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關系林
『壹』 羅貫中與施耐庵的關系
施耐庵和羅貫中都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施耐庵年長羅貫中大概二三十歲,包括《施耐庵墓誌》在內的諸多史料記載,二人是師生關系,施耐庵是羅貫中師傅。
施耐庵在杭州設館授徒為業。這期間他又遍訪浙中名士豪傑,旁涉百家,舉凡群經諸子,詞章詩歌,天文、地理、醫卜、星相等,他已無不精通。
約在四十歲的時候,施耐庵在一次宴會中,結識了流寓蘇州的青年學子羅貫中。羅貫中雖生活困頓,在座中亦年齒尚幼,但談吐恢宏,識見闊大,慷慨瀟灑,頗具豪傑之風,引得施耐庵大為贊賞。羅貫中也早已欽慕施氏的人品學識,遂拜施耐庵為師,二者相得甚歡。
(1)師生關系林擴展閱讀:
耐庵與羅貫中皆有志救民,卻無處展才,內心極其苦悶。這時候,施耐庵接受了同榜好友山東鄆城教諭劉善本的邀請,攜羅貫中到鄆城縣出任教職。
施耐庵到鄆城,不僅為了躲避時亂,更是緣於少年時期所聽聞的水滸情結。他們在教書之餘,還特別留心地方掌故、民間傳奇故事;又在閑暇時間,游覽了魯中名勝:水堡村訪問宋江後人,景陽崗憑吊武松廟,石碣村拜謁三賢桐,黃堆集(黃泥崗)考察劫「綱」遺址,獅子樓聽評書說話,兩人合力寫下《水滸傳》驚世名著。
施、羅二人遙想當年水滸英雄們的忠義往事,常不禁慷慨嘯歌。這讓施耐庵憤懣無以宣洩的內心得到了慰藉,他找來已流傳的水滸故事書籍,打算據此寫一本《江湖豪客傳》,以寄託自己內心中的孤憤與不平。
羅貫中在幫助施耐庵整理資料、文稿的同時,也深受施耐庵欲以文抒志、潛心著述的影響,立志亦要以書言志,明興亡,抒感慨。羅貫中在翻閱陳壽《三國志》的時候,深感東漢末年與自己所處時代何其相似,於是籌謀寫下了三國演義。
此時施耐庵已經年老,施耐庵在羅貫中的陪伴下,在這里安靜地度過了他生命中的最後幾年,並完成了《江湖豪客傳》的絕大部分篇章,沒有來得及潤色、整理,就黯然而逝了。
為了紀念他的師傅施耐庵,羅貫中在完成《三國志通俗演義》之後,決定加工、增補施氏的《水滸傳》。成書於洪武四年至十年之間。在加工、增補《水滸傳》的同時,羅貫中繼續創作歷史演義系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