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望梅止渴的教學反思

望梅止渴的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 2022-01-20 16:03:46

Ⅰ 《望梅止渴》的啟示

【發音】
wàng méi zhǐ kě
[編輯本段]【解釋】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編輯本段]【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三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譯文: 魏武帝(曹操)行軍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們都渴得厲害,於是他傳令道:" 前邊有一片梅子林,結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聽說後,嘴裡都流出了口水,利用這個辦法部隊趕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編輯本段]【示例】
鸞拆書看了,雖然不曾定個來期,也當畫餅充飢,望梅止渴。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四
[編輯本段]【典故】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綉,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編輯本段]【英文】
Quenching Thirst by Watching Plums
Cao Cao of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220-265) was not only a capable politician in managing state affairs, but also a strategist good at leading troops in going to war.
One summer, Cao Cao was leading his troops in a punitive expedition against Zhang Xiu. It was extraordinarily hot. The burning sun was like a fire, and the sky was cloudless. The soldiers were walking on the winding mountain paths. The dense forest and the hot rocks exposed to the sun on both sides of the paths made the soldiers feel suffocated. By noontime the soldiers' clothes were wet through with sweat, and the marching speed slowed down. Some solders of weak physique even fainted on the roadside.
Seeing that the marching speed was slower and slower, Cao Cao was very worried because he feared that he might bungle the chance of winning the battle. But how could they quicken their speed? Cao Cao at once callde the guide and asked him on the quiet whether there was a source of water nearby. The guide shook his head, saying that the spring water was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mountain, which was very far to have to make a detour to reach. Cao Cao realized that time didn't permit them to make such a detour. After thinking for a moment, he said to the guide, "Keep quiet. I'll find a way out." He knew that it would be to no avail to order his troops to quicken the steps. He had a brain wave and found a good solution. He spurred his horse and came to the head of the column. Pointing his horsewhip to the front, Cao Cao said, "Soldiers, I know there is a big forest of plums ahead. The plums there are both big and delicious. let's hurry along, and we will reach the forest of plums after bypassing this hill." When the solders heard this, they immediately slobbered. Picturing in their minds the sweet and sour flavour of the plums, the soldiers felt as if they were actually eating the plums, the soldiers felt as if they were actually eating the plums themselves. The morale greatly boosted, the soldiers quickened their steps a great deal automatically.
This story comes from "The Fake Tangery" in Anecdotes of This World by Liu Yiqing of the Southern Dynasties period (420-589). From this story, people have derived the set phrase "quenching thirst by watching plums" to refer to trying to comfort oneself of others by idle dreams.
[編輯本段]【說解】
「望梅止渴」之事表現出曹操的聰明才智,他能在大軍絕水源、士卒渴難忍的危急情況下,提及甘酸的梅子,不僅使士卒引起條件反射、暫解乾渴之苦,而且也鼓舞了士氣,「得及前源」。後以「望梅止渴」比喻虛償所願。《水滸傳》五十一回:「官人今日見一文也無,提甚三五兩銀子,正是教俺望梅止渴,畫餅充飢!」
[編輯本段]【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自我安慰
[編輯本段]【近義詞】
畫餅充飢
意淫
[編輯本段]【反義詞】
把飯叫飢

Ⅱ 望梅止渴的讀後感

望梅止渴這個成語故事講得是曹操一年出兵打仗,那天氣熱得出奇,天上連一絲雲彩也沒有,之所以行軍的速度也慢了下來,幾個體弱的士兵倒在了路邊,曹操看著自己要出兵打仗卻讓自己的士兵連口水也喝不上,曹操問一名常年出兵的人,此處附近是否有水源,士兵說:有,「但還要繞過一座山。」於是曹操走到軍隊前面說:「前面的那片林子是一片桃林,裡面全是鮮美的桃子。」

士兵們聽著就好像吃到了一樣。於是行軍的速度也變快了。從這兒我體會到了,曹操的機制多謀。

Ⅲ 望梅止渴的道理

「望梅止渴」講了一個典型的心理暗示作用:古代魏國曹操的部隊在行軍路上,由於天氣炎熱,士兵都口乾舌燥,曹操見此情景,大聲對士兵說:「前面有梅林」。士兵一聽精神大振,並且立刻口生唾液。這是曹操巧妙地運用了「望梅止渴」的暗示,來鼓舞士氣。 還有這樣一件事,某人出門旅行,途中投宿於一個旅館。睡至半夜,哮喘的老毛病又發作了。他靠坐在床上,依然感到呼吸困難、胸部憋悶。黑暗中,他摸索了好一陣子,才找到窗戶。可是,任憑他怎麼使勁,也無法將它打開。情急之下,他只得揮拳把窗子的玻璃擊碎。頓時,一股涼爽的新鮮空氣迎面撲來。他探身對著被擊碎的窗口深深地吸了幾口,哮喘明顯地減輕,於是又摸索著回床躺下,不一會兒就安然入眠。次日清晨醒來後,他想起夜間發生的事情,趕忙查看到底是哪一扇窗子被他打破。奇怪,所有的窗戶均完好無損。原來,被他打破的竟是牆上那面掛鍾的玻璃。 這個人的哮喘發作是事實,打破掛鍾玻璃後,哮喘發作被控制了也是事實。而「治」好他哮喘發作的那「一股涼爽的新鮮空氣」卻並不存在。這種「想當然」就是心理上的暗示。

Ⅳ 關於望梅止渴感想的範文

望梅止渴的感想

曹操帶兵走到一個沒有水的地方,士兵們渴得很,為了激勵士氣,曹操就對士兵們說:"前面不遠處有很大的一片梅樹林,梅子特別多,又甜又酸,到時我們吃個痛快。"士兵們聽了,一個個都流出口水來,不再嚷渴了,行軍的速度也加快了。

在電影《上甘嶺》中,我們可愛的連長也成功地演繹了一回"望梅止渴"的現代版。電影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在坑道里嚴重缺水的危機情況下,連長給戰士們講述了一個"梅子"的故事,引得戰士們一個個都在吞口水。

事實上,望梅止渴這個典故道出了一個非常有趣而又十分常見的心理現象--聯覺。聯覺是指由一種感覺引起另一種感覺的心理活動。具體到望梅止渴這個典故,就是由聽覺引起了味覺。除味聽聯覺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有這樣的體驗:看到紅的、橙的、黃的顏色會產生溫暖的感覺,而看到藍的、青的、綠的顏色會產生寒冷、涼快或清爽的感覺,因而前者稱為暖色,後者稱為冷色。這是由視覺引起溫度覺的結果。

正因為聯覺現象的普遍存在,也使人們在有意無意中把這一心理學原理應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尤其是在現代的廣告中有相當普遍的應用。
一提到「望梅止渴」你必須吃過梅子,知道梅子是酸的,才會當聽到梅子時產生唾液止住口渴,這是一種典型的條件反射,不過在這其中,產生唾液是一種生來就有的本能,望梅止渴告訴我們:聰明人應避免老用失敗的教訓來提醒自己,而應多用一些積極性的暗示,這樣才可以克服困難.
一個人只有對前景充滿信心,抱有希望,才能激發動力,引發其努力拚搏、奮斗。相反,如果我們看不到希望,沒有目標,就會失去信心、缺乏動力、勇氣,更談不上逆流而上,猶如浮萍飄到哪裡算哪裡。

現在的學生年齡比較小,自覺性比較差,責任感不明確,欠缺主動性。如何激發我們主動學習,是每一個人都值得思考的問題,我們就做曹操的「士兵」吧。讓我們對學習充滿希望,樹立信心,激發其努力向上的不屈鬥志,最終我們才能獲得成功,享受成功。

Ⅳ 《望梅止渴》的啟發

有一定的道理,但不科學。這是一個典故,來自三國的奸雄曹操
當我們看見山查、梅子...酸果,還沒有吃,就滿口酸水了(唾液)。
這個典故利用人的這一生理現象(條件反射),這只是物理反應,精神上的瞬間緩解,但身體並沒有得到水的補充。渴是止不了的

Ⅵ 望梅止渴的故事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一個人只有對前景充滿信心,抱有希望,才能激發動力,引發其努力拚搏、奮斗。相反,如果我們看不到希望,沒有目標,就會失去信心、缺乏動力、勇氣,更談不上逆流而上,猶如浮萍飄到哪裡算哪裡。


望梅止渴,這個成語出自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假譎(jué)》。

三國時期的一年夏天,曹操帶兵打仗,將士們走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水喝,又渴又累,可周圍一點水都沒有,怎麼辦呢?曹操心眼多,心想:這樣下去可不行。於是他站在一個很高的地方對將士們大聲說:「這條路我走過,前邊不遠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梅子又多又大,我們趕快去那裡去吃梅子吧。」其實根本沒這檔子事,可大家聽曹操這么一說,馬上都想到梅子的酸味,人人嘴裡都不覺流出不少口水。大家一下子都不覺得渴了,於是都很積極地往前走,盼望馬上就能吃到梅子。最後大夥終於走出了這片大荒原,趕到了目的地。曹操說的雖然是一個謊言,可是他讓士兵們心中充滿了希望,激發了他們的動力,終於趕到了目的地。

Ⅶ 望梅止渴的讀後感怎麼寫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叫做《望梅止渴》,這是個歷史故事,裡面的主人公曹操是個機智又聰明的大將,我很喜歡他。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發生在一個夏天,大將曹操率領士兵們去討伐張角,天氣熱的可怕,很多草都竟然有一絲火苗,正在燃燒著,後來被燒掉了。士兵們走在山路上,飢渴難耐,有的士兵頭昏眼花,都站也站不穩,身邊的水都全部喝光了,甚至有的士兵們都暈過去。他們走著走著,茂密的樹木和被陽光照射下的滾燙的山石,讓人喘不過起來。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也很是著急,又有點火冒三丈的。曹操就去有一絲生氣的表情問向導附近有不有水源,向導只知道到達水源離這座山還有很多的路程。曹操說不能打擾他,自己來想辦法。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就對士兵們說繞過這座山丘,就是梅林,梅子又大又好吃,很容易解渴。士兵們聽了曹操的話,彷彿梅子就在眼前,各個打起精神來,精神抖擻的,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很快就離開了山丘。向導說曹操很聰明,值得他們學習。聽到向導的誇獎,曹操高興地合不攏嘴地笑了起來,抖了抖長長的胡須。
讀好了《望梅止渴》這篇文章,給我了一個啟發:一個人在遇到困難時,要想辦法動腦筋,這樣才能克服一切困難,才能獲得勝利。從今往後,我也要向他學習,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一定要多動腦筋,這樣就有力量戰勝困難。

今天 停電了,沒有電風扇,也開不了空調,下午的天氣顯的更加悶熱,
樹枝上的知了拚命地叫著,好像在說"太陽公公,你上班也辛苦了,回家睡個
午覺吧!」我躺在地上的席子上轉輾反側地翻來覆去,一會兒又站起來,一
會兒又跑到房間外面,這沒電的時間真難過。萬般無奈下我還是拿了本故事
書躺回了席子上去。
我翻開故事書看了《望梅止渴》這個故事。它講述的是一天,曹操帶兵打
仗,天氣熱得出奇,經過長時間行軍,士兵們很疲勞,因為又累又熱,行軍的
速度越來越慢了。軍官打他們,他們還是走得很慢。曹操知道了,擔心貽誤戰
機,心裡非常著急,於是他找來向導詢問附近是否有水源,可是水源在山谷的
那邊,還要走很多的路。這遠水救不了近火,於是曹操朝看了看前面的樹林,
沉 思了片刻,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對大家說,前面不遠處有片梅樹林,現
在是梅子成熟的季節,只要大家再努力一下,就能吃到梅子了。士兵們一聽有
梅子吃,彷彿梅子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很多。
通過這個故事我覺得曹操是個非常聰明、機智的人,遇到困難肯動腦筋。我
們以後做人不管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要向曹操學習,遇到困難時一定要充滿 希望,肯動腦筋,多思考,就一定會戰勝困難

Ⅷ 望梅止渴的閱讀答案

僅供參考:
(1)為什麼士兵們想著「梅林」,就會流口水?
(2)用自己的話簡單概括曹操用的「智謀」。
(3)曹操是《三國演義》中重要的人物,根據文章的描寫和你平時的積累,你覺得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1.條件反射
2.話說曹操帶兵走到一個沒有水的地方,士兵們渴得很,為了激勵士氣,曹操就對士兵們說:"前面不遠處有很大的一片梅樹林,梅子特別多,又甜又酸,到時我們吃個痛快。"士兵們聽了,一個個都流出口水來,不再嚷渴了,行軍的速度也加快了。

3.通過"望梅止渴"巧計足見三國時期的曹操是個很有學問的政治家、軍事家。聰明睿智、很有謀略,是一個合格的領導者,能帶領大家走出逆境,善於把握外在條件從而改變隨從的心理陰影。

Ⅸ 望梅止渴的道理和啟示

條件反射原理。可以利用這個原理來達到一定目的。

熱點內容
生物中規律 發布:2025-05-16 10:58:44 瀏覽:154
班主任種子 發布:2025-05-16 09:59:57 瀏覽:333
財富地理博客 發布:2025-05-16 08:15:18 瀏覽:567
語文練習與測試六年級上冊 發布:2025-05-16 05:07:12 瀏覽:666
英語代詞表格 發布:2025-05-16 04:23:00 瀏覽:442
生物之最 發布:2025-05-16 01:24:17 瀏覽:701
生物醫葯峰會 發布:2025-05-16 01:03:54 瀏覽:210
科倫博泰生物 發布:2025-05-16 00:28:34 瀏覽:308
徐老師來巡山投稿 發布:2025-05-16 00:26:18 瀏覽:571
桑巴雙人舞教學視頻 發布:2025-05-15 22:29:39 瀏覽: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