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師德為范
A. 「學為人師,行為師范」的為字怎麼讀
為 wéi 做,行,做事來源.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是鐫刻在每一個師大學子心中的話。而啟功先生為畢業生題贈的六言詩:「入學初識門庭,畢業非同學成。涉世或始今日,立身卻在生平」,更是我一生不敢或忘的箴言。我認為這也是每個從教者該有的內在醒覺。
《大學》有言:「德者,本也」。《資治通鑒》亦有言:「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這是古時君子立身處世的標准。評價女子時是從「德、言、工、容」四個方面來看,「德」依舊占據首位。由此可見,古時「德」是評價一個人的根本標准,今時亦然。道德修養,是為人的根本,是才學的統帥,是人類一切言行的指導准則。對於為人師者, 「師德」就是評價自身的根本標准。一個好老師,首先必有基本的道德准則,高尚的職業情操,優秀的性格品質。
B.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出自哪裡
一、第一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是出自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
第二句:「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是出自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獻專家、書法家啟功教授的深思感悟,並由他親自題寫,之後「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成為北京師范大學的校訓。
二、"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意思解讀:
1、」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意即身正才能師為人范。他道出了作為一名合格教師,除了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較高的文化水準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師應有良好的道德素質。
2、「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意思是:老師應該努力做好學問,有充足的知識和品格來教導學生;要努力樹立自己的形象,規范自己的行為,為世人做個好的典範,成為社會中的楷模。
三:校訓的含義:
所學要為世人之師,所行應為世人之范。」學,是指每位師生應具有的學問、知識和技能。學為人師,就是要使「學」能成為後學的師表。行,是指每位師生應具有的品行。
行為世范,就是要方方面面,時時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夠成為社會的模範。是儒家文化在教育行業的高度概括,是教育事業的優良傳統,教師隊伍的優秀品質。
能夠在教育乃至所有行業產生廣泛影響是因為,具有較大的感召力、感染力,與它本身所具有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有密切關系。
(2)為人師德為范擴展閱讀:
一、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內涵:
是中國知識分子人格修養的標准和精神追求,又是啟功70多年從教生涯中的一個感悟。啟功闡釋它最基本的含義就是「所學要為世人之師,所行應為世人之范」。學是指每位師生應具有的學問、知識和技能,學為人師,就是要使「學」能成為後學的師表。行是指每位師生應具有的品行,行為世范,就是要方方面面,時時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夠成為社會中的模範。他指出,校訓沒有任何人執行考試、考察、判分、評選,實踐校訓關鍵在於師生的自覺性。所學能否真正成為師表,並不是「職稱」、「級別」所能衡量或代表;所行能否真正成為模範,也不待旁人選舉出來,而是要隨時捫心自問,有沒有可慚愧的思想行動。
C. 「德為人先,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一:要努力修養自己的道德,以超過一般人。
二:要努力做好學問,有充足的知識和品格來教導學生。
三:要努力樹立自己的形象,規范自己的行為,為世人做個好的典範!
D. 學為人師 行為世范
學為人師 行為世范
□傅清祥
第二版
我當一名教師已經整整40年,而且這40年一直呆在我們福州大學,可以說是從一而終。要當好一名教師,標準是什麼?我認為,我國著名教育家、國學大師啟功先生在1997年給北京師范大學題寫的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是最簡潔又最完整的概括。類似的概括還有「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高為師,德高為范」。說法不盡相同,但意思一樣。
我的理解是,當好一名教師的充分必要條件是為師者既要「學高」又要「德高」。其中,學是才學,而才包括內才和外才;德是師德,是職業道德。也就是說為師者既要有高超的才學又要有高尚的師德。
學高方能為人師
「學」要「高」,即內才外才都要好。作為一個大學教師,內才主要表現為對所在的學科、專業,學力深厚,學識淵博,滿腹經綸,成果顯著。為了達到這樣的水平,我們應該在所在的學科、專業里,廣泛涉獵,讀盡可能多的書,而且,盡可能多地參加科研實踐。大學不同於中學,特別要強調參加科研實踐。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做過科研的人是很難勝任的。我之所以比較受學生的歡迎,可能主要是因為我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下了一番的功夫,除了『文革』期間外,科研不間斷,而且取得一系列較好的成果,並融會到教學中,讓學生感到有較大的收獲。
對於教師,只有好的內才不夠,還得有好的外才。有些教師學富五車,科研也做得很好,但課講得不好,學生沒能從他那裡學到知識和能力,收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你要傳的道、授的業、解的惑總要通過你說的語言、你寫的板書、你畫的圖形等媒體來表達。如果你說的語言流利生動、你寫的板書清晰瀟灑、你畫的圖形准確直觀,你的內才就可以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那麼,你的教學效果才會好。對於教師,能說一口流利生動甚至幽默風趣的普通話,能寫一手清晰瀟灑的板書、能徒手畫出准確直觀的一個個圖形等,這就是好的外才。好的外才要靠長期、刻苦的訓練和積累,而且永無止境。所以,我常年訂閱語言文學和書法等多種雜志,而且堅持不斷地學習和訓練,學修辭、學語言藝術、練書法、練徒手作圖來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對於大腦不能實時接受的教學信息流就不適合用多媒體,明顯的例子是定理的證明,演算法的構思,公式的推導,以及在較短的時間內需要進行復雜思維的教學內容。對大量的這類教學內容,板書保持著獨一無二的優勢,它可與口頭的論述密切配合,以大腦能實時接受的信息增量漸進地傳送教學內容,使老師的輸出與學生的輸入同步,收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板書這種傳統的媒體不會被淘汰,練板書還是很有意義的。
德高育人早成才
當好一名教師的另一個必要條件是『德』要『高』,因為我們教師肩負著不僅要教書而且要育人,為國家的建設和發展培養合格人才的責任。你要育人,就得處處給學生做表率,時時關愛學生的成才。
在學生成才的路上,我感到鼓勵很重要,有四兩撥千斤之效。鼓勵對於學習已經相當好的學生有奇效,通過鼓勵可以進一步調動他的潛力,使他好上加好,出類拔萃。而鼓勵學習成績還不大好的學生,更要注意他在學習中的亮點,並要及時地在合適的場合給以表揚。記得計算數學專業的一位學生,念到大二下,成績還是平平。大三上學期,我給他們班上《數值逼近》課。期中考時我出了一道三次插值樣條逼近的誤差估計題。這位學生對這道題做得特別好,與眾不同,很有技巧性。在考卷講評時,我在班上表揚了這位學生,而且讓他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結果,他很受鼓舞,信心倍增,而且立竿見影。期末考試下來,各科都有顯著的進步。到大四上學期,他的各科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在這當中,作為教師的我,只不過是在評閱考卷時留點神,和在考卷講評時把他表揚了一下,並沒有花更多的功夫。確實是四兩撥千斤,何樂而不為。
在我教過的學生中,不同基礎的學生我給予不同的輔導。不管是什麼程度的學生,來找你輔導或指導都是好事。做老師的應該來者不拒,而且不能有親疏、有偏愛,特別是不能看不起初等的問題,不能看不起基礎較差的學生,不能傷害他們的自尊心。我為什麼跟學生的關系都很好,就是因為師生之間人格平等,互相尊重,學生尊重老師,老師也要尊重學生。當我上的是上午3-4節課時,下完課已11點40分,常常就有好多學生留下來問問題,直到下午1點有時到1點半。老伴常抱怨說:「你自己不吃飯也不讓學生吃飯?」我說不是。學生剛聽完課有問題要問很可理解,做老師的應該體諒他們,否則到了明天可能就忘了。你到哪裡找問題不隔夜的這么好的學生啊!
對於因為經濟困難影響生活進而影響學習的學生,我的扶助辦法也是分情況對待。對於突發性困難的,我考慮通過三條渠道協同幫助解決。一是自己量力而行資助一些;二是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申請臨時補助;三是發動同班同學互相幫助。對於非一時性困難的,先按一時性困難的解決辦法,幫他穩定情緒,然後一方面鼓勵他們正視困難,鼓起克服困難、繼續求學的勇氣,另一方面幫他找自力更生的路子,想長久之計,比如幫他找可以參加的軟體開發項目,或其他勤工儉學的途徑。這樣做既可以解決經濟上的困難,又可以得到實踐的鍛煉,對成才也很有好處。
嚴師才能出高徒
常言說「嚴師出高徒」。在這個意義上,嚴是愛。嚴格要求的具體目的一方面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工作習慣;另一方面是為教育把好質量關。因此,嚴格要求要體現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不僅是考試。從預習、聽課、復習、查閱參考資料、做作業、課程實踐、平時問問題和回答問題,直到期末考試都要嚴。甚至學生口頭表達中的語病和作業中的錯別字都要較真。這樣,良好的習慣才能養成,質量才有保證。我的一位學生畢業後在一家外資的軟體公司工作,在工作中,老總發現他文檔做得特別好,寫得很規范,問他哪裡學的。他給老總說:「這都是在老師一絲不苟的嚴格要求下,逐步養成的。」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我相信,在它的規范下,為師者只要腳踏實地、不辭辛勞、不懈努力就能當好一名教師。
E.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求出處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意即身正才能師為人范。他道出了作為一名合格教師,除了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較高的文化水準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師應有良好的道德素質。陶行知指出:「教師的道德品質,不僅是規范自己行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於教育學生的需要,教師職業的特殊在於育人,不僅用自己的學識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德育人,不僅通過自己的語言去傳授知識,而且要用自己的靈魂去塑造學生的靈魂。」
(5)為人師德為范擴展閱讀:
陶行知主張教師要以身作則,他為自己定下的師德標准,即「科學的頭腦、農民的身手、改革社會的精神。」 陶行知先生一生以身立教,辛勤耕耘,培育桃李,為人民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縣人,中國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偉大的民主主義戰士,愛國者,中國人民救國會和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1908年十七歲時他考入了杭州廣濟醫學堂。1917年秋回國,先後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教授、教務主任等職。1926年起發表了《中華教育改進社改造全國鄉村教育宣言》。1929年聖約翰大學授予他榮譽科學博士學位,表彰他為中國教育改造事業作出的貢獻。 1931年主編《兒童科學叢書》。 1935年,在中國共產黨「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1945年當選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F. 「身正為范,為人師表」是對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什麼要求
該規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一)內鑄師魂――嚴謹、自律
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是我國師德規范中對教師提出的高標准、高境界。加里寧說過「教師每天彷彿都蹲在一面鏡子里,外面有幾百雙精細的、富於敏感的、善於窺伺出教師優點和缺點的孩子的眼睛,不斷地盯著他。」可以說教師的思想、行為、作風和品質,每時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響學生,所以要求教師要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在各個方面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影響學生。要求學生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二)外塑師表――得體、文明
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是對教師外在形象、自身儀錶行為的要求,教師的衣著,語言甚至說話的語氣、神態以至一舉一動,其實是教師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因此要求教師的行為舉止要禮貌、穩重,衣著得體、朴實大方,要體現教師職業特點和為人師表的好形象。
(三)同伴交往――關心、尊重
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在現代學校中,培養新一代的任務不可能由一位教師獨立完成,要依靠教師集體以及家長的協調配合共同完成。因此,教師在與同事、家長合作、溝通中,一條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尊重。尊重同事,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維護其他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尊重家長,應充分認識到家長既是我們的服務對象,更是配合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資源。通過信息平台、書信、電話、家訪等多種形式向家長宣傳科學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認真聽取意見和建議,形成合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氛圍。
(四)社會責任——正直、廉潔
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廉潔從教是教師處理教育教學活動與個人利益之間關系的准則,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教師必備的品德。在新形勢下,把作風正派、廉潔奉公作為教師道德規范,具有較強的現實性和針對性,且有利於教師樹立威信、受到尊重。同時,針對當前教師職業行為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的禁行性規定,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生涯中要有高尚的情操、發揚無私奉獻精神、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並且長期堅持,使之成為無形的教育力量。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些教師把主要精力放在校外創收上;有的教師利用職業之便,向學生強行推銷各種學習、考試資料;有的教師未經上級部門許可,向學生收取節假日補課費、培訓費等。還有的利用家長的關系為自己謀取私利。這些行為雖然不是教師隊伍的主流,但嚴重地損害了教師的職業形象。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的品格、言行對社會、公眾、兒童所產生的影響遠遠比其他的職業更為深遠。從事教師職業者必須承載起比普通人更多的道德義務和社會責任!
G.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主要內容是( )
主要內容:
世間諸種事物,皆有過程,有因必有果。學術研討會的成版果,即是會議權論文集之出版存世。即就《學為人師 行為世范》的現有文章而言,總體上說,對於許先生學術思想之研究,學術成就之展現,論述尚有不周,開掘似覺膚淺。
許先生治學,以傳統語言學為根基,將考據之學與義理之學相貫通,微觀研究與宏觀研究相結合,高屋建瓴,縱橫旁達,通古今,兼中外,於宗教人文學科無不涉獵,博學而有所成名。今日許先生,正所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仍然在殷勤教書,刻苦讀書,不輟著書。
(7)為人師德為范擴展閱讀:
北京師范大學校訓:學為人師 行為世范
校訓內涵:校訓為著名史學家啟功所擬。「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是中國知識分子人格修養的標准和精神追求,又是啟功70多年從教生涯中的一個感悟。
啟功闡釋它最基本的含義就是「所學要為世人之師,所行應為世人之范」。
出處:名教育家、古典文獻專家、書法家啟功教授。
參考資料來源:不得不打開--學為人師行為世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