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如何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
① 如何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
1、 前期准備
在與家長溝通前,老師做好以下三個工作通常可以在溝通中胸有成足,把握整個溝通過程的主動權,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
一是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優點和缺點,並能針對學生的特點給出相應的發展指導或者改進建議,能為家長的教育工作提供有效的引導;
二是分析家長,畢竟家長的文化水平、家庭背景和個性特點各不相同,交流的方式方法也是迥異的;
三是要了解學生家庭的基本情況,但是不能涉及家庭隱私,為和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做好充足的准備。
2、調整心態
教師在與家長溝通之前一定要調整好心態,力求站在「我就是家長、學生就是我的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讓家長心裡沒有距離感,不產生戒備心理,這樣即使是劈頭蓋臉地批評學生和家長,家長一般也是可以接受的。
3、尊重與真誠是前提
在溝通中,尊重學生家長的人格,特別是要尊重所謂「差生」和「不聽話」孩子家長的人格很重要,對學生問題的描述要客觀有度,做到「假話不全說,真話不全說」。
對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還要客觀地分析問題的症結所在,公正地評價學生的表現和家長的家庭教育工作,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4、善於傾聽,並能給予積極的反饋
教師要做一個認真的傾聽者,注意從家長的談話中吸取有效的信息,為教學工作、評價孩子積累客觀依據。同時,還要對家長的說話內容給予相應的反饋,讓家長感覺你是在耐心傾聽的。
5、 注意談話的形式與方式
與家長談話,態度要溫和,語勢要平穩,語境要清楚,讓家長能快速把握要旨,切忌用教訓式語氣。盡量不用「不能」、「不要」、「不行」等消極性語言,多從積極的角度來評論或建議,這樣提出的評論或建議更容易接受,更易於工作的開展。
談到學生的問題時,教師要冷靜下來,千萬不要把它當成是針對自己的個人問題,從個人的感覺中超脫出來,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來看待,不要盲目、武斷地評判家長的對與錯,要求達成教育共識,而不爭一時高下。
② 教師與家長如何進行有效溝通
教師和家長間的交流屬於一種平等的交流,不存在貴賤之分。所以,教師在和家長溝通的時候,要懂得尊重家長。特別是對待那些調皮孩子的家長,更要悉心交流,與家長一起商量解決問題的對策。
另外,教師在於家長溝通的時候,要懂得傾聽。不要一味的講述自己的大道理。這樣的交流就會非常片面,不利於雙方了解孩子更多的信息,甚至也可能教師自己會存在錯誤。這個時候,只有懂得傾聽,才能發現更多,也能更加全面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家長是一個很復雜的群體,他們往往有不同的文化層次,家庭背景和個性特點。所以,在溝通的時候,交流語氣和方法也需要各不相同,這樣才能有效的和家長交流。
教師和家長溝通的方式有哪些
電話交流:電話交流是教師和家長時,比較理智的一種方式。教師可以在電話中和家長說一說孩子的近況,以及一些學習上的問題。這樣加深和家長的溝通,可以更有利於孩子的教育。
家庭訪問:為了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家訪也是一種必備的溝通方法。特別是一些比較調皮的問題學生,更有必要進行家訪,尋找問題學生的問題根源。這樣才可以為家長答疑解惑,解決問題。當然,教師去家訪也會出現家長不禮貌或是冷落的情況,這樣也不必產生負面情緒,應該冷靜對待,巧妙化解就可以了。
家長會:家長會也是教師和家長溝通的一個方式,在家長會上,教師也可以和家長說一說孩子的問題,但是家長會這種方式有一個缺點,就是家長會上是教師要面對幾十個家長,在有限的時間內,難免會有很多問題來不及說,或是說的不詳細。
③ 如何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小學教師教育案例
尊重學生家長是班主任與家長取得有下溝通的首要條件,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西鮑特和凱利提出的社會互動理論認為,任何人際關系的本質是互動,而互動的核心是相互依賴,社會學中將這種相互依賴稱之為「相倚」,應該說,教師與家長的互動追求應當是「彼此相倚」型的互動,因為在這種類型的互動中,才能真正凸現雙方的主體地位,體現主動性。但是現實中的情況往往是,教師是互動的主動方,決定了互動的激起、進行和結束,而家長屬於被動方,總是被「牽著鼻子走」,因此尊重家長,讓家長在心理上取得與教師地位的平等,就為溝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以下列出了六個與家長進行溝通的小例子:
(一)
有一個這樣的女孩,因為是個插班生,所以總是覺得跟同學有點隔閡,家長和對孩子很緊張,要求也很高。孩子高高的,但是學習的成績卻一直在徘徊,人也比較內向,是個很文靜很有思維的女孩,做事也有責任心,但是膽子不大。
了解了這個孩子的前因後果,我覺得跟家長的要求有很大的關系。我決定從孩子的談話入手,了解了她回家後的時間安排和周六周日的時間安排情況。通過這次的面談,我知道這個孩子很聽話,媽媽對她的成績要求很高,稍有不會就會緊張得要反復講,反復練,所以孩子膽怯,自信心不高。
我跟孩子媽媽做了一個面談,肯定了孩子在班上的表現,論智力、論能力、論給老師幫忙都一一贊揚,唯獨是在表現自己方面不足,顯得不夠大方。這些細節反映出來可能跟她長期在長輩面前得不到肯定有關。我教給這個媽媽一些好的溝通方法:不要直接告訴孩子哪裡有錯,請孩子檢查的過程每題說一說自己的想法,通過這樣的互動達到檢查和溝通的效果,而且還及時表揚她的細心和表達精準。不懂的也不要反復練習,可以開個玩笑讓她記得更牢固。
一個多月過去了,孩子在堂上的表現明顯進步了,舉手錶達自己的數學思維的機會很多,回答的時候很精彩,讓全班同學都聽得入迷。孩子的成績也從高低不穩的狀態走向平平穩穩的99-100。還經常幫助老師去做好班上的學生管理工作,成為一個膽大細心的學生幹部。
(二)
在幾年前,在我還教數學課時,班上有一名學生小王,經常不完成作業,學習是越來越差。發現情況,我立即把他家長請來,家長到來,不管三七二十一,動手就揍小王,我立刻制止家長的行為,把他請到辦公室了解情況。
原來,小王是單親家庭,母親不在了,父親是做城管的,工作很忙,放學經常只有一個人在家,不是玩游戲就是看電視,沒人管,家長教育方式單一,動不動就打孩子。看到家長這樣,我就趕緊說,孩子這段時間上課認真,就是沒有完成作業,並勸家長盡量找時間多培孩子,多跟孩子交流,家長也虛心接受了我的建議。另外單獨和小王談心,說:「家長是很重視你的,家長相信也你學習認真,希望你能做到」。
之後小王有了明顯的變化,交作業積極了,一天比一天有進步,我也抓住機會對他進行對此表揚,到期末考試時數學達到了90分。
(三)
小邵是五(3)班一名特別讓老師操心的孩子。學習基礎及學習態度都很差,平時又好惹是生非,總好「表現」自己,經常做一些與課堂紀律、校紀校規格格不入的事。這樣的學生給班級學生與任課教師都帶來極大的麻煩。就拿數學計算來說,因其基礎差,領悟能力又差,大多計算是錯誤的,這讓我非常著急。看來,這一學生必須要充分調動其家長的力量,光靠校內僅有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可說起該生的家長,她是單親家庭媽媽很忙,與不講道理。在她家長的眼裡,她只要能在學校就可以了。我們僅從教師的角度擺出非常威嚴的架勢,家長也不接受,甚至還與學生一樣產生抵觸情緒。
那天,我把家長找來,先是肯定該生一些好的方面:如在上課認真聽講的情況下,表現還不錯,能經常積極舉手發言。平時也很熱情,能幫助老師做一些小事。但也許是基礎差了些,計算的內容中經常會出現一些錯誤,因此給數學的進一步學習造成了很大的障礙.雖然老師平時只要一有空,就會幫助她進行這方面的練習,可如今由於回家後沒能及時的復習鞏固,成績一時難以提高。此時,我完全站在為學生考慮的角度出發,為孩子提高成績的角度著想,家長也比較容易接受。隨後,便將其孩子在學習上的表現告知給家長,希望能得到家長的大力配合。
這次的溝通,我感覺到家長非常希望配合老師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這樣一來,家長反而非常感激老師為他孩子做的一切,同時也更積極配合老師教育好孩子。
(四)
某一天早晨,我正在校門口站崗,這時有一位家長送孩子來,卻刻意停留了一會,我明白肯定是家長有事與我溝通,於是我馬上走上前,微笑著與她攀談起來。
在幾句開場白後,這位母親馬上就向我詢問起兒子在學校的表現。我很理解她急於了解兒子在學校情況的心情,因此,像作報告一般地告訴她孩子這一階段的進步。聽到我的表揚,這位媽媽臉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她開始講起孩子在家裡的表現,在提到孩子有進步的方面時,她看著我,眼神里透露出期望得到贊揚的訊息,我也適時地以驚嘆的口氣表達我對此事的看法。
也許是我認真的傾聽讓她感受到了我的真誠,這位母親也以一種平等的態度,誠懇的語氣向我分析孩子的性格,並指出了孩子在學習、生活方面的不足。我聽完沒有立即表達我的意見,而是先客觀地陳述了這還子在學校的情況,最後才說「如果他能……,那就更好了。」這位母親一聽,馬上就明白了,她一邊表示在家盡力幫助兒子改正,一邊感謝老師對她兒子的關心和照顧。
(五)
小劉同學比較自卑,不合群,經常埋怨家長對他不好。同學們也不大喜歡他,甚至有些調皮搗蛋的同學欺負他。他的家長為此對學校、對老師有很大的意見。
我了解到這個情況之後,除了教育班級的同學外,還經常鼓勵他,給他創造機會表現自己,樹立他的自信心外。我還經常誠心與小劉家長溝通,以促進家庭的和諧與孩子的進步為出發點,客觀的評價了學生的表現,贏得了家長的信任,取得了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另外,我認真傾聽了家長的傾訴與煩惱,讓他們感到我是誠心誠意想要幫助他們解決矛盾。經過多次真誠的溝通,小劉家長認同了老師的做法,並主動配合老師。
小劉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有了很大的轉變,參加活動積極了,與同學相處和睦了,成績也慢慢提高了。
(六)
我班的崔峻曦同學來自一個單親家庭,父母離異,平時很少關心他的情況,小崔的生活起居主要依靠爺爺料理。在與他爸爸的接觸中,我感覺到這位家長對孩子的重視程度較低,學籍確認這么重要的事情他可以遲遲不來、孩子秋遊在他眼中是可有可無的事情。小崔在班裡的表現不好,經常違反紀律,成績也落後了。我深深地感受到,這位孩子的內心是渴望關懷和理解的,更需要來自家人的肯定。
於是,我主動多次聯系他的爸爸,讓他感受到老師對他孩子的關注以及他對自己孩子的責任。後來也及時將小崔的進步反饋給他。現在小崔的表現得到家人的肯定後,他逐漸恢復了自信,違反紀律的現象少了,學習成績也不斷進步。
拓展資料
良好溝通應避免的錯誤
1.溝通不當的標記
2.沒有正確的闡述信息
3.給人以錯誤的印象
4.沒有恰當地聆聽
想想每當人們溝通時帶有各自的偏好,會發生什麼事,同樣也令人開心。另外,沒有哪個人的解釋與另一個人的解釋如出一轍,完全相同。感知、情緒和性別都在個人挑選和加工信息的方式上起著重要的作用。
④ 教師如何與學生家長進行有效溝通
一、要尊重家長。
盡管在教師與家長關系中,教師起主導作用,但他們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別。因此,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家長,特別是要尊重「差生」和「不聽話」孩子家長的人格。對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公正地評價學生的表現和家長的家庭教育工作,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以表揚為主。
教師的稱贊,會讓家長感到高興。作為教師不要動輒就向家長「告狀」,不要當眾責備他們的子女。更不能訓斥、指責家長,不說侮辱學生家長人格的話,不做侮辱學生家長人格的事。面對家長,多向家長透露孩子的優點,這在一定程度上能讓家長輕松、自信、愉快地面對教師,主動向教師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期望得到教師的指點與幫助。
三、給家長支招,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
一個星期天的傍晚,我到學生董繼鵬家家訪時,正巧這個學生在外玩耍,家中有一牌局,父母在看牌,可以說一點學習環境都沒有。我委婉地提醒他父母應該給自己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另外我檢查發現,這個學生星期天的作業只完成了一小部分,而他的父母說,他們已經詢問過孩子的作業情況了,孩子說已經完成。很明顯他們對孩子作業的督促僅僅停留在口頭。我給他父母出謀劃策:建立家校聯系本,讓孩子把每天的家庭作業的要求寫在上面,每天由老師督促並簽名,完成後由家長逐項檢查核實完成情況並簽名,至於作業的質量則由教師批改後在下次作業簽名時反饋在這個本上。經過一段時間後,這個學生的家庭作業完成情況有很大的提高。
四、教師通過多渠道,採取多種方法與家長溝通
1.家長會
2. 網路班級
3.家訪
⑤ 教師如何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溝通
教師和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要本著尊重的態度,而且就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做客觀評價,別忘了表揚對方的孩子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