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麗霞老師
講座主要內容: 1、孩子厭學、浮躁、多動、自私、注意力不集中、迷戀動畫網路、父母應如何教育和正確引導; 2、在孩子的成長路上,如何正確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如何讓孩子主動、快樂、自信、有效的學習; 3、如何解決父母自己知識水平有限,缺乏輔導教育能力,影響孩子成績的提高和隔代教育的問題; 4、如何塑造孩子的道德修養和品格,建立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5、解決六個難題——獨生子女教育、成功人士子女教育、單親家庭子女教育、青春期教育、後進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㈡ 萬麗霞老師在講座中說的教育方法真的有用嗎
該老師長來期致力兒童教育研究推源廣, 擁有十餘年豐富的育兒經驗 ,對幼兒教育、兒童身心發展、兒童社會性發展及幼兒園課程設計與教學的理論建樹,都深獲學術界肯定。被業界譽為「最知心的教育媽媽和最實乾的教育工作者」。
至於教育方法是否有效,除了教育方法本身的優點,還要考慮以下因素:
1、受教育者的狀況。教育最大的特點就是教育對象的復雜性,教學內容的豐富性,世界上沒有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葯,教育方法也是這樣。要掌握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對象的實際情況,決定什麼樣的方法,這樣才有可能行之有效。
2、教育者的狀況。首先一個教育者要有威信,教師威信有兩種即權力威信和信服威信。權力威信是教師根據教育法律法規、學校規章制度、教育傳統及社會心理優勢建立起來的威信。信服威信是由於教師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學能力、教學態度與民主作風而使學生自願接受、內心佩服而豎立起來的威信。家長也是如此。只有有了威信,正確的方法有機會有效貫徹。
㈢ 萬麗霞老師《窮養,富養,都不如教養》講座主要講些什麼內容
主要講了以下內容:
1、如何塑造孩子的道德修養和品格,建立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在孩子的成長路上,如何正確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如何讓孩子主動、快樂、自信、有效的學習。
3、解決六個難題——獨生子女教育、成功人士子女教育、單親家庭子女教育、青春期教育、後進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4、孩子厭學、浮躁、多動、自私、注意力不集中、迷戀動畫網路、父母應如何教育和正確引導。
5、如何解決父母自己知識水平有限,缺乏輔導教育能力,影響孩子成績的提高和隔代教育的問題。
(3)萬麗霞老師擴展閱讀:
萬麗霞(西北大學教授)
職業:中國經典教育發起人之一,學生德行教育專家,中國兒童素質教育推動者。
主要成就:「最知心的教育媽媽和最實乾的教育工作者」
她長期致力兒童教育研究推廣, 擁有十餘年豐富的育兒經驗 ,對幼兒教育、兒童身心發展、兒童社會性發展及幼兒園課程設計與教學的理論建樹,都深獲學術界肯定。被業界譽為「最知心的教育媽媽和最實乾的教育工作者」。
4月19日南京舉行了「幸福家庭 家教智慧」教育專題報告會,由學生德行教育專家萬麗霞擔任主講嘉賓,她引經據典,將《大學》、《論語》、《弟子規》等經典國學知識生動的運用於講座中,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家長應該如何在家庭教育中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智慧、光明、博愛,以及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與品德。
㈣ 聽了萬麗霞老師的講座,覺得讓孩子學國學確實很有必要。但是孩子沒什麼興趣,怎麼辦啊
小孩應主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如果他沒有什麼興趣而逼他學習的話,將來很可能會產生厭學情緒,再說了國學這東西並不是什麼很重要的,它對孩子今後的發展也沒有什麼決定性的意義,所以也並不急於現在就要學習它。學習是一個長遠的事,國學更是可以終生學習的,不必急於一時。不要聽那些所謂的專家的忽悠。
㈤ 求德育專家萬麗霞簡介
萬麗霞,漢族,學生德行教育專家,中國兒童素質教育推動者,兒童生命品質教育導師,是國學與素質教育的發起人之一,是全國知名的家庭教育學習平台——「家教智慧」特約教育顧問。
她長期致力兒童教育研究推廣, 擁有十餘年豐富的育兒經驗 ,對幼兒教育、兒童身心發展、兒童社會性發展及幼兒園課程設計與教學的理論建樹,都深獲學術界肯定。被業界譽為「最知心的教育媽媽和最實乾的教育工作者」。
(5)萬麗霞老師擴展閱讀:
萬麗霞作為大坪小學的美術老師,入職第一個月就參加了區教委統一組織的為期一年的新教師培訓計劃,每周要抽兩天時間和其他學員一起,到培訓基地校參加跟崗研修。
「沒有經歷這次培訓,體會不到渝中優秀教師對教育的情懷,對年輕教師的無私關愛。」萬麗霞的美術指導老師萬虹跟她同姓,萬麗霞親切地稱呼「萬媽媽」,「萬媽媽」每天除了要完成自己的工作,還要在培訓時間挨個聽完3個學員的上課,一對一地進行示範、輔導。
㈥ 萬麗霞老師講座聽後感怎麼寫
創作思路:首先說明講座的主講人和主題,然後講述其中感觸較深的內容,並通過相關內容引發自己的思考,最後通過此次講座對自己以後對孩子教育有什麼影響。
文章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一件事情的發生,離不開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這六方面,即常說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這幾方面,才能使讀者對所敘述的事,有個清楚、全面的了解。
正文:
這個周四的下午在學校聽了家庭教育講座,是本市的中英文學校的校長彭文明校長主講的。本次講座是的主題是《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首先彭校長通過幾個小故事講了習慣的重要性,其中講了一個宇航員加加林的故事,十幾個宇航員一起去參觀他們要乘坐的飛船,進艙門時只有加加林一個人把鞋脫下來,就是這樣一個動作讓設計師非常感動,加加林成了人類第一個飛上太空的宇航員。
這個故事讓我們了解了成功就是從好習慣開始。還講了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的一段名言:「任何一種習慣都是反射行為,行為的習慣有多深,它的反射性就有多大。哪裡有習慣,哪裡就有神經系統在工作。」
㈦ 上次去聽了萬麗霞老師的講座,收獲很多。
你好,
可以在孩子心情好的時候和他商量,慢慢減少孩子看動畫片的時間,或者帶孩子去做些他喜歡的事,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㈧ 萬麗霞講座觀後感
昨天有機會來聆聽了萬麗霞老師的一場「窮養·富養,都不如教養」的專題演講。九點的演講,我八點四十就到了,沒想到的是劇院的大廳早已匯聚了人群,我隨著人流進入了會場。沒想到能容納1700人的安徽大劇院立刻座無虛席,稍遲來些的就被拒絕在會場的門外。從這也能看出,現在的家長的對孩子的教育之重視。但同時我也在心中嘀咕:難道萬老師的演講如此吸引人嗎?
演講開始了,首先萬老師從自己教育自家兩個孩子入題談到教育是快樂·輕松·幸福的,並給出了家庭教育占人生教育51%的數字來闡述家教的重要性。針對現行家教誤區,她亮出了「教育最重要的是要給孩子人性的光明」·「說教越多距離越遠,」的觀點,並用一個訓練反映的手指游戲告知各位家長,孩子不在聽你說些什麼,而是在看你做些什麼!面對現在多數舉足無措的家長,她也給出了有效的意見指導,即對孩子進行國學教育和古典音樂熏陶,豐富孩子的精神食糧。她認為讀《大學》善做事;讀《中庸》會做官;讀《老子》有智謀;讀《論語》善經商,並列舉了一些國學和古典音樂經典名作。
整場演講,萬老師串穿著游戲·故事·音樂等,讓你聽著不覺得累與乏味和感覺時間的漫長,更沒有嘈雜之聲和人員走動與離場,只有適時熱烈的掌聲。兩個小時的演講不經意間就結束了,人們還沉浸其中,意猶未盡。。。。。。
此番之聽,讓我收獲頗多,但我擔心自己又能踐行之多少呢?且行且快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