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培智教學案例

培智教學案例

發布時間: 2022-01-24 02:32:27

A. 如何搞好特殊教育學撓鏤慕萄

特殊教育學校如何做好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肥城市特殊教育學校陳娟

學校安全工作是一項頭等大事,是重中之重。特別是面對一群殘疾孩子,一群智力有問題的學生,我們更應該把安全工作擺在首位。智障學生由於智力上的缺陷,他們常常在認知、注意力、記憶力等各方面落後於正常學生,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對周圍一些危險的物品和環境往往缺乏感知,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因此,作為一名智障孩子的班主任,不僅要承擔起監護智障學生的責任,還要努力做好對他們的安全教育工作。

一 、課堂中滲透安全教育

利用班會或課上時間,向學生進行多方面的安全知識教育。如在講授交通安全一課時,依據智障孩子的身心特點,直介面頭講述,他們根本理解不了,可將交通事故的現場照片或某段視頻讓學生觀看,告訴他們如果不遵守交通規則,便會釀成嚴重的交通事故;消防安全,讓學生觀看火災現場的視頻,了解哪些情況下會發生火災,並教育學生不能帶火機、火柴入校,發現火苗要及時撲救並告訴大人;食品衛生安全,告訴學生在買食品時,要注意觀察有無檢驗合格標志,查詢生產日期及保質期,如果超過期限,則不能再食用;在講「樓道安全」時,聯系「某一學校」下晚自習時,學生由於擁擠、推拉造成多人踩傷事件,通過讓學生看電視、看圖片知道如何注意樓道內的安全;除以上之外,還有用電安全、體育活動安全、疾病預防知識、防騙、防盜竊、防人身財物侵害等等。作為教師,一方面要開好班會,對學生進行安全知識教育,另一方面利用好教材內容,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讓學生時刻牢記突發事件中的自救、自護知識。

二、安全教育與日常生活有機結合

我班的學生大部分為寄宿生,因此我非常關心住校生的日常生活。告訴他們就餐時不要嬉笑打鬧、不玩筷子,要有秩序的排好隊,不要擁擠,以免把熱湯、開水弄在同學身上,造成燙傷。特別是天氣炎熱的時候,更要注意打熱水的安全,寒冷的冬天裡,要保持地面清潔,防止地面結冰滑倒。讓他們注意飲食衛生,要求他們做到飯前便後去洗手,瓜果蔬菜要干凈才入口,不要喝自來水。教室宿舍常通風,保持空氣流暢,防止傳染病的發生。對於走讀生,則要告訴他們一定等父母來接才能離校,決不跟陌生人走,也不隨便接受陌生人給的東西。另外還要時刻關注他們早操、午睡、入廁等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環節,通過這些與日常生活有機的滲透,不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傷害與不幸的發生,而且可以提高智障學生的安全意識,為智障學生安全行為能力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特校教師要樹立安全意識

作為特校教師,我們完全可以創設一些良好的物質環境,比如在樓梯口轉角處貼上安全警示的標語,提醒學生規規矩矩走路,不打鬧;給常用的電器開關配上顏色鮮艷的花邊,提醒學生開關就在此處,告訴學生不要隨意玩弄電器;在打熱水的地方貼上「小心水燙」幾個大字,這樣可以醒目的提醒學生要注意打熱水時的安全等等。我們還要幫助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要以民主平等的觀念對待學生,體諒他們的過失行為,給他們安全感。教學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排隊走路時要一個一個排好隊,多關注生活小結的訓練告訴學生應該怎麼做,這樣可以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班主任與生活教師交接好,保證一天二十四小時有人在崗,全體老師行動起來,時刻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

四、有效地培養智障學生的安全意識

1、培養智障兒童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自我保護意識的生成

向智障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同時,也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讓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自己能夠做到飯前洗手,知道哪些東西該吃不該吃。我們要多進行些生活細節的訓練,孩子能做的事就讓他自己做,而不包辦代替,通過多次反復的提醒和訓練,長此以往,孩子在自己的生活實踐中就知道了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可能存在安全隱患,就能建立起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形成自我保護的意識。

2、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讓智障兒童體驗安全防護技能

在訓練和教學過程中,活動一直是教育的主渠道。通過活動,可以讓智障兒童親身經歷整個過程,增加切身體驗,增強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例如:我們結合119消防日開展了「用火安全」主題活動,通過討論「怎樣的用火方法是錯誤的?」「如果發現了火災隱患或者火災,我們應該怎樣來保護自己?」又如:我們開展了「飲食安全」的主題班會,要求學生不吃路邊的小吃,不吃「三無食品」,使智障兒童懂得要吃清潔安全的食物,飯前便後要洗手等衛生習慣知識,讓智障兒童初步感知飲食衛生的重要性,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3、抓住偶發事件,進行安全方面的隨機教育

及時抓住智障兒童生活活動中瞬間的偶發事件進行隨機安全教育,也不失為安全教育的好方法。如:智障兒童對教室里的投影儀很好奇,自由活動時有一個學生就去玩弄投影儀的開關、電線。我不失時機地抓住這一事件,結合常識活動,進行一些通電小實驗,使學生了解電、電器的危險性,教育學生不要亂摸亂摁電源開關、插座、電線、電器等,讓智障兒童知道哪些東西有危險,會傷害身體,使智障兒童懂得既要玩得開心,又要注意安全。再如,發現喝開水時有一個學生把杯子里的熱開水拿去水龍頭下加一點冷水,降溫後再喝,我就及時地教育學生「喝生水會生病」,告訴他們喝生水的危害性。時時處處關注並提醒智障兒童的安全,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護智障兒童的身心健康。

五、家校聯合抓安全

對智障兒童的安全教育單靠學校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家校合力,家長應密切配合學校的工作。我校以十天為一大循環周,每周的周末與開學第一天都是有家長來接送的,班主任要與每一名家長見面交流,談談學生在校的表現,在家的表現,這樣更有利於下一周工作的開展。另外,做到了家校共育,我們學校聘請了法制副校長、法制輔導員,並每學期定期(至少兩次)來校給全校師生作有關法律、安全知識等方面的專題講座,使學生通過各種案例從中吸取教訓,從中得到教育。同時還將有關法制安全教育的內容印成《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發給每位學生家長,每學期至少召開兩次家長會,保證學校與家庭之間的信息暢通。

安全乃頭等大事,我們要做到時時抓安全、處處講安全,從自我做起,與學生一起樹立較強的安全意識,與家庭有機結合,做到家校共育,保證了智障孩子的安全,才能更好的讓他們接受教育,為將來能在社會上立足打好堅實的基礎!

B. 美國針對特殊教育提出了哪些法案最新的是哪些~

這是國外法律規定,本國內沒有知情。

C. 特殊教育教招

(一)培訓內容和方式
教師培訓採取集中學習、網路研修、教學和康復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圍繞師德、特殊教育教學和康復的理論與技能、特教教學、康復設備在教育實踐中的應用研究和教師專業發展等主題,採用專題學習、案例研究、問題討論、說課評課、教學觀摩與實踐、技能研訓等方式開展。非特殊教育專業畢業的教師主要加強特殊教育教學和康復理論與技能的學習及實踐,骨幹教師培訓著重提高教師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專業化水平。
校長培訓採取集中研修和交流考察相結合的方式,把集中學習、考察交流和管理經驗分享相結合,著重提高教育教學管理能力。
(二)培訓班次
培訓班按照不同類別、不同層次和不同專業進行安排。
培訓類別:分為專業教師培訓和校長培訓兩類。
培訓層次:專業教師培訓分為教師全員培訓與骨幹教師培訓兩個層次,教師全員培訓又分為特教專業畢業和非特教專業畢業兩種。
培訓專業:教師培訓按盲、聾啞、培智、自閉等四個不同專業、學段分批次進行。
(三)培訓周期
特教專業畢業的教師培訓周期為10天(主要採取集中培訓、公開課觀摩、研討等方式進行),非特教專業畢業的教師培訓周期為1個月(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和技能、特教專業知識等20天,實踐10天);骨幹教師培訓周期1年(集中培訓12天、崗位研修10個月、總結提升交流5天);校長培訓周期15天(分集中培訓、交流考察、總結提升三個階段進行)。
三、考核結業
結業考核工作由培訓單位進行。教師全員培訓和校長培訓考核內容包括學員的學習出勤情況和課程學習情況;骨幹教師培訓考核須綜合評價培訓學習情況與在校發揮帶頭作用、參加網路研修情況。考核合格的,由培訓單位頒發省教育廳統一印製的培訓結業證書。

D. 請問給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主要是聾啞、盲、智力殘疾兒童)做團體心理輔導要怎樣設計方案

對智力障礙兒童進行團體心理輔導應該難度很大,針對聾盲的孩子可能好一些,但也建議聽力障礙的一起做,視力障礙的一起做,混合在一起難度較大

E. 特殊教育經典書籍

1、海倫·凱勒的教育作者:(美)莎莉文著;袁敏琴編譯內容簡介:人類歷史上偉大的教育奇跡,美國傳奇女性海倫·凱勒的成功之路。「19世紀有兩個最值得關注的人:一個是拿破倉,另一個就是海倫·凱勒。」——馬克·吐溫「莎莉文小姐不愧是我們國家最偉大的教育家之一,正是她通過自己的實踐和摸索,才將海倫·凱勒這樣一位盲聾啞人培養成了美國20世紀十大偶像之一。」——貝爾博士(電話發明者)2、用圖像思考與孤獨症共生作者:(美)格蘭丁 著,范瑋 譯內容簡介:本書作者是世界知名的孤獨症人士天寶.格蘭丁博士。天寶博士目前就職於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生物系,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康復的孤獨症人士。以她個人經歷拍攝的電影《自閉歷程》於2010年上映,並獲得多項國際大獎。本書以一個自閉症的視角去講述他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通過這本書,人們能夠更加理解自閉症人士的心理世界。3、解析兒童自閉症(圖文版)作者:(日) 佐佐木正美 著;張晗 譯內容簡介:《解析兒童自閉症(圖文版)》以直觀、形象的圖解形式,全面介紹了自閉症兒童的症狀表現及患病症結所在,深入淺出地講解了目前最有效的治療自閉症的方法——「TEACCH」療法,能幫助家長和專業人員為自閉症患兒創造一個適於生活、學習的環境,最終讓孩子回歸社會。4、特殊兒童發展與學習作者:雷江華 著本書根據我國學前教育階段推行融合教育的基本 精神和特殊教育循證實踐的要求,遵循特殊兒童身心 發展一般性與特殊性的規律,重點闡述特殊兒童的認 知發展與人格發展規律、學習策略、教育策略等,最後具體探討不同類別特殊兒童的概念、發展與學習等 。本書是國家精品課程,書中每個知識點配有二維碼,掃描就可以看網上老師講的視頻。5、應用行為分析與兒童行為管理作者:郭延慶 著作者郭延慶教授,長期在臨床一線從事兒童行為問題管理與咨詢、家長教育和培訓,根據多年來在應用行為分析領域的學習和思考,結合實踐經驗和臨床體會,在《應用行為分析與兒童行為管理》一書中系統地介紹了應用行為分析的理論及應用。本書原理篇對應用行為分析的基本原理進行了系統、通俗的解釋,並配以臨床案例說明每個原理的.具體應用;管理篇則涵蓋從預防行為問題到出現行為問題後的管理,說理明白,舉例生動。另外,還收錄了作者的部分雜文,以行為管理和兒童教育訓練為主題,作為全書的補充和點綴。

F. 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的有關說明:
1.本課程方案(簡稱「方案」下同)立足於智力殘疾學生的發展需求,根據課程設置的原則,注重以生活為核心的思路,整體設計九年一貫的培智學校課程體系。方案充分考慮了智力殘疾學生的需求和特點,構建了由一般性課程和選擇性課程兩部分組成的培智學校課程體系。一般性課程體現對學生素質的最基本要求,著眼於學生適應生活、適應社會的基本需求,約占課程比例的70%~80%;選擇性課程著眼於學生個別化發展需要,注重學生潛能開發、缺陷補償(身心康復),強調給學生提供高質量的相關服務,體現學生發展差異的彈性要求,約占課程比例的30%~20%。兩類課程的比例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2.一般性課程為必修課,設置以下七類科目:
1) 生活語文——著眼於學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為核心組織課程內容,使學生掌握與其生活緊密相關的語文基礎知識和 技能,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針對智力殘疾學生的語言特點,加強聽說能力的訓練,把傳授知識與補償缺陷有機結合,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和社會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公民素質和文明的行為習慣,為其自理生活和適應社會打下基礎。
2) 生活數學——以幫助學生形成和掌握與生活相關的簡單的數的概念、數的運算、時空認識、以及數的運用,學習運用簡單的運算工具等為課程內容。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計算技能、初步的思維能力和應用數學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的能力。
3)生活適應——以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為目的,以學生當前及未來生活中的各種生活常識、技能、經驗為課程內容。培養學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簡單家務勞動能力、自我保護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使之盡可能成為一個獨立的社會公民。
4)勞動技能——以培養學生簡單的勞動技能為主,對學生進行職前勞動的知識和技能教育。通過勞動技能的訓練,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勞動知識與技能,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具備一定的社會適應和職業適應能力。
5)唱遊與律動——課程將音樂律動與舞蹈、游戲相結合。通過音樂教動作協調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6) 繪畫與手工——通過繪畫和手工技能的教學和訓練,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視覺、觀察、繪畫、手工製作能力,發展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其審美能力。
7)運動與保健——以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為主。通過體育運動,提高學生的大肌肉群活動能力、反應能力和協調平衡能力,刺激大腦肌能的發展。提高安全意識和運動中的自我保護能力。學習基礎的衛生保健、維護健康、防治疾病的知識和方法,培養積極鍛煉身體的習慣和良好的衛生習慣,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3.選擇性課程是學校根據當地的區域環境、學校特點、學生的潛能開發需要而設計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有五類科目,課時可彈性安排。
1)信息技術——以學習簡單的通訊工具運用、計算機操作、互聯網路運用以及其他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為主。幫助學生運用信息技術更好地適應生活和社會發展,提高生活質量。一般在高年級設置。
2)康復訓練——根據學生生理和心理的發展需求,以及在運動、感覺、認知、言語、思維、心靈和個性等方面的主要缺陷,結合學生個別化教育計劃的制定,有針對性地進行各種康復訓練、治療、咨詢和輔導。課程力求使學生的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復,受損器官和組織的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3)第二語言——在學生已有語言的基礎上,根據當地的特點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可選擇學習第二語言,如:地方語言、民族語言、普通話以及簡單的外語等;對不能使用語言的學生也可以採用其它非語言的溝通方式或溝通輔具。
4)藝術休閑——通過程度適宜的音樂、舞蹈、美術、工藝等多種藝術活動,使學生嘗試學會感受美和表現美,豐富、愉悅學生的精神生活;學習若干種簡單的休閑方式,陶冶學生的生活情趣和生活品味,提高智力殘疾學生的生活質量。
5)校本課程——學校可根據地域特徵、社會環境、經濟文化發展的特點,以及學生實際生活需要,設置和開發的具有本校特點的課程。課程的開設應當充分利用和挖掘學校與地方的課程資源。
4.每學年上課時間為35周,社會實踐時間活動為2周,機動安排時間為2周(用於遠足、參觀、運動會、藝術節等)由學校視具體情況自行安排。寒暑假、國家法定節假日為13周。
1~6年級每周總課時量不超過30節,7~9年級每周總課時量不超過32節。
5.每節課上課時間一般為35分鍾,可根據學生的年齡、智力殘疾程度和課程的性質進行適當調整。
6.每天安排15分鍾晨會,進行專題教育活動;每天安排30~40分鍾眼保健操、廣播操和體育鍛煉活動時間,保證學生每天有不少於一小時的課外活動時間。每周安排2課時班隊活動或綜合實踐活動(建議低年級安排綜合實踐活動,高年級安排班隊活動),高年級可安排2課時課外興趣活動。
7.學校應全面推進個別化教育,為每個智力殘疾學生制訂和實施個別化教育計劃。應將課堂教學與個別教育訓練相結合,針對學生的個體需要安排一定時間的個別訓練,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補救教學,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
8.課程評價
⑴ 構建多元化的課程評價體系
建立多元化、科學的課程評價體系,發揮評價的診斷、激勵、導向功能,採用多樣化的評價方法,促進學生、教師、學校在不同層面的發展。
⑵ 評價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評價的內容要有助於智力殘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應根據培養目標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整體設計社會性與情感、認知、語言、自理和運動等多方面的評價內容,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經歷和成長軌跡。
⑶ 評價應促進課程建設與發展
評價應促進學校高質量實施課程。學校課程計劃及其可行性,課程安排的適切性,課程管理的合理性、有效性,個別化教育計劃的科學性,以及學校特色課程開發的針對性等都應成為學校課程評價的重要內容。
⑷ 建立學校、家長和社會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
學校應積極收集各方面對課程實施的意見與建議,提高教師、家長參與課程實施與管理的積極性,促進學校評價與社會評價有機結合。要積極宣傳培智學校課程改革,營造良好輿論環境。

G. 劉春玲的學術成果

論文
l以句長衡量弱智兒童語言發展水平的可行性分析現代康復2001年15期(第一作者)
l中度弱智兒童語言能力的初步分析中國特殊教育2001年01期(第二作者)
l隨班就讀弱智學生學習適應情況的初步分析中國臨床康復2001年23期(第一作者)
l中度弱智兒童句法結構狀況初步考察中國特殊教育2001年02期(第二作者)
l弱智兒童語音發展的比較研究心理科學2002年02期(第二作者)
l視覺障礙兒童口語能力的初步分析中國特殊教育2002年02期(第二作者)
l低年級視覺障礙兒童詞義理解的初步研究中國特殊教育2002年03期(第一作者)
l隨班就讀學生與正常學生心理行為問題比較中國特殊教育2002年03期(第二作者)
l中、重度弱智者適應性語言需求的調查報告中國特殊教育2002年04期(第二作者)
l上海市特殊教育師資的需求及其對策中國特殊教育2003年01期(第二作者)
l智力落後定義的演變及其啟示中國臨床康復‚2004年03期(第一作者)
l弱智兒童語義加工的研究綜述中國特殊教育‚2004年04期(第一作者)
l中度弱智學生語文學科能力調查綜述中國特殊教育‚2004年05期(第二作者)
l聾人文字加工中語音編碼作用的研究綜述中國特殊教育‚2004年07期(第二作者)
l弱智兒童詞的語義判斷實驗研究中國特殊教育‚2004年08期(第一作者)
l智力落後兒童詞彙語義記憶組織的實驗研究心理科學‚2004年05期(第一作者)
l美國智障人士融合安置研究中國特殊教育‚2006年09期(第一作者)
l美國兒童目擊證人記憶的研究綜述中國特殊教育‚2006年11期(第三作者)
l視覺障礙大學生學業適應情況調查中國臨床康復2006年11期(第二作者)
l運用積極行為支持改善隨班就讀兒童行為問題中國特殊教育‚2006年11期(第三作者)
l加州融合教育印象載於《探索研究交流》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7(第一作者)
l上海市智障人士勞動就業情況調查載於《智障人士社會融合的理論與實踐》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9(第一作者)
l城郊智障人士社會融合案例研究載於《智障人士社會融合的理論與實踐》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9(第一作者)
l成年智障人士溝通能力調查載於《智障人士社會融合的理論與實踐》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9(第二作者)
l輕度智障就業案例研究載於《智障人士社會融合的理論與實踐》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9(第二作者)
lPSC過程中測試員對應試者焦慮情緒的影響研究載於《普通話水平測試理論與實踐》2006.1(第二作者)
l中國隨班就讀二十年教育展望2008.9(第一作者)
l論兒童忽視評估中的困難青少年犯罪問題2008.4(第一作者)
l建立監測體系‚全面提升隨班就讀質量中國特殊教育‚2009年05期(第一作者)
l孤殘兒童融合教育的模式與對策社會福利2009年11期(第一作者)
l提升隨班就讀質量中國殘疾人2010年05期(第一作者)
l隨班就讀輕度智力殘疾學生寫作能力研究中國特殊教育‚2010年02期(第二作者)
l隨班就讀輕度智力殘疾學生閱讀能力研究中國特殊教育‚2010年05期(第一作者)
l上海市在職教師融合教育自我效能感的調查研究中國特殊教育‚2011年05期(第二作者)
lIssues of teacher ecation and inclusion inChina. Prospects‚2011年09期(第三作者)
l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心理與教育」課程建設實踐探索——基於修讀學生調查的分析‚華東師大「第四屆優秀教學改革研究論文」一等獎‚2011.3‚(第一作者)
l諶小猛,劉春玲.計算機虛擬技術提高盲人空間表徵之探析中國特殊教育,2012(9)
l馬紅英,譚和平,劉春玲.上海市隨班就讀殘疾學生教育需求與教育滿足度調查報告(咨詢報告)上海市殘疾人聯合會採納2013
l諶小猛,劉春玲.盲人大場景空間表徵研究範式述評.中國特殊教育.2013(6)
l俞立中,蘇雪雲,劉春玲.全納教育背景下談中國教師教育.教育展望.2013(3)
l楊福義,劉春玲,江琴娣,曾凡林,Yan Wenfan Effects of Service-Learn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the community: Findings from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4th Asia-Pacific Reg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Learning.2013
l劉嘉秋,劉春玲,Michael Gerber.如何讓學習障礙學生更好地進步:美國RTI模式及其啟示.外國教育研究.2013(3)
教材
l《學校心理病理學》(學校心理輔導系列教材)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第二作者)
l《教育聽力學》(上海市普通高校「九五」重點教材)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第三主編)
l《今日學校的特殊教育》(翻譯第8章弱智兒童)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l《特殊教育學》(教育部國家規劃教材第八章智力落後兒童的心理與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l 《特殊教育概論》(「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8(第一作者)
l《智力障礙兒童發展與教育》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1(第一作者)
l《特殊需要學生的教育》(第六章)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1

課題
1997.6-2001.12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青年基金):弱智兒童語言獲得的研究
2000.6-2001.12 香港大學:弱聽兒童語音發展的研究
2001.1-2002.12 華東師大:上海市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可行性研究
2002.1-2004.12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弱智兒童語義加工的實驗研究
2002.3-2004.12 教育部「十五」人文社科基金:弱智兒童語言障礙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
2002.7-2005.6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十五」課題:弱智兒童語言障礙評估量表的編制
2003.9-2005.8 華東師大:《特殊教育管理》教材建設
2003.10-2005.6 華東師大「雙百課程建設」:主幹課「特殊教育學」

H. 請詳細介紹特殊教育與社會,家庭,醫學的合作是什麼樣的

(一)特殊教育理論公共部分特殊教育理論公共部分,要求考生掌握特殊教育專業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熟悉我國特殊教育的方針、政策和法規,熟悉課程與教學法並運用於教育教學實踐。1.特殊教育概述(1)特殊教育與特殊兒童的界定。(2)特殊教育的意義。(3)特殊教育的對象及分類。(4)特殊兒童的教育安置。2.特殊教育的發展歷史及趨勢(1)國外特殊教育的產生與發展。(2)國內特殊教育的產生與發展。(3)世界特殊教育的發展特點與趨勢。3.國內(不含港澳台地區)有關特殊教育的文獻與法規(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3)《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4)《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教育條例》。(5)《福建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4.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則(1)早期教育原則。(2)補償教育原則。(3)個別化教育原則。(4)系統教育原則。5.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法(1)特殊教育課程理念。(2)特殊教育教學法的概念。(3)特殊教育的教學理念。(4)普通教學方法在特殊學校教學中的應用。(5)現代教育技術在特殊學校教育教學中的應用。6.能結合學生身心特點和教學資源進行教材分析,科學編寫教學方案。7.特殊教育的教學評價。8. 特殊教育與社會、家庭、醫學的合作。9.特殊教育專業教師的職業道德與修養。(二)特殊教育專業理論及實踐考查考生應具備的特殊教育教學基本理論知識及教學實踐技能。視障專業方面內容:1.視覺障礙的定義及分類標准。2.盲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及其特徵。3.低視力兒童的特點,低視力兒童與盲童的差異。4.盲校的教育原則。5.盲校教育案例分析。6.盲童個別化教育計劃的制定與實施。7.定向與行走的概念、關系及訓練意義和主要方式。8.盲童缺陷的補償。9.盲校課程與教學法(1)《盲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2)盲校教學過程的特殊性。(3)盲校的教學原則。(4)盲校的教學方法。11.漢語拼音18個聲母、34個韻母和4個聲調的盲文。12.盲校教學案例分析。聽障專業方面內容:1.聽覺障礙的定義及分類標准。2.聽力圖分析。3.聾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及其特徵。4.聾校的教育原則。5.聾童個別化教育計劃的制定與實施。6.形成和發展聾童語言的任務、原則和途徑。7.聾童缺陷的補償。8.聾校教育案例分析。9.聾校課程與教學法(1)《聾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2)聾校的教學原則。(3)聾校的教學方法。10.《中國手語》漢語拼音23個聲母的手指語。11.聾校教學案例分析。智障專業方面內容:1.智力障礙的概念與分類。2.智障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及其特徵。3.智障兒童教育與訓練的原則。4.智障兒童缺陷補償的途徑。5.智障兒童個別化教育計劃的制定與實施。6.智障兒童行為矯正的基本方法及案例分析。7.培智學校課程與教學法(1)《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2)培智學校的教學原則。(3)培智學校的教學方法。8.培智學校教學案例分析。

I. 泉州15教師招聘特殊教育專業考試大綱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更多關於2015年福建省教師考試報名、考試時間、體檢及公示等未盡事宜,請登錄福建泉州教師招考網查詢最新公告。




一、考試性質


福建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是符合招聘條件的考生參加的全省統一的選拔性考試。考試結果將作為福建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面試的依據。招聘考試應從教師應有的專業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等方面對考生進行全面考核,擇優錄取。招聘考試應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


二、考試目標與要求


1.考查考生從事特殊教育教師職業的基礎文化和專業素養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


2.考查考生掌握特殊教育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方法,運用特殊教育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方法分析和解決教育教學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3.考查考生從事特殊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教育教學技能和持續發展自身專業素養的能力。


三、考試范圍與要求


(一)特殊教育理論公共部分


特殊教育理論公共部分,要求考生掌握特殊教育專業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熟悉我國特殊教育的方針、政策和法規,熟悉課程與教學法並運用於教育教學實踐。


1.特殊教育概述:


(1)特殊教育與特殊兒童的界定。


(2)特殊教育的意義。


(3)我國特殊教育的對象及分類。


(4)我國特殊兒童的教育安置。


2.國內(不含港澳台地區)有關特殊教育的文獻與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教育條例》。


(4)《福建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有關特殊教育章節。


(5)國家及福建省《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


3.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法:


(1)特殊教育的課程理念。


(2)特殊教育的基本教學理念。


(3)教學過程中康復訓練的意義。


(4)普通教育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的應用。


(5)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6)實施個別化教育的意義。


4.從特殊兒童身心特點出發,編寫教學設計。


5.特殊教育與社會、家庭、醫學的結合。


6.特殊教育專業教師的職業道德與修養。


(二)特殊教育專業理論及實踐


考查考生應具備的特殊教育教學基本理論知識及教學實踐技能。


視障專業方面內容:


1.視覺障礙的定義及分類標准。


2.盲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及其特徵。


3.低視力兒童與盲童的差異。


4.定向與行走的概念、關系及訓練意義和主要方式。


5.漢語拼音18個聲母、34個韻母和4個聲調的盲文。


6.盲校課程與教學法:


(1)《盲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


(2)盲校的教學原則。


(3)盲校的教學方法。


7.盲校教育、教學案例分析。


聽障專業方面內容:


1.聽覺障礙的定義及分類標准。


2.聽力圖分析。


3.聾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及其特徵。


4.聾校的教育原則。


5.形成和發展聾童語言的原則和途徑。


6.《中國手語》漢語拼音23個聲母的手指語。


7.聾校課程與教學法:


(1)《聾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


(2)聾校的教學原則。


(3)聾校的教學方法。


8.聾校教育、教學案例分析。


智障專業方面內容:


1.智力障礙的概念與分類。


2.智障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及其特徵。


3.智障兒童教育與訓練的原則。


4.培智學校課程與教學法:


(1)《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


(2)培智學校的教學原則。


(3)培智學校的教學方法。


5.智障兒童行為矯正的基本方法及案例分析。


6.培智學校教育、教學案例分析。


自閉症(孤獨症)專業方面內容:


1.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基本定義。


2.自閉症譜系障礙兒童的核心症狀及常見行為表現。


3.義務教育階段自閉症譜系障礙兒童的基本教育方法。


4.家庭環境和教育對自閉症兒童改善症狀的影響。


5.義務教育階段自閉症譜系障礙兒童教育、教學案例分析。


四、考試形式


1.答卷方式:閉卷、筆試。


2.考試時間:120分鍾。


3.試卷分值:150分。


五、試卷結構


1.主要題型:選擇題,非選擇題,如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問答題、論述題、教學設計、案例分析等。


2.內容比例:特殊教育理論公共部分約佔40%,視障、聽障、智障和自閉症譜系障礙專業相應理論知識及實踐約佔60%。


3.試題難易比例:容易題約佔40%,中等難度題約佔40%,較難題約佔20%。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熱點內容
生物中規律 發布:2025-05-16 10:58:44 瀏覽:154
班主任種子 發布:2025-05-16 09:59:57 瀏覽:333
財富地理博客 發布:2025-05-16 08:15:18 瀏覽:567
語文練習與測試六年級上冊 發布:2025-05-16 05:07:12 瀏覽:666
英語代詞表格 發布:2025-05-16 04:23:00 瀏覽:442
生物之最 發布:2025-05-16 01:24:17 瀏覽:701
生物醫葯峰會 發布:2025-05-16 01:03:54 瀏覽:210
科倫博泰生物 發布:2025-05-16 00:28:34 瀏覽:308
徐老師來巡山投稿 發布:2025-05-16 00:26:18 瀏覽:571
桑巴雙人舞教學視頻 發布:2025-05-15 22:29:39 瀏覽: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