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的師生關系
多關心學生,和學生溝通,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了解和研究學生、熱愛、尊重學生,公平對待學生、主動與學生溝通,善於與學生交往、正確處理師生矛盾等。
1、了解和研究學生
教師可以通過觀察、談話,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個性、興趣、知識水平、學習態度和方法、身體狀況等,以便更好地教育學生。
2、熱愛、尊重學生,公平對待學生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思想感情和需要,教師應牢固樹立民主思想,熱愛所有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公正地處理問題,用更為寬容的態度去接納學生的獨特個性行為表現,滿足學生的合理需要。
3、主動與學生溝通,善於與學生交往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在交往中形成的,一般師生之間的聯系與交往要經歷四步:接觸—親近—共鳴—信賴。
4、正確處理師生矛盾
教育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難免發生矛盾。教師要善於駕馭自己的情緒,冷靜全面地分析矛盾,正視自身的問題,敢於作自我批評,對學生的錯誤進行耐心的說服教育或必要的等待、解釋等。
(2)小學的師生關系擴展閱讀:
師生關系的禁忌:
1、忌冷漠無情。教師首先應該意識到,對學生的冷漠無異於否定自己的人生價值。教師常常被稱為是人類最崇高的職業,因為他們擔負著把人類創造的文明傳授給新一代的神聖使命。
學生在渴求知識的年齡,對老師的期望和信任,某種意義上不亞於對親生父母,這就決定了師生之間的交往離不開情感。
2、忌傲慢與粗暴。教師更不能對學生傲慢和粗暴。只有缺乏修養的教師才會表現出這些行為。傲慢的教師原本想顯示自己如何有能耐,然而真正的能耐是由學生感受到的,而不是自己標榜和炫耀的。教師的粗暴也許能暫時鎮服學生,但是這種方法永遠不可能征服學生的心。
③ 如何構建小學班級管理中和諧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學校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師生關系無時無刻都影響著教育的過程和結果,感情的接近,心靈的共鳴,知識的啟發,能力的培養。師生之間只有建立融洽和諧的關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師生感情好時,老師表揚,學生認為是鼓勵;老師批評,學生認為是愛護。表揚和批評在融洽的師生感情中能成為學生前進的動力。如果師生關系緊張,表揚則被學生認為是哄人;批評則被認為是整人。在這里表揚和批評就成了教育的障礙。所以,只有注入了愛生之情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全面地關心學生。當然,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光有教師的努力是不夠的,除了學生之間的關系外,師生關系可說是構成了學生人際關系的重要方面。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關系。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應當是尊師愛生,教學相長的關系,應當是一種民主、平等、互尊、互愛的和諧而親密的關系。在師生關系的相互作用中,作為老師應該是學生的良師益友,關心、尊重、愛護學生;作為學生也應該有積極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那麼作為我們老師本身,應當如何去做呢?
一、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新型的師生關系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和諧的。它的核心是師生心理相容,心靈的互相接納,形成師生至愛的、真摯的情感關系,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它的宗旨是本著學生自主性精神,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發展。它應該體現在學生與教師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獲得成就感與生命價值的體驗,獲得人際關系的積極實踐,逐步完成自由個性和健康人格的確立;教師通過教育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教學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嚴,體驗和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起著主導作用,因此,我們每一位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從師道尊嚴的權威中解脫出來,俯下身子,去聆聽孩子們的心聲,從教學的指揮者轉變為參與者,從決定學生應該做學什麼,怎樣學的主宰者轉變為與學生合作學習的夥伴。學生雖然是未成年人,但他們同樣是獨立的,有潛力的,有人格的,有主觀能動性的人,我們要克服過去那種把成人對教學的認識方式強加給小學生的做法,去研究學生,幫助學生,保持與學生平等的姿態,做學生的合作者。教師與學生只是教學活動中地位的不同,並沒有人格上的高低貴賤之分,教師必須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他們的個性差異,教師尊重學生就等於尊重自己,尊重教育。可見,只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師生關系,才能夠在教學中形成和諧、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
二、要轉變教學觀念,在改進教學方法上下功夫。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因此,用運學生容易接受的教學方法,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關鍵。這就要求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從思想上去重視學生,從行動上去研究學生。不研究,不探索,不利教學方法的改進,不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利於提高教學質量,與學生實際不符的教學方法肯定在教學中是失敗的教學方法。新課標指出,要注意發揮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指導作用的同時,特別強調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的體現,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們要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中盡量營造有利於學生學習和參與的各種學習氛圍,使每一位學生和教師一起參與到學習中去,形成一種在自學,自練的基礎上相互幫助、相互矯正、共同提高的合作學習的環境。打破以往每節課都是教師先教而後練的教學方法,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在他們去感受,體驗,總結的基礎上教師再去指導,這樣不僅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能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興趣是學習的基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學的最佳狀態。我們要在教學中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把他們的學習成果及時地反饋給他們,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點撥和鼓勵,甚至善意的批評都將激勵他們,強化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享受到和諧氛圍下學習的樂趣。教學方法的改變是教育觀念改變的具體體現,是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的關鍵。
三、要關愛學生,以情動人。
感人心者,莫過乎情。寓情於教,以情動人是教學中教師經常採用的教學方法之一。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雙向活動,也是師生之間通過活動進行情感、興趣、能力的心理交流。愛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橋梁,只有師生關系處在關愛,平等的和諧氛圍之中,學生才能直言面對教師,大膽地投入到學習之中 ,去體驗、去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中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就必須採用多種方法進行交流,比如在教學中善於運用表揚和批評的手段,經常和學生談心,體貼和關愛學生。同時,要充分發揮教學中直觀情感的優勢,比如合理運用形體語言,形體語言在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中有著潤物無聲的效果,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眼神的運用可以使師生在無聲的交流中達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境界,它是建立和維持和諧的師生關系的橋梁和紐
④ 小學教育學 這樣去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師生之間的溝通技巧
新課程理念下的新型師生觀認為: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過專程的主體。屬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只能是一種平等對話的關系」。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積極地與學生這一教育主體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要求教師與學生的人格是平等的,在交流中是民主的,在相處氣氛中是和諧的。一位學者曾經說過:「沒有了對話,也就沒有了交流;沒有了交流,也就沒有了真正的教育。」那麼,如何才能較好的進行師生間的交流與對話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在溝通中給學生以微笑
二、在溝通中善於理解學生
三、
在溝通中適當的給予學生贊美
總之,良好的師生溝通不是教師單方面的付出,而是師生雙方之間的交流。師生之間的溝通不僅是給學生幫助的過程,在給的同時也是作為回潰,教師在叢中獲得意不到的快樂。就像哲人所說:「送人玫瑰,手有餘香。」
⑤ 如何構建和諧的新型的小學師生關系
(一)、要愛護、尊重學生作為教師,應當愛護關懷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尊嚴和價值。這不僅是教師職責的基本道德准則,更是教師要達到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徑。高爾基曾經說過:「誰最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是華麗空洞的說教,更不是慷慨激昂的陳詞,而是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使學生的心靈受到觸動,從內心產生戰勝自我的驅動力。《大河報》上有這樣一篇報道——《教師一句溫柔話,學生變成乖娃娃》,內容是成都師范附小的學生趙一飛十分好動,自尊心也很強,從幼兒園到小學學習十分吃力,有幾次還被老師叫去辦公室個別教育。父母面對孩子的毛病,一般是一頓訓斥,卻總無收效。有一天,在排隊時,一飛又像往常一樣在隊里嘰嘰喳喳,這時班主任王老師走到一飛跟前,和顏悅色地說:「趙一飛以前很乖嘛,今天怎麼倒不乖了呢?」小一飛的臉頓時紅到了耳根。從那以後,一飛放學回家就忙著溫習功課,再不需要家長督促。教師,為人師表,就應該通過自己的言行感染學生、轉化學生,使學生健康成長。教師對學生的熱情關懷,會使學生獲得學習的自信心,培養起學習的自覺性,而這正是學生堅持學習、熱愛學習所必須的。有人曾對初一學生就「你是否因為喜歡英語教師而喜歡英語」這一問題進行一次簡單的問卷調查,給予肯定答案的約佔3/4。可見,一名用心關愛學生的教師對學生的感染力是勿庸置疑的。所以,教師要在深入熟悉和掌握學生心理特點和個性差異的基礎上理解學生,善於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學生的心理去貼近學生,一視同仁,因勢利導,真正做到「所加於人,必可行於己」。而給學生以尊重也是同樣重要的。因為只有尊重學生,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師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們認為失去自尊,他們就會失去向上的動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導致消沉。反之,他們就會獲得向上的動力源泉。法國作家拉封丹有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試,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發威,行人為了抵禦北風侵襲,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拂,頓時,行人覺得春暖衣厚,始則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尊重比熱愛更為重要。因為給學生以尊重學生才能感受師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們認為失去自尊他們就會失去向上的動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導致消沉。反之,他們就會獲得向上的動力源泉。我們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意願、隱私權等等,採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學生,賞識學生。批評學生要注意方式方法,能不在同學面前批評的就不要在同學面前批評,不能一味地指責,更不能對學生進行挖苦、諷刺,以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特別是經常違紀、學習差的學生,更應注意這一點。否則,容易造成學生對老師產生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這種逆反心態一旦形成,師生間應有的和諧關系即不可能存在,任何教育上的努力都將難以奏效。(二)、走進學生心裡江蘇行知學校楊湍清校長說得好,「今天的老師光有愛是不夠的,還必須具備走進學生心裡的能力。」是的,愛學生,就要走進學生。試想一個不了解學生的老師又如何去關心愛護學生呢?最近我班的一位學生成績每況愈下,正好他上課表現也不好,於是我當眾批評了他,沒想到事與願違,表現更不好了。於是我意識到可能另有原因,後來找到他跟他進行了溝通才知道他家裡出了問題,並幫他一起解決了。而後這位學生的成績也慢慢上升。看來,了解學生,解決問題可以輕松一籌。所以,教師要積極地去了解自己所教的學生,知道學生在想什麼,需要什麼。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地管理學生。我有這樣一個習慣,有空的時候找同學到操場上或學校的長廊里聊聊天,放學的時候到學生宿舍坐一坐,放假的時候到學生家裡走一走。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我也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感受去告訴學生。通過這樣一些方式我感覺學生是真誠的、善良的,他們也非常願意與老師交流的,希望自己被別人認可,需要向人傾訴心聲。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經這樣認為,「師生之間的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諧關系,將有利於教學任務的完成」。總之,在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建立和諧的新型的小學師生關系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這種和諧的氛圍中,才能更好的實施素質教育。(三)、改變自己陶行知先生說的好:「我們必須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就是說教師要改變自己,轉變自身的教育觀念,加強自身修養,近而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去體驗他們的感受,與他們成為真正的朋友。師生關系是對立統一的,教師處於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主導作用。因此,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關鍵在教師,作為教師首先應該結合自身的工作轉變觀念,加強自身修養,提高師德素養和教學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過硬的素質去感染學生,征服學生。很多成功的教師就是因為這一點讓他們每到一個新的班級都會獲得學生的一片歡呼。 綜上所述可知,新型的小學師生關系的確立更多的有賴於教師自身觀念的更新和素質的提高,人格的不斷健全和完善,有賴於教師對學生無微不至的愛和時時刻刻的尊重。相信新型的小學師生關系的建立將會迸發出強勁的教育能量,促進教育效果的不斷提高。
⑥ 小學教育中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需要老師細心觀察並付出諸多的努力和實踐,才能更好地實現以德育人、以識服人、以情感人、以身正人的素質教育的良好目標.
⑦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於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助於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和興趣,有助於建構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和諧教學模式,促進教師和學生的長足進步和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需要教師和學生的正確認識和實際行動.而其中教師是教育過程的主導者,教師如果積極主動地構建良好師生關系,良好師生關系就易形成。本文切實從小學語文教學實際出發,從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出發,總結多年教學經驗與自身體會和思考,希望對小學語文教學中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提供借鑒和參考。 本人認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尊重、民主、平等、泛愛,和諧的師生關系。筆者以所在的向垌小學任教期間為例,本人深深體會到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要互相尊重,在教與學的互動中是民主的,平等的;學生對教師的尊重是普遍的,教師對學生的愛護是廣泛的,師生關系是和諧的。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呢?我認為:1、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如何相處,教師如何把握相處的原則和分寸呢?向垌小學的做法是明文規定教師與學生家長不能有過多的私人交往,不允許教師私自與學生補課,教師與學生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筆者認為向垌小學的規定是正確的。誠然,教師與學生要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不能過於親密,也不能過於疏遠,要有一個度,也就是說教師與學生之間要保持一定的適當的距離。我們知道生活中無論是朋友關系,親人關系,甚至是戀人之間,夫妻之間要保持適當的距離,彼此留一點分寸,留一點餘地,正所謂距離產生美,這種關系才能保持良好和長久。記得有一個哲學的寓言名叫《豪豬的哲學》,講的是有一大群豪豬,身上長滿了尖利的刺,大家擠在一起取暖過冬,它們老是不知道大家應該保持一種什麼樣的距離才最好,離得稍微遠些,互相借不著熱氣,於是就往一起湊湊,一旦湊近了,尖利的刺就彼此扎著大家的身體了,就又開始疏遠了,大家又覺得寒冷了經過多次磨合以後,豪豬們終於找到了一個最恰如其分的距離,那就是在彼此一傷害的前提下,保持群體的溫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是一樣,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如果兩者太近了,意味著師生關系就會疏遠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就會受到損害,如果兩者太遠了,師生關系就會疏遠、就會冷漠,師生就會形如過路人,這也是會損害良好的師生關系。所以說,師生關系以適度為好。在這個度的把握上,我所在學校的教師能嚴格遵守,把握得比較好。如果教師與學生不保持一定的距離,那就會出現學生與老師之間沒有私人空間,來往過密,教師應該保持的神秘感沒有了,還有較多的機會讓學生發現老師不怎麼光彩的一面,學生對老師好的印象就會打破,學生就會對教師不尊重。如在休息日,老師在家裡與同事或朋友喝酒猜碼,抽煙或男女同事打玩等,如果這場合允許學生參加,在以後老師又如何教育學生不抽煙喝酒,不談戀愛呢?特別是教師與學生有錢物的來往,那麼離師生關系疏遠就為時不遠了。2、以德服人,以才服人,贏得學生的尊重。 向垌小學的教師要獲得學生的尊重,不能靠所謂師道尊嚴,更不能靠學校規章制度等高壓手段。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不聽話的學生動不動就以學校紀律處分為大棒,要學生服從自己。如果這樣,想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那隻能是痴人作夢罷了。教師要學生信服,就必須用道德來使學生歸服的,心悅誠服的,是學生發自內心佩服的。在向垌小學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是要以德服人,以德使學生歸服很重要。教師的品行,道行其實就是德。在學校教學生活中,學生對教師最仰慕的就是有德有才。一個品行不端,德行很差的教師不可能與學生結交為真正的朋友,並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如在報紙上披露的事例:一些道德敗壞的教師,他們吃喝嫖賭,貪財好色。他們可以為了某種經濟利益驅動,利用學生家長對教師的信任,或者是利用學生家長不敢得罪老師的心理,巧立各種名目,搜刮學生家長的財物。少數教師為了滿足自己那骯臟的性慾,玩弄異性或同性學生,對學生們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不幸。這種披著人皮的教師,最終落入法網。無論如何,有這些道德敗壞的教師存在學校一天,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絕對不可能的。有才沒德,甚至有才只是生活作風不檢點的教師,學生也不會認可。筆者的同事,一位女教師,她很有才能,上課也上得不錯,她有個毛病就是私生活混亂,同事們在她背後說她為公共汽車,後來學生也跟著這樣叫她。她知道後非常生氣,這樣她和學生的關系能搞好嗎?後來這位女教師不得不離開這所學校。 所以說,教師要注重道德,以道德正身,以才立業,才能有資格贏得學生的喜歡。所以說在燈紅酒綠的現代生活,在充滿美女帥哥的花花世界裡,教師一定要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線。3、尊重學生,對待學生要寬容。 向垌小學在辦學理念上就是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我們知道,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如果說離開了尊重的話,那就談不上教育了,也談不上良好的師生關系,尊重是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師生關系如果是民主的平等的,尊重就是師生關系民主平等的標志。尊重學生首先是要在人格上尊重學生,從心理學的角度,無論那個年齡段的學生都有自己的自尊心,特別是已是中學階段的學生,心理已經基本成熟,雖然還有待完善,但他們特別重視人格的尊嚴,對自尊心方面的問題特別敏感,而且自尊心非常脆弱。所以,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保護他們的自尊心,這是讓學生接受教育的最基本的,最關鍵的一點。如果不注意這一點,任課教師如何說我是多麼的關心愛護學生,我對學生是多麼多麼的負責啊,沒有實際作用,也沒有什麼意義的。 教師對待學生犯錯誤,批評是應該的,也是必須的,但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掌握分寸,注意場合等。如果老師不分場合,動則公開批評或粗暴地訓斥學生,這就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盡管教師批評是對的,但學生由於自尊心的原因是不會接受的,反而會增加對教師的反感情緒和敵對態度。所以說教師批評教育學生一定要建立在尊重學生基礎上。 大家都知道,人總是會犯錯誤。作為學生,更會有犯錯誤的時候,所以說,教師對待學生犯錯誤,要作為很正常的事來看,教師要允許學生有犯錯誤的機會,要耐心地對待他們的錯誤。不要因為學生的錯誤而影響學生的發展,使學生厭學的情緒。要挽救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維持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在校最重要就是以學習為主,學生厭學了,他對老師辛勤工作會表示尊重嗎?不會的。我所教的班上有一名陳明同學,上課經常講話,我也經常提醒他不要講話。有一次上課,陳明同學又講話,我非常生氣,嚴厲批評他。陳明同學當時雖不再講話。但日後見了我不是遠遠躲開,就是對我抱有一股敵意,上課雖不講話,但也不聽課。我想可能是那次批評他過於嚴厲了。於是,我找了一個機會與陳明同學談心,我先做了自我批評,希望他諒解,同時也真情地希望他改正錯誤,好好讀書。經過交流,陳明同學現在非常信任我。所以說,作為一名教師,要心胸廣闊,善於用尊重他人的行為影響學生。對學生的不禮貌行為,教師要採取寬容的態度,適當地加以疏導,不激化矛盾。尊重學生,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或所存在的缺點,便對那些學習基礎差,厭學,紀律鬆散的學生更要努力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並用放大鏡把這個閃光點放大,讓這些學生有展示自己優點的機會,並在成就感中獲得自信。因此,教師對學生的缺點要寬容,要用縮放鏡來看待學生的缺點錯誤,要有放大鏡來看待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只要這樣做,我相信師生關系和諧是正常不過的了。4. 以合理的制度管理學生,該硬就硬 向垌小學如何確保教育教學活動的正常運作呢?很重要的方面,也是最基本的方面就是以制度來確保,教師就是以制度來教育和管理學生。每個學校都有規章制度,在管理學生方面也有很多制度,比如,學生管理制度,學籍管理制度,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學生考勤制度,學生會內部制度等等。向垌小學與別的學校不同之處就是嚴格執行這些制度。在向垌小學里,如果學生觸犯了學校的規章制度是要受到懲罰的,教師執行制度是嚴格的。當然學校制度是一種硬性規定,它是一種教育教學的管理手段,懲罰學生不是訂立制度的目的,而是確保教育教學的正常運轉,保證學校的教學質量,確保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後能有所提高。向垌小學的教師經常對學生進行規章制度的教育,以警告或勸誡學生不要觸犯規章制度,使學生知道觸犯制度是要受到懲罰的。當學生觸犯學校規章制度時,老師一定要說到做到,一定及時按制度來懲處學生。我們知道,在教學活動中,的確有少數學生不管你教師怎樣耐心地進行規章制度教育,不管你是如何強調,少數學生還是觸犯制度,並看你如何處置。對這些違紀學生如果不及時處理,那制度就是一紙空文,就是教師自身的威信也受到打擊,你說的話,就沒有學生聽了。教師在執行制度時要公平公正,只要觸犯制度,就按制度懲處,在學校制度面前,學生人人平等。教師絕對不能搞法外開恩,這會引起學生的不滿,也會影響師生關系。 無容置疑,良好的師生關系主要是靠教師來建立,正所謂: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只要教師能加強自身修養,不斷學習,以真心、寬容心、公平心去對待學生,按學校的制度來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我相信良好的師生關系一定能建立。
⑧ 淺談小學教育是怎樣處理師生關系的
良好的師生關系並不復雜:一方面是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另一方面是學生對教師的尊敬和信賴。教師熱愛學生,主要是受教師的理想、信念、教育觀點、職業道德和事業心的支配,富有理智特徵。而學生的尊師,則是對教師愛生的回應,往往是根據個人的主觀判斷和情緒體驗來決定,更富有情緒色彩。因為尊敬和信賴,學生更多地表現出主動參與的激情。
因此,教師和藹的態度,親切有神的目光,真誠的信任和鼓勵,是學生樂學的動力。由於師生之間不僅僅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系,同時也是領導者與被領導者,成熟者與未成熟者,有知者與無知者,長輩與晚輩等多重角色的關系,這就必然要求教師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影響力和權威性。即要有淵博的學識和良好的教學藝術,有對學生始終如一的關懷和愛護、無私和沒有偏見的品格,有莊重的儀表和舉止等。只有當你真正成為充滿人格魅力的教師,才會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才會使你擔當的教育角色發出耀眼的光彩。
實現師生關系的和諧不僅是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需要,也為教學過程中教與學之間信息的傳遞與反饋提供了有利條件。新型的師生關系沒有固定的模式,但其重要意義卻顯而易見。我覺得要處理好師生關系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 以愛為本,多一點尊重和信任。
愛心是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教師的愛來源於對學生深刻的認識和了解。知之深,才能愛之切。學生年齡雖小,但也有著同成年人一樣的情感世界:懂得快樂與痛苦、羞愧與恐懼,有自尊心和榮譽感。教師對學生應多一點耐心,少一點急躁;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指責。尊重和信任是溝通師生情感的橋梁。可以說,尊重是愛的別名。尊重學生,就是尊重學生的人格,允許學生在思想、感情和行為中表現出一定的獨立性,給他們提供更大的獨立的活動空間。把學生作為與自己平等的人來對待,尊重他們的意願和情緒,樂於傾聽他們的意見和要求。當然,教師的愛決不是讓學生放任自流,一味遷就,而是愛中有嚴,嚴而有度。嚴父型也好,慈母型也好,良師也好,益友也好,都必須以愛為前提。教師的愛是一種責任,因為愛,才會有師生情感的共鳴;才會有教和學的同步;才會有師生角色的互換;才會有師生教學的互補。
二、 發揚民主,講求一點「參與效應」。
教育家羅傑斯認為,教師的態度可以決定教學的成敗。教師要善於為學生創設一種寬松、安全、愉悅的學習氛圍,給學生成功、快樂、友愛的享受。教師要充分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能自由表達、自由參與、充分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和價值。人人都有一種參與意識,都希望自己擁有一定的發言權和自主權,如果適時讓學生們體會「我長大了」的成人感,重視並滿足他們的參與意識,他們就會以積極合作的態度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其主體的作用。可見,教學的民主是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的活力所在。
三、注重個性,多一點欣賞眼光。
一名成功的教師總是帶著欣賞的眼光和積極的心態投身於教學活動。教師真誠的期待不僅能誘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響著學生智力和個性的發展。如果師生關系中沒有真誠的欣賞,任何學生都可能失去自信心。所以,適度的表揚和鼓勵,能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在被欣賞的愉悅體驗中奮發、崛起。不容懷疑,每一個學生都有閃光的東西可以挖掘,關鍵是怎樣挖掘,何時挖掘。對學生而言,被人欣賞特別是被老師欣賞無疑是一種幸福,是一種被點燃的信任。而教師欣賞學生也是一種境界和美德,是一種沙裡淘金、發現綠洲的快樂。
⑨ 怎樣和 小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一)尊重和愛護,贏得孩子的信任
1.獲得學生的信任,要注重了解孩子的特點和個性,分別給予尊重和關心,並給予適當的照顧。每接一個班,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一天的時間了解全班學生的信息。包括家庭背景、父母信息,以便於自己能夠在工作中有針對性地進行。今年班中有一個學生黃林傑,經常打架,同學們總是哭著來找我。在任課老師眼裡,他是一個頑皮的特殊人物,可是通過我的接觸,卻發現他也有優點,雖然是家裡的小皇帝,可是上課發言也大膽,愛看課外書,作文寫的不錯。有一次,他又跟別的同學大打出手,任課老師把他「請」到辦公室里,送到了我的面前。我瞅了他一眼,他還搖頭晃腦,嘴角上翹,一副不服氣的樣子。我一句話沒有說,等到他安靜下來之後,平靜地問他事情的經過,他就不停地說起自己的「道理」來。我跟他講了一通道理,可他似懂裝懂似的。對於這個孩子,我還是比較喜歡的,接下來我就提到了他的一些優點,肯定他的長處,這時他站得有點累,我就讓他坐在老師的辦公椅上。他直搖頭,不肯坐。我應將他摁在椅子上,拉著他的手再說,他竟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一個勁兒點頭,我的話沒有講完,他就站起來說:「老師,我懂了,今後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上課不跟人打架了!」聽父母說,孩子從來不會流淚,不管家長怎樣修理他,他從不掉淚。今天竟流下了眼淚,表示一定要做一個好學生。看到孩子的樣子,我的心裡也有一點酸楚,其實,我讓他坐下來,不過是看他站得時間長,有點累,可是他卻從中感到了老師對他的關心。以後,黃林傑在課堂上的表現與同學之間的關系的確與以前形同兩人。出現問題會忍讓、會寬容。更為可喜的是他竟然在為班級做好一天的管理者時工作認真負責,得到全班同學的一致好評獲得優秀的等級加了10分。就是這么的一件小事讓我感到,當老師真誠地愛護學生時,學生是知道的,而且是感激的,這是獲得孩子信任的前提。
2.獲得學生的信任,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才能贏得信任
老師只有放下架子,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對待孩子,與孩子建立相互信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才能實現最成功的溝通。老師和孩子的交往,應該是平等和民主的,而不是獨斷的。在教育過程中要尊重孩子。孩子扮演的角色雖然是學生,但與老師一樣,他們的價值和尊嚴,應該受到尊重。如果教師的獨斷專行,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孩子慢慢的就會不信任老師,因為不信任會使現實關系中出現抵觸現象從而直接影響我們的教育質量。
3.獲得學生的信任,不要輕易對學生許諾什麼,除非是保證能做到的學生往往會將老師的許諾當作誓言,假如許下了承諾,但又破壞了這種嚴肅的承諾,學生便不會再相信了。因此,老師所說的必須是真心真意的,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
總之,師生之間不是主人與奴隸的關系,而是一種平等、尊重、關心和信任的友誼關系,要尊重與理解孩子,互相愛護、互相了解,這樣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與友誼。
(二)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養,加強職業道德修養
教師在專業領域必須具備: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精深的專門學科知識,靈活的教學策略和過硬的教育技能。就會增加教師的親和力和信任度,有助於化解師生沖突,贏得學生的認可與信賴,融洽師生關系,才能保證教學成功。一個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是知識上的,智力上的影響,更是思想和道德上的影響。教師如果能以高尚的人格,充滿魅力的個性去打動學生,學生就被教師高尚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會更加尊重教師,信任教師,教師也會感到自己真正盡到一個教師的責任,使和諧的師生關系在無形中建立。
(三)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師觀」與「學生觀」
1.正確的「教師觀」: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因此,教師在平時課堂教學教程中,必須准確扮演自己的「角色」,做到「四個轉變」。
(1)是由過去的灌輸向積極地引導轉變。
(2)是由問題的主考官向積極啟發轉變。
(3)是由課堂上的主宰者向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的合作夥伴、朋友轉變。
(4)是由道德行為的評判者向輔導者轉變。
2.正確的「學生觀」: 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精心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由學生自主學習、自學建構,改變學生圍著教師轉的局面。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
(1)尊重學生的生活體驗。
(2)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有自己的興趣和選擇,教師應幫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討論達到目標的最佳學習途徑;同時要給學生一個更寬松、更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學習氣氛,使他們在選擇中提高認識。
(3)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具有自己的人格尊嚴,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保護、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防止有意或無意地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4)尊重學生的個性。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特點,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關注每一個學生,用不同的尺度來衡量不同的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