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教育觀察法

教育觀察法

發布時間: 2022-03-12 04:01:49

Ⅰ 觀察法的特點是什麼

①簡便易行。運用教育觀察法往往不需要專業程度很高因而較難掌握的理論和技術,這樣,無論是常規工作中為了改進現狀所作的探索,還是專業研究人員所進行的預備研究乃至更深入的研究,都可運用(而且往往是必須用)教育觀察法,以了解工作現狀,或確定進一步研究的內容和對象。

②所獲資料可靠性較高。因為所要觀察的行為或事件發生在自然狀態之中,這樣,教育觀察法所獲得的資料可以直接反映客觀事實,有利於全面了解客觀事物的真實面貌,因而它的可靠性較高。其它教育研究方法則可能因為間接獲取資料,或對行為與事件控制過多和研究對象的態度差異而使所獲資料的真實性受到影響。

③可縱貫分析教育現象。教育觀察是在自然狀態下進行的,同其它研究方法相比,研究者可對研究對象進行更長時間的觀察,可以較為持久地獲得較可靠的第一手材料,因而,觀察者能有充分的時間對行為趨勢或事件發生的可能方向進行深入的、持久的考察研究,從而能夠於大量的行為和事件中區分偶然事件和平常事件,有利於取得對它們的進一步的認識。

拓展資料: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常見的觀察方法有:核對清單法;級別量表法;記敘性描述。

觀察一般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覺器官去感知觀察對象。由於人的感覺器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觀察者往往要藉助各種現代化的儀器和手段,如照相機、錄音機、顯微錄像機等來輔助觀察。

Ⅱ 教育觀察法的基本步驟

教育觀察法是研究者在比較自然的條件下通過感官或藉助於一定的科學儀器,在一定時間、一定空間內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的考察並描述教育現象的方法。其特點是目的明確、真實自然、直接翔實。根據不同的標准,教育觀察法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別。教育觀察法在教育科學研究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自身優點,如簡單易行,但也存在局限性。不同類型的教育觀察法所需的設計有不同特點,但下列步驟是共同的:明確觀察目的和內容;大略調查和試探性觀察;選擇觀察方法;編制觀察記錄表。

Ⅲ 教育調查法和教育觀察法有何異同

教育觀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形中或預先設置的情形中對人的行為進行觀察記錄,以了解其心理活動及其變化 發展規律的研究方法。觀察法具有目的性 且不能讓被觀察者知道自己處於被觀察的情形中。
而教育調查法是以 問-答的形式考察被調查者的心理傾向和心理特徵的方法。它分為書面到查法和口頭調查法。書面調查法說白了就是問卷法;還有就是口頭調查法 也就是訪談法 訪談法的效果取決於訪談者的個人素質,看能不能很快的營造出坦率和信任的談話氣氛。其實教育觀察法和教育調查法律都是實驗或實踐的方法,但觀察通常是表面的、現象的,而調查是深入的、細致的求證,是更深層次的認識。調查離不開觀察,沒有觀察哪來的調查呢?

Ⅳ 教育觀察法的作用與局限

教育觀察法是教育科學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貫穿於教育科學研究的全過程,並在研究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觀察是獲取原始資料的最基本的方法
觀察就是對教育現象發生發展的具體過程進行細致的系統記錄,使研究者獲得最原始的資料,是其他一切科學研究的基礎。本書要介紹的調查法中有觀察,實驗法中也有觀察。例如皮亞傑在對兒童進行液體守恆定律實驗的同時,加上觀察、談話。他在兒童面前呈現兩個相同的玻璃瓶,放上同樣數量的水。然後把其中一瓶水倒在高一點窄一點的一個瓶子里,另一瓶水倒在矮一點、粗一點的一個瓶子里,再問這兩瓶水是否一樣多?3歲的小朋友說不一樣多,因為這瓶水高,那瓶水矮;6歲的小朋友說,一樣多,因為這瓶水高,可是窄一點,那瓶水矮,可是粗一點。這說明6歲兒童已經從二維角度看問題,具有補償性。6歲孩子又補充說明,「把這兩瓶水倒回原來的瓶子里,水還是一樣高」,「這兩瓶水就是原來的兩瓶水」,這就是可逆性與同一性。可逆性、同一性、補償性是思維守恆性的三個主要特徵。皮亞傑正是通過觀察和談話證實了6歲兒童的思維已經具有守恆性。
2.觀察是課題選擇和形成的重要來源,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前提。在教育科學領域中有許多有待研究的新問題,研究者只要善於洞察和捕捉,進行深入思考,就能透過現象,發現和提出新問題。例如,杭州市天長小學課題組在對新入學學生學習生活行為表現的觀察中,提出了「幼小銜接」的研究課題。
3.觀察是驗證理論的重要手段
教育科研結果的有效性與教育科學理論的正確性,可以通過多種方法進行驗證。觀察是檢驗科研結果可靠性和科學性的重要途徑。尤其是某些暫時難以通過測量或實驗進行驗證的項目,更需要觀察。愛因斯坦說過:「理論之所以成立,其根源就在於它同大量的單個觀察關聯著,而理論的『真理性』也正在此」。(《愛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務印書館1976年版第115頁)例如要檢驗數學課的「質疑教學」模式是否確實調動了學生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就可以通過對課堂上學生聽講和回答問題時的反應的「大量的單個的觀察」來加以驗證。
觀察法簡便易行,不必使用特殊設計的復雜儀器設備,不需要特殊條件,不妨礙觀察對象的日常學習與生活,也不會產生不良後果,觀察者不一定非要有很高的專業理論素養,所獲得的資料可信度較高,所有這一切,使得廣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新教師樂於利用教育觀察法開展小學教育科學研究。但是觀察法也有其局限性,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這些局限主要有下列三方面:
首先,觀察報告給我們的,只是現象和結果,即說明「有什麼」和「是什麼」的問題,不能判斷「為什麼」之類的因果問題。正如恩格斯所說:「單憑觀察所得的經驗,是決不能充分證明必然性的」,「必然性的證明是在人類活動中,在實驗中,在勞動中」。其次,由於研究者知識、經驗、情感等方面的背景不同,他們的觀察記錄易受主觀因素的影響,這是需要認真加以預防與克服的。第三,由於觀察研究的取樣范圍及容量較小,其代表性不夠高。而觀察時間和情景處在不斷變化之中,也影響到觀察素材的代表性。

Ⅳ 什麼是教育觀察法

教育觀察法是研究者在比較自然的條件下通過感官或藉助於一定的科學儀器,在一定時間、一定空間內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的考察並描述教育現象的方法。其特點是目的明確、真實自然、直接翔實。根據不同的標准,教育觀察法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別。教育觀察法在教育科學研究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自身優點,如簡單易行,但也存在局限性。不同類型的教育觀察法所需的設計有不同特點,但下列步驟是共同的:明確觀察目的和內容;大略調查和試探性觀察;選擇觀察方法;編制觀察記錄表。
1.自然觀察法和實驗觀察法
(1)自然觀察法是在自然狀態下,即事件自然發生對觀察環境不加改變和控制的狀態下進行的觀察。
(2)實驗觀察法是在人工控制的環境中進行的系統觀察。其具有明確的觀察目的和周密的實施計劃,對觀察對象的行為表現做精確的觀測,對被觀察者的行為的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影響
因素(自變數)進行控制,並觀察這種控制對被觀察者的行為表現(因變數)的影響,從而發現這些影響因素與被觀察者的行為表現之間的關系。
2.直接觀察法和間接觀察法
(1)直接觀察是直接通過觀測者的感官考察被研究者活動,獲取具體而起初的第一手材料的方法。
(2)間接觀察是觀察者藉助一定的儀器、設備考察研究對象活動的方法。
3.參與觀察法與非參與觀察法
(1)參與觀察法是研究人員參與到觀察對象的活動之中,通過與觀察對象共同進行的活動從內部進行觀察。所有的參與觀察研究都介於「參與者的觀察」與「觀察者的參與」之間。
(2)非參與觀察法是研究逐步參與被觀察者的任何活動,完全以局外人的身份進行觀察的方法。
4.有結構觀察法和無結構觀察法
(1)有結構觀察法是在觀察前有詳細的觀察計劃、明確的觀察指標體系,觀察時嚴格按計劃進行,能對整個觀察過程進行系統地、有效地控制和完整、全面地記錄。
(2)無結構觀察法是研究者只有總的觀察目的和要求,或只有一個大致的觀察范圍和內容,沒有詳細的觀察計劃和觀察指標體系。
5.時間取樣觀察法和事件取樣觀察法
(1)時間取樣觀察法是在選定的一定時間內進行觀察,對觀察對象在這一時間段內或這一時刻發生的各種各樣的行為表現和事件作全面觀察記錄。
(2)事件取樣觀察法是對某種研究目的有關的、預先確定了的、有代表性的行為或現象到背景、起因、經過、結果、持續時間等方面進行的觀察和記錄。

Ⅵ 教育觀察法的特點

1.目的明確。觀察是根據研究課題的需要、為解決某個問題而主動進行的。目的在於獲得直接的經驗事實素材。
2.真實自然。觀察是指觀察對象不加干預控制的自然狀態下進行的,從而使研究者能夠考究被觀察者在教育教學活動和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的、真實的、典型的和一般的心理與行為表現。
3.直接翔實。觀察者和對象共處一體,研究者能夠直接地、准確地了解到正在發生的教育現象及應採取某措施而發生的現象,獲得真實、生動而翔實的資料。

Ⅶ 教育觀察法是觀察兒童在什麼狀態下的情況

教育觀察法是觀察兒童在什麼狀態下的情況?我認為教育觀察法是觀察兒童在學習、游戲或者是做事情時候的表現,以此來了解孩子的專注力,思考力,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等。教育觀察法可以用在兒童學習和生活的很多方面。

Ⅷ 教育行動研究與教育觀察法有哪些異同

教育觀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形中或預先設置的情形中對人的行為進行觀察記錄,以了解其心理活動及其變化 發展規律的研究方法。觀察法具有目的性 且不能讓被觀察者知道自己處於被觀察的情形中。 而教育調查法是以 問-答的形式考察被調查者的心理傾向和...

Ⅸ 教育觀察法 教育問卷法 和教育訪談法的區別

教育觀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形中或預先設置的情形中對人的行為進行觀察記錄,以了解其心理活動及其變化 發展規律的研究方法。觀察法具有目的性 且不能讓被觀察者知道自己處於被觀察的情形中。

而教育調查法是以書面問卷的形式考察被調查者的心理傾向和心理特徵的方法。

教育訪談法就是以口頭訪談的形式進行調查的方法,訪談法的效果取決於訪談者的個人素質,看能不能很快的營造出坦率和信任的談話氣氛。

其實教育觀察法和教育調查法律都是實驗或實踐的方法,但觀察通常是表面的、現象的,而調查是深入的、細致的求證,是更深層次的認識。調查離不開觀察。

熱點內容
教育課 發布:2025-05-15 00:39:16 瀏覽:887
筆畫視頻教學 發布:2025-05-15 00:06:14 瀏覽:99
小班幼兒英語 發布:2025-05-15 00:00:31 瀏覽:854
思教育網 發布:2025-05-14 22:14:17 瀏覽:988
師德師紀自查小結 發布:2025-05-14 21:09:36 瀏覽:534
中學英語下載 發布:2025-05-14 20:01:44 瀏覽:498
小蘋果舞蹈教學兒童版 發布:2025-05-14 18:06:07 瀏覽:916
高三語文卷 發布:2025-05-14 17:40:03 瀏覽:761
五年級上冊語文達標卷 發布:2025-05-14 16:38:37 瀏覽:871
鄧矮的歷史 發布:2025-05-14 15:03:50 瀏覽:621