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老師 » 教師節的故事

教師節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9 14:39:17

教師節小故事

理學家楊時:程門立雪尊師典範

「程門立雪」這一成語家喻戶曉。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學家楊時求學的故事。

楊時,將樂縣人,四歲入村學習,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十五歲時攻讀經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有一年,楊時赴瀏陽縣令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拜著名理學家、教育家程頤為師。時值冬季的一天,楊時因與學友游酢在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師家請教。他們頂著凜冽寒風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過了良久,程頤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和游酢,只見他們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2-儒商始祖子貢:尊師至誠孝道楷模

子貢,孔子傑出弟子。後棄官從商,成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歷來公認他為「儒商始祖」。

公元前479年,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聖人孔子溘然長逝。孔子死後,眾弟子皆服喪三年,相訣而去,獨有子貢結廬墓旁,守墓六年,足見師徒情深,尊師之誠,實屬中華尊師孝道楷模第一人。後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間,立碑一座,題為「子貢廬墓處」。因子貢為孔墓所植為楷樹,後世便以「楷模」一詞來紀念這位聖徒。

3-民族英雄岳飛:尊敬師長終身思慕

岳飛(謚號:武穆王),中國歷史上著名戰略家、軍事家、南宋抗金名將,其軍事才能被譽為宋、遼、金、西夏時期最為傑出的軍事統帥。

岳飛的老師名叫周同,據說他的力氣很大,可以拉開三百斤的弓箭。周同去世後,每到初一、十五,岳飛都一定會到老師的墓前祭拜,並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後,必定會拿起老師所送的三百斤的弓發出三支箭才回去。他這份念念不忘師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後精忠報國的忠心

㈡ 古代教師節的故事

一、程門立雪
出 處
《宋史·楊時傳》:「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雲。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典 故
程顥、程頤兄弟倆都是宋代極有學問的人。進士楊時,為了豐富自己的學問,毅然放棄了高官厚祿,跑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虛心求教。後來程顥死,他自己也有40多歲,但仍然立志求學,刻苦鑽研,又跑到洛陽去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
於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塊兒到程家去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說道:「啊,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 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游酢並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
二程簡介:
這則成語里的「程」就是孝感著名理學家、「鳳凰二程」中的弟弟程頤。
程顥(1032-1085)、程頤(1033-1107)兄弟,均為北宋時期著名理學家和教育家。顥、頤二人孩童時代讀書求學於姥姥家———孝感董湖西北隅(今孝南閔集鄉一帶)。《孝感縣志》雲:「程子讀書台,在縣東五里,宋慶歷年間,二程讀書於此。」程子讀書台又名「鳳凰台」,因相傳在晉穆帝永和四年(348年),有鳳集於東崗,產九子於其上而得名。二程在孝感學習、生活有十八年之久,平時即讀書於其台之樓上,故也名程台。「其樓曰夜月樓,虛窗晃明,美景澄清,無屋舍煙火之湊密、兒童雞犬之聲雜,其澄心悟道,深究理學,伊洛學派亦肇基於孝感」。程頤十八歲後,游伊洛、進太學,就學於周敦頤,著《顏子好學論》等書,逐步創立了北宋著名的理學流派,形成獨樹一幟的「程朱理學」,其學說受到許多名彥碩儒的推崇。尊敬師長終身思慕
宋朝時,岳武穆王的老師周同的力氣很大,可以拉開三百斤的弓箭。當周同死了之後,每到初一、十五,岳武穆王一定到老師的墓前祭拜,並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後,必定會拿起老師所送的三百斤的弓發出三支箭才回去。他這份念念不忘師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後精忠報國的忠心。

尊敬師長名留後世
桓榮是漢明帝的老師,而明帝對老師一向非常尊教。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裡放了老師的桌椅,就請老師坐在東邊的方位,又將文武百官都叫來,當場行師生之禮,親自拜桓榮為老師。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貴的身份來恭敬老師,可見他的用心與風范,值得大家學習。

尊師重道立雪程門
宋朝時,有游酢、揚時兩人跟著程頤老夫子學習,他們對老師非常的恭敬。在冬季的某一天,這兩位學生陪著老師,並聽老師教誨。說了一會兒,夫子便閉目養神,不知不覺地睡著了。他們兩個不敢離開,又怕吵醒夫子,就靜靜地站在兩旁等夫子醒來。夫子醒來見他們兩位還站在旁邊,便說了:「你們還沒走啊!」他們兩個回答:「我們是因為先生睡著了,沒有請命,不敢離去!」於是再把書中有疑問的地方請教夫子,最後才向夫子拜辭。出門的時候他們才發現雪已經積了三尺深了。這兩位學生,後來也都成為很有名的人。
舉凡弟子要能夠成材,首先要懂得向老師虛心求教,而在跟隨老師的同時,就應該要明白恭敬侍奉師長的道理。須知父母養育我們,師長教導我們,是一樣的恩澤,怎麼可以不尊敬呢!而且,一個能尊敬老師的人,也就能重視學業;相對的,也就是尊重自己。游酢、揚時尊師重道的精神,值得大家去體會、學習。
採納

尊師重道終成大器
東漢時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當他還在童年求學的時候,看到郭林宗,心想這是一位難得的好老師,便對人說:「教念經書的老師是很容易請到的,但是要請到一位能教人成為老師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郭林宗為老師,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師。但是郭林宗體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親自煮粥給他吃。當魏昭端著煮好的粥進來的時候,郭林宗便呵責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這樣一連三次,到了第四次,當魏昭再端粥來而又沒有不好的臉色時,郭林宗才笑著說:「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終於看到你的真心啦!」於是大喜,將畢生所學的都全部教給了魏昭,而魏昭也終成大器。
當我們真心地對待他人的時候,他人也必定會以真心回報我們的。

恭敬師傅天子善報
明朝時在四川灌縣有一位銀匠,名叫何雲發,他平日侍奉師傅非常恭敬誠懇。每次若在道路上遇到師傅,他一定雙手拱立,誠心敬意地向師傅問好。不久他的家漸漸地富有起來,但是結婚多年卻一直沒有子女,有一天他妻子夢到神來托夢說:「你命中本來註定沒有子女,但因你的丈夫懂得恭敬師傅,所以上天許你生個貴子。」後來他們夫婦果真生了貴子,並得到這貴子的孝順供養,一生衣食豐厚。

㈢ 教師節的故事50字

1985年9月10日,全國的教師們迎來自己第一個教師節。
18年前,新中國第一個教師節誕生了。從此以後,每年的教師節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尊師重教成為了一種美德。
今年教師節前夕,我們走訪了85歲高齡為教師節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的方明先生,讓他談談教師節的由來。
教師節的建立用了5年時間

㈣ 教師節小故事50字,急!!!

尊敬來師長終身思慕

朝時,岳武穆王的源老師周同的力氣很大,可以拉開三百斤的弓箭。當周同死了之後,每到初一、十五,岳武穆王一定到老師的墓前祭拜,並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後,必定會拿起老師所送的三百斤的弓發出三支箭才回去。他這份念念不忘師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後精忠報國的忠心。

尊敬師長名留後世

桓榮是漢明帝的老師,而明帝對老師一向非常尊教。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裡放了老師的桌椅,就請老師坐在東邊的方位,又將文武百官都叫來,當場行師生之禮,親自拜桓榮為老師。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貴的身份來恭敬老師,可見他的用心與風范,值得大家學習。

㈤ 教師節的故事

9月11日
教師節de幾個故事
今天是"9.11"對中國人沒什麼特別的,今天沒聽說哪駕飛機或哪座高樓出現問題.
但是昨天是9月10日,教師節.

【回憶】
幼兒圓的我最喜歡一個姓趙的中年女老師,任何時候我在她面前都是那麼聽話,因為她溫柔得體的教育方式,使我真的是把她當成自己的親人,對她的熱愛沒有任何保留.
現在都還記得當時的片段:她正在給我們課,校長在教室外找她出去,過一會兒他們突然就吵了起來,教室所有的小朋友都嚇傻了,我也害怕極了,但看見趙老師委屈的樣子我實在受不了了,我記不起當時是怎麼沖出去的,但是我記得我擋在趙老師前面,生怕她受到傷害,她讓我幫她拿一個記錄本她要給校長看什麼,我飛快的跑進教室發現記錄本在高高的櫃子上,對,我清晰地記得我找來一個板凳,踩著爬上去,拿下那個本子飛快地跑去給她...至於最後爭端怎麼解決的,我一點都記不起來了.
在其他人都不敢動的時候,獨自一人挺身而出,這是中國教育所不能授與的,甚至還與之相悖.但是當時的我做到了,我只能說:
愛,讓人勇敢!

【現實】
也不知道是因為慢慢長大了不願毫不保留地流露自己的感情,還是因為是不是遇到過令人痛恨的老師,或是別的原因,自從上小學以後的我再也沒有對任何老師產生那麼崇高的敬仰.直到現在,在老師面前都顯得那麼拘束,放不開.甚至懷疑中國現今教育模式下的教師素質...
昨天教師節,高中老班長請客,請來高中的班主任,其他同學來得不多,因為這個時候該開學的開學該上班的上班了.
女同學只來了一個,她在自來水廠工作了一段時間,但後來不知為什麼,跑去教書去了.
在老師面前我從來不說太多的話,也不敢說太多的話,只能端起酒杯,祝他們節日快樂...

【玩笑】
吃了飯後謝過班長,一個人回家上網了.
晚上手機突然響了,但還沒來得及接起來那邊就掛斷了,一看來電顯示,驚訝!居然跟我的手機號如此接近幾乎一樣,我很好奇,於是發簡訊去詢問是誰剛才打的電話,回復過來的信息卻是:"今天是我的節日,請祝我節日快樂!謝謝..."
後來終於搞清楚是川師大的學生開了個小小的玩笑,我當然要祝ta們節日快樂,祝全國的老師和即將走上教育崗位的人節日快樂!

【收尾】
23點53分! 還有7分鍾教師節就要過去.
我的手機又響了,來電顯示又是個不認識的手機號,接起來,那邊傳來二姑媽的聲音,問我是不是剛才給她打過電話,說她手機沒帶,出去打牌去了,剛剛回來才看見我的號在呼叫她.
天啦! 這是怎麼了,我連她的號碼都沒有,又怎麼會給她打過電話呢?
昨天還真是巧了,雖然到現在還沒搞清楚昨天她手機上為何出現我的號碼,但我昨天沒順便對她說句教師節快樂還是有點遺憾.
因為今天才忽然想起二姑媽也曾是一名教師,現在在教育局上班...

教師節的祝福之五:雙目失明的上海教師感人故事 2006-9-8 9:57:07

在寧夏中寧縣教了40年書的原上海教師馮志遠,如今靜靜地躺在長春妹妹家的床上。他已雙目失明,左半身因腦血栓癱瘓。回憶與學生們朝夕相處時的往事,是他最沉醉的時光。

「一提到學生,他就特別高興」,馮志遠的妹妹、73歲的馮寶珍憐惜地說。

清貧寂寞42年

馮志遠出生於長春,1953年東北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後,被分配到上海市任教。1958年,在上海工作已有5年的馮志遠,響應國家建設邊疆的號召,離開新婚一年多的妻子,隻身離開繁華的大上海,來到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寧縣鳴沙中學支教,後調到關帝中學。

「教室是土坯房,黑板是水泥刷成的,論這兩所學校的教學條件,跟上海沒法比。」鳴沙中學距離縣城20多公里,隔著一條黃河,沒有橋。去縣城寄封信、買些生活日用品,需步行兩個多小時走到黃河邊,乘坐羊皮筏子渡過黃河,再步行兩個多小時才能到達。當地地勢較高,嚴重缺水,學校老師每天每人供應一暖瓶水。馮志遠在上海有一間位於3樓的居室,那是原單位分給他的住房。到了寧夏,他就和學生們一起擠宿舍,吃食堂。宿舍里一鋪土炕,一副桌椅,一隻白熾燈。吃水要打井水,上廁所要到室外,想洗澡根本沒條件,只能拿毛巾擦擦了事,伙食主要是白菜和土豆。「雖然艱苦些,時間一長,也就習慣了。」馮志遠對物質生活淡然面對。給家人寫信時,還說「宿舍很好」。

「不過,這里的孩子特別純朴,我很喜歡。」望著學生們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馮志遠感覺自己渾身上下充滿干勁兒。馮志遠先後教過語文、俄語、英語、歷史、地理5個科目。他同時教三個班,有時同時教幾個科目。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經常忙到半夜才休息。

在學生眼中,馮志遠是一位學識淵博、講課生動的老師。通過他的講解,學生領會到了文學的魅力。許多年過去了,他的學生劉世德至今還記得他講《祝福》、《葯》等課文的情景。他給學生們講古文詩詞,許多都能背誦。

梁曉霞原來是個不喜歡語文課的學生,最怕寫作文。升到高中時,馮志遠成了她的語文老師,她一下子喜歡上了這門課。梁曉霞1978年參加高考時,已經離開課堂兩年之久,在高考中她的語文考了98分(滿分100分),順利地跨入大學校門。她說:「馮老師在動盪的歲月中為我打下了良好的語文基礎。」

為了學生的付出

長期與妻子兩地分居,馮志遠40歲才得子。他每年只有兩次機會聽兒子叫他「爸爸」,那就是在寒暑假回上海時。平時在校園中看到那些與自己兒子年齡相仿的孩子,他總情不自禁地與同事、學生們聊起自己的兒子。未經人事的學生,也能從他的話語中感受到那份濃濃的思念之情和深深的父愛。有一次,兒子生病,妻子發來加急電報讓丈夫回去。可學生們馬上要參加中考,馮志遠權衡再三,硬是等到中考結束才趕回上海。此時,兒子已病癒。上世紀80年代,當身邊的一些支邊人員紛紛返回大城市時,他也想過給組織寫報告。但由於捨不得自己的學生,他最後還是沒有向組織上提出回上海的請求。

現在中寧三中(原關帝中學)的副校長王天楨,曾經是馮志遠的學生。他告訴記者,多年來,馮志遠從來不爭名利,始終堅守著老一輩知識分子淡泊名利的情操。他從教一生沒有獲取過任何榮譽,也沒有任何職稱。他的視力從逐步下降到完全失明,遭遇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但他從來沒有找過學校領導要求解決任何個人困難。1987年學校第一次進行教師系列職稱評定時,按照馮志遠的資格完全可以直接評高級教師。由於職稱名額較少,馮老師已經完全失明,教課較少,學校評職稱時沒有考慮馮志遠。等2000年之後,學校再次評定教師職稱時,馮志遠已經退休了。現在他的退休工資只有1130元。近年來因為經常看病,生活窘迫。

上課時,馮志遠發現課堂上總會出現「啪,啪」的聲音,原來是學生的鉛筆用得只剩下短短一截,捨不得扔,可拿起來又握不住。學生都是農民子弟,生活大多困難。盡管自己每月只有80多元工資,還要給家裡寄去70元,馮志遠仍要擠出錢來,給特別困難的學生買書和學慣用品。除了吃飯,馮志遠自己基本上不花什麼錢,幾乎不買新衣服。上世紀70年代末,妹夫給他一件一汽的工作服,這竟然成了馮志遠最高檔的「禮服」,只在特別重要的場合,他才捨得穿,一直穿到現在。他回長春時,學生們幫他收拾行李,當看到影集中他在上海的留影時,誰也無法把照片中那英俊瀟灑的年輕人與他在關帝中學的寒酸形象聯系在一起。

雙目失明,靠記憶講了5年課

還在15歲時,馮志遠就被查出患有視網膜色素變性,專家稱,這是一種先天性遺傳疾病,意味著有一天將會失明。

到寧夏後,他查閱大量資料備課,仔細地批改每篇作業。每次批完作業或者備完課,眼睛發澀、發脹、發痛,加上當地醫療、生活條件差,馮志遠的視力急劇下降。他開始用放大鏡來看書、備課、批改作業。他加倍拚命地工作、學習,「趁著還能看見,我要多為學生做一些事;趁著還能看見,我要多多儲備(知識),為以後早做准備」。

學生們一張張可愛的臉龐日漸模糊,光明一點兒一點兒地離開。1984年,在一次語文課上,站在講台上的馮志遠,徹底陷入了黑暗。這一年,他55歲。

學生們淚流滿面。早知會有這一天的馮志遠,卻異常從容。「我不會離開。」他輕輕地說。

雙目失明後,沒法備課,馮志遠就讓學生先給他念課文,然後再憑著記憶給孩子們講課。語文的板書多,馮志遠就改教歷史、地理。他用說評書的方式講給學生們聽,課堂上經常笑聲、掌聲不斷。別的老師忍不住好奇,也悄悄跑來一起聽。在學生們的照顧下,馮志遠又堅持當了5年盲人老師。60歲退休,他才正式離開魂牽夢縈的講台。此後10年,退居二線的馮志遠,仍舊住在學校,只要孩子們需要,他就義務為孩子們輔導。直到2000年4月,他突發腦血栓,生活無法自理。

最親最貴師生情

坎坷的遭遇、堅強的毅力、新穎的教學、對事業的不離不棄,讓失明後的馮志遠,得到了學生們更多的敬仰與愛戴。每天早晨,都會有學生來到馮志遠床前,為他打來洗臉水,打來早飯,等上課鈴聲響起,再牽著他的手,帶他走向課堂。看著馮志遠摸索著走上講台,全班同學起立高喊:「老師好!」

「高二學生王富海照顧我兩年;尤俊賢從初一到高三,照顧我6年;後來,接力棒又傳給了張濤……」尤俊賢家離學校很近,平時課余他總喜歡到馮老師宿舍轉轉,幫老師打飯、收拾屋子、洗衣。每逢家中做了好吃的東西,他總會給馮老師也帶一份。馮老師關心他的學習狀況,教他一些學習方法。他現在看書讀報,看到有用的東西,也就會隨手抄在一張張小卡片上,這就是他從馮老師那裡學到的習慣。尤俊賢考取南方的一所大學後,依然與馮老師保持著書信往來。尤俊賢說:「馮老師的許多教誨我會銘記終生。」

發現許多學生主動照顧馮志遠後,關帝中學團委也將此作為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項內容,組織更多的學生加入到照顧馮志遠老師的行列,還從中評選出了一批優秀團員和優秀班集體。關帝中學樹立了一個良好的傳統,一批照顧馮老師的學生畢業了,又有一批學生接過這項工作。許多學生畢業了,還常常回母校看望馮志遠。幾年不見的學生一開口,馮志遠就能立即叫出他們的名字。每當聽到學生走近的腳步聲,笑容就不自覺地浮現在他臉上。

馮志遠完全失明後,學校為馮志遠安排了一間帶套間的宿舍。平時馮老師住在里間,照顧幫助他的學生住在外間。凡住進馮志遠外間的學生,基本都考上了大學。

王澤娟和其他3名女同學在馮志遠宿舍外間住了3年。她們天天在馮志遠宿舍里學習,馮老師就知道了每個人的特長和潛力所在。有一天,王澤娟發現桌上多了幾本英語教材和幾盤英語磁帶。一看,是大連外國語學院的函授大專教材。原來,馮志遠發現王澤娟發音好,喜歡學英語,他聽廣播知道哪兒賣教材,就讓其他同學到郵局匯了款。這以後,馮志遠開始監督王澤娟背英語,還經常給她買英文讀物。進了大學,同學們發現農村來的王澤娟能流暢地讀英文原著,都不相信是真的。現在王澤娟已經辦了10年英語學校。

癱瘓在床,最大的心願是「想再給孩子們上一堂課」

愧對妻兒的馮志遠,沒有辦法再回上海,也不想留在學校拖累學生,他給遠在長春的馮寶珍打去電話:「妹妹呀,等放了暑假,你來接我吧,晚了,恐怕就看不見我啦。」5天後,馮寶珍坐火車來到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寧縣關帝中學。

2000年6月4日,帶著和自己所教最後一屆學生們的合影,馮志遠隨妹妹回到了故鄉長春。到家後,馮志遠請妹妹幫他做一件事:「給我找幾個學生來,我還想義務給孩子們輔導。」

2003年,馮寶珍患病住院,只好暫時將馮志遠送入敬老院。去年7月,馮志遠左側股骨頭摔折,住院70餘天,緊接著11月又再次突發腦血栓,癱瘓在床。住院期間,一聽到有學生來看他,或收到學生問候的信件,他乾枯消瘦的臉龐,就變得神采煥發。

2005年11月,上海市男子中學校慶,幾位曾經受教於馮志遠的學生得知老師近況,寄來1萬元,以解燃眉之急。其中一位已經68歲的何姓學生說,是馮老師第一次讓他們知道了普希金,知道了俄國文學,成為了他們的文學啟蒙人。希望老師早日康復,有一個康樂的晚年。

馮志遠教過的學生有1萬多名,其中有的已成長為北大教授。談及自己的一生,病榻上的馮志遠用微弱的聲音說:「最快樂的,是教學。我喜歡孩子們圍著我,問這問那。」記者問老人還有什麼願望,他說:「還想再給孩子們上一堂課。」

2006年年初,馮志遠當選為「2005年度感動吉林十大人物」、「2005年度感動寧夏十大人物」。

文章來源:中國青年報

㈥ 教師節的由來和故事

我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教師節是1931年。定6月6日為教師節,也稱雙六節。1939年,國民黨政府教育部決定以中國教育家孔子的誕辰8月27日為教師節。195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華全國總工會共同商定,將教師節與「五一國際勞動節」合並一起。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第八次會議正式通過國務院關於建立教師節的議案,並決定9月10日為我國的教師節。世界教師節為10月5日為紀念1966年國際勞工組織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頒《關於教師地位的建議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4年將10月5日定為世界教師節。

㈦ 教師節的來歷的故事

新中國成立前,曾經出現過兩個版本的教師節。

第一個是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專、程其保等屬聯絡京、滬教育界人士,在南京中央大學集會,發表要求「改善教師待遇,保障教師工作和增進教師修養」的宣言,並議定6月6日為教師節,也稱雙六節。這個教師節沒有被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承認,但在中國各地產生了一定影響

第二個是1939年國民黨政府教育部設立的「農歷8月27日」版教師節。然而前者國民黨政府不予承認,後者因為戰爭等原因並未在全國推行。

(7)教師節的故事擴展閱讀

1985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這一議案,確定每年的9月10日為教師節。1985年9月10日,國家主席李先念發出《致全國教師的信》,中國各地舉行隆重的慶祝大會,並在教師節期間20個省市共表彰11871個省級優秀教師集體和個人。

1997年之前,香港的教師節定於每年的9月28日(孔子誕辰),回歸後則跟隨中國內地規定,改為每年的9月10日。

在台灣地區,從1952年起台灣當局就確定9月28日為孔子誕辰日及教師節,並不隨中國大陸教師節日期的變化而改變。

㈧ 關於教師節的故事有哪些

尊敬師長終身思慕

宋朝時,岳武穆王的老師周同的力氣很大,可以拉開三百斤的弓箭。當周同死了之後,每到初一、十五,岳武穆王一定到老師的墓前祭拜,並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後,必定會拿起老師所送的三百斤的弓發出三支箭才回去。他這份念念不忘師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後精忠報國的忠心。

尊敬師長名留後世

桓榮是漢明帝的老師,而明帝對老師一向非常尊教。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裡放了老師的桌椅,就請老師坐在東邊的方位,又將文武百官都叫來,當場行師生之禮,親自拜桓榮為老師。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貴的身份來恭敬老師,可見他的用心與風范,值得大家學習。

尊師重道立雪程門

宋朝時,有游酢、揚時兩人跟著程頤老夫子學習,他們對老師非常的恭敬。在冬季的某一天,這兩位學生陪著老師,並聽老師教誨。說了一會兒,夫子便閉目養神,不知不覺地睡著了。他們兩個不敢離開,又怕吵醒夫子,就靜靜地站在兩旁等夫子醒來。夫子醒來見他們兩位還站在旁邊,便說了:「你們還沒走啊!」他們兩個回答:「我們是因為先生睡著了,沒有請命,不敢離去!」於是再把書中有疑問的地方請教夫子,最後才向夫子拜辭。出門的時候他們才發現雪已經積了三尺深了。這兩位學生,後來也都成為很有名的人。

舉凡弟子要能夠成材,首先要懂得向老師虛心求教,而在跟隨老師的同時,就應該要明白恭敬侍奉師長的道理。須知父母養育我們,師長教導我們,是一樣的恩澤,怎麼可以不尊敬呢!而且,一個能尊敬老師的人,也就能重視學業;相對的,也就是尊重自己。游酢、揚時尊師重道的精神,值得大家去體會、學習。

尊師重道終成大器

東漢時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當他還在童年求學的時候,看到郭林宗,心想這是一位難得的好老師,便對人說:「教念經書的老師是很容易請到的,但是要請到一位能教人成為老師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郭林宗為老師,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師。但是郭林宗體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親自煮粥給他吃。當魏昭端著煮好的粥進來的時候,郭林宗便呵責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這樣一連三次,到了第四次,當魏昭再端粥來而又沒有不好的臉色時,郭林宗才笑著說:「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終於看到你的真心啦!」於是大喜,將畢生所學的都全部教給了魏昭,而魏昭也終成大器。

當我們真心地對待他人的時候,他人也必定會以真心回報我們的。

恭敬師傅天子善報

明朝時在四川灌縣有一位銀匠,名叫何雲發,他平日侍奉師傅非常恭敬誠懇。每次若在道路上遇到師傅,他一定雙手拱立,誠心敬意地向師傅問好。不久他的家漸漸地富有起來,但是結婚多年卻一直沒有子女,有一天他妻子夢到神來托夢說:「你命中本來註定沒有子女,但因你的丈夫懂得恭敬師傅,所以上天許你生個貴子。」後來他們夫婦果真生了貴子,並得到這貴子的孝順供養,一生衣食豐厚。

http://nhzqa.vicp.net/wenzhang/ShowArticle.asp?ArticleID=4270

名人尊師的故事

陳文銀

毛澤東向教師敬酒
1959年6月25日,毛澤東同志來到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特意邀請自己在私塾讀書的老師毛禹珠一起吃飯。席間毛澤東熱情地向老師敬酒,毛禹珠老先生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澤東笑著回答:「敬老敬賢,應該應該!」

周恩來向老師贈款
1952年2月,南開大學老校長張伯苓突然患腦血栓逝世,周恩來參加了治喪委員會並送了花圈,白色緞帶上寫著:「伯苓師千古,學生周恩來敬輓。」張伯苓逝世後,周恩來一直掂記著張家的生活。1961年國家困難時期,周恩來給張伯苓夫人送去500元人民幣,並囑咐交際處要加倍關照張夫人和子女。

朱德給老師敬禮
1959年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雲南政治學校禮堂看戲。開演前,朱德同志正和身邊觀眾談話。這時,一位耄耋的老人由服務員引了進來,朱德一眼便認出這位老人原是自己早年在雲南陸軍講武堂學習時的教官葉成林,急忙起身上前,立正敬禮。禮畢又緊緊握住老人的雙手,親切地呼喚:「葉老師!」,然後請葉老入座,待老人坐定後他才坐下。

彭德懷穿便服會見教師
1957年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30周年紀念日。這一天,彭德懷身穿便服,准備接見北京市部分中小學教師代表。工作人員提醒他說:「彭總,您是國防部長,應穿軍服才好。」彭德懷說:「今天是去見老師,學生見老師應穿便服。如今有些人受舊思想的影響,瞧不起中小學教師,我們應改變這種不良風氣。」接見時彭德懷頻頻向老師們問好。

魯迅尊敬老師
魯迅對啟蒙老師壽鏡吾一直很尊敬。他18歲到南京讀書,每當放假回紹興時,總要抽空看望壽先生。1902年至1909年,在東渡日本留學的8年間,他經常寫信向壽老師匯報自己在異國的學習情況。一次,他奉母命從日本回紹興辦婚事,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

㈨ 教師節的小故事100——200字

王老頭的記性(老師的故事)
高二的時候,我的語文老師是一個年近六旬的老頭,姓王。滿頭白發的王老頭風度很好,課講得也好,深得同學們的愛戴。除了講課講得好之外,王老頭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記憶力極其不好。
有一天在上早自習課時,王老頭到教室巡視。當時教室里空著十幾個座位,王老頭一看就惱了:「這些同學怎麼回事?」我的同桌劉軍回答說:「昨天晚上因為趕作業,大家都休息得比較晚,這些同學可能還沒起床,都在寢室里睡覺呢。」王老頭怒道:「上課時間竟然在寢室睡覺,太不像話了!你快點去喊他們!」劉軍得了「聖旨」,立馬一路小跑著去了。
時間不長,劉軍押解著那十幾個在寢室睡覺的同學跑步趕來了。在王老頭威嚴目光的逼視下,那十幾個同學在教室外面的走廊里站成了一排。劉軍覺得自己的任務已經完成,就向教室里走來。誰知王老頭忽然對劉軍大喝一聲:「站住!往哪兒走!」劉軍一愣,趕忙解釋說:「王老師,我可沒有在寢室睡覺,我是你派去喊人的。」王老頭一聽更加惱怒:「擅自逃課也就罷了,你還敢編造假話!太不像話了,你過來,站好!」
王老頭的記性也太差了,十分鍾前的事情,竟然轉眼就給忘了。看著劉軍的狼狽樣,我費了很大的勁,才沒有笑出聲來。在走廊里接受了一番訓話後,劉軍他們終於被放回了教室。
早自習課快要結束時,王老頭忽然向我走過來。我想,壞了,我剛才笑劉軍的樣子一定被王老頭看見了,他找我的茬來了。王老頭走到我的課桌前,聲音很溫和地說:「我想起來了,我確實曾經派你去寢室里喊人來著。剛才我批評你批評錯了,我這記性不好,你別往心裡去。」
得,王老頭又把我當成劉軍了,你看這記性!

熱點內容
2017高考數學文 發布:2025-05-15 15:11:48 瀏覽:817
怎麼喝水 發布:2025-05-15 14:52:53 瀏覽:829
雅本化學公司 發布:2025-05-15 13:44:02 瀏覽:940
師生問候英文 發布:2025-05-15 12:33:11 瀏覽:332
教師三年個人發展規劃 發布:2025-05-15 08:59:20 瀏覽:116
校長師德師風情況總結 發布:2025-05-15 07:26:18 瀏覽:72
科高教育 發布:2025-05-15 04:51:38 瀏覽:764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試卷 發布:2025-05-15 03:39:22 瀏覽:833
葉開語文 發布:2025-05-15 03:38:08 瀏覽:879
北京假體隆鼻多少錢 發布:2025-05-15 02:49:41 瀏覽: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