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特點
Ⅰ 簡述班級管理的特點
(一)有獨立傾向,生活自理行為開始出現
小班幼兒在日常生活開始表現出獨立的傾向。他們嘗試著自己洗手,用小匙進食,自己穿脫衣服、鞋襪等。在入廁方面懂得表示需要,並能在成人幫助下自行入廁。但由於受動作能力發展的制約,動作仍然遲緩、笨拙,生活自理行為還需要成人幫助。
(二)情緒不穩定,有強烈的情感依戀
幼兒情緒發展的明顯特徵是易感性和易變性,他們的情緒非常外露,極易受環境的影響。如:一個孩子想媽媽哭了,便有一群孩子跟著哭。他們一嚇就哭、一哄就笑,高興與不高興、願意與不願意都流露在臉上。同時,他們對親近的人有強烈情感依戀,當與親人分離時,大多數都要經歷或長或短的分離焦慮過程。
(三)自我中心傾向明顯,出現反抗現象
隨著幼兒園小班孩子們動作、語言和認知能力的發展,擴大了他們的社會交往范圍,逐漸習慣與同齡夥伴及其成人交往。但在交往中帶有明顯自我中心傾向,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為唯一標准,如在與小朋友玩時常常會搶別人東西,不能滿足時甚至會抓咬別人。
(四)動作發展速度較快
這個時期的幼兒已能完成坐、立、行、走、爬、鑽等基本動作,並能扶著欄桿上下樓梯。手眼協調能力也有了較快發展,可以同時一手捧碗一手拿匙。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動作發展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關鍵期,但做事動作遲緩,身體控制力較差,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需要成人幫助。
Ⅱ 班主任工作的認識和建議
結合本班學生特點因材施教,可以明白學生內在潛力和價值,引導學生更好的成長
其次,可以發現與家長溝通的有效途徑,能夠明白家長苦心,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
可以結合校方的同事以及領導,與同事和領導學習有關經驗。
Ⅲ 班主任特點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導者,是學校與學生、家長之間聯系的紐帶和橋梁。所以我認為,做一個合格的班主任應具備責任心、寬容心、公平心、愛心和細心。
一、 責任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心是道德的基點,在日常工作中即表現為自覺地把份內的事情做好。班主任工作是連接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班學生的組織者和管理者,班主任的責任心表現在上對學校負責,下對學生負責兩方面。對班主任工作負責就能充分發揮好橋梁和紐帶作用,全面執行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做到迅速及時、准確無誤,並能積極帶領全班同學,通過各種教育形式,組織各種活動,使學校的各項工作得以很好的貫徹落實。另一方面應做到經常深入學生,全面了解學生,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通過日常的學習和工作等各項活動,在思想上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觀念,並及時積極地把在班級工作的問題向學校反饋,從而達到學校和學生雙方滿意。
二、 寬容心是給後進生的一劑良葯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們時常會用同一個要求,同一種模式來塑造我們的學生,但是我們經常會發現:有很多的學生並沒有按照你所設置的軌道去走。因為我們的學生千差萬別,他們有著各自的特點,各自的愛好,這就需要我們班主任有一顆寬容的心。班主任的寬容心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寬容學生的不足,古語說得好"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是人總會犯錯,總會有不足,就看你看待不足的心情,如我班的戎亮,成天調皮搗蛋,,我接班後不幾天,他就打架了,當時以為小孩教育一下就了事了,沒想到幾天後又打架了,火氣沖天的我把他狠狠訓了一頓,自以為這下沒事了,可沒幾天故事又重演了,想想軟的不行,硬的也不行,正當我為難之際,班裡的孩子告訴了我一個不知的事實:二年級時他天天要打架的,現在已經好多了。我的心裡明白了,於是找來戎亮,先表揚他比上學期有進步,打架的次數減少了,再明確告訴他打架是不文明的,老師願意看到一個講文明的孩子……現在的戎亮對於打架已經開始陌生。所以說對於學生所表現出來的不足應該用寬容的心態去面對,但寬容應有一定的限度,過度了就成了縱容了。
三、 公平心能得到全班同學的愛
常聽孩子們在背後悄悄地議論說某某老師看面子,成績好的同學犯了錯輕描淡寫的批評一下,成績不好的同學犯了錯大罵特罵,某某同學的爸爸是幹部,他表現不好也當班長,還是三好生……聽到這些議論我就會想到陶行知先生的"小孩歌"--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小,你比小孩還要小。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出現這樣一直現象:我們時常教育孩子學做真人的同時卻在用自己的行動教育學生做一個"假人"。作為一個班主任,我們應該知道每個班級總是有優秀生、中等生和後進生組成的,在你不知不覺的工作中寵壞了一半,同時也失去了另一半。所以我在接班的第一天我就告訴學生,不管你過去表現怎樣,不管你父母是誰,你在我的班級里就是我的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有平等受表揚和受批評的待遇,不僅要這樣說,更要這樣做,在班級里我通常會把很多事情放到班級中讓大家一起解決,正因為有了一顆公平心,我也就擁有了整個班級。
四、 愛心是班主任走進學生的法寶。
我們的校園里有一塊牌子上赫然寫著:教育者,愛勝過一切。每次走過我都會看上一遍,讓他銘記於我心,因為我深知愛心對於班主任來說的重要性。這愛心包括對工作的熱愛和對學生的熱愛。對自己的工作有了愛才能產生工作的動力,才能在工作中傾注滿腔熱情,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班主任工作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有了愛你才會捨得付出。而對全班學生熱愛之心是凌駕於對工作的熱愛之上的,愛學生體現在以真誠、平等、信任的態度對待學生,全心全意地為學生服務,真心實意地熱愛、尊重和關心每一個學生,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把愛灑向每一個學生的心田。在班級中既是學生的"大家長"又是學生的知心朋友。用愛感化學生、教育學生能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就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當然,對學生的熱愛不是無原則地溺愛與遷就,而是嚴格要求,真正做到嚴與愛的有機結合。
五、 細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助手。
細心就是用心細密,做事細心,就會認真周密地考慮各種問題,精益求精地把事情做好。工作中有細心就能及時發現出現的問題,防微杜漸,避免事態擴大;工作中有細心就能幫助我們全面分析問題和正確處理問題;工作中有細心還能夠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避免出差錯。班主任工作有細心體現在日常工作中處處留心,做有心人,體現在對全班同學的他細觀察和詳細了解,如某一學生的突然缺課;某位同學的遲到、突有的變化;班級中流行的玩具等等。細心的注意自己的的學生才能真正地了解他們,從而正確在引導他們。
讓責任心、寬容心、公平心、愛心和細心始終陪伴著你,因為他們能讓我們的班級擁有凝聚力、擁有活力。
本回答由提問者推薦
Ⅳ 分析班主任工作的藝術性。
淺談班主任工作的藝術性
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項細致、嚴謹的復雜工作,又可以說是一項充滿挑戰的艱苦工作。盡管每個班主任都為班級管理付出很多精力和努力,但效果卻迥然不同,有的得到學生及家長的認可和好評,有的則事倍功半,甚至費力不討好。造成這種差異性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我認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班主任在做工作時的藝術性,以下僅就班主任工作的藝術性問題談點粗淺體會。
一、引導的藝術性-----因人而異
所謂引導,就是班主任通過說理等形式啟發、勸導教育對象達到預期教育目的的行為,這也是班主任常用的教育手段之一。再差的學生也總有不差的一面,引導得法就可以讓他們煥發出積極向上的情感,揚起前進的風帆,迅速向好的方面轉化,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實現自我教育。而實現恰當引導的關鍵就在於掌握學生個性心理特徵,因材施教。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的素質由於先天、後天等各種因素,尤其是後天生活環境,所受教育和主觀努力不同,形成了每個人獨特的心理特點,造成了個性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如有人喜靜,有人好動;有人急躁,有人溫和;有人靈活,有人遲鈍。在引導學生過程中,只有了解這些個性差異,採取因人而異的態度和方法,才能收到預想的效果。
一般來講,對性格活潑、有點自以為是、愛自我表現的學生,可以當面批評和爭論,但一定要堅持說理、平等待人;對於性格固執、不善言談的學生,適合於私下交流、榜樣激勵、後果教育等讓他接受;對於自尊心較強、有點偏激、又缺乏勇氣的學生,應採取積極熱情、個別幫助的方法。如果不根據學生心理個性差異特點,一律用公開化、形式化、簡單化的方法做工作,是很難收到應有的教育效果的。
二、批評的藝術性---- 一事不再理
心理學中的「超限效應」講的是:如果刺激過多、過強或者作用時間過久,會引起人們心理的不耐煩或反抗。這種現象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也時常發生,當學生因學習態度不端正而經常不交作業,當學生因經常遲到而給班級扣分,班主任會一次、兩次甚至多次重復對一件事進行批評,導致學生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最後到反感厭惡,甚至出現反抗心理和行為。這就提醒班主任,雖然說「磨刀不誤砍柴功」,但如果天天磨,時時磨,不僅會佔用砍柴的時間,而且還會將砍刀磨成薄片,失去砍柴的功能。對學生的批評也一樣,不能超過限度,應本著「一事不再理」的原則,犯一次錯誤,只批評一次,即使非要再次批評,也應換一個角度,換一種說法,不要簡單地重復,這樣才有利於達到積極的批評效果。
三、交往的藝術性-----「冷靜」「恰當」
西方有一則寓言,說的是在寒冷的冬天裡,兩只刺蝟要相依取暖,一開始由於距離太近,各自的刺得對方鮮血淋漓,怎麼也睡不著。它們分開,又冷得受不了,於是又湊到一起。後來它們幾經折騰,調整了姿勢,終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互相獲得對方的體溫,相互取暖,又不至於被扎,而且很好地保護了對方,後人將其總結為「刺蝟法則」。把它應用到教育管理中,其啟示就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只有保持恰當的距離,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班主任在師生交往中要把握好情緒冷靜和交往恰當兩個環節,控制感情,注意身份,把握分寸,避免以下幾種不良傾向:
第一、遇事不順、遷怒怨氣。個別班主任與學生接觸時,習慣將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不順講給學生,把對學校、領導、同事甚至對社會的不滿向學生發泄,這樣,不僅容易導致學生對社會、對人生產生偏見,最終不利於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同時,也會誘導學生在背後對他人說三道四,搬弄是非的不良行為,不利於和諧人際關系的構建,不利於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發展。
第二、誇誇其談、自吹自擂。班主任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適當地將自身才華與成就展示給學生是必要的,但不能高談闊論或自我炫耀,反之,會引起學生的反感,給學生留下不夠謙虛、華而不實的印象,不利於工作的深入開展。
第三、不顧身份、過於隨意。有的班主任,特別是年輕班主任,為了體現師生關系密切,與學生不分你我,稱兄道弟,或衣著太隨便,或交流話題超出學生認識所能接受的范圍等等,這都會降低教師的威信,失去了距離美,不利於今後嚴格要求和規范管理。
四、轉化的藝術性-----「相融」「梯度」
心理學研究中的「門檻效應」表明,當最初對人們提出簡單要求時,人們很難拒絕,否則怕被別人認為自己是不通情理的人,當人們接受了簡單的要求後,再向他們提出較高要求,此時人們為了給他人留下前後一致的印象,心理上就傾向於接受較高的要求。這一研究成果提醒班主任在轉化後進生的過程中要抓住「相融」和「梯度」兩個關鍵詞。
所謂「相融」,就是在轉化後進生時要努力創造心理相融的氛圍,做到未成曲調先有情。因為,人在認識客觀事物時,總是伴有某種心理反映,或喜或厭、或愛或憎、或哀或樂,從而使情感在思想交流中呈現特殊意義。心理相容,則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反之,則互相猜疑、互相排斥。可見,師生心理相融與否是轉化能否取得正效應的重要前提。
所謂「梯度」,是指轉化後進生的目標要有梯度,不能過高,不能急於求成。要善於「搭台階」、「扶梯子」,本著「小步子、低台階、勤扶持、多引導」的原則,使之逐漸轉化,做到扶一次「梯子」,摘一點果子。
另外,還可以通過適當淡化後進生的缺點來實現轉化,尤其是對一些無關大局的細節和局部范圍的小事,宜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種「圓滑」的做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差生的抵觸情緒,有利於後進生的轉化。
五、懲罰的藝術性---- 「適度」「有情」
懲罰教育是班級管理的必要手段。心理學上有一個有趣的實驗:一輛高級轎車被閑置在一個居民小區,一周後,它毫發無損。後來試驗者將其中的一個車窗砸爛,三天後,這輛車就被破壞得面目全非。這一實驗結果被總結為「破窗效應」。應用到教育領域,其原理就是管理者制訂的管理規則如同一輛「嶄新的轎車」,假如有了「破窗」行為而又未被懲罰,它會暗示其他人,規則是可以破壞的,且破壞後是沒有任何後果的,於是,人人都可以視規則為虛無。
在班級管理中,很多方面或很多時候都能窺見到「破窗效應」的影子,小到班級的衛生管理,大到班級的紀律管理,一旦某項規則沒有得到認真落實,紀律或規則就會成為一紙空文,失去約束力和公信力。這就提醒班主任在班集體制度的執行過程中應盡量避免「破窗現象」發生,巧妙運用懲罰手段。切忌「過度」懲罰和「無情」懲罰,因為,過度的懲罰會在心理上抵消學生的內疚感,無情的懲罰會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結果都會事與願違。只有罰而有度、罰中有情,才能讓被懲罰者明白自己的錯誤,並且學會為自己所犯的錯誤承擔後果。因此,懲戒手段應該從對學生發展負責、對學生成長有利的角度去設計和選擇。
六、評價的藝術性----「多元」「肯定」
心理學中的「霍桑效應」告訴我們:學生行為習慣的好壞及其持續時間的長短,與教師是否關注、重視他們,是否公正合理地肯定他們的進步直接相關。這提醒班主任在評價學生時,要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要善於換一種眼光看學生,善於發現學生在某些方面表現出來的良好品質。例如:一個課堂紀律不好的學生,可能勞動積極肯干;一個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可能樂於助人......不能因學習成績低一點或紀律表現差一點,就一葉障目、全盤否定。同時,要努力克服「定型化效應」,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尤其是對班級中那些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的學生,要多肯定優點,少強化缺點,只有這樣做,才有可能使他們改變消極態度,積極改正自身的不足,從而多出一批好學生。因為,評價學生的目的不是證明這個學生怎麼樣,而應是通過激勵,促進學生的發展。
總之,學生的心靈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教育的境界也是無限廣闊的,班主任只有不斷研究教育規律,不斷豐富和完善工作的藝術性,才能享受教育的樂趣和價值。
Ⅳ 淺談班主任工作的幾點感受
一、「細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班主任要想管好一個班集體,除了靠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班級公約,以制度去管理學生外,要靠班主任去細心做好每一件事情。教師的思想、行為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特別是班主任,影響更為直接。所以,班主任應該時時處處以身作則,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這樣,才能給學生以良好的影響,做起事來也得心應手。我覺得班主任想管好一個班級就應該細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情,表裡如一,言行一致;凡是要學生做到的,老師必須先做到,並且做得最好。這樣,才能影響和感染學生,促進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誠心」去捕捉每一顆心靈
作為一個班主任,要想管理好班級,就應當首先了解學生,誠心與他們交朋友,用心去捕捉每一個幼小的心靈,做到心中有學生、心中想學生。特別是注重誠心與學生交朋友,要和他們談心,學生有缺點,批評時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同時批評學生要因人而異,講究時機、地點與方法,不誇大、不諷刺、不挖苦,要誠心誠意幫助學生改正缺點。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或要求,不光要從自己的角度去分析,更重要的是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多為學生出主意,讓學生覺得你是真心實意為他著想。要和學生平等相處,以誠相見,做到如師如友,亦師亦友。不要高高在上擺班主任的架子,要經常深入到學生中去,做個熱心人,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對學生中出現的問題,要積極主動,誠心解決好。只要教師用心去觀察了解學生,發現每個學生心靈深處的微妙變化,並把自己的思考過程告訴學生,坦誠相見,這比直接把結果告訴學生收效要好得多。
三、用「愛心」去關愛每一位學生
班主任應該用愛心去關愛每一位學生,班主任在工作中無論對人對事都要公正、平等,特別是對待後進生要真心實意,不要給學生一種「老師做個樣子」的感覺。平等可以營造融洽,愛心可使枯木復甦,耐心可以修好「破罐」。班主任雖然不可能將自己的精力在同一時期平均分給每一個學生,但只要我們心中裝著全體學生,用心去關愛每一位學生,就一定能夠發現學生身上潛藏的智慧和創造力,挖掘出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
四、「有意」放手讓班幹部管理班級
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事務繁雜,既抓教學業務,又抓班級管理,有時還兼上其他班的課。這樣一來,如果不選出一支好的班幹部協助班主任管理班級是不行的。班幹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選舉班幹部時一定要民主、公正、公平、公開,不能由班主任點名,委任班幹部,這樣做不能服眾。選出班幹部以後,人員分工要明確,各人有各人的崗位職責。各負其責又協調配合,共同管理好班級。同時班主任要放手讓班幹部去管理班級,要信任他們,鼓勵、指導他們如何去抓班級管理。如果指導得好,班主任工作就事半功倍,班主任也就能抽出更多時間去鑽研教材、傳授更多的知識給學生了。
五、「留意」捕捉每個學生的閃光點
一個班幾十名學生,各人有各人的個性特點。這就需要班主任平時留意觀察、了解、掌握每位學生的脾性,注意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因勢利導,揚長避短,因材施教。當今時代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既要讓學生全面發展,又要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因此,班主任平時要留意了解學生,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取得盡可能多的進步。
總之,作為班主任的應時時處處以自己高尚的師德影響學生,感化學生,誘導學生,教育學生,關心學生,鼓舞學生。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為把學生培養成新一代「四有」新人,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遠。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核心,良好班風的形成,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文化素質的提高,班主任作用至關重要。要把一個班級帶好,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幾方面全面發展,畢業後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班主任必須具有"媽媽的心、媳婦的腿、婆婆的嘴",緊緊抓住愛、勤、導三個要素,創造性地勞動。
Ⅵ 初一班主任工作的特點600
一、關愛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班主任,天天與學生打交道,人與人的交往是否成功,就看能不能交心。所以,我比較重視與學生保持較融洽的關系。經常利用閑暇時間找學生談心,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有的放矢的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並且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來充實學生的生活,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生活的溫暖、有趣,關愛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就能獲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為今後工作的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從實際出發,制定出一套較為完整且容易操作的班規。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班級管理一定要有一套較為完整且容易操作的班規,有了目標,有了一定之規才能有一個良好的班集體。開學之初就和學生一起規定了班規。有了班規,就有了班集體全體同學共同的行為准則,班主任開展工作就容易多了。因為,同學們從心裏面認同了這些行為准則,如果誰違反了這些行為准則,那麼誰就應當受到紀律約束,就要接受同學們和老師的批評和教育。班規要制定好,更要落實好,這樣才能為建設良好的班集體打下堅實的基礎。我主要從衛生、保潔、課前准備、兩操、桌凳擺放、課間秩序、課堂紀律、課堂發言、作業完成、教室值日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要求,並根據他們的表現進行獎懲。在班規實施過程中嚴格遵循「獎懲有據,獎罰分明,人人平等」的原則,確實達到了對學生時刻約束和調動學生樂於助人、為班級做貢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擬定集體與個人的遠、近期目標。
班集體的共同奮斗目標,是班集體的理想和前進的方向,班集體如果沒有共同追求的奮斗目標,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所以,一個良好的班集體應該有一個集體的奮斗目標,這個目標應是近期、中期、遠期目標的結合,逐步實現目標的過程會產生梯次激勵效應,形成強大的班級凝聚力。作為班級組織者的班主任應結合本班學生思想、學習、生活實際,制定出本班的奮斗目標。近期目標,如搞好課堂紀律,搞好衛生,做好課前准備等;中期目標,如成為學習先進班集體、期中考試級部第一名等;遠期目標,如每個學生都成為全面發展的好學生,考入理想的學校。
另外,在單元考試前,我讓每個學生制定出切合自己實際的考試目標和復習計劃,時時提醒學生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為了造濃競爭的學習氛圍,我還在學生中開展考試反思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在期中、期末考試中班級平均分都較理想。
四、培養正確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一個良好的班集體要以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去影響、制約每個學生的心理,規范每個學生的行為。正確的輿論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對班級每個成員都有約束、感染、熏陶、激勵的作用。在扶正壓邪、獎善懲惡的過程中,輿論具有行政命令和規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內要注意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善於引導學生對班級生活中一些現象進行議論、評價,形成「好人好事有人誇,不良現象有人抓」的風氣。
五、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班主任在初一階段的工作重點和中心任務,是整頓班級紀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這一任務要完成,班主任必須下決心,動真格,採取各種方法。我的具體做法是:
(1)抓課前准備: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節課的課前預備十分重要。預備鈴一響,我就到教室去,督促他們做好課前准備,然後在教室里巡視一圈,檢查學生的書和筆記本是否放在桌子左上角。班委會建立後,課前准備專人負責,班主任隨機督查,現在基本已形成習慣。
(2)抓衛生保潔:針對教室保持得不夠干凈,學生們有亂扔亂拋現象,我號召他們不亂扔廢棄物,並帶頭撿班上的垃圾,還給每一個同學劃分出一塊塊的包干區,這樣就消除了衛生死角。久而久之,學生就養成了習慣,現在無論什麼時候走進教室,教室里應該是較整齊、干凈的。
六、建立合作小組,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
競爭是一股巨大的、潛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達到或代替的動力。為此我做了以下幾點:
1、通過培養與外班學生的競爭意識,形成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2、互助合作小組:
在小組之間開展學習競賽活動,對優勝的小組和進步較大的小組及個人進行表揚。
七、密切任課教師和家庭的關系,共同教育學生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發生影響並使之成才並非是班主任一人而已,而要靠教師集體的共同努力。所以,我經常向任課教師了解本班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態度、生活紀律等方面的情況,聽取他們對班級管理及工作方面的意見,爭取他們的支持,同心協力搞好班級管理工作。一個人的成長過程,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影響,各個方面的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所以我還經常電話與家長聯系,多與他們溝通,密切關注學生的動態,以達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不足:班幹部 還不夠得力,需進一步培養。本學期學習風氣不夠。
Ⅶ 班的班主任有什麼特點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導者,是學校與學生、家長之間聯系的紐帶和橋梁。所以我認為,做一個合格的班主任應具備責任心、寬容心、公平心、愛心和細心。
中國的《中學班主任工作暫行規定》對班主任任務作了明確規定。班主任的基本任務是:按照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要求,開展班級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導學生,使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身心健康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