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卷面分析
A. 教師該怎樣進行試卷分析
考試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談到考試,可能馬上想到的就是考場上學生作答,教師監考。其實無論大小考試,都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命題——考試——試卷分析——試卷講評。從這樣一個系統工程來看,試卷分析起著承上啟下的重任,對於命題者來說,通過試卷分析,能夠找到命題中的不足,提高命題的質量,對於教師來說,通過試卷分析了解學生對於課標內容的掌握情況,分析學生答題中的問題,確定試卷講評的內容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學專業技能。
對於教師來說,中考因為進行全省的集中閱卷,試卷集中保存,不便於進行試卷分析,所以每年的期中、期末測評,有必要進行試卷的分析。試卷的分析可分為三部分:試題分析,學生答題情況分析,今後教學的建議。
一、試題分析
1、試題的結構——題型。如填空、選擇、實驗與探究、作圖與簡答、綜合與計算等,有時,會有學生沒有見過的題型,如果是這樣,就應該特殊說明。
2、試題涵蓋的知識點及分值——如八年級期末測評,聲、光、熱、電各占的比例。
3、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能力考察點對應——每一個小題與考察點的對接。
4、試題的難、中、易比例——如期中、期末的8:1:1,中考的7:2:1,競賽的5:3:2等。不是命題者的主觀意願,而是學生對於本試題的難以分析。
二、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1、分數統計——均分、優秀率、及格率、各分數段(每10分一個分數段)。
均分能夠反映出本班在對比班級中掌握知識的層次;
各分數段能夠看出本班中不同學生在各個層次上的分布,在今後的教學中因材施教,讓不同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一個提升。
優秀率和及格率能夠幫組教師確定今後的教學方法,優秀率低——促優,及格率低——扶差。
2、各小題在學生成績中的體現——每小題的正確率是多少,各分數段中這種題型失分的情況,是否帶有普遍問題。
3、學生卷面情況分析——學生答題中的具體問題。第一,學生答題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第二,個別學生存在的問題。同時分析出現錯誤的原因,教師?學生?教材?試題?亦或基礎知識?基本能力?
三、對今後教學的建議
1、教的方面
2、學的方面
對症下葯,有思考,可操作。
總之,在進行試卷分析時應注意一下三個問題:一、說大話,套話,對試卷講評和教學沒有指導意義;二、就事論事,只說明現象,不分析背後的原因;三、記流水賬,沒有中心,沒有重點,沒有章法,讓人看了一頭霧水,自己也不知道要說明什麼。
B. 教師怎樣寫試卷分析
一、試卷評價
試題以教材為載體,立足基礎、適當增加難度、增大容量、體現出靈活性、綜合性.側重考查學生聯系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經過必要的字、詞、句、段的理解和體會,去理解、去感受、去運用.考核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基本技能.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本試卷評價導向功能的作用很明顯.這次語文學科的試捲成績基本反映出小學語文教學的現實狀況.學生基礎知識比較扎實,積累運用的量不足,閱讀習慣的養成和獨立閱讀能力欠功夫,年級習作水平總體不錯.下面就各年級情況做具體分析:
二、試題分析
從整個卷面來看,基礎知識學生掌握較好.學生在拓展閱讀的能力這方面知識欠缺太多,教師平時拓展還不夠.學生成語積累與運用能力失分率原因為:一是積累的量少,雖有一定的積累量,但錯別字太多.可見學生平時的積累習慣沒養成;在積累方法上只注重背,忽略寫;語文課外閱讀量不夠.學生對句子的掌握和應用能力訓練力度不夠.縮句、擬人句、比喻句、反問句的,只局限於教材上的,沒有充分利用身邊、課外資源,缺少實踐運用的過程.修改病句,學生對病句類型掌握不全(詞語搭配不當、前後矛盾、語序顛倒、句子不完整等).以上內容,教師在指導上要講究方法,使學生掌握要領,訓練的廣度上和靈活性上要加強,不能只做教材上的練習,淺嘗輒止.
課內部分主要考查學生的課內閱讀能力,反映出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欠功夫.最集中的表現是學生聯繫上下文體會詞語、句子的能力薄弱,一是對詞語體會不準確,意義完全不對;二是體會句子的意思還停留在表層意義上;三是根本不做答.語文閱讀重在過程,學生獨立閱讀能力是在過程中培養起來的,而老師忽略了過程中讀、悟、用、說、寫、等方法的指導;學生閱讀態度不認真,文章瀏覽一遍即開始作答,對不理解的詞語、句子不去認真揣摩,體會,感悟.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在積累方面的吸收與內化,逐步形成能力.課外部分主要考查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學生在整體把握文章的基礎上,給文章加題目、畫中心句、加標點符號、解釋詞語這幾道題答的還算可以.而對句子的理解雖然做答了,但答案不貼切;有的學生根本不答.反映出教師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欠功夫.閱讀部分學生在分析、概括、語言表達能力三方面失分率高,明顯地反映出學生缺乏舉一反三的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習作部分主要考查學生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從自己經歷過的生活中選材,自擬題目,寫起來有話可說,也能寫出真情實感.但是有的學生還沒有養成修改文章的習慣,在分段、錯別字、標點符號等問題上而被分也不少.與《語文課程標准》的要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有待加強和提高.
三、整改意見
1、建議語文教師要嚴格執行本學段的語文課程標准,三維設計教學過程,特別是在過程與方法上要指導學生,使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
2、按照語文教材的使用說明,不僅要抓好主體課文教學,更要完成「語文天地」中的內容;要充分利用好導讀和預習提示.平時認認真真、扎扎實實地上好每一節閱讀課和習作課,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3、要求教師必須具備強烈的責任感,深入鑽研、開發、使用教材;要有靈性、悟性和耐性,形成獨特的教學特色.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語文教學在重視範文語言的感悟、積累和內化的同時,要積極向課外閱讀拓展,並充分利用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為學生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增加學生積累的廣度;教師應該向學生推薦好書,幫助學生拓寬積累的途徑.
4、素質成於習慣中.沒有培養過程,就沒有教育結果.教師一定要重視給學生創設各種語文實踐的機會,在某些環節上要給予具體的指導,引導學生鑽研文本,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逐步學會思考,學會讀書,發現語言的規律,培養審美的情趣,從而提高語文獨立閱讀和自能作文的能力.
四、反思與前瞻
縱觀語文試卷,我們感到:教學中重視學生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訓練,已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但教師沒有站在系統性的教學高度來審視.在閱讀教學中就文解文,教師重「教」不重「導」(教材選學內容中帶「*」或「△」的訓練,大部分教師採取的是走過場態度,視而不見,見而不問),學生所學知識不整合,缺乏促進繼續學習的能力.在以後的語文教學中,我們的教師一定要變學生「接受式學習」為「吸收式學習」,做到:引學生「悟」、教學生「法」、導學生「理解」、重學生「運用」、求學生「發展」.
C. 教師怎樣寫試卷分析
一份完整的試卷分析報告應該由這樣幾個部分組成,即試卷評價(命題評價)成績統計及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今後的教學改進措施等。
1、試卷評價,也稱命題評價。
試卷有多少大類題型,各種題型所佔分值比重是多少,哪些內容為考察的重點,所佔分值較大?
命題覆蓋范圍分析。各種題型在教材中的章節分布,是否覆蓋所有章節?有哪些章節中的內容在試卷中所佔比例較大?考試內容是否超出課程標准范圍,與課程標準的要求是否致。基礎知識題與基本技能題的考察是否都能夠兼顧到?
題量大小與難易程度分析。學生在規定時間內試卷完成度是多少?是否都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試卷內容。試卷中基本題、有一定難度題、拔高題(難度較大)所佔比重是否合理,有無偏題、怪題等。
2、成績統計及分析。
一分即平均分,班級平均分是多少?三率即及格率、優秀率、過差率。
最高分、最低分各是多少?各個分數段有多少人?
各題的得失分及在學生成績中的體現。
每道題的得失分是多少或者說正確率是多少?各個分數段中的學生在這種題型中的得失分情況,是否帶有普遍性的問題。
3、存在問題。
從平均分看,與平行班、與以前考試比較,如果低於正常值,或有較大差距,就要反思自己的教學水平、班級管理等方面的問題。
從一分三率可以客觀看出班級學生的層次,不同學生掌握程度。如果差生人數多,教學中不夠重視補差工作。如果優分人數少,說明平時提優不夠。
從最高分可以看出自己教學的全面性與命題要求,與其他班級還有多大差距。一般來講,在平行班級中,優秀學生的發展是比較均衡的。如果本班的最高分與其它班級相差較,(低於5分)那就要反思自己哪些知識點、學生掌握不夠,教學有疏漏之處。
從分數段,可以看出本班學生的整體狀況,在各個層次上的分布情況,教師可以針對情況查漏補缺。
4、改進措施。
問題找到了,就要對症下葯,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改進計劃。計劃要有針對性,要有可操作性,能夠解決問題。
要求學生根據答案,針對答錯的題目寫出對題目的正確理解,解答過程等。教師要做好個別輔導和答疑工作。
要求學生做好每次考試小結。小結的內容包括本次考試的准備情況、答題情況、得分情況、出錯原因,認清自己是識記不牢還是理解不到位,是表達不規范還是題干隱含意義挖掘不清,是教材知識遷移不夠還是閱讀思維方法欠缺,是思想上不夠重視還是心理上過度緊張導致的臨場發揮不佳。
要求學生針對答題時出現的錯誤,查找相關資料,自主選擇相關試題進行鞏固練習,以檢測自己是否真的明白了,掌握了。若又出錯,仍要繼續查找原因。
D. 教師怎樣進行考試質量分析
在考試結束之後,對試卷進行分析,不但可以對試卷和考試作出恰當的評價,為試卷編制積累經驗,提高教師編制試卷的水平,為修改試題和給題庫遴
選試題提供依據,而且有助於充分地獲得考試提供的教學反饋信息,為改進教學提供依據,為考試講評准備材料.全面的試卷分析主要包括下列內容.
一、
試卷的結構分析主要包括:1.內容結構分析:基本概念和化學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識、有機化學知識、化學計算、化學實驗等方面的內容比例乃至每一方面的二
級結構分析.2.目標水平結構分析:按照考試大綱所列水平(通常分為知道、理解、應用、綜合運用等)種類,分析它們的組成比例並且作內容—水平雙向交叉分
析.3.題型結構分析:各類題型的比例分析.4.分數結構分析:內容—分數和水平—分數的雙向交叉分析.5.難度和時限結構分析:對難度測驗作難度分布描
述,對速度測驗作時限分布描述.6.試卷特點及橫向、縱向比較:就試卷是否符合考試(教學)大綱規定、是否反映化學學科特點和內在聯系、符合學生實際水
平、合理性、適宜性以及其他特點作出描述和判斷.橫向比較可以在學校—學校或地區—地區間進行,縱向比較可以在不同學年間進行.
進行結構分析時,分析者要對測驗各項目逐一分析和作出判斷,因而結構分析帶有較強的主觀色彩.分析者對項目的判斷跟編制、設計者不一致的情況經常會發生,對於比較復雜的綜合題尤其是這樣.為此可以把試卷結構分析結果跟編制試卷的結構設計進行比較.
除
了難度結構分析跟答卷情況有關,只有在考試實施之後才能進行外,其他各項分析跟答卷情況無關,在考試實施之前就可以進行,屬於試卷的「靜態」分析.二、
答卷情況描述主要包括:1.成績分布情況描述:列出頻數分布表或頻數分布圖.2.統計量描述:列出平均分、標准差、優分率和低分率以及某些因素間的相關
系數等數據,還可以進一步作各內容跟其平均得分率、標准差、優分率和低分率的雙向交叉分析,各水平層次跟其平均得分率、標准差、優分率和低分率的雙向交叉
分析,以便從中發現問題.3.分布形態判斷:判斷總體分布是正態還是偏態或其它形態.4.由樣本統計量推測總體參數(總體平均成績、總體標准差等)
E. 教師如何做好試卷分析
這不一上班,就進入常規教學的准備工作了。按慣例,正式上班的第一天,就要對上學期的期末考試成績進行分析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試卷分析」。那麼怎樣進行試卷分析呢,各校有各校的強調點,只是針對我校的教導處的要求闡述一下我校試卷分析的要求。
試卷分析是每次考試結束以後,教師就試卷結構、學生考試狀況的一種綜合性分析,是一種非常客觀的教學反思行為。其中包括對教師前一階段「教」的情況的反思,對學生前一階段「學」的情況的反思,對本次考試的反思,同時也是對教師命題水平的反思。教師通過對試題的知識覆蓋、難度、題量等特點的橫向、縱向比較,及時發現試卷是否符合課程標准規定,是否反映本學科特點及知識點的內在聯系,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對試卷編制的合理性,客觀性做出正確的描述與判斷。我們對試卷這方面的分析,其目的不僅可以對試卷和考試做出恰當的評價,也能相應地提高教師自製試卷的水平,也有助於充分獲得考試提供的教學反饋信息,為改進教學提供比較重要的依據。
試卷分析一般要做到這樣幾個結合:
一是教師分析與學生分析相結合。不僅教師要分析,學生也要進行試卷分析。二是「橫向比較」與「縱向比較」相結合。同級部的比較,與兄弟學校比較,與以往考試的比較。三是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
例如,既要計算出每道題的得失分率,也要分析得失分的原因。
一份完整的試卷分析報告應該由這樣幾個部分組成,即試卷評價(命題評價),成績統計及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今後的教學改進措施等。
一、試卷評價。
試卷評價也稱命題評價。
1、試卷有多少大類題型,各種題型所佔分值比重是多少,哪些內容為考察的重點,所佔分值較大?
2、命題覆蓋范圍分析。各種題型在教材中的章節分布,是否覆蓋所有章節?有哪些章節中的內容在試卷中所佔比例較大?考試內容是否超出課程標准范圍,與課程標準的要求是否一致。基礎知識題與基本技能題的考察是否都能夠兼顧到?
3、題量大小與難易程度分析。學生在規定時間內試卷完成度是多少?是否都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試卷內容。試卷中基本題、有一定難度題、拔高題(難度較大)所佔比重是否合理,有無偏題、怪題等。
二、成績統計及分析
成績統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一分三率統計
一分即平均分,班級平均分是多少?
三率即及格率、優分率(90以上)、低分率(30分以下),三率計算分別是及格人數、優分人數、低分人數除以班級人數乘以100%。
2、分數段統計
高分段、低分段各個分數段有多少人?對這些作到心理有數。
3、各題的得失分及在學生成績中的體現。
每道題的得失分是多少或者說正確率是多少?各個分數段中的學生在這種題型中的得失分情況,是否帶有普遍性的問題。
4、 難度
全班學生的平均分除以試卷總分就是全卷實際難度值,難度值在命題評價上又叫難度系數, 初中的難度系數一般設定在0. 7 左右。
三、存在問題
1、 通過學生的考試分數,找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從平均分看,與平行班、與以前考試比較,如果低於正常值,或有較大差距,就要反思自己的教學水平、班級管理等方面的問題。
從一分三率可以客觀看出班級學生的層次,不同學生掌握程度。如果差生人數多,教學中不夠重視補差工作。如果優分人數少,說明平時提優不夠。
從最高分可以看出自己教學的全面性與命題要求,與兄弟班級還有多大差距。一般來講,在平行班級中,優秀學生的發展是比較均衡的。如果本班的最高分與其它班級相差較大,(低於5分)那就要反思自己哪些知識點、學生掌握不夠,教學有疏漏之處。
從分數段,可以看出本班學生的整體狀況,在各個層次上的分布情況,教師可以針對情況查漏補缺。
2、從卷面情況看,可以看出學生的具體問題。通過考試,診斷出學生學習中到底存在哪些問題,是知識的問題,還是能力的問題?是教師的問題,還是學生的問題?是教材問題,還是試卷問題?是教的問題,還是學的問題?是共性問題,還是個性問題?
從卷面的整潔度來看,可以看出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
典型問題教師要做好記錄。是共性問題還是個性問題?每一種題型從得失分看出學生問題所在。
不同的題型,診斷的功能不同,可以看出學生思考的誤區。
當然,教師分析問題不能局限於一次考試中發現的問題,教師要多聯系學生生活學習實際、在家在校表現情況,從中更多地看到學生的客觀情況。
3 、改進措施
問題找到了,就要對症下葯,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改進計劃。計劃要有針對性,要有可操作性,能夠解決問題。
F. 教師如何對試卷進行分析,從哪幾方面去分析
1.易、中、難三種題在試卷中所佔的百分比,及其對應的分值;
2.各部分知識在試卷中所佔的大概比例,及對應分值;
3.各種常用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在試卷中的考查方式,以及所對應的大概分值;
4.考試要求或考試說明中的內容在試卷中的具體體現;
5.命題趨勢的變化,以及對下一步教學或備考的指導意義;
6.試題精析。
G. 教師怎樣寫試卷質量分析
在考試結束之後,對試卷進行分析,不但可以對試卷和考試作出恰當的評價,為試卷編制積累經驗,提高教師編制試卷的水平,為修改試題和給題庫遴選試題提供依據,而且有助於充分地獲得考試提供的教學反饋信息,為改進教學提供依據,為考試講評准備材料。全面的試卷分析主要包括下列內容。 一、試卷的結構分析主要包括:1.內容結構分析:基本概念和化學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識、有機化學知識、化學計算、化學實驗等方面的內容比例乃至每一方面的二級結構分析。2.目標水平結構分析:按照考試大綱所列水平(通常分為知道、理解、應用、綜合運用等)種類,分析它們的組成比例並且作內容—水平雙向交叉分析。3.題型結構分析:各類題型的比例分析。4.分數結構分析:內容—分數和水平—分數的雙向交叉分析。5.難度和時限結構分析:對難度測驗作難度分布描述,對速度測驗作時限分布描述。6.試卷特點及橫向、縱向比較:就試卷是否符合考試(教學)大綱規定、是否反映化學學科特點和內在聯系、符合學生實際水平、合理性、適宜性以及其他特點作出描述和判斷。橫向比較可以在學校—學校或地區—地區間進行,縱向比較可以在不同學年間進行。 進行結構分析時,分析者要對測驗各項目逐一分析和作出判斷,因而結構分析帶有較強的主觀色彩。分析者對項目的判斷跟編制、設計者不一致的情況經常會發生,對於比較復雜的綜合題尤其是這樣。為此可以把試卷結構分析結果跟編制試卷的結構設計進行比較。 除了難度結構分析跟答卷情況有關,只有在考試實施之後才能進行外,其他各項分析跟答卷情況無關,在考試實施之前就可以進行,屬於試卷的「靜態」分析。二、答卷情況描述主要包括:1.成績分布情況描述:列出頻數分布表或頻數分布圖。2.統計量描述:列出平均分、標准差、優分率和低分率以及某些因素間的相關系數等數據,還可以進一步作各內容跟其平均得分率、標准差、優分率和低分率的雙向交叉分析,各水平層次跟其平均得分率、標准差、優分率和低分率的雙向交叉分析,以便從中發現問題。3.分布形態判斷:判斷總體分布是正態還是偏態或其它形態。4.由樣本統計量推測總體參數(總體平均成績、總體標准差等)。 三、試題及解答情況分析1.題目的內容、水平分析:逐一分析各題的內容、水平和考核意圖。2.題目的難度、區分度、靈敏度、識別度和題目反應分布:具體方法參見文後所附題目分析部分。 四、試卷質量分析1.試卷的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參見文後所附「試卷的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2.整卷難度分析。3.試卷質量評價:就考試目的和試卷內容、結構、形式的合理性、適宜性、有效性和可行性等對試卷作出全面評價。 五、教學分析和教學建議 從得分、失分情況以及某些部分之間的比較、分析,發現教師、學生以及命題等方面的成功與不足之處,並針對存在問題提出改進意見。
H. 卷面分析是什麼意思
首先:
卷面分析:
顧名思義,卷面分析是指:對考過的試卷進行分析,分析什麼呢?分析對的題目,以便舉一反三;分析錯誤的題目,將錯誤的題目解決出來,以免下次在犯錯誤,了解錯誤題目的錯誤原因,以免出現重蹈覆轍,讓自己的知識點更加的鞏固。
然後:
將試卷列印,從新進行考試,再觀察自己錯誤的地方,繼續繼續卷面分析,直到自己全面的掌握所有的知識點。
最後:
學會耐心的舉一反三,舉一反三:舉一反三是一個成語,讀音是jǔ yī fǎn sān,意思是從懂得的一點,類推而知道其它的。所以,學習是一個持久的過程,一步一個腳印,一定會錯過的,加油。
I. 語文卷面分析怎麼寫
語文卷面分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一、試卷總體情況分析
二、題型分析
三、知識點覆蓋分析
(介紹知識點覆蓋范圍,及分布情況)
四、題型難度分析
(講一下難度分布情況)
五、總結
(說一下這次題出的好還是不好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示例:
本次命題以《語文課程標准》為指針,注重學科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人文精神和新課改理念的滲透,強調語文學習的個性化和創造性的要求,較好地體現了教育部「語文考試應著重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精神。
本試題滿分為12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鍾。參加考試的總共有374人,其中最高分為 112分,最低分為 10分,平均分為75.6分。
本次試卷共包括三個部分:一、積累運用(18分);二、閱讀(52分)1、文言文閱讀(16分),2、現代文閱讀(36分);三、作文(50分) 。
第一部分為積累運用,主要有兩大板塊:古詩詞填空和名著填空。古詩文名句默寫,這是近幾年來考查的一個重要題型,學業考試中也是重點考查的,這種題型一般有三種類型:機械型默寫,即給出上句,要求寫出下句,或給出下句,要求填出上句;理解型默寫,即給出有關詩句的理解,要求寫出相關的詩句;運用型默寫,即給出一定的背景,按要求填出詩句。第一種類型是必考的題型,前六句考查的填出上句,難度較小,個別的有錯別字,比如「東風不與周郎便」的「郎」,「千里共嬋娟」的「嬋」字。後面三句是理解型的背誦,很多的同學答不上來。如《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表現詩人的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的句子,有很多同學都答了最後兩句。這是不正確的。從這里可以反映出學生較注重機械記憶,但沒有真正理解,因而在以後的教學中應注意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古詩文。
第二大部分為閱讀,這個題目共有兩個板快,即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課內的選擇的是文言文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和現代文嚴春友的《大自然的語言》,課外的是畢淑敏的《進當鋪的男孩》。總體來說,學生答題情況較好,正確率達到了83%。但在答題的細節方面又顯露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欠缺。
文言文閱讀的問題是學生的文言文基礎不扎實。個別的同學對「患」的解釋不清楚。對兩句文言句子的翻譯解釋不出來;對於課外的現代文閱讀,總體上的感覺就是同學們在考場上閱讀的程度還是不深、不細,這使答題的時候很不全面,或者大不到點子上。
語言表達能力欠缺。閱讀理解綜合分析能力差,這是閱讀題失分多的重要原因。這不僅表現在第一部分考查學生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語言運用題的解答上,而且還表現在通過閱讀材料,對文章的大意的把握,概括捕捉信息等閱讀題的答案表述和作文的語言表達中。學生心中所想沒有準確說出,言不達意,是不會得分的。尤其是問答題,突出考查學生閱讀表達能力和獨特的體驗,同時注重到讀書方法和探究意識的考查。試題分別從字詞的認讀,詞句理解,信息篩選,文意概括,中心與材料的關系,句子的含義和作用,感受、體驗、品味能力等角度考查。比如課內的現代文閱讀中答的最不理想的就是13題,從此題可看出同學們對議論文的知識掌握的不好,還不會很好的找論據論點。
好的,今天就分享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