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老師 » 教師職業意識

教師職業意識

發布時間: 2021-07-15 16:42:42

1. 教師的專業意識和文化意識的關系

教師對專業的意識主要表現在對所處職業的認識,愛崗敬業,教書育人是教師最基本的職業操守。而要真正做到愛崗敬業,教書育人就必須具有這樣的本領,這樣的本領就是要有過硬的科學文化知識的能力。這種能力的提高首先需要提高對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認識,時刻意識到文化是無止境的,需要下功夫學習、學習、再學習。自己有半桶水是不可能倒給學生一桶水的。
文化意識是教好學生的必備條件,文化知識精湛了可以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將自己的知識等傳授給學生。專業意識是文化意識的橋梁,科學文化技能需要通過愛崗敬業的教師傳授給學生。沒有對教師專業的高度認識,對職業的熱情,再豐富的文化知識也只是擺設。

2. 教師職業素養

教育思想素養。良好的教育思想素養,是教師職業素養的核心內容。職業道德素養。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工作中應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准則。它是教師道德結構中的主體部分,它在調節教師全部道德品質中起重要作用。知識素養。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因此,具有比較淵博合理的知識是教師做好本職工作的一個重要條件。能力素養。一定的能力素養是進行和完成某種工作所需具備的,教師的能力素養是進行教育活動,完成教育任務的重要保證。身心素養。教師勞動是一種充滿高度創造性的繁重的腦力勞動,又是一種兼有一定強度的體力勞動,所以教師必須有良好的身心素質做保證。健康良好的身心素質是教師職業素養建立的基礎,其在教師的職業生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教師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高昂振奮的精神和輕松愉快的心境,從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證教育質量。

3. 教師的職業素養包括哪些內容

教師的職業素養包括五個素養方面的內容

1、教育思想素養:良好的教育思想素養,是教師職業素養的核心內容。

2、職業道德素養: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工作中應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准則。它是教師道德結構中的主體部分,它在調節教師全部道德品質中起重要作用。

3、知識素養: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因此,具有比較淵博合理的知識是教師做好本職工作的一個重要條件。

4、能力素養:一定的能力素養是進行和完成某種工作所需具備的,教師的能力素養是進行教育活動,完成教育任務的重要保證。

5、身心素養:教師勞動是一種充滿高度創造性的繁重的腦力勞動,又是一種兼有一定強度的體力勞動,所以教師必須有良好的身心素質做保證。健康良好的身心素質是教師職業素養建立的基礎,其在教師的職業生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教師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高昂振奮的精神和輕松愉快的心境,從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證教育質量。

4. 教師角色意識的形成經歷了哪三個階段

1、教師角色的認知。角色認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對某一角色行為規范的認識和了解,知道哪些行為是合適的,哪些行為是不合適的。

2、教師角色的認同。教師角色的認同指個體親身體驗並接受教師角色所承擔的社會職責,用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為。

3、教師角色的信念。教師角色的信念是指教師在角色扮演中,將職業角色的社會要求轉化為個體需要,堅信自己對教師職業的正確認識,並將其作為規范自己行為的指南,形成職業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4)教師職業意識擴展閱讀:

角色擔任

1、教書育人的角色

這是教師最基本與最突出的角色。教師是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技能一要「博」。即給學生以豐富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二要「深」,即給學生以帶有規律性的知識,引導學生深入學習;三要「新」,即給學生以帶有時代感的知識,幫助學生具有探索未知世界的知識。

2、學生團體的領導角色

由於教師的地位、知識、年齡等原因,人們普遍認為教師就是學生集體的領導者。這些具體表現在:

從班級中選拔學生幹部,培養積極分析,正確地分配集體的職務,形成以積極分子為核心的班級、團隊和學習小組,培養學生高尚的精神面貌和自覺遵守紀律的習慣,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和聰明才智等,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教師的領導作風對學生團體影響頗大,而民主型的領導效果最佳。

3、家長的代理人角色

教師與其他職員的一個重要區別是,他們經常扮演家長的角色。學生對待教師的態度很像對待自己父母的態度,迫切希望教師能像父母那樣對他們。特別是年齡小的學生經常把教師當作父母的化身,而教師在扮演家長代理人的角色時有優於父母的地方。

5. 教師的職業素養包括哪些內容

教師抄的職業素養包括五個素養方面的襲內容

1、教育思想素養:良好的教育思想素養,是教師職業素養的核心內容。

2、職業道德素養: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工作中應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准則。它是教師道德結構中的主體部分,它在調節教師全部道德品質中起重要作用。

3、知識素養: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因此,具有比較淵博合理的知識是教師做好本職工作的一個重要條件。

4、能力素養:一定的能力素養是進行和完成某種工作所需具備的,教師的能力素養是進行教育活動,完成教育任務的重要保證。

5、身心素養:教師勞動是一種充滿高度創造性的繁重的腦力勞動,又是一種兼有一定強度的體力勞動,所以教師必須有良好的身心素質做保證。健康良好的身心素質是教師職業素養建立的基礎,其在教師的職業生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教師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高昂振奮的精神和輕松愉快的心境,從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證教育質量。

6. 如何培養教師職業化意識 3000字

淺談如何更好地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僅供參考,煩請採納!

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教師既有深厚的學術根底,廣闊的學術視野,追求學術前沿的意識,又需要了解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教什麼怎麼教,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同時具有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對學生認真負責的品質,成為開發學生智慧、發掘學生潛力、激發學生創造性、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導師。教師專業發展要求教師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要根據社會、經濟、科技和教育的發展,通過各種形式的繼續教育,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

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推動教育事業又快又好的發展,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教師是關鍵。

1、營造氛圍,掃除教師專業發展的觀念障礙。

通過大力地宣傳,使社會乃至教師本人明確,教師專業化是眾多職業專業化中的一種類型。教師的專業發展既包括學科知識的專業,更包括教育能力的專業,教師職業是不可替代的。從而使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被充分的重視起來,打破人們在觀念層面上的障礙。此外,教師本人明確了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內容、要求,有利於教師樹立專業發展的理想、制定個人專業發展的規劃,自我造就,自我壓力,最後實現自我專業發展。

2、師德建設,激發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潛在內因。

大量的教育實踐證明,教師的職業道德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教師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愛崗敬業,樂於奉獻,這種信念會激勵教師不斷積極地主動地加強自身學習提高,這正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內因。

3、制度建設,保證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有序推進。

教師隊伍的成長,制度建設是關鍵。當前,國家已經著手完善了相關的一些法律法規制度等,以保障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不受到任何外來因素的干擾和侵犯。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在提高教師生活待遇、保障教師醫療、養老、住房等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努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學校應鼓勵教師樂觀展望前景,同時,以規章制度的形式,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出要求。如教師專業發展目標的制定、青年教師的培養、教師專業發展的組織評價、學校校本教研活動的組織等,讓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在學校科學的制度管理下分階段、有序地推進。

4、校本教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形式。

校本教研是指以學校為基地,以學校內教學實踐中的實際問題為研究內容,以學校管理和教師為研究主體,以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為研究目的,所開展的教學行動研究活動。現階段,在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中,校本教研無疑是一種既實用又有效的研究形式。

在校本教研活動中,首先要把教研作為一項制度,加強制度建設。因為它是以單個學校作為研究的主體,以教學實際問題的解決為目標而營造起來的一種教學研究制度。其次,要注重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主動性,把教學研究和教師的日常教學實踐以及在職學習培訓融為一體,使之成為教師的一種職業生活方式,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第三,加強對校本教研的專業引領。專業引領是校本教研具有較高學術品位的關鍵,是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的重要力量。離開了專業引領,校本教研往往只能是一種低水平的重復運作,研究難以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校本教研甚至會出現機械化、形式化和平庸化的危險,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有害無益。

5、發展性評價,對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以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為目的的發展性評價,其主要特點有:目的是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和成熟,而不是為了管理和獎懲;注重評價對於教師個人的作用,而不是為了比較和篩選;強調評價的真實性,注意教師工作信息的細致搜集,以准確找出教師的優勢和存在的發展性問題;在周期上比較短,次數比較多,而不是年終一次;評價往往是和工作同時進行的,而不是在工作過程之外的;發揮領導、同行、學生在評價中的作用,而不僅僅靠某一方面的人員,等等。它的主要作用是幫助教師改進工作和提高素質。

7. 教師的職業道德是什麼

教師的職業道德:

1、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2、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3、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4、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5、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6、終身學習。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7)教師職業意識擴展閱讀:

老師的一些基本權利:

(一) 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

(二) 從事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表意見;

(三) 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評定學生的學業成績;

(四) 按時獲取工資報酬,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帶薪休假;

(五) 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

(六) 參加進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訓。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在中國經濟步入快車道;改革開放已經開辟了廣闊市場,學校教師也應結合實際要求,大力提倡愛崗敬業,發揚公而忘私,無私奉獻,教書育人,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十分重要的。這就要求教師對本職工作,應具備高度的責任心,有—種強烈的使命感。

學生專業知識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老師知識水平的制約,如果教師講課中對教材分析不透,對知識重點把握不準,要點講解不清,那麼學生聽過這堂課就會產生一種模糊的收獲不大的感覺。因此教師在講課前應吃透教材,抓住重點,拓寬知識,使學生每堂課都感到大有收獲。

8. 什麼是教師職業思想(意識)

教師的職業意識指教師對教書育人這一職業的看法和思考.這是教師從事教書育人這一職業的心理准備和思想基礎.

熱點內容
課堂教學調查問卷 發布:2025-09-16 15:20:04 瀏覽:965
地理坐標符號 發布:2025-09-16 10:17:44 瀏覽:938
幼兒教師師風師德演講稿 發布:2025-09-16 07:48:26 瀏覽:745
生物理論 發布:2025-09-16 02:01:48 瀏覽:37
奉化學古箏 發布:2025-09-16 00:20:13 瀏覽:386
人大美術學 發布:2025-09-15 22:07:45 瀏覽:651
校園青春電影2017 發布:2025-09-15 20:50:11 瀏覽:763
教學創新論文 發布:2025-09-15 14:31:43 瀏覽:118
新班主任古麗君電視劇 發布:2025-09-15 14:15:39 瀏覽:771
佛太極拳教學 發布:2025-09-15 11:23:27 瀏覽: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