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擔當
古往今來,人們常以美好的語言來稱頌教師,十七世紀捷克斯洛伐克教育家誇美紐斯說過:「太陽底下沒有比教師這個職業更高尚的了。」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幼兒教師最重要的職責在於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活動,從而產生最佳的教學效果,但是社會、學校、家長和幼兒往 ...往賦予我們幼兒教師更多的功能和職責,要求我們依據社會不同方面的期望和要求,來扮演許多不同的角色。
所謂角色就是指處於社會中某一特定地位,並按其相應的行為規范行為的人,那麼,作為一名光榮的幼兒教師,我們該扮演什麼角色呢?
第一:知識的傳授者。
記得我過唐代教育家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也就是說我們教師是從事傳道、授業、解惑工作的。由此可見,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最首要的角色是一個知識的傳授者,是活動的組織者、評定者。傳授知識也是教師所有職責中的核心。很慶幸自己能夠成為一名幼兒教師,我想:要做個稱職的幼兒教師,就得具有豐富的幼兒文化知識和幼教事業知識技能,創造性地運用教育藝術,掌握傳授知識的方法,並能滲透隨機教育,運用自如地進行生動活潑、具體形象的教學。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認識到:傳授知識並不等於把知識直接地教給幼兒,而應該解放幼兒的手腳,讓幼兒在動手、動口、動腦的感知操作中主動探索、發現和創造,讓幼兒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發展自我學習能力,掌握學習方法,養成學習的良好習慣,並學會學習。同時,在教學中,我們要盡可能地採用多種活動形式,善於激發、保持幼兒的學習動機,注意寬松、和諧的活動氣氛,尊重每個幼兒的學習特點、發展水平及個性特徵,積極地作出評價,鼓勵幼兒的學習行為,有效地促進、發展思維創造能力,使幼兒形成有社會意義的、有價值的取向。
第二:幼兒的榜樣。
幼兒教育事業是人生最初的教育,教師的表率作用對幼兒的成長有特殊的影響。 3~6
歲的幼兒好模仿,對未來的刺激極敏感,而我們是幼兒的直接教育者,不僅以自己的知識、技能影響著幼兒,尤其是我們本人的思想覺悟、道德風貌、文化修養、言行舉止等時刻感染著他們,它會一絲絲地潛入到幼兒的心裡,不注意中會對幼兒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社會心理學家發現:觀察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如前所說幼兒模仿力極強,年齡越小的越是這樣,他們對於教師的一言一行觀察最細,感受最深。記得一個教育家說
:
「過一個教師必須好好檢查自己,他應該想到他的一舉一動都處在最嚴格的監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沒有受這樣嚴格的監督。他們幾十雙眼睛盯著他。要知道天地間再也沒有什麼東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詳細、更加敏捷。對於人的心理上各種微妙變化,更富於敏感了,再沒有任何人象孩子的眼睛那樣能捉摸最細微的事物。」因此說,我們的模範作用會激起幼兒強烈的認同,以及模仿的願望,我們的言行對幼兒行為形成和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身為人師的我們應該隨時注意自身形象,以身作則地為幼兒樹立榜樣。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即身教重於言教,對於幼兒顯得特別重要,我們要珍惜這一點,加強教育言行的修養和情操的陶冶,規范自己的教育行為,在幼兒心靈上播下健康有益的種子。
第三:團體的領導者
教學是一種藝術,也是一門科學。學校的教學和其它活動大都以班級或團體的方式進行的,我們教師往往是幼兒團體生活的領導者、管理者。作為團體的領導者,我們對幼兒施加的影響表現在各個方面,如教學目標和人的確定,教學進程的組織和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為完成教學任務制定必要的規則以維持學習活動的正常秩序等等。那對於所有幼兒,我們就該以「一視同仁」的態度,樂意與他們交往,傾聽幼兒的聲音,了解幼兒的想法,不擺教師的架子,鼓勵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向更高水平的任務挑戰,讓幼兒把自己當作游戲中的一員、玩伴,而不是權威。我們的領導方式應符合幼兒的願望和要求,認識到幼兒潛能的豐富性特點,創造具有不同難度、不同特點的學習活動環境,主動地對幼兒的思維提出挑戰、刺激,激發幼兒積極主動參與活動的願望與行為,保護每個幼兒的自信心,並由幼兒自由選擇、自由組合。也只有開放的空間、開放的內容、開放的時間,才能給幼兒自主活動、自主發展的機會,才能自然而然地讓幼兒從游戲中學到較多東西。從中,我們可觀察記錄幼兒活動的情況作分析,反思下一步的行動,使自己在反思中進步,在研究中成長。此外,我們還應該指導幼兒參與自我管理,促使幼兒的行為由他律走向自律,樹立集體觀念,逐步培養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加強班級的凝聚力。其中要以正面教育為主,多肯定,多鼓勵,陶冶其良好情感,形成與人友愛、團結、互助等優良品德,有的放矢地來做好幼兒教育工作。
第四:人際關系的藝術家。
我們知道:教學活動的展開涉及到各種關系,當中突出重要的是人際關系。它包括師幼之間的關系,幼兒與幼兒之間的關系 ……
我們則須成為善於調節各種關系的藝術家。在幼兒心目中,我們是健康安全的保護者。首先,我們得正確對待、處好師幼之間的關系,使幼兒雙方在教學活動中相互配合,在合作的基礎上充當不同的角色,既要嚴格要求又要熱情細心。關心幼兒、尊重幼兒、信任幼兒,善於與幼兒溝通,營造一個安全、溫暖、可信賴、無拘無束的交流環境,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杜絕體罰,讓幼兒能夠超出束縛,被限制的范疇,真正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在體驗自我,發展自我。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的微笑、點頭、撫摸、蹲下與幼兒交流,看著幼兒的眼睛傾聽他們說話的態度等遠比言語更容易表達教師對幼兒的尊重、關心、愛護和肯定。同時,我們還要協調好與家長、學校、社會以及幼兒之間的關系與教育影響,使各種關系相互作用,並產生出最佳的教育合力,把自己今天一點一滴的教育工作與幼兒的明天僅僅聯系起來,使幼兒得到最好的發展。
第五:心理治療專家。
一個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體,又要有健康的心理。我們幼兒教師的勞動對象是身心發展處於最活躍時期的幼兒,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他們每時每刻都在發展、變化之中,而不同的幼兒有著不同的個性心理特徵,所受家庭教育、環境影響也各異。就說我現在帶的大班吧:有的孩子活潑大方,能主動表現自己,但有些孩子,他們在里比較活潑,一旦離開了他們熟悉的環境或家裡來了客人,或幼兒園來了陌生人等等,他們就變得膽怯,不敢說話。因此,我們該具備一定的心理衛生知識,了解幼兒各種心理狀態,進行必要的心理咨詢和生活指導。個別幼兒由於社會家庭方面的原因而導致一些心理上的異常,如孤僻、焦慮、自卑等症狀,對這些由於獨特原因導致的心理疾病,我們則要充當心理治療者的角色,深入分析他們致病的原因,通過彼此間的交往,漸漸產生某種心理行為上的認同感,增進幼兒對自己的親近感、信賴感,努力為幼兒提供「說」的機會,讓幼兒獲得表達自己慾望和能力的氛圍,進行積極的心理治療,培養幼兒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適應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促使每個幼兒都成為心理健康的人。
第六:學者和學習者。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社會的希望。」我們作為幼兒在知識海洋中的導航人,需要具備廣博的知識去征服、同化幼兒。簡單說,我們既是一個專家,又是一個雜家。除了精深的專業知識修養外,還要掌握指導幼兒個別學習,小組討論的技能,並擁有教育機智與隨機教育能力,在師幼的互動中運用實踐的智慧去把握,在行為中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育
2. 教師的情懷與擔當是什麼
教師的情懷與擔當是熱愛教育,關心學生,以傳授知識和關心孩子成長為己任。
3. 教師怎樣培養自覺的擔當意識
你好,
教師的專業化自覺意識的形成
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教師由一種職業轉而成為一種專業並明確其專業化地位,並且提出「應當把教師職業作為專門職業來看待」這一時代命題。
進入80年代,教師專業化成為教師教育研究的焦點,教師專業化運動達到白熱化,培養專業化教師,成為21世紀國際教師教育改革的目標。
通過對國內外教師專業化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發現:已有的教師專業化研究已經涉及教師專業發展的方方面面,但是遺憾的是,這些方面無不是從外在維度對教師提出要求,或者不是明確提出在教師專業化背景下對教師的研究,唯獨沒有從意識層面對教師專業化進行探究。這是因為對教師的外顯行為更容易進行量化的考核與評價,而難以對無法外顯的內隱因素進行要求和規范,即使有規范標准也缺乏對其結果的判斷。
筆者由偶然聽到教師對於專業化的抱怨而深思,認為教師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讓教師能夠自覺自願地去參加到專業化運動當中,其實質就是教師對於專業化的反省和覺悟,專業化應該是來自於教師內心的覺醒。要達到這一目的,就需要教師樹立專業化的自覺意識,這一自覺意識是發揮教師主體性的需要,是滿足教師需要的需要,是教師在社會化中實現角色化的需要,也是教師進行自我教育的需要,最終是為了實現教師專業化的需要。
筆者運用思辨的研究方法,對提出命題原因從源頭上進行分析,通過借鑒前人對於教師的專業化自覺意識的相關概念界定,概括出教師專業化自覺意識的概念,指教師作為獨特的教育主體在專業化過程中的自我覺醒。即教師根據社會對教師的要求,能意識到教師專業化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在提升個體專業水平的過程中對所從事的教育工作的專業性有清晰的體認,明確教師專業化的內涵、實質、標准和目標,形成教師專業化信念,並對自身發展有主動、清醒、充分的認識,通過自我控制充分發揮教師能動性,實現個體專業化的預期目標。繼而不完全地從知識、情感、能力、態度等維度論述了教師專業化自覺意識的表徵,並且通過思考得出影響教師專業化自覺意識形成的潛在因素、動因因素、反身因素、美學因素以及中介因素等,並最終從內外部兩個角度分析提出喚醒、維持、形成並升騰教師專業化自覺意識的條件。 從內部來講教師需要樹立正確的教育信念、理性地進行自我分析評價、反思自身活動,提高自我意識;從外部角度來看,良性的專業環境、教師自身的成長發展以及營造適合教師專業化自覺意識形成的文化氛圍,都有利於教師的專業化自覺意識的形成。
只有真正樹立了專業化的自覺意識,才能指導教師對自己、對專業化有清晰的體認,落實教師專業發展的自覺性與自主性,從而指導專業實踐,從根本上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真正地實現教師的專業化。
滿意請採納,謝謝
4. 教師的責任是什麼
正如馬克思所說:「作為確定的人,現實的人,你就有規定,就有任務」。教師的責任無處不在,教師如果沒有責任意識,就不會明白自己的職責,不會明白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影響的將是幾代人甚至是國家的未來。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知責任,明責任,負責任,盡責任。
教育部周濟部長曾闡述了當代教師面臨的三項主要責任,即崗位責任、社會責任、國家責任。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每天所做的極其平凡的工作之中,始終牢記為學生負責,為家長負責,為社會負責,為國家負責。有些事情看起來很難,其實做起來非常簡單,就看你想不想做。
教師的責任不僅是指教師的教育責任,還包括教師的社會責任。教育責任,集中體現在學校中的學生身上,對於天真無邪的學生,教師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鑄造新的靈魂,使之成為有益於社會的群體。教師對學生的負責,就是對社會、對民族、對未來的負責。現實生活中,有的教師缺乏責任感,即使是學生在教師眼前出現的一些不健康的現象,也視而不見,導致學生走向犯罪的道路,這不能不歸結為教師的責任。教師的社會責任,是指教師治理周邊環境所擔負的責任。處在變革的社會中,學校時常受到「大眾文化」的侵襲,一些不健康的活動不時給學校管理帶來麻煩,影響學校的正常的教學。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擔當起保護學生的責任。自覺抵制一切侵害學生的行為。
時代的呼喚,事業的使命,教育的責任,激勵著我們長期精心耕耘在教育這方熱土。實踐證明:一個受到良好責任教育並有責任意識的教師,也比較容易有所作為。一個對國家與社會有高度責任感的教師,既能給學生以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智慧,又能幫助學生不斷修正前進的方向。一名教師要想證明自己的價值,就要履行自己的責任。
5. 如何做一名有擔當有作為的教師
要想作為一名有擔當,有作為的老師,首先就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立德樹人,與時俱進,真正愛崗敬業,愛校如家,愛生如子,做學生喜歡家長放心的合格的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