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師生交往分

師生交往分

發布時間: 2021-01-04 07:49:15

師生交往的因惑與解決方法

傳統的師生關系是命令和服從的關系,老師總是高高在上,總是具有一定的權威,學生必須言聽計從,唯師是從。學生在整個教育過程中處於被動的地位,幾千年的封建家長制的影響使學生的主動性、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不到充分發揮,師生關系經常處於沖突和對立之中。進入21世紀以來,教育信息化進程迅速發展,網路、計算機、資源庫等信息化系統中的組成要素迅速浸透到學校教育中,使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形式以及學習方法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網路學習獲取所需要的知識和相關的信息,這樣就打破了以老師為主導傳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教育模式,也打破了在這種體制下教師憑借知識資源而獲得的 教育權力和威嚴,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師生關系。
目前師生關系中存在不少誤區,極大地削弱了教育的活力,妨礙了素質教育,因此很有必要對當前師生關系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和剖析,並探索新型的師生關系。
一、師生關系存在的問題
1、師生關系緊張
師生關系應該是一種和諧向上的關系,這樣才能產生強大的教育合力。但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把學生看成被動的客體,是管轄的對象,是儲存知識的容器,不考慮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老師習慣對學生發號施令,採用注入式灌輸法,甚至常用「高壓政策」制服學生。其結果是老師講的話學生聽不進去,老師要求的事,學生不認真去做,以至產生對立情緒,互不理解,互不信任。
2、師生關系扭曲
教師是一種神聖的職業,由於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部分教師植觀、人生觀發生了動搖,工作熱情衰退,責任感弱,更有教師向學生推銷教輔,或是讓家長請客送禮。表現在教育中對學生有親疏,在排座位、安排班幹部、評優等具體行為中,常夾雜教師本人的利益,不能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結果師生關系多了功利,少了真誠。
3、師生關系陌生
師生間本應該是親密無間,可是現實中師生間好像有堵牆,學生從進校入班一直到放學,都有一套自己並不認可的規律束縛著他們,老師不知道學生在想什麼干什麼,學生也不原和老師交往,見到老師不願打招呼,學生有心事不願找老師談,有困難不願找老師幫。
二、造成師生關系問題的原因
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在談到理想的師生關系是,社會、學校、家長、學生表現出驚人的相似性,大家的共同願望是:師生間應該「課上是師生,課下是朋友」,教師與學生應該「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可是現實不盡人意。主要表現以下幾種原因:
1、歷史的原因
從理論上講,師生關系是一種平等關系,但實際上不是這樣,教師認為,老師就是老師,不可能與學生平等,所以在交往中,形成教師居高臨下、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表現有我說你聽,我設計你活動,不關注學生的個性和需要。結果是壓抑了學生的發展,也使學生的獨立性轉化為逆反性。
2、社會的原因
以前,教師是社會成員中文化水平最高的群體之一,改革開放後,受教育的人口大大增加,文化層次迅速提高,相比之下,教師文化學歷提高緩慢,隨著社會的進步,公平競爭、雙向選擇、價值趨向多元化等已成為時代特徵之一,這些都不可避免地在學生生上有所反映。
3、教師的原因
首先表現為師德滑坡。教師忽略了職業道德修養,教師對自己的工作認可與否,用心與否,投入與否,對整個教育教學工作和師生關系有極大的影響。其次是教師觀念落後。師生關系是一種道德關系,教師有什麼樣的道德觀,就會產生什麼樣的學生觀,從而促成什麼樣的師生關系。第三教育方法不得當,把對學生的諷刺挖苦和處罰、體罰當作教育手段。加之自我調節能力不足,不良情緒和心理障礙,造成教師多以學生為宣洩對象。
4、家庭的原因
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對孩子的教育以表揚為主,因此,多數學生養尊處優,很少受到委屈和挫折,造成性格執拗,感情脆弱、承受力低,這些表明家庭教育的不同步和不協調,進而學生就會覺得教師不好。加之家長對孩子暴露出的問題教育不力,甚至明明是孩子錯了,也要為他們爭個理,這樣就極易造成學生對老師的誤解。
5、學生的原因
老師對一些性格倔強的學生,怕發生意外,想管而不敢管。這對世界觀、人生觀尚未形成的中小學生來說,他們往往是認為教師拿他們沒辦法,學校規章制度、班級紀律約束不了他們,給這些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嚴重影響,也影響了其他學生,反過來又影響師生關系。
三、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的幾點體會
學生從跨入學校的第一天起,就在學校里學習、生活、成長。教師要明確學生首先是以「人」的角色存在於社會之中,而每一個人的人格是平等的。作為教師,必須把學生當作一個人來看待,尊重每一個學生,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出發,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特長、尊重學生的情感,立足眼前,把握長遠,全方位地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
1、把「以人為本」作為師生關系的起點
學生是成長中的人。學生是有獨立人格的人,要求教師把學生當作有個性的人,學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意志、自尊、品質、辨別事非的能力、興趣、愛好等。那麼師生關系應該是平等的。學生是成長中的人,就不像大人那樣成熟,在他們身上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和錯誤,教師對學生的錯誤一定要學會容忍,多作細致的思想工作。學生是社會中的人。學生從來不是孤立的人群,在他們身上總是打著時代和社會的烙印。教育就是要張揚人的個性,培養人的特長,而不是鑄成千人一面;社會需要具有千差萬別的特長的人,而且這種特長越突出越好。教師作學生的工作要多溝通,工作方法要因人而異,多尋找學生的閃光點。不能偏愛學習好的,歧視學習成績差的,要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和愛好,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學生是有一定文化背景的人。現代的人與傳統的人在思想觀念、生存方式上的巨大反差,是現代社會大環境的突出特徵。教師同學生的年齡懸殊越大,思想觀念、生存方式上的反差就越大。一般來說,教師成長時的學校、社會環境與現在的很不同,也就是說教師和學生不是在同一種文化背景下成長的人。有的老師不懂得自己和學生是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總喜歡用自己的思想去要求學生,用自己的標准去評價學生,弄得師生關系很難融洽甚至緊張,還經常發生沖突,是文化的沖突。要解決這種沖突,教師必須融入文化的不斷發展進步中,與時俱進,並給學生以積極、健康的人生引導。
2、著眼於民主與平等的運作空間
陶行知先生說:「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數的創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數人的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教育的民主,關鍵是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學生只有感受到自由、寬松、愉快,沒有任何心理壓抑和外界強制,才能自主地思考、自主地探索,才有可能創新。
3、學習新的教學理論和現代教育技術,探索新的教學模式

教師應該是「發掘資源的向導」,是「尋求思想和技術的組織者與指導者」,必須把握知識的前沿,懂得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收集掌握大量的信息,指導學生對知識和信息重組整合,並通過對教學模式的探索,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使教學活動充滿情趣和活力,展現教學過程的魅力,提高教學活動的吸引了力,這是優化師生情感關系的重要策略。
4、不斷完善自我,盡顯人格魅力
教師要得到學生的愛戴,就得有內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個性,使自己擁有熱情、真誠、寬容、負責、幽默的優秀品質。在當前的教育中,不僅僅是知識方面要不斷提高和充實,在個人修養,待人接物、處理人際關系方面也必須不斷的提高,以廣博的興趣愛好、豁達的態度和凜然的正氣贏得學生的喜愛和支持。就學生而言,在教學中需要學生自己主動積極思考和參與實踐活動,大膽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勇於探索,敢於質疑,與教師共同探討問題,在共同的研究中,與教師形成和諧、平等的關系。
另外,從學校方面來看,學校應該盡可能提供各種條件,如大力支持教師的各種教學模式革新探索的活動,提供教師進修學習的機會等等,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以協調師生關系,從而適應信息化教育的發展。在教育信息化過程中,無論是施教者還是受教者都需要適當調整心態,適應新形勢下的新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努力構建新型的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最終促使教育目標得以實現。

② 課堂師生交往具有以下哪些特徵

交往是活動的最基本形式,亦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交往不是靜態的社會關系的總和,而是動態地表現出來的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簡而言之,所謂交往,就是共在的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這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
課堂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它存在著師生間的交往和生生間的交往之分.據此,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那些只有教學的形式表現而無實質性交往發生的「教學」是假教學.把教學本質定位為交往,是對教學過程的正本清源.它不僅在理論上超越歷史上的「教師中心論」和「學生中心論」,現實中的「學生特殊客體論」和「主導主體論"」,而且在實踐上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交往論承認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都是具有獨立人格價值的人,兩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師生之間只有價值的平等,而沒有高低、強弱之分.師生關系是一種平等、理解、雙向的人與人的關系,這種關系得以建立和表徵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徑便是交往,離開了交往,師生關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倒成了教育的阻力.當前師生人際關系中普遍存在著教師中心主義和管理主義傾向,嚴重地剝奪了學生的自主性,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摧殘了學生的自信心,由此導致學生對教師的怨恨和抵觸情緒,師生關系經常處於沖突和對立之中.改變師生關系因此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可以說,通過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是本次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相信,在這樣的師生關系中,學生會體驗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親情與關愛,同時受到激勵、鞭策、鼓舞、感化、召喚、指導和建議,形成積極的、豐富的人生態度與情感體驗.
交往論強調師生間、學生間動態的信息交流,通過信息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這是教學相長的真諦.交往昭示著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機械相加,傳統的嚴格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著對話,意味著參與,意味著相互建構,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彌漫、充盈於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性的凸現,個性的張顯,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上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課不是無謂的犧牲和時光的耗費,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交往還意味著教師角色定位的轉換;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可以說,創設基於師生交往的互動、互惠的教學關系,也是本次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

③ 師生交往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1-尊重的原則2-公平的原則,3-平等的原則。4-這三個原則不絕對,都是相對而言的,有時候須要老師理解,有時候須要同學諒解。5-一定要學會換心思考!

④ 師生交往的意義

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會讓老師更加的了解你。
了解你所欠缺的,如何才能幫助到你。
與老師交流,你會覺得老師也不是那麼可怕。讓你更加的親近,學習起來也會更加輕松。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⑤ 師生相處中最根本的是什麼

師生相處之道貴在相互尊重,唯有尊重才被心靈允許靠近。課堂上的一個微笑,一種肯定,甚至是一句小聲的提醒,一句嚴肅的批評,那些都叫尊重。但它又需要分場合,什麼場合做到什麼程度,什麼人可以表揚到什麼程度而不翹起尾巴,誰又可以在公開場合承受多少力度的批評,考慮好了這個問題,那尊重兩個字就可以不用老是掛在嘴上,因為它已經被你融化在心裡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去了。同樣的,作為學生,課堂上一次積極的發言,一種認真的態度,甚至是一個會心的微笑,一絲想明白某個問題後的竊喜,那些都是點滴的尊重。如何尊重?語言中的心態可以解釋很多,但更多的只能靠行動來描述,或者說在這個詞面間,語言較行動而言更為無奈。

⑥ 師生交往的原則

師生交往還是一門藝術。在教師與學生的交往過程中,除了遵循理解、尊重、寬容、平等專等原則之屬外,還要學會一些師生交往的技巧。講究一些方法和技巧,對於促進學生學習態度的轉變、學習成績的提高是大有益處的。比如,作為一個老師,要知道學生的心裡想什麼,要培養一點幽默感,最好能記住學生的各種自然情況(如年齡、生日、家庭狀況)等。而期望或期待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一種師生交往的技巧,比如將一個任務交給一個能力較弱的學生,相信他能完成這個任務,這實際上就包含了一種期待和信任。又如,教師主動和差生接觸,同樣蘊含一種期待,學生便會在這種期待中,努力超越自己,把教師的期待內化,最終達到與教師期待的一致。

⑦ 師生交往應遵循什麼原則

原則一:師生交往必須有底線限制。年輕教師不要學習江湖習氣,不要與學生交往過密。學生在很大程度上還得要接受教師的監督、接受學校和班級規章制度的約束,在學習和生活中,他們也難免與教師或同學發生這樣那樣的沖突。所以,教師要充分預設適當的距離,否則,真正的教育就難以順利實施。

原則二:教師要注意學生的不同性格。與性格內向的學生交往,教師應主動些,因為這類學生很容易被教師忽視,很難得到教師的個別指導。與性格活躍的學生交往,教師應冷靜些,因為這類學生是常常以自我為中心,缺少恆心和毅力,教師要引導他們關注他人,做事不要沖動,學習要有目標和計劃,等等。

原則三:教師應走近和親近學生群體。教師與個別學生太友好,會讓這個學生產生優越感,同時也會讓其他學生感覺到教師不公平。

原則四:在任何場合下都要尊重學生。即便是學生犯了錯誤,也不要對學生冷眼相待,挖苦或諷刺學生。家訪時要充分肯定學生優點,委婉指出其不足,即使表現特別不好的學生,教師也要讓家長知道孩子並非不可救葯,然後共同商討教育良策。不管在校內還是校外,教師對學生的「問好」都不要漠然視之,要用微笑、點頭或簡潔的語言積極回應。

本文來自: 朝陽中學(www.cyschool.e.sh.cn) 詳細出處參考:http://www.cyschool.e.sh.cn/onews.asp?id=436

⑧ 一篇作文,關於師生交往的!

好句
只見老師正在用鼓勵和期待的目光看著我,頓時給我增添了巨大的力量。

同學們個個眼睛睜得大大的,嘴巴閉得緊緊的,耳朵扯得長長的,聽老師講故事。

老師也像是被我們感染了似的,一下子年輕起來,像個小燕子似的在我們中間飛來飛去。

李老師孩子般天真地笑了起來,嘴裡露出一排潔白整齊的牙齒,有幾縷頭發垂落在嘴角上,她用小手指頭輕輕地靈巧地勾了一下。

範文

難忘師生情
有一種職業最美麗,那就是教師;有一道風景最雋永,那就是師魂;有一種情感最動人,那就是生師情.

她,是我們的語文老師,一個我們愛的老師她 ,有著一雙明亮的眼睛,雙眸不時的放射出天真與活潑,三十多歲的她還有著一顆與我們一樣年輕的心。她有著優雅的氣質,是一位讓人一見就很難忘掉的老師。而深厚的文學底蘊,又將她渲染的更加出色。無論遇見誰,她都會對他甜甜的一笑,笑得人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舒服。她的聲音很好聽,柔美、清爽,一串串的語言從她嘴裡滑出來,宛如美味的果凍滑過喉嚨時那麼輕盈、潤澤。 一句句看似平凡的話,經她那巧嘴一修飾,就變得優美動聽起來。聽她講課,真是一種享受,很愜意。

她給予了我們很多:誠實,認真,努力,不放棄......

在一次考試後,我的分數很不理想.老師把我叫了過去,她說:"沒關系.我看的出來,你這次是失誤.對了,下回作文不要寫偏題了啊!"說完,她又是微微一笑.此時我覺得信心十足了.雖然老師很慈祥,但她也曾批評過我.有一次,我寫作文不用心.他罰我重寫.雖然在全班面前批評了我,但我卻不生氣,因為那次作文我的確沒用心,思考就寫匆匆趕寫完就算了.

有人說,老師是天上最亮的北斗星,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有人說,老師是山間最清涼的山泉,用清香的甘露汁澆灌著我們這些小樹苗;有人說,老師是茂盛的葉子,用她那強有力的身軀和護著我們這些未來的花骨朵兒。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⑨ 師生交往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互相尊重,師生不發生矛盾;
注意談話內容和語氣;
在師生面對面的交談中,注意力要集中
用心對待,真誠溝通

⑩ 師生之間的關系應該是親密的,所以師生交往可以不分場合、不講分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師生之間的關系是親密的,但是也要注意場合。在不同的場合選擇不同的交往策略,這本身就是人際交往的藝術。在教室、辦公室、球場上和超市裡,我們應採用不同的語氣和老師交談,交談的主題也應隨場合的變化而有所不同。一些輕松的話題能夠潤澤師生間的感情,使彼此多一分親切和輕松。師生交往也要注意分寸。打聽老師的隱私,從背後突然拍打老師等行為就失去了分寸。平等決不意味著放肆。

熱點內容
階梯數學4 發布:2025-09-11 07:08:42 瀏覽:884
氧分子的化學符號 發布:2025-09-11 07:06:35 瀏覽:28
化學課程論 發布:2025-09-11 04:13:35 瀏覽:883
新疆特崗化學 發布:2025-09-11 04:05:34 瀏覽:421
高一數學測試題 發布:2025-09-11 01:15:41 瀏覽:828
師生失身情 發布:2025-09-10 23:13:58 瀏覽:215
班主任教育部 發布:2025-09-10 23:08:18 瀏覽:165
118全年歷史 發布:2025-09-10 21:15:03 瀏覽:512
30米快速跑教學反思 發布:2025-09-10 21:14:19 瀏覽:974
幼兒師德演講稿一等獎 發布:2025-09-10 16:35:17 瀏覽: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