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讀書筆記
今日,我用自己粗淺的文筆談談自己在讀了《做最好的班主任》的點滴感受。
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班主任,必須具備「三心」,即童心、愛心和責任心。
一、童心
工作中常覺得自己和學生之間有一道無形的隔閡,總是不能與學生很好地溝通,換來的只是自己的感嘆。每天晚上總在想怎樣把自己融入到學生中間去和學生打成一片……李鎮西老師在關於童心的論述幫我解決了這個問題。他說作為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童心,要善於在某種意義上把自己變成和學生同年齡的一個學生,這不但是教師最基本的素質之一,更是班主任對學生產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礎。所謂把自己變成一個學生,是指我們應努力使自己與學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甚至某種意義上盡可能讓自己有同年齡學生般的情感,同年齡般學生的興趣和純真。當我們努力保持這一份童心時,其實我們已經融入到了孩子們的心靈世界中去。我們便構建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當學生發現老師和自己變得「一樣大」時,他們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把老師當作朋友。當老師撕下成人的面具,在與學生嬉笑游戲時,學生就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我想當我們懷著魏老師所說的用 「心」走進學生的心靈時,我們就能夠發現學生的可愛。即使學生做錯了事也是如此,因為孩子們總是懷著善良而美好地動機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總是懷著渴望得到周圍人的贊揚、理解的心理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或許會好心辦壞事,但是我們用童心去衡量時,自己就會變得平易近人,會使學生覺得你親近,具有親和力。
二、愛心
小原國芳說「班主任要具有奉獻精神」。常聽到有的班主任抱怨說:我付出那麼多,我把心都掏給了學生,可我的學生為什麼不領我的情,難道我還不具有愛心嗎?其實他們片面理解了愛心的涵義。李老師告訴我們,愛心應該是日常生活(即常態的條件下)下自然而然的一種情感和行為。對學生的愛,並不一定需要什麼催人淚下的「愛的奉獻」,平平淡淡才是真。其實質正如李鎮西老師所言:「以厚此薄彼的態度對待學生,並不是真心愛學生。所愛的一部分學生實際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這種愛是自私的。」李老師的話使我明白,只要我們真心愛學生,從日常教育教學中,把愛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用我們平常的言行去感動學生,那麼,我們就算成功了。所以讓我們真正做到愛學生吧!愛每一個學生。
三、責任心
常認為責任心就是從早到晚地陪著學生,學生成績好,考上好的學校這就是責任心的表現。李老師讓我明白,所謂真正的責任心既是班主任在日常點點滴滴的工作中,認真細致和絕不敷衍地做好每一件事,更是著眼於未來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品質和行為習慣。
未來社會需要有責任心的人。為國家培養現代人才,是我們每個教育者神聖的使命,更應該是班主任的自覺意識和行為。責任心的背後是我們的班主任是否具有教育現想。現今社會越來越功利化,我們的思想正在漸漸蛻變,更多的人把教師作為一種謀生的職業,把金錢的多少作為衡量的標尺,那自然就談不上什麼教育理想,也不會存在所謂教育理想(即責任心)。而我們需要的班主任,是應該有直面現實的勇氣,有超越苦難的精神,有遙望未來的眼睛,有創新教育的理念。
我想當我們真正懂得了「三心」的含義,明白班主任工作是「心」的事業時,我們跟優秀班主任的距離就近在咫尺了。
⑵ 如何做一名出色的小學班主任讀書筆記
假期我讀了王曉棠老師寫的《如何做一名出色的小學班主任》這本書,受益匪淺,在這里,談談幾點感受。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但也有這樣一句話:沒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願不願意做好的工作。總之一句話:事在人為。要想成為一名出色的小學班主任,所要做的工作不僅瑣碎,而且也很累人。只有對教育事業充滿熱愛和信心,對孩子有一顆關愛的心,那就是做好這份工作最有力的保障。
要做一名出色的小學班主任,首先就是對教育事業充滿熱情和信心,對孩子有一份關愛的心。真誠坦率,平易近人。理解寬容,樂於助人。關心尊重,平等待人。實際上,小學班主任工作不僅瑣碎而且累人,所以說,班主任應有一個良好心態,以平和的心態對待這份工作,做好工作常規,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具備清醒的自我認識,樹立好自己的自信與威信,但也要注意,注意寬嚴與尺寸,恩威並用,賞罰分明。通過班級活動,使學生們互相交流、溝通感情;適當的時候,教師應該和學生談心,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生活氛圍、性格愛好等情況。這樣班主任對學生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以後,才能在學生以後的學習、生活上給予他們適當的指導和幫助,同時也能促進師生關系,對開展班集管理工作也是很有保障的。所以,要想成為一名出色的、合格的小學班主任的首要一點就是盡快成為小學生的朋友,做他們的良師益友。
其次,在充分了解自己學生的基礎上,因材施教,「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嘛,多鼓勵學生,多表揚,少批評,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小學班主任對待小學生必須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關心愛護每一名學生,不要因為成績或其他原因而偏向或偏離某一個學生,這是絕對不可以的。因為愛是一種力量,是教育成功的秘訣,是班主任必備的修養品質。班主任只有對學生充滿愛與信任,才能喚起學生奮發向上的信心。作為班主任要本著「有教無類」的原則,對全班學生都要一視同仁、以誠相待,對於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創造良好的外因條件,多給他們溫暖,看到他的長處多加贊揚,以點燃他們積極向上的心。
⑶ 《怎樣做好班主任》讀書心得
一,愛是寬容和信任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於如何愛護孩子,教育者的愛護和關注在學生的心靈上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面對學生,心懷愛意,教育之花必然璀璨盛開.而這種愛是寬容和信任.在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總難免會出現一些不良行為,這就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點撥.教師以寬容,信任的態度去感化學生,叩開學生心扉,引起學生內心的震動,使之心悅誠服地接受教育,是一副難得的良葯.我始終認為:多一分信任,多一些寬容,就多一個棟梁之材!"
二,愛是關心,信心,耐心;在後進生的教育的教育上,我們要始終堅持三個心:
1. 關心 在班級管理中,我們要始終將自己"與人為善"的愛心和班集體"普遍的友愛"傾注給後進生.在班集體,我們要精心營造一種平等,和諧,友愛的氣氛,讓後進生能夠感受到集體溫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怎樣讓後進生感受到班主任關心他們呢 安排座位,我們要堅持好中差的搭配,組織建立"1+1"學習互助小組,讓優秀學生在完成自己學業的同時幫助他們,自己更是在課後精心輔導,不斷鼓勵他們,促使他們取得更大進步;課堂提問,我們要激勵後進生踴躍發言,使他們集中注意力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班級活動,我們要不忘留給他們一展身手,表現自我的機會.讓後進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體驗.對屢教不改的,我們要則寓愛於嚴,嚴中有愛.
2、信心 後進生往往有一種自卑心理,長期的落後,讓他們感覺樣樣不如人.實際上後進生雖然有很多不足之處,但即使再差的學生也總有某方面的特長或優勢,比如學習差的,他在體育方面很好,或在音樂,美術方面有特長,班主任要善於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發掘其身上的潛能,充分肯定,千萬不要吝惜"好話",積極的評價能使學生的進取之火燃得更旺,使後進生重新找回自我,獲取克服缺點的勇氣和信心.為了給他們以自信,我們要試著吸收後進生參與班級管理和班級活動,讓他們承擔某一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讓他們在管理中和完成某項活動的過程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為習慣,為他們提供展示自身價值,樹立自尊形象的舞台,實踐證明,這種委以任務的方法能使後進生產生班主任相信我,我也一定要做好的想法.這不失為轉化後進生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3、耐心 後進生意志薄弱,自控力差,行為極易反復無常,所以做後進生的思想工作是不可能通過一次談心他們就能徹底改好的.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客觀分析不良行為反復出現的原因,要及時發現,及時抓住,及時誘導,做到防微杜漸.所以遇到後進生不良行為出現反復,我們要常常告戒自己做好後進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不斷地反復做教育工作,必須要有"馬拉松式"的耐心;耐心地與他們交談,耐心地幫助他們.於是,憑著這份耐心和對他們的信心,我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地與他們交流,做他們的思想教育工作.
三,愛是了解,引導
每當我們准備接收新班級時,總會先了解孩子:向同事了解,雖未謀面可對每個孩子我們已能略知一二,從孩子報到之時,找孩子談心,約家長交流,要在一兩天就掌握他們的第一手資料,比如:誰乖巧懂事,誰擅長寫作,誰又調皮好動……雖是初次見面,可上第一堂課時,我們要能像老朋友似的喊出他們的名字.這一小小的舉動,讓他們驚訝不已,他們總覺得這個老師不簡單.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有了這良好的印象,學生便對我們產生好感,這樣接下去的工作就容易開展了.全面了解,研究學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在日常工作中,深入學生與學生打成一片,應事事注意,時時留心,細心觀察每一個學生.當學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難,學習中失去信心時,我們要能及時地應給予慈母般的溫暖和幫助,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當學生體驗到你的愛心,他們就會直視困難,努力克服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揚起理想的風帆,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我們要培養出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學生.對於小學生來說就要做好對他們的引導工作.在平時的生活中,老師要率先垂範,言傳身,在課外,老師是學生的朋友,心心相印,開誠布公.在課堂上,教師諄諄教導,利用班隊課,晨會課經常性地總結,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地,大力地表揚;有不足的地方,決不輕易放過,敢於批評,善於批評,使自己在學生心目中樹立了威信.引導學生分辨善惡,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引導學生學會交友,引導學生懂事明理,引導學生學會做人.
班主任的愛是一種細致的愛,是無微不至的愛.我們要一直用心地進行著這種愛.我們的真心付出會得到了孩子們的理解和信任,尊敬和愛戴,看到他們快樂成長就是對我們最好的回報.一個老師的成功我想歸根到底還是一個字——愛.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學生的愛,對班主任工作的愛.所以也許我們不能夠做到最好,但我們要堅信:我們一定會做到更好,因為我們有愛.
總之,我認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作為班主任應有高度的責任心、上進心和使命感,運用科學的班級管理方法,把班主任工作落實到實處、細處。有人說:「要給人以陽光,你心中必須擁有太陽。」班主任是教育者、領路人,只要我們的班主任心中擁有太陽,洞悉學生的心理,對學生教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持之以恆,和風細雨,定然潤物無聲。
⑷ 《怎樣做一名優秀的班主任》讀後感
作家高爾基說過:「愛孩子,那是連母雞都會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則是一件大事,《給班主任的建議》讀後感.」做班主任難,做一名成功的班主任更難,很多剛從事班主任工作的年輕老師可能都會有這樣的感覺.我也不例外.但暑假裡用心去讀了《給班主任的建議》這本書後,我感覺到自己獲益良多.
首先,這本書教會我們如何與學生相處.關於這方面的內容,書中的一些教育案例給我很大的觸動:自己不是曾經遇到這樣的情況嗎?當初我是如何去處理這些事件的?面對學生的反叛、埋怨甚至是冒犯,我有沒有從自身的方面來找原因呢?自己又是以什麼方式去應對呢?別人的方法為何能收到「柳暗花明」的效果而我卻遇到「山重水覆」的窘境呢?例如,書中提到這樣一個案例:一位年輕班主任在課堂上誤解了一位男生,批評他當堂吃零食,令這位男生很反感,在弄清楚情況後,這位班主任卻能放下尊貴的班主任架子,真誠地向那位學生寫了封道歉信,讀後感《《給班主任的建議》讀後感》.終於,老師的真誠打動了那位學生,使那位學生更加自覺起來.這便是工作的藝術.班主任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與學生產生摩擦在所難免,關鍵是要用心去做工作,以真誠換取真心.
⑸ 《如何當好班主任》讀書心得
一,愛是寬容和信任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於如何愛護孩子,教育者的愛護和關注在學生的心靈上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面對學生,心懷愛意,教育之花必然璀璨盛開.而這種愛是寬容和信任.在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總難免會出現一些不良行為,這就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點撥.教師以寬容,信任的態度去感化學生,叩開學生心扉,引起學生內心的震動,使之心悅誠服地接受教育,是一副難得的良葯.我始終認為:多一分信任,多一些寬容,就多一個棟梁之材!"
二,愛是關心,信心,耐心;在後進生的教育的教育上,我們要始終堅持三個心:
1. 關心 在班級管理中,我們要始終將自己"與人為善"的愛心和班集體"普遍的友愛"傾注給後進生.在班集體,我們要精心營造一種平等,和諧,友愛的氣氛,讓後進生能夠感受到集體溫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怎樣讓後進生感受到班主任關心他們呢 安排座位,我們要堅持好中差的搭配,組織建立"1+1"學習互助小組,讓優秀學生在完成自己學業的同時幫助他們,自己更是在課後精心輔導,不斷鼓勵他們,促使他們取得更大進步;課堂提問,我們要激勵後進生踴躍發言,使他們集中注意力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班級活動,我們要不忘留給他們一展身手,表現自我的機會.讓後進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體驗.對屢教不改的,我們要則寓愛於嚴,嚴中有愛.
2、信心 後進生往往有一種自卑心理,長期的落後,讓他們感覺樣樣不如人.實際上後進生雖然有很多不足之處,但即使再差的學生也總有某方面的特長或優勢,比如學習差的,他在體育方面很好,或在音樂,美術方面有特長,班主任要善於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發掘其身上的潛能,充分肯定,千萬不要吝惜"好話",積極的評價能使學生的進取之火燃得更旺,使後進生重新找回自我,獲取克服缺點的勇氣和信心.為了給他們以自信,我們要試著吸收後進生參與班級管理和班級活動,讓他們承擔某一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讓他們在管理中和完成某項活動的過程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為習慣,為他們提供展示自身價值,樹立自尊形象的舞台,實踐證明,這種委以任務的方法能使後進生產生班主任相信我,我也一定要做好的想法.這不失為轉化後進生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3、耐心 後進生意志薄弱,自控力差,行為極易反復無常,所以做後進生的思想工作是不可能通過一次談心他們就能徹底改好的.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客觀分析不良行為反復出現的原因,要及時發現,及時抓住,及時誘導,做到防微杜漸.所以遇到後進生不良行為出現反復,我們要常常告戒自己做好後進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不斷地反復做教育工作,必須要有"馬拉松式"的耐心;耐心地與他們交談,耐心地幫助他們.於是,憑著這份耐心和對他們的信心,我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地與他們交流,做他們的思想教育工作.
三,愛是了解,引導
每當我們准備接收新班級時,總會先了解孩子:向同事了解,雖未謀面可對每個孩子我們已能略知一二,從孩子報到之時,找孩子談心,約家長交流,要在一兩天就掌握他們的第一手資料,比如:誰乖巧懂事,誰擅長寫作,誰又調皮好動……雖是初次見面,可上第一堂課時,我們要能像老朋友似的喊出他們的名字.這一小小的舉動,讓他們驚訝不已,他們總覺得這個老師不簡單.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有了這良好的印象,學生便對我們產生好感,這樣接下去的工作就容易開展了.全面了解,研究學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在日常工作中,深入學生與學生打成一片,應事事注意,時時留心,細心觀察每一個學生.當學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難,學習中失去信心時,我們要能及時地應給予慈母般的溫暖和幫助,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當學生體驗到你的愛心,他們就會直視困難,努力克服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揚起理想的風帆,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我們要培養出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學生.對於小學生來說就要做好對他們的引導工作.在平時的生活中,老師要率先垂範,言傳身,在課外,老師是學生的朋友,心心相印,開誠布公.在課堂上,教師諄諄教導,利用班隊課,晨會課經常性地總結,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地,大力地表揚;有不足的地方,決不輕易放過,敢於批評,善於批評,使自己在學生心目中樹立了威信.引導學生分辨善惡,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引導學生學會交友,引導學生懂事明理,引導學生學會做人.
班主任的愛是一種細致的愛,是無微不至的愛.我們要一直用心地進行著這種愛.我們的真心付出會得到了孩子們的理解和信任,尊敬和愛戴,看到他們快樂成長就是對我們最好的回報.一個老師的成功我想歸根到底還是一個字——愛.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學生的愛,對班主任工作的愛.所以也許我們不能夠做到最好,但我們要堅信:我們一定會做到更好,因為我們有愛.
總之,我認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作為班主任應有高度的責任心、上進心和使命感,運用科學的班級管理方法,把班主任工作
⑹ 班主任工作漫談讀後感做個什麼樣的班主任
《班主任工作漫談》是一本班主任教育用書,它講述了作為一個新教師如何當好一個班主任。我讀過之後,覺得許多做法操作性強,具有十分重大的借鑒意義,使我很受啟發。《班主任工作漫談》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冗長的理論說教,以大量生動感人的實例,全面敘述了作者獨具一格的班主任工作經驗和搞好班級管理的具體措施。
一、相信學生,樹立民主意識。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不能越俎代跑,搞一言堂,要相信自己的學生,放手讓他們做自己能夠做的事情,讓學生在充分的實踐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班委會、團支部的組建,不能由班主任說了算,讓全班同學自己找代言人,可採用學生推薦、學生自薦的方式,公開演講、民主選舉產生。對班幹部的考核,由全體學生評定打分,三分之一以上的學生不滿意,可實施罷免。班級制度的制定,不再由班主任說了算,而讓學生自己議定規定,成立「立法會」,先形成草案,再由全班同學審議、修改並表決。至於制度的落實,應放手讓學生去監督執行。民主氣氛的形成,大大提高學生參與集體事務的積極性,自律意識也明顯提高。
作為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只要思想到了並不是每件事都需要自己親力親為,而要鍛煉孩子的能力,不但孩子有了提高,更能培養許多得力助手,讓自己有多餘的時間做其他的事情。魏老師在上海師大做報告時,一些學生圍住他讓他寫一句最重要的話來表述怎樣當好班主任,魏老師便寫了這樣一句話:「堅信每位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學生的助手。」在我看來,師生之間真能建立互助的關系,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得到了幫助。與孩子一年的密切相處,我深切的體會到了這一點,尤其作為一名班主任,身兼各種角色,我們不可能把自己封閉在一種角色里出不來,師生間朋友般的互助是我們做好工作的有力保證。有的孩子可能會很調皮,「不管學生多氣人,多淘氣,當他站在你面前時,他的內心深處總會潛在著你的助手。你要穿透學生那使人生氣的表情,看到他那廣闊的內心。」
最重要的一點,魏老師教會了我要學著控制內心的魔鬼,選一位控制教師發怒的同學。現在的年齡段正是孩子愛玩愛鬧的時候,有時候過了頭同學之間出現問題或自己犯了錯就容易惹老師生氣,本來學生犯了錯老師應該理智地問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幫學生分析利弊得失和控制不再犯的方法,但人在發怒時一般不會這樣做,而發脾氣有可能使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傷害,自己也會陷入情緒陷阱之中。在魏老師的書中我意識到人在發脾氣憤怒時,是智能較低下的時候,往往做出愚蠢的判斷和荒唐的決定。要做好工作,為了學生,為了自己,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少發或不發脾氣。下學期我要在孩子中鍛煉一個,在自己薄弱的意志大壩被沖垮前及時提醒我堵住。
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埃德加富爾在《學習生存》一書中也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魏書生老師非常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他認為:自學能力是一個具有不同層次的、立體的范疇,它不屬於一般的能力,不能幻想通過一兩次自學行動的過程便使學生具備這種能力。每次自學實踐好像點,自學習慣好像線,線才能組成面,最終構成自學能力的體。魏老師在聽、說、讀、寫四方面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和語文能力,通過一分鍾聽力比賽、速讀比賽、跳讀比賽等,學生學會了傾聽、學會了復述文章內容、理清結構層次、學會了從大段的文字中抓取有效信息。而寫的方面,魏老師教學生互批作文,慢慢學會從十個方面批改一篇作文,還讓學生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會評多練,寫作水平想不提高都不行。
聽起來這些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似乎沒什麼特別,但在教學實踐中,哪一樣都需要花費大量的心血,尤其考驗教師的耐心。而這些學習習慣的真正養成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和長期的發展卻是極有幫助的,它讓學生學會學習。
魏書生老師在自序中這樣寫道:「世界也許很小很小,心的領域卻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廣闊的心靈世界播種耕耘的職業,這一職業應該是神聖的。願我們以神聖的態度,在這神聖的崗位上,把屬於我們的那片園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們無愧於自己的學生,以使我們的學生無愧於生命長河中的這段歷史。」其實不光是班主任,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以神聖的態度,面對這片園地,無愧於自己的學生,無愧於他們的未來!
另外,我還在書中學到了一些對孩子的管理措施和各種問題的處理方法,相信在後面的工作中我會體會到更多。
⑺ 《如何當好班主任》讀後感1000字
《如何當好班主任》讀後感
班主任既教書又育人,工作事務繁雜,責任重大,但我認為當班主任也是一種快樂的事,俗話說:「用心投入是幸福,隨意應付是一種痛苦。」幹活做事是辛苦的,但若能投入其中,你便會感覺到累也是快樂的;如果是被動參與,只是應付,便會覺得無趣,故我認為當好班主任最重要的不是能力,而是態度(一個人的心態)。
魏書生老師就是我們班主任學習的榜樣,他當班主任的方法就是「民主」加「科學」。他說教師的勞動收獲有三重:一是收獲各類人才;二是收獲真摯感情;還有就是收獲創造性勞動成果。班主任和學生的感情相對於一般的任課老師來說要深厚得多,因接觸的時間長朝夕相處,所以班主任的二重收獲會更多,這也是我們班主任老師一筆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人們常說,老師像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其實各行各業的人誰又能不像蠟燭呢?一個人來到人世間,便像一支點燃的蠟燭,燃盡自己是必然的。不同點在於有人只燃燒了自己,卻不照亮別人,甚至去傷害別人,而有些人卻想方設法去照亮別人。同樣是燃盡自己,我們為什麼不去照亮別人呢?照亮別人不是一種幸福嗎?若我們能以這種樂觀的態度去投入到班主任工作中,用工作的幸福感作依託,班上的德育和班級管理工作,難道不能做好嗎?《人民教育》雜志社的艾老師說過:「有著快樂心態的老師才能引領學生奔向快樂幸福的人生終點。」
那麼,到底要如何去開展班主任工作呢?——「愛與責任。」
愛,體現在對學生的理解、尊重和寬容上。了解是理解的前提,理解是尊重的基礎,有了尊重才會更寬容,我們要迅速准確、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心理、學習、生活、家庭狀況等。及時細心觀察,深入分析班級動態,我們在教育學生時,要多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學生畢竟是孩子,想想自己的當年,這樣我們對學生的一些想法、行為甚至錯誤就能多一份理解,有了這份理解,溝通就會更順暢、深入,就能與學生產生共鳴,我們教育的效果就會更好更有力,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而不是以權欺人,以勢壓人。有了理解和尊重,我們就能以童心去理解他們的 「荒唐」,寬容他們暫時的 「過失」,讓學生感受到你的真誠,使其成為改正錯誤的內在驅動力。所以有人說,對孩子而言,有時寬容比懲罰更有力量,故我們在班級管理時,首先自己要恪守職業道德,以便取信於每一位學生,同時我們要多以正面去激勵學生,而不是一味地去懲罰學生。我們要及時的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多鼓勵、多表揚,上學生更加有自信,更加陽光。
另外,我對魏書生老師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發展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長,以及他敬業樂業的態度非常贊同。作為教師,特別是班主任,一定要學習他那種追求真理,實事求是的精神,作為班主任老師,要不斷地強化學生的正確人生觀、苦樂觀。我們要用「心」執著去愛,所有的孩子都是最可愛的。
⑻ 《班主任》讀後感200字
第一段 把書中主要內容,加以概括,作者寫了什麼,想表達什麼。
第二段 選擇一個比較重要的點,也可以是自己認為重要的地方,用自己的話加以表達,我覺得哪哪哪比較好,我有什麼樣的看法。
第三段 聯系實際生活,把書里的和生活中的結合起來,抒發下真情實感,生活中怎麼怎麼樣,我覺得怎麼怎麼樣,我學到了什麼。
做到以上3點,那麼這篇讀後感基本就出來了
當然 不一定就三段
中間可以自己分,詳略得當就好
但是 結構層次一定要鮮明,讀和感結合,重點在「感」上。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後感》,也可以用《讀×××有感》。
首先要審清題目。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其次要選擇材料。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第三,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
最後,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