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最討厭的三種家長
不配合老師工作的家長啊,肯定是最不喜歡的
⑵ 班級微信群里老師最煩的5種家長 看看誰「跑偏」了
第1種:討好刷屏型
你把老師的重要通知都給淹了
老師發條很重要的信息,很快被沒用的閑聊給刷屏,重要信息都給淹沒了,卻又不好意思說家長。
一位家長說,有時候孩子老師在群里才發表一個觀點,有位家長立刻會冒出來給老師點「贊」,次次不落,還熱情洋溢地誇贊老師說得好。一些家長私下交流,「這看得讓人直起雞皮疙瘩」。
第2種:曬第一型
你考慮下其他孩子的感受好嗎?
電視劇里「虎」媽「貓」爸的要強形象深入人心,現實里這樣的「虎」媽「貓」爸並不少。
一位班主任老師說,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她的班級家長群里流行把孩子完成作業發到群里,家長爭分奪秒讓孩子快寫作業然後發到群里爭第一。起初還好,其他家長表示羨慕,還討教高效完成作業的方法,「第一名」家長開心地介紹經驗。
後來班級一位小女孩的家長私聊老師,說女兒哭著要搬到學校附近去住,一問原因:家住得遠,回家再寫作業,有的同學已經寫完了,同學說,家長群里從來看不到她第一名完成過作業。
老師也很為難:怎樣既不打消孩子、家長的積極性,又得考慮其他孩子、家長的感受。
第3種:群里吵架型
這群氣氛還能交流了嗎?
第4種:集贊、投票、賣東西的
真不想給你「面子」啊
前段時間,微信朋友圈很流行集贊贏獎品。隨後又吹起了投票「風」,孩子拍個藝術照,參加個特長班,家長都要拉票。最近中高考即將到來,求祝福的段子也多了。
一位家長緊跟潮流,從集贊換禮品,再到為孩子拉票,全都發進了孩子的家長群。每天晚上讓群里的家長匯報今天投了多少票,言語客氣,很多家長礙於面子,不得不幫忙,但是私底下也在向老師抱怨這位家長的做法。
一位初四的家長說,早上一位家長將一個程序發到群里為孩子中考「求祝福」,隨後一上午時間,居然接到了一百多條微信提醒,全是家長群里求祝福。
還有的家長做代購,面膜、保健品等發到群里,還說自己家孩子在吃,效果好,弄得老師家長很無語。
第五種:炫富型
請考慮一下想要「平等」的感覺
剛入小學的一年級孩子,總是家長最多的牽掛。操心的不僅是學習,還有孩子能否擁有一個好人緣。有的家長替孩子行動起來,那就是給全班買零食。
逐漸,這位家長的做法被普及,其他家長們紛紛效仿。今天這家買酸奶,明天那家買巧克力。起初只是在群里匯報種類,讓家長別給孩子帶重了。後來發展到買的什麼品牌,從哪裡帶來的特產,都要提前發到群里讓家長們圍觀。
老師看出了苗頭不對,考慮到孩子家庭條件不同,發展下去會形成攀比,於是謹慎措辭,表達了制止之意。可老師的善意卻被家長一句話給噎了回來:「我們不差錢,班級1年的零食我家都可以承包了,不給別的家長添麻煩。」
最後提示:
孩子是很單純的,家長們在群里別太復雜哦!
⑶ 孩子班級群里的哪幾種家長,容易讓老師為難他人反感
在新信息時代,網路交流平台也滲透到教育領域,上學不只是孩子的事情,而是需要家長去參與其中,這就誕生了許多''班級群''''家長群''''信息群''等,方便老師和家長的及時溝通,更好地掌握孩子在學校的狀況,的確是省心省事。
微信溝通群的確有著它獨特的積極意義,但是讓眾多家長、老師聚集在一起,矛盾一不小心就也會隨著出現,畢竟不是所有家長都能遵守規則,總存在那麼幾個特殊的''家長'',特別是班級群可能存在的三種類型的家長,不只是讓老師為難,也讓其他家長反感,你在其中嗎?
畢竟你們在群中的形象也是孩子行為的影射,會讓孩子面臨尷尬的問題,對於孩子的成長有負面影響。
⑷ 家長群裡面的哪三種人,是最讓老師厭煩的
家長群一建立,每天的消息都停不下來的,每當以為有什麼重要的通知時,忙裡偷閑查看一下,結果都是各種機械式的回復,不然就是
對老師各種阿諛奉承,拍老師馬屁,不然就是在群里。
不僅沒有辦法及時收到老師的通知,反而是令人生厭。於是令許多家長都頭疼的是,不開群消息提醒,又怕收不到學校的重要通知,一直開著消息,又是各種消息提醒吵得不行。
1. 讓家長能夠及時收到學校通知
對於孩子來說,學校所交代的通知,往往容易被孩子拋在腦後,因此造成學校的通知無法及時給到家長,因此建立家長群,讓老師能夠有快速高效的渠道,一對多的方式將學校的通知及時告知各位家長。
2. 雙方互相反饋
對於學校來說,孩子不在學校的時間還是比較長的,因此許多學校管教不到的地方還需要家長配合,共同促進孩子全面發展,不僅僅只是學校抓得緊,而一到家裡就放鬆,那孩子的學習效率也不高。
家長群的出現,是為了更好促進孩子學習的,讓家長和學校之間能夠有直接的溝通交流,以此來促進孩子的進步。
在這里提醒大家,老師對於每個孩子都是平等對待的,不需要在家長群里對老師各種拍馬屁,還可能會適得其反。
⑸ 老師最怕什麼樣的家長
家長您是老師最怕的五類家長之一嗎?家長過分你溺愛自己的孩子,表現在動輒就給孩子請病假;除了學習,任何「勞動」都不給孩子做,舍不給孩子「吃苦」,如最基本的洗襪子都不要求孩子自己做;評價孩子的標准只有成績,方式一概都是錢;包庇孩子的錯誤……… 一、溺愛型 家長過分你溺愛自己的孩子,表現在動輒就給孩子請病假;除了學習,任何「勞動」都不給孩子做,舍不給孩子「吃苦」,如最基本的洗襪子都不要求孩子自己做;評價孩子的標准只有成績,方式一概都是錢;包庇孩子的錯誤……… 當孩子出問題第一次請他們來溝通配合教育時,他出於禮貌會積極配合老師。但他們會強調他的孩子以前是多麼的聽話,老師是多麼的喜歡,成績是如何的出色。他是真實的告訴老師孩子以前的情況,好讓老師了解學生,以便教育呢(不否定家長有真誠反映實情的一面)?還是有言外之意:他的孩子之所以現在出問題是老師沒本事?可能家長還會真誠的告訴老師,他為孩子不知花費了多少心血,現在他也很無奈。 當第二次在請他來時,他隨即就顯得不耐煩,更有甚者就會當著老師的面公然包庇孩子,言外還有指責老師的不是。這樣一來立即就導致老師對孩子的教育前功盡棄,毫無效果。 這無辜的孩子誰有能力教! 二、顯富型 有的家長會在老師面前有意的顯富,「家裡有多少棟別墅了,或是又開著啥店啥公司了,一天的收入又是好多萬了……」當然,顯富的話後,總不會忘了加一句:「有空來家裡坐坐或有空出去坐坐。」我還曾遇到過帶著秘書扛著墨鏡,進門就直呼老師姓名的。真不知道他是來顯富的,還是來配合老師教育孩子的。我一個窮教書的,我缺錢,但我不羨慕你的錢,我有不可觸及的做人的原則。 這種家庭里成長起來的孩子還有得教嗎?還用教嗎?還是自知點,既然這么富,孩子不用讀書照樣也能生活得比誰都好。 三、擺權型 這是最讓人討厭的。這種家長在老師面前會千方百計「透露」他跟某某市長,某某局長關系不錯。我就一個窮教書的,市長、局長甚至是國家主席又與我何干?討厭之極的是他暗示他與學校某某領導是朋友,言外之意是善意提醒?還是警告?我一個窮教書的,我不畏權,我有不容侵犯的職業道德底線。 這種家長在暗示老師時往往還是當著學生的面,讓孩子很長氣。遇上這樣的家長和孩子是老師最大的不幸。 四、「無理」取鬧型 這種家長往往只是從個人角度出發(無可厚非),不顧及別家的孩子,更不顧及老師。當著孩子和老師的面動輒就埋怨別家孩子的不是;動輒就「委婉」向老師提建議;動輒就「善意」的指出學校的某某規章制度是如何如何的不合理;動輒就不分親紅皂白的教育(罵)孩子,讓老師做不能插嘴的聽客,大有今天老師請他來就是因為孩子不聽話而給他帶來的莫大的恥辱。不講方法,不顧及孩子的感受,不知事情的緣由,好似老師把他請來就是看他如何教育孩子似的。這樣「無理」取鬧式的發一通火有用嗎?這不僅不利於孩子問題的解決,反而還導致老師和學生關系的緊張(學生怕老師向家長「告狀」)。 當然,家長不是不可以給老師和學校提意見,老師也不是聽不進去意見。只是需要注意提意見的方式。哪有拒絕家長配合教育的老師。 五、不聞不問型 有的家長從不與老師聯系,這可能就會導致老師也無法與家長聯繫上。好似把孩子送進學校,就是交給了學校,就全是老師的責任。往往老師要為這樣的孩子的安全提心吊膽。
⑹ 幼師最不喜歡的三種家長,你也中槍了嗎
再不喜歡,
老師還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
為人師表哦!
⑺ 班級微信群里,老師最煩的5種家長,中槍了沒有
愛顯擺的家長
和老師第一次見面就有意無意的開始顯擺。這類家長經常把「有空請您出去坐坐」等掛在嘴邊。殊不知,這樣的話會讓老師覺得家長太會「做戲」,讓老師感到反感。
又或者千方百計的「透露」自己和某局長、學校某領導是熟人、是朋友,這樣的暗示會給老師留下「拉關系」的印象。如果這些話當著其他孩子的面說,更會讓老師感到尷尬,並敬而遠之。
教子行動:
人與人之間的良好、愉快的交流是建立在真誠的基礎上。同樣的,老師和家長的交流最好不要夾雜物質、權勢等東西。如果家長自然真誠的對待老師,相信老師也會報以真誠,對孩子的成長有益無害。
驕縱溺愛的家長
對孩子十分溺愛放縱,對孩子百依百順,孩子自然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動手能力以及抗壓能力比較差,甚至在處理同學關系時也會顯得吃力。老師在和這類家長交流時,家長總是會流露出對孩子過分保護,恨不得所有的事都替孩子包辦。
⑻ 老師最不喜歡怎樣的家長
?過度維權型
「新班主任必須得讓每位家長滿意;學生在校內摔倒骨折,家長索賠百萬」,學生在學校身心受到傷害,權益受到損害,家長採取正常方式維權,無可爭議。然而,一些家長「漫天要價」式的過度維權,干擾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對學校、老師和學生,均會造成不利影響。老師見到這樣苛刻的家長,只會對學生「敬而遠之」。
? 甩手掌櫃型
「孩子我交給您了,你就該說說,該罵罵,我們都交給您了。」這句話是家長最愛說,但是老師卻往往不愛聽。這句話看似是客套,但是話語中更有點推卸責任的意思。教師關心學生不等同於「母愛」,希望教師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是對教育的誤解。
?自大型
這種家長可能是在某方面有成就,總認為自己才能卓著,在教育方面有自己的獨立見解。總愛指手畫腳說老師的教育方法如何不合適,總不配合學校的正常作業安排。這類家長喜歡自己提出教育模式,往往使老師們無法因才施教,教學方法理論得不到落實。
? 過分緊張型
對小孩的教育過分的重視,經常電話問老師小孩在學校的學習生活表現,對小孩的成績一點波動非常緊張,一切以成績說話,這種家長也是最讓老師頭疼的,過分緊張關注孩子的學習反而給小孩太大的壓力,有的甚至影響老師的私人生活。
?毫無主見型
這類家長迷信專家,迷信各種傳言,人雲也雲,人家補習他也想,人家請家教他也心癢,沒什麼主見,容易受別人影響。
?無原則寵溺型
這種家長處處不放心小孩,又捨不得小孩受苦,小孩一受點委屈就心疼,甚至有的家長見到小孩學習跟不上還怪老師教不好,小孩作業做晚一點就心酸酸的,像這類家長也是最讓老師們受不了的!
? 愛戴有色眼鏡看老師型
老師最不喜歡聽到家長說「責任全部都是老師和學校的」——一說什麼就是老師沒教育到位,學校沒做到位。有些家長習慣帶著有色眼鏡看待老師,然後就會人為地認定一些問題的出現和處理都是老師的原因。
?愛打聽小道消息型
現在網路極其發達,教育教學工作極為透明,家長們中各種消息很多,家長們的疑問一個接著一個,有些家長如果看到某個名冊或者名單沒有自己的孩子,就會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急於找老師要說法。
⑨急於求成型
有的家長看到分數就著急,不會冷靜分析,著急找老師。還有的家長特別希望老師給自己孩子開小灶,能夠充分關注自己的孩子,這樣的家長心情是理解,其實,正確的做法是鼓勵孩子自己去問問題。
⑩ 背後肆意評價老師型
在校門口等著接孩子,有些家長會聚在一起抱怨諸如學校的功課太多,孩子寫作業時間太長,老師的懲罰手段太過嚴厲之類的不滿和牢騷。背後議論他人的好壞,是對人際關系危害最嚴重的一種行為,而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有巨大影響。尤其當家長說了老師壞話的時候,孩子往往就會對這個老師產生不滿和輕視,影響師生關系。
⑼ 小學老師最討厭遇到什麼樣的家長
之前,有一位家長這樣在微信上,給我說:「孩子的學校,現在不準孩子帶手機,我回就要給答孩子買一個,有手機就一定影響學習了嗎?我該怎麼樣給老師反映,讓孩子留著手機呢?」我的意見是立即讓孩子把手機收起來。學校的規定老師的規定不是針對某一個同學,也許某些規定對某一些孩子並不太合理,但是學校和老師面對的是所有的孩子,他們的規定總是有一些道理的。家長公然不把學校、老師的規定當回事了,老師只會認為家長完全由著孩子來,我管不了你家長,就更管不了能指使家長的孩子了,所以老師只能放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