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走進學生心靈
閑來之際,很喜歡去書店感受那份悠然與閑靜,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李鎮西老師的《走進心靈》這本書,當我捧讀之後心中久久不能平靜,為他的真誠感動,更為他的智慧折服。
書中引言里有這樣一句話: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有人情味的人。我看了久久不能釋懷。李老師以其真愛真情高舉民主教育旗幟,真誠開展民主教育實踐活動。 在李老師的心中,教育民主不僅僅局限於「教人做主人」,而更多的是教育者對教育對象的態度、理解、尊重、熱愛等等。
在《走進心靈》這本書中,共有九個主題,涉及方面從集體論到民主生活。再到向學生學習等等。件件真實感人的事情,一份份教育的真情,一一呈現。最難忘的莫過於手記五一深入心靈的教育,李鎮西老師說:當我們不能理解學生的心靈時,學生也不會理解我們,我們所有的「辦法」、「措施」、「技巧」、「絕招」等等都失去了應有的教育內涵。而僅僅成了「制服」學生的「殺手鐧」——其後果必然是師生雙方互相仇視。聯想自己的工作,由於班級男孩子多,不是這個上課說話,就是那個在樓道里追逐打鬧。剛制止住,又一個學生和另一個學生因為一件事情打了起來,糾紛、矛盾不斷出現,憤怒的情緒不禁產生,罰站、訓斥成了常用的辦法。教育效果可想而知。總以忙為借口,沒有了解事情發生的真正原因,也就沒辦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強迫自己靜下心來,再讀李鎮西老師的《走進心靈》。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迫不及的用於自己的教育實踐中。我會把那個上課說話的孩子叫到身邊,問問他上課說話的內容,讓他自己講講上課說話的害處。並相信他會改掉這個毛病;我讓打架的孩子先握手言和,再讓他們想成對方,演一演,說一說,又會怎樣做。沒等說完,孩子都知道錯了……有幾分耐心,有幾分真誠。把自己當成學生,就理解孩子的思維和做法。
教育只有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喚起孩子們內心積極的情感體驗,才會激勵他們,以此班主任的管理必須是情感教育,走進心靈的教育。請讓我們用和藹、親切、關心打開學生的心門,做一個理解,尊重學生的老師,那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
任課教師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就要使學生敞開心扉,吐露真情。那麼,如何才能打開學生心靈的大門,走進學生心裡呢? 尊重信任是打開學生心門的前提 教師以平等、信任的態度對待學生,尊重他們的感情、人格和自尊心,相信他們的辦事能力,就能產生凝聚力,反之,以一個教師爺的姿態居高臨下對待他們,不懂得尊重他們,不懂得信任他們,只能產生離心力。 要做到尊重學生,就要注意幾點:第一,不體罰學生,不管學生犯了什麼錯誤,都不能對學生進行體罰,體罰只會起到反作用,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第二,不發脾氣,尤其不能無故拿學生出氣。班主任即使有十足的理由發火,也要心平氣和,學生才能產生內疚心理,暗下決心改過。第三,說話要得體。班主任跟學生接觸的機會很多,說話不注意,很容易引起學生反感,班主任說話時,一般不應採用命令、斥責等語氣,不妨多用一些禮貌用語,例如,阻止學生的不良行為時,可以說,"請注意一下";根據規章制度必須處罰學生時,可以說"很對不起";要求學生做某件事時,說聲"勞駕",學生辦完事後,也別忘了說聲"謝謝",不會有人覺得這些是多餘的。第四,要多聽取學生意見,合理的就要採納,不合理的應對學生解釋原因。第五,尊重學生不等於討好學生,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能為了尊重學生,弄得自己失了自尊。 信任學生,就要做到兩點:第一放手讓學生去做力所能及的事,給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的天地;第二鼓勵學生去做暫時力不能及而經努力又能及的事,多給肯定的評語,使學生得到鍛煉,提高辦事能力,我曾任命一個很想在宣傳方面發展,水平卻還不高的學生當宣傳委員,他第一次負責出黑板報時確實出了不少問題,但我表揚了他積極認真的態度,增強了他的信心,他很快成長為一個稱職的宣傳委員。 關心愛護是打開學生心門的關鍵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班主任應以深厚的兄長愛、父母心關心愛護學生,深入到學生中去,關心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情況,為學生卸下思想包袱,解決學習、生活上的困難,才能成為學生可以依靠,值得信賴的貼心人,反之,冷冰冰或無所謂的態度只會關閉學生心靈的大門。 關心學生的思想,消除思想顧慮,學生才能一心一意的投身學習中去。有一個學生,思想端正,成績優異,但人很單純,不苟言笑,把別人的幾句玩笑話看得極為嚴重,整天思來想去,結果弄出病來,影響了學習。我知道後,先是提醒其他學生要注意開玩笑的方式和對象,並要求他們多關心那位學生的病情,然後,多次找他談心,分析玩笑的性質,剖析他的心理,詢問他的病情,同時,還照顧他的飲食,終於解除了他的思想負擔,他安心學習了。 關心學生的學習,著重放在後進生身上。後進生學習成績低的原因,大都是學習方法不對頭或用在學習上的時間少,因而採取的辦法是鼓勵和幫助,鼓勵他們,肯定他們的長處,在班上成立各科的學習小組,定期活動,讓成績好的學生幫助他們。 心學生的生活,主要體現在關心學生的身體健康上。班上不時有學生生病,我總是專門到宿舍探望,帶他們看醫生,為他們熬葯熬粥,煮湯煮麵。曾有幾次,我為了送半夜突然患急病的學生到醫院就醫,急走了二、三公里的路,並守護到天亮。 談話是打開學生心門的途徑 教師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時,談話是很好的方式。平時,了解學生個人情況,了解班的情況,談話也是很必要的手段。多與學生談話,跟學生的關系就會密切,我每個星期都找學生談話,每個學期找同一個學生談話在兩次以上,個別後進生甚至達到十五次左右。如果長期不與學生談話,師生之間必然有陌生感,影響師生感情。 談話要注意:第一,選擇適當的地點,一般不選辦公室或人來人往的地方,使學生緊張的心情放鬆;第二,語氣平易可親,讓學生感到親切、自然、隨和,"話匣子"就容易打開。第三,誠心誠意,談話的態度要誠懇,認真,不要隨便應付,要讓學生感覺到談話的重要;第四,實事求是,不聽一面之辭,不亂表態,不偏激,冷靜處理談話遇到的問題;第五,講究技巧,針對不同的學生,應善於運用不同的技巧。有一個學生,直言快語,性格暴躁,大家都反映她晚睡前大聲講話,嚴重影響別人休息。我找她談話,沒有指責她,而是裝作什麼都不知道,平淡地跟她聊起宿舍的情況,談了一會兒後,她主動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並保證以後改正。 以身作則,使學生心悅誠服 在學生面前,班主任應起到模範帶頭作用,不怕苦,不怕累,學生能做到的,班主任也應做到,要求學生做到,自己要先做到,不能只要求班幹部帶好頭,自己也要帶好頭,班主任帶了頭,學生就會跟著干,這就是所謂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做到了這一點,學生就會對班主任心服口服,消除抗拒心理,班主任就更易向學生走近。 不計得失,取得學生的理解和支持 作為教師,應該全心全意把工作做好,隨時准備犧牲個人利益,無悔無怨。學生明白了班主任的苦心,就會主動接近班主任,反之,如果斤斤計較,什麼都要權衡一下得失,只會使學生"敬"而遠之。 工作方面,當班主任辛苦誰都知道,千萬不要在學生面前叫苦叫屈,付出了努力也不應要求回報。有一次,為了了解兩個後進生在家裡的情況,聯合家長共同教育他們,我利用星期天騎車到他們家進行家訪,來回跑了四十幾公里沙路,晚上又照常下班。我不動聲色,他們知道後卻低著頭對我說:"這次我們服你了!"錢財方面,我從不拿班裡一分錢,不僅如此,我的班被評為文明班時,我總是對學生說,成績完全是他們拿的,並把學校給我的獎金也交到班會費里,每次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心裡明白,我並不是什麼也沒干,卻把成績歸功於他們,因而都很激動,也很感動。
Ⅲ 班主任如何走進學生心靈深處
融入
Ⅳ 班主任如何走進學生的心靈,免費範文
一、用愛去觸動學生的心靈
愛就是教育,教育就是愛。教育不能沒有感情,因為沒有愛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沒有水一樣,不成其為池塘。所以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有位教育家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譏笑中有牛頓,你的冷眼中有愛迪生。」我們對待每一個孩子,只有用愛的暖流去開啟他們心靈的窗戶,才能真正走進他們的心理世界,他們才會覺得自己的人格受到尊重。
我現在教的是四年級的學生,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讓學生把自己對老師、班級、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議用「寫寫心裡話」的方式寫出來,根據了解到的情況,我能更有針對性地改正和引導。一次,班裡有個叫宋遠艦的孩子,在他的「心裡話」里這樣寫道:「我很苦惱,平時上課我總會開小差,作業也不能及時完成。我也不想這樣,可我總管不住自己。因為這,媽媽也總為我操心。老師,你能不能幫助我戰勝自己,改掉這些缺點呢?」多可愛的孩子啊!我一定要盡力幫助他。於是,我提筆在他的「心裡話」後面寫道:「看到你能這樣的要求自己,我真為你高興。從你的『心裡話』和你平時的表現中,我還看到你一個優點,你特別愛你媽媽,特別體諒媽媽!你真是一個孝順的好孩子!既然這樣,你是想讓媽媽再為你操心,還是想成為她的驕傲,讓她天天都高興呢?為了媽媽每天都能露出笑臉,就讓我們一起來努力,一點一點改掉缺點,逐漸戰勝自我吧。我會一直支持你的,相信懂事的你一定會讓媽媽欣慰的!」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又通過幫他設定一些戰勝自己的小目標,逐步幫他改掉缺點。雖然他有時會出現反復,不能堅持,但是只要有點滴進步我就給他以鼓勵,給他以信心。同時,我經常和他媽媽聯系,匯報他的進步。在這樣愛的力量的感染下,孩子的心靈被觸動了,他揚起了自信之帆,戰勝了自我,取得了喜人進步。
二、用心去碰撞學生的心靈
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與孩子溝通交流,達到教育的目的。但不管採用何種方式,都應該是師生間心與心的交流,用真誠交換真誠,用信任換得信任,讓學生感受到更多的人文關懷,從而更樂於接受。對於班內犯錯誤的孩子,盡量不採用那種直接批評的方式,更多的是用談心的方式加以勾通。在和學生的談心中,沒有厲聲的批評,大聲的呵斥,通過彼此真誠的交流,孩子感受到的是老師對自己的尊重和關愛,更能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同時,通過談心,教師也能了解到孩子們對自己工作中存在的意見,並採納合理化建議,積極有效地進行改進。
三、用微笑去叩開學生的心靈
俄國心理學家烏申斯基說過:「兒童憎恨的教師是在任何時候也不能從他那裡得到表揚和承認什麼事情做得好的那些教師。」因此,我想對所有的老師說:「不要吝嗇你的微笑,把對學生的喜愛流露出來,把表揚和激勵送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舞台的主角,在熱情與希望中閃亮登場,茁壯成長。」
經驗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孩子在心靈深處都渴望自己的見解、觀點能得到別人的認同,其中教師的贊揚更是具有無窮的魅力。贊揚是照進孩子心靈的陽光,一次表演鼓勵的效果勝過一百次甚至一千次的批評指責。恰當的鼓勵會使他們在相當一段時間里保持著樂觀和自信,甚至影響著孩子們的一生。
我班的馮春元是有名的調皮大王,平時愛惹事生非,作業拖拉,甚至完不成。雖然多次教育,卻總沒有明顯的效果。針對這種情況,我就試著用表揚的方式來促其進步。於是,我就留心尋找他身上的「閃光點」,以便及時「發揚光大。」在一次大掃除中,我發現他特別積極。因此,我在全班同學面前對他大加贊賞。果然,在之後的幾天,他對自己嚴格要求了,各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而我也就抓住機會,及時肯定他的點滴進步。在鼓勵與表揚中,他的缺點越來越少。現在,昔日的「調皮大王」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積極樂觀、活潑向上的馮春元。由此,我深深感到,根據孩子的心理及年齡特點去激勵表揚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四、用寬容去呵護學生的心靈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尤其是成長中的學生,正待培養造就,更不可能沒有過錯。對於犯了錯誤的學生,重要的不是找缺點,而是發現優點,期待其轉化。面對一叢玫瑰,你看到的是花下的刺,還是刺上的花?面對一個學生,你是戴著顯微鏡去找缺點,還是戴著放大鏡去發現優點?記得有位作家說過,一次偶然蹲下來與孩子看風景,意外發現在孩子的視野里,這世界是多麼不同。這個發現對作家的啟發很大,使之改變了與孩子相處的態度和方式。
學生犯了錯誤,教師給予批評是應該的,但教師的批評要有情有理,學生才易接受。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不能剋制自己的人,就是一台被損壞的機器。」作為老師,尤其是班主任,面對一些突發性事件,面對學生的過失,切忌使用簡單、粗暴、沖動的「熱處理」,而應持克制、忍讓、寬容的態度,以理智控制自己的言行。
上學期我們學習武術操時,要求孩子們認真看老師的動作,認真聽
Ⅳ 班主任如何走進優等生心靈
你只要用心去理解他們,真心去關心他們幫助他們,心自然就近了,人與人之間沒有天然隔閡的,要帶著理解的眼光用心溝通,慢慢時間長了,同學們對你產生了信任感,你就已經進入他們的心靈了,優等生和差生除了成績的不同外沒有差別,要一視同仁哦,這樣優等生也不會因為你對他的特別厚愛而感到有壓力,他有壓力自然不會和你親近了。因為壓力是你帶給他的,用點心吧,會有回報的。
Ⅵ 班主任如何走進學生的心理世界
陶行知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擁有心對心的尊重,才會具備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和化險為夷的教育智慧。
現代的學生獨生子女較多,這些學生的心理素質往往比較脆弱,情感的依賴性比較強。不少學生過於嬌慣,很多家長不敢說不敢管,都依賴於老師教育。其實孩子也渴望著自己的老師,既是師長,更是朋友,期望與心目中尊敬的老師有朋友式的感情交流。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們要用愛心去培育心靈;在傳播知識的同時,也逐步增長教學技能;在播撒愛心的同時,我也收獲著一份份愛的回報。一個學生就是一個十分豐富,十分復雜的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我認為最美的方式是師生之間心靈的溝通,每個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有一根琴弦,要想真正撥動這根心弦,教師就要尊重學生,以平等的地位去傾聽學生的心聲,這樣學生才會把他們心思告訴老師。通過交流互動,加深了師生之間的理解和溝通,也加深了師生之間的友誼,從而老師更能走進學生心靈。
一、要有作為教師的愛心與責任心
愛心是走進學生心靈的保證,教育是愛的藝術,是心與心的認同,是心與心的升華,是心與心的溝通。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認為教育不能沒有情感,沒有愛沒有感情,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馬卡連柯說:教師的心應該充滿對每個他要打交道的具體的孩子的家,盡管這孩子的品質已經非常敗壞,盡管他可以給教師帶來許多不愉快的事情,教師都要以自己的美好的感情去教育他。這都說明教育需要愛,只有愛,教師才能真正地走入學生心靈。
在平時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們要充分體現了愛心和寬容。如我班的一位同學,總是不愛上學,有逃學行為。我就耐心的教育,走近他和他主動交談,以真心打動他,讓他感覺此時的我不是老師而是特殊的朋友。經過多次交流我終於找到了事情的原因,由於父母的溺愛和嬌寵,到學校住宿吃不了苦,針對這種情況我就制定了一系列的辦法,從而轉變了他的觀念,現在此學生再也不逃學了,學習成績也趕上來了。教師的關愛,換取了學生的認同,師生關系的融洽,相對地也樹立了班主任的威信。
二、詳細的了解學生的一切情況
我最深的體會是:班主任了解學生的底細,教師的工作才能對號入座、對症下葯,才能由外在的表現洞察學生的內心深處,教師主要應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性格、興趣愛好、對學習的態度、習慣養成等方面。我充分利用一切時間,走訪或電話聯系了全班學生家庭,和一些他們以前的老師。走近學生,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況,只有這樣教師的教育才能知己知彼。教師知曉了這些,就為走進學生的心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此基礎上,真實而准確地了解學生個體隨時的反應並給予及時的指導和反饋,注重與學生情感的溝通與交流,無論是對學生個體的關注,還是整體的管理,都依賴於這種交流和相處的方式,和學生溝通的方式,我常用的是交談。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要求在學生管理工作中,不但要做好教育導人、鼓舞人和鞭策人的工作,更要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出發,做到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和幫助人。這是以人為本理念在學校的具體體現,也是辦學必須遵循的原則。談心工作,它細膩、實用、有人情味。我在發現學生的問題時,一般不會粗暴地亂批評一頓,而是找學生耐心談話,以心交心,如我班的董秀、唐中和同學,在一段時期成績明顯下降,我了解情況後發現,均是由於心理、家庭與情感引起。我一面與家長溝通,一面與他們多次溝通,使他們從感情的旋渦、家庭的復雜關系和眾多的心理問題中很快的走出來,他們的家庭關系跟和諧、把握感情更成熟和學習成績上升更快了。
三、平等的尊重與理解學生
教師,一種光輝的職業,被社會各界譽為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但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高高在上的人物,是敬而生畏的對立面。每一位學生在尊敬的基礎上都渴望教師能放下尊貴的身架,坦誠、平等地走進自己的心靈,成為可以傾訴的朋友。也唯有如此,才能讓學生們更自覺地認同你,並接受你的教導。
要想贏得學生的尊重,也要學會尊重學生,讓學生做什麼一定要讓學生知道為什麼這樣做;班級的事讓學生自己干,例如我班的班會、黑板報等。要充分信任學生,並能寬容學生,我經常給學生說:我允許你們犯錯,你們畢竟是孩子,但同樣的錯誤不能犯第二遍,如果一不小心犯了但決不允許犯第三遍,因為事不過三,到那時,你們一定覺得沒有尊重我,因為尊重是相互的。我班有一個A同學由於眾多因素,導致與家長、同學關系緊張,成績直線下滑,後來我了解情況後找他的家長和同學面談多次,並幫助他分析他所面臨的狀況和回出現的後果後,現在A的變化真的很大,對家人,對同學,對老師,對朋友,她都能以禮相待,學習態度也更好啦。因為我經常會參加學生的一些活動,因此他們也把我當成了最好的朋友,有什麼心裡話總會對我說。身上長痘痘,今天遇到了一件什麼高興或煩惱的事,某某說話不文明,誰進了網吧,大事小事,不要我去問,我都會了如指掌。從中我也了解到學生的思想動態,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老師只有放下姿態,平等地對待和尊重每一個學生,才能受到學生的尊重。也只有平等對待學生,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
四、不斷的學習
與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班主任要有閃亮的人格魅力,能用自己的知識豐富學生的知識,用自己的智慧啟迪學生的智慧,用自己的高尚思想品德熏陶感染學生的思想品德,用自己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調節學生的意志,用自己的個性影響學生的個性,用自己的心靈呼應學生的心靈,用自己的靈魂塑造學生的靈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學生的人格。以自己的青春譜寫著輝煌的教育詩篇,以自己的忠誠和執著維系著綿長的文化繁衍,以自己的希冀和神往描繪著斑斕的成長手記,以自己的理念和憧憬鑄造著堅強的未來人傑等都要求我們要深厚的文化功底、高深的專業水準和全面的知識,這些要靠我們不斷的學習而來。
五、絕對保守我所知道的學生的秘密
五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使我感悟到:班主任要走進學生的心靈,凈化一片藍天,綠化一片沃土,這是我們神聖不可推卸的職責。讓我們用用知識武裝自己,以心換心,維護學生自尊心,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如陽光,灑向每一個學生心靈的角落,如春風,拂去學生心靈的每一粒塵埃,如細雨,滋潤學生的每一寸心田. 正是由於走進了學生了心靈,了解了學生,理解了學生、關心了學生,和學生一起成長,和學生有了共同的話題,共同的心聲,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去,教學效果也有了明顯提高。雖然班主任的工作很辛苦,但在這辛苦的工作中融入了我的愛,伴隨著學生成長,所以我又感到很快樂。我就是這樣懷著對每一位學生的愛,對每一位學生的情,慢慢地走進了學生的心靈,在師生之間心與心的溝通、情與情的交融中,我看見了愛的火花,也看見了教育者的希望。每當我看到我深愛著的學生們健康成長時,我就感受到了我活著的價值、工作的意義。
Ⅶ 班主任如何走進學生心靈的經驗交流
一、用愛去觸動學生的心靈
愛就是教育,教育就是愛。教育不能沒有感情,因為沒有愛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沒有水一樣,不成其為池塘。所以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有位教育家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譏笑中有牛頓,你的冷眼中有愛迪生。」我們對待每一個孩子,只有用愛的暖流去開啟他們心靈的窗戶,才能真正走進他們的心理世界,他們才會覺得自己的人格受到尊重。
我現在教的是四年級的學生,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讓學生把自己對老師、班級、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議用「寫寫心裡話」的方式寫出來,根據了解到的情況,我能更有針對性地改正和引導。一次,班裡有個叫宋遠艦的孩子,在他的「心裡話」里這樣寫道:「我很苦惱,平時上課我總會開小差,作業也不能及時完成。我也不想這樣,可我總管不住自己。因為這,媽媽也總為我操心。老師,你能不能幫助我戰勝自己,改掉這些缺點呢?」多可愛的孩子啊!我一定要盡力幫助他。於是,我提筆在他的「心裡話」後面寫道:「看到你能這樣的要求自己,我真為你高興。從你的『心裡話』和你平時的表現中,我還看到你一個優點,你特別愛你媽媽,特別體諒媽媽!你真是一個孝順的好孩子!既然這樣,你是想讓媽媽再為你操心,還是想成為她的驕傲,讓她天天都高興呢?為了媽媽每天都能露出笑臉,就讓我們一起來努力,一點一點改掉缺點,逐漸戰勝自我吧。我會一直支持你的,相信懂事的你一定會讓媽媽欣慰的!」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又通過幫他設定一些戰勝自己的小目標,逐步幫他改掉缺點。雖然他有時會出現反復,不能堅持,但是只要有點滴進步我就給他以鼓勵,給他以信心。同時,我經常和他媽媽聯系,匯報他的進步。在這樣愛的力量的感染下,孩子的心靈被觸動了,他揚起了自信之帆,戰勝了自我,取得了喜人進步。
二、用心去碰撞學生的心靈
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與孩子溝通交流,達到教育的目的。但不管採用何種方式,都應該是師生間心與心的交流,用真誠交換真誠,用信任換得信任,讓學生感受到更多的人文關懷,從而更樂於接受。對於班內犯錯誤的孩子,盡量不採用那種直接批評的方式,更多的是用談心的方式加以勾通。在和學生的談心中,沒有厲聲的批評,大聲的呵斥,通過彼此真誠的交流,孩子感受到的是老師對自己的尊重和關愛,更能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同時,通過談心,教師也能了解到孩子們對自己工作中存在的意見,並採納合理化建議,積極有效地進行改進。
三、用微笑去叩開學生的心靈
俄國心理學家烏申斯基說過:「兒童憎恨的教師是在任何時候也不能從他那裡得到表揚和承認什麼事情做得好的那些教師。」因此,我想對所有的老師說:「不要吝嗇你的微笑,把對學生的喜愛流露出來,把表揚和激勵送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舞台的主角,在熱情與希望中閃亮登場,茁壯成長。」
經驗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孩子在心靈深處都渴望自己的見解、觀點能得到別人的認同,其中教師的贊揚更是具有無窮的魅力。贊揚是照進孩子心靈的陽光,一次表演鼓勵的效果勝過一百次甚至一千次的批評指責。恰當的鼓勵會使他們在相當一段時間里保持著樂觀和自信,甚至影響著孩子們的一生。
我班的馮春元是有名的調皮大王,平時愛惹事生非,作業拖拉,甚至完不成。雖然多次教育,卻總沒有明顯的效果。針對這種情況,我就試著用表揚的方式來促其進步。於是,我就留心尋找他身上的「閃光點」,以便及時「發揚光大。」在一次大掃除中,我發現他特別積極。因此,我在全班同學面前對他大加贊賞。果然,在之後的幾天,他對自己嚴格要求了,各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而我也就抓住機會,及時肯定他的點滴進步。在鼓勵與表揚中,他的缺點越來越少。現在,昔日的「調皮大王」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積極樂觀、活潑向上的馮春元。由此,我深深感到,根據孩子的心理及年齡特點去激勵表揚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四、用寬容去呵護學生的心靈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尤其是成長中的學生,正待培養造就,更不可能沒有過錯。對於犯了錯誤的學生,重要的不是找缺點,而是發現優點,期待其轉化。面對一叢玫瑰,你看到的是花下的刺,還是刺上的花?面對一個學生,你是戴著顯微鏡去找缺點,還是戴著放大鏡去發現優點?記得有位作家說過,一次偶然蹲下來與孩子看風景,意外發現在孩子的視野里,這世界是多麼不同。這個發現對作家的啟發很大,使之改變了與孩子相處的態度和方式。
學生犯了錯誤,教師給予批評是應該的,但教師的批評要有情有理,學生才易接受。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不能剋制自己的人,就是一台被損壞的機器。」作為老師,尤其是班主任,面對一些突發性事件,面對學生的過失,切忌使用簡單、粗暴、沖動的「熱處理」,而應持克制、忍讓、寬容的態度,以理智控制自己的言行。
上學期我們學習武術操時,要求孩子們認真看老師的動作,認真聽老師的講解,爭取以最快的速度學會。可是我們班張仁雨因為學操時態度不認真,被體育老師叫到隊伍前面批評。出現了這種情況,我真的很生氣,但我並沒有粗暴的批評,而是慢慢靜下心來,思考怎樣和他們進行溝通。有了方法後,我找到了他們。他們低著頭,顯然是知道錯了,在等著我批評。我先請他坐下,並微笑著對他說:「老師知道你不是故意不認真做操的,只是一時沒留神,做了不該做的小動作,對嗎?」他疑惑地看了我一眼,可能他還沒有明白老師為什麼為他開脫,所以沒有言語。「可這個情況卻被體育老師看到了,把你們叫到了隊伍前面,你自己也覺得很丟臉,對嗎?」我接著問。「嗯。」這次他倒是說話了,卻也不敢暢所欲言。「作為班主任,我也覺得很沒面子,還不服氣,想把面子掙回來,作為男子漢,你一定也想把面子掙回來,對嗎?」「是!」聽到我的這句話,他有了肯定的回答。雖然聲音不大,但能聽出他的決心。「我想了一個好辦法,能讓你迅速掙回面子,不過就看你做不做了。」我故意賣了個關子,「做,做。」他連聲說。「真是上進的好孩子!」我發自內心地贊嘆。於是我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請他做排頭,並告訴他:「你在排頭做操,體育老師容易看到你們,如果做得認真的話,那麼你就能很容易得到表揚,這可是你找回面子的好機會,也是給咱班爭榮譽的好機會,你在老師心中怎麼樣,四(2)班在全校同學眼裡怎麼樣,就看你的了。」他接受了我的建議,並一再向我表示:「老師,放心吧,我肯定會給咱班掙回面子的。」果不其然,他很珍惜這個機會,操做得好極了,幾次被體育老師當眾表揚,讓全體同學對他刮目相看。
由此我想到我們班主任如果能「蹲下來」與學生相處,真正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設身處地考慮學生的實際需要,師生之間必然形成一種潛移默化的共鳴。其實,愛一個好學生並不難,因為他本身就討人喜愛,愛一個「差」學生才是對我們的重大考驗,而這正是教師的天職。作為教師,只有敞開寬容的胸懷,能容下學生,才能教育學生。越是學習不好的學生,越是有缺點的學生,越是看起來不值得愛的時候,實際上越需要教師的關心和愛護,因為他們比學習好的學生有著更大的心理壓力,心理承受能力尤為脆弱。班主任應容下他們,用自己的愛心,耐心、細心地培養他們。
教育是充滿感情的,班級里發生的一件件事使我深深懂得了一個受孩子忠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愛學生,就要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事情感世界,就必須首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只要教育者捧出一顆真誠的心,把自己的愛心和知識灑向每一位學生,善待每一位學生,就一定能打動學生的心,並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
Ⅷ 16班主任如何走進學生心靈
一、上課,把微笑帶給學生
教師在生活工作中難免會有不順心的事,處理不妥,會將不順的心情、表情帶到課堂上,板著面孔誰看了會舒服?學生見了也會受影響,彼此心情壓抑,課堂效果自然會大打折扣。甚至於將自己的煩悶心情一股腦兒發泄給學生。這種轉移對象的方法更是不對,學生莫名其妙地受的一場「暴風雨」,豈不是怨枉?學習還會情緒高漲?
因而,上課前,若有不快之事,努力將之拋於腦後,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以愉悅的心情走進課堂,面對微笑走近學生。和學生一起探討新課,圍繞難點一起爭論,認真傾聽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與學生一起演、一起玩,親切給學生指點。微笑使學生不再膽怯,精力集中地學習,敞開心扉地訴說,理解深了,知識牢了,課堂更加擁有活力。看到學生學習熱情的增長,學習成績的提高,日漸活潑的個性。作為一名教師我感到了學生的快樂,自己也更快樂!
正象江蘇省特級教師孫雙金所說:教師燦爛的笑臉是學生心中永不凋謝的花朵。你笑臉面對學生,學生才會笑臉面對你。你給學生一縷陽光,學生會還你一個太陽!
二、批評,讓學生承載得起
在教學中,老師和性格各異的學生打交道,當面對學生的錯誤做法,如何引導教育他們使他們及時認識自己的錯誤並改正呢?
訓斥一通嗎?經常使學生面紅耳赤。曾見一老師教育一男孩,一陣聲嚴厲色過後,老師走了,而那男孩獃獃站在那裡,紋絲不動,頭低著,臉紅紅的,眼眶中的淚水打轉轉。我雖然不知道他叫什麼,也不知道老師為什麼訓他,但我想,在眾目睽睽之下的這種教育使他的心一定非常難過,畢竟,人都是有自尊的,他的自尊會受到傷害嗎?這次事後他可能會乖巧不少,但也有可能會使他無地自容。
現在我們都努力做到不體罰學生,可曾知有時我們的語言像一把無形的刀子,也會傷害學生的心靈。
所以,當我們要解決如此問題時,切莫大張旗鼓的進行,因為沒有一個人喜歡面對眾人的暴風驟雨式的批評。我們何不採取悄悄話悄悄說的方式呢?有時循循善誘比暴風驟雨起的作用更大一些。
保護兒童的尊嚴,就是保護兒童前進的潛在力量。小學生的心靈是敏感的,因而我們在做教育工作時要思考一下:我們的批評,學生承載得起嗎?
我們的批評必須有理有據,要弄清出錯的對象,避免沒有根據的妄加指責,那會使學生蒙受委屈;對於不同性格的學生要採取不同的方法。自尊特強的內向性學生教育時用含蓄委婉的批評,用商量的語氣引導他們自己發現錯誤;毛手毛腳的學生做事大大咧咧,容易把批評當成耳邊風,因而要稍嚴一些,運用正反事例使他們認識到自己錯誤的害處,保證不再犯,要隨時發現隨時引導,莫助長了他們的「逞強勇氣」。
無論對什麼樣的學生不能用絕對的話去否定他,如「你真是不可救葯!」「你人見人煩!」。因為這樣的話只能使他們與老師產生敵對情緒甚至於自暴自棄。即使批評,我們的批評也要心平氣和,要學生承載得起,信服得過。馬卡連柯說過:
心平氣和的,認真的和實事求是的指導,才是教育應有的外部表現,而不應當是專橫、憤怒、叫喊、央告、懇求。
三、激勵評價,要真誠而及時
現代教育主張「以人為本」,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我們也越來越深地認識到賞識教育的作用。激勵評價如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它及時地給學生揚起了自信的風帆。「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讓我們用賞識的目光關注每一個學生,注意捕捉他們生活及學習上的進步與閃光點,及時給予激勵性評價,讓我們的評價讓我們的目光幫助學生推動進步的車輪!
上學期我們班有一個後轉學來的孩子,剛到時他顯得孤單。課堂上聽不到他的發言,課下也很少看到他的笑臉。我知道,要想使他成為一個樂觀的孩子,不僅要幫助,還要使他自己萌發一種信心,與人交往的興趣。怎樣做呢?多關注他,多鼓勵他,引導他慢慢合群。在與我們交流時他終於開朗起來,笑容慢慢爬上了他的臉,我們班裡又有了一個樂觀好學的的孩子。
激勵在學生將要灰心時,激勵是打氣,是喚起鬥志,是燃起希望;激勵在學生努力付出,取得成績時,激勵是肯定,是贊許,是下一次成功的加油站。要在恰當之時給學生以激勵。
兒童教育家多蘿茜・諾爾特說: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承認之中,他就學會了要有一個目標。
四、幫助學生,要有耐心和熱情
作為一個老師,我們關心每一個學生,特別是某一方面落後自認為不如他人的學生,更要重點關注,要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熱情與耐心去教導學生,要使自己的學生成為活潑快樂的學生,要時刻告誡自己:為了學生不言放棄。否則,學生可能會產生自卑的心理。
對於學習後進生,整日里沉默少言的學生,要懷有期待。進步是需要一個過程的,老師不能用拔苗助長的方式要求他們如其它孩子寫出優美的文章,做得滿足老師的願望,但是總有雲開日出的時候。
平常的教學中多關心他們,讓他們回答簡易的問題,組織他們參加適合他個性及特點的活動,家長會上向他的家長介紹其進步,通過家長的語言傳遞老師對他的肯定。
如果真愛自己的學生,那就應當把心用在了解孩子的心理和對孩子的教育上。如果愛自己的學生,熱愛自己的事業,就要從孩子的角度觀察學生,體諒學生;用更大的熱情和耐心教導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成為朋友。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師,要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一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