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師師德修養研究
關愛學生,是師德修養的理想境界,是教書育人的其次,熱愛自己的職業,要加強自身人格的修養。這樣,教師才能富有協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在追求整體育人
2. 如何提高體育教師師德修養
教師職業的特殊性要求教師不僅應具有淵博的學識,而且要有高尚的 道德情操。教師是人類回靈魂答的工程師、人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在培養人才的活動中教師擔負著特殊使命。教師的思想、政治、道德素 質如何,直接關繫到所培養人才的質量。教師不僅要把自己的學識傳授給學生,而且要用自己的高尚道德情操感染和引導學生。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既是智慧的象 征,又是道德標准。教師的思想、作風和品質,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學生,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 長。
3. 淺談如何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
師德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范、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們都把師德高尚的教師作為學習的榜樣,模仿其態度、情趣、品行、乃至行為舉止、音容笑貌、板書筆跡等。師德才是教師的靈魂,是教師人格特徵的直接體現。那麼,如何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呢?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提高師德修養從自律做起。 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於言教。這無疑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為人師表」。首先就要特別強調教師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自強,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要學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學生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在行動上為學生做出表率。 教師只有處處要以大局為重,克服個人主義,自覺遵守憲法和社會公德守則,遵守校紀校規,以模範行為為學生做出表率才可能教育學生遵規守紀。因此,教師要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現行的各項方針政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條文,強化法制觀念,在學法的同時,要懂法、守法、護法,以身作則;在學生中宣傳政策和法律條文時,就會受到雙重的教育效應。教師要教育學生懂得當代社交的一般常識,講究精神文明和社會公德,注意禮貌,平等待人,首先自己要能做出表率。 教師要成為追求真才實學的榜樣。教師不能滿足於先學於學生,而且要堅持繼續學習,堅持終身受教育。隨著形勢的發展,高科技突飛猛進,讓人感覺到一停止學習,就會落伍。當今的時代,人們只有具備了學習的能力,具備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才能獲得生存的社會位置。教師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種勤奮學習的能力,還要把這種學習能力無私地傳授給自己的學生。 二.沒有愛心的培育就沒有師德的提升 教師對學生的愛,就是「師愛」。在一定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但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更困難。林崇德教授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系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神聖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 熱愛一個學生就等於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於毀壞一個學生。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時間,將一名有偷竊習慣的學生培養成一名成功的農莊主席。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尤其是那些家庭有過特殊變故的學生,容易形成特別性格,這就要求教師真誠相待、熱情鼓勵、耐心幫助,用師愛的溫情去融化他們「心中的堅冰」,讓他們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因此,師愛就是師魂,沒有愛心的培育就沒有師德的提升。三,錘煉穩定的心理素質。 教師的心理素質是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開放意識。教師要從書齋、教室、學校走出來,結束那種自我封閉、自我滿足、自我欣賞、自我陶醉的狀態;立足崗位,立足國情和當地實際。通過各種信息傳遞方式,把視野多角度地擴展到外部世界;用辯證唯物論的觀點觀察、分析、認識問題,把握國內外教育改革的動態。要從頭腦想著應試題,心裡盼著高升學率的禁錮中掙脫出來。與舊的、保守的,甚至是阻力的教育觀念、人才觀念、素質觀念、教學方法等劃清界限。尋找自我素質結構定位,並積極創建素質教育的新模式。在參加目前向素質教育轉變的實踐的同時,看到素質教育呈現的未來前景。一個有作為的教師,能夠預測未來教師的形象,研究未來教師的素質結構和教師的類型,從而站在前瞻性的高度,構築新世紀教師素質結構,以此作為不懈追求的奮斗目標。 其次坦誠地接受學生的挑戰。在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中,雖然教師擔任教育角色而學生這就是「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韓愈說過「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師生之間存在著「道」的雙向交流。再次要能包容學生的過失。子曰:「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教師先於學生學習了大量的社會、政治、經濟的理論和豐富的科技知識,而後成為教師的;教師教育的對象,相對地是一些年紀輕,閱歷少,知識欠缺的人。指導學生「學會做人」,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成為一個有公民意識的人,一個具有良好品行的人,一個有愛國主義思想和中國國格的人,一個真善美的人。 指導學生「學會做事」,在實踐中增長才幹,在勞動中創造價值,在與人合作中學會生存和發展的本領。指導學生「學會學習」,通過導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使他們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會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抓住問題的關鍵,找出新舊知識的聯系,促進知識和技能的遷移。可以說這是教師工作的全部。但是,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程不可能一勞永逸。對一個教師而言,最大的挑戰就在於處理與學生的矛盾——轉化後進生。先進和後進是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相比較才顯示出來的,即使集中全校最優秀的學生組成的班級也同樣有後進生。這就迫切需要老師擁有最大的寬容與毅力。研究並幫助後進生進行積極的歸因訓練;關注並幫助後進生完善知識結構;保護並引導後進生的自尊心。絕不能用一些激烈的言行使得學生泯滅了爭取上進的願望。讓我們謹記雨果的一段話。「世界上最寬廣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胸懷。」 任何一個民族群體都是由一個一個的個體所組成。每個個體的道德風貌反應出整個民族的發展水平。每個個體的許多道德習慣、道德品質都是從小形成,每一個人從兒童開始所形成的道德觀念、行為習慣、世界觀等教師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盡管社會風氣、家庭環境對兒童的道德品質形成有一定影響,但無法代替教師教育的優秀。因為,教師的教育具有長期性、系統性、科學性,無論是德育內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長期而系統地對學生產生影響。人生最初的二十幾年是決定和影響人的一生的發展,是道德觀念、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而教師是影響的關鍵因素。因此,每位教師都要意識到我們肩上責任重大,從小事做起,不斷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為祖國的美好明天和民族的振興而努力!以純文本查看內容
4. 體育教師應該具備怎樣的師德修養
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
5. 體育教師應具備哪些核心素養
(1)現代意識和時代精神,這是體育教師的現代精神風貌。
現代意識:是指能夠適應並促進現代社會發展的社會思想、知識修養、倫理道德和文化心理素質的總和。它是社會現代化實踐的產物,包括法律意識、平等意識、主體意識、競爭意識、開放意識、科學意識、時效意識和信息意識等。
最重要的應是主體意識。它是人在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過程中對自身的主體選擇性、能動塑造性和積極創造性,是作為主體的人在與客體相互作用過程中所具有的特性。現代社會呼喚著人的主體意識。要求每個公民都要對自己負責,人人都應成為主宰自己命運的主體。
沒有主體意識的人必將被淘汰。具有強烈主體意識的人將成為市場經濟中的基本利益主體。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向學校的體育教師提出了挑戰和新的要求,要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樹立主體意識,塑造積極進取的主體人格,充分挖掘自身人力資源,展示自己的才能。
時代精神:代表某一時代發展潮流的精神。它反映著社會在某一客觀本質和發展趨勢,體現著社會精神文化、社會心理和人們普遍願望、追求與理想。是體現民族精神面貌的精神內核。
「解放思想、實事求事、積極探索、勇於創新、艱苦奮斗、知難而進、學習外國、自強不息、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同心同德、顧全大局、勤儉節約、清正廉潔、勵精圖治、無私奉獻。」這一創業精神也是當代中國的時代精神,也是體育教師所應具備的核心素質。
對體育教師來說,探索和創新更為重要。體育教師的對象是活生生、實實在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統一體。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他們的興趣愛好性格才能千差萬別。
這就要求每個體育教師去探索、實踐、開拓、研究、創造、挖掘新的教育思路和方法。這就決定了體育教育工作者必然是一項長期復雜細微而又富有創造性的工作;必須有一種積極進取的探索、創新精神,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挖掘教育新模式和磨擦方法。
(2)職業道德素質
1、體育教學過程中的道德規范。這是教師在教學法過程中應當遵循的行為准則,它貫穿於教學法過程的始終。包括備課中的道德規范、課堂教學中的道德規范及其他教學法環節的道德規范。
2、體育科研中的道德規范。主要有追求真理、獻身科學、勇於探索、嚴謹治學、學術民主、尊重他人的勞動、謙虛謹慎和大膽創新等。
3、處理師生關系的道德規范。師生關系是體育教育過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際關系。它影響師生信息的相互傳遞,影響體育教學氣氛和師生情緒,影響師生工作和學習態度,因此極大地影響體育教學全過程。
師生關系中的道德規范包括尊師愛生、嚴格要求、尊重學生人格、民主平等、心理相融、教學相長等。
4、處理同事關系的道德規范。協調好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校領導、教師與教輔人員的關系是教師道德規范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實現體育教育目的的重要環節。教師之間關系的道德規范主要有關心教師集體、維護集體團結協作、正確處理成績和榮譽、尊重他人勞動成果、力戒文人相輕惡習等。
5、處理社會關系的道德規范。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體育和社會體育在培養人的過程中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教師與社會的聯系也將愈來愈密切。在參與社會各方面交往中,不斷協調好各種關系,才能更好地完成培養人的任務。
調節現社會性關系的道德規范主要有促進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勇於變革,加強對外聯系,積極關心、支持社區體育建設,協調自身與社會各方面的責任關系等。
6、體育教師個人修養的道德規范。教師的服飾儀容、言談舉止、行為態度、待人接物等一系列外在的形、神、體、貌特徵是教師個人德、才、學、識等各種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和精神風貌。要求服飾儀容要朴實得體,整潔大方:言談舉止謙遜高雅,穩重端莊;態度行為親切和藹,嚴謹持重;待人處事真誠熱情、不卑不亢等。
7、學科文化素質。 體育教師是體育科學知識的傳播者,其科學文化素質的優劣,直接關繫到中學體育教育質量的高低和教育目標的實現。現代教育既分又綜合。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間的相互滲透、相互結合,形成了一系列的交互學科和邊緣學科,這就向中學體育教師提出了嶄新的要求。
(5)體育教師師德修養研究擴展閱讀
體育教師的勞動性質:
體育教師的勞動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勞動,其勞動對象是人,勞動者產品也是人,在某種意義上講勞動者手段的載體也是人。
它的職業道德素質是與它教育和職業相適應的,是從事體育教育勞動過程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行為規范和道德品質的總和,是調節教師與他人與集體及社會相互關系的行為准則 。體育教育自始至終伴隨著人與人的相互接觸、影響。
體育教育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的工作難以有嚴格的時空界限。長年累月起早摸黑地工作,課內課外與學生朝夕相處,要求教師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成果卻難以量化,勞動價值也不易及時顯現,且隨時隨地受到學生和同行的監督,這就要求教師有強烈的奉獻意識和敬業精神,一切從學生發展需要出發,不計較個人得失與名利。
基於教師勞動的特點,教師角色地位的指導性、角色目標的育人性、角色義務的復雜性、角色形象的示範性,社會對教師比其它行業有更高的道德要求。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體育教師的素質與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