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合作是
一、加強教師與教師的合作。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靠教師集體智慧的發揮。因此,教師必須改變彼此之間的孤立與封閉現象,學會與他人合作,包括與同類學科教師的合作、與不同學科教師的合作。如在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時,學生自主選擇了研究課題,在學習、探究的過程中,必然會涉及多門學科的知識,這時依靠單個教師的指導就顯得不夠了,這就需要教師邀請相關學科的教師共同參加學生的課題研究,參與指導。有時,還必須與圖書管理老師、保健老師、實驗老師合作,為學生查閱資料、實踐探索提供方便。學生的課題研究有了多位教師的合作指導,更有利於順利進行下去。可以說,新課程增加了教師之間的互動。
二、加強教師與學生的合作。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新課程要求教師把「教」的過程變成學生「學」的過程,應更多地思考學生如何「學」,以學生的求學需求為主線,教師和學生面對知識共同探討、平等對話。新課程中這種師生關系的轉變,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他們可以自由地提問、質疑。在學生們心中,老師就像是他們的朋友,而教師在與學生共同學習的過程中,也易於拋開以往那種居高臨下的權威,真正和學生打成一片。教師可以坦誠地對學生說:「我也不太清楚,咱們一起探究。」教師與學生的合作,對學生而言,意味著心態的開放、個性的張揚、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意味著上課是與學生一起分享。
三、加強教師與家長的合作。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新課程改革牽涉到千家萬戶,有必要讓家長們也了解課程改革的理念和思路。教師要積極地與家長合作,向家長們做好新課程改革的宣傳工作。如給家長開設課程改革的專題講座、開家長會、請家長進課堂聽教師上課、參與評課、邀請家長共同來參與孩子的綜合實踐活動等方法,讓更多的家長來了解新課程的科學理念、認識新課程改革的重大意義、關注新課程改革的持續發展。
Ⅱ 新型師生關系有哪些
一、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教師有崇高的愛國情懷和豐富的專業知識,內教師在知識與技容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扮演者引路人的角色。
二、教師是學生的示範者。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生不僅在知識上受教師引導,更在行為等方面都受教師的影響,教師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三、師生之間是合作者。古人言「教學相長」,教師教授知識,學生學習知識,但同時學生也在改變教師的知識結構、情感態度,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直接或間接地也增長了知識,錘煉了品德。
四、師生之間是平等的共創共樂關系。學生對教師要尊重,教師對學生要關愛,兩者既要堅持平等的地位,也要注意分工不同,但只有共創才能共樂,共同創造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Ⅲ 新課改中新型師生關系是 平等還是合作呢
合作
Ⅳ 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師師合作 怎麼翻譯
That cooperation,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operation, the teachers and the teacherscooperation
Ⅳ 新型的師生關系有哪些基本模式
(1)師生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
(2)新型師生關系的基本特徵是:
①尊師愛生,相互配
②民主平等,和諧親密
③共享共創,教學相長
(3)新型師生關系構建的基本策略是:
①了解和研究學生;
②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③熱愛、尊重學生,公平對待學生;
④主動與學生溝通,善於與學生交往;
⑤努力提高自我修養,健全人格。
Ⅵ 如何用師生合作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隨著形勢的變化,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入了前所未有的景象。做為一名教師,只有努力於新課程的實踐,在其過程中不斷完善,更新自我,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促進自身專業發展,才能與新課程同行,適應新課程的需要。由於這樣,教師要具備普通文化知識,學科專業知識,教育學知識,心理學知識,還要具各個人的實踐知識,具有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的能力。我這里要特別強調的一點是:教師專業化發展與團隊合作非常必要。因為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師專業發展的同伴互動和合作精神,建立積極的新的內外夥伴關系,以便雙向學習。例如與學生的家長和學校以外的團體、個人。只有這樣教師才能進一步開放,加強教師之間以及師生之間在課程實施等教學活動中的專業對話,師生對話,交流溝通、協調合作,共同分享經驗,通過互動、相互支持與借鑒,以減小教師由於孤立勞作而導致的自發的,偏狹的、低效的行為。通過團隊合作,建立起一個具有共同目標的、有凝聚力的校園文化,從而成為一個和諧的校園。簡單地說:教師之間的同伴互助,相互依賴和相互欣賞,互相支持和合作,具有團隊的凝聚力,才是一所完美的學校。
總之,每一個教師應該有這樣的素質:
其一,能承認自己的不足,並因此有必要取得同事的支持;其二,經常地、真誠地對深造或參加專業發展的同事給予鼓勵。其三,懂得怎樣與同事合作,相互關系;其四,真實誠懇地接納同事對自己在教育教學方面的意見;其五,願意與同事分享教育教學成果,分擔責任與困難;其六,能夠找到新的方法改變自己的教學,在課堂上體現自己的特點,只要有以上的素質,教師的專業化才能發展,教師也才能適應時代發展。因為,沒有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新課程改革難以成功,每個人所肩負的教學教育任務也就難以完成。只有我們每個教師自覺地、主動地投身於新課改的實踐中,去探索,支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去改變自己原有的過時的教育教學觀念,改變那些不能適應學生成長的陳舊落後的教育教學行為,重樹自我、重構課堂、重進教學,在裎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完成自己的專業化發展進程,才能無愧於時代,無愧於學生、無愧於中華民族。
自己只有內心的決心,真實地行動,加之自己的工作經驗,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才能進上一層樓。
Ⅶ 教師與學生之間應當如何合作
教師處於教學主導地位,學生是主體,整個教學過程由教師設計,教師引導專學生進行教學活動完成教師屬預期達到的活動目標,過程中能讓孩子操作、體驗得到的知識盡量讓孩子操作,教師只需要引導、指導。能讓孩子總結的知識盡量讓孩子總結。教學過程是讓孩子進行知識探究的過程不是直接把知識灌輸給學生。
Ⅷ 師生合作教學在基礎教育裡面有什麼樣的表現
師生合作教學主要復指制在課堂教學中,以合作學習小組為教與學單位,通過師生合作教學、生生合作教學,使學生在團體成績的驅動下,目標一致,分工合作,在原有的基礎上共同發展。其目的是要在課堂學習中,建立一種"利益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將個體學生的成功與小組的成功捆綁在一起,使學習小組牢牢樹立"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學習與發展理念,以此為范型,進而使幼師學生學會合作,在走上工作崗位後,主配班教師易於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