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老師
⑴ 優魁蘊李丹老師是誰
優魁蘊李丹老師是法學心理學雙學位碩士,自幼衣食無憂,畢業後本可留校任教,卻因不甘平凡孤身外出打拚。十年之間,她從最底層歷練蛻變成為企業聯合創始人,在輔導過上百家企業成長的過程中成功輔助公司跨越式改為股份制集團公司,資本倍增500倍。
當別人都認為她收獲事業巔峰之時,她沒有沉醉於當下的成績與喜悅,毅然選擇辭去集團公司董事一職,用自己的方式走遍世界各地,去探索和追求人生真正的幸福。
她認為,當我們尋找到真實的自己,所有外象都會迎刃而解;當我們尋找到真實的自己,不論在社會中、企業中、家庭中,不論你是什麼樣的角色,不論你是追求智慧、財富、關系、健康、地位……一切都會變得輕而易舉!
⑵ 李丹的角色介紹
李丹 (21歲 李雪的養姐姐,韓國法律大學在讀中)對被嗜酒的爸爸拋棄在孤兒院的那天的記憶瀝瀝在目。和孤兒院那些臟臟的笨笨的孩子們在一起的話可以安心。覺得在這些孩子中我會最先找到新父母的。但是就在下個月,李雪來了。李雪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樣。雖然不像孤兒院院長老師那樣大聲說話但是每天晚上做夢的時候都用清晰的聲音說夢話:「爸爸,我愛你。」
我愛你,這句我一次都沒有說出過的話。討厭李雪。從李雪那裡聽說想找養父母的話的時候委屈地哭了。後來和李雪一起被同一個家庭領養了。雖然是從來不會胡鬧而且做事一絲不苟的善良的女兒,但是父母更愛李雪。想著只要有李雪在就永遠不會有幸福的時候,李雪離開了家。變成了皇室的公主。身份無法竊取而嫉妒和窩氣睡不著覺,有一天吳允珠找到了李丹。或許你可以成為真正的公主。只要有了香囊,你們兩個的命運就可以互換。只要偷來李雪的香囊……那麼好像李雪的所有東西都可以偷來。
⑶ 你的老師是什麼是李丹。
老師們大多是坐公交車去醫院。如果不堵車,半個多小時就能到。如果遇上堵車,有時從學校到醫院一趟就要一兩個小時。」朱德旺說,老師們先把學校的課程安排好,然後再到醫院給周武補課,「有時候確實比較勞累,但沒有一個老師提報酬,也沒有任何怨言,大家都盡心盡力,覺得自己辛苦一點,學生功課沒落下就好。」
⑷ 我要找通州市西西亭鎮西亭小學一位李丹老師,我是她一個離別十六年的女學生,我很想她。我的qq是517109706
你可以去那個學校找找她啊。即使她不在學校了,校里肯定有她的檔案
只要沒辭職
到校問本人
⑹ 李丹的生平回憶
年少時有幸和李老結識,李老為人隨和平易近人,有求必應,但老先生生活很清貧,買宣紙錢都要自己掏,天長日久苦不堪言,只得買價格低廉或求要窗戶紙和圖畫紙,所以留傳下來的書作這樣紙張的占很大比例。先生從事教育工作幾十年,文革受到沖擊,那時一直在鄉下務農,仍臨池不倦,有印一方,士農老叟李丹。改革開放,撥亂反正給了先生藝術的春天,時先生已年逾古稀,有印一方,古稀叟李丹,和閑章,秀才人情紙半張。先生的書法藝術在當時遼南無人能及,許多書法名家都翹首稱贊。但先生一生和名利無緣,許多書法大典和名人傳記,連書法的孩童都記錄上典,卻沒有先生的名字,實為憾事也!
——快樂兔2008
我與李丹是文交,亦是同鄉。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李老常到我們單位來,和我交談一些蓋縣的風土人情,歷史人物,有時也談談詩詞、楹聯、書法心得等等,使我受益匪淺。對我當時編寫《蓋縣歷史沿革概略》《蓋縣歷史人物誌》《蓋縣碑誌》等,提供了很大的幫助。那時蓋縣文物管理所剛剛組建,諸事繁忙,常常沒有時間及時接待和陪他。他來之後,總是默默地在一邊翻看《古文觀止》《二十五史》等文獻資料,從不打擾我的工作。我很喜歡他的書法,特別是他為我寫的一副長聯,使我更是愛不釋手,至今亦懸掛在我書房的醒目位置。這副長聯是李老一九八三年冬所書,上下聯七十四字,可以說是李老所有書法中的精華作品。我為它專程到遼寧省博物館請書畫裱糊技師徐欣為我做了精心裱裝。當時省博的書畫研究員楊仁凱老師看了後說:「寫得好,字字力透紙背,沒有敗筆,不遜於你們蓋縣的×××!」
李老的作品可稱是「詩書兩絕」,可是因為他當時沒有名氣,蓋縣重量級的人物都不肖於收藏他的東西。我對他的認同,使他把我視為知己,他每次來幾乎都拿一兩幅作品來。楹聯上的詩句都是他反復推敲,自己認為不錯的才書寫出來送給我。其中有一副上聯全是仄音,下聯全是平音。當然,其中也有我創作的楹聯,他認為不錯,記在心裡,回家書好又給我送來。
如今李老已經作古,我慶幸能為他保存下來一些「才藝」而欣慰,今見吧上有後來人能認同李老的書法藝術,可見你有書畫鑒賞家楊仁凱老先生的眼力,可敬可佩!
——品茗齋主人
我和你一樣,也有那麼一段和李老學書的經歷,當時見過印刷廠姓劉的青年也去學。我也是沒有長性,名曰學書,主要還是喜歡老先生的字,先生去世二十多年了,在今天清明節之際,其音容笑貌更讓我們懷念。那時年少氣盛也時常和人爭強鬥狠,有一次和人打仗,胳膊受了傷,李老問了我原尾,提筆給我寫了四尺對開四條屏,是司馬遷贊揚漢相張良的一段話:古之所謂豪傑之士,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挺身而起,拔劍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故所其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先生寫完後,並諸句給我講解其中的道理,大丈夫要能忍一時之辱,方能有遠大的理想和作為。雖然現在此書作早已不在了,但先生的教誨卻時常用以自勉,不敢忘懷也!
——快樂兔2008
我曾有幸見過李丹老師一面,那是一九八六年春的事了,記得李老那時好像坐著輪椅,可惜我那時對於書法略知一二,後來我有很多機會看到李丹老師的作品,時隔多年,想想真是一位高品位的書家
⑺ 李丹的瞞家人赴寧夏支教 福州的李丹老師累倒了
元旦前我還和李老師聯系過,她勉勵我認真復習,爭取今年考上大學,怎麼就一下得了這么重的病。」2月21日,家住隆德縣鳳嶺鄉於河村的高三女生王巧琳,得知資助她上學的福建支教老師李丹病倒了,泣不成聲,急忙借記者手機朝有信號的山上跑去,給李老師的父親李聖康打電話問個究竟。
2006年8月底,大學畢業兩年的福建省福州市第十八中學女教師李丹來到隆德二中支教,擔任初一年級3個班的歷史教學任務。時任隆德二中德育處主任的李瞿鷺老師說,在隆德支教的一年間,李丹只回過一次家,節假日都用來給學生輔導功課和家訪,她教學有方,課堂氣氛活躍,深受學生喜愛。她隔三差五自己掏錢給家庭困難的學生買飯、買菜、買衣服。每次遠在福州的父母寄去她愛吃的肉鬆、烤魚片,被她全部分給了學生。從2007年4月開始,李丹開始資助從小因車禍失去父親,和母親、姐姐相依為命的城關鎮鄰泉村女孩趙艷完成學業,如今已經資助了1300元。李丹還說服同是教師的父親李聖康,讓他資助因父親骨折失去勞動能力,家庭極度困難的高中女生王巧琳。如今,李聖康已經為王巧琳匯去了1500元。2007年9月,李丹支教期滿回到福州原單位執教,但她仍然惦記著隆德那些山裡娃,書信和匯款從未間斷。
「直到把支教手續都辦妥了,快出發了,李丹才告訴我和她媽。」2月21日,李丹的父親李聖康在電話中告訴記者,「說什麼孩子都要去寧夏支教,後來我想孩子能有獻身西部教育的志向,我們也就同意了。」說到女兒的病情,李聖康非常難過。他說,李丹是今年1月12日被查出患上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現在已經化療了兩個療程。目前,李丹的血液配型已發往中華骨髓庫、台灣骨髓庫尋找配對的骨髓。李聖康說,即使配型成功,也需要治療費50萬元,這對他家來說也是一個天文數字。
「感謝寧夏媒體對我女兒的關心,等開學後我就把學費匯給我們父女資助的學生,你一定別告訴他們說我女兒得了重病,那樣會使孩子們分心影響學習的。」通話結束,李聖康一再叮囑記者。
⑻ 呼市十八中李丹老師漂亮嗎
湊,老漂亮了
⑼ 李丹的同事、學生和親人眼中的李丹老師
「幫扶寧夏貧困生完成學業,這個夢不能讓病魔帶走。」正准備第三期化療的李丹,一直堅守著這個信念。
李丹是福州十八中一名26歲的青年女教師。2006年秋,她瞞著父母,偷偷報名赴寧夏從事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並與父親共同資助當地2名學生。今年1月13日,她被確診患上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飽受病痛摧殘和折磨的她,依然牽掛著自己的工作崗位和在寧夏支教時教過的那些學生。
她總想為貧困生做點什麼
「在寧夏支教的日子裡,我和李丹是家訪的夥伴。每到周末,我們去家訪時,看到那些孩子家庭的貧困,我們的心靈都會受到深深的觸動。」王華說,李丹總是在想為這些孩子做點什麼,常常把身上的錢悄悄地塞給那些學生,還常常請那些學生吃飯。
有一次,李丹請班上的貧困生王彤吃了一頓飯。「李丹給他夾了一塊排骨,逼著他才肯吃。王彤後來說,那頓飯他吃得很飽,好久沒有吃得這么飽了。」王華說,「雖然是一小碗飯和一塊排骨,但李丹給孩子們的是無限的愛,讓他們感覺到了溫暖!」
2006年9月,剛剛工作2年的李丹瞞著父母,來到寧夏支教。一到寧夏,這個「80後」女孩被西部山區學生家庭的貧困驚呆了。從那以後,李丹老師就隔三差五地自己掏錢,為孩子們添置日常生活用品。家裡給她寄去的肉鬆、烤魚片等零食,她也全部分給了學生。「李丹總說,很多孩子從來沒吃過這些東西,看孩子們吃比自己吃更開心。」王華告訴記者。
她微笑著上完住院前最後一課
「住院前,講台上的李老師並未流露出病痛的絲毫跡象,她面帶微笑,給大家輕松地講解著課本中一個個知識點。記得當時,老師反復叮囑我們要努力學習。我們誰也沒想到,老師是在忍著病痛給我們上課,更沒有理解老師說這句話的含義。」福州十八中高一(10)班的學生,說起李丹住院前為他們上的最後一節課,個個印象深刻。
「老師是不想讓我們擔心她的病情,影響學習。」高一(10)班的陳亦凡說。另一位學生陳宇婷告訴記者:「每當臨近考試,為監督我們溫習功課,李丹老師經常連午飯都顧不上吃。學生考試成績不理想,李老師總是鼓勵他們『人生的路是自己的,沒有人會替你走完,一定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走』。」
住院後,李丹承受著化療帶來的巨大痛苦,但她依然十分堅強,對前來探望的學生,都報以燦爛的笑容,打出「V」的勝利手勢。陳宇婷說,同學們第一次探望李丹老師時,老師剛剛做完化療,同學們送上了大家親手摺的1001隻千紙鶴和1001顆幸運星。同學們詢問老師病情是否有所好轉,李丹老師卻轉移了話題,叮囑班上的同學:「年段辦公室的鍾壞了,馬上要開學了,你們誰抽空去買一個換上。」
她太懂事了,很少讓別人操心
「幫扶貧困生完成學業,我還能行。」這些天,很多人紛紛找上門表示願意捐助李丹資助的學生小琳,但都被李丹婉言謝絕了。李丹告訴父親,無論自己最終結果如何,都要資助小琳完成學業,直至自己無能為力。
說到這些,李丹的父親李聖康的眼眶紅了:「我們家人會尊重她的意思。」
「她就是這樣,太懂事了!從小時候起,她自己的事情都是自己解決,很少讓別人操心。」談及女兒,李丹的母親如此評價。
女兒的懂事,讓父母自豪。這些年來,李丹從來沒有向他們叫過苦,說過累。
「2006年8月,當李丹得知學校動員教師赴寧夏支教,在沒有和家人『通氣』的情況下,她偷偷地瞞著我報了名。直到支教手續都辦妥,准備出發了,我才得知她有了這個『魯莽』的決定。」李聖康說,「怎麼攔也攔不住,其實我是怕她太苦了,但想想孩子能有這樣的志氣,我們也就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