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師如何上課
一是克服緊張的心理很重要。
作為一名新老師,剛踏出校園的殿堂,缺乏承受能力和教學經驗,對自己的教學風格,還處於初級的模仿階段,對能不能完成預定的教學計劃,按要求上好課,心裡沒底。這種擔心與與心理失衡結合起來,往往會使得我們在上課的時候特別的緊張,經常會出現心跳加快、臉紅、眼睛不知往哪兒看、手腳不知何處放、動作不協調、注意分散、思維遲鈍混亂、語無倫次等現象,就形成了「怯課」現象。它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活動與工作效率。那麼克服緊張的心理就顯得特別的重要,在意識在緊張的心理帶來的種種危害後,我在上課前經常會跟自己對話:你是最棒的,記住越緊張越容易出錯哦.久而久之,這樣緊張的心理就漸漸的離我遠去了。
二是備好課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
學校教學過程的重點在課堂,要想教好課,關鍵是教師要在備課上下功夫。課前,把課上要做的一切准備好,有一個周密的安排,上課的時候才能融會貫通,運用自如。
一、備教材
備教材就是要深入鑽研教材,鑽研教材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吃透教學大綱對全冊教材的總要求,把握每一篇課文在學期或者階段教學計劃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鑽研課文本身。從字、詞、句、段、篇到作者的思路、課文的主題思想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特別是課文的特點(包括語言形式上的特點)、重點、難點、作者的思路,要做到確有把握。要勤於思考,勤於查詞典,勤於從有關的參考資料中吸取營養;要反復地閱讀課文,深入體會課文中的思想感情;遇到疑難的問題,要和其他教師一起研究。總之,要吃透課文,哪怕是一個字、一個標點也決不放過。這樣,吃透了教材,就能合理地定出教學的目的要求、重點、難點,進而考慮教學方法
。真正做到從教材實際出發。
二、備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備課是為了學生學習。學生原有基礎如何,學習新教材有哪些困難,有什麼要求,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什麼情況等等,教師都要有所考慮。備學生就是要了解學生,心裡有學生。備教材,心裡要有學生;備教法,心裡要有學生;備自己,心裡也要有學生。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來備課。我們常說訂計劃要吃透兩頭,要有針對性,備課也是一樣,一頭是教材,一頭就是學生;針對教材的實際情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備課才能備在點子上。
了解學生的途徑很多。平時與學生接觸要注意觀察,做了解學生的有心人。還可以通過課前調查,了解學生對學習新教材的困難和想法,特別是疑難的地方。這樣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不僅能節約課堂教學的時間,而且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三、備教法
教法的問題涉及的內容很多,這里講的,只是課堂教學中一些具體的方法問題。
教學方法不是固定不變的。教材不同,教學對象不同,目的要求不同,運用的方法就應不同。但有幾條要求緊緊抓住:
(二)善於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運用啟發式。啟發式的核心是個「思」字。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我們一定要十分注意培養學生的能力,開發學生的智力,使他們能有獨立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要讓學生從小養成勤於思考、善於思考的習慣。因此,課上不能由老師的講來代替學生的學。光是老師講,是提高不了學生的能力的。所以課前教師要認真考慮圍繞教學重點提出什麼樣的問題最能使學生動腦筋,提哪幾個問題能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板書怎樣設計既能使學生一目瞭然,又能使學生有充分思考的餘地等等。這些都要在備課時反復比較,認真取捨。
四、備自己
備自己,對於語文教學備課來說,不論是啟發學生的思想感情,還是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內容,都是十分必要的。教師進入到課文中去,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同作者產生共鳴,進而用自己的感情去啟發、感染學生,這不能不說是教學成功的一個重要方面。豐富學生的想像,發展學生形象思維的能力,要讓學生身臨其境,如見其人,教師自己首先要身臨其境,如見其人。當然,這主要是對文藝性的課文而言的。
B. 新教師如何上好第一堂課
在上第一節課前,老師最好是修飾一下自己,理理發,沐浴一下。一是顯得干凈利索,二是顯得對學生尊重,假如你有一張叫年輕人追逐迷戀的明星臉,多少會有助於馬到成功,假如你不幸長得沒有什麼特點,那麼,你至少要在休息好的前提下,做到精神煥發。最忌諱的是老師進入課堂就講課,因為學生還不熟悉老師,對老師還有很多的神秘感,上來就講課,學生也會因為自己對老師感興趣的程度大於對教學內容的程度,導致教學效果不佳,所以,第一節課最好是不要講課。下面是進入課堂後的具體的實施步驟:要有一個漂亮的出彩的的亮相。這個開場白,要介紹自己的姓名和求學經歷,這是最吸引學生的,有助於學生了解老師的過去,促進師生友誼的建立。讓學生在你的自我介紹里,感受智慧之美,拼搏之美,進取之美。要讓學生感覺老師是一個博學的人,從而從心裡喜愛和敬佩老師。其次,要講講對所教授科目的認識,最好是聯系現實社會中的一些具體的實際例子,來突出所教科目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突出所教科目在個人修養提高方面的重要性,突出所教科目在考學中的重要性,要讓學生產生一種學好你所教學科的沖動。這樣做,雖然有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嫌疑,但是對於引導學生熱愛自己所教的學科,激發他們的學生興趣,鼓舞學生的士氣都是很有必要的。三是,介紹本學科的學習方法。可以結合自己的經驗和別人的教訓,根據自己的心得來現身說法,把自己的一些竅門和絕招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叫學生知道下一步怎麼學,怎麼做,怎麼配合老師的工作,達到以實用來吸引人,以真摯來感染人。四是,介紹本學期的學習內容,學期目標,自己的教學計劃,自己的授課習慣,講課特點,課堂要求,並且對學生應該達到的程度做出明確的說明,以便同學們更好的接受和適應老師。應該注意的問題:端正心態,和學生的關系應該是朋友關系,不要高高在上,目中無人。要根據學生課上的反映,及時調整自己的講課的狀態,注意調動學生的情緒,牢牢吸引住學生,要叫學生對老師的講課心悅誠服。要做到情緒飽滿,文才飛揚,講課時鏗鏘有力,抑揚頓挫,做到吐字清晰,聲音洪亮。面帶微笑,鼓勵學生參與,使得課堂氣氛活躍,不要搞的課堂氣氛死氣沉沉。語言最好是本著幽默、風趣的路子走,內容要切合學生的水平和興趣,切忌大話、空話、假話,叫人厭煩。不要一開始就給學生立規矩,給學生來個下馬威,過於嚴肅的老師,會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壓力,使學生產生恐懼心理,影響師生關系。語氣要溫和,不要生硬,課堂氣氛要活躍,不要死板。應該講,任何一門學科都有他們的科學性和趣味性,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獨特的魅力。教師的第一節課,應該是拉近和學生的距離,培養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學生的興趣有了,就意味著你的第一節課成功了。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下一步的教學工作就可以順利展開了。讓學生對你「一見鍾情」俗話說,「好的開始等於成功的一半」、「萬事開頭難」。但一個好的開始就等於成功的一半。人的第一印象是相當重要的,它往往左右了以後的好惡,以後的喜歡不喜歡。而人們對某一件事的興趣大多跟著第一印象走。為此我很謹慎我的第一節語文課。因為學生畢竟是學生,個子再高也畢竟是孩子,有孩子的弱點。我們常聽他們說:這老師,從一見面我就不喜歡他,以後一上他的課就煩。所以這「一見面」就顯得十分重要。一見面只有喜歡你這個人,才會喜歡你的課,才會樂意接受你傳授的知識。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生動地將學習比喻成吃飯,吃飯要有食慾才能吸收;學習要有興趣才能接受。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對我們教師來說,以後的課不一定非得每節都能激起學生的興趣,但第一節必須煞費苦心,精心准備(這其中包括個人的衣著服飾,體態語言等),更要一炮打響,讓學生在很高的層面上重新認識語文課的不可替代的價值,並從此「死心塌地」的愛上語文。這便是語文教學成功的第一步。為此,我接新班的第一節課從不講新課,而是與學生「侃大山」。在「侃」的過程中與學生作貼心的情感交流,展現語文教師的人格魅力,展現語文課的學科魅力。先入為主,先聲奪人,讓學生情不自禁地沉醉於你的學識、風度之中,沉醉於學科的魅力之中,並熱切地盼望著第二節語文課的早曰到來。新老師在上第一堂課時,一般都會很緊張,怎麼才能不緊張呢?中國有句老話叫「藝高人膽大」,你充分地備好了課,心裡有了底,自然就不會太緊張了。備好課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你要深入研究大綱教材,明確這堂課的教學目的、任務、難點、重點;你要精心選材,聯系實際,聯系科學史方法論;你要考慮怎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愛聽你的課,對你的課產生濃厚的興趣;你要精心選擇適合學生的教法……有時為了研究如何一下子吸引住學生,引出課題,往往要化很大的力氣。如果課備得好,上課時能做到一環扣一環,就能把學生牢牢吸引住,也就不會出現什麼課堂紀律問題了。如果課講得有意思,學生十分愛聽,違紀者也成了聽眾,也就沒有違紀者了。如果還有違紀者,也會失去市場,甚至會遭到全班的譴責,這就是為什麼優秀教師上課從來沒有紀律問題的原因。上課的對象是學生,因此,你必須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否則課就備不好,你的第一堂課也必然上不好。要了解學生的什麼實際情況呢?一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情況,就是學生想不想學你的課?愉不愉快?為什麼?二是學生學習的科學性情況,學生會不會學?是怎麼學習的?存在什麼問題?三是學生的有關預備知識和能力的掌握情況,也就是講新課要用的有關預備知識是否掌握?有關能力如何?老師如果不去了解學生的實際狀況,上課必然會脫離學生的實際,學生就會因為老師講的聽不懂或者講的太容易,而對你所講的課失去信心或不感興趣。不知有多少老師因為上課前沒有好好去備學生,結果第一堂課就因為不了解學生而敗下陣來,後悔莫及。了解的途徑很多,如,看材料、開座談會、個別談話、搞摸底測驗、家訪等等,如果對學生的情況摸的很透,還沒上課,學生的名字都能叫出來,這就為上好第一堂課打下了成功的基礎。一份精彩的教案寫好以後,老師就要不斷地去熟悉教案,熟悉到什麼程度呢?如果時間允許,最好能熟悉到講課時不用看教案最好。如果教案很熟,上課就有了餘力,就可以更好地做到隨機應變了。上課時不看教案,又能把課講的特別好的老師,最受學生的歡迎,也最讓學生佩服。因為學生從老師講課的熟練程度上,看到了老師的工作負責,業務精湛,精益求精。那些上課時不斷地看教案,講課時結結巴巴的老師,威信很快就會一落千丈。學生認為,老師沒有備好課就來上課了,肯定是一個不負責任的老師。要想上好第一堂課,教案一定要掌握的特別熟練,這是上好第一堂課十分重要的一個因素。一節好課,應當是活而不亂,也就是說,課堂氣氛要十分活躍,但不能沒有規矩。因此,從第一堂課開始,就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上課習慣。比如,老師一開口講話,全班必須立刻安靜下來,不允許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說的現象出現。老師不要因為違紀人少不影響上課而姑息遷就,一定要抓住苗頭,嚴格要求。第一堂課要嚴,堂堂課要嚴,好習慣就會慢慢養成。五、教師的形象老師一進教室,全班幾十雙眼睛就會聚焦到老師身上,老師的穿著打扮實際上對學生也是一種教育。因此,老師上課時,對服裝、發型和飾物全要特別注意,要和教師的身份相稱。教師的打扮要樸素、自然、大方、要體現出一種和諧的美。個別老師的奇裝異服,濃妝艷抹,披金戴銀,或者不修邊幅,這些都會影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不僅對學生的德育不利,也會分散學生聽課的注意力,影響課堂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