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處好師生關系

處好師生關系

發布時間: 2021-01-02 20:39:42

① 怎樣處理好師生關系

對待學生,在學習上要嚴格要求,俗話說的「嚴師出高徒」還是有一番道理的。作為教師,應該將在學習上嚴格要求要求學生作為一種責任。因為這樣做可以讓學生學到更多知識,學習效率高。只要學生真正學到了知識,考試的時候沒有遺憾,考完試後沒有悔恨,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他不單不會記恨於「嚴師」,而且會漸漸體會到「感恩」的涵義。回憶回憶自己的學生時代,難道不是如此嗎。 2.在課堂之下,多和學生交流、溝通。交談的時候要請學生坐下,讓他感覺你是將他平等看待的。不要讓話題總在學習上打轉,不然會弄巧成拙。學生會對老師產生不信任感,師生間的距離也就會越來越遠,教師在學生心中也就沒有了「威信」,學生自然隨時抵觸了。在我看來,這種交流、溝通如果稱作「聊天」會更合適一些。你們之間可以聊家庭、生活、保健、流行時尚等等。還可以互講故事、互述經歷……至於「學習」,只在關鍵時刻,以物指人,講幾句經典、哲理的話就可以了。多關心成績差一些的學生、心理上有障礙的學生、很努力而成績卻不理想的學生……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只要能走進學生的「心」中,讓學生看到、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他們自然就會尊重老師,不會「鬧課堂」啦~[切記:千萬不要對學生大發感慨地說自己有多麼地愛他們,否則學生會認為這個老師很「虛偽」的,一定要讓大家看到你的 實際行動! 3.提高自身素質。作為教師,要教書育人,但不能失去求知的本能。時代在更新,知識也在不斷更新,作為教師,都應該有所涉及。不要讓自己的學生覺得老師「什麼都不懂」,在學術方面也應如此。你要隨時充滿危機感,不斷充實自己,因為你隨時都有可能被學生問倒! 4.學生犯錯,絕對要受到懲罰,絕不能姑息,只是要注意懲罰的「程度」和「方式」上的技巧性。病人有病,醫生得對症下葯;(同樣)學生的思維上出了問題,教師也得「對症下葯」。比如:對於好玩的學生,可以針對他個人規定:「任務(如:作業、背書;下同)完不成,不許上體育課(或者課間去辦公室補作業)」;對於「好吃懶做」的學生可以規定:「任務完不成,吃飯的時間去辦公室補完」……其實,大多學生為了自己的「那些愛好」都會乖乖的完成任務,至於那少部分「個例」,可以採取「單獨談話(先加以「思想」教育,再寬限期限」)」的方式使其樂觀、順從、主動的完成任務。 5.教師自身看法要改觀。如果是班主任,則凡事應多聞、多問。尤其是「課任老師」和年輕老師應注意:應讓自己在某些事情的管理上像個班主任。比如:教室不幹凈,過道里垃圾礙眼,千萬不要認為自己僅僅只是課任老師而「視而不見」,假想那教室是你自家,你會視而不見嗎?;應讓學生先立即清除垃圾,再對全班進行「思想」教育。 你要留學生一個整潔的形象,還要留學生一個刻苦、勤奮、樂觀、自信的榜樣。這樣的教師是受學生尊敬的,被同行效仿的典範! 師生關系是一種社會關系,它是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所形成的教師與學生的關系。這一關系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教師對學生發展的教育、關心、愛護、指導和幫助等方面的關系;另一方面是指學生對教師的教育、關心、愛護、指導和幫助等方面所表現的接受、反感、恐懼、緊張、抑鬱、對抗等方面的關系。由此可見,師生之間的關系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師生之間只有建立融洽、和諧的關系才能達到和實現我們的教育目的。要處理好這種關系,作為老師首先要注重自身的師德修養。也就是說要愛護和尊重每一位學生,嚴格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幫助每一個困難的學生樹立信心。避免使用過激的語言,多用一些鼓勵性和表揚性的話語。不能以貌和成績取人,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要多看一眼,要不厭其煩,讓他們感到你的真誠,使他們覺得你是真心的關心他們,從而改變他們的學習態度。讓學生真正感覺到教師不僅是一座知識的寶庫,更是高尚品格的代表,是值得信賴的朋友,也是終生敬重的楷模。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按照教師職業規范去行事,做到關心、愛護學生,尊重、理解學生,嚴於律己,以身作則,決不能利用師生關系為個人謀私利。但在實際生活中,由於部分教師在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使得師生關系較為緊張。有的學生因不喜歡某位教師而不喜歡他所教的課程,從而影響到學習成績的提高。其次,要處理好師生關系,教師還要時刻規范自己的言行,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質。「身教重於言教」,對學生身心最深刻的影響莫過於教師自身素質的完善和提高。強烈的刻苦鑽研精神,勤奮拼搏的意志力,嚴格的自律、科學的態度是一名教師必不可少的修養.無論是班主任還是任課教師,身為人師,自身的言行就與一個班集體的風氣密切相關。要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必須深入學生,融入班級中去。因此,教師應積極參加班級的各項活動,增加與學生相處的機會。同時通過這些活動也可以讓學生了解教師的另一面,從而形成一種信任、平等、和諧、融洽的關系。 再次,要處理好師生關系,教師還必須轉變傳統觀念,完善對學生的評價體系。傳統的評價體系過分重視學生成績,致使不少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了對後進生的教育,使他們不能得到應有的教育,進而出現厭學、逃學現象,導致師生關系非常緊張。要改變這一局面,需要建立一種科學的評價標准,實施多渠道素質教育,真正實現「轉化後進生」,最終做到「沒有後進生」。 最後,要處理好師生關系,教師必須叢「主體思維」向「關系思維」轉變,即提倡以「對話」為內在精神,從非對話時代走向對話時代。如果說以前的知識教育、個性教育、融合教育都是主體思維的產物的話,那麼對話教育倡導的則是一種超越主體的關系型思維方式。在這種思維方式下,教師、學生、知識,不再是一個個獨立、封閉的個體,他們在開放而又寬松的情境中進行著對話、溝通和交往,彼此發生著各種各樣的關系。「對話」精神的引入,使作為教育者的教師,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也接受教育。從學生那裡了解他們的思想、心理發展、知識結構等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這實際上也是一個接受教育的過程。作為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可以表達自己的見解,可以不受條條框框的束縛,充分表達各自的意見,使教師和學生在「平等」交換意見的過程中達成融洽、和諧,從而有利於師生良好關系的形成。

如何處理好師生關系 心理學常考點兒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近代教育家夏丏尊的名言。俄國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托爾斯泰曾說過:「如果一個教師僅僅熱愛教育,那麼他只能是一個好老師。如果一個教師雖然讀過許多書,但卻不熱愛事業,也不熱愛學生,也就算不上一個好教師,如果教師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相結合,他就是一名完善的教師。」瑞士教育家斐斯塔洛齊提倡教師對學生最重要的品德就是愛。他說:要想成為孩子的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可見,熱愛學生是教師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項必要條件,一往情深地熱愛學生是所有優秀教師的共同品質。
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使我深信: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和保證教育過程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也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就必須做到:(一)關心和了解學生。(二)尊重和信任學生。(三)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四)鼓勵學生參與教育過程,吸收他們的正確意見。
一、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和保證教育過程順利進行的前提。
教育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合作的過程。因此,它的順利進行,不僅取決於教師,也取決於學生,是以二者的積極性為前提的。而這兩個積極性能否充分地調動起來,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到師生關系狀況的制約。對於學生來說,凡是和自己關系、感情深的教師所給予的教育影響,即使是最嚴厲的批評,他們也認為是老師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因而能愉快地接受。反之,假若師生關系不和,那麼同樣的教育影響,學生往往不理不睬,沒有參與教育過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樣,師生關系好壞對教師工作也有影響。師生關系好對教師也是一種激勵,它會促使教師更加努力地工作,並從工作中體會到一種特殊的幸福和愉快;反之,教師就會感到不愉快,從而影響其積極性的發揮。
許多教師這樣的切身體會,如與某個班學生關系較好,教師授課就會精神振奮,滔滔不絕;反之,教師授課時勢必無精打采,影響教學水平的發揮。可見,沒有良好的師生關系,教育過程就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於學生自尊、自信、自強不息,形成主人翁意識。如果師生關系之間是一種平等的關系,彼此相互尊重和信任,那麼學生每天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往往就會感到一種做人的尊嚴,從而對自己充滿信心,樂於施展自己的才能,願意參與教育過程。他們能夠經常注意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進而激發起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這種意識能夠不斷地得到強化,最終就會作為一種思想品德,植根於學生的精神世界,成為他們參與學校生活和參與未來社會生活的一種准則。
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於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感的培養。教師關愛學生,學生對老師有著深厚的感情,這本身就是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感。這種道德情感會造成一種良好的道德氛圍,不斷地對學生進行陶冶和感染。這樣,他們就會逐漸形成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正確認識和信念,從感情上不斷擴大友愛的范圍,學會把自己的愛心奉獻給別人,懂得應該把個人同他人,同集體、同祖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並進而把更自覺地把對祖國、對社會主義、對人民的愛落實到實處——努力學習,培養自己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於學生形成比較完善的性格。學生每天都生活在班集體裡面,師生關系對他們性格的形成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如果師生關系好,學生就會心情舒暢,情緒樂觀,積極向上,感到生活是一種樂趣,從而對人,對已,對周圍環境都有一種積極的態度。比如,關心集體,助人為樂、認真負責、不怕困難等等。這些特點經過不斷的強化,就會被逐漸地固定下來,形成一種比較穩定的傾向,成為學生性格的一部分。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師生關系是一種無形的潛在的教育因素,它對學生接受教育程度起著制約的作用,也影響著整個教育過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育的質量效果。正如教育家柴可夫斯基所說:「就教育工作的效果來說,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看師生之間的關系如何。」
三、關愛學生是處理師生關系的最基本的要求 。
教師對學生的愛,與一般人與人之間的愛有所不同。它不是來源於血緣關系,也不是來源於教師某種單純的個人需要,而是來源於他們對於教育對象的正確認識。教師越是滿懷覺悟去愛學生,就越能贏得學生對自己的愛。良好的師生關系就能夠迅速地確立起來並得到健康的發展。那麼,怎樣去關愛學生,贏得學生的愛戴呢?每個學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個性的活生生的人。從表面上看,學生之間似乎差別為大,實際上,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與眾不同的一面。因此,不了解學生就不可能有對學生真正的愛,更談不上對他們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而了解學生絕非一件容易的事。為此教師必須作出一番艱苦的努力。
學生是教師工作的對象,不了解學生,教師就失去了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師只有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生、生活、思想、健康等情況,才能從實際出發,有的放矢地教育學生,取得好的教育效果。一位優秀班主任曾講了他的處理一起學生作弊事件的經過。他班上的英語課代表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英語內容,徵得任課老師的同意,在自修課上組織同學測驗。測驗結束後,中隊長總結說一切正常。但班主任認為在沒有教師監考的情況下,說一切正常,似乎集體輿論還沒強大到這樣的程度。果不出所料,下課後有同學反映,測驗時看書的人不少,連中隊長也看書。怎麼辦?這位老師想起湯姆斯.麥考萊的一句名言:「真相在永無人知的情況下,一個人的所作所為。能顯示出他的品格。」第二天,他就要求全體同學把這句名言背下來,並講述了一個反映學生時代作過弊的學生30年後懊悔心情的故事,要求每一個學生都寫一篇體會,題目是「心靈的答卷」。幾個學生在答卷承認了翻書的錯誤。這位班主任又把這些好的答卷製作成錄音,取名為「心聲」,讓學生在聽錄音的過程中,再接受一次自我教育。這就使班級進一步形成強大、健康的集體輿論。這位教師的教育之所以取得這樣好的效果,除了他高明的教育技巧外,更重要的是他對學生深刻的了解。他了解學生的情感,要求和心理特點,他尊重同學,在不傷害同學自尊的前提下,啟發學生自我教育,自己認識和糾正自己的缺點。
要了解學生,首先,要力求全面深入。既要了解學生本身的過去和現在,又要了解學生成長的家庭生活環境和經常接觸的各種人和事,既要了解學生表現在外的優缺點和特長;又要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包括他的苦惱和憂慮。總之,一個教師只有想方設法了解學生的一切,才能打開學生心靈的大門,找到適合學生個性特點的教育途徑方法,使師愛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教育工作才能「對症下葯」收到實效。
其次,教師要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教師應當主動和學生交朋友,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理解他們,幫助他們,取得他們信任,傾聽他們的呼聲。只有這樣,教師對學生的了解才會是深刻的全面的。
再次,教師要懂得學生的心理特點,關心他們,而不能以自己的心理取而代之。
(二)尊重和信任學生。
學生無論怎樣不成熟,他首先是人,然後才是學生,因此教師必須極大地尊重和信任他們,教師如果把教育學生的權力凌駕於學生的人格之上,必然會把斥責、諷刺、挖苦視為正常的教學手段,甚至發展到辱罵和體罰學生的地步,造成師生關系的緊張。一般來說,兒童青少年都有較強的自尊心和上進心,都希望尊重他們的自尊心,發見他們身上閃光的美好的東西,就會使他們更好地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愛,更加容易接受教師對他們的教育,並積極地克服身上的缺點。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於抓住兒童這種上進心。如果不去加強並發揚兒童個人的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們的道德面貌。」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講過這樣一件事,他在帕甫雷什中學任學校長時,曾經遇到過一位小學女教師在一年級給新生上第一堂課,當她講到學生到校,雙手、耳朵和衣服都要保持清潔時,看到坐在前排一個孩子耳朵很臟,她就說:「大家看,格里沙的耳朵多臟啊。」這時全班的孩子都集中注意來看他,這個孩子羞愧得真想把臉藏起來。以後,每次上課,他總覺得似乎全班同學都在看他的耳朵,上課注意力集中不起來。結果,到了第一學期末,格里沙地成績已經很差了。他母親了解到這個情況後,把孩子轉到另一個班去,結果,格里沙成了一個好學生。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這個女教師在教育上所犯的錯誤就在於對孩子漠不關心,在全班把他作為典型來批評,從而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尊重學生就要信任學生,尊重出於信任,應該相信學生經過教育是能夠進步的。一生中不犯錯誤的人是不存在的,尤其是在人生觀和道德面貌迅速形成的中學時代,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是可能性更大。因此,要充分理解他們信任他們,引導他們改正錯誤,信任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育力量。
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自尊心和正當的興趣愛好。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平等相待,使學生真正感到自己是一個有人格、有尊嚴的人。對學生進行諷刺、挖苦、訓斥、謾罵和體罰等,都是對學生人格的不尊重。都將極大地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其次,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教師對學生的信任是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它能夠喚起學生的自信心和對美好前途的追求,促進學生向積極的方向發展。
總之,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為了國家的未來,民族的興旺,教師要把自己的一顆愛心奉獻給自己的學生,努力去培養學生。

③ 談談如何處理好師生關系

小學生、中學生成績是硬道理,關系其次——一般即可。大學生則不然。

④ 怎樣處理好良好師生關系

.如何處理好師生關系,提高教學質量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即教師和學生在交往中,相互認識、交流、影響而形成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踐:

1) 運用教師的語言藝術,搭建溝通的橋梁,消除和學生的隔膜。教師語言精煉、准確,恰到好處,創造出「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氛圍,配合以肢體語言與學生進行交流,設法引導學生坦誠相待,消除師生之間產生的沖突、誤會、隔閡。學生會在教師有藝術的語言中體會到教師的愛心,教師的語言藝術成了師生間融洽的催化劑。充滿情感的語言確實能打開學生緊緊關閉的心扉,使師生緊張關系「解凍」,慢慢變得融洽;同時,教師的語言藝術決定教師的教育效果。

2) 放下教師的架子,走到學生中間去,與學生平等地相處。

3. 教師要為學生創設民主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如:教師和學生一起研究教材,制定學習計劃,一起分析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一起商定教學方法,共同商量每天的作業及作業量,

4). 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愛每一位學生,熱心地幫助學生解決生

5).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樹立良好的形象,博得學生的崇拜和喜愛。教師要時刻注意提高自己的人格修養,做事公正,言而有信,獲得學生的信任;豐富自己的課外知識,培養廣泛的興趣,收集與教材有關的課外知識,應用於課堂教學,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豐富學生知識,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利用自己的特長引得學生的欣賞,如能寫一手好字,能畫一幅好畫,能打一趟拳,能唱一首歌等。

2如何理解親其師信其道

「親其師,信其道」,此乃中國教壇上的一句古訓。親者,親近、喜愛之意也。只有親近、喜愛老師,才能接受他所講授的知識和道理,潛心鑽研。"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只有先施愛於學生,學生才能親師,尊師。在平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學生,一個親切的微笑,幽默風趣的動作,熱情愛撫的目光,都給學生以鼓勵,勇氣。 「信其道」是教師孜孜以求的教育效果之一,「信其道」的前提是「親其師」,實現「親其師」的理念前提是教師尊重平等的學生觀

⑤ 如何定位班主任,處理好師生關系

一、做一個有人格魅力的教師
在師生關系的定位上,班主任首先要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有人格魅力的教師。在師生關系中,班主任起著主導作用。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因此,首先要求班主任是一個有人格魅力的教師,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為自己在師生的相處中贏得主動。
班主任作為教師的人格魅力體現在許多方面。首先要是一個能夠「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教師擁有的淵博才學和在本專業上表現出的高水平,能夠贏得學生的欽佩。其次,班主任要有一個好的性格,比如要有一個熱情、穩重、幽默、隨和的性格,讓學生感覺容易接近,有想親近的感覺。第三,教師要有敬業、正直、寬容、公正的品德,能公正地對待班級里的每一個成員。
教師的這些人格魅力都不是能裝出來的,而是體現在和學生相處的一言一行之中。比如能否公正地對待班裡的學生,通過排座位、為住校生安排床位、課堂提問、對犯錯誤同學的處理等細節,都能表現出來,並且學生也能敏感地感覺到。如果班主任在處理這些細節的時候有偏心,偏向某些關系戶或者學習成績優秀一些的學生,就會對其他學生不公平,就很難讓這些學生信服他的管理。
教師身上的人格魅力,能贏得學生的尊重,這是班主任做好班級管理和組織好教學的前提。
二、做一個慈母嚴父式的家長
我國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說過:「教育之不能沒有愛,猶如池塘之不能沒有水。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慈母嚴父式的家長,對學生既有慈母之愛,從生活上關心他們,又有嚴父之愛,對他們犯的錯誤及時指正。
我所工作的學校是一所農村寄宿中學,我們班大部分學生住校。每開始接管一個新班,我首先就從生活上關心他們,盡力為他們在生活上排憂解難,爭取讓他們能有一個好的生活學習環境。這樣不久,住校生很快就能跟我親近,能給我說心裡話。班級里的不少學生是「留守兒童」,他們的爸爸媽媽在外地打工,在生活上、學習上對他們的照顧很少,因此,我陸續找一些學生聊天,了解它們目前的生活學習狀況,看看他們都有哪些困難,這樣不久,我就與班級里的所有學生都交談過,學生開始慢慢信任我。通過這些交流,我就慢慢了解掌握了每一個學生的心理,真心付出換來了學生們的接納。同時,對學生犯的錯誤,也絕不放任,只要發現有一點錯誤,就及時指出,引導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及時改正。
俄國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曾說過:「如果教師具有對事業的愛,那麼,他是一位好教師;如果把教育帶來的愛和學生的愛融為一體,他就是個完美的教師。」做一個慈母嚴父式的家長,讓學生能從班主任那裡得到父母關愛的感覺,可以讓學生增加對老師的親近感,老師也能更深入地走進學生內心,便於進一步加強師生溝通。
三、做一個能推心置腹的朋友
班主任不能僅僅滿足於做一個有人格魅力的教師和慈母嚴父式的家長,除此之外,還要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定位,那就是做一個能推心置腹的朋友——能和學生們朝夕相處共同成長的朋友。法國教育家盧梭說過「只有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師」。
班主任要想真正了解學生,深入學生內心,要想辦法成為學生的好朋友。班主任和學生接觸的時間多,具有成為學生朋友的有利條件。要想成為學生的朋友,班主任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擺正和學生的關系。班主任作為教師、家長,那是對班主任自身的職業要求,要求班主任以老師、家長的態度影響、幫助學生,讓他們盡快適應學生的角色。在學校教育中,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教師起到主導作用,師生共同協作,完成教育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師生雙方要建立一種平等的視角關系,教師要俯下身來看學生,把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這樣才能為師生和諧相處奠定良好的基礎。
2.用真心對待學生。我國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說過:「動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和學生的交往中,真摯的感情、真誠的態度可以叩開學生的心扉。俄國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來說,就在於讓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用真心,以一個朋友的態度去幫助學生,就會取得他們的尊重。
3.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一個班級的學生性格各異,學習習慣、態度、成績各不相同,班主任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才能贏得所有學生的尊重。美國教育家布魯姆曾經說:「教育者的基本態度是選擇適合兒童的教育,不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兒童。」在同學生的交往中,努力把握每個學生的特點,根據他們的特點,引導他們不斷成長。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說過:「老師與老師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真正的精神上的溝通才是真正的教育,是一種人格精神的培養。」無論班主任把自己定位為教師、家長還是朋友,最終都是為了能和學生融洽相處,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教學相長。

⑥ 老師和師生之間怎樣處好關系

1、與時俱進
就是隨來著教源育教學改革發展的進程來發展師生關系。就是說傳統的師生關系向新型的素質教育的師生關系發展有一個過程。師生應共同適合這個過程,這樣師生關系就能處理好,有一個方面不適應就處理不好。
2、因人而宜
人的心理是有個性差異的,每一位教師、每一位同學都有自己的個性,了解個性,因人而宜,就能處理好師生關系。
3、互相溝通
師生間有年齡上的差距、時代性的差別,師生之間的心理是有距離的,怎樣拉近距離主要是多溝通。
心理的溝通,有什麼想法不要閉鎖,相信老師會「理解」的。青年渴望的是「理解萬歲」。
4、信任
信任比什麼都重要。高中學生往往不信任家長,但信任教師,因為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有一定地位,信任是交流情感的前提,要信任老師才能處理好師生關系。

⑦ 如何正確處理好師生關系

對待學生,在學習上要嚴格要求,俗話說的「嚴師出高徒」還是有一番道理的.作為教師,應該將在學習上嚴格要求要求學生作為一種責任.因為這樣做可以讓學生學到更多知識,學習效率高.只要學生真正學到了知識,考試的時候沒有遺憾,考完試後沒有悔恨,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他不單不會記恨於「嚴師」,而且會漸漸體會到「感恩」的涵義.回憶回憶自己的學生時代,難道不是如此嗎. 2.在課堂之下,多和學生交流、溝通.交談的時候要請學生坐下,讓他感覺你是將他平等看待的.不要讓話題總在學習上打轉,不然會弄巧成拙.學生會對老師產生不信任感,師生間的距離也就會越來越遠,教師在學生心中也就沒有了「威信」,學生自然隨時抵觸了.在我看來,這種交流、溝通如果稱作「聊天」會更合適一些.你們之間可以聊家庭、生活、保健、流行時尚等等.還可以互講故事、互述經歷……至於「學習」,只在關鍵時刻,以物指人,講幾句經典、哲理的話就可以了.多關心成績差一些的學生、心理上有障礙的學生、很努力而成績卻不理想的學生……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只要能走進學生的「心」中,讓學生看到、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他們自然就會尊重老師,不會「鬧課堂」啦~[切記:千萬不要對學生大發感慨地說自己有多麼地愛他們,否則學生會認為這個老師很「虛偽」的,一定要讓大家看到你的 實際行動! 3.提高自身素質.作為教師,要教書育人,但不能失去求知的本能.時代在更新,知識也在不斷更新,作為教師,都應該有所涉及.不要讓自己的學生覺得老師「什麼都不懂」,在學術方面也應如此.你要隨時充滿危機感,不斷充實自己,因為你隨時都有可能被學生問倒! 4.學生犯錯,絕對要受到懲罰,絕不能姑息,只是要注意懲罰的「程度」和「方式」上的技巧性.病人有病,醫生得對症下葯;(同樣)學生的思維上出了問題,教師也得「對症下葯」.比如:對於好玩的學生,可以針對他個人規定:「任務(如:作業、背書;下同)完不成,不許上體育課(或者課間去辦公室補作業)」;對於「好吃懶做」的學生可以規定:「任務完不成,吃飯的時間去辦公室補完」……其實,大多學生為了自己的「那些愛好」都會乖乖的完成任務,至於那少部分「個例」,可以採取「單獨談話(先加以「思想」教育,再寬限期限」)」的方式使其樂觀、順從、主動的完成任務. 5.教師自身看法要改觀.如果是班主任,則凡事應多聞、多問.尤其是「課任老師」和年輕老師應注意:應讓自己在某些事情的管理上像個班主任.比如:教室不幹凈,過道里垃圾礙眼,千萬不要認為自己僅僅只是課任老師而「視而不見」,假想那教室是你自家,你會視而不見嗎?;應讓學生先立即清除垃圾,再對全班進行「思想」教育. 你要留學生一個整潔的形象,還要留學生一個刻苦、勤奮、樂觀、自信的榜樣.這樣的教師是受學生尊敬的,被同行效仿的典範! 師生關系是一種社會關系,它是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所形成的教師與學生的關系.這一關系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教師對學生發展的教育、關心、愛護、指導和幫助等方面的關系;另一方面是指學生對教師的教育、關心、愛護、指導和幫助等方面所表現的接受、反感、恐懼、緊張、抑鬱、對抗等方面的關系.由此可見,師生之間的關系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師生之間只有建立融洽、和諧的關系才能達到和實現我們的教育目的.要處理好這種關系,作為老師首先要注重自身的師德修養.也就是說要愛護和尊重每一位學生,嚴格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幫助每一個困難的學生樹立信心.避免使用過激的語言,多用一些鼓勵性和表揚性的話語.不能以貌和成績取人,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要多看一眼,要不厭其煩,讓他們感到你的真誠,使他們覺得你是真心的關心他們,從而改變他們的學習態度.讓學生真正感覺到教師不僅是一座知識的寶庫,更是高尚品格的代表,是值得信賴的朋友,也是終生敬重的楷模.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按照教師職業規范去行事,做到關心、愛護學生,尊重、理解學生,嚴於律己,以身作則,決不能利用師生關系為個人謀私利.但在實際生活中,由於部分教師在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使得師生關系較為緊張.有的學生因不喜歡某位教師而不喜歡他所教的課程,從而影響到學習成績的提高.其次,要處理好師生關系,教師還要時刻規范自己的言行,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質.「身教重於言教」,對學生身心最深刻的影響莫過於教師自身素質的完善和提高.強烈的刻苦鑽研精神,勤奮拼搏的意志力,嚴格的自律、科學的態度是一名教師必不可少的修養.無論是班主任還是任課教師,身為人師,自身的言行就與一個班集體的風氣密切相關.要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必須深入學生,融入班級中去.因此,教師應積極參加班級的各項活動,增加與學生相處的機會.同時通過這些活動也可以讓學生了解教師的另一面,從而形成一種信任、平等、和諧、融洽的關系.

⑧ 如何處理好師生關系

由此可見,在教學中處理好師生關系,是十分主要的。那麼,,我們認為: 1. 了解學生的特點,到學生中去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就不應局限於課堂上與學生隔著課桌的學習問題「問答」式的交流,而要走進學生的生活,熟悉、掌握他們的年齡特點、思想狀況、興趣愛好及社會對他們的影響,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教育活動。在工作中,我用看、聊、訪的方法去了解學生。看就是看學生在學習、課外活動、日常生活中活動;聊就是通過與學生聊天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喜怒哀樂和內心世界;訪就是訪問家長,了解學生的思想、興趣、愛好和語言。學生求知慾望高,對什麼都感到新奇,都要問個為什麼,特別有吸引力的活動,他們很感興趣。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一步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我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增長知識、激勵興趣、提高能力,並且到學生中去。我一邊參與活動一邊像朋友一樣和學生一起探討活動樂趣,並藉此對其進行教育,做什麼事都要細心、有耐心。語言是用來表達思想的,我們要學會孩子語言,要了解他們的思想活動和心理特點。於是,我把自己「下放」到學生中去,和他們一起學習,一起做游戲。有時我站在一旁看他們玩,聽他們議論,注意觀察分析,始終保持一顆純真的童心,與學生溝通心靈,處處體察他們的情緒脈搏。現在孩子們把我當作他們的大朋友,有了高興的事就忍不住要告訴我,有了小煩惱也會第一個向我傾訴。我感受著他們那一顆顆純凈的童心,並積極地回應著,與他們分享快樂,幫助他們解除煩惱。漸漸地,剛開學時,我與學生之間存在的心理阻隔消失了,有的是情感的交流,心靈的溝通。 2. 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陶行知先生曾經告誡我們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如果教師隨意懷疑學生,損傷學生的自尊心,就會引起學生內心的憤怒和反抗,造成師生之間的情感對立,那麼教育就無法奏效,尊重學生,才能滿足和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我班有個男孩學習不努力,上課不守紀律,隨便說話,做小動作,下課打鬧,同學們總告他的狀。但他聰明伶俐,特別愛勞動,每天不管是不是的值日生,早上一來,下午放學他都主動拿起笤帚掃地。有一天課間我和他閑聊,我說:「你是個愛勞動的孩子,你又那麼聰明,如果能自覺遵守紀律、愛學習那多好啊!你一定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沒想到從此以後他勞動更積極了,課堂紀律、學習都有明顯的進步,在他的帶動和影響下,經常和他一起玩耍的調皮學生都有了進步。其實,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體,每個生命體都有閃光的地方。我們應抱著「每個孩子都是一座寶礦」的心態去熱心地發現學生潛在的優勢,並想法設法創設條件,提供機會,鼓勵孩子戰勝自我,大膽實踐,使這種潛能轉化為孩子現實的能力,並逐漸增強、擴大……教師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幫助者,鼓勵者,在一路的共享歡樂,共渡難關中,老師的心和孩子的心就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3. 信任學生,給學生堅強的後盾信任是情感產生的基礎,關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用真心之犁去耕耘學生心田,必須遵循由點到面,由淺及深的規律。若忽視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則兩者間缺少平等相待、傾心交流的氛圍。雙向交流是師生雙方心與心的相知、相融和相通的途徑。在教學中,我們教師哪怕是僅僅投向學生一瞥飽含愛和信任的眼光,在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會「感光顯影」。信任學生,特別是那些犯過錯誤的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幫助他們消除隔膜,化解對立情緒,給他們多一些理解與寬容,就可以化消極為積極。如我們班有一位經常不做作業的同學在交作業時說「作業忘在家裡了」,同學們都說他沒做作業還說謊。這時,我們不能輕易下結論,而是要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告知同學們,在沒有知道事實之前不能胡說,先給那位同學堅強的後盾,同時了解其原因,通過經常接觸、交流,鼓勵學生,才能激活學生的心靈。我們只有成為學生的朋友,與學生加強雙向交流,理解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創設和諧寬松的教育環境,以心交心,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建立彼止的默契。

⑨ 如何處理好師生關系

老師對學生
1.對待學生,在學習上要嚴格要求,俗話說的「嚴師出高徒」還是有一番道理的。作為教師,應該將在學習上嚴格要求要求學生作為一種責任。因為這樣做可以讓學生學到更多知識,學習效率高。只要學生真正學到了知識,考試的時候沒有遺憾,考完試後沒有悔恨,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他不單不會記恨於「嚴師」,而且會漸漸體會到「感恩」的涵義。回憶回憶自己的學生時代,難道不是如此嗎。2.在課堂之下,多和學生交流、溝通。交談的時候要請學生坐下,讓他感覺你是將他平等看待的,歸納的說,就是要和學生平器平坐。注意:不要讓話題總在學習上打轉,不然會弄巧成拙,學生會對老師產生不信任感,師生間的距離也就會越來越遠,教師在學生心中也就沒有了「威信」,學生自然隨時抵觸了。在我看來,這種交流、溝通如果稱做「聊天」會更合適一些。你們之間可以聊家庭、生活、保健、流行時尚等等。還可以互講故事、互述經歷……至於「學習」,只在關鍵時刻,以物指人,講幾句經典、哲理的話就可以了。多關心成績差一些的學生、心理上有障礙的學生、很努力而成績卻不理想的學生……做為一名年輕教師,只要能走進學生的「心」中,讓學生看到、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他們自然就會尊重老師,不會「鬧課堂」啦~[切記:千萬不要對學生大發感慨地說自己有多麼多麼地愛他們,否則學生會認為這個老師很「虛偽」的,一定要讓大家看到你的
實際行動!]3.提高自身素質。作為教師,要教書育人,但不能失去求知的本能。時代在更新,知識也在不斷更新,做為教師,都應該有所涉及。不要讓自己的學生覺得老師「什麼都不懂」,在學術方面也應如此。你要隨時充滿危機感,不斷充實自己,因為你隨時都有有可能被學生問倒!4.學生犯錯,絕對要受到懲罰,絕不能姑息,只是要注意懲罰的「程度」和「方式」上的技巧性。病人有病,醫生得對症下葯;(同樣)學生的思維上出了問題,教師也得「對症下葯」。比如:對於好(hào)玩的學生,可以針對他個人規定:「任務(如:作業、背書;下同)完不成,不許上體育課(或者課間去辦公室補作業)」;對於「好吃懶做」的學生可以規定:「任務完不成,吃飯的時間去辦公室補完」……其實,大多學生為了自己的「那些愛好」都會乖乖的完成任務,至於那少部分「個例」,可以採取「單獨談話(先加以「思想」教育,再寬限期限」)」的方式使其樂觀、順從、主動的完成任務。5.教師自身看法要改觀。如果是班主任,則凡事應多聞、多問。尤其是「純任課老師(不是班主任)」型的年輕老師應注意:應讓自己在某些事情的管理上像個班主任。比如:教室不幹凈,過道里垃圾礙眼,千萬不要認為自己僅僅只是任課老師而「視而不見」,假想那教室是你自家,你會視而不見嗎?;應讓學生先立即清除垃圾,再對全班進行「思想」教育。你要留學生一個整潔的形象,還要留學生一個刻苦、勤奮、樂觀、自信的榜樣。這樣的教師是受學生尊敬的,被同行效仿的典範!
學生對老師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學習方面他們有經驗我們應該去尊敬學習,但是在品德方面要看看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了。我想你也知道什麼樣的人該尊敬什麼樣的人是我們所鄙視的或是讓我們敬而遠之的。。。

熱點內容
內派教師 發布:2025-09-11 19:02:33 瀏覽:884
柚木老師 發布:2025-09-11 18:36:33 瀏覽:488
愛因斯坦教育 發布:2025-09-11 15:40:39 瀏覽:582
李建老師 發布:2025-09-11 14:09:05 瀏覽:237
學生和老師的關系 發布:2025-09-11 09:35:01 瀏覽:124
師德師風政治學習心得 發布:2025-09-11 09:06:43 瀏覽:485
階梯數學4 發布:2025-09-11 07:08:42 瀏覽:884
氧分子的化學符號 發布:2025-09-11 07:06:35 瀏覽:28
化學課程論 發布:2025-09-11 04:13:35 瀏覽:883
新疆特崗化學 發布:2025-09-11 04:05:34 瀏覽: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