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全國師生比

全國師生比

發布時間: 2021-01-02 09:42:14

『壹』 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是什麼意思

(一)辦學條件均衡。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硬體設施設備均達到省定標准,生均教學設備值大致相當,均能共享數字化優質教育資源,農村中小學全部建成塑膠田徑場。學校布局合理,保證學校改造、擴建、新建用地。學校規模適度,實行標准班額辦學;學校辦學環境安全穩定,校舍抗震標准達標。
(二)師資隊伍均衡。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師生比均達到省定標准;教師學科結構合理,滿足課程教學需要;專任教師高一層次學歷比例、中高級職稱教師及骨幹教師比例在校際之間大致相當。校長、教師輪崗交流制度健全。建立促進教師主動發展的機制,教師工資全額納入財政保障范圍,教師培訓經費支出不低於教師工資總額的1.5%,學校年度公用經費總額中用於教師培訓的部分不低於5%。
(三)教育質量均衡。深化課程改革,規范辦學行為,實施素質教育,義務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基本建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學生學業合格率均達95%以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合格率達90%以上。
(四)管理水平均衡。堅持依法治校,規范管理,建立科學合理的學校評估考核體系。建立現代學校制度,校園文化建設不斷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均有自己明顯的特色。學校與社區、社會、家庭之間的聯系密切,學生、家長、社會對學校的滿意度達到85%以上。

『貳』 國家規定的師生比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央編辦、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制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准意見的通知:

1、城市小學的師生比是1∶19

2、縣城小學的師生比是1∶21

3、農村小學的師生比是1∶23

中小學教師編制的核定,是根據2014年中編辦、教育部、財政部聯合頒發的《關於統一城鄉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的通知》(中央編辦發〔2014〕72號)設置的方法和標准,由同級機構編制部門,會同教育主管部門統一核定的。

為了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機構編制部門要求,教師編制應根據學生數的變化,定期進行核定,以適應基礎教育發展需要。

中小學教育專項編制的核定,是根據各學校的實際在冊學生數,按照高中教職工與學生比為1∶12.5、初中為1∶13.5、小學為1∶19的比例,進行核定。或者根據學校三年內的學生平均數核定。

對一些規模較小的鄉村小學、教學點,可以按照師生比與班師比相結合的方式,核定中小學教師編制,或者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核定。

為了保證充足的一線課堂教學力量,在核定教師編制時,應充分考慮核定一定比例的教輔人員和工勤崗位編制,寄宿制學校應多核定1名宿管員編制。根據學校病、孕等特殊情況,從實際出發,考慮多核輔助編制。

(2)全國師生比擴展閱讀:

國家按照規定的師生比, 下達學校教師編制。測算學校師資需求量的數量指標,也是反映學校人力資源利用效率的指標。不同國家和同一國家的不同時期,由於經濟、教育發展狀況和體制不同,對師生比的要求也不同;

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手段不同,師生比亦不同。一般情況下,同一時間里辦學條件基本相同的同級同類學校中,平均每個教師負擔的學生多,則教師工作量大, 人力資源及財力資源的利用率高;

反之,每個教師負擔的學生少,說明教師的工作量小,人力資源及財力資源的利用率低。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關於統一城鄉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的通知

『叄』 選擇國際學校中國學藉可以保留嗎

選擇國際抄學校中國學藉可以保留。

選擇國際學校要看師資。包括師生比,老師數量,中外教比例,老師平均學歷及分布,老師的平均教齡,老師平均在校任職時長,老師的流失率,老師的待遇水平,老師任職資質如IB/AP認證和外教在所在國的資格證等。有些學校網站官微會有老師的信息,開放日上多數學校也會介紹師資的情況,還可以直接向學校咨詢了解。

楓華教師團隊是由加拿大BC省教育部選派的具有注冊教師資格證書的專業教師和從全國各地嚴格選聘,各學科具有突出成就的中青年教師共同組建而成。中加教師團隊通過課題研究、演示、調查報告等靈活的作業形式提高了學生實際應用知識的能力,也保證了學生的應考能力。

『肆』 中國大學研究生教育目前的現狀拜託各位大神

中國當前研究生教育的三大怪現狀 只為考研 本科院校成「考研基地」 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應強向記者講了這樣一件事。有一位報考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的本科畢業生,筆試成績合格,但在面試的時候,老師了解到該生原在學校的本科教學,基本是圍繞研究生考試內容展開的,學生一進大學就把考研定為目標。所以這個學生雖然過了分數線,但實際上他所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並不完整和系統,即使錄取了,他在研究生階段的學習也會遇到許多困難。這幾年,學校經常遭遇對這種學生錄與不錄的尷尬。 據張應強介紹,他們在進行《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4年~2020年發展規劃戰略研究》這一課題時,在全國20多所高校進行了調研,結果發現設在中等城市的一些地方高校,都把研究生的報考率、錄取率作為辦學水平的標志,在政策上引導和鼓勵學生考研。有的學校甚至將本科的4年課程壓縮為3年,專門留出1年時間指導學生復習考研,把本科教學的完整性、連續性打斷,本科成了考研的准備階段。 一位來自山東的學生告訴記者,山東某地級市的師范學院被人們稱為「考研培訓基地」,該校本科的課程設置基本與考研科目相對應,凡研究生考試沒有的科目一律不開或少開,而該校每年研究生的報考率、考取率也確實非常高。 張應強說,本科階段培養出的本應該是人才「成品」,但在考研熱潮的沖擊之下,某些高校的教育功能逐步轉變。大學過分注重考研,這既是高等教育資源的浪費,又不利於高層次人才的選拔與培養。 考綱明晰研究生考試就像「科舉」 現在各高校為考研學生提供的服務可謂周到。記者上網瀏覽了全國一些重點大學研究生院的招生信息,結果發現幾乎所有學校都提供了各考試科目的考試大綱。在考試大綱中詳細列出考試范圍、考查要點、參考書目、試卷結構形式、考試樣本、模擬考題。 記者登陸華中科技大學的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看到2005年傳播學專業考試大綱。專業課為傳播理論與研究方法、新聞業務兩門,所列全部參考書目僅6本。在傳播理論與研究方法這門課長達5頁的考綱中,一一列出考試重點、范圍和兩本參考書。由於兩本參考書內容大致相同,只有部分敘述不盡一致,學校「為了方便考生復習」,還特別註明哪些考試內容在哪本書中。 一位博士生看到這個考綱後覺得不可思議。他說:「如此服務周到的考試指南,只差沒有將考題告訴學生了。可是,一個連考綱中規定的考試內容都不知道到哪本書中去找的考生,就算考上了研究生也不會有多大的發展前途。研究生考試變成這樣已很不正常了。」不幸的是,記者登陸多個大學的研究生招生網,發現許多研究生專業都有同樣的考試指南。 武漢大學人文實驗班大四學生翟明煜說,現在考研容易多了,跟過去的科舉沒什麼兩樣,過去考試范圍不出「四書」、「五經」,現在甚至還不需要讀那麼多書,因為所有專業都指明了參考書目和考試范圍,本科沒有學某個專業的學生花幾個月准備也一樣可以考上。他本人今年報考了憲法學的研究生,就是只花了4個月時間猛看幾本參考書,最後順利上線的。 記者在武漢大學隨機采訪了8位參加2005年研究生考試的應屆畢業生,其中有4人是跨專業報考而且都上線了,講到跨專業考研成功的秘訣,他們都認為,只要按照考綱認真復習,原來沒有學過也沒關系。 教育專家說,研究生教育培養的是高素質的專業人才,考生應該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和良好的知識積累。現在的研究生考試使考生逐漸成為短時間加工出來的「速成品」,很難達到選拔優秀人才的目的。 生多師少 研究生成高級「打工仔」 研究生教育本應注重個性化培養,但由於擴招效應,現在導師指導的研究生太多,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對學生在專業上進行個性化設計和培養。 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大學中,單純從導師所帶研究生的人均數上看,研究生人數並不多。比如武漢大學有在校碩士、博士研究生1.7萬人,指導教師有1700人,人均帶研究生10人,按3年計算,每一屆只不過3到4人而已。可記者進一步了解發現,平均數並不能真正反映實際的師生比。不少高校規定,在臨近退休年齡的兩至三年內不能招研究生,所以許多有指導教師資格的人並沒有招收研究生。另外,剛晉升為教授或副教授並獲准帶研究生的教師招生也比較少。這樣,名義上導師很多,實際上作為主力帶研究生的導師只是其中一部分,一個教師帶幾十個研究生成為高校的普遍現象。如武漢某大學新聞專業一名導師,一屆就招收碩士研究生達20多人,目前他一共帶有博士、碩士研究生40多人。還有一位導師一屆招研究生19人,共帶研究生50餘人。 碩士研究生普遍反映,很少能見到導師。理工科的研究生基本上是高級「打工仔」,幫老師做課題,做完就畢業了;文科的研究生則基本上是「放羊」,導師很少管。一位研究生告訴記者,他的導師非常忙,學生基本上看不到他,與他交流要靠書信。記者與一些研究生座談時,他們也反映,以前導師都把研究生當人才,全心全意指導其搞科研;現在反過來了,研究生就是為導師服務的,有不少導師的文章由研究生寫,科研項目由研究生做。至於研究生是否學到了什麼東西,是否有所提高,導師並不關心。 因為學生多,一些比較負責的導師就對研究生採取集中上課的方式,結果與本科階段教學沒有什麼區別。武漢大學數學系一位研究生告訴記者,由於應試風的影響,本科院校許多基礎課都沒有開,他們系有些研究生很多內容沒有學過,雖然考研時分數很高,可研究生上課時很多內容都聽不懂,導師沒有辦法只好補講他們沒學過的東西。而對於來自基礎較好的院校的學生來說,這樣的研究生課上得毫無意義,水平得不到提高。 隨著研究生人數的增加,教學資源明顯不足,解決辦法之一就是縮短學制。湖北地區已有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兩所高校從2004年開始,將碩士研究生由三年改為兩年。記者與兩校04級的研究生座談,他們認為,縮短學制降低了學習成本和培養成本,從經濟上看對個人和學校都有利,但同時也降低了培養質量。他們說,兩年的確學不到什麼東西,因為第一年要上外語和政治課,專業課開得很少,第二年就要忙著找工作了,根本沒有時間和心思學習,研究生質量自然難以得到保障。現在學生們將兩年制研究生戲稱為「大五、大六」生,而不叫研究生。 為此,人們在呼籲:研究生教育質量「縮水」問題該引起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了。

『伍』 中國大學排名榜都是怎麼排的

是民間機構的民間行為,教育部從未組織過大學排行榜的活動。所以,中國大學排名榜沒依據。

人民網: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明確表示,大學排行榜是一些民間機構的民間行為,教育部從未組織過大學排行榜的活動,也不支持搞大學排行榜,不贊成對高校進行簡單的綜合排名,更要堅決反對排名機構對高校的拉贊助行為。教育部之所以要與形形色色排行榜撇清關系,說白了,還是因為諸多排行榜在「公信力」上給人留出了太多的想像空間。

有業內人士釋疑,國外為製作大學排行榜收集的數據,一靠學校授權,二靠具有公信力的數據公司提供,很少惹出做假的質疑。而我國製作的不少排行榜,由於信息公開程度不夠,公眾很難獲知學校辦學的實情,有的排行榜製作機構甚至搞權錢交易,在數據上把某些大學的名次「做」上去。難怪,老牌的南京師范大學在兩份不同的榜單中,排名竟相差了20多位。而在稍早前,天津大學、南開大學都公開向社會披露,曾有大學排行榜製作機構找上門來索要「贊助」,均遭到他們的拒絕。

(5)全國師生比擴展閱讀:

中國大學排名榜背景:

每年一二月份會是中國大學排行榜出籠的高峰期。這是因為以往的高校自主招生都是在春節前後要搞定的,更激烈的招生攻勢也將緊隨其後。拿著排名考大學,一如騎驢看唱本、照葫蘆畫瓢。過多過爛過於「精確算計」的大學排行榜,彷彿已經變成一些街頭商販手中的「公平秤」,令信也不是不信也不是。

『陸』 上海外國語大學在全國排名第幾

一、上海外國語大學在全國大學綜合排名在50名開外,但是他的錄取分數卻常年保持在前20名之內。在全國外語類大學的排名中,穩居第二名。
二、全國大學綜合排名,要參照學校開設的專業多寡,博士點、碩士點的多寡、在校人數,教師數量和構成,師生比,學科歷史,參與項目。所以在這個方面,外語類的院校是極其沒有優勢的,因為一般外語類院校的辦學規模都不大,專業設置並不全,更不像有著工學、理學、醫學的綜合類院校一樣,可以承擔各種各樣的國家級和升級項目研發。
三、我國的外語類院校中,北京外國語大學和上海外國語大學是最好的兩所,無論從師資,辦學地點、規模、水平、歷史等方面評價都是如此。北京外國語大學素來以語種開設多而全著稱,而上海外國語大學最出色的是兩點,第一是他的高級翻譯和同聲傳譯做的特別好,第二是他的建築非常有特色。
四、上海外國語大學位於松江,與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東華大學相鄰,周邊的教育資源非常多。而學校內各個學院的建築都非常有該語種的文化的特點,走入校園如同走入小型的世界之窗。
五、上海外國語大學作為211院校,是同類院校中唯一擁有兩個一級學科(外國語言文學、政治學)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高校。學校已充分形成以語言文學類學科見長,文學、教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等五大門類協調發展的學科格局,多元並舉,特色鮮明,共設有19個教學院(系)和3個直屬教學部。

『柒』 中國大學排名怎麼排的

實現在很多機構對大學都進行排名,由於他們評價體系不一樣,所以排名的名次就有所不同。現在我國對大學排名一般有四種,分別是校友會排名,軟科排名,QS排名,U.S.News排名。不同組織的排名根據不同的評價體系,同一所高校的名次有所不同,現在就以全國高校前十名為准說一下。
第一、校友會排名
校友會排名參照的指標體系有四方面,根據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影響多方面考慮,然後對全國高校進行排名。
第二、軟科排名
軟科排名評價體系包括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和國際化四個維度,涵蓋大學辦學水平的多個關鍵指標,對全國高校進行排名。
第三、QS排名
QS排名參照的指標體系包括學術聲譽,僱主聲譽,師生比,教師引用率和國際學生比例六大指數衡量,對我國高校進行排名。
第四、U.S.News排名
U.S.News排名參照體系為畢業率和留校率, 本科學術聲譽,教師資源, 生源質量, 財政資源,畢業率表現,校友捐贈率七個方面,它們分別佔有不同的比例,組成評價體系,從而對全國高校進行排名。
通過以上四種排名,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的排名高校的名次有所不同,這是因為它們比較的體系不同,所以說在這兒我們不必過於看重高校名次。在填報志願時我認為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不要在乎什麼排名,能夠培養出人才,為國家做出重大貢獻的高校都是好大學。上面提到的高校都是不錯的大學,希望你們能進入這些大學深造,為國家的未來做貢獻。

『捌』 2015年哪個省成為全國第一個整體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

上海市

《人民日報》2014年3月24日(記者 趙婀娜、姜泓冰)題:上海義務教育均衡率先整體通過評估
3月16日至22日,國家教育督導檢查組對上海市申報的17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區)進行督導檢查,認為上海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達到了國家規定標准,建議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認定上海整體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上海也因此成為全國第一個整體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省市。
督導組實地檢查17個區縣,隨機抽查學校204所,其中小學87所,初中61所,一貫制學校37所,完全中學19所,對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准達標情況、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情況、公眾對本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滿意度等4個方面進行了檢查。
檢查發現,根據上海市制定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達標的評估體系,在師生比、班額、生均公用經費等方面,17個區縣的學校基本達到了評估標准;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17個區縣的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均達到國家標准,其中小學綜合差異系數在0.23至0.52之間,初中綜合差異系數在0.26至0.42之間。在檢查中,未發現能夠「一票否決」的重大安全責任事故和重大違紀違規行為。
為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上海市建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聯席會議制度,簽訂目標責任書,完善經費投入機制,2013年,全市義務教育總投入達319億元,小學、初中生均教育總投入分別達到2.57萬元、3.59萬元;加大了新教師補充力度,重視農村教師培訓,形成優質教師資源輻射機制,全市近年來已有15%的優秀校長和優秀教師參與了流動;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由教委購買專業化服務,將農村薄弱學校委託給城區優質校或教育中介機構,向農村薄弱學校植入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學校文化;實施「綠色指標」評價,開展學校「發展性評價」、推進「新優質學校」創建等方式,探索建立評估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新體系。

『玖』 中國城鄉義務教育努力推動哪四個統一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8月28日受國務院委託,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關於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提高農村義務教育水平工作情況時介紹,我國通過制訂城鄉統一的學校建設標准、落實城鄉統一的教師編制標准、實現城鄉統一的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標准、完善城鄉統一的學校基本裝備配置標准等舉措,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壁壘。

報告指出,我國建立了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明確了生均公用經費標准。此外,教育部出台了做好普通中小學裝備工作的意見,健全與國家課程標准相匹配的中小學裝備配置標准體系,啟動中小學裝備配置標准修訂工作,2018年計劃出台小學數學、初中數學、物理化學地理等學科裝備配置標准和30項左右的質量標准。

熱點內容
生物的技術閱讀 發布:2025-09-11 21:59:25 瀏覽:472
內派教師 發布:2025-09-11 19:02:33 瀏覽:884
柚木老師 發布:2025-09-11 18:36:33 瀏覽:488
愛因斯坦教育 發布:2025-09-11 15:40:39 瀏覽:582
李建老師 發布:2025-09-11 14:09:05 瀏覽:237
學生和老師的關系 發布:2025-09-11 09:35:01 瀏覽:124
師德師風政治學習心得 發布:2025-09-11 09:06:43 瀏覽:485
階梯數學4 發布:2025-09-11 07:08:42 瀏覽:884
氧分子的化學符號 發布:2025-09-11 07:06:35 瀏覽:28
化學課程論 發布:2025-09-11 04:13:35 瀏覽: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