37人,助教7人,並聘有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以及美國、英國、俄羅斯、加拿大、日本等國的20餘名專家作為兼職(客座)教授。現有在校學生千餘人,其中本科生700多人,研究生300多人。
近五年來,本院共有近百餘名師生在全國專業大賽中獲獎。學院合唱團曾獲得國際比賽金獎。學院愛樂交響樂團、民樂團、舞蹈團也在本省享有盛譽。學院近年來根據社會發展需要,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採用先進的學分制管理,形成了表演型、理論型、復合型等多種音樂藝術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成果斐然。
E. 山西藝術職業學院怎麼樣
簡介:山西藝術職業學院前身是始建於1951年的山西省藝術學校人民藝術家、著名版畫家力群為首任校長。1958年,升格為本科層次的山西藝術學院,此後幾經分合,幾度易名。1998年,與山西省電影學校合並成立山西省文化藝術學校。2000年,與山西職工文學院聯合改制為山西藝術職業學院,是全國第一所高職類藝術院校,這是山西藝術教育的里程碑,學院由此步入開拓創新、跨越發展的新階段。 學院校本部位於並州東街,佔地面積32.5畝,另有西華苑校區。目前在校生3000多人,在編教職工300多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於平、余秋雨、張繼鋼、廖昌永等在內的客座教授80餘名。學院設有8個黨政管理部門、16個教學系部、3個教輔機構、2個群眾團體,有2個附屬事業單位、2個文化公司。有本科、專科、中專三個辦學層次,開設5個本科專業、13個高職專業。有中央財政支持重點專業建設項目2個、實訓基地建設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3個。有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6門省級精品課程,15門院級精品課程。 學院教師承擔多項國家和地方重點科研項目,在國家級出版社出版論著10多部,省級出版社出版論著20餘部,在國家級報刊雜志發表論文近百篇,在省級刊物發表論文200多篇,編著出版《山西民間舞》等10多部藝術專業教材和舞蹈音像教材。學院堅持出人才,出作品,服務社會,成績突出,學院被文化部確定為「全國藝術教育改革試點單位」「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榮獲「山西省文化系統先進集體」「山西省職業教育先進集體」「山西省文化產業創新活動先進集體」、「精神文明標兵單位」等國家級和省級集體榮譽近百項,師生在各類教學、科研、藝術賽事中榮譽近500項。堅持艱苦奮斗、自力更生,辦學條件得到顯著改善。改制建院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省文化廳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全院師生員工堅定信念,艱苦奮斗,積極改善辦學條件,廣大教職工拿出自己的房產證作抵押籌措資金,學院主要靠自籌資金先後建起了辦公樓、音樂樓、美術樓、公寓樓、實習劇場等,改造校園環境,增加教學設備,建起文化牆,完善標識文化、櫥窗文化,校園藝術特色鮮明,育人環境優美,獲「平安校園」「綠色校園」稱號, 堅持發揮優勢、深化內涵,構築了結構合理層次完整的藝術教育體系。學院立足音樂、舞蹈、美術等傳統專業教育優勢,不斷拓展專業領域,注重內涵建設,做精做優專科教育,做強本科教育,逐年擴大本科招生規模。2011年成立的學院附屬中專,通過省教育廳「管理四星級學校」評估。學院已形成一個以專科教育為主體,以本科教育為龍頭,結構合理、層次完整的藝術教育體系。 堅持開拓創新、實踐優先,探索高職藝術人才培養模式,成為全國藝術教育領域的標桿和範例。學院是文化部確定的全國第一個藝術教育改革試點,堅持實踐優先,通過打造劇目探索育人模式。出品電視劇《小村風景》獲「飛天獎」三等獎,與太原電視台聯合拍攝電視劇《生死之戀》獲「飛天獎」中篇電視劇一等獎,填補了省內空白。與央視、太鋼集團聯合拍攝電影《李雙良》入圍電影「華表獎」,被評為改革開放30年國內10部優秀影片。承辦大型交響音樂會《礦工大合唱》走進北京音樂廳。打造舞劇《一把酸棗》和《粉墨春秋》獲得巨大成功。通過打造劇目、演學結合,錘煉了隊伍,培養了人才,探索出一條「課堂教學—藝術創作—舞台實踐—市場檢驗」高職藝術人才培養模式,2007年獲第二屆文化部「創新獎」。2012年7月30日文化部文化科技司於平司長撰文《實踐優先的藝術職業教育--從兩部舞劇看一所高職的育才追求》專版登載在《中國文化報》,充分肯定學院在全國藝術職業教育領域走出了新路,樹立了楷模。幾年來,山西省教育廳對學院先後進行了兩次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均取得優秀,成為藝術人才培養的理想搖籃。 堅持敢為人先、打造劇目,為山西文化建設和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出突出貢獻。學院搶抓山西文化強省建設機遇,立足藝術教育資源優勢和山西深厚傳統文化積淀, 成功打造舞劇《一把酸棗》榮獲2005-2006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中宣部「五個一工程」、文化部「文華劇目獎」和「優秀出口文化產品和服務項目一等獎」等多項國內大獎,先後赴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巴林等國進行文化交流,是第一部登上美國國家文化中心——肯尼迪藝術中心的民族舞劇,目前演出千餘場。打造舞劇《粉墨春秋》榮獲2011-2012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重點資助劇目、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第十四屆中國舞台藝術政府最高獎—文華大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文華大獎」等,先後新加坡、法國、哈薩克、俄羅斯等國進行文化交流,2012年赴澳大利亞參加中澳建交40周年中國文化年閉幕式演出,是中國第一部走進悉尼歌劇院的舞台劇,其精彩舞段亮相北京「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參加了中泰建交40周年及泰國「歡樂春節」和香港「歡樂春節」演出,目前演出近二百場。兩部舞劇作為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走進世界頂級演出場地,在國內外具有非凡的影響力和文化感召力,已經成為山西文化、中華文化的靚麗名片,學院成為山西文化走出去的領頭雁,多次被中央電視台宣傳報道。 堅持彰顯品牌、服務社會,學院社會形象和影響力達到新高點。學院參與了建國60周年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10餘項(次)國家重大活動演出和對外文化交流等任務。承擔了山西經濟貿易洽談會、平遙國際攝影節、華夏文明看山西等山西省重大活動演出和主持、禮儀服務等近40項(次)。多次參加央視春晚演出、承擔山西衛視大型晚會的策劃、演出和舞美製作。學院在「桃李杯」全國舞蹈大賽中多次摘取重要獎項,被譽為「開在八大院校外的奇葩」。學院已發展為一所省內一流、國內知名的藝術院校。李力院長被評為「2006中國教育年度新聞人物」,2012年被文化部推薦當選中國藝術職業教育學會會長,是第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堅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學院成為培養優秀藝術人才的豐沃土壤和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基地。64年的發展歷程中,學院紮根三晉沃土,主動融入山西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場,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藝術人才、創建全國一流藝術院校為目標,構築了獨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成為藝術人才的理想搖籃。著名詞作者張枚同,畫家亢佐田,作家王東滿,書法家陳巨鎖、田樹萇,電影導演寧浩,電視戲劇導演牛建榮,舞蹈家武巍峰,奧運會場標設計者王捷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改制建院以來,畢業生平均就業率超過85%。我院華晉舞劇團是國內一流演出團隊,星光劇院是省城文化藝術交流的主要場所,學院青年交響樂團、青年合唱團的「高雅藝術進校園」演出、舞蹈系的精品小班教學、影視傳媒分院的主持禮儀服務等都享有盛譽。優秀的劇目、優秀的團隊、優秀的場所,學院成為優秀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基地。 堅持搶抓機遇、攻堅克難,積淀了「探索、創新、開拓」的學院精神。改制建院以來,從默默無聞到碩果累累美譽全國,學院始終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善於抓住機遇,敢於大膽創新,勇於實踐拓展,基本建設、教學評估、劇目創排、60周年校慶、文明創建、對外交流等,每一個新突破都體現了勇於擔當追求卓越的精神風貌,每一步新跨越都凸顯了頑強拼搏樂於奉獻的團隊力量,學院不僅出人才、出作品,還出思想、出精神,形成了與時俱進的辦學理念,堅定了追求卓越、超越夢想的發展信念,走出了一條跨越式發展的新路子。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黨校校長劉雲山(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在觀看舞劇《一把酸棗》後指出:「《一把酸棗》體現了一種探索精神、創新精神、開拓精神」。這種精神始終貫穿於教育教學改革中,突出體現在服務社會的文化自覺和擔當中,是學院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和寶貴財富。 學院將繼續立足山西,服務社會,打造一流的藝術作品,創辦一流的藝術教育,為山西轉型跨越發展做出新貢獻。
F. 山西大學在校生有多少人
大概17000~19000人
山西大學(Shanxi University),位於山西省會太原市,是山西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同建設的綜合研究型大學,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國家「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是中西部「一省一校」國家重點建設大學之一。
學校前身為創建於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的山西大學堂,其悠遠的文脈可以上溯至明代三立書院及清代晉陽書院和令德書院。民國元年(1912年)初改名為山西大學校。 民國七年(1918年)確定為國立山西大學。 1931年改名為山西大學。1953年經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更名為山西師范學院。
1959年恢復山西大學校名,是中國最早在聯合國注冊的高校之一。2014年,太原電力高等專科學校並入山西大學。截至2018年5月,學校擁有塢城校區、大東關校區、東山校區(在建)三個校區,總佔地面積2985畝。設有93個本科專業以及10個本科雙學位招生專業,涵蓋文、史、哲、理、工、農、經、管、法、教、藝、醫等12大學科門類。
G. 介休市第一中學的「事故門」
2008年8月18日21時30分,山西省孝義市境內發生一起客車與運煤大貨車相撞事故。介休一中的29名教師乘座的中巴車,在孝義市迎賓南路與孝武路交界處發生車禍,造成11名教師和1名司機遇難,多名老師重傷或輕傷。此事介休一中全體師生和校友心中永遠的痛。事故發生後,在省政府事故搶救處理協調領導組的統一指揮下,我省相關部門正在全力搶救傷員,妥善處理善後工作。
8月20日上午11點30分,副省長牛仁亮在孝義市再次主持召開專門會議,專題研究傷員救治和善後處理工作。省公安廳、教育廳、衛生廳、安監局、中國人保山西分公司和呂梁、晉中兩市負責同志參見會議。牛仁亮要求,要協調省市醫療部門,對每個傷員都要制定詳細的治療方案,盡一切可能減少傷亡,減少傷殘。據悉,昨天,省衛生廳根據省領導指示,已抽調省人民醫院、山大二院四位專家趕到孝義市人民醫院。今天,又抽調了第二批專家,及時趕赴孝義,指導參與傷員的救治工作。截至今天下午,孝義市人民醫院救治的20名傷員中,除兩名重危病人處於特殊監護外,其餘18人病情平穩。這次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共造成12人死亡。牛仁亮副省長和省教育廳、晉中市、介休市的領導到介休一中部分遇難教師家中進行了探望,轉達了各級領導對遇難者家屬的慰問。
根據現場辦公會的安排,呂梁市、孝義市正在全力實施傷員救治。晉中市、介休市有關方面正在妥善處理遇難者善後事宜。有關事故責任正在調查中。(來源:黃河新聞網;記者 趙霄揚)
事故回放:
18日21時30分,孝義市境內發生一起客車與運煤大貨車相撞事故。事故導致客車30名司乘人員中的8人在事故現場及送往醫院途中死亡,4人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據介紹,被撞客車上受傷的18人及大貨車司機和助手共20人目前正在孝義市人民醫院進行救治,其中重症7人。
事故發生後,省委書記張寶順、省長孟學農先後作出批示,要求千方百計搶救受傷人員,妥善處理善後事宜,依法嚴肅處理。
副省長牛仁亮率省直有關部門及時趕赴現場,組織指揮搶救受傷人員,指導勘查事故現場,並成立了省政府孝石線「8·18」特大交通事故搶救處理協調領導組,積極有效地開展傷員救治、事故調查及善後處理工作。
H. 流感嚴重,山西師范大學的門衛對外校生查不查學生證我要考山西師大的研究生,想去校內進行兩個月復習
為了確保在校師生的安全,應對在校師生和外來人員一定要嚴格檢查證件,並詢問外來人員是否來自疫區,如果是的話要嚴格檢查身體!
I. 山西萬榮門樓上的字笑話什麼柿子甲天下
山西萬榮有很多很多的笑話,萬榮笑話裡面是紙甲天下,那就是他當地的話描述的。
J. 請問,山西藝術職業學院咋樣
山西藝術職業學院前身是始建於1951年的山西省藝術學校人民藝術家、著名版畫家力群為首任校長。1958年,升格為本科層次的山西藝術學院,此後幾經分合,幾度易名。1998年,與山西省電影學校合並成立山西省文化藝術學校。2000年,與山西職工文學院聯合改制為山西藝術職業學院,是全國第一所高職類藝術院校,這是山西藝術教育的里程碑,學院由此步入開拓創新、跨越發展的新階段。
學院校本部位於並州東街,佔地面積32.5畝,另有西華苑校區。目前在校生3000多人,在編教職工300多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於平、余秋雨、張繼鋼、廖昌永等在內的客座教授80餘名。學院設有8個黨政管理部門、16個教學系部、3個教輔機構、2個群眾團體,有2個附屬事業單位、2個文化公司。有本科、專科、中專三個辦學層次,開設5個本科專業、13個高職專業。有中央財政支持重點專業建設項目2個、實訓基地建設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3個。有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6門省級精品課程,15門院級精品課程。
學院教師承擔多項國家和地方重點科研項目,在國家級出版社出版論著10多部,省級出版社出版論著20餘部,在國家級報刊雜志發表論文近百篇,在省級刊物發表論文200多篇,編著出版《山西民間舞》等10多部藝術專業教材和舞蹈音像教材。學院堅持出人才,出作品,服務社會,成績突出,學院被文化部確定為「全國藝術教育改革試點單位」「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榮獲「山西省文化系統先進集體」「山西省職業教育先進集體」「山西省文化產業創新活動先進集體」、「精神文明標兵單位」等國家級和省級集體榮譽近百項,師生在各類教學、科研、藝術賽事中榮譽近500項。堅持艱苦奮斗、自力更生,辦學條件得到顯著改善。改制建院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省文化廳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全院師生員工堅定信念,艱苦奮斗,積極改善辦學條件,廣大教職工拿出自己的房產證作抵押籌措資金,學院主要靠自籌資金先後建起了辦公樓、音樂樓、美術樓、公寓樓、實習劇場等,改造校園環境,增加教學設備,建起文化牆,完善標識文化、櫥窗文化,校園藝術特色鮮明,育人環境優美,獲「平安校園」「綠色校園」稱號,
堅持發揮優勢、深化內涵,構築了結構合理層次完整的藝術教育體系。學院立足音樂、舞蹈、美術等傳統專業教育優勢,不斷拓展專業領域,注重內涵建設,做精做優專科教育,做強本科教育,逐年擴大本科招生規模。2011年成立的學院附屬中專,通過省教育廳「管理四星級學校」評估。學院已形成一個以專科教育為主體,以本科教育為龍頭,結構合理、層次完整的藝術教育體系。
堅持開拓創新、實踐優先,探索高職藝術人才培養模式,成為全國藝術教育領域的標桿和範例。學院是文化部確定的全國第一個藝術教育改革試點,堅持實踐優先,通過打造劇目探索育人模式。出品電視劇《小村風景》獲「飛天獎」三等獎,與太原電視台聯合拍攝電視劇《生死之戀》獲「飛天獎」中篇電視劇一等獎,填補了省內空白。與央視、太鋼集團聯合拍攝電影《李雙良》入圍電影「華表獎」,被評為改革開放30年國內10部優秀影片。承辦大型交響音樂會《礦工大合唱》走進北京音樂廳。打造舞劇《一把酸棗》和《粉墨春秋》獲得巨大成功。通過打造劇目、演學結合,錘煉了隊伍,培養了人才,探索出一條「課堂教學—藝術創作—舞台實踐—市場檢驗」高職藝術人才培養模式,2007年獲第二屆文化部「創新獎」。2012年7月30日文化部文化科技司於平司長撰文《實踐優先的藝術職業教育--從兩部舞劇看一所高職的育才追求》專版登載在《中國文化報》,充分肯定學院在全國藝術職業教育領域走出了新路,樹立了楷模。幾年來,山西省教育廳對學院先後進行了兩次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均取得優秀,成為藝術人才培養的理想搖籃。
堅持敢為人先、打造劇目,為山西文化建設和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出突出貢獻。學院搶抓山西文化強省建設機遇,立足藝術教育資源優勢和山西深厚傳統文化積淀, 成功打造舞劇《一把酸棗》榮獲2005-2006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中宣部「五個一工程」、文化部「文華劇目獎」和「優秀出口文化產品和服務項目一等獎」等多項國內大獎,先後赴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巴林等國進行文化交流,是第一部登上美國國家文化中心——肯尼迪藝術中心的民族舞劇,目前演出千餘場。打造舞劇《粉墨春秋》榮獲2011-2012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重點資助劇目、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第十四屆中國舞台藝術政府最高獎—文華大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文華大獎」等,先後新加坡、法國、哈薩克、俄羅斯等國進行文化交流,2012年赴澳大利亞參加中澳建交40周年中國文化年閉幕式演出,是中國第一部走進悉尼歌劇院的舞台劇,其精彩舞段亮相北京「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參加了中泰建交40周年及泰國「歡樂春節」和香港「歡樂春節」演出,目前演出近二百場。兩部舞劇作為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走進世界頂級演出場地,在國內外具有非凡的影響力和文化感召力,已經成為山西文化、中華文化的靚麗名片,學院成為山西文化走出去的領頭雁,多次被中央電視台宣傳報道。
堅持彰顯品牌、服務社會,學院社會形象和影響力達到新高點。學院參與了建國60周年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10餘項(次)國家重大活動演出和對外文化交流等任務。承擔了山西經濟貿易洽談會、平遙國際攝影節、華夏文明看山西等山西省重大活動演出和主持、禮儀服務等近40項(次)。多次參加央視春晚演出、承擔山西衛視大型晚會的策劃、演出和舞美製作。學院在「桃李杯」全國舞蹈大賽中多次摘取重要獎項,被譽為「開在八大院校外的奇葩」。學院已發展為一所省內一流、國內知名的藝術院校。李力院長被評為「2006中國教育年度新聞人物」,2012年被文化部推薦當選中國藝術職業教育學會會長,是第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堅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學院成為培養優秀藝術人才的豐沃土壤和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基地。64年的發展歷程中,學院紮根三晉沃土,主動融入山西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場,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藝術人才、創建全國一流藝術院校為目標,構築了獨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成為藝術人才的理想搖籃。著名詞作者張枚同,畫家亢佐田,作家王東滿,書法家陳巨鎖、田樹萇,電影導演寧浩,電視戲劇導演牛建榮,舞蹈家武巍峰,奧運會場標設計者王捷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改制建院以來,畢業生平均就業率超過85%。我院華晉舞劇團是國內一流演出團隊,星光劇院是省城文化藝術交流的主要場所,學院青年交響樂團、青年合唱團的「高雅藝術進校園」演出、舞蹈系的精品小班教學、影視傳媒分院的主持禮儀服務等都享有盛譽。優秀的劇目、優秀的團隊、優秀的場所,學院成為優秀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基地。
堅持搶抓機遇、攻堅克難,積淀了「探索、創新、開拓」的學院精神。改制建院以來,從默默無聞到碩果累累美譽全國,學院始終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善於抓住機遇,敢於大膽創新,勇於實踐拓展,基本建設、教學評估、劇目創排、60周年校慶、文明創建、對外交流等,每一個新突破都體現了勇於擔當追求卓越的精神風貌,每一步新跨越都凸顯了頑強拼搏樂於奉獻的團隊力量,學院不僅出人才、出作品,還出思想、出精神,形成了與時俱進的辦學理念,堅定了追求卓越、超越夢想的發展信念,走出了一條跨越式發展的新路子。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黨校校長劉雲山(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在觀看舞劇《一把酸棗》後指出:「《一把酸棗》體現了一種探索精神、創新精神、開拓精神」。這種精神始終貫穿於教育教學改革中,突出體現在服務社會的文化自覺和擔當中,是學院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和寶貴財富。
學院將繼續立足山西,服務社會,打造一流的藝術作品,創辦一流的藝術教育,為山西轉型跨越發展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