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
A.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的基本內容
維度 領域 基本要求 專業理念與師德 (一)職業理解與認識 1.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規。 2.理解幼兒保教工作的意義,熱愛學前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和敬業精神。 3.認同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性和獨特性,注重自身專業發展。 4.具有良好職業道德修養,為人師表。 5.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積極開展協作與交流。 (二)對幼兒的態度與行為 6.關愛幼兒,重視幼兒身心健康,將保護幼兒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7.尊重幼兒人格,維護幼兒合法權益,平等對待每一個幼兒。不諷刺、挖苦、歧視幼兒,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幼兒。 8.信任幼兒, 尊重個體差異,主動了解和滿足有益於幼兒身心發展的不同需求。 9.重視生活對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價值,積極創造條件,讓幼兒擁有快樂的幼兒園生活。 (三)幼兒保育和教育的態度與行為 10.注重保教結合,培育幼兒良好的意志品質,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11.注重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培養幼兒的想像力,發掘幼兒的興趣愛好。 12.重視環境和游戲對幼兒發展的獨特作用,創設富有教育意義的環境氛圍,將游戲作為幼兒的主要活動。 13.重視豐富幼兒多方面的直接經驗,將探索、交往等實踐活動作為幼兒最重要的學習方式。 14.重視自身日常態度言行對幼兒發展的重要影響與作用。 15.重視幼兒園、家庭和社區的合作,綜合利用各種資源。 (四)個人修養與行為 16.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 17.樂觀向上、熱情開朗,有親和力。 18.善於自我調節情緒,保持平和心態。 19.勤於學習,不斷進取。 20.衣著整潔得體,語言規范健康,舉止文明禮貌。 專業知識 (五)幼兒發展知識 21.了解關於幼兒生存、發展和保護的有關法律法規及政策規定。 22.掌握不同年齡幼兒身心發展特點、規律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策略與方法。 23.了解幼兒在發展水平、速度與優勢領域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掌握對應的策略與方法。 24.了解幼兒發展中容易出現的問題與適宜的對策。 25.了解有特殊需要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及教育策略與方法。 (六)幼兒保育和教育知識 26.熟悉幼兒園教育的目標、任務、內容、要求和基本原則。 27.掌握幼兒園各領域教育的學科特點與基本知識。 28.掌握幼兒園環境創設、一日生活安排、游戲與教育活動、保育和班級管理的知識與方法。 29.熟知幼兒園的安全應急預案,掌握意外事故和危險情況下幼兒安全防護與救助的基本方法。 30.掌握觀察、談話、記錄等了解幼兒的基本方法和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1.了解0-3歲嬰幼兒保教和幼小銜接的有關知識與基本方法。 (七)通識性知識 32.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 33.了解中國教育基本情況。 34.具有相應的藝術欣賞與表現知識。 35.具有一定的現代信息技術知識。 專業能力 (八)環境的創設與利用 36.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讓幼兒感到溫暖和愉悅。 37.建立班級秩序與規則,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讓幼兒感受到安全、舒適。 38.創設有助於促進幼兒成長、學習、游戲的教育環境。 39.合理利用資源,為幼兒提供和製作適合的玩教具和學習材料,引發和支持幼兒的主動活動。 (九)一日生活的組織與保育 40.合理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將教育靈活地滲透到一日生活中。 41.科學照料幼兒日常生活,指導和協助保育員做好班級常規保育和衛生工作。 42.充分利用各種教育契機,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 43.有效保護幼兒,及時處理幼兒的常見事故,危險情況優先救護幼兒。 (十)游戲活動的支持與引導 44.提供符合幼兒興趣需要、年齡特點和發展目標的游戲條件。 45.充分利用與合理設計游戲活動空間,提供豐富、適宜的游戲材料,支持、引發和促進幼兒的游戲。 46.鼓勵幼兒自主選擇游戲內容、夥伴和材料,支持幼兒主動地、創造性地開展游戲,充分體驗游戲的快樂和滿足。 47.引導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獲得身體、認知、語言和社會性等多方面的發展。 (十一)教育活動的計劃與實施 48.制定階段性的教育活動計劃和具體活動方案。 49.在教育活動中觀察幼兒,根據幼兒的表現和需要,調整活動,給予適宜的指導。 50.在教育活動的設計和實施中體現趣味性、綜合性和生活化,靈活運用各種組織形式和適宜的教育方式。 51.提供更多的操作探索、交流合作、表達表現的機會,支持和促進幼兒主動學習。 (十二)激勵與評價 52.關注幼兒日常表現, 及時發現和賞識每個幼兒的點滴進步,注重激發和保護幼兒的積極性、自信心。 53.有效運用觀察、談話、家園聯系、作品分析等多種方法,客觀地、全面地了解和評價幼兒。 54.有效運用評價結果,指導下一步教育活動的開展。 (十三)溝通與合作 55.使用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語言進行保教工作。 56.善於傾聽,和藹可親,與幼兒進行有效溝通。 57.與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經驗和資源,共同發展。 58.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合作,共同促進幼兒發展。 59.協助幼兒園與社區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關系。 (十四)反思與發展 60.主動收集分析相關信息,不斷進行反思,改進保教工作。 61.針對保教工作中的現實需要與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 62.制定專業發展規劃,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
B. 如何踐行《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
本次的教研活動中,我園組織學習了《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通過本次學習我收益很大,使我深深感到了社會、家長賦予我們的責任——我們是孩子人生旅途的啟蒙人。我們在教育中的一點一滴將直接影響到孩子們的未來,創設各種幼兒喜聞樂見的教學情境,才會使每一個孩子得到充分的展示,開心學習,快樂成長。作為老師的我們,只有不斷反思,
審視自己的教育言行,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下面是我學習中的一些感想體會:《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是對合格幼兒園教師
專業素質的基本要求,是幼兒園教師開展保教活動的基本規范,是引領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准則,是幼兒園教師培養、准入、培訓、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據。
通過認真學習《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我深刻理解了「幼兒為本、師德為先、能力為重、終身學習」的基本理念,對「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3
個維度14個領域62項基本要求有了基本的了解。
學習《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心得體會可以用「愛和能力」四個字來表達。「愛」,一是要求幼兒教師要熱愛工作崗位,二是要求幼兒園教師要關愛幼兒。「愛」是
「專業理念和師德」的最好闡述,唯有擁有這兩個「愛」才能夠從事幼兒園教師這份神聖的職業。「能力」是在「愛」的基礎之上對幼兒教師提出的具體要求,包括
幼兒園教師「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兩個方面。唯有掌握了這份「能力」才能夠做好幼兒園教師這份神聖的職業。
參照這三個維度,對照自己的各個方面;覺得自己在專業理念和師德方面會時刻的要求自己,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能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好孩子們的榜樣,
但有時候,也會對個別調皮搗蛋的孩子生氣,語氣不是很好,多虧了搭班的老師對我的支持和協助,才能控制和及時調節自己的情緒,在這一方面,自己還要不斷地
進步!在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方面,由於自己是新的老師,很多時候還需要在教研中多加的聽聽老教師的經驗和方法,自己也要加緊在日常的學習中不斷充實自己,
在帶班的過程中不斷地總結好方法和經驗,與理論與實踐之中,不斷地向專業教師的領域邁進。
最後,我認為它不再是空洞的思想約
束,而是教師高尚的人格品質和嫻熟的業務技能與執著的敬業精神的結合點和動力來源。這些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我要把《幼兒園教
師專業標准》轉換為具體的奮斗目標,通過努力學習,不斷提高保教能力,成為一個品德高尚、業務精良,擁有「愛和能力」的專業幼兒園教師。
篇二: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是對合格幼兒園教師專業素質的基本要求,是幼兒園教師開展保教活動的基本規范,是引領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准則,是幼兒園教師
培養、准入、培訓、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據。通過認真學習《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我深刻理解了「幼兒為本、師德為先、能力為重、終身學習」的基本理念,對
「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3個維度14個領域62項基本要求有了基本的了解。我就從其中幾點來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幼兒為本、重健康、安全第一
其實歸結到最後就是簡單地一個字「愛」,和孩子成為親密的朋友,時刻關注幼兒的發展,什麼事都要以幼兒的利益為第一位,把最好的都留給幼兒,讓她們感覺自
己是被需要、被關愛的。孩子是被動的,她們對外界是在摸索的階段,在一步一行的路途中,受傷是在所難免的,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增強孩子的安全意識,這是非常
重要的,了解孩子內在的生命發展需要,並據此開展孩子生命成長的教育,從而在孩子成長的歷程中不斷激發其生命意識的覺醒。讓孩子能夠辨別危險,掌握自救方
法,學會自我保護。為孩子心理築上一道防盜牆。
二、平等的愛孩子,尊重孩子、樹立師德形象
每個孩子都是我們的責任,在教育上我們一直都說一視同仁,無關孩子的美醜、智商高低、行為偏差、聽話、調皮、與否,的確我們最要做的就是平等的對待每個孩
子,我們教師在其中是一個合作者、傾聽者的角色,而不是一個決策者的身份。從中教師要尊重信任幼兒,與幼兒平等交往,關注幼兒不同的需要,及時給予應答,
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者轉化為幼兒學習活動的合作者。對於孩子的一言一語都要仔細的關注和應答。讓她們覺得自己是被尊重的,有自己的發表權,從中建立孩子的自
信心幫助幼兒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另外
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能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好孩子們的榜樣,但有時候,也會對個別調皮搗蛋的孩子生氣,語氣不是很好,多虧了搭班的老師對我的支持和
協助,才能控制和及時調節自己的情緒,在這一方面,自己還要不斷地進步!
三、完善自己的能力,學習再學習
一直以來,人們總是將教師比做「」紅燭「春蠶」。然而,新時代的教師不應該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悲涼形象,教師也不僅是傳道、授業、解
惑者,教師的生命在於創造。面對日新月異的課改新形勢,我知道,只有不斷地學習和充實,不斷地更新觀念,不斷創新才能適應改革的需要。我認為,提高自身專
業素質的主要途徑是對幼兒教育教學實踐進行不斷的反思。找出自己工作中的優缺點,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多思考自己該怎樣做更好。樹立反思的意識,養成反思
的習慣,使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學習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心得體會5篇學習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心得體會5篇
總結到最後我也深知,要當好幼兒教師,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它既要有嚴父的教誨,更要有慈母般的溫柔、耐性、愛心,要時刻注意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每
一個閃光點,然後用自己的感悟,膽大心細地去雕刻每一塊璞玉,用愛的陽光雨露伴隨孩子一起成長……於是,乘著《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的航帆,將開啟愛和責
任的延續和執著追求。我也將本著《幼兒園教師標准》中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的理念,繼續向「愛」出發!現在我感到我們身上更多了一份責任的承擔,
一份良心的承諾!
C.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包括哪些內容
一、專業理念和師德(靈魂和核心)
1、職業理解與認識(熱愛、理解、敬業、認同、修養、) 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政策,遵守教育法律和法規。理解幼教工作的意義,熱愛學前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和敬業精神。認同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性和獨立性,注重自身專業發展。具有有良好的職業的道德修養,為人師表。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積極開展協作與交流。
2、對幼兒的態度與行為 (關愛、尊重、信任、重視、) 關愛幼兒重視幼兒身心健康,將保護幼兒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幼兒人格,維護幼兒合法權益,平等對待每位幼兒。不諷刺、挖苦歧視幼兒,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幼兒。信任幼兒尊重個體差異,主動了解和滿足幼兒身心發展的不同需求。重視生活對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價值,讓幼兒擁有快樂的幼兒園生活
3、幼兒保育和教育的態度和行為(2個注重4個重視) 注重保教結合,培養幼兒良好的意志品質,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注重保護幼兒的好奇心,發掘幼兒的興趣和愛好。重視環境和游戲對幼兒發展的獨特作用,創設富有教育意義的環境和氛圍,將游戲作為幼兒的主要活動。重視豐富有耳朵方面的經驗,將探索交往等實踐活動作為幼兒最重要的學習方式。重視自身日常態度言行對幼兒發展的重要影響與作用。重視幼兒園、家庭和社區的合作,綜合利用各種資源。
4、個人修養和行為(情感、態度、行為言談、著裝、) 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樂觀向上、熱情開朗、有親和力。善於自我調節情緒保持平和心態。勤於學習不斷進取。衣著整潔得體,語言規范健康,舉止文明禮貌。
二、專業知識(必備素質與條件)
1、幼兒發展知識(4個了解1個掌握) 了解關於幼兒生存和發展保護的有關法律法規及保護政策。掌握不同年齡的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規律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政策與方法。了解幼兒在發展水平速度與優勢領域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掌握對應的政策與方法。了解幼兒發展中容易出現的問題與適宜的對策。了解特殊需要的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及教育策略與方法。
2、幼兒保育和教育知識(熟悉、掌握、熟知、掌握、了解) 熟悉幼兒園教育目標任務內容要求和基本原則。掌握幼兒園環境創設、一日生活安排、游戲與教育活動、保育和班級管理的知識和方法。熟知幼兒園安全應急預案,掌握意外事故和危險情況下幼兒安全防護與求助的基本方法。掌握觀察、談話、記錄等了解幼兒的基本方法。了解0-3歲嬰幼兒保教和幼小銜接的有關知識與基本方法。
3、通識性知識。 具有自然科學人文科學。了解中國教育基本情況。掌握各領域的教育特點與基本知識。具有相應藝術欣賞與表現的 知識。具有一定的現代信息技術知識。
三、專業能力(必備素質與條件) 1、環境的創設與利用 創設有助於促進幼兒成長、學習、游戲的教育環境。 2、一日生活的組織與保育。 合理的安排幼兒的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將教育靈活的滲透到一日生活中。 3、游戲活動的支持與引導 充分利用與合理設計游戲活動空間,提供豐富、 適宜的游戲材料,支持引發和促進幼兒游戲。
4、教育活動的計劃與實施
5、激勵與評價 關注嬰幼兒日常表現,及時發現和賞識每個幼兒的進步,注重激發其積極性和自信心。有效地運用評價結果,指導下一步的教育活動的開展。
6、與幼兒進行有效溝通、與同事合作交流、共同發展,與家長有效溝通與合作,共同促進幼兒發展。
7、反思與發展 主動收集分析相關信息,不斷進行反思,改進保教工作,制定專業發展規劃,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
D.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的基本理念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的基本理念是:
為促進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建設高素質幼兒園教師隊伍。
E.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包括哪些內容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試題)》共包括三部分:基本理念、基本內容、實施建議,在「師德為先、幼兒為本、能力為重、終身學習」的基本理念下,對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出具體要求,包括三個維度、是四個領域,分別對幼兒教師的專業能力、職業道德做了詳細闡述。對《專業標准》進行歸納總結,可以發現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兒童觀:堅持以有而為主體,幼兒為本 在《專業保准》的第一部分機提出其基本理念之一為:幼兒為本,「尊重幼兒權益,以幼兒為主體,充分調動和發揮幼兒的主動性;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保教活動規律,提供合適的教育,保障幼兒健康快樂成長。」將以幼兒為本的兒童觀作為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要求,是促進幼兒教師專業發展、保證學前教育質量的重要一筆。 所謂「兒童觀」即對兒童的觀點和看法,北京師范大學龐麗娟教授指出: 「兒童觀是指教師關於兒童的基本看法,包括對兒童身心發展特點、規律和心理發展動力等一系列問題的一般性認識及由此形成的對兒童的特定期望等」。該標准凸顯了幼兒教師應堅持以「學習為主體,幼兒為本」的兒童觀,主要表現為: 第
一,在理念上,應堅持以兒童為本,尊重有而作為個性的獨立性、特殊性,主動性,對其進行適宜的教育。 第
二,在對幼兒的態度上,要關愛、尊重、信任幼兒,不可歧視,以正確的態度看度,撅起」小大人觀「等其他人不重視或不能正確認識兒童的觀點。 第
三,對幼兒的教育教學,幼兒教師應掌握有而不同發展階段的身心特點及規律,了解幼兒個體的一般特點及差異性,為幼兒創造條件,鼓勵其主動、積極的學習,對幼兒施以適當的教育。 (二)教育觀:體現人體注意教師觀 所謂教師觀,即對教學過程中教師地位、權利的認識。傳統教師觀將教師比作為蠟燭、園丁,雖然蘊含教師默默付出的偉大,但是也將較之於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是知識的代言人、傳遞著。人本主義流派對傳統的教師觀提出挑戰,以馬斯洛、羅傑斯等為代表的人體注意者認為教師應與兒童平等,尊重兒童的主題性,發揮兒童的獨立性。以羅傑斯為代表,「在其學習者中心理論」基礎上,提出「教師及促進者」的觀點:為人教師在兒童學習過程中的地位應該是一個「待著」,教師的作用是為兒童創造一種適宜學習的氛圍,主張教師同學生之間建立具備「真實」、「理解」、「接受」三種品質的師生關系,作為促進者,幫助者,輔助者、合作者促進兒童的學習。 教師的教師觀直接決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方法、評價模式以及師生的交往模式,因此作為幼兒教師專業的標准及依據,《專業標准》借鑒人本主義教師觀的理念,對教師的教育行為提出明確要求,表現為:第一,強調幼兒園環境的創設,包括硬體環境如玩教具,游戲場所,同時還包括從軟環境如良好的師幼關系,要求幼兒教師了解兒童的身心關系,用適當的語言與其交流,同時帶著愛心、耐心在尊重、新人幼兒的前提下與幼兒交往。
F.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包括哪些內容
答:一、專業理念和師德(靈魂和核心) 1、職業理解與認識(熱愛、理解、敬業、認同、修養、) 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政策,遵守教育法律和法規。理解幼教工作的意義,熱愛學前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和敬業精神。認同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性和獨立性,注重自身專業發展。具有有良好的職業的道德修養,為人師表。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積極開展協作與交流。 2、對幼兒的態度與行為 (關愛、尊重、信任、重視、) 關愛幼兒重視幼兒身心健康,將保護幼兒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幼兒人格,維護幼兒合法權益,平等對待每位幼兒。不諷刺、挖苦歧視幼兒,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幼兒。信任幼兒尊重個體差異,主動了解和滿足幼兒身心發展的不同需求。重視生活對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價值,讓幼兒擁有快樂的幼兒園生活 3、幼兒保育和教育的態度和行為(2個注重4個重視) 注重保教結合,培養幼兒良好的意志品質,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注重保護幼兒的好奇心,發掘幼兒的興趣和愛好。重視環境和游戲對幼兒發展的獨特作用,創設富有教育意義的環境和氛圍,將游戲作為幼兒的主要活動。重視豐富有耳朵方面的經驗,將探索交往等實踐活動作為幼兒最重要的學習方式。重視自身日常態度言行對幼兒發展的重要影響與作用。重視幼兒園、家庭和社區的合作,綜合利用各種資源。 4、個人修養和行為(情感、態度、行為言談、著裝、) 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樂觀向上、熱情開朗、有親和力。善於自我調節情緒保持平和心態。勤於學習不斷進取。衣著整潔得體,語言規范健康,舉止文明禮貌。 二、專業知識(必備素質與條件) 1、幼兒發展知識(4個了解1個掌握) 了解關於幼兒生存和發展保護的有關法律法規及保護政策。掌握不同年齡的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規律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政策與方法。了解幼兒在發展水平速度與優勢領域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掌握對應的政策與方法。了解幼兒發展中容易出現的問題與適宜的對策。了解特殊需要的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及教育策略與方法。 2、幼兒保育和教育知識(熟悉、掌握、熟知、掌握、了解) 熟悉幼兒園教育目標任務內容要求和基本原則。掌握幼兒園環境創設、一日生活安排、游戲與教育活動、保育和班級管理的知識和方法。熟知幼兒園安全應急預案,掌握意外事故和危險情況下幼兒安全防護與求助的基本方法。掌握觀察、談話、記錄等了解幼兒的基本方法。了解0-3歲嬰幼兒保教和幼小銜接的有關知識與基本方法。 3、通識性知識。 具有自然科學人文科學。了解中國教育基本情況。掌握各領域的教育特點與基本知識。具有相應藝術欣賞與表現的 知識。具有一定的現代信息技術知識。 三、專業能力(必備素質與條件) 1、環境的創設與利用 創設有助於促進幼兒成長、學習、游戲的教育環境。 2、一日生活的組織與保育。 合理的安排幼兒的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將教育靈活的滲透到一日生活中。 3、游戲活動的支持與引導 充分利用與合理設計游戲活動空間,提供豐富、 適宜的游戲材料,支持引發和促進幼兒游戲。 4、教育活動的計劃與實施 5、激勵與評價 關注嬰幼兒日常表現,及時發現和賞識每個幼兒的進步,注重激發其積極性和自信心。有效地運用評價結果,指導下一步的教育活動的開展。 6、與幼兒進行有效溝通、與同事合作交流、共同發展,與家長有效溝通與合作,共同促進幼兒發展。 7、反思與發展 主動收集分析相關信息,不斷進行反思,改進保教工作,制定專業發展規劃,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
G.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對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出了怎樣的要求
一、辦學理念
(一)以德為先
堅持社會主義辦園方向和黨對教育的領導,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幼兒園工作,履行法律賦予園長的權利和義務,主動維護兒童合法權益;熱愛學前教育事業和幼兒園管理工作,具有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踐行職業道德規范,立德樹人,關愛幼兒,尊重教職工,為人師表,勤勉敬業,公正廉潔。
(二)幼兒為本
堅持幼兒為本的辦園理念,把促進幼兒快樂健康成長作為幼兒園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幼兒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面向全體幼兒,平等對待不同民族、種族、性別、身體狀況及家庭狀況的幼兒;尊重個體差異,提供適宜教育,促進幼兒富有個性地全面發展;樹立科學的兒童觀與教育觀,使每個幼兒都能接受有質量的教育。
(三)引領發展
園長作為幼兒園改革與發展的帶頭人,擔負引領幼兒園和教師發展的重任。把握正確辦園方向,堅持依法辦園,建立健全幼兒園各項規章制度,實施科學管理、民主管理,推動幼兒園可持續發展;尊重教師專業發展規律,激發教師自主成長的內在動力。
(四)能力為重
秉承先進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突出園長的領導力和執行力。不斷提高規劃幼兒園發展、營造育人文化、領導保育教育、引領教師成長、優化內部管理和調適外部環境等方面的能力;堅持在不斷的實踐與反思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
(五)終身學習
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將學習作為園長專業發展、改進工作的重要途徑;優化專業知識結構,提高科學文化藝術素養;與時俱進,及時了解國內外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趨勢;注重學習型組織建設,使幼兒園成為園長、教師、家長與幼兒共同成長的家園。
二、專業要求
專業理解與認識
1.堅持學前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充分認識學前教育對幼兒身心健康、習慣養成、智力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重視幼兒園發展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凝聚教職工智慧,建立共同發展願景,明確發展目標,形成辦園合力。
3.尊重幼兒教育規律,繼承優良辦園傳統,立足幼兒園實際,因地制宜辦好幼兒園。
專業知識與方法
4.掌握國家的教育方針和相關的法律法規,熟悉《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等學前教育的相關政策。
5.了解國內外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基本趨勢,學習優質幼兒園的成功經驗。
6.掌握幼兒園發展規劃制定、實施與測評的理論、方法與技術。
專業能力與行為
7.把握幼兒園發展現狀,分析幼兒園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形成幼兒園發展思路。
8.組織專家、教職工、家長、社區人士等多方力量參與制定幼兒園發展規劃。
9.依據發展規劃指導教職工制訂並落實學年、學期工作計劃,提供人、財、物等條件支持。
10.監測幼兒園發展規劃實施過程與成效,根據實施情況修正幼兒園發展規劃,調整工作計劃,完善行動方案。
11.把文化育人作為辦園的重要內容與途徑,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協調發展。
12.重視幼兒園文化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文化建設。
13.將尊重和關愛師幼、體現人格尊嚴、感受和諧快樂作為幼兒園育人文化建設的核心,陶冶幼兒情操、啟迪幼兒智慧。
專業知識與方法
14.具備一定的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藝術修養。
15.了解幼兒園文化建設的基本理論,掌握促進優秀文化融入幼兒園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16.掌握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理解和欣賞幼兒的特有表達方式。
專業能力與行為
17.營造體現辦園理念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形成積極向上、寬容友善、充滿愛心、健康活潑的園風園貌。
18.營造陶冶教師和幼兒情操的育人氛圍,向教師推薦優秀的精神文化作品和幼兒經典讀物,防範不良文化的負面影響。
19.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接受能力,將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教育融入幼兒園一日生活和游戲活動之中。20.凝聚幼兒園文化建設力量,鼓勵幼兒積極參與,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鼓勵社會(社區)和家庭參與幼兒園文化建設。
21.堅持保教結合的基本原則,把幼兒的安全與健康放在首位,對幼兒發展有合理期望。
22.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重視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培養。將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作為幼兒良好社會性發展的重要內容。不得以任何形式提前教授小學內容,防止和克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
23.尊重教師的保育教育經驗和智慧,積極推進保育教育改革。
專業知識與方法
24.掌握國家關於幼兒不同年齡階段的發展目標和幼兒園保育教育目標。
25.熟悉幼兒園環境創設、幼兒園一日生活、游戲活動等教育活動組織與實施的知識和方法。
26.了解國內外幼兒園保育教育的發展動態和改革經驗,了解教育信息技術在幼兒園管理和保育教育活動中應用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專業能力與行為
27.落實國家關於保育教育的相關規定,立足本園實際,組織制定並科學實施保育教育活動方案。
28.具備較強的課程領導和管理能力,指導幼兒園教師根據每個幼兒的發展需要,制定個性化的教育方案,組織開展靈活多樣的教育活動。
29.建立園長深入班級指導保育教育活動制度,利用日常觀察、觀摩活動等方式,及時了解、評價保育教育狀況並給予建設性反饋。
30.領導和保障保育教育研究活動的開展,提升保育教育水平。
31.尊重、信任、團結和賞識每一位保教人員,促進保教人員的團結合作。
32.重視園長在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的引領作用,積極創設條件,激勵教師的專業發展。
33.具有明確的建立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的意識。
專業知識與方法
34.把握保教人員的職業素養要求,明確幼兒園教師的權利和義務。
35.熟悉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各階段的規律和特點,掌握指導教師開展保育教育實踐與研究的方法。
36.掌握園本教研、合作學習等學習型組織建設的方法以及激勵教師主動發展的策略。
專業能力與行為
37.了解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鼓勵支持教師積極參加在職能力提升培訓,為教師創造並提供專業發展的條件和環境。
38.建立健全教師專業發展激勵和評價制度,構建教研訓一體的機制,落實每位教師五年一周期不少於360學時的培訓要求。
39.培養優良的師德師風,落實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和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引導支持教師堅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情操、掌握扎實學識、秉持仁愛之心,不斷提升教師的精神境界。增強保教人員法治意識,嚴禁歧視、虐待、體罰和變相體罰等損害幼兒身心健康的行為。
40.維護和保障教職工合法權益和待遇,關愛教職工身心健康,建立優教優酬的激勵制度。
H.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有什麼樣的法律效力
一、專業理念和師德(靈魂和核心)
1、職業理解與認識(熱愛、理解、敬業、認同、修養、)
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政策,遵守教育法律和法規。理解幼教工作的意義,熱愛學前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和敬業精神。認同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性和獨立性,注重自身專業發展。具有有良好的職業的道德修養,為人師表。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積極開展協作與交流。
2、對幼兒的態度與行為 (關愛、尊重、信任、重視、)
關愛幼兒重視幼兒身心健康,將保護幼兒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幼兒人格,維護幼兒合法權益,平等對待每位幼兒。不諷刺、挖苦歧視幼兒,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幼兒。信任幼兒尊重個體差異,主動了解和滿足幼兒身心發展的不同需求。重視生活對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價值,讓幼兒擁有快樂的幼兒園生活
3、幼兒保育和教育的態度和行為(2個注重4個重視)
注重保教結合,培養幼兒良好的意志品質,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注重保護幼兒的好奇心,發掘幼兒的興趣和愛好。重視環境和游戲對幼兒發展的獨特作用,創設富有教育意義的環境和氛圍,將游戲作為幼兒的主要活動。重視豐富有耳朵方面的經驗,將探索交往等實踐活動作為幼兒最重要的學習方式。重視自身日常態度言行對幼兒發展的重要影響與作用。重視幼兒園、家庭和社區的合作,綜合利用各種資源。
4、個人修養和行為(情感、態度、行為言談、著裝、)
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樂觀向上、熱情開朗、有親和力。善於自我調節情緒保持平和心態。勤於學習不斷進取。衣著整潔得體,語言規范健康,舉止文明禮貌。
二、專業知識(必備素質與條件)
1、幼兒發展知識(4個了解1個掌握)
了解關於幼兒生存和發展保護的有關法律法規及保護政策。掌握不同年齡的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規律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政策與方法。了解幼兒在發展水平速度與優勢領域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掌握對應的政策與方法。了解幼兒發展中容易出現的問題與適宜的對策。了解特殊需要的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及教育策略與方法。
2、幼兒保育和教育知識(熟悉、掌握、熟知、掌握、了解)
熟悉幼兒園教育目標任務內容要求和基本原則。掌握幼兒園環境創設、一日生活安排、游戲與教育活動、保育和班級管理的知識和方法。熟知幼兒園安全應急預案,掌握意外事故和危險情況下幼兒安全防護與求助的基本方法。掌握觀察、談話、記錄等了解幼兒的基本方法。了解0-3歲嬰幼兒保教和幼小銜接的有關知識與基本方法。
3、通識性知識。
具有自然科學人文科學。了解中國教育基本情況。掌握各領域的教育特點與基本知識。具有相應藝術欣賞與表現的 知識。具有一定的現代信息技術知識。
三、專業能力(必備素質與條件)
1、環境的創設與利用
創設有助於促進幼兒成長、學習、游戲的教育環境。
2、一日生活的組織與保育。
合理的安排幼兒的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將教育靈活的滲透到一日生活中。
3、游戲活動的支持與引導
充分利用與合理設計游戲活動空間,提供豐富、 適宜的游戲材料,支持引發和促進幼兒游戲。
4、教育活動的計劃與實施
5、激勵與評價
關注嬰幼兒日常表現,及時發現和賞識每個幼兒的進步,注重激發其積極性和自信心。有效地運用評價結果,指導下一步的教育活動的開展。
6、與幼兒進行有效溝通、與同事合作交流、共同發展,與家長有效溝通與合作,共同促進幼兒發展。
7、反思與發展
主動收集分析相關信息,不斷進行反思,改進保教工作,制定專業發展規劃,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
I.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的基本理念是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基本理念
一凡茶莊
2017-11-30 閱讀 1.9萬
關注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的基本理念
作為擔負著培養幼兒這一特殊工作的幼兒園教師,作為身處價值觀日益多元化的社會中的教育工作者,不能沒有正確理念的指引。隨著我國社會"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日益深入人心,基礎教育的觀念與實踐與時俱進地發生著重大而深刻的變化,幼兒教育正在向著更加人本化、專業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幼兒園教師的基本理念也隨之更新。《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以下簡稱《專業標准》)提出的"幼兒為本""師德為先""能力為重""終身學習"等基本理念,正反映了新形勢下教師專業發展的豐富內涵。
一、幼兒為本
(一)關於"幼兒為本"的涵義
"本"可解釋為:基礎、主體、根本、本原、本質、出發點、目的等。"幼兒為本",即"幼兒本位"之意,是"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在幼兒教育上的具體體現,是幼兒教育本質的重要內涵,也是幼兒園教師應秉持的核心理念。珍惜幼兒的生命,尊重幼兒的價值,滿足幼兒的需要,維護幼兒的權利,促進每一個幼兒的全面發展等,乃為"幼兒為本"的核心內涵。 倡導"幼兒為本"但不能將之孤立化。
"幼兒為本"不是"幼兒唯一",因為"幼兒為本"的實現需要多種條件來保證,否則"幼兒為本"就會成為一句空話。許多實例表明,離開了成人的正確理解、引導和支持,兒童的良好發展是難以實現的。關於幼兒教育質量影響因素的研究也表明,在影響幼兒教育質量的諸因素中,作為第一要素的"過程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所獲得的體驗和經驗的質量。而"過程質量"中的"教師的親和力""對兒童積極肯定的態度"等要素是通過保育者與幼兒的關系反映出來的。真正的"幼兒為本"是體現在以保育者與幼兒的"關系質量"為中心的日常人際關系之中的,是體現在保育者與兒童無數次反反復復的互動之中的。同時從影響"工作環境質量"的因素中也可以看到,保育者的工作、生活狀態、對工作的滿意度、壓力程度等都與幼兒教育質量息息相關。正因為此,重視幼兒教師的工作條件的改善、待遇的提高、減輕他們的壓力等是與落實"幼兒為本"的理念、促進幼兒的發展等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的。孤立地強調"幼兒為本"而給教師過多過大的負擔或壓力,只讓教師講奉獻、講"一切為了幼兒",而不顧及教師的工作環境質量,不改革幼兒園的管理為教師創造一個適宜的工作條件,"幼兒為本"是不可能實現的。 倡導"幼兒為本",但不能將之絕對化。不能認為"幼兒為本"就是"幼兒萬能",甚至合理的保護、教育也被視為"成人為本",而遭到批評。幼兒是與成人平等的社會成員,是獨立的人,這是"幼兒為本"的基本觀點。但是必須看到,"平等"是就幼兒與成人的社會地位的關系而言的,"獨立"更多是就幼兒的人格而言的。"幼兒為本"與成人對其施以保護、教育甚至給予必要的約束、規范是完全不矛盾的。總之,"幼兒為本"理念的提出在我國幼兒教育的發展史上是有深遠意義的,是我國社會進步的碩果。每一位幼兒園教師都應敏銳地意識到社會進步及其相隨而至的觀念變革,並以一種理性的自覺去面對,不斷提升自己對教育、對幼兒的理解與認識。
(二)關於"幼兒為本"的教育行為准則
《專業標准》對"幼兒為本"理念的表述是:"尊重幼兒權益,以幼兒為主體,充分調動和發揮幼兒的主動性;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保教活動規律,提供適合的教育,保障幼兒快樂健康成長。"可以說,這是理念在幼教實踐中的具體化。踐行"幼兒為本"理念應遵從以下行為准則。
1.尊重幼兒作為"人"的尊嚴與權利。 "幼兒為本",其第一要義是尊重幼兒的權利。幼兒作為獨立的"人"擁有自己的基本權利。《兒童權利公約》強調兒童應該與成人平等共享相同的價值,平等共享相同的權利。《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幼兒園教師應當認識到,"幼兒為本"理念下的教育與"成人本位"教育最根本的區別在於:教育是幫助幼兒最終成長為成熟的、有責任感的、能正確地行使自己權利的合格社會公民,還是把他們變成成人的奴隸或附屬品。熱愛幼兒,尊重幼兒人格,理解、尊重並保障幼兒參與與白身有關的一切活動並發表自己意見的權利,讓每一個幼兒愉快地、有尊嚴地渡過童年生活,應當成為每一位幼兒園教師堅定的教育信念。
2.尊重幼兒期的獨特性和價值。
幼兒是不同於成人的存在。《教師教育課程標准》稱"幼兒期是充滿想像和創造並具有巨大發展潛能的時期,是以游戲為主要方式來探究、理解、體驗周圍世界,建構自己的經驗、知識和同伴文化的時期",是與其他生命階段不同的一個不可替代的時期,是需要呵護和保衛的極有價值的時期。"保育的目的不僅是考慮如何實施與幼兒能力相適應的教育,而是讓幼兒過真正幼兒那樣的生活"。OECD(世界經合組織的簡稱)在本世紀初發刊的關於保教制度的調查報告書中鮮明地倡導:"幼兒時代,作為人生的一個階段,是一個其本身就擁有極高價值的時代……讓幼兒能夠基於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興趣而生活,讓幼兒始終保持那種意味的生活,是保育者必須牢記在心的追求。"尊重幼兒期的獨特性、尊重幼兒生活價值的幼兒教育才是"幼兒為本"的教育。
3.尊重幼兒身心特點與保教規律。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幼兒園教師必須理解幼兒的學習與發展規律是不以成人意志為轉移的,應當懷著敬畏之心去不斷地探索、發現、遵循這些規律,通過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讓幼兒在游戲中、生活中學習、發展,健康成長。
4.促進每一個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全面地發展。
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諸方面都得到發展是我國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教育的根本原則。不能促進每一個幼兒實實在在地得到全面發展的教育,決不是"幼兒為本"的教育。新近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指出:"樹立科學的質量觀,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准。"因此,幼兒教師應當建立這樣的教育信念:每一個幼兒都有獲得全面發展的潛力,幫助每一個幼兒實現全面發展是幼兒教師的神聖責任。只有基於這樣的信念,才可能把"幼兒為本"落到實處。
二、師德為先
師德是幼兒園教師最基本、最重要的職業准則和規范,每一位教師都必須秉持"師德為先"的理念,按《專業標准》的要求,"熱愛學前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履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關愛幼兒,尊重幼兒人格,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兒健康成長的啟蒙者和引路人。" 所謂師德,即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必須遵循的各種行為准則和道德規范的總和。師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教育活動中的具體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師德具有引領和指導作用。師德為先,即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履行教書育人職責的過程中,將師德放在首位。其中,"熱愛學前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履行職業道德,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幼兒園教師師德的核心;"關愛幼兒,尊重幼兒人格,富有愛心、耐心和細心、責任心、公平公正"是幼兒園教師師德的重要內容;"作為幼兒健康成長的啟蒙者和引路人"的幼兒園教師必須為人師表,教育育人,自尊自律,這是《專業標准》對幼兒教師的角色要求。
三、能力為重
在《專業標准》中,"能力為重"被定位為幼兒園教師所必須秉持的一個基本理念。為什麼要提出"能力為重"的理念呢?一方面,自1996年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共處"之後,"學會做事"成為國際教育界的一種價值導向,重視能力建設成為世界各國教師專業發展的趨勢;另一方面,從我國幼兒教育發展的狀況來看,提出"能力為重"是十分緊迫、十分必要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貫徹10年來,教師的觀念與幼教實踐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一變化正推動著我國幼兒園課程發生範式轉換,從以"教"為中心的課程向著以"學"為中心的課程變化。但是,由於不同範式的幼兒園課程理念不同,強調的課程要素不同,其"能力觀"以及能力要求也都不同,從而使我國幼兒園教師的專業能力面臨巨大的挑戰。以"教"為中心的課程重視知識體系,強調分科、預設、講授等要素,而以"學"為中心的課程則把幼兒當下生活中的課題,幼兒主體地參與、建構自己的知識和同伴文化置於課程的中心地位,強調綜合、生成、情境、體驗等要素。因此,前者重視"教"的能力—吃透教材、預成教案、講授知識等為能力重點,而後者則重視搭建"學"的支架的能力—吃透幼兒、創設環境、捕捉生活中的課程生長點、調動幼兒參與、對話、共同建構知識等被視為能力的重點。顯然,"能力重點"發生了轉移,"能力結構"出現了根本性變化。不容諱言,教師的能力問題已經成為深入實施《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主要瓶頸,成為進一步深化幼教改革的主要障礙。由此不難看到,《專業標准》提出"能力為重"的理念對我國幼教的發展不僅具有現實意義,也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
四、終身學習
《專業標准》的"終身學習"理念指出:幼兒園教師應持續"學習先進學前教育理論,了解國內外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和做法;優化知識結構,提高文化素養;具有終身學習與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做終身學習的典範。"終身學習的理念適應了國際教師專業發展與教育改革的趨勢,也適應了教師需要不斷學習、提高的職業特點。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主要國家都開始逐步將終身學習作為指導本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項基本政策與原則。與此同時,終身學習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終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