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畫秋天
㈠ 如何畫秋天的兒童畫
畫出幾棵大樹輪廓,接著畫出地平線,然後畫出落葉,點綴一些小草,最後給大樹和小草塗上顏色,秋天的兒童畫就畫好了,具體步驟如下:
1、畫出幾棵樹,先在近處畫上一棵大樹,一個圓形代表樹冠,畫出樹干,用同樣的方法在遠處再畫兩棵小一些的樹。
注意事項:
1、概括大樹的基本形狀。基本形狀就是大輪廓,要使復雜的形象變簡單,首先要用簡單的幾何圖形來概括大樹的基本形狀,再在基本形狀上進行加工。
2、抓住大樹的動態變化。
㈡ 秋天的圖畫是怎麼畫
發一個我自己找的文字的:
秋天的圖畫
設計理念:
《秋天的圖畫》是一組以「秋天」為主題的新選編課文,圖文並茂,語句短小凝練,寥寥數筆就為讀者呈現出了豐收的景象和人們的喜悅心情。而文章不僅僅是為了表現秋天豐收之美,更為主要的是在贊美創造這一美景的勞動人民。在本文的教學中,我以貼畫為突破口,讓學生通過看圖理解——想像——有感情朗讀這樣一種方法,讓學生學會用朗讀展示自己的感情。在理解秋天的美景之後,我以「使秋天這么美麗的神奇畫家是誰嗎?」這么一個問句,使孩子的感情從欣賞秋天的美景轉為尋找創造這一美景的人們。並且以「梨樹、蘋果樹、高粱、稻海會對他們說些什麼?」為句式,加深孩子們對勞動者的敬佩感情。
教學要求:
1、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秋天豐收的景象和人們豐收後的喜悅,體會對勤勞的人們的贊美之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喜歡秋天,願意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秋天。
教學難點:
「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這是重點句,如何巧妙地引導學生初步認識比喻句的形式,並從優美的語言文字中,體會秋天詩歌豐收的季節,是本課的難點:
教具准備:生字卡片 貼畫 音樂磁帶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 揭示課題
小朋友,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是嗎!秋天來了,大自然有了哪些變化?
有一位小朋友畫了一幅秋天的圖畫,畫得可美啦!小朋友想不想欣賞?
在音樂聲中貼上圖畫。
畫上有什麼?(用句式)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1、有個小朋友特別喜歡這幅圖畫,還把這幅美麗的圖畫寫成一段美美的話,打開課本讀給大家聽。
2、生自由讀
要想讀好這段話,首先要把每個字讀對,每個句子讀通順,不會念或難念的字,圈出來。
3、交流學習情況
(1)讀生字卡
(2)看看這段話共有幾句?你覺得哪一句最難。
(3)誰來說說你喜歡哪一句,自己用朗讀來展示。
三、研讀課文
1、秋天的圖畫怎麼樣?你從哪些地方看出秋天很美?
(看看圖,再讀讀課文,邊讀邊和旁邊的小朋友討論。)
2、交流討論,朗讀中感悟小朋友對秋天的喜歡。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
(1)屏幕出示。梨樹——燈籠
A、你看到了什麼?梨樹上長滿了許多金黃色的梨,遠遠看去好像許多小燈籠掛在枝頭。
B、誰把這美麗的景色讀給大家聽?指名讀,為什麼要把「金黃」一詞讀得特別好?
看到這樣的景色你是不是也想高興地招呼大家一起來欣賞?在前面加上兩句「秋天來啦」在讀一讀,感覺怎麼樣?
怎樣讀更能表達高興、興奮的心情?
(金黃的梨頭像一盞盞燈籠,多麼美呀!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2)屏幕顯示:蘋果——臉頰
A一個個蘋果像什麼?多像小朋友的臉蛋呀!
摸摸自己的臉頰,圓圓的、紅通通的、笑眯眯的、真是太可愛了!
B讓我們一起帶著微笑,捧起紅紅的臉頰,讀讀這句話。
(同桌的小朋友面對面一起讀。)
(3)屏幕顯示:稻海——波浪
A 展現在你眼前的這片稻田怎麼樣?自由想像。
B 你能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讀告訴大家嗎?
自由讀,齊讀,邊讀邊用雙手做波浪的動作。
(4)屏幕顯示:高粱——火把
A火把是什麼?
B 只有人才會舉火把,為什麼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
C 你看,秋天到了,高粱挺直了腰桿,展示自己的豐收。
3、用朗讀贊美秋天
秋天是金黃的,秋天是火紅的,秋天的圖畫多美呀!能看著圖,不看著句子贊美嗎?自由練習,可以一邊贊美,一邊配上優美的動作。
指名背,集體背。
四、秋天這么美麗,難怪小朋友們這么喜歡,你們知道使秋天這么美麗的神氣畫家是誰嗎?
讀讀書,找一找。
思考:勤勞的人們指的是哪些人?
想像一下,此時,梨樹、蘋果樹、稻海、高粱會對他們說些什麼呢?
梨樹( )好象在說:「 。」
蘋果( )好象在說:「 。」
稻海( )好象在說:「 。」
高粱( )好象在說:「 。」
五、總結課文
同學們,秋天的圖畫很美,但創造這圖畫的人更美,讓一起來贊美秋天,贊美勤勞的人們吧!
(音樂中朗讀)
六、結合情景,展開想像
美麗的秋天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勤勞的人們讓我們崇敬,南飛的大雁想把這一切告訴南方的人們,如果你是其中的一隻大雁,你會怎麼對南方的人們說呢?
課後反思:
本課的教學設計著力突出了以下三個要點:
1.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上課伊始,通過帖畫的出示,引出給畫面配音朗讀的任務,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主動讀書的積極性。
2.強化語文教學以讀為本的理念。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自由讀、想像讀、評價讀、加動作讀、齊讀、為畫面配音等多種形式、不同層次的朗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積累,在讀中學會讀,同時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
3.積極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注意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形成的設計。另外,在引導學生進行學法探究方面,突出了讀文想像的方法指導。
4、通過讓學生想像的說、練,讓學生學會語言、運用語言。
㈢ 送給老師的秋天樹葉手工畫有哪些
最簡單的,也最富有詩意的,是用秋天紅了的楓樹葉,做個書簽送給老師。
㈣ 畫一幅秋天的畫。
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一切都是喜悅和激動的,所以在一般情況下我們的用色都會有黃色,紅色,紫色來表明秋天的顏色
㈤ 秋天的圖畫
秋天的圖畫
設計理念:
《秋天的圖畫》是一組以「秋天」為主題的新選編課文,圖文並茂,語句短小凝練,寥寥數筆就為讀者呈現出了豐收的景象和人們的喜悅心情。而文章不僅僅是為了表現秋天豐收之美,更為主要的是在贊美創造這一美景的勞動人民。在本文的教學中,我以貼畫為突破口,讓學生通過看圖理解——想像——有感情朗讀這樣一種方法,讓學生學會用朗讀展示自己的感情。在理解秋天的美景之後,我以「使秋天這么美麗的神奇畫家是誰嗎?」這么一個問句,使孩子的感情從欣賞秋天的美景轉為尋找創造這一美景的人們。並且以「梨樹、蘋果樹、高粱、稻海會對他們說些什麼?」為句式,加深孩子們對勞動者的敬佩感情。
教學要求:
1、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秋天豐收的景象和人們豐收後的喜悅,體會對勤勞的人們的贊美之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喜歡秋天,願意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秋天。
教學難點:
「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這是重點句,如何巧妙地引導學生初步認識比喻句的形式,並從優美的語言文字中,體會秋天詩歌豐收的季節,是本課的難點:
教具准備:生字卡片 貼畫 音樂磁帶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 揭示課題
小朋友,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是嗎!秋天來了,大自然有了哪些變化?
有一位小朋友畫了一幅秋天的圖畫,畫得可美啦!小朋友想不想欣賞?
在音樂聲中貼上圖畫。
畫上有什麼?(用句式)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1、有個小朋友特別喜歡這幅圖畫,還把這幅美麗的圖畫寫成一段美美的話,打開課本讀給大家聽。
2、生自由讀
要想讀好這段話,首先要把每個字讀對,每個句子讀通順,不會念或難念的字,圈出來。
3、交流學習情況
(1)讀生字卡
(2)看看這段話共有幾句?你覺得哪一句最難。
(3)誰來說說你喜歡哪一句,自己用朗讀來展示。
三、研讀課文
1、秋天的圖畫怎麼樣?你從哪些地方看出秋天很美?
(看看圖,再讀讀課文,邊讀邊和旁邊的小朋友討論。)
2、交流討論,朗讀中感悟小朋友對秋天的喜歡。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
(1)屏幕出示。梨樹——燈籠
A、你看到了什麼?梨樹上長滿了許多金黃色的梨,遠遠看去好像許多小燈籠掛在枝頭。
B、誰把這美麗的景色讀給大家聽?指名讀,為什麼要把「金黃」一詞讀得特別好?
看到這樣的景色你是不是也想高興地招呼大家一起來欣賞?在前面加上兩句「秋天來啦」在讀一讀,感覺怎麼樣?
怎樣讀更能表達高興、興奮的心情?
(金黃的梨頭像一盞盞燈籠,多麼美呀!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2)屏幕顯示:蘋果——臉頰
A一個個蘋果像什麼?多像小朋友的臉蛋呀!
摸摸自己的臉頰,圓圓的、紅通通的、笑眯眯的、真是太可愛了!
B讓我們一起帶著微笑,捧起紅紅的臉頰,讀讀這句話。
(同桌的小朋友面對面一起讀。)
(3)屏幕顯示:稻海——波浪
A 展現在你眼前的這片稻田怎麼樣?自由想像。
B 你能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讀告訴大家嗎?
自由讀,齊讀,邊讀邊用雙手做波浪的動作。
(4)屏幕顯示:高粱——火把
A火把是什麼?
B 只有人才會舉火把,為什麼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
C 你看,秋天到了,高粱挺直了腰桿,展示自己的豐收。
3、用朗讀贊美秋天
秋天是金黃的,秋天是火紅的,秋天的圖畫多美呀!能看著圖,不看著句子贊美嗎?自由練習,可以一邊贊美,一邊配上優美的動作。
指名背,集體背。
四、秋天這么美麗,難怪小朋友們這么喜歡,你們知道使秋天這么美麗的神氣畫家是誰嗎?
讀讀書,找一找。
思考:勤勞的人們指的是哪些人?
想像一下,此時,梨樹、蘋果樹、稻海、高粱會對他們說些什麼呢?
梨樹( )好象在說:「 。」
蘋果( )好象在說:「 。」
稻海( )好象在說:「 。」
高粱( )好象在說:「 。」
五、總結課文
同學們,秋天的圖畫很美,但創造這圖畫的人更美,讓一起來贊美秋天,贊美勤勞的人們吧!
(音樂中朗讀)
六、結合情景,展開想像
美麗的秋天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勤勞的人們讓我們崇敬,南飛的大雁想把這一切告訴南方的人們,如果你是其中的一隻大雁,你會怎麼對南方的人們說呢?
課後反思:
本課的教學設計著力突出了以下三個要點:
1.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上課伊始,通過帖畫的出示,引出給畫面配音朗讀的任務,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主動讀書的積極性。
2.強化語文教學以讀為本的理念。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自由讀、想像讀、評價讀、加動作讀、齊讀、為畫面配音等多種形式、不同層次的朗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積累,在讀中學會讀,同時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
3.積極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注意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形成的設計。另外,在引導學生進行學法探究方面,突出了讀文想像的方法指導。
4、通過讓學生想像的說、練,讓學生學會語言、運用語言。
㈥ 畫一幅秋天的畫
秋天,是金。金色的太陽,照耀著金色的大地。
秋天,稻穀熟了,金色綴滿田野,微風吹過,一浪一浪,此起彼伏,如同金色海洋;豆角葉落果滿,一排排整整齊齊,眯著萌萌的小眼睛,靜悄悄地等主人收起;板栗,嘴笑咧了,露一個個烏黑油亮果實,精神飽滿;滿樹的柿子,像紅紅的小燈籠,掛滿了枝丫,喜氣洋洋。
秋天的雲,是五彩斑斕的。時而像奔騰的野馬,時而是綿延起伏的群山,時而又是蛟龍出海,縹緲變幻出一幅幅美麗的動畫。
㈦ 繪畫的內容:秋天,我的老師,慶祝國慶
秋菊傲霜,豐碩成果。
㈧ 幼兒園大班畫秋天教案
設計意圖:
在藝術教育領域中,強調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引導幼兒感受到大環境中的美,引導幼兒利用大自然中的事物進行製作或開展其它活動。本次主題活動正是在一次散步中孩子們發現地上的落葉,繼而與之游戲而引發的。我們藉助隨手可見的樹葉,讓幼兒說說樹葉的形狀、大小、顏色等,培養他們的觀察與分析能力,引導幼兒在用樹葉拼貼、組畫的過程中,表現他們的創意和審美能力。我們把各領域的內容有機結合,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游戲之中,引導幼兒在生活中主動學習,用兒童的各種語言表示對樹葉的喜愛,增加對樹葉的了解。在幼兒了解樹葉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我們開展了結合手工製作的美術活動"美麗的秋裝",此活動我們綜合了語言、音樂、律動等來調動幼兒各種感官,引發幼兒的興趣,用剪貼的方法讓幼兒創作樹葉粘貼畫,深得孩子們的喜愛。
一、活動目標:
1、萌發熱愛秋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引導幼兒觀察樹葉的不同形態,根據樹葉的形狀進行想像,並嘗試用不同的樹葉剪貼組畫,創造性地裝飾衣服。
3、幼兒能充分發揮想像,結合生活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地進行創作。並與同伴共同合作完成作品,體驗合作的快樂。
活動重點:利用樹葉裝飾衣服。
活動難點:激發幼兒發揮想像,大膽進行創作。
二、活動准備:
物質准備:
1、課前與幼兒共同收集各種不同的樹葉。
2、廢舊衣服、雙面膠、剪刀、彩筆等。
3、收集一些秋裝的圖片,及老師事先裝飾好的衣服。
經驗准備: 幼兒會使用雙面膠。
三、活動過程:
(一)創設氛圍,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秋天到了,你發現樹上的樹葉有什麼樣的變化嗎?(請幼兒說說、唱唱、表演一下樹葉飄落的情景)2、引導幼兒觀察樹葉,進行合理想像。請幼兒找一找自己喜歡的樹葉並說一說它像什麼。(幼兒自己尋找、想像)(二)觀察服裝,了解裝飾特點。
1、今天,邀請大家用我帶來的這些秋天裡的禮物,裝飾一下衣服,使它們變成有自己特色的服裝。
2、幼兒觀察自己及同伴的服裝。
你的衣服是怎麼裝飾的?它有些什麼圖案和花紋?在衣服的什麼地方?
3、與幼兒共同小結:小朋友的衣服是裝飾得各種各樣,很漂亮。老師也收集了一些漂亮的衣服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
4、師幼共同觀察總結:有的衣服領口有一圈花邊;有的胸前有一個大的圖案;有的是條紋衫,一條綠一條紅有規則的排列的;有的衣服上都是樹葉小圓點。
(三)拼拼擺擺,大膽構圖。
1、設問:你想怎樣來裝飾衣服?引導幼兒抓住動物(或物體)的主要特徵,自選樹葉進行剪貼活動。
2、交代操作要求:
鋪平衣服;合理選材、布局;用料時,用點拿點,多了放回去。
3、幼兒分小組進行操作。
(老師觀察幼兒選用的樹葉與表現的事物是否相符合,指導能力弱的幼兒合理構圖,表現事物特徵。可以啟發幼兒利用樹葉形狀特徵剪貼成可愛的小動物,或者可以中心貼、對角貼可貼成美麗的裝飾畫)4、欣賞並簡單評價第一次操作。
(1)師幼一起欣賞幼兒的作品。(流動式)(2)你在衣服的什麼地方用的什麼裝飾的?
(第一次拼拼擺擺,讓幼兒初步構圖,感受裝飾活動的樂趣。)(四)拼拼貼貼,裝飾背心。
1、怎樣才能讓漂亮的圖案固定在衣服上?
2、這么漂亮的衣服如果穿起來一定會更漂亮,可是如果現在就穿起來,上面的圖案會怎麼樣?(掉下來)那怎麼辦?
3、幼兒第二次操作,將圖案固定在衣服上。
要求:用雙面膠時撕下來的紙放在盆子里;粘貼時可以重新構圖;先完成的小朋友相互幫助穿衣服",並互相看看講講。
4、幼兒展示作品,師生共評。傾聽幼兒介紹,提出恰當意見。
(第二次操作是第一次操作的提升,鼓勵幼兒重新構圖,將圖案、花邊固定在衣服上,讓幼兒看到了自己的成果。互幫互助則讓幼兒體驗到了同伴間相互合作的溫情。
(五)大膽表現,體驗成功。
1、哇,你們的衣服多漂亮呀,我們來場時裝表演,讓大家都來欣賞欣賞我們漂亮的衣服,好不好?
2、幼兒進行時裝表演。
(此處是活動的最高潮,幼兒個個大膽展示自己的衣服,通過表演,他們體驗到了一種成就感以及裝飾活動帶來的樂趣)3、活動最後,師生共同與作品合影留念,讓幼兒再一次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在以後的活動中保持這種創作精神。
四、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繼續用秋天的種子、樹葉等進行創作,讓更多的人參與時裝表演。
㈨ 秋天的圖畫最簡單要怎麼畫
〈秋天的畫〉〉習作設計
教學目標:1、通過學生自由地說和教師的有機指導,使學生拓展思路、善於表達,為寫好秋天奠定基礎。
2、初步學習基本的表達方法,鼓勵學生用平時積累的詞語來表達。
3、學會以欣賞的眼光來評判他人的習作。【修改理由:體現三維目標】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有順序地說,有條理地寫。 教學難點:把文章寫具體。
教學准備:課前布置讓學生觀察秋天,並畫或者選一幅秋天的圖畫。 教學過程:
1.自由聯想 教學引入
我們本單元學習了「多彩的秋天」。同學們,一提到「秋」字,你想到些什麼?一提到「多彩的秋天」,你的腦海里又出現了哪些畫面呢?
[修改理由:開課以「放」為主,以「秋」這個開放性命題來引入,學生可結合本單元課文及生活經驗暢所欲言,進入言語的初步發動狀態。]
2.觀察美景 激活語言
課件呈現多幅秋景圖。師:你能用哪些准確優美的詞語來表達看到的畫面呢? 3.訓練觀察 引領指導
師:同學們,現在老師要出一道智力考察題,看你的觀察能力強不強喲!老師要快速呈現幾幅圖,你要迅速觀察判斷,哪些圖是反映秋天的景色。
老師以較快速度演播幾幅圖畫。師:你們看清了嗎?哪些圖是反映秋天的? 師:(生答後)為什麼是反映秋天呢?說說你看到些什麼。
師:(生答後)到底這些同學說對了沒有,我們再看一看這幾幅圖。 教師根據學生判斷的圖畫回放並定格相應秋景圖,再根據情況具體引導學生進行二次表達。這個環節,教師要善於抓住契機,靈活調控,現場生成。學生的描述能體現一定的觀察與表達方法時,教師要及時肯定,進一步引領學生探究觀察與表達的方法。學情預設──
(1)如果學生表達有一定順序,說明學生觀察有序,教師要給予表揚;如果學生部分有序,而有的地方混亂了,教師可以提示:假如你先說什麼再說什麼可能更好。這也是給全體學生以觀察有序的訓練。
(2)如果學生表達時能自然聯想,能發揮想像,能融進自己的情感,教師要充分肯定,並告訴學生,這也是觀察的一種方法。
(3)如果學生表達清楚,能用自己積累的詞語准確表達,教師要肯定其特別好的地方。
(4)如果學生能用比喻、排比、擬人等表達方法,要表揚。
(5)以上四個方面,如果學生在某個方面沒有涉及到,教師可以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用課件呈現例文來引領;如果學生在看圖表達中,四個方面都涉及到了,還是要呈現例文,以便於學生能更細致地體會觀察與表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