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2014暑期勞工研究

2014暑期勞工研究

發布時間: 2021-01-01 22:05:39

A. 研究勞動力市場及其發展前景的意義和目的.

意義在於:所有的商業活動尤其是工業生產活動,依賴於大量的勞動力,勞動力市場回的變動,會直接或間接的影答響這兩大社會活動.其對社會生活各方面也產生極深遠的影響.
目的,極時了解其發展,發生,變化的規律,以便及時調整相應社會關系,從而達到積極的影響.

B. 請教,勞動經濟學講什麼的,非常謝謝

勞動經濟學是研究勞動關系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勞動經濟學作為經濟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和政治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部門經濟學及其他專業經濟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和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倫理學、政治學等學科也有一定的聯系。

定義簡介

是研究勞動這一生產要素投入的經濟效益以及與此有關的社會經濟問題的經濟學科。其核心是如何以最少的活勞動投入費用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包括微觀經濟效益和宏觀經濟效益。[1]

形成發展

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和發展,勞資僱傭關系擴展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與此相聯系,勞工問題(包括工資、失業、勞動時間、勞動條件、工傷事故與職業病婦女與童工勞動、勞資談判、罷工等)日益突出,勞工運動不斷發展。這是勞動經濟學賴以產生的社會背景。

19世紀中葉,勞工政策一詞開始在經濟學著作中出現。此後,許多資本主義國家都把勞工政策作為社會經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力圖通過一定的勞工政策來緩和勞資矛盾,以保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穩定。勞工政策通常包括:工資標准及最低工資的制度,勞動時間的規定,社會保險和社會救濟,社會就業的指導,職業技術教育,勞動條件的監督,勞資糾紛的調解,工廠法、工會法、罷工法、勞資關系法,等等。

19世紀的一些空想社會主義者,對於資本主義的剝削制度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對建立合理的社會制度提出各種設想,並進行改善勞工處境的實驗。科學社會主義的創始人馬克思、恩格斯在《資本論》、《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等著作中,對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勞工問題作了深刻的剖析,並對社會主義社會的勞動關系作出科學的預言。

20世紀初,一些專門研究勞動和勞工問題的經濟學著作相繼問世。美國管理學家F.W.泰羅(1856~1915)在工廠組織中進行勞動定額和以勞動定額為基礎的有差別計件工資制的實驗,並發表了《科學管理原理》(1911)等著作,對微觀勞動管理具有重大意義。1925年出版的美國S.布盧姆的《勞動經濟學》,包括就業、工資、勞資關系、勞工運動、勞動立法等主要內容。1929~1933年世界性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致使勞工問題極端尖銳化。此後,西方勞動經濟學有了較大發展。英國經濟學家J.M.凱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論和「非自願失業」概念的提出,對西方勞動經濟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此外,西方現代管理方法的研究,例如行為科學、工效學等學科的發展,也不斷豐富著勞動經濟管理的內容。

蘇聯的勞動經濟學的形成晚於西方的勞動經濟學。它是一門研究社會勞動組織和勞動政策的學科。如今,蘇聯的勞動經濟學著重研究與勞動技術組織相聯系的勞動的社會組織,其內容主要包括勞動生產率、勞動力再生產、勞動計劃、勞動組織、勞動定額、勞動報酬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勞動經濟學在中國已得到了初步傳播。1928年,日本北澤新次郎的《勞動經濟論》譯本在中國出版。1929年出版的陳達(1892~1975)的《中國勞工問題》一書,論述了中國勞工問題的歷史、現狀和解決途徑。1931年,朱通九的《勞動經濟》一書出版。朱通九認為,勞動經濟學是研究勞動者的經濟行為的科學。20世紀20年代以來,中國還出版了一批有關勞工問題的社會學著作與法學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充實了勞動經濟學的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蘇聯的勞動經濟學傳入中國。50年代初期至60年代中期,勞動經濟學在中國獲得了明顯的發展,有的高等院校建立了勞動經濟專業,政府有關部門和中華全國總工會建立了研究勞動經濟問題的機構。80年代以來,勞動經濟學在中國進一步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C. 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勞工管理研究階段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效益獎金與工作效率的管理

D. 研究養老金對勞動力供給的模型有哪些

當工資率下降時,如果替代效應大於收入效應,勞動供給量將會減少,工作時間會減少。

E. 現在的中國研究生教育為什麼變成了免費勞動力

讀研就是一個把抄理論運用襲到實際並且附帶驗證的這樣一個過程,由於沒有足夠的經驗很多公司都不提供類似崗位,所以很多研導就外面接私活讓學生來干,一是有免費的勞動力,而是可以完成自己的科研項目,三是自己學生可以在過程中學到做事的方法。

F. 什麼是 勞動的邊際產品遞減規律它對研究勞動力需求有何意義

我只是幫你查了下 網路上有原題的 呵呵 希望對你有用有一個很重要的事實是,我國的失業率統計的主要是城鎮失業人口占城鎮勞動人口的比率,而農業人口並沒有被統計在內。這樣一來,我國的失業率數據看似不高,但若將全國的隱性失業人口(農村剩餘勞力)也都統計在內的話,我國的失業率將是世界最高的國家之一。所以,合理安置農村「隱形失業人口」 是保證我國經高速發展的當務之急。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在農村勞力中可以這樣解釋:在耕地面積一定的條件下,要獲得最大的作物產出效益,就必須考慮合理安排「人力」這一要素的投入量。耕地面積一定的情況下,人力投入過少,則土地資源不能充分利用;而當人力過多的時候,則造成人力資源的閑置和浪費, 人力過多的時候甚至可使土地產出尚不足以供養他們本身。當人力投入量適中,既能充分利用土地,又不造成人員閑置的時候,即是最合理的人力投入量。假設有兩畝地,由一個人耕種的話,可產出作物500公斤;由兩個人耕種的話,可產出1000公斤;由三個人耕種的話則只能產出1200公斤,這時我們可以認為,邊際人力成本投入是兩個人的成本。僅一人耕種,邊際成本小於邊際產出,此時人員不足;正好兩人的時候,邊際人力成本等於邊際產出,此時總效益最大。 超過兩個人的時候,邊際產量便會開始減少,邊際效益隨著人力的增加而減少,直至總效益被人力成本所抵消,總效益的增量將會為負。將也許有人會問,500*3=1500,三個人的產出為什麼不是1500公斤呢?這是因為,耕地的面積是一定的,人力投入必須與耕地面積相適應。而我國農村當前的狀況是「人多地少」。這意味著每個務農人員的效率相對低下,人力搭配極不合理,所以必須要積極鼓勵農業人員發展第二、三產業、減少剩餘勞動力人口,實現社會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

G. 在研究勞動力市場均衡時,完整的勞動供給曲線的形狀是( )

選C。經濟學中形象地稱該曲線為「肘彎」,曲線先向右上方傾斜,說明工資的替代效應大於收入效應,而後向後彎曲,表明此時的收入效應大於替代效應。

H. 台灣正大勞工研究所主要研究的問題是什麼問題

查了一抄下,供參考~
課程理念規劃:
勞動相關事務與勞資關系等研究學門是整合學科,課程規劃上加強課程內容之多元性,
使學生接受全方位完整人文社會科學教育,具有完整知識的勞動事務處理專業人才.
1.開設之各課程原則為考量學門專業性,本所發展方向以及勞動環境現勢等,並因應
社會現況及國際發展,彈性規劃開設相關課程.
2.課程則配合教學目標,教師專長,市場需求等,包括勞資關系,人力資源與社會安全等
三項專業課程領域及其他基礎及輔助課程等四部分.
必修科目:勞動法學專題研究:勞動市場,勞動法令,勞資關系,人力資源,社會安全.
核心能力:
1.具備勞動相關之專業知能-培養學生具備勞資關系,人力資源與社會安全專業能力.
2.具備跨領域整合勞動相關議題之能力.
3.具備了解海內外產業環境發展與實務應用之就業知能.訓練學生了解自我發展方向.
輔導學生完成為期至少一個月實務實習訓練,提升就業對就業環境的認識.
4.具備自主學習,研究及團隊合作之能力.

I. 國際勞工組織研究成果認為,工資水平低於社會平均工資多少的人員,屬於低工資人

如果工資水平低於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那麼這類人員是屬於超低收入人員,至於低工資人員一般情況下是屬於工資在低層的人員,但是這個工資是不低於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的。

J. 研究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的意義

1、勞動合同法的頒布增加了勞動用工成本

一是,不簽勞動合同要回支付雙倍工資;二答是依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都要支付經濟補償金;三是違法解除勞動合同還要支付賠償金等等。

2、國家法定的社會保險不斷建立和完善,繳費比例的不斷提高以及對用人單位的強制性增加了企業必須支出的成本。

3、國家對加班工資的強制執行,加大了監督檢查的力度,使企業不得不支付更多的成本。

熱點內容
小學教師資格證模擬題 發布:2025-09-12 03:43:50 瀏覽:549
一年級下冊數學視頻 發布:2025-09-12 02:34:51 瀏覽:717
女教師監禁mdyd 發布:2025-09-12 00:28:58 瀏覽:995
生物的技術閱讀 發布:2025-09-11 21:59:25 瀏覽:472
內派教師 發布:2025-09-11 19:02:33 瀏覽:884
柚木老師 發布:2025-09-11 18:36:33 瀏覽:488
愛因斯坦教育 發布:2025-09-11 15:40:39 瀏覽:582
李建老師 發布:2025-09-11 14:09:05 瀏覽:237
學生和老師的關系 發布:2025-09-11 09:35:01 瀏覽:124
師德師風政治學習心得 發布:2025-09-11 09:06:43 瀏覽: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