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隨筆
『壹』 幼兒園中班的教育隨筆
重點是要學什麼做什麼。 其次是生活活動指導,一天的生活護理,如冬天防寒夏天防暑。 第三是活動區指導,是你要重點指導的活動區 第四是教育活動,把你一周的教育計劃寫上,只寫題目和目標就可以。 第五是戶外游戲指導,把你戶外活動的指導寫上,要玩什麼,目標重點是什麼。 引用的哈,具體還是看圖吧 本周主題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上幼兒園了,對幼兒園產生安全感和親切感,樂意接受本班老師和小朋友,逐步適應集體生活,能高高興興上幼兒園。 2、初步適應集體生活,逐步形成基本常規。 本周工作 重點 1、 穩定幼兒情緒,讓幼兒知道自己是小班小朋友了,感受上幼兒園的快樂。 2、積極主動與幼兒家長溝通,向家長介紹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的情況。 星期 內容 一 二 三 四 五 晨間活動 室內 1、 玩玩具 2、拍拍小手 1、 玩積木 2、 看圖書 1、 桌面玩具 2、 折紙 1、 看圖書 2、 撕紙 1、 看圖書 2、 折手帕 戶外 1、 小腳丫 2、 跟我走 1、 玩球 2、 走平衡 1、 滾球 2、 走線條 1、大型玩具 2、踩小車 1、曲線走 2、過河 教學活動 語言:點點愛上幼兒園 數學:選標記 美術:小班的樹結果子了 科學:快樂變變變 音樂:拍手,點頭 社會:老師,你好 音樂:拍手,點頭 健康:小手真干凈 語言:點點愛上幼兒園 數學:選標記 區域活動及指導重點 閱讀區:提供娃娃畫報等圖書,教幼兒學會翻閱。 建構區:提供雪花片,插塑等引導幼兒進行拼插活動。 美術區:提供蠟筆,教幼兒繪畫姿勢。 益智區:提供瓶蓋各種顏色的片片引導幼兒大膽活動。 游戲活動 音樂游戲:找人游戲歌 體育游戲:玩滑梯 手指游戲:手指娃娃 體育游戲:敏捷的小兔 體育游戲:小花貓走路 民間游戲:哈、哈、哈 手指游戲:認識手指 民間游戲:踩影子 體育游戲:看誰跑的快 體育游戲:快樂的小兔 環境創設 豐富區域材料,創設主題牆《我上幼兒園啦》 保育工作 1、關注幼兒情緒變化,緩解幼兒和家人分離、進入陌生環境的而產生的心理焦慮。 2、提醒幼兒喝水、入廁,不尿濕褲子。 家園聯系 1、 提醒家長每天要按時接送幼兒。 2、 家長在家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進餐和睡眠習慣。
1、當孩子不聽話時,他們的情緒往往很不穩定,這時我們先別急於訓斥,可以對孩子說:「來,讓我們一起安靜一下。」然後深吸一口氣,再慢慢地將氣吐出來,並示意孩子也這么做。大家都平定一下情緒。這種動作孩子很容易學會,等大人與孩子的情緒都平和了,解決問題才會有效。我們要記住:發火時是不會有好的教育方法的。
2、有時行為上的問題是不需要大聲叫嚷或爭吵就可以解決的,我們可以把問題的環境轉變一下。比如:不讓孩子玩剪刀,我們可以把剪刀收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而不用大聲、反復地講:「不準玩剪刀。」要知道孩子的好奇心是很強的,越不讓玩,越好奇,就越想去試一試,而我們反復地講:「不準玩」,反而成了一種強化性提醒,更加引發了孩子的好奇心,其實我們只要把問題的環境轉變一下就可以了.
3、孩子也學會有責任感。責任感對於成人來說是應該具備的,而對於孩子來說,是應該培養的,它能使孩子進步,能使孩子產生自信心和自豪感。比如:孩子把玩具、圖書到處亂丟,不會收放到原處,這時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這是他自己的事,應該對孩子說:「你應該把玩具收好,這是你的責任,因為是你在玩玩具,我相信你可以做好這件事,就像老師收書一樣快。」很多孩子樂意看到自己的進步,當聽到自己與大人相比較的評論時,他們會覺得很自豪。
4、在孩子的交往中,爭吵與沖突是無法避免的,孩子的心情、態度都會影響到他們之間的交往。當孩子之間發生沖突時,可以讓他們相互交換一下角色,互相體驗下,這樣做可以教導孩子哪些事要這樣做,哪些事不能這樣做。比如:兩個孩子在繪畫時發生沖突,一個孩子沒帶油畫棒,向另一個孩子借,而這個孩子又不願意借,因此發生了沖突,借油畫棒的孩子出手打了不借油畫棒的孩子,這時,我們讓兩個孩子交換角色,讓他們再進入到借油畫棒的情景中,結果兩個孩子的沖突解決了,相互認識到自己的不對,不需要我們講什麼道理,兩個孩子就相互諒解了對方。
5、頑皮和淘氣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們的專利,但如果孩子一味任性而為,那將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因此,當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時,不能總是溫和地講道理,特別是在處理攻擊性行為和危險性行為時,我們必須要讓孩子懂得這些行為所產生的不良後果,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是不能再做的。比如:在手工活動時,有的孩子用剪刀去戳其他孩子的脖子,他雖然是無心要傷害誰,可是這樣做也說明了他不明白這種行為的危險性,因此,我們這時除了給他講道理外,還必須讓他受一點懲戒,我們可以讓他抬著小椅子一個人到活動室邊坐一會兒。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明白他的確做了一件與平時撕書、丟玩具不同性質的錯事,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是不能再做的事情。孩子獨自一人時會感到很難受,這樣他才能體會到這種事情的嚴重性後果,從而幫助他樹立是非觀念,我們才能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6、以身作則,與孩子平等相交。孩子學習的一大特點是模仿,而家長和老師的言行舉止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這一說法,我相信對於家長來說也是一樣的。當我們教育孩子要面對錯誤,勇於承認錯誤時,我們自己應該以身作則,放下自己所謂的面子,與孩子平等相交,自己做錯了要主動向孩子說聲「對不起,是我錯了」。那麼當孩子放錯而面對錯誤時才會道歉,才會承認。
『叄』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
一、什麼是有效提問?在幼兒園教育中,如何做到有效提問是每位幼兒教師所頭疼的問題。就我個人認為,在對幼兒提問時,要做到以下幾點:(一)、啟發性:即所提問題能夠給幼兒以指向性,讓幼兒明白所提問題的大致方向。(二)、層次性:即所提問題要做到由淺入深,不能追求一蹴而就。(三)、情趣性:對幼兒提的問題,一定要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四)、開發性:即所提問題能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二、 幼兒教師在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問題(一)提出的問題沒有經過認真的課前准備,隨意性較大 一些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提出問題時由於沒有充分的考慮和思索或不能查到更多的資料,准備很不充分,或提問帶有隨意性,不是按照本節課教學要求向幼兒提出問題,提出的問題不著邊際,使孩子們的思維游離了課堂教學中心。 例如:在大班語言教學活動中,課堂教學的主題是「美麗的春天」,教師要引導幼兒敘述春天美麗的景色,教師可以從讓幼兒敘述春天看到的花草樹木講起。但教師在一開始就提問「在這么美麗的景色里,你最想做什麼?大家說一說?」然後就讓小朋友舉手發言,這個問題不錯,可以使幼兒加深對美好景色的認識,但是因為沒有放在恰當的時候提出,所以顯得太隨意了,沒有起到好的效果。(二)提問的語言貧乏不生動,調動不了幼兒的積極性 孩子們喜歡新鮮的、有吸引力的、富於啟發性的問題。可有些教師的提問如同一杯白開水,讓孩子們在回答問題時產生不了興趣。這樣,很多孩子都不願或不敢回答問題,課堂氣氛單調乏味。所以教師應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加上適當的語氣甚至運用肢體語言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出的問題富於啟發性,語言生動形象。 例如在一次大班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教幼兒學習7的組成,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老師一直採用:「7還可以分成幾和幾?」這樣一問題向幼兒提問。語言枯燥又單調,一遍又一遍的提問使幼兒感到越來越枯燥、厭煩,沒有一點積極性,慢慢地開始不集中注意力、開起了小差。正是因為教師的提問太過於乏味,吸引不了幼兒,才導致了不良後果,影響了教學效果。 (三)沒有充分考慮問題的內容,不會對提問加以引導和控制 教學中常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是幼兒回答問題積極性很高,不讓他說他也要說;二是幼兒不懂回答問題的方法,不懂思考問題的方法,老師提出問題後幼兒亂說,課堂活而亂。出現以上兩種情況使得有些教師不知所措,使下一個環節的教學無法進行。 例如:大班科學活動課上教學關於熊貓的知識,可是老師提問:「你喜歡什麼動物啊?」因為班上小朋友家裡養寵物的比較多,大多數小朋友對這個問題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室里的氣氛立刻就活躍了起來。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沒有經驗去加以控制,只是與一些坐在前排離自己較近的幼兒進行交流,結果課堂變得混亂不堪無法控制。(四)提問沒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徵,不切合幼兒實際情況 對於不同的年齡班,提問的要求不同,教師應該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對小班的提問應具體明確,小問題一個個地問,不可以提幾個連續性的問題,大班則不能提太簡單的問題,要提些有點深度、概括性的、多樣性的問題,中班幼兒適中即可。例如:大班折紙活動課——「會變的樹」。老師先拿出一張畫有一棵樹的紙,對小朋友說:「你們看,這是什麼啊?」小朋友回答:「一棵樹」。老師說:「很好,下面老師要給大家變魔術。」於是就拉開紙張,「哇」——伴著小朋友的歡呼聲,筆者發現原來是紙張上的樹變高了,開始看到的是折疊後的紙張,現在全部展開,所以變高了。然後教師給小朋友看了幾遍後,提問:「你們知道為什麼樹會變高嗎?請知道的小朋友告訴我?」。此問題一出,很多小朋友躍躍欲試,但是由於知識結構的限制,很少有小朋友回答正確。而老師也無法用一種兒童能夠容易理解的言語來表達。因此只能說這個問題提的不切實際。最後老師只能用「跟我一起折」、「是這樣折的」、「不對,再看我折一遍」這樣一些話來教幼兒折紙,浪費了很多教學時間。三、 解決問題的建設性對策 (一)注意提出問題的特性1.提出的問題要符合幼兒年齡特性 幼兒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因其知識結構及思考能力的多種原因限制,他們不可能對一個問題有多方面、深層次的思考,不能做到很好的把握問題的內涵,因此教師的提問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性,問題的難度要適宜,提出的問題使幼兒能夠接受,在幼兒理解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教學。 例如:音樂教學活動中讓幼兒欣賞《獅王進行曲》,當活動快結束的時候,老師提問:「這首曲子表現了獅王怎麼的情緒?」可是幼兒缺乏這樣細致的情境體驗,是難以回答這類問題的,應該換個幼兒能理解的問題:「這首曲子欣賞完了,大家知不知道獅王的心情是怎樣的啊?開心的?還是難過的?」這樣的提問就符合幼兒的年齡會讓幼兒容易理解容易回答。 2.問題的表述要明確,不能產生疑義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問應具體明確,以便幼兒回答。因為幼兒經驗少,對許多概念還不是很明確,提模糊不清的問題,容易對幼兒產生誤導,發生不必要的錯
『肆』 怎樣寫好幼兒園教師隨筆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寫好教師隨筆是基本功。要想寫好必須多觀察孩子,將幼兒一日活動中有價值的事情記錄下來。這樣時間長了,就會形成你自己獨特的教育方法。(剛開始的是不要怕寫不好,這是個過程,時間長了就好了。)
『伍』 愛討好老師的幼兒教育隨筆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人們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對教師所從事的職業評價也越來越好。有很多人把教師稱之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也有很多人把教師比作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還有更多的人常用「甘為人梯,默默耕耘」等動人的詞句去贊美教師……其實仔細想想,教師也是普通、平凡的人。在眾多職業的人群當中,教師只是比別人多付出了一份特殊的愛——師愛。 人們在評價一位教師的時候,總是會把教師具有的愛心作為最基本的評價條件。每一位稱職的、合格的、優秀的教師,他們身上總少不了真愛的存在。因為只有「師愛」才是衡量一位教師素質高低的主要條件。那麼「師愛」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愛呢?我們覺得應該從以下兩點來總結教師的愛。 師愛是一種真誠無私的愛。 教師的愛不同於一般的愛,老師的愛因愛的真誠而神聖,老師的愛因愛的無私而偉大。真誠的關愛、無私的奉獻,是我們獲得教育成功的關鍵。這樣的愛也是我們幼兒教師應該具有的一種師愛。教師具有的愛心和給與孩子們的關愛,不僅會激發孩子們的熱情、啟迪他們的智慧,同時也將塑造孩子們美好的心靈。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一些年幼、無知的孩子。這些孩子因為年幼無知而更加需要老師的關心和愛護,所以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更應該把我們更多的師愛傾注給幼兒園的孩子們。幼兒園是孩子從家庭生活到集體生活的一個轉折。他們需要教師象父母一樣去愛護、關心照顧、體貼他們,所以我們不光是單純的傳授給孩子知識,更要給予他們真誠、無私的愛,我們應該用一顆慈母般的關愛之心去接納、對待和關愛每一個幼兒。讓他們在真誠、無私的師愛中感受到親人般的關愛和保護。用我的真情去關心愛護每個孩子。給孩子們以親切的微笑,母親的擁抱,家的溫馨…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在我們與孩子們的相處過程中,這種真誠、無私的師愛在我們的周圍、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當我們親切的走到孩子們身邊,手把手的教他們拿筆,認真的和他一起畫畫,用慈善的目光去尋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對他們大加表揚,使孩子增強了做事情的信心,使他們各方面的能力取得進步和提高時;當我們以一顆寬容和包容的心去關心那些調皮的孩子,採用多種形式對幼兒進行教育和引導,用親切的語言與之交談、溝通,用愛心拉近了他與我們之間的距離,使幼兒感到平等,得到尊重,樹立信心,而及時改正了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時;當我們在監護幼兒午餐為了幫助和照顧弱小而耽誤了自己的進餐時間,用溫暖的愛呵護著孩子們的健康時;當我們用愛和關懷改變了孩子們剛入園時不安心理的狀態,幫助他們盡快適應新環境,並同孩子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成為孩子心目中的「大姐姐」「好朋友」時````所有的這些足以充分證明了我們幼兒教師付出的是一種真誠、無私的愛。正是因為我們幼兒教師具有了這樣真誠、無私的師愛,所以我們才會以寬大的胸懷去愛每一個孩子,以真誠的愛心和關懷的態度去對待每一個孩子,給予孩子更多的親近感、信任感,使每個幼兒都能在這師愛的溫暖中潛移默化的受到愛的熏陶,得到健康快樂地成長。 師愛是一種建立在尊重和理解中的愛。 一位合格的幼兒教師為了關心愛護著每個孩子的健康和成長,總是根據孩子們的不同特點,採用他們願意接受的方式歡迎他們的到來,並不斷用親切的語言與之交談、溝通,使他們感受到老師的可親可愛。讓他們感受到媽媽一樣的關心和愛護。教師在以寬大的胸懷去愛每一個孩子,以真誠的愛心和關懷的態度去對待每一個孩子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幼兒的尊重和理解。使幼兒感到平等,得到尊重,樹立信心。只要尊重、理解、信任孩子,他們才會很快向你敞開心扉,與你成為好朋友,你才能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所以幼兒教師在與孩子們的接觸和交往過程中,應該做到尊重幼兒、理解幼兒、善待幼兒。只有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做到細心的照顧好每一位幼兒,不讓任何一孩子有冷落、孤獨感,尤其對那些身患殘疾、身體弱小的孩子,我們更應該做到尊重和理解。只有這樣,才會與幼兒建立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良好關系。 只有建立在尊重、理解基礎上的師愛,才是我們幼兒教師應具有的愛。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深處,常常包裹著與生俱來的強烈的自尊心。孩子們的自尊心,常常會因為老師不經意的一句話,或是老師不恰當的一次批評而受到傷害。這樣的傷害常常會使孩子受到不良的影響,有時候甚至還會嚴重到會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每個孩子都渴望老師的關愛,他們不喜歡老師批評,所以,我們幼兒教師在與孩子們的接觸和交往過程中,不要總是高高在上,大聲訓斥孩子,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要在尊重和理解幼兒的基礎上,給與他們更多的關愛。才不會出現不恰當的方式和教育方法對待幼兒,更不會使他們幼小的心靈和強烈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對孩子更不要採取體罰和變相體罰,對待他們的缺點和錯誤我們要用正確的方式和方法去教育引導。我們幼兒教師直接面對的是純潔無邪的孩子,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沒有理由也沒有權力把自己的不快與煩惱發泄到孩子們的身上。在某種程度上,如果我們試著用平和的心態去尊重他們,理解他們,我們就不會為他們的不良行為而感到氣氛和無奈了,只有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才會把握好教育尺度,對他們採用正確的方法去引導教育,使他們欣然接受自己的錯誤,並及時改正自己不好的行為。
『陸』 幼兒園教師隨筆
瀟湘分園大班二○○八學年第一學期班級計劃 一、指導思想: 新的學期新的希望,新的學期新的挑戰。在經過中班一年的共同學習和生活後,我們一起迎來孩子們在幼兒園的最後一年,我們在《綱要》的精神和《園務計劃》的引領下,根據本班實際情況以及家長的建議,經過討論我們擬定了本學期班務、教育教學工作重點和方向,我們將提供多元整合的學習機會,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以開放的態度,陪伴幼兒一起經歷這有意義的一學期。
『柒』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首先是和寫日記差不多 記錄時間地點 給你的故事起個名字如:**寶寶笑了等等 之後講述你在工作是觀察到的事件如兩個孩子之間的戰爭 或是孩子在游戲時的表現 等等 可以涉及你工作的方方面面、 再來是 你對事件的感悟 並做出的教育過程 最後是通過你的教育孩子有了什麼樣的轉變 或是你的教育沒有達到一定的效果問題出在什麼地方 你可以針對這個問題有後續的觀察 新的教育方法等等、 但 這些都立足於真實的事件教育反應 、 對於小班 你可以將立足點放在保育上 如孩子的挑食 孩子想媽媽了 孩子的衣服為什麼又濕了 等等、 用你善於發現的眼睛去觀察 是不難看到他們的
『捌』 幼兒園生活教師隨筆
下面本人例舉在教育工作中較為突出的安全現象,以及相應的分析對策:
1、因外來的侵害,幼兒被冒領接走、綁架、傷害等事故。此類事故在幼兒園發生率最高,且往往傷害面大,程度嚴重,影響惡劣,說明在園門管理和幼兒接送環節中,漏洞最大,隱患最多。
分析:目前幼兒園在接送孩子環節存在不少隱患:有的是門衛管理不嚴,外來人員乘家長接孩子時人多混進幼兒園內;有的幼兒園只認接送卡不認人,外來人員拿著撿到或偷來的接送卡將孩子冒領;有的是別有用心的親戚或熟人騙領孩子,教師易放鬆警惕,因此種種造成了幼兒傷害事故。
對策:首先,幼兒園要實行接送卡制度,必須由固定接送人持卡接送,卡上只標明班級代碼和幼兒編號,不出現幼兒姓名和照片,以防被對應冒領。其次,對於非固定接送者來接孩子,包括親戚朋友,教師要多留個心眼,無論是否有卡,都必須與原固定接送者取得聯系(如打電話),並得到許可後方能讓其接走。再次,門衛應是50歲以下強健男性,經過安全保衛技能培訓,並嚴格執行門衛制度,家長接送孩子時必須站在門口把關,無接送卡的人拒絕進園,對陌生人要嚴加查問,嚴防可疑人員進入。必要時還可預備一些防衛的器械,如電警棍、木棍等。
2、幼兒自身原因所致走失、游戲、頑皮打鬧造成的事故。此類事故發生率在幼兒園事故中高居第二,說明來自幼兒自身的安全問題極易發生,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自控能力還非常缺乏。
分析:一是由幼兒自身疾病(如癲癇、心肌炎等)引起的事故。在教師不知情的情況下,沒有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和針對性的救治。
二是幼兒走失。多數情況是幼兒初入園時情緒焦慮,為逃避集體生活,乘人不備獨自出走回家,途中迷失;或是自感在幼兒園受了挫折而獨自出走;也有在幼兒園組織的郊遊等外出活動時游離集體而走失等。
三是幼兒在游戲時受傷。幼兒在活動中很難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有效的控制,如:不小心絆倒,相互碰撞等。這種意外的傷害,即便教師在現場也是較難避免的。
四是幼兒間的打鬧受傷。多數是幼兒間爭搶玩具等類似原因而發生矛盾沖突,教師不及時制止而造成的。
對策:如何避免幼兒自身疾病引起的事故?一方面,幼兒園可在孩子入園前與家長簽定協議,要求家長不得隱瞞幼兒曾患過的哮喘、癲癇、心肌炎、過敏等較嚴重的疾病,否則一旦幼兒舊病復發,因不能及時獲得針對性的救治而產生不良後果,責任應由家長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