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師生觀點沖突

師生觀點沖突

發布時間: 2021-01-02 10:15:50

1. 中小學有哪幾類常見的師生沖突

老師說,課堂上學生睡覺現象,翹課現象,很普遍了。
有老師說,現在的學生缺少禮貌和對老師的尊重。
有老師說,我想辦法給學生高待遇,有時候甚至自己掏腰包額外給補貼,可一旦不給了,學生就撂挑子不幹了。
老師說,現在的學生太自私了,只考慮自己,很多方面是得寸進尺。

也有老師說,憑良心上課,盡量做個盡職的老師吧。
有老師說,看到學生上課的眼神,就沒想激情和熱情。
有老師說,我早就看透了,再努力都沒有效果。
有老師說,我對學生掏心掏肺的,怎麼稍不如意就翻臉呢?現在的學生怎麼都這樣啊。
有老師說,我花費了太多的精力和時間,可是學生沒有任何長進,甚至就是聽不進去,我都泄氣了。

還有老師提醒:對學生千萬別摻雜感情因素,否則你一定會後悔。
有導師提醒:導師只負責學生的學術就是了,其他的不要去管。
… …

同樣,學生也有很多的苦水和抱怨。
有學生說,導師幾乎不管他們的研究情況,除了催結果,就是催論文。
有學生說,他們幾乎見不到導師的面,也從未與導師交流過。
有學生說,導師沒有任何指導水平,卻喜歡指手劃腳。
有學生說,導師從不管我們的死活,導師就是包工頭和監工。
有學生說,學了幾年,什麼都沒有學到,什麼技術也沒有學到。
有學生說,讀了幾年研究生,對科研一點興趣都沒有了,早畢業早解脫。
有學生說,我是看透了,混的導師和學生太多了。
…. ….

新時代學生的個性和思想,對導師的思想和觀念等很多方面是很大的挑戰,對導師的很多行為和理念上無疑具有很大的沖擊。

那麼,面對新時代的青年學生,導師該怎麼辦呢?導師必須在思想和理念上進行調整,那麼該如何調整自己呢?
喪氣嗎?
厭煩嗎?
抱怨嗎?
謾罵嗎?
隨他去嗎?

多數導師一定不會這樣做的。
基本原則還是要堅持的。
職業底線還是要有的。
規矩還是要執行的。
該嘮叨的,還是要嘮叨下去。
除了該說的該做的,對有些學生,要多說。對有些學生,少說。對有些學生,也可以不說。

針對當今學生出現的一些現象,有些導師產生一些疑惑和不解,甚至有些怨氣,很多時候是由於導師沒有認真去觀察和思考學生的變化。基本問題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終極原因要追問下去,確實是很難的,最後還是到了社會大環境和教育體制方面。

我是逐漸懂了學生們的心思。
所以,任何事情,他們會有很多很多的理由和解釋。有些是理由,有些是推辭,有些是詭辯。很多時候,學生的理由是自我解嘲,或自我推脫吧。有些我相信,有些我遲疑,有些我不說,有些我暗笑。畢竟,他們年輕。所以,就會有些提醒,警示,建議,告知,甚至規定。

曾讀過北京大學錢理群教授的一段話:我們的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一大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道,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的貪官污吏危害更大。我們的教育體制,正在培養大批這樣的」有毒的罌粟花「。讀著,很有同感,也不免心痛。

在一次電視上,又聽了錢教授對「什麼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的解釋,他舉了一個例子,他說:比如,有學生非常注意聽課,會說,「『錢教授,您課講得真好」,好在哪裡,都能講到點子上。那我對他的好感與日俱增。到第四天,他說,我想去美國留學,希望您能寫推薦信。我欣然寫了。(寫推薦信的)第二天,人就不見了... 這就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這只是一個方面。導師意識到了,該如何做才好呢?很多時候是沒有答案的。按照傳統的思維,很多時候是事與願違,到頭來是失望。

有導師看到,學生連起碼的實驗室衛生意識都沒有了,連自己辦公室的清潔工作都不願意做,公益活動幾乎不參加,沒有合作精神,沒有互助意識,沒有奉獻意識,沒有集體意識。我行我素,「我」是一切行動的核心。看到這些現象,導師很著急,大聲指責:「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在非正常的環境下,要建立正常的秩序是很難的。
但是,要沒有正常的規范,不堅持正常的原則,事情只會進一步惡化,最後到不可收拾。
我們社會今天的很多事情,正在沿著這個方向逐步實現。很多方面,是我們自毀長城。不正常教育的惡果,最後最大的受害者是學生,是支付學生培養費用的家長,還有社會。

導師呼籲優秀的學生。
學生呼籲稱職的導師。
教學相長的一對,真的成了冤家了嗎?

周五的最後一次組會上,還是忍不住說了幾句帶情緒的話。
我們提倡生活快樂,環境寬容,氣氛友好,自由探索,自我約束,但不希望看到的是,寬容的環境給大家造成了傷害,生活快樂的理念讓大家荒廢了學業,幾年下來的結果是:學生不快樂,導師也不快樂。
如果想走科研這條路的同學,還是建議要充分利用研究組的條件,利用實驗室的條件,利用研究所的條件,利用科學院的條件,盡量主動去多做些實驗,多做有質量上檔次的實驗,做重要的問題,獲得一些好的結果,發表高質量的文章,為自己的以後鋪路。不希望走學術這條路的同學,要按照培養計劃,按部就班,完成計劃內容,學點真知識,掌握點真技術,高高興興、圓圓滿滿畢業,去追求新的生活。

前幾天在山東大學進行招生宣傳的時候,我說我們的培養理念是:
研究生要:生活愉快,身心健康,學業有成。

不管學生,還是導師,恪守職責是第一要求。Self-motivation 是理想狀態,也是應該的狀態。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才會主動,才會有興奮感,才會沒有功利性。只有Self-motivated, 學生才能做嚴格的實驗,寫嚴格的文章,才會珍惜自己的機會和時間,導師才能肯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培養研究生,去踐行教學相長。
這樣才會實現真正的「生活快樂,身心健康,學業有成」。

2. 如何有效處理師生沖突

在師生的相處過程中,免不了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或沖突,問題處理得當,會加深師生情誼,促進後續工作有效開展,倘若處理不好,會進一步惡化師生關系,對後續教育產生嚴重影響。值得我們認真思考。1.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一個老師的學生觀,就是我們如何看待學生。學生是一個個處於人生發展成長期的,有思想、有觀念的鮮活個體。他們有著自己對周圍世界的探索、了解、認識和看法,由於心智的不夠成熟和社會閱歷的不足,他們對周圍人、事、環境的看法和自己的言行舉止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 作為老師,我們要允許學生出現「成長性」的不足或者「幼稚」,甚至是「不可理喻」,把它們看作是學生成長中的一個現象或者一個部分。只有我們接納了學生,我們才可能了解學生想法、看法和困惑,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從「抗爭」的狀態中走出來,以更加理性、積極和有效的方式應對自己遇到的問題。 (1)我們批評學生要留有餘地,不能把學生的錯誤與學生的人品人格混為一談;不能因為學生犯了幾次錯誤就據此對這個學生下結論、貼標簽;不能從人格人品上否定學生,把學生至於絕望境地。否則就免不了出現學生的「拚死抵抗」。 (2)改變對學生的認識和看法。正在成長的少年兒童也難免犯錯誤,所以老師要盡力善待學生的缺點和錯誤,並努力通過優點的發現去促進學生成長。 (3)允許學生犯錯誤,不等於縱容學生犯錯誤、干壞事。允許學生犯錯誤,是承認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犯錯誤是客觀存在的,有的甚至是難以避免的,但這樣不等於說老師可以等閑視之,任其發展。相反,應通過適當的方式激發學生內在的能量去認識和改變自己不適當的行為。 (4)老師不一定永遠正確。老師首先是一個普通人,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一個普通人,然後才是一個老師。所以,我們有時也會有些不合適或者錯誤言行,這是正常的。不因為我們是老師就沒有或者不允許別人提及,或者為了面子也要硬撐下去,致使沖突升級。作為老師,要努力減少不合適的言行,但如果出現了,一個知錯敢認、知錯能改的老師也同樣可以成為一個受學生尊敬和歡迎的人。2.接納學生,用肯定、認可和引導代替指責、訓斥。 與人交往和互動中我們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如果一個人接受我們、理解我們,我們就會願意跟他交往和相處,否則就不願意和他交往相處,甚至會有意地遠離或排斥。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自我觀念和獨立意識越來越強,他們希望能被周圍的人尤其是師長認可、肯定,加上正值青少年期的學生是情緒與行動極易沖動的時期,指責、訓斥或者一些過激的行為可能不僅達不到我們原有的目的,而且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導致沖突。 在發生師生沖突的時候,老師要願意花時間去聆聽學生的真實感受,衷心接納學生的意見與感受,並進一步樂於幫學生找出問題的症結、解決問題,而不是,急於表達自己的看法,急於告訴學生應該怎麼去做。這樣不僅有利於沖突的澄清和處理,也有利於師生關系的進一步優化。3.尊重學生,堅持讓學生把話說完。 在教育教學中,聽話的學生常常討老師的喜歡,愛「頂嘴」的學生卻往往遭到老師的訓斥。在出現問題尤其是發生沖突時,這些「經常被批評、訓斥」的學生往往會被有意無意地被剝奪了解釋的權利。其實,學生犯了錯誤試圖找出理由,是為了求得老師對自己的諒解,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老師武斷地阻止學生申辯,學生會認為老師不相信自己。同時,對老師這種蠻橫的做法,學生雖不敢言,但內心不服,以後學生即使被誤解也不會再申辯了。從表面看,好像學生被征服了,老師的批評有了效果。其實,學生會由此形成一種敵對心理:表面上忍氣吞聲地對待老師的訓斥,實際上把訓斥當成耳邊風,甚至在內心深處生出了更多的怨恨。而且,一旦種下逆反的種子,沖突就在所難免了。4.當師生發生沖突時,作為老師一定要努力保持冷靜,切不可大發雷霆。 在發生師生沖突尤其是突發性事件時,一般老師習慣迅速處理。但此時可能我們和學生都處在生氣、壓抑、不滿等負性情緒之中,此時急於處理問題難免說出過激的話,做出過激的事。此時,面對師生沖突,作為老師首先要保持冷靜,切不可跟著感覺走,大發脾氣或者一走了之。而是要先試著處理自己內心冒出來的情緒,在短暫的停頓、深呼吸或借著板書的機會讓自己內心的情緒得以平靜。切忌用過激的言語和行為進一步激化矛盾,當然也不能用體罰的方式解決沖突,而應迅速考慮引起沖突的原因,採取適當的方式加以應對。 在處理與學生的沖突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學生正在極度恐懼、傷心的時候不要處理。現在的中學生獨生子女比較多,整體上講挫折承受力不強,在重大失誤面前會產生非常脆弱。有時會做出反常,甚至出格的事來。此時老師如果非要窮追不舍,有可能會產生意料不到的嚴重後果。 (2)上課之前的事不要急於處理。上課之前,時間緊張,處理問題可能會應學生上課的狀態和情緒,甚至因為老師處理而在急躁中出現簡單、粗暴。如果不是非立刻解決不可,一定要緩一緩。 (3)放學之前不要急於處理。5.多方攜手形成教育的合力,但努力靠自己解決問題。 有些老師在遇到學生的頂撞、不服從管理等不當行為時,習慣找領導給學生處分或者喊家長來教訓孩子。這種做法有時看來是「有效」的,好像學生「順服了」,但在學生心裡卻可能會認為老師無計可施。他反而會有「得勝」的感覺,瞧不起老師,使師生矛盾無法真正解決。所以,作為生活老師,如果可能,還是努力把問題化解在自己那裡,而不是直接交由班主任或教育處處理,那樣可能表面上解決了問題,省了心,實際上卻可能造成師生間的隔閡,或者引起學生的不滿,為以後的管理埋下禍根。 當然,對於一些重大矛盾需要學校、領導、家長配合也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在學生教育過程中我們要和班主任加強溝通,攜手努力,形成教育的合力。當然,這種合力的形成和作用的發揮更多地還是在日常教育過程中而不是在發生沖突或者學生出現問題之後。如果是一種後續的教育手段要注意試著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問題,讓他意識到大家希望他能有一個更好的發展,而不是聯合起來「整治」他。6.快刀斬亂麻,但不能一斬了之。 有時一些突發的事件或沖突需要立即加以控制和處理,否則就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此時,就需要老師「快刀斬亂麻」,先通過提高聲音、大聲呵斥、強行控制等手段穩住局勢。此時控制住了局面,可能學生的一些行為舉止也停止了,但事情並沒有解決。作為老師,要在雙方平靜的狀態下,與學生深入的溝通和交談,讓學生明白問題出在了哪裡?該如何解決?老師又為何要採取那種方式?從而在交流和溝通中讓問題得以真正的化解。中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逆反心理很強,「硬」的批評後,還需「軟」的教育。讓學生通過老師持續的教育和自身的反省,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加以改正;反思所處理問題的方法和分寸是否恰當,如不恰當,就要採取各種措施進行補救。7.講究學生教育的藝術。 (1)體面地退一步。 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句話也適應於師生矛盾沖突的解決。特定情況下,老師理智地讓一步,不但不會損失老師的尊嚴,反而會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因為當我們都處在情緒之中時,是沒有辦法真正解決問題的,如果都帶著情緒去處理還會讓沖突升級,讓情況變得更糟。 師生矛盾沖突後,應該說沒有贏家,損失最大是老師,所以果斷地結束沖突是明智之舉。也就是說,在沖突進入初始階段,老師就該果斷地結束。不要與學生爭一時之高低。沖突時間越長,老師損失越大,即使是勝了,也是慘勝。 (2)適當運用肢體語言。 老師在與學生溝通時,是直接面對學生的,點頭和微笑可用來表示對學生的關切,有時用一些肢體語言,效果會更好。所以,微笑、點頭、輕輕拍拍學生的肩膀等都是一種溝通。但要注意的是,對於中學階段的孩子盡可能的不要摸他們的頭,尤其是男孩子,隨著學生成人感的增強,這個動作會讓他們感覺老師還是把他們當作小孩子,內心會出現不舒服的感覺。 (3)尊重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中學時期是自尊心很強的時期,同時因為閱歷、心智不夠成熟等原因不能正確的對待別人的看法和評價。作為生活老師,我們在管理中要對事不對人,學生出了問題之後具體地告訴學生問題出在哪裡了,為什麼出了問題,然後努力引導他去解決問題。切忌用諷刺、挖苦等方式去批評、指責學生,或者因為一件事或出了幾次問題就給學生下結論、貼標簽,什麼沒出息、沒臉沒皮等等的話不要說。 (4)要把帶有指責意味的「你」改成表述、說明的「我」。 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是想讓他明白事情和道理,而不是在指責他。 (5)肯定和認可會讓學生更充滿干勁。 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我們不能有意無意地要求不同的學生都能達到一個標准,對學生表現出來的一些好的行為要及時、公開的提出來,而批評一般不宜公開。 (6)說有效的不是應該的。 在教育教學中,要說有效的不是應該的。按照要求和常理而言,學生做的一些事情的確是不合適的,但我們教育和管理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知道不合適(很多時候學生也已經明白),也不是批評、訓斥學生,而是讓學生能夠改正不適當的行為。所以,我們應當努力說有效的,就是能讓學生聽進去,觸動學生內心並願意努力去克服和改正。在管理和引導學生的過程中我們要多做正性的引導,少做負性的批評。 去喝酒的男人…… 你就不能學點好! 不要想紅色的蘋果;想綠色的葡萄。8.以正確的老師威信影響學生。 老師在處理沖突時,要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公平、公正、合理地處理沖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老師威信沒有強迫的意思,也沒有強制性的力量。它不只是權力,它是學生對老師的尊重,是學生對老師的報答,是學生對老師的評價。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的老師為了樹立其威信,採用「高壓」的手段,動輒恐嚇、斥責、挖苦或體罰學生,結果適得其反。學生敢怒而不敢言,就會形成反感情緒,這種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導致心理危機或者爆發出來產生師生沖突。9.加強溝通,增進理解。 老師與學生溝通之間,需多花點時間去了解學生,可利用各種正式或非正式的機會與學生閑聊,詢問是否有學習或生活上的困難。老師真心樂意去幫助學生,必會讓學生感受到溫馨、親切,自然會想多親近老師。 溝通是構建和諧、理解型師生關系的基礎。只有通過交流,交談,交心,才能做到師生之間的相互理解、相互融合。而溝通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師生之間只有通過各種活動和交往,進行情感聯絡及信息交流,才能化解矛盾,增進理解,減少沖突的發生。 良好的關系是一筆財富,更是一種有效的教育資源。在孩子和父母之間是這樣,在師生之間也是這樣。而良好關系的建立是以彼此了解,並能逐步實現互相理解為基礎的。所以,作為教師,平時要注意和學生的溝通。10.與家長保持順暢的溝通。 在學生的成長中,教師和家長的責任雖然不同,但在學生管理和教育中的方向和目標是一致的,在管理中我們要在和家長的溝通中形成家校的合力。所以,作為教師要多跟家長進行溝通,互通信息,而不是等到學生出了問題或者出了自己處理不了的問題再去找家長。沒有哪個家長喜歡聽別人說自己孩子不好,等到出了問題再去找家長也會影響我們跟學生的關系和相處。 在與家長的溝通中,遇到問題時我們要如實地說明問題,說出自己的看法、分析和意見;此外,我們更要說明學生好的變化和和進步,讓家長了解學生的狀況、變化並對他們進行肯定和表揚。11.用幽默化解問題。 學生出現一些不符合要求和規定的行為總是難免的,但不同的處理方式帶來的效果卻可能有很大不同,甚至完全相反。如果我們因為一個學生的問題而多次或長時間糾正或者批評,不但被批評者會有情緒,其他的同學因為受影響而出現情緒,甚至對老師產生意見。如果我們用點幽默的話,有些問題可能就在無形中被化解了。 某班有個學生在上課時總是下意識地會用手敲擊桌面,聲音很響,影響了別的同學也影響了老師講課,盡管被多次批評,但他有時還是會下意識地去敲。一天,在新來的語文老師的課上,他又開始敲了。語文老師聽了之後沒有直接批評他,而是說:哦,我們的課上還有伴奏,同學們真是多才多藝!不過呢,現在暫時不需要伴奏,等需要的時候我會告訴大家的,好嗎?聽了老師的話,那個同學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12.真誠對待學生,真心關愛學生。 和其他老師一樣,作為生活老師我們也要真誠地對待和關愛學生,這樣我們才能和學生更好地相處。當我們真心對學生好的時候學生是可以感知到的,盡管有時他們還會和我們鬧情緒,但當學生感到老師的真心時他們不會和老師起大的沖突。在學生遇到問題時,如果有可能我們在教育的同時也要給他們提出可行的方法和建議。13.人前表揚,人後批評 作為生活老師,在宿舍管理過程中批評學生是難免的,但要注意的是盡可能地做到人後批評。中學時期是自尊心和自我意識迅速增強的時期,他們很在乎別人尤其是同齡人的看法,都希望給別人留個好印象。所以,一般情況下不要在很多同學之前批評人。而對學生進步和好的表現的表揚則要當著大家的面進行,表揚應當是如實的、具體的,這樣會更容易出動學生的內心。盡管有人可能對批評或表揚好像沒有什麼反應,但其內心還是會出現不好的或者好的體驗和情緒,當體驗和情緒出現時,影響就已經發生了。14.就事論事,不要秋後算賬。 在宿舍管理中,學生出現問題之後我們批評教育學生是正當的,但要就事論事,說清楚事情和方法就行了,切忌就事論人,因為某件事或幾件事就對學生下結論、貼標簽。 另外遇到問題要採取適當方式及時處理,不要把學生的問題攢到一起處理,或者把某個學生的問題積累起來「秋後算賬」。這樣做一是不利於學生問題的解決,延誤教育的機會;二是容易導致發火、貼標簽等行為。15.抓好養成教育。 在教育教學中養成教育是很重要的一項教育內容,就是從入校開始就讓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作息等習慣,當學生逐步適應之後,出現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少。可能最初的時候會有些費神費力,但當學生習慣養成之後就可以少花費精力了。 (來源: 平靜的海洋)

3. 師生沖突

師生沖突,這詞早已不稀罕了,這年頭,學生都那沖,比如我,想當初,那一鬧震動全校。

當天,吃完飯,我照例跨進教室,喜滋滋看黑板上哪個倒霉鬼抽屜不幹凈,上榜了,不料夏蘇岑三個字醒目地寫在黑板上,我正要找那個檢查的人,老師進來,我與老師反映此事,老師不聞不問,我一下生氣了,剛好那個檢查的是有名的亂,從來是扣別人分,沒有別人扣我分,我徹底失去理智,老師讓我把抽屜拿出來,我砰的一聲把抽屜狠狠地一扔,老師也發作,抬起腿,給我就是一腳,我剛想回敬她一拳,陳主任來了,把我拉住了,那老師還想扭我耳朵,也被陳主任拉住了,同學們用正常的眼光瞅我,因為這很正常,老師很不受同學們喜歡,因為她很煩人。老師怒火中燒,罰我站了一個小時,直到老媽來學習,我才回位。

如今,我已畢業了,我的思想更成熟了,對老師的恨慢慢消失了,其實靜下心來說,我的位洞也不幹凈,習慣了扣別人的分的我,也不想看到別人扣我分,所以我失去了理智,變成了野獸,連老師都要打,當初就應該心平氣和和老師溝通,把劉天宇的事給老師揭了,可年少輕狂的我,哪容得冷靜思考?我覺得,以後這類事不會再發生了,頂多和老師發生爭執。

師生沖突,其實原因很簡單,師生溝通較少,一旦發生爭執,學生會把平時的怨氣一塊撒出去。比如,我們學校杜長聰和老師真打起來了,一方面因為阿杜年少輕狂,一方面便是師生溝通不多。可見,如果想徹底解決師生沖突問題,就要與學生多溝通。

那次事件,是我的痛,我要以此為誡,讓師生沖突的問題從我身上搬家!

4. 師生間的不良沖突對師生雙方的影響是消極的,對還是錯

師生之來間還是避免沖突的為好。自起沖突了以後,班級同學肯定一般都是向著老師的,所以而且現在老師也不是不講道理的,肯定是你有問題才會起沖突。就算家長和學生都知道了,以後肯定也會是向著學校。這樣對你自己的影響是非常不好的。

5. .師生沖突主要由哪些原因引起

上樓的人,看來你經常惹你老師生氣了,你的師生感情也爛得很吧!!呵呵~
我覺得是誤會

6. 有哪些如何正確對待和處理師生沖突

師生沖突發生後,教師要冷靜地對待沖突,要提醒自己不要被學生的言行激怒,防止失去理智而感情用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沖突進行分析,並著手解決:
1.沖突解決要抓主要矛盾。面對沖突,教師要拋開表面現象,切忌就事論事,不要和學生糾纏具體細節的是與非,而要找出沖突發生的根本原因及產生的背景。
2.要加強師生間的思想溝通,增加相互理解。老師要向學生闡明其思想和行為的動機,同時讓學生說出他們的真正想法和感受。如果老師認為自己的做法有什麼不妥,可以率先檢討,這種真誠往往會感動學生,同時贏得學生的諒解,學生也會反過來檢討自己的錯誤。如果學生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教師應在講明道理作出適當批評的同時,對學生過激的行為表現出寬容大度。在師生雙方坦誠的、暢所欲言的溝通中互相理解,建立一種和諧的相互信任的氣氛。
3.師生要共同分析產生沖突的原因,找出解決的辦法。教師要全面的、耐心地聽取學生的意見,共同分析原因,找出解決沖突的一致看法。但是,老師切忌迫於學生的壓力而放棄原則,放棄立場,因為解決沖突並不一定要屈從於另一方面的意願。師生雙方通過共同討論,達成共識,才能使沖突順利解決。
4.家校聯合,從小做起。 改變傳統觀念,加強社會責任感,家長要樹立為國教子思想,改變不正確的教養態度。家長對獨生子女的正確態度,應該是愛而不寵,養而不嬌。誠然父母對孩子的家是應該的,愛子女不但是人之常情,而愛的本身也是一種教育。但是愛子女不但是體現在對孩子生活上,物質上的照顧,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上,使孩子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健康成長。長大成為對國家、對四化建設有用的人才。為此,對孩子嚴格管教,精心培養才是真正的愛。相反,對孩子嬌、慣、縱容是有害的。俗話說:嚴為愛、寵為害,有位教育家說過,毀於盲目父母的人,比毀於危險的小兒疾病的多。這是值得我們引以為戒的。
總之,課堂里的師生沖突,是引起師生關系緊張的因素,它影響教育教學的正常進行。處理師生沖突的方法多種多樣,要根據當時沖突雙方的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但關鍵是在課堂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適當運用教育機智,及時妥善地處理好一些不良苗頭,從而最大限度地消滅師生沖突,保障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7. 小學班級管理中如何進行師生沖突的化解

師生沖突是教育教學管理中重要的內容,由班主任引導學生該怎樣與人平等友好的相處,從而針對性的解決沖突矛盾,促進師生之間可以心平氣和的交流問題,改善雙方的關系。
一、擱置停頓辦法
在沖突發生時,雙方的情緒都比較激動,教師做為成年人需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慢慢冷靜下來,對自己的情緒進行管理,可以用深呼吸的辦法來調整自己的情緒和狀態,在矛盾升級發生沖突事件時,不妨先將事件放下來,暫停爭論將這個問題擱置起來,當雙方都能冷靜的思考問題時,再去考慮解決的辦法。短時間內可以運用轉移注意力的辦法用心去做其他的事件,從而有效的使沖突問題得到時間的沖刷,情緒得到緩解,待過一段時間後,師生的身體狀態、心理情緒比較穩定理智的時候,再來有效的解決這個矛盾問題。
在師生沖突中,教師可以有效的迴避沖突,不與學生發生正面的爭論,當教師一時想不出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時,可以先將問題擱置在一邊,待以後恰當的時機再去處理這個問題引發的矛盾。由於小學生的年齡還小,他們不懂得如何去處理問題矛盾,只會選擇最粗暴簡單的方式來發泄心中的不快,教師需要正面積極的引導學生的思維,不能使學生陷入死循環,一直糾結於一個問題不放。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多個方面、角度來分析問題,從而彌補思維上的空洞,使學生可以自我認識到問題的原因,使學生可以冷靜下來,暫時的逃避這些問題,之後再去找解決的策略。做為一名人民教師一定要明白事理,尊重學生、包容學生、用心去體會學生的無奈,找出學生情緒失控的真正原因,從而引導學生轉移注意力,巧妙的去迴避沖突,避免雙方傷了感情。
二、快速理智化解辦法
沖突雙方在經過短暫的心理壓力緩解之後,可能冷靜、理智的思考問題,從而理性的分析沖突的原因所在,從而更好的解決沖突問題,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增進彼此的情感。針對不同的沖突問題,需要針對性問題出現的原因來採取不同的解決策略,這需要教師有很強的語言溝通能力,善於理性的分析問題,不參雜個人的情感因素,學生心平氣和的溝通,深入的去了解學生的內在,從而就問題達成和解,將事件和平、徹底的解決。當教師無法一下解決掉這個問題時,可以溝通性的迴避問題,在回來生活中去再去積極的思考辦法。這樣一種迴避的方式,則是以退為進,通過對問題的消化從而更加完整的闡述自己的觀點,通過慎重考慮之後給出讓學生滿意的答案,這樣的方法可以在時間限制范圍內,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再進行良好的溝通,使師生間存在的爭議得到時間的轉移,通過善意的溝通從而重塑師生之間的情感關系。
三、第三方介入調解
在師生發生沖突問題之後,由有威望的第三方來做為調解人,來為師生化解矛盾,這個第三方旁人,需要具備協調溝通能力強,有作為和威信,能夠有正確的是非觀念,可以理性正確的判斷問題,在調解過程中,做到不偏不向,公正的對事不對人。調解人在進行調解時,師生雙方一定要配合,情緒穩定的來聽取第三方人的意見,以一種接納的態度來對待調解,在調解中當雙方陷入僵局時,可以及時的找到恰當的切入口,從而引導思維的發展方向;當雙方在爭論中情緒過激時,第三方調解人可以平復雙方的情緒,使雙方可以正常的交流;當一方表達的問題有誤時,第三方人可以提出不同的異議,從而公平的判斷問題,將雙方引導向正確的化解方向,最終和平的解決問題,使雙方都能認識到過激行為和做法的欠考慮,在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可以婉轉的避免沖突,在歡聲笑語中解決問題。

8. 師生關系沖突主要有哪些

你好,,師生關系的沖突有很多,
可能學生不理解老師,
老師不理解學生。
老師想讓學生好好學習,
但是總會有學生搗亂,
或者老師想讓學生都有好成績,
但是學生卻不是個個都這么厲害。

熱點內容
生物的技術閱讀 發布:2025-09-11 21:59:25 瀏覽:472
內派教師 發布:2025-09-11 19:02:33 瀏覽:884
柚木老師 發布:2025-09-11 18:36:33 瀏覽:488
愛因斯坦教育 發布:2025-09-11 15:40:39 瀏覽:582
李建老師 發布:2025-09-11 14:09:05 瀏覽:237
學生和老師的關系 發布:2025-09-11 09:35:01 瀏覽:124
師德師風政治學習心得 發布:2025-09-11 09:06:43 瀏覽:485
階梯數學4 發布:2025-09-11 07:08:42 瀏覽:884
氧分子的化學符號 發布:2025-09-11 07:06:35 瀏覽:28
化學課程論 發布:2025-09-11 04:13:35 瀏覽: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