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師生戀
❶ 民國時期的師生戀是不是特別多啊舉幾個著名的
徐悲鴻與孫多慈:一場不該發生的戀愛,苦戀十年
一百年前的「五四運動」拉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新思潮的傳播也促使著中國女性的進一步覺醒。當時的有識之士認為,女性要達到真正解放的目的,就必須接受高等教育。1920年,民國大學校園首開「男女同校」,隨之而來的是在自由解放的大旗之下,師生間戀愛之事時有發生。
1930年秋天,徐悲鴻為得意弟子孫多慈畫了一幅素描。畫稿上的孫多慈齊耳短發,面如圓月,表情淡然,畫作中的她有屬於那個時代女學生特有的青澀稚嫩。徐悲鴻在畫作的右下角題字:「慈學畫三月,智慧絕倫,敏妙之才,吾所罕見。願畢生勇猛精進,發揚真藝….」
《鳳凰大視野》李筱懿 談及孫多慈的愛情
無論民國還是現在,女性在愛情中的自由選擇和為愛抉擇的付出都是在打破束縛往前的一步。
❷ 除了最美師生戀沈從文以外,民國時期還有哪些愛情故事
導語:民國那些絕妙愛情故事,徐志摩為愛而生為愛而死,最幸福的包辦婚姻胡適,民族脊樑愛情先鋒魯迅,最美師生戀沈從文與張兆和!
風帶走了一個時代,卻帶不走時代的記憶。愛情會隨風遠去,但那愛情的故事卻永遠會留在那些相信愛情,忠於愛情的人們心中。今天,我們就走進民國的愛情,去尋找那一段段絕美的愛情姻緣。以及我對那些愛情最真實的想法。
民國的愛情故事還有很多,那些故事早已隨著歷史慢慢走遠了,揭開歷史的背後,我們更應該去尋找現實的幸福,民國的愛情有的美滿幸福,一生傾心,有的曲折離奇,為愛而生,有的傳奇神秘,卻略顯遺憾可惜。
無論哪種愛情都能折射出我們現實的酸甜苦辣,也能讀出不一樣的人生,不同的愛情,不同的結果,卻有著相同的一個字,就是愛。唯有愛才能感動一切,改變一切。追逐愛情是我們人生的本能,從歷史的深處去挖掘愛情的意義,才能真正體會到愛情帶給我們的力量與幸福。
❸ 說說歷史上有名的師生戀。
1、徐悲鴻與孫多慈
一百年前的「五四運動」拉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新思潮的傳播也促使著中國女性的進一步覺醒。當時的有識之士認為,女性要達到真正解放的目的,就必須接受高等教育。1920年,民國大學校園首開「男女同校」,隨之而來的是在自由解放的大旗之下,師生間戀愛之事時有發生。
1930年秋天,徐悲鴻為得意弟子孫多慈畫了一幅素描。畫稿上的孫多慈齊耳短發,面如圓月,表情淡然,畫作中的她有屬於那個時代女學生特有的青澀稚嫩。徐悲鴻在畫作的右下角題字:「慈學畫三月,智慧絕倫,敏妙之才,吾所罕見。願畢生勇猛精進,發揚真藝….」
2、沈從文和張兆和
沈從文與其他師生夫妻有些不同,他完全是靠死纏軟磨得到學生張兆和的,如果他像魯迅先生那樣玩文字游戲,他永遠不可能成功――因為追求張兆和的男生有一個排。
他也有自知之明,在女學生的眼裡,他只是一隻「癩」,因為他與那些留洋歸來的教授相比,他一點資本也沒有,只是來自湖南湘西的只讀過小學的窮文人。要不是胡適先生愛才心切,破例讓他到上海教書,他永遠不可能遇到「白天鵝」張兆和。
張兆和出身於江南名門世家,父親腰纏萬貫,這樣的小姐又怎能把土老帽沈從文放在眼裡呢?然而,沈從文一開始就迷上了張兆和,瘋狂地寫起了情書,並以自殺相脅。最後還是胡適校長出面,張兆和才勉強答應。
1933年,31歲的沈從文娶了小自己8歲的張兆和為妻,相伴終生。
3、余秋雨和馬蘭
馬蘭雖然沒有在課堂上聆聽過余秋雨先生的課,但也應視作是他的學生。馬蘭從安徽省藝術學校畢業後,分配到了省黃梅戲劇院。而余秋雨先生是上海戲劇學院院長,應該是說一條線上的人。
當馬蘭憑《嚴鳳英》的演出而一舉成名後,一位藝術界的前輩送給她一本書,囑咐她從事戲劇工作必須得讀讀這本書。
這本書就是余秋雨先生的《藝術創造工程》,就是這本書,使馬蘭得以結識大他十六歲的余秋雨先生,他們就是從探討這本書開始了他們的戀情。
(3)民國師生戀擴展閱讀:
婚姻家庭
1930年7月張兆和沈從文在胡適的辦公室第一次見面,剛見面時,胡校長大誇沈從文是天才,是中國小說家中最有希望的。張兆和卻不以為然,沈從文對張兆和的愛戀來得默然,卻是一發不可收拾,寫給她的情書一封接一封,延綿不絕地表達著心中的傾慕。
在1931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以做張兆和的奴隸為己任。他說,多數人願意仆伏在君王的腳下做奴隸,但他只願做張兆和的奴隸。最終打動了張兆和,於1933年9月9日在北京中央公園成婚。
新婚不久,因母親病危,沈從文回故鄉鳳凰探望。他在船艙里給遠在北平的張兆和寫信說:「我離開北平時還計劃每天用半個日子寫信,用半個日子寫文章,誰知到了這小船上卻只想為你寫信,別的事全不能做」。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歷次政治運動打擊著沈從文,使他陷入了迷狂狀態,他不斷念叨著「回湘西去,我要回湘西去」,張兆和無言地面對此情此景,眼淚禁不住滾滾而下。後來,在妻子悉心的照料和葯物治療下,沈從文漸漸恢復了健康,他和妻子堅強地度過了艱辛清貧的歲月。
個人生活
徐悲鴻17歲時父母為他娶親,但他不滿這門婚事離家出走,後被父親抓回來結婚。18歲生子取名為劫生,意即「遭劫而生」,但家人為他改名為吉生,後早夭。徐悲鴻不願被家室拖累,到上海學畫。
認識老師兼同鄉蔣梅笙教授,同時認識他二女兒蔣碧薇(棠珍),蔣碧薇原已安排好許配給蘇州查家,在徐悲鴻到法國前與他私奔。後來生了兒子徐伯陽,女兒徐靜斐。
28年後分手做了張道藩的情人。廖靜文是徐悲鴻的學生,徐悲鴻身體不好的時候照顧他,1946年嫁給比自己大28歲的老師,生子徐慶平、女徐芳芳,一直陪伴徐悲鴻直到他去世,結婚共7年。
個人生活
妻子馬蘭,一代黃梅戲表演藝術家,是迄今國內囊括舞台劇、電視劇全部最高獎項的唯一人;榮獲美國林肯藝術中心、紐約市文化局、美華協會聯合頒發的「亞洲最佳藝術家終身成就獎」。馬蘭主要的舞台劇演出,大多由余秋雨親自編劇。夫妻倆目前主要居住在上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沈從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徐悲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余秋雨
❹ 民國時有多少傳為佳話的師生戀
張兆和與沈從文
魯迅和專許廣屬平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8-02/14/content_7601744.htm
❺ 哪些民國名人娶了自己的女學生
在中國歷史上,春秋和民國是思想最開放的年代,特別是在民國,師生戀早已經不是緋聞。那麼,哪些民國名人娶了自己的女學生?
魯迅年少時也被母親安排了一門婚事,娶了目不識丁的小腳女子朱安,婚後魯迅睡進了書房,三天後就回到了日本。終其一生,魯迅沒有和朱安圓房。魯迅曾對自己的朋友說:「她是我母親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這是母親送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負有一種贍養的義務,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於是,魯迅開始尋找真愛,而這份真愛就是自己的女學生許廣平。1920年,魯迅開始在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任教,而1923年,許廣平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國文系,成為魯迅的學生。
當魯迅走進女師大中國小說史略課的課堂的時候,許廣平坐在第一排。當時的北平,新文化運動的浪潮剛剛過去,女學生們受西方思想影響很大,早就沒有了忸怩的舊式女子模樣。朝氣蓬勃中又顯出些頑皮。當時的魯迅頭發有將近兩寸,正如我們後來在語文課本中見到的那張照片一樣,面色冷峻,不苟言笑。
許廣平那年已經25歲了,她愛上了這位新來的先生。1927年1月,魯迅到中山大學任教,許任助教和廣州話翻譯,與魯迅在白雲路租房同居。1929年,許廣平生子周海嬰。
在蔡元培54歲時,時任北大校長的他決定續娶,他再次提出自己的條件:一、本人具備相當的文化素質;二、年齡略大;三、熟諳英文,能成為研究助手。
這時一個名叫周峻的女孩子,走進了他的生活。周峻是蔡元培先生原來在上海成立的愛國女校的一位學生,這位學生對蔡元培先生一直抱有一種敬佩與熱愛的情感,她一直到33歲還沒有結婚,這在當時的中國是難以想像的。
蔡元培和周峻兩人年齡相差22歲。1923年7月10日,蔡元培和周峻在蘇州留園舉行了隆重的婚禮。婚後第十天,蔡元培和周峻攜子女赴歐洲學習。
周峻在相夫教子之餘攻讀西洋美術課程,她把對蔡元培的愛傾注在她的作品―――《蔡元培半身像》中,而蔡元培則在上面題詩一首「唯卿第一能知我,留取心痕永不磨」。1940年3月5日,也就是離周峻50歲生日還差兩天的時候,蔡元培在香港因病逝世。
沈從文與其他師生夫妻有些不同,他完全是靠死纏軟磨得到學生張兆和的。如果他像魯迅那樣長期地玩文字游戲,他永遠不可能成功――因為追張兆和的男生有一個排。他也有自知之明,在女學生的眼裡他只是一隻「癩」,因為與那些留洋歸來的教授相比,他一點資本也沒有,只是一個來自湖南湘西的讀過小學的窮文人。要不是胡適愛才心切,破例讓他到中國公學教書,他永遠也不可能遇到「白天鵝」張兆和。
張兆和出身於江南名門世家,父親腰纏萬貫,這樣的小姐又怎能把「土老冒」沈從文放在眼裡呢?然而,沈從文一開始就迷上了張兆和,瘋狂地給她寫起了情書。最後還是胡適校長出面,張兆和才勉強答應。1933年,31歲的沈從文娶了小自己8歲的張兆和為妻,相伴終生。
1921年7月,陳潭秋去上海參加中共成立的「一大」,會後在中共武漢區委分管組織。他以教師身份為掩護,到女子師范發動學生反對封建式的管教,主張剪發、讀新書。
當時,這所學校的全稱是湖北省立女子師范學校,陳潭秋在這里認識了徐全直。徐全直出生與1903年,今天的漢川縣人。她幼年隨父遷居武昌,入湖北女師附小。1916年因父被誣入獄,乃隨母避居漢川舅父家。1918年,抗婚再走武昌,次年春考入湖北省立女子師范學校。
在女校中,徐全直和陳潭秋相愛,走上革命道路。在「五四」運動期間,帶頭剪髻放腳,積極投入反帝反封建斗爭。1921年參加「婦女讀書會」,次年成為女師第一批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女師當局解聘進步教師劉子通,徐與夏之栩、李文宜等發動罷課斗爭,被開除,乃發動同學實行全校罷課,到教育廳請願,迫使女師校長王式玉辭職。
民國11年(1922年)秋,徐全直與夏子栩等在女師掀起了一場震撼湖北的學潮。這一年,被吸收為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次年2月,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徐全直參加工人的遊行集會,為罷工工人募捐,聯絡學生聲援工人的斗爭等。
後來,陳潭秋和徐全直結婚。
上世紀30年代,徐芳詩名一度揚名文壇,得到朱自清、茅盾等人推重,然而她和胡適的師生戀,至今還有很多人寫文還原。
1932年,胡適出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第二年成為徐芳的論文指導老師,徐芳對他愛得如醉如痴。1936年,徐芳與胡適開始書信來往,在信中,徐芳稱胡適為「美先生」,是她「最愛的人」,稱自己是「你的孩子」。
在民國師生戀中,這對應該說是最絕情的了。
(每日漢字)
❻ 跪求戀父,忘年戀,師生戀的電影電視劇男大女小,小說也行,不要小白文
民國戲南國有佳人(忘年戀),武俠劇雪花神劍(師生戀)
❼ 中華民國時期和自己學生在一起的名人
魯迅和許廣平,沈從文和張兆和 ,胡適的風流事中有一筆就是「師生戀」。胡適在北大擔任文學院院長期間,江蘇無錫籍的小女生徐芳就對他愛得如醉如痴。1936年,徐芳與胡適開始書信來往,在信中,徐芳稱胡適為「美先生」,是她「最愛的人」,稱自己是「你的孩子」。1937年胡適赴任駐美大使,徐芳在給胡適的信中寫道:「你這人待我是太冷淡,冷得我不能忍受。我有時恨你、怨你;但末了還是愛你。」1941年4月,徐芳又給在美國的胡適寫信,要求胡適幫助她到美國深造。當時胡適雖然不討厭這個比自己小21歲的學生,但他考慮到自己的地位和社會影響,不敢再觸動這根神經,便毅然決然地斷絕了與徐芳的聯系,也沒有幫助她到美國留學。
蔡元培也有過這樣的姻緣。1922年,54歲時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決定續娶,並且明確地提出自己的條件:一、具備相當的文化素質;二、年齡略大;三、熟諳英文,能成為研究助手。結果,蔡元培娶了比他小22歲的周峻——原來蔡元培在上海成立的愛國女校的一位學生。她一直暗暗愛慕著蔡老師。
林淑華與徐惠民。林淑華是封建家庭中的千金小姐,而徐惠民出身於貧寒之家,在給林淑華做家庭教師時,兩人深深地相愛了
❽ 民國師生戀:意外懷孕,兩次懷孕都是龍鳳胎,後來結果如何
民國師生戀:意外懷孕,兩次懷孕都是龍鳳胎,女兒現在家喻戶曉!
民國時期,因為很多開放新思想的湧入,因而讓很多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變得大膽,開放,我們都知道,古代婚姻形式是包辦婚姻為主,但是到了民國時期,受新思想的影響,大多數年輕人都熱衷於自由戀愛,自由婚姻,不僅如此,有人還公開的挑戰禁忌的底線,公然談起了師生戀,這自然是引來一片詫異聲。
很多人都看過瓊瑤的小說,像由她寫的小說翻拍出來的電視劇就有很多,比如我們最熟悉的《還珠格格》。其實很有是外一部小說《窗外》。而窗外這部小說主角的原型就是她的父母,以他們當時的背景寫下了他們的愛情故事。
❾ 民國是已有家室的大師愛上了單純的女學生最後結果如何
遺憾一詞,讀來總是多情,唇齒之間彌漫著傷感的氣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自古難全,便是人生。然而,在滾滾紅塵里,也有人將遺憾活成了一種通透,錯過之後,在下一份感情里,將從前的遺憾流轉成陌上花開緩緩歸的珍惜,孫多慈便是這樣的人。
1975年,孫多慈去世,關於她的一切都塵埃落定,這個不喜多言,性格沉穩的女子,帶著一生的故事遠離了紅塵,許紹棣傷心不已,五年後追隨她而去,夫妻合葬在陽明山。
如今,世人提及孫多慈,更多的還是會先想到她與徐悲鴻的一切,但事實上,徐悲鴻對於孫多慈,真的就只是年少時候的歡喜,不管它曾經怎樣絢爛熱烈地存在過,過去了就是過去了,而她的生活在以後還要繼續,她的真愛也在經過大風大浪後才降臨。
❿ 民國詩人艾青離婚後迎娶女學生,最後兩個人怎麼樣了
大家都知道,我國古代是封建社會,後來隨著清政府的滅亡,也標志著中國的封建社會到此結束了。民國時期,已經不像是封建社會那麼保守,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女性的社會地位得到了提高,不再是那種男權社會,女子也有接受教育的權利,開始和男子一樣讀書識字。也正是因此,在民國時期,有不少的師生戀,書生今天要和大家說的就是民國時期的一段師生戀,但是兩人並沒有白頭偕老,故事中的女學生曾經苦戀自己的男老師,男老師為了和這個女學生在一起就和自己的妻子離婚了,原本以為可以一直攜手走下去,誰知道十六年後,男老師又再次移情別戀,喜歡上了別人,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是怎麼一回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